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林艳 赵玮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51-54,共4页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2是真菌生存所需的毒力因子,可以诱导抗体产生,参与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多方面致病过程。本文就Sap-2的命名、结构、生物化学特性、表达、影响因子、致病机制和应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2 毒力因子 白色假丝酵母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色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在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的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英 闻妍 +1 位作者 康媛媛 钟鸣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0-46,共7页
研究白色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家族在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的表达,进而探讨白色念珠菌病与扁平苔藓的关系。选取白色念珠菌携带者、白色念珠菌病患者、携带白色念珠菌的扁平苔藓患者、伴有白色念珠菌病的扁平苔藓患者各20例,... 研究白色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家族在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的表达,进而探讨白色念珠菌病与扁平苔藓的关系。选取白色念珠菌携带者、白色念珠菌病患者、携带白色念珠菌的扁平苔藓患者、伴有白色念珠菌病的扁平苔藓患者各20例,念珠菌培养阴性的扁平苔藓患者10例。从唾液标本中直接提取RNA,进行RT-PCR。白色念珠菌携带者唾液中有SAP2、SAP4-6、SAP7的不同表达,携带白色念珠菌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有SAP2、SAP4-6、SAP7、SAP8、SAP9的不同表达,所有携带者中均未表现SAP1、SAP3和SAP10的阳性扩增。白色念珠菌患病者及伴有白色念珠菌病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有SAP1-10的不同表达。念珠菌培养阴性的扁平苔藓患者均无SAP1-10的阳性扩增。SAP9与扁平苔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分泌蛋白酶 扁平苔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表达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戈艳萍 胡雁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732-736,共5页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是白色假丝酵母菌最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由sap基因家族编码。在体外培养和体内外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过程中,sap基因家族各成员间存在着表达和调控上的差异。本文就白色假丝酵母菌sap基因家族分子及其结构特点...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是白色假丝酵母菌最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由sap基因家族编码。在体外培养和体内外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过程中,sap基因家族各成员间存在着表达和调控上的差异。本文就白色假丝酵母菌sap基因家族分子及其结构特点、sap基因表达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假丝酵母菌 分泌蛋白酶基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假丝酵母菌天冬氨酸蛋白酶Sap2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仇萌 邹先彪 李蕾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41-246,共6页
目的制备白假丝酵母菌天冬氨酸蛋白酶Sap2多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提取白假丝酵母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经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取SAP2目的基因;双酶切SAP2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构建pMAL-c2x/SAP2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 目的制备白假丝酵母菌天冬氨酸蛋白酶Sap2多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提取白假丝酵母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经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取SAP2目的基因;双酶切SAP2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构建pMAL-c2x/SAP2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表达出可溶性的融合蛋白;用可溶性Sap2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血清效价,亲和层析法纯化抗血清后,利用Western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该研究成功制备了抗Sap2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1∶51 200;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该抗体可特异性识别Sap2蛋白。结论纯化后的Sap2作为抗原免疫小鼠,有较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可成功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具有高特异性,为快速检测侵袭性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假丝酵母菌 分泌蛋白酶 多克隆抗体 抗原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乙烯苷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bcl-2、bax、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军 王国荣 +3 位作者 张秀芹 王燕 牟艳玲 姚庆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43-747,共5页
