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色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在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英 闻妍 +1 位作者 康媛媛 钟鸣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0-46,共7页
研究白色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家族在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的表达,进而探讨白色念珠菌病与扁平苔藓的关系。选取白色念珠菌携带者、白色念珠菌病患者、携带白色念珠菌的扁平苔藓患者、伴有白色念珠菌病的扁平苔藓患者各20例,... 研究白色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家族在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的表达,进而探讨白色念珠菌病与扁平苔藓的关系。选取白色念珠菌携带者、白色念珠菌病患者、携带白色念珠菌的扁平苔藓患者、伴有白色念珠菌病的扁平苔藓患者各20例,念珠菌培养阴性的扁平苔藓患者10例。从唾液标本中直接提取RNA,进行RT-PCR。白色念珠菌携带者唾液中有SAP2、SAP4-6、SAP7的不同表达,携带白色念珠菌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有SAP2、SAP4-6、SAP7、SAP8、SAP9的不同表达,所有携带者中均未表现SAP1、SAP3和SAP10的阳性扩增。白色念珠菌患病者及伴有白色念珠菌病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有SAP1-10的不同表达。念珠菌培养阴性的扁平苔藓患者均无SAP1-10的阳性扩增。SAP9与扁平苔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分泌蛋白酶 扁平苔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林艳 赵玮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51-54,共4页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2是真菌生存所需的毒力因子,可以诱导抗体产生,参与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多方面致病过程。本文就Sap-2的命名、结构、生物化学特性、表达、影响因子、致病机制和应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分泌蛋白酶-2 毒力因子 白色假丝酵母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表达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戈艳萍 胡雁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732-736,共5页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是白色假丝酵母菌最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由sap基因家族编码。在体外培养和体内外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过程中,sap基因家族各成员间存在着表达和调控上的差异。本文就白色假丝酵母菌sap基因家族分子及其结构特点...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是白色假丝酵母菌最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由sap基因家族编码。在体外培养和体内外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过程中,sap基因家族各成员间存在着表达和调控上的差异。本文就白色假丝酵母菌sap基因家族分子及其结构特点、sap基因表达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假丝酵母菌 分泌蛋白酶基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系中天冬氨酸蛋白酶与绒毡层代谢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巨岚 朱启迪 +5 位作者 张改生 张姣 于永昂 刘红占 牛娜 王军卫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0-437,共8页
为探讨化学杂交剂SQ-1诱导的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系花药绒毡层细胞凋亡过程与花粉粒败育的关系,以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系及其可育系花药为试验材料,结合前期绒毡层细胞凋亡研究的结果,采用透射电镜超微观察花药绒毡层细胞结构,定量检测与... 为探讨化学杂交剂SQ-1诱导的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系花药绒毡层细胞凋亡过程与花粉粒败育的关系,以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系及其可育系花药为试验材料,结合前期绒毡层细胞凋亡研究的结果,采用透射电镜超微观察花药绒毡层细胞结构,定量检测与凋亡相关的天冬氨酸蛋白酶相关基因(APs1、APs2、APs3)的表达量,同时利用含明胶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天冬氨酸蛋白酶活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小麦花药发育单核期,生理型雄性不育系花药绒毡层细胞较可育系绒毡层细胞提前降解;在四分体至三核时期,3个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在不育和可育系中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单核期表达量最高;天冬氨酸蛋白酶相关基因(APs1、APs2、APs3)在花药发育单核时期以及四分体时期,不育系较可育系均明显上升;天冬氨酸蛋白酶活性研究表明,在花药发育各时期该酶活性在不育系与可育系中均表现出明显差异,且在不育及可育系花药中天冬氨酸蛋白酶活性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二核期活性达到最高。表明在SQ-1诱导的生理型不育系中,天冬氨酸蛋白酶的变化与绒毡层细胞凋亡、结构变化及雄性不育花粉粒败育密切相关。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生理型小麦败育的机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小麦雄性不育机理,培育能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的优良不育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化学杂交剂SQ-1 生理雄性不育 绒毡层 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乙烯苷对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蛋白-1双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淀粉样前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宁 廖艳花 +3 位作者 赖术 黄健 黎昀 黄忠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854-1859,共6页
