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色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在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英 闻妍 +1 位作者 康媛媛 钟鸣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0-46,共7页
研究白色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家族在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的表达,进而探讨白色念珠菌病与扁平苔藓的关系。选取白色念珠菌携带者、白色念珠菌病患者、携带白色念珠菌的扁平苔藓患者、伴有白色念珠菌病的扁平苔藓患者各20例,... 研究白色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家族在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的表达,进而探讨白色念珠菌病与扁平苔藓的关系。选取白色念珠菌携带者、白色念珠菌病患者、携带白色念珠菌的扁平苔藓患者、伴有白色念珠菌病的扁平苔藓患者各20例,念珠菌培养阴性的扁平苔藓患者10例。从唾液标本中直接提取RNA,进行RT-PCR。白色念珠菌携带者唾液中有SAP2、SAP4-6、SAP7的不同表达,携带白色念珠菌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有SAP2、SAP4-6、SAP7、SAP8、SAP9的不同表达,所有携带者中均未表现SAP1、SAP3和SAP10的阳性扩增。白色念珠菌患病者及伴有白色念珠菌病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有SAP1-10的不同表达。念珠菌培养阴性的扁平苔藓患者均无SAP1-10的阳性扩增。SAP9与扁平苔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 扁平苔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林艳 赵玮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51-54,共4页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2是真菌生存所需的毒力因子,可以诱导抗体产生,参与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多方面致病过程。本文就Sap-2的命名、结构、生物化学特性、表达、影响因子、致病机制和应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2 毒力因子 白色假丝酵母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表达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戈艳萍 胡雁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732-736,共5页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是白色假丝酵母菌最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由sap基因家族编码。在体外培养和体内外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过程中,sap基因家族各成员间存在着表达和调控上的差异。本文就白色假丝酵母菌sap基因家族分子及其结构特点...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是白色假丝酵母菌最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由sap基因家族编码。在体外培养和体内外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过程中,sap基因家族各成员间存在着表达和调控上的差异。本文就白色假丝酵母菌sap基因家族分子及其结构特点、sap基因表达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假丝酵母菌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假丝酵母菌天冬氨酸蛋白酶Sap2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仇萌 邹先彪 李蕾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41-246,共6页
目的制备白假丝酵母菌天冬氨酸蛋白酶Sap2多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提取白假丝酵母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经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取SAP2目的基因;双酶切SAP2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构建pMAL-c2x/SAP2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 目的制备白假丝酵母菌天冬氨酸蛋白酶Sap2多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提取白假丝酵母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经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取SAP2目的基因;双酶切SAP2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构建pMAL-c2x/SAP2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表达出可溶性的融合蛋白;用可溶性Sap2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血清效价,亲和层析法纯化抗血清后,利用Western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该研究成功制备了抗Sap2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1∶51 200;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该抗体可特异性识别Sap2蛋白。结论纯化后的Sap2作为抗原免疫小鼠,有较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可成功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具有高特异性,为快速检测侵袭性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假丝酵母菌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 多克隆抗体 抗原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系中天冬氨酸蛋白酶与绒毡层代谢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巨岚 朱启迪 +5 位作者 张改生 张姣 于永昂 刘红占 牛娜 王军卫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0-437,共8页