目的:研究何首乌二苯乙烯苷(TSG)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及bcl-2、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Hcy(3 mmol/L)所致培养HUVECs核损伤模型,TSG(1和10μmol/L)提前2 h预孵育,然后再以Hcy处理,作... 目的:研究何首乌二苯乙烯苷(TSG)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及bcl-2、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Hcy(3 mmol/L)所致培养HUVECs核损伤模型,TSG(1和10μmol/L)提前2 h预孵育,然后再以Hcy处理,作为TSG保护组。用Hoechst 33342核染色法观察HUVECs细胞核损伤状态,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bcl-2、bax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经3 mmol/L Hcy处理后,与正常培养的细胞相比,HUVECs核损伤加重,凋亡细胞比例升高,bcl-2表达降低(P<0.01),bax和caspase-3表达增加(P<0.01)。TSG 1μmol/L和10μmol/L预孵育后再经3 mmol/L Hcy处理,与单经3 mmol/L Hcy损伤模型组相比,HUVECs细胞核损伤降低,凋亡率下降,bcl-2的表达增加(P<0.05),bax和caspase-3表达降低(P<0.05)。结论:TSG具有降低Hcy所致HUVECs的细胞损伤和抑制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烯苷 半胱 细胞凋亡 Bcl-2 BAX 半胱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藻氨酸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真核生物起始因子2α酶切片段的产生 被引量:7
6
作者 赵瑞 刘建民 +4 位作者 赵文元 黎莉 霍克克 许奕 黄清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318-320,i015,共4页
目的:研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在红藻氨酸癫痫模型大鼠海马凋亡神经元中,对其已知底物真核生物起始因子2(eIF2α)的作用。方法:制备红藻氨酸诱导大鼠癫痫模型,记录模型发作行为及脑电图表现,以TUNEL法检测模型癫痫发作终止... 目的:研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在红藻氨酸癫痫模型大鼠海马凋亡神经元中,对其已知底物真核生物起始因子2(eIF2α)的作用。方法:制备红藻氨酸诱导大鼠癫痫模型,记录模型发作行为及脑电图表现,以TUNEL法检测模型癫痫发作终止后12、24、48、72和96h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同时以Westernblot法检测模型鼠海马eIF2α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细胞凋亡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癫痫发作后12h出现凋亡神经元,随时间延长,海马神经元凋亡数不断增加,72h达高峰;发作后24h海马神经元出现了Caspase3酶切eIF2α产生的片段,并逐渐变浓,至72h。结论:癫痫模型大鼠海马中Caspase3酶切eIF2α与神经元凋亡的发生时间一致,提示在癫痫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中eIF2α被Caspase3酶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海马 凋亡 真核生物起始因子2 半胱-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蛭素对高同型半胱氨酸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继娟 刘宏灿 王维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374-1378,1384,共6页
目的:观察水蛭素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水蛭素3个不同剂量组(25、50、100 AT-U/mL),每组10只。正常组予以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及水蛭素组大... 目的:观察水蛭素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水蛭素3个不同剂量组(25、50、100 AT-U/mL),每组10只。正常组予以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及水蛭素组大鼠予以普通饲料及DL-蛋氨酸灌胃,造模21周,测血脂4项、血清Hcy,水蛭素组皮下注射水蛭素,2周后测血脂和Hcy,取胸主动脉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胸主动脉组织病理变化及B细胞淋巴瘤-2(Bcl-2)、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检测Bcl-2、Bax和Caspase3的mRNA表达。结果:水蛭素各剂量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水蛭素高剂量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水蛭素各剂量组主动脉内膜增厚、VSMC增生减轻;水蛭素高、中剂量组胸主动脉组织Caspase3、Bax蛋白表达增多,Bcl-2蛋白的表达减少,水蛭素各剂量组Caspase3、Bax的mRNA不同程度降低,Bcl-2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水蛭素高剂量组对胸主动脉组织Caspase3、Bcl-2、Bax的mRNA的调控最佳。结论:水蛭素可能通过调节脂质、促进Hcy诱导下异常增殖的VSMC凋亡,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而且可以通过Caspase3/Bax/Bcl-2凋亡信号通路有效促进高Hcy诱导的异常增殖的VSMC凋亡,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防治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素 血管平滑肌细胞 半胱 大鼠 血脂 胸主动脉组织 B细胞淋巴瘤-2 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 蛋白酶3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p38MAPK通路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BAD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魏子峰 王永生 +4 位作者 周洪霞 张作凤 田清友 高俊玲 张宇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7-500,共4页