目的观察二苯乙烯苷(TSG)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蛋白-1(PS1)双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APP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防治AD的可能机制。方法 2014年10月,将50只SPF级、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按照随... 目的观察二苯乙烯苷(TSG)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蛋白-1(PS1)双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APP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防治AD的可能机制。方法 2014年10月,将50只SPF级、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石杉碱甲组、TSG低剂量组、TSG中剂量组、TSG高剂量组,每组10只。并选取10只SPF级、雄性、C5B7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石杉碱甲组小鼠灌胃给予石杉碱甲0.020 mg/kg,TSG低剂量组、TSG中剂量组、TSG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TSG 0.033、0.100、0.300 g/kg,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小鼠灌胃给予0.9%氯化钠溶液10.000 ml/kg;1次/d,连续给药60 d。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皮质和海马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APP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石杉碱甲组、TSG低剂量组、TSG中剂量组、TSG高剂量组小鼠脑皮质、海马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少于模型组(P<0.05);TSG低剂量组、TSG中剂量组、TSG高剂量组小鼠脑皮质、海马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与石杉碱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石杉碱甲组、TSG低剂量组、TSG中剂量组、TSG高剂量组小鼠脑组织APP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TSG低剂量组、TSG中剂量组、TSG高剂量组小鼠脑组织APP表达水平与石杉碱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G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防治AD的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3和APP表达、减少β淀粉样蛋白产生、减缓神经元凋亡等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二苯乙烯苷 半胱蛋白酶3 淀粉样前体蛋白分泌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假丝酵母菌天冬氨酸蛋白酶Sap2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仇萌 邹先彪 李蕾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41-246,共6页
目的制备白假丝酵母菌天冬氨酸蛋白酶Sap2多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提取白假丝酵母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经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取SAP2目的基因;双酶切SAP2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构建pMAL-c2x/SAP2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 目的制备白假丝酵母菌天冬氨酸蛋白酶Sap2多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提取白假丝酵母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经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取SAP2目的基因;双酶切SAP2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构建pMAL-c2x/SAP2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表达出可溶性的融合蛋白;用可溶性Sap2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血清效价,亲和层析法纯化抗血清后,利用Western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该研究成功制备了抗Sap2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1∶51 200;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该抗体可特异性识别Sap2蛋白。结论纯化后的Sap2作为抗原免疫小鼠,有较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可成功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具有高特异性,为快速检测侵袭性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假丝酵母菌 分泌蛋白酶 多克隆抗体 抗原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与DNA的相互作用及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孙莹 田亚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5-439,共5页