为探讨化学杂交剂SQ-1诱导的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系花药绒毡层细胞凋亡过程与花粉粒败育的关系,以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系及其可育系花药为试验材料,结合前期绒毡层细胞凋亡研究的结果,采用透射电镜超微观察花药绒毡层细胞结构,定量检测与... 为探讨化学杂交剂SQ-1诱导的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系花药绒毡层细胞凋亡过程与花粉粒败育的关系,以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系及其可育系花药为试验材料,结合前期绒毡层细胞凋亡研究的结果,采用透射电镜超微观察花药绒毡层细胞结构,定量检测与凋亡相关的天冬氨酸蛋白酶相关基因(APs1、APs2、APs3)的表达量,同时利用含明胶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天冬氨酸蛋白酶活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小麦花药发育单核期,生理型雄性不育系花药绒毡层细胞较可育系绒毡层细胞提前降解;在四分体至三核时期,3个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在不育和可育系中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单核期表达量最高;天冬氨酸蛋白酶相关基因(APs1、APs2、APs3)在花药发育单核时期以及四分体时期,不育系较可育系均明显上升;天冬氨酸蛋白酶活性研究表明,在花药发育各时期该酶活性在不育系与可育系中均表现出明显差异,且在不育及可育系花药中天冬氨酸蛋白酶活性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二核期活性达到最高。表明在SQ-1诱导的生理型不育系中,天冬氨酸蛋白酶的变化与绒毡层细胞凋亡、结构变化及雄性不育花粉粒败育密切相关。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生理型小麦败育的机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小麦雄性不育机理,培育能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的优良不育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化学杂交剂SQ-1 生理雄性不育 绒毡层 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及脊髓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0
6
作者 许明 张泓 +4 位作者 张健 刘继生 尹秀婷 艾坤 邓石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38-1344,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髓内细胞凋亡率及脊髓组织中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从60只雌性SD大鼠中随机抽取36只,按脊髓横断法制作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后,将符合要求的模型大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 目的: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髓内细胞凋亡率及脊髓组织中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从60只雌性SD大鼠中随机抽取36只,按脊髓横断法制作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后,将符合要求的模型大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各12只,其余2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各12只;术后第19天取"次髎""中极""三阴交""大椎"行电针干预,连续治疗7天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测,并用TUNEL法测定髓内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组织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尿流动力学,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的膀胱基础压力、膀胱最大压力、漏尿点压力升高(P<0.05),膀胱最大容量及顺应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的膀胱基础压力、膀胱最大压力、漏尿点压力均降低(P<0.05),膀胱最大容量及顺应性均升高(P<0.01);(2)髓内细胞凋亡率,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及电针组的脊髓组织TUNEL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的脊髓组织TUNEL阳性率明显降低(P<0.01);(3)Caspase-3蛋白表达,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脊髓组织中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脊髓组织中的Caspase-3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大椎"可改善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膀胱压力、最大容量及顺应性,降低受损脊髓组织的凋亡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脊髓组织中凋亡效应蛋白Caspase-3的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骶上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尿流动力学 半胱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点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柯晓华 葛杜鹃 +8 位作者 王文春 庞日朝 袁青 秦慧慧 李蓓 刘素贞 刘建成 崔银洁 张安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13-917,共5页
目的:探讨运动点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A组:运动点电针组;B组:非运动点电针组;C组:模型组;D组:假手术组。采用改良的... 目的:探讨运动点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A组:运动点电针组;B组:非运动点电针组;C组:模型组;D组:假手术组。采用改良的Allen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A、B组分别于术后立即开始下肢运动点和非运动点进行电针治疗;C、D组不做任何治疗。各组大鼠分别于1、4、7d行BBB评分,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观察各组caspase-3和CGRP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60只SD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BBB评分结果显示:A组评分明显高于B、C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caspase-3的表达:损伤后各组均可见阳性细胞表达,D组仅见少量的阳性细胞。其中A、B组阳性细胞表达明显低于C组(P<0.05);而A组的表达又明显低于B组(P<0.05);2CGRP的表达:各组均可见阳性细胞表达,A、B组明显高于C组(P<0.05),而A组又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运动点电针可抑制caspase-3和促进CGRP的表达,可能有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电针 运动点 半胱蛋白酶3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齿苋提取物对接触性皮炎大鼠皮肤丝聚蛋白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4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胡一梅 艾儒棣 +1 位作者 钟振东 朱晓燕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0-82,共3页