目的研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通路对亚急性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中脑黑质Bcl-xl/Bcl-2死亡相关因子(BAD)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调控作用,探讨PD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丢失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 目的研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通路对亚急性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中脑黑质Bcl-xl/Bcl-2死亡相关因子(BAD)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调控作用,探讨PD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丢失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C57BL/6N小鼠45只,随机分为3组,(1)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模型组:腹腔注射MPTP(30 mg/kg,溶于生理盐水),1次/d,连续5 d;(2)抑制剂组:在每次MPTP注射前1 h腹腔注射SB203580(10 mg/kg,溶于5mg/ml DMSO)1次/d,连续5 d;(3)对照组:注射与模型组和抑制剂组等量的生理盐水和DMSO。观察模型小鼠行为学变化,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BAD、caspase-3和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的表达变化,及给予p38MAP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上述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模型小鼠出现典型的PD行为学症状,中脑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和蛋白水平分别下降约60%和65%(P<0.01),p-p38MAPK、BAD和caspase-3阳性细胞数及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1);经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处理后,PD小鼠行为学症状改善,TH阳性神经元和蛋白水平下降程度明显减轻;中脑黑质BAD、caspase-3和p-p38MAPK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蛋白水平下降明显(P<0.01)。结论p38MAPK通路在亚急性PD模型小鼠黑质BAD和caspase-3表达中可能有重要调控作用,p38MAP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PD小鼠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特异性半胱蛋白酶3 化P38MAPK 羟化酶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Bcl-xl/Bcl-2死亡相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度酸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周喜乐 林建江 +2 位作者 徐骁 谢海洋 郑树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69-1774,共6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抑制剂依托度酸(etodolac)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ting法检测不同浓度etodolac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的变化;...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抑制剂依托度酸(etodolac)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ting法检测不同浓度etodolac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半胱氨酸酶-3(caspase-3)活性的变化;TransAMTMNF-κBp65/p50核转录因子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变化。结果:流式细胞术显示etodolac(0.25、0.50、1.0、2.0mmol/L)作用SMMC7721细胞48h后,与对照组(0mmol/L)相比,出现明显凋亡峰(P<0.01vscontrol);高浓度etodolac处理后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明显的DNALadder,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下降,Bax表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组(0.25mmol/L)caspase-3活性未明显活化(P>0.05),NF-κB活性也未受明显抑制(P>0.05),随着etodolac浓度的增大(0.50、1.0、2.0mmol/L),caspase-3活性明显活化(P<0.05vscontrol);NF-κB活性明显受到抑制(P<0.05vscontrol)。经Pearson相关分析,caspase-3活性和NF-κB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0.919,P<0.01)。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etodolac可能通过抑制NF-κB结合活性,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活化cas-pase-3,从而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加氧酶-2 NF-ΚB 细胞凋亡 半胱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促甲状腺激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魏雅楠 邓利华 +1 位作者 刘杰 王晶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36-83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2016年3月~2018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就诊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519例,其中6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2016年3月~2018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就诊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519例,其中60~69岁109例、70~79岁131例、年龄≥80岁279例,根据腹部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分为NAFLD组221例和非NAFLD组298例。收集入选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蛋白、白蛋白、血脂、尿酸、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进行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等甲状腺功能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NAFLD患病率为42.6%,60~69岁、70~79岁、≥80岁NAFLD患病率明显降低(66.1%vs 42.7%vs 33.3%,P<0.05)。NAFLD组年龄、直接胆红素明显低于非NAFLD组,体质量指数、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酸、HbA1c、eGFR、TC、TG、LDL-C、FT3、TT3及TSH明显高于非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45,95%CI:0.917~0.973,P=0.000)、体质量指数(OR=1.150,95%CI:1.057~1.251,P=0.001)、TG(OR=2.615,95%CI:1.767~3.868,P=0.000)和TSH(OR=1.428,95%CI:1.016~2.006,P=0.040)是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TSH水平可能与NAFLD的发病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促甲状腺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基转移酶类 Γ-酰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酮通过NF-κB调控脑损伤后大鼠海马神经元COX-2和Caspase-3的表达