从马铃薯中纯化一种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PI)并对其与DNA的相互作用及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以溴化乙啶作为探针,利用荧光法在初步筛选抗癌药物上的应用,首次对PPI与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利用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体系、H2O2/Fe2+... 从马铃薯中纯化一种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PI)并对其与DNA的相互作用及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以溴化乙啶作为探针,利用荧光法在初步筛选抗癌药物上的应用,首次对PPI与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利用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体系、H2O2/Fe2+产生的羟基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对PPI的体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PI具有一定体外抗氧化活性且从与DNA作用的角度分析可能具有抗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剂 荧光谱 抗癌活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新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的高效表达、性质及应用
8
作者 薛意斌 曾龙达 +1 位作者 闫巧娟 江正强 《食品科学》 2025年第20期100-110,共11页
本研究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中发掘出一种新型天冬氨酸蛋白酶(AnproA1)。多重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该蛋白酶属于胃蛋白酶样天冬氨酸蛋白酶A1家族,与产红青霉来源的天冬氨酸蛋白酶同源性最高(42.6%)。采用多种策略成功实现了AnproA1... 本研究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中发掘出一种新型天冬氨酸蛋白酶(AnproA1)。多重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该蛋白酶属于胃蛋白酶样天冬氨酸蛋白酶A1家族,与产红青霉来源的天冬氨酸蛋白酶同源性最高(42.6%)。采用多种策略成功实现了AnproA1在法夫驹形氏酵母中高效分泌表达。在5 L发酵罐中进行高密度发酵后,发酵液中蛋白酶活力为15 250.0 U/mL,蛋白质量浓度为14.0 mg/mL。纯化后AnproA1的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55℃,且在pH 2.5~5.5及50℃以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该酶具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对κ-酪蛋白表现出最高水解活性,其次为血红蛋白。进一步利用AnproA1水解鸭血蛋白(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制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肽。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水解物表现出ACE抑制活性,其半抑制浓度分别为0.084 mg/mL和0.042 mg/mL。本研究可为天冬氨酸蛋白酶在法夫驹形氏酵母中高效表达和鸭血蛋白高价值生物转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菌 蛋白酶 法夫驹形氏酵母 分泌表达 鸭血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乙烯苷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bcl-2、bax、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军 王国荣 +3 位作者 张秀芹 王燕 牟艳玲 姚庆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43-747,共5页
目的:研究何首乌二苯乙烯苷(TSG)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及bcl-2、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Hcy(3 mmol/L)所致培养HUVECs核损伤模型,TSG(1和10μmol/L)提前2 h预孵育,然后再以Hcy处理,作... 目的:研究何首乌二苯乙烯苷(TSG)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及bcl-2、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Hcy(3 mmol/L)所致培养HUVECs核损伤模型,TSG(1和10μmol/L)提前2 h预孵育,然后再以Hcy处理,作为TSG保护组。用Hoechst 33342核染色法观察HUVECs细胞核损伤状态,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bcl-2、bax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经3 mmol/L Hcy处理后,与正常培养的细胞相比,HUVECs核损伤加重,凋亡细胞比例升高,bcl-2表达降低(P<0.01),bax和caspase-3表达增加(P<0.01)。TSG 1μmol/L和10μmol/L预孵育后再经3 mmol/L Hcy处理,与单经3 mmol/L Hcy损伤模型组相比,HUVECs细胞核损伤降低,凋亡率下降,bcl-2的表达增加(P<0.05),bax和caspase-3表达降低(P<0.05)。结论:TSG具有降低Hcy所致HUVECs的细胞损伤和抑制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烯苷 半胱 细胞凋亡 Bcl-2 BAX 半胱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caspase3的活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霁 王玉芳 +3 位作者 王树人 杨志梅 杜琳琳 朱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51-1055,共5页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Hcy致内皮细胞凋亡的信号途径。方法:以Hcy诱导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4h后,通过检测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改变,DNAladder的形成确证细胞凋亡,并检测caspase3及其抑制蛋白c-IAP1/2mRNA及蛋白质水平,以及caspase3的活化...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Hcy致内皮细胞凋亡的信号途径。