良好的皮肤屏障系统对维持机体对抗湿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湿疹皮肤屏障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是治疗湿疹的有效途径。构成皮肤表皮屏障功能的结构基础主要是角质层、表皮脂质及天然保湿因子等。在角质层中,丝聚蛋白(filaggrin)和半胱氨酸... 良好的皮肤屏障系统对维持机体对抗湿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湿疹皮肤屏障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是治疗湿疹的有效途径。构成皮肤表皮屏障功能的结构基础主要是角质层、表皮脂质及天然保湿因子等。在角质层中,丝聚蛋白(filaggrin)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14是参与皮肤屏障的重要因子,主要功能是参与表皮细胞的分化及皮肤屏障的形成^([1-3])。它们在分子调节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联系,在皮肤损伤及某些屏障受损性皮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马齿苋是马齿苋科植物Portulaca oleracea L.的干燥地上部分。临床研究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皮炎 接触性 皮肤屏障系统 半胱特异性蛋白酶-14 丝象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与雷米普利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冯翔宇 李彤 +3 位作者 李秀华 彭玉娟 谢亚芹 康大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56-859,共4页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与雷米普利单用及联合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左心室心肌细胞凋亡情况以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曲美他嗪组、雷米普利组和联合用药组...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与雷米普利单用及联合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左心室心肌细胞凋亡情况以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曲美他嗪组、雷米普利组和联合用药组(曲美他嗪+雷米普利),每组10只。采用肾上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慢性心力衰竭模型,观察各组左心室舒张末压、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dp/dtmax);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心肌Caspase-3水平的表达,RT-PCR测定Caspase-3mRN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曲美他嗪组、雷米普利组和联合用药组左心室舒张末压、心肌凋亡指数明显降低,±dp/dtmax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4±0.01、0.14±0.02和0.08±0.02)vs(0.22±0.02),(0.54±0.02、0.54±0.02和0.32±0.02)vs(0.91±0.02),P<0.01]。结论曲美他嗪与雷米普利单用及联合应用均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联合用药的疗效优于单独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雷米普利 心力衰竭 细胞凋亡 半胱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2种天冬氨酸蛋白酶的酶学性质及其对自溶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玲 年益莹 +5 位作者 薛鹏 季晓彤 崔钰婷 张公亮 侯红漫 孙黎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99-105,共7页
对刺参体内2种天冬氨酸蛋白酶——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at D)和组织蛋白酶E(Cat E)的酶学性质进行探讨,并考察两者可能在刺参自溶中的参与作用。先用Tris-HCl缓冲溶液提取刺参体壁中的粗酶,采用特异性荧光底物法测定Cat D和Cat E... 对刺参体内2种天冬氨酸蛋白酶——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at D)和组织蛋白酶E(Cat E)的酶学性质进行探讨,并考察两者可能在刺参自溶中的参与作用。先用Tris-HCl缓冲溶液提取刺参体壁中的粗酶,采用特异性荧光底物法测定Cat D和Cat E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Cat D和Cat E的最适pH值分别为5.0和4.0,分别在60℃和40℃呈现最大酶活性,两者在20~40℃活性均较为稳定。Zn^(2+)、Cu^(2+)、Fe^(2+)、Fe^(3+)、Mn^(2+)可抑制CatD的活性,抑制率分别为86%、76.3%、29.2%、56.5%和48.5%。Fe^(3+)、Fe^(2+)、Cu^(2+)可抑制Cat E的活力,抑制率分别为99.1%、82.2%和28.6%。Pepstatin A、Z-Leu-Leu-Leu-H、苯甲基磺酸氟、1,10-菲啰啉能够抑制两者活性,抑制率分别约为98%~99%、65%~78%、30%~35%、19%~23%。二硫苏糖醇、L-Cys和乙二胺四乙酸则可将两者活性分别提升30.4%~31.1%、7.58%~9.64%、6.6%~7.9%。结果表明,刺参Cat D和Cat E为2种具有一定金属离子敏感性和依赖性的天冬氨酸蛋白酶,其活性中心有丝氨酸和半胱氨酸参与其活性调节,且两者很有可能参与刺参自溶过程中蛋白质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蛋白酶 组织蛋白酶D 组织蛋白酶E 酶学性质 自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赖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肝细胞凋亡在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绍强 梁力建 黄洁夫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19-522,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大鼠肝缺血 /再灌注 (I/R)损伤是否与肝细胞凋亡相关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 - 3(caspase- 3)活性变化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Pringle法复制肝I/R模型 ,将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 2组 :A组 :单纯肝门阻断 ;B组 ...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大鼠肝缺血 /再灌注 (I/R)损伤是否与肝细胞凋亡相关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 - 3(caspase- 3)活性变化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Pringle法复制肝I/R模型 ,将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 2组 :A组 :单纯肝门阻断 ;B组 :血流阻断 +抑制剂 :N -苯甲基氧化碳酰 -缬氨酸 -丙氨酸 -天冬氨酸 -氟化丙酮(ZVAD -fmk) 15mg/kg ;取无肝硬化大鼠 ,作单纯肝门阻断为C组。各组肝门阻断时间均为 30min ,再灌注 72h。比较 3组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肝组织的caspase - 3活性和肝细胞凋亡数。结果 :A组大鼠肝组织caspase - 3活性、肝细胞凋亡数在再灌注后 6h达高峰 ,分别为 (18 1± 1 8) μmolAMC·h-1·g-1(tissue)和 2 0 9%± 4 9% ,与I/R前的 (6 6± 2 0 ) μmolAMC·h-1·g-1(tissue)和 0 5 %± 0 3%相比 ,P <0 0 1。肝细胞凋亡数、caspase - 3的活性随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减低 ,两者随时间的变化一致。 3组中A组肝损伤最严重 ,表现为再灌注后 6h血清AST最高 ,与B、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大鼠 7d生存率只为 6 2 5 %。进一步研究表明 ,再灌注后 6h ,A组的肝组织caspase - 3活性、肝细胞凋亡数亦明显比B、C组高。结论 :肝细胞凋亡是肝硬化大鼠肝I/R损伤的主要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半胱蛋白酶 肝硬化 局部缺血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对人肝癌细胞的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芳 李玉英 +3 位作者 白崇智 田欣 张政 王转花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187,共6页