11
作者 孟景山 司道文 +2 位作者 张作凤 张宇新 张子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研究NF-κB对脑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环氧合酶-2(COX-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调控作用,探讨孕酮(progesterone,PROG)对脑损伤(TBI)后大鼠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按抛硬币法分为... 目的研究NF-κB对脑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环氧合酶-2(COX-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调控作用,探讨孕酮(progesterone,PROG)对脑损伤(TBI)后大鼠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按抛硬币法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和PROG组,按照改良的Feeney自由落体损伤装置制作大鼠脑损伤模型,用Nissl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免疫蛋白印记法,观察大鼠伤侧海马CA1区NF-κB、COX-2以及Caspase-3的表达变化和孕酮对上述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损伤组大鼠海马CA1区NF-κB(24.0±2.5)、COX-2(35.9±2.7)、Caspase-3(25.1±2.7)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假手术组NF-κB(1.9±0.9)、COX-2(1.5±0.7)、Caspase-3(1.8±0.8)显著增加(P<0.05);PROG组与损伤组比较,海马CA1区NF-κB(14.2±1.8)、COX-2(16.6±2.7)、Caspase-3(11.2±2.4)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NF-κB对脑损伤后大鼠海马神经元COX-2和Caspase-3表达起调控作用;PROG通过NF-κB对脑损伤后大鼠海马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孕酮 核因子-ΚB 环氧合酶-2 半胱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联合白藜芦醇对Ⅱ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因子TNF-α、Caspase-3的影响
12
作者 任建厂 王红丽 肖国强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9-144,共6页
为探讨有氧运动联合白藜芦醇对Ⅱ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因子TNF-α、Caspase-3的影响。选用2月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选取8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ZA),以标准饲料喂养;其余大鼠在高脂高糖喂养基础上,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 为探讨有氧运动联合白藜芦醇对Ⅱ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因子TNF-α、Caspase-3的影响。选用2月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选取8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ZA),以标准饲料喂养;其余大鼠在高脂高糖喂养基础上,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将Ⅱ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成4组:模型安静组(TA)、模型运动组(TY)、模型灌胃白藜芦醇安静组(TB)、模型灌胃白藜芦醇运动组(TYB)。运动训练采用每周6 d的无负重游泳。7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血脂指标、心肌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心肌TNF-α、Caspase-3含量。结果发现:1OGTT后30、60、120 min时间段TY、TB、TYB组血糖浓度与TA组比较,均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与TA组相比,TY、TB、TYB组血清TC、TG、LDL水平均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下降(P<0.05或P<0.01)。与ZA组相比,TA组心肌呈现病理性变化;与TA组相比,TY、TB、TYB组心肌病理性变化明显减轻。2与ZA组相比,TA组心肌组织TNF-α显著性升高(P<0.01);与TA组相比,TY、TB、TYB组心肌组织TNF-α非常显著性下降(P<0.05);与TYB组相比较,TY、TB组心肌TNF-α的表达量显著性升高(P<0.05)。与ZA组相比,TA组心肌组织Caspase-3显著性升高(P<0.01);与TA组相比,TY、TB、TYB组心肌组织Caspase-3非常显著性下降(P<0.05);与TYB组相比,TY、TB组心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结果说明:Ⅱ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呈现病理性变化,有氧运动、白藜芦醇及联合干预可能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TNF-α、Caspase-3含量,降低心肌细胞凋亡因子的表达,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的病理性变化。有氧运动联合白藜芦醇干预降低心肌组织凋亡因子表达的效果优于单一的有氧运动或白藜芦醇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医学 糖尿病 有氧运动 白藜芦醇 心肌 肿瘤坏死因子-α 半胱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NK通路在亚急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细胞炎症与凋亡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永生 魏子峰 +3 位作者 田清友 张作凤 周洪霞 张宇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1-605,共5页