方法:以Hcy诱导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4h后,通过检测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改变,DNAladder的形成确证细胞凋亡,并检测caspase3及其抑制蛋白c-IAP1/2mRNA及蛋白质水平,以及caspase3的活化情况。结果:Hcy(0.3mmol/L)即可引起内皮细胞凋亡,随Hcy浓度升高caspase3酶原含量增加,活化增强;c-IAP2mRNA及蛋白质表达降低。结论:Hcy(0.3-3mmol/L)可增加细胞内caspase3酶原表达,通过活化caspase3信号途径诱导HUVEC凋亡。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凋亡抑制蛋白c-IAP-2表达水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 细胞凋亡 半胱蛋白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Sap活性白假丝酵母菌对阴道上皮局部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邵明琨 侯梦瑶 +1 位作者 罗丹丹 祁文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91-79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Sap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活性菌株对阴道局部免疫的影响。方法收集门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及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菌株鉴定,取白假丝酵母菌行药敏性分析、25S rDNA基因分型、Sa... 目的探讨不同Sap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活性菌株对阴道局部免疫的影响。方法收集门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及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菌株鉴定,取白假丝酵母菌行药敏性分析、25S rDNA基因分型、Sap及磷酯酶(Plb)活性检测;用不同Sap活性的白假丝酵母菌与阴道上皮细胞共培养,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4、IL-8、IL-17的水平。结果VVC白假丝酵母菌株的Sap活性强于RVVC菌株;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后,阴道上皮细胞分泌的IL-4、IL-8、IL-17更多,且IL-8和IL-17出现的时间早、持续时间长;Sap强的白假丝酵母菌能刺激阴道上皮分泌更多的细胞因子。结论除外Sap活性,VVC与RVVC菌株之间侵袭力无明显差异;白假丝酵母菌能在短时间内激活阴道宿主免疫反应,且Sap活性强的菌株诱发的宿主免疫也强;RVVC致病白假丝酵母菌Sap活性弱的原因可能与阴道上皮分泌的保护性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白假丝酵母菌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活性 IL-4 IL-8 IL-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P3基因多态及单体型分布与乳腺癌危险性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倪勤 刘冰 +4 位作者 金明娟 马新源 姚开颜 李其龙 陈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9-264,共6页
目的:探讨CASP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以自然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设计,对251例乳腺癌患者与以1∶1频数匹配原则获得的251例对照者进行研究。从HapMap数据库中获取CASP3的TagSNPs数据,根据入选标准确定rs46... 目的:探讨CASP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以自然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设计,对251例乳腺癌患者与以1∶1频数匹配原则获得的251例对照者进行研究。从HapMap数据库中获取CASP3的TagSNPs数据,根据入选标准确定rs4647693、rs2696056和rs4647610共3个TagSNPs进行分析。基因分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单体型分析采用PHASE软件进行估计和比较。结果:以对照组初潮年龄中位数(16岁)分组,乳腺癌组和对照组间初潮年龄有统计学差异(P=0.007);以对照组平均初孕年龄中位数(24岁)分组,两组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2)。年龄、吸烟、饮酒、饮茶、生理生育史等因素在乳腺癌组和对照组中分布无统计学差异。CASP3 TagSNPs的多态基因型在两组间的分布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经年龄、吸烟、饮酒、生理生育史等因素校正后发现,CASP3基因多态与乳腺癌发病亦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P>0.05)。应用PHASE分析软件的结果显示,GGA是CASP3最常见的单体型。单体型分布在乳腺癌组和对照组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ASP3基因TagSNPs多态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可能不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遗传学 乳腺肿瘤/病理学 多态现象 遗传 半胱蛋白酶 凋亡/遗传学 多态性 单核苷 基因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曹建 王媛媛 +1 位作者 胡衍辉 徐国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EDA)对氧化应激诱导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用过氧化氢氧化应激建立氧化应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模型细胞。将细胞分为:过氧化氢处理组(H组)、依达拉奉-过氧化氢处理组(E组)和对照组(C组)。采...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EDA)对氧化应激诱导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用过氧化氢氧化应激建立氧化应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模型细胞。将细胞分为:过氧化氢处理组(H组)、依达拉奉-过氧化氢处理组(E组)和对照组(C组)。