先前的研究表明,基因重组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rBTI)具有诱导不同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为了揭示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能机理,从基因水平上探讨与凋亡有关的分子事件,本研究用不同浓度的rBTI体外作用于人肝癌细胞HepG2后,采用MTT比色法... 先前的研究表明,基因重组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rBTI)具有诱导不同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为了揭示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能机理,从基因水平上探讨与凋亡有关的分子事件,本研究用不同浓度的rBTI体外作用于人肝癌细胞HepG2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抑制剂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用DNA凝胶电泳和细胞核的形态学观察检测HepG2细胞的凋亡.结果表明,rBTI在体外能够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长,并诱导细胞凋亡.另外,细胞凋亡与Bcl-2/Bax mRNA水平有关.通过RT-PCR检测发现,细胞经过rBTI处理后,抗凋亡基因Bcl-2 mRNA水平下调,促凋亡基因Bax mRNA有所上调,而对照GAPDH无变化.对HepG2细胞中Fas/Fas配体及半胱氨酸天冬酶(caspase)的研究证明,细胞经过rBTI处理后,对死亡受体Fas mRNA没有影响;rBTI可明显激活caspase-3和caspase-9酶活性,对caspase-8活性几乎无影响.上述结果表明,rBTI对HepG2细胞具有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与caspase-3依赖性凋亡调节信号通路有关,未涉及Fas/Fas配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 细胞凋亡 人肝癌细胞 半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Ⅵ)诱导肝细胞凋亡与氧化损伤、p53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洪霞 钟才高 +1 位作者 徐顺清 李华文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4-151,共8页
目的 探讨6价铬(Cr(Ⅵ))在不同暴露水平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有无差异。方法 L-02肝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Cr(Ⅵ)24h。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化学比色法检测SOD,CAT活性与GSH含量;RT-PCR检测p53,caspase 3 mRN... 目的 探讨6价铬(Cr(Ⅵ))在不同暴露水平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有无差异。方法 L-02肝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Cr(Ⅵ)24h。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化学比色法检测SOD,CAT活性与GSH含量;RT-PCR检测p53,caspase 3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p53蛋白含量。结果 Cr(Ⅵ)诱导L-02肝细胞凋亡率浓度依赖性增加(r=0.997),6~12μmol·L^-1Cr(Ⅵ)处理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琼脂糖凝胶电泳表现DNA特征性梯形条带;SOD与CAT活性和GSH含量均下降,Cr(Ⅵ)处理组GSH含量与CAT活性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9μmol·L^-1 Cr(Ⅵ)处理组细胞p53 mRNA,caspase 3 mRNA,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凋亡率与SOD活性、CAT活性呈负相关(r分别为-0.952和-0.885);p53 mRNA表达与caspase 3 mRNA表达正相关(r=0.890);p53蛋白表达与GSH含量呈负相关(r=-0.929)。结论 氧化损伤即细胞内抗氧化系统平衡的破坏在Cr(Ⅵ)诱导肝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低浓度水平Cr(Ⅵ)诱导细胞凋亡具有p53和caspase 3依赖性,但在较高Cr(Ⅵ)处理水平,不排除非p53及caspase 3途径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蛋白质P53 半胱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乙烯苷对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蛋白-1双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淀粉样前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宁 廖艳花 +3 位作者 赖术 黄健 黎昀 黄忠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854-1859,共6页
目的观察二苯乙烯苷(TSG)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蛋白-1(PS1)双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APP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防治AD的可能机制。方法 2014年10月,将50只SPF级、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按照随... 目的观察二苯乙烯苷(TSG)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蛋白-1(PS1)双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APP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防治AD的可能机制。方法 2014年10月,将50只SPF级、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石杉碱甲组、TSG低剂量组、TSG中剂量组、TSG高剂量组,每组10只。并选取10只SPF级、雄性、C5B7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石杉碱甲组小鼠灌胃给予石杉碱甲0.020 mg/kg,TSG低剂量组、TSG中剂量组、TSG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TSG 0.033、0.100、0.300 g/kg,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小鼠灌胃给予0.9%氯化钠溶液10.000 ml/kg;1次/d,连续给药60 d。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皮质和海马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APP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石杉碱甲组、TSG低剂量组、TSG中剂量组、TSG高剂量组小鼠脑皮质、海马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少于模型组(P<0.05);TSG低剂量组、TSG中剂量组、TSG高剂量组小鼠脑皮质、海马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与石杉碱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石杉碱甲组、TSG低剂量组、TSG中剂量组、TSG高剂量组小鼠脑组织APP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TSG低剂量组、TSG中剂量组、TSG高剂量组小鼠脑组织APP表达水平与石杉碱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G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防治AD的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3和APP表达、减少β淀粉样蛋白产生、减缓神经元凋亡等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二苯乙烯苷 半胱蛋白酶3 淀粉样前体蛋白分泌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活化在胆红素神经毒性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洁 李梦文 +2 位作者 韦倩 李胜君 华子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796-1802,共7页