目的研究c-Jun N-terminal protein kinase(JNK)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所致亚急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小鼠模型中对黑质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 目的研究c-Jun N-terminal protein kinase(JNK)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所致亚急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小鼠模型中对黑质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调控作用,以探讨PD模型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失活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PTP制备亚急性PD小鼠模型,通过行为学观察、SP法免疫组化和免疫蛋白印记法,观察模型小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Cox-2、caspase-3,磷酸化c-Jun(Ser63,p-c-Jun)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和中脑黑质区TH、Cox-2、caspase-3和p-c-Jun表达水平的变化;观察给予JN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后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PD典型的行为学表现,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和中脑黑质TH含量分别下降约65%和75%,黑质区Cox-2与caspase-3阳性细胞数和中脑黑质Cox-2与caspase-3含量显著增加,黑质区p-c-Jun表达于细胞核内且中脑黑质p-c-Jun含量大幅升高;经JNK抑制剂SP600125处理的PD小鼠行为表现较轻,TH阳性神经元数量和TH表达水平仅较对照组分别下降约15%和25%,与模型组比较,Cox-2与caspase-3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0.001),p-c-Jun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内,中脑黑质Cox-2、caspase-3、p-c-Jun含量明显下降。结论JNK通路在MPTP诱导的黑质区细胞炎症与凋亡过程中可能起重要调控作用;JNK抑制剂对PD小鼠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炎症 凋亡 环氧合酶-2 半胱蛋白酶-3 JNK 化c-Ju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菊内酯对帕金森病小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茜 张辉 +6 位作者 刘名 李琪佳 孙明宏 田清友 耿丽鑫 张乘云 张宇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7-362,共6页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在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抑制核因子NF-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信号通路对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记法观察各...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在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抑制核因子NF-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信号通路对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记法观察各组小鼠中脑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核因子NF-κB、环氧合酶-2(COX-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PD症状,TH阳性神经元明显丢失、蛋白水平下降,NF-κB、COX-2和caspase-3阳性细胞大量表达,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抑制剂组小鼠上述变化明显减轻(P<0.01)。结论:在MPTP所致PD模型小鼠中,小白菊内酯通过抑制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减少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核因子 半胱蛋白酶-3 环氧合酶-2 小白菊内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来昔布对颅脑创伤后Caspase-9表达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涛 国建飞 +4 位作者 邢琳琳 张金玲 郑丽 李喜朋 张宇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3-877,共5页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大鼠颅脑创伤后环氧合酶(COX-2)和凋亡蛋白Caspase-9表达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创伤组、治疗组,采用Marmarou方法建立大鼠闭合性颅脑创伤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COX-2和Caspase-...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大鼠颅脑创伤后环氧合酶(COX-2)和凋亡蛋白Caspase-9表达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创伤组、治疗组,采用Marmarou方法建立大鼠闭合性颅脑创伤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COX-2和Caspase-9基因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OX-2和Caspase-9蛋白的表达,神经功能损害评分(NSS)检测大鼠的运动功能。结果创伤组COX-2和Caspase-9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治疗组较创伤组能有效降低COX-2和Caspase-9的表达,但仍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P<0.05);与创伤组相比较,治疗组能有效改善大鼠的运动功能障碍(P<0.05),和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可通过对COX-2的特异性抑制作用,减少颅脑损伤后炎症反应,并进一步降低Caspase-9的表达,从而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并改善大鼠颅脑创伤后的运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颅脑损伤 环氧化酶-2 半胱蛋白酶-9 凋亡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皮酚抑制帕金森病模型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浩 耿赵铭 +2 位作者 胡智伟 王舒燕 赵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帕金森病模型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1-甲基-4-苯基吡啶( MPP+)处理具有多巴胺能神经元特性的PC12细胞建立帕金森病体外模型,并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1μmol/L丹皮酚组、3μmol/L丹皮酚组和9μmo...