采用脂质过氧化物(MDA)、谷胱甘肽(GSH)试剂盒检测A549细胞MDA、GSH的含量,同时测定三组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凋亡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与caspase-9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H组细胞MDA、细胞生长抑制率、凋亡指数、caspase-3与caspase-9mRNA相对表达及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而GSH明显降低(P<0.01)。与H组比较,E组细胞MDA、细胞生长抑制率、凋亡指数、caspase-3与caspase-9mRNA相对表达及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而GSH明显增高(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通过抗氧化及抗caspase-3,caspase-9引起的凋亡以保护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对抗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半胱蛋白酶3 半胱蛋白酶9 肺泡Ⅱ上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皮酚抑制帕金森病模型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浩 耿赵铭 +2 位作者 胡智伟 王舒燕 赵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帕金森病模型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1-甲基-4-苯基吡啶( MPP+)处理具有多巴胺能神经元特性的PC12细胞建立帕金森病体外模型,并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1μmol/L丹皮酚组、3μmol/L丹皮酚组和9μmo...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帕金森病模型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1-甲基-4-苯基吡啶( MPP+)处理具有多巴胺能神经元特性的PC12细胞建立帕金森病体外模型,并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1μmol/L丹皮酚组、3μmol/L丹皮酚组和9μmol/L丹皮酚组。以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和乳酸脱氢酶法检测细胞损伤,以赫斯特荧光染剂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以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法检测细胞活性氧生成,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空白对照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乳酸脱氢酶漏出率升高,凋亡细胞增多,活性氧生成增加,凋亡相关分子caspase-3活性上调、Bax/Bcl-2比值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浓度丹皮酚预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乳酸脱氢酶漏出率降低,凋亡细胞减少,并抑制活性氧生成,降低Bax/Bcl-2的比值及caspase-3蛋白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结论:丹皮酚能抑制帕金森病模型PC12细胞凋亡,其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降低Bax/Bcl-2比值、抑制caspase-3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4-苯基吡啶 帕金森病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牡丹酚/药理学 牡丹酚/投药和剂量 半胱蛋白酶3/药物作用 BCL-2相关X蛋白 基因 bcl-2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骨增生片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组织形态及Ⅱ型胶原、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守中 王志文 +1 位作者 王国权 彭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61-1763,共3页
目的观察兔膝骨关节炎使用抗骨增生片后软骨组织及其细胞中Ⅱ型胶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表达的变化。方法随机将30只兔分为正常组10只(A),另20只用来造模。造模组采用膝关节腔内注射1.6%木瓜蛋白酶,造成兔膝骨关节炎模型。... 目的观察兔膝骨关节炎使用抗骨增生片后软骨组织及其细胞中Ⅱ型胶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表达的变化。方法随机将30只兔分为正常组10只(A),另20只用来造模。造模组采用膝关节腔内注射1.6%木瓜蛋白酶,造成兔膝骨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再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B)、抗骨增生片组(C)(B,C,n=10),C组灌胃0.36 g/kg的抗骨增生片,每日1次;A、B组同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30 d后,取出兔膝关节软骨,HE染色后观察软骨组织的病理形态,软骨组织中Ⅱ型胶原、caspase-3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抗骨增生片组软骨组织破坏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C组中Ⅱ型胶原比模型组高(P<0.01)、caspase-3比模型组低(P<0.01)。结论抗骨增生片能抑制兔骨关节炎软骨病理损害的进展,修复损伤软骨可能与其上调Ⅱ型胶原、下调caspase-3的表达,抑制软骨细胞过度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骨增生片 骨关节炎 软骨组织 胶原 半胱特异性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联合白藜芦醇对Ⅱ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因子TNF-α、Caspase-3的影响
16
作者 任建厂 王红丽 肖国强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9-144,共6页
为探讨有氧运动联合白藜芦醇对Ⅱ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因子TNF-α、Caspase-3的影响。选用2月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选取8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ZA),以标准饲料喂养;其余大鼠在高脂高糖喂养基础上,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 为探讨有氧运动联合白藜芦醇对Ⅱ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因子TNF-α、Caspase-3的影响。选用2月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选取8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ZA),以标准饲料喂养;其余大鼠在高脂高糖喂养基础上,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将Ⅱ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成4组:模型安静组(TA)、模型运动组(TY)、模型灌胃白藜芦醇安静组(TB)、模型灌胃白藜芦醇运动组(TYB)。运动训练采用每周6 d的无负重游泳。7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血脂指标、心肌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心肌TNF-α、Caspase-3含量。结果发现:1OGTT后30、60、120 min时间段TY、TB、TYB组血糖浓度与TA组比较,均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与TA组相比,TY、TB、TYB组血清TC、TG、LDL水平均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下降(P<0.05或P<0.01)。与ZA组相比,TA组心肌呈现病理性变化;与TA组相比,TY、TB、TYB组心肌病理性变化明显减轻。2与ZA组相比,TA组心肌组织TNF-α显著性升高(P<0.01);与TA组相比,TY、TB、TYB组心肌组织TNF-α非常显著性下降(P<0.05);与TYB组相比较,TY、TB组心肌TNF-α的表达量显著性升高(P<0.05)。与ZA组相比,TA组心肌组织Caspase-3显著性升高(P<0.01);与TA组相比,TY、TB、TYB组心肌组织Caspase-3非常显著性下降(P<0.05);与TYB组相比,TY、TB组心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结果说明:Ⅱ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呈现病理性变化,有氧运动、白藜芦醇及联合干预可能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TNF-α、Caspase-3含量,降低心肌细胞凋亡因子的表达,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的病理性变化。有氧运动联合白藜芦醇干预降低心肌组织凋亡因子表达的效果优于单一的有氧运动或白藜芦醇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医学 糖尿病 有氧运动 白藜芦醇 心肌 肿瘤坏死因子-α 半胱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平滑念珠菌临床分离菌株毒力因子差异表达研究
17
作者 瞿玉洁 李婷婷 +4 位作者 李茂媛 胡方芳 金婷婷 杨斌 罗振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4,共9页
目的比较近平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毒力相关因子天冬氨酸蛋白酶和生物膜形成及其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采用基因测序及微卫星分型方法,对临床真菌感染患者分离的近平滑念珠菌进行鉴定,检测各菌株产生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及生物膜形成的能... 目的比较近平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毒力相关因子天冬氨酸蛋白酶和生物膜形成及其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采用基因测序及微卫星分型方法,对临床真菌感染患者分离的近平滑念珠菌进行鉴定,检测各菌株产生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及生物膜形成的能力,比较各菌株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BCR1、EFG1、HWP1及天冬氨酸蛋白酶毒力基因SAPP1、SAPP2、SAPP3表达的差异。结果共收集8株临床分离的近平滑念珠菌,经基因鉴定均为基因Ⅰ型。微卫星分型结果显示,8株临床菌株分为4个微卫星型别,G1、G2、G3菌株为不同型别,分别分离自甲患者的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血;J1、J2、J3、J4、J5菌株为同一型别,分离自乙患者不同时期血标本。8株临床菌株均能形成生物膜,生物膜形成能力均高于近平滑念珠菌标准菌株ATCC 22019,其中G1、G3和J5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强,J1、J2、J3、J4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中等,G2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弱。8株临床分离菌株均分泌天冬氨酸蛋白酶,酶体外表达水平均高于近平滑念珠菌标准菌株ATCC 22019,G3、G1、G2菌株分别为低表达、中表达、高表达,酶体外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J1、J5菌株为中表达,J2、J3、J4菌株为高表达,中表达菌株与高表达菌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患者分离的各菌株生物膜形成基因BCR1、EFG1、HWP1表达水平均增加,其中甲患者G1菌株EFG1基因表达水平高于G2菌株(P<0.05),乙患者分离的菌株BCR1、EFG1、HWP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乙患者分离的各菌株天冬氨酸蛋白基因SAPP1、SAPP2、SAPP3表达水平均增加,其中G1菌株的SAPP1和SAPP2表达水平高于G2、G3(均P<0.05),乙患者SAPP1、SAPP2、SAPP3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近平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生物膜形成和天冬氨酸蛋白酶产生能力均高于标准菌株,分离自不同标本的菌株毒力因子表达具有差异性,不同时期分离的菌株毒力因子表达差异不明显。患者可能存在同一时期多部位感染不同MT型别近平滑念珠菌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平滑念珠菌 毒力因子 生物膜 分泌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红素对大鼠急性肺损伤形成过程中氧自由基以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任文霞 弓清梅 +2 位作者 赵鹰 李建强 刘卓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胆红素对抗急性肺损伤(ALI)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雌性W istar大鼠(190-210 g)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脂多糖(LPS)致ALI模型组、胆红素干预组。