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帕金森病模型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1-甲基-4-苯基吡啶( MPP+)处理具有多巴胺能神经元特性的PC12细胞建立帕金森病体外模型,并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1μmol/L丹皮酚组、3μmol/L丹皮酚组和9μmol/L丹皮酚组。以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和乳酸脱氢酶法检测细胞损伤,以赫斯特荧光染剂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以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法检测细胞活性氧生成,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空白对照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乳酸脱氢酶漏出率升高,凋亡细胞增多,活性氧生成增加,凋亡相关分子caspase-3活性上调、Bax/Bcl-2比值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浓度丹皮酚预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乳酸脱氢酶漏出率降低,凋亡细胞减少,并抑制活性氧生成,降低Bax/Bcl-2的比值及caspase-3蛋白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结论:丹皮酚能抑制帕金森病模型PC12细胞凋亡,其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降低Bax/Bcl-2比值、抑制caspase-3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4-苯基吡啶 帕金森病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牡丹酚/药理学 牡丹酚/投药和剂量 半胱蛋白酶3/药物作用 BCL-2相关X蛋白 基因 bcl-2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SP8AP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飞飞 刘潇 +7 位作者 王凯玲 李伟京 邓国仁 高超 赵晓曦 吴敏媛 崔蕾 李志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研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相关蛋白2(Caspase 8 associated protein 2,CASP8AP2)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初诊和缓解时的启动子区Cp 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及其与儿童ALL临床特征、预后... 目的:研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相关蛋白2(Caspase 8 associated protein 2,CASP8AP2)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初诊和缓解时的启动子区Cp 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及其与儿童ALL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8月到2010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09例ALL患儿的初诊DNA样本,及其中94例患儿的缓解期DNA标本。DNA样本经硫化处理后,用本研究组建立的甲基化荧光法,测定CASP8AP2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的两个关键Cp G位点(-1189和-1176)的甲基化水平。结果:初诊患儿CASP8AP2基因启动子区上述2个位点的平均甲基化水平为(71.1±1.7)%,高于缓解患儿的样本(64.2±21.2%)(P=0.00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87(P=0.024),说明这2个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具有一定的预测复发的能力。以76.9%为分界点,将初诊患儿分为高甲基化组(49例)和低甲基化组(60例)。高甲基化患儿更容易出现复发(20.4%vs 6.7%)(P=0.044),5年无复发生存率明显低于低甲基化组(Log rank,P=0.033)。初诊高甲基化与巩固治疗前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高水平相关(P=0.011)。诱导缓解治疗后MRD≥10-4的34例患儿中,高甲基化患儿的复发率明显高于低甲基化患儿(8/16例vs 3/18例,P=0.038)。结论:CASP8AP2基因启动子区-1189和-1176两个Cp G位点的异常高甲基化可能与儿童ALL的发病相关,且高甲基化患儿的预后较差;将上述位点的甲基化水平与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时MRD水平相结合,能够更好地预测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半胱-蛋白酶8相关蛋白2 DNA甲基化 微小残留病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桉叶醇抑制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秉衡 邵世和 +4 位作者 朱华姿 张一珂 郑婉扬 刘嘉怡 邵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小分子单体β-桉叶醇对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脑微静脉内皮细胞分为空白组、DMSO组、β-桉叶醇组(n=3),分别采用0.1%磷酸盐缓冲液,0.1%DMSO,0.1%20 mg/L的β-桉叶醇药物溶液(溶剂为DMSO)的完... 目的探讨中药小分子单体β-桉叶醇对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脑微静脉内皮细胞分为空白组、DMSO组、β-桉叶醇组(n=3),分别采用0.1%磷酸盐缓冲液,0.1%DMSO,0.1%20 mg/L的β-桉叶醇药物溶液(溶剂为DMSO)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分析各组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原癌基因C-Myc、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ax、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活化Caspase-3、P5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蛋白表达。