检测肺组织匀浆中羟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O2)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 目的:探讨胆红素对抗急性肺损伤(ALI)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雌性W istar大鼠(190-210 g)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脂多糖(LPS)致ALI模型组、胆红素干预组。检测肺组织匀浆中羟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O2)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含量以及肺组织中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①ALI模型组肺组织匀浆OH-、H2O2、O2.含量及肺组织中caspase-3表达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均P<0.05)。②胆红素干预组肺组织匀浆OH-、H2O2、O2.及肺组织中caspase-3表达明显高于ALI正常大鼠(均P<0.05),但少于ALI模型组(均P<0.05)。结论:①胆红素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肺内凋亡细胞数量。②胆红素能减少ALI大鼠肺组织OH-、H2O2、O2.水平。③Caspase-3表达的变化有促脂多糖性肺损伤细胞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肺损伤 半胱蛋白酶3 活性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花苷B对抗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被引量:13
19
作者 邓敏 鞠晓东 +3 位作者 屠鹏飞 樊东升 张俊 沈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16-1821,共6页
目的:观察肉苁蓉提取物管花苷B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并用荧光酶... 目的:观察肉苁蓉提取物管花苷B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并用荧光酶标仪测定caspase-3的活性。结果:100μmol·L-1H2O2处理细胞24 h显著降低细胞的存活率;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率达48.0%;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及caspase-3的活性显著升高;而线粒体膜电位却明显降低,红/绿荧光强度的比值由正常的5.97降低为0.41左右。而预先给予1、10或100 mg·L-1浓度的管花苷B处理细胞12 h,可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并可有效抑制DNA ladder的发生;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分别降低到30.9%、18.3%和6.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管花苷B可明显降低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并可逐渐恢复线粒体的高能量状态;caspase-3的活性不断降低,并呈现了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管花苷B能显著地抑制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其神经细胞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维持线粒体膜电位的高能状态和抑制caspase-3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花苷B 细胞凋亡 过氧化氢 PC12细胞 线粒体膜电位 活性 半胱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古特大黄多糖对过氧化氢诱导的肠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琳娜 张峰 +2 位作者 梅其炳 张琰 刘新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77-881,共5页
目的探讨唐古特大黄多糖(Rheum tanguticumpoly-saccharide,RTP)组分1(RTP1)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肠上皮细胞IEC-6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RTP1(10、30、100 mg.L-1)预处理体外培养的IEC-6细胞后,加入H2O2诱导... 目的探讨唐古特大黄多糖(Rheum tanguticumpoly-saccharide,RTP)组分1(RTP1)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肠上皮细胞IEC-6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RTP1(10、30、100 mg.L-1)预处理体外培养的IEC-6细胞后,加入H2O2诱导IEC-6细胞凋亡,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吖啶橙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Western blot测定Caspase-3酶活性。结果 100μmol.L-1H2O2处理细胞2 h明显降低细胞存活率并诱导细胞凋亡,凋亡率为31.3%,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及Caspase-3的活性明显升高,不同浓度(10、30、100 mg.L-1)RTP1预处理细胞24 h,可明显提高细胞存活率,有效抑制DNAladder的发生,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30、100 mg.L-1)分别降低至24.4%和21.5%,Caspase-3酶活性降低,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RTP1可明显抑制H2O2诱导的IEC-6细胞凋亡,其细胞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和抑制Caspase-3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多糖 细胞凋亡 过氧化氢 IEC-6细胞 活性 半胱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