结果空白组与DMSO组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空白组及DMSO组比较,β-桉叶醇组细胞增殖能力、S期细胞比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Myc、CyclinD1、PCNA、MMP-2、MMP-9、CD31、VEGFA、HMGB1及Bcl-2表达显著下降(P<0.05),G1期细胞比例、细胞早期凋亡率、Bax、P53及活化Caspase-3表达上升[(73.73±1.70)%vs(61.33±3.04)%和(60.96±0.98)%,(26.33±2.67)%vs(9.31±0.52)%和(9.53±0.94)%,0.92±0.07 vs 0.33±0.05和0.32±0.02,0.50±0.07 vs 0.30±0.09和0.27±0.10,0.49±0.13 vs 0.14±0.08和0.13±0.11,P<0.05]。结论β-桉叶醇抑制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是影响细胞增殖、迁移能力、调控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桉叶醇 内皮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半胱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精神病药干预早期社会隔离小鼠精神分裂样表型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梅 李白嘉 +1 位作者 党永辉 高成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8-724,共7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利培酮和氟哌啶醇对早期社会隔离小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C57BL/6小鼠,实验组小鼠3周离乳后单笼单养进行社会隔离(SI),对照(GH)组正常饲养。8周成年后,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NS)、利培酮(RIS)和氟哌啶醇(HA)。小... 目的探讨并比较利培酮和氟哌啶醇对早期社会隔离小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C57BL/6小鼠,实验组小鼠3周离乳后单笼单养进行社会隔离(SI),对照(GH)组正常饲养。8周成年后,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NS)、利培酮(RIS)和氟哌啶醇(HA)。小鼠分为4组:GH+NS、SI+NS、SI+RIS、SI+HA。利培酮和氟哌啶醇的剂量分别为0.1、0.2 mg/kg。给药14 d后,通过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强迫游泳实验、筑巢实验、社会交往实验、新异物体辨别实验、前脉冲抑制实验,从自主活动、情绪、认知、社会行为等方面评估小鼠的精神分裂样行为,并检测前额叶皮质(PFC)和伏隔核(NAc)中多巴胺2型受体(D2R)、1-亚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R1)。结果与GH组相比,SI组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明显增加(P<0.05),筑巢能力明显下降(P<0.05),社会交往及躲避行为明显减少(P<0.05),PPI认知功能受损(P<0.05);与氟哌啶醇相比,利培酮不仅对抑郁样行为和PPI受损有改善,也对焦虑样行为、筑巢能力、社会互动及逃避行为有所改善;SI+RIS和SI+HA组小鼠的NAc中D2R含量明显下降,PFC中NR1的含量相较于GH组的统计学差异消失。结论早期SI是较好的模拟精神分裂的模型;相比氟哌啶醇,利培酮具有更好的干预效果;利培酮和氟哌啶醇可能是通过D2R、NR1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隔离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氟哌啶醇 多巴胺2受体 1-亚基N-甲基-D-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平滑念珠菌临床分离菌株毒力因子差异表达研究
20
作者 瞿玉洁 李婷婷 +4 位作者 李茂媛 胡方芳 金婷婷 杨斌 罗振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4,共9页
目的比较近平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毒力相关因子天冬氨酸蛋白酶和生物膜形成及其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采用基因测序及微卫星分型方法,对临床真菌感染患者分离的近平滑念珠菌进行鉴定,检测各菌株产生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及生物膜形成的能... 目的比较近平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毒力相关因子天冬氨酸蛋白酶和生物膜形成及其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采用基因测序及微卫星分型方法,对临床真菌感染患者分离的近平滑念珠菌进行鉴定,检测各菌株产生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及生物膜形成的能力,比较各菌株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BCR1、EFG1、HWP1及天冬氨酸蛋白酶毒力基因SAPP1、SAPP2、SAPP3表达的差异。结果共收集8株临床分离的近平滑念珠菌,经基因鉴定均为基因Ⅰ型。微卫星分型结果显示,8株临床菌株分为4个微卫星型别,G1、G2、G3菌株为不同型别,分别分离自甲患者的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血;J1、J2、J3、J4、J5菌株为同一型别,分离自乙患者不同时期血标本。8株临床菌株均能形成生物膜,生物膜形成能力均高于近平滑念珠菌标准菌株ATCC 22019,其中G1、G3和J5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强,J1、J2、J3、J4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中等,G2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弱。8株临床分离菌株均分泌天冬氨酸蛋白酶,酶体外表达水平均高于近平滑念珠菌标准菌株ATCC 22019,G3、G1、G2菌株分别为低表达、中表达、高表达,酶体外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J1、J5菌株为中表达,J2、J3、J4菌株为高表达,中表达菌株与高表达菌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患者分离的各菌株生物膜形成基因BCR1、EFG1、HWP1表达水平均增加,其中甲患者G1菌株EFG1基因表达水平高于G2菌株(P<0.05),乙患者分离的菌株BCR1、EFG1、HWP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乙患者分离的各菌株天冬氨酸蛋白基因SAPP1、SAPP2、SAPP3表达水平均增加,其中G1菌株的SAPP1和SAPP2表达水平高于G2、G3(均P<0.05),乙患者SAPP1、SAPP2、SAPP3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近平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生物膜形成和天冬氨酸蛋白酶产生能力均高于标准菌株,分离自不同标本的菌株毒力因子表达具有差异性,不同时期分离的菌株毒力因子表达差异不明显。患者可能存在同一时期多部位感染不同MT型别近平滑念珠菌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平滑念珠菌 毒力因子 生物膜 分泌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