目的明确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活化是否参与胆红素神经毒性的发生机制;VX-765抑制caspase1活化是否能抑制胆红素神经毒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建立胆红素脑病动物模型,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caspase-1蛋白的表达,EL... 目的明确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活化是否参与胆红素神经毒性的发生机制;VX-765抑制caspase1活化是否能抑制胆红素神经毒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建立胆红素脑病动物模型,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caspase-1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IL-1β的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组织中GFAP蛋白的表达;VX-765干预后动态观察各组新生鼠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记录新生鼠体质量变化,评估生活能力。原代培养大鼠皮层星型胶质细胞分为胆红素组、VX-765组、对照组:改良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caspase-1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IL-1β的水平。结果胆红素脑病动物模型,建模后12 h,胆红素组较对照组,脑组织中活化型caspase-1表达增加(P<0.05),IL-1β水平增高(P<0.01),脑组织切片皮层区星型胶质细胞活化(P<0.05)。与胆红素组相比,VX-765组新生鼠建模后异常神经系统表现减少(P<0.01),生活能力改善(P<0.05)。原代培养大鼠皮层星型胶质细胞,胆红素干预6h后,活化型caspase-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胆红素组相比,VX-765干预可抑制caspase-1活化(P<0.05),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减少培养液上清IL-1β的释放(P<0.01)。结论胆红素可诱导活化型caspase-1表达增加;VX-765抑制caspase-1活化可减轻胆红素神经毒性,提高原代培养星型胶质细胞存活率,减少炎症因子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神经毒性 胶质细胞 半胱蛋白酶-1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组织蛋白酶D样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和重组蛋白的免疫学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俊红 胡旭初 +6 位作者 徐劲 胡凤玉 周红娟 胡慧霞 郑小凌 李艳文 余新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对新发现的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的组织蛋白酶D样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和免疫学初步研究。方法将华支睾吸虫组织蛋白酶D样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去除了信号肽编码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在大肠... 目的对新发现的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的组织蛋白酶D样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和免疫学初步研究。方法将华支睾吸虫组织蛋白酶D样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去除了信号肽编码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剂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SD大鼠制备抗血清。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进行免疫学分析。结果PCR、双酶切及DNA测序结果均表明pET-28a(+)-组织蛋白酶D样天冬氨酸蛋白酶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经亲和层析获得了高纯度蛋白。重组蛋白可被其免疫的SD大鼠血清识别,表明其具有免疫原性;并且能识别感染了华支睾吸虫的SD大鼠血清,表明具有免疫反应性。结论华支睾吸虫组织蛋白酶D样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获得具有免疫原性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基因克隆 组织蛋白酶D 蛋白酶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鼠脑缺氧缺血时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贾瑞喆 蒋犁 +1 位作者 乔立兴 陈平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5-668,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时皮质及海马中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蛋白酶- 3(caspase- 3)表达的变化。方法:分假手术组和模型(HI)组。用新生7d的大鼠建立新生儿HIBD的模型,于缺氧后不同时点取脑,分别行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和半...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时皮质及海马中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蛋白酶- 3(caspase- 3)表达的变化。方法:分假手术组和模型(HI)组。用新生7d的大鼠建立新生儿HIBD的模型,于缺氧后不同时点取脑,分别行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反应(RT -PCR) ,观察双侧皮质及海马caspase - 3蛋白及mRNA表达的程度。结果:HI组皮质及海马caspase- 3mRNA于HI后0h出现瞬时高表达,然后下降,6h可检测到mRNA和蛋白同时升高,表达峰值于HI后2 4 - 4 8h出现,然后下降。结论:Caspase - 3参与未成熟脑HIBD后皮质及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的进程。在其表达峰值出现以前,即HI后2 4 - 4 8h之前,抑制caspase - 3的表达,应是治疗脑损伤的适宜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细胞凋亡 半胱蛋白酶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洛芬对淀粉样β蛋白片段1~40引起的大鼠海马p38 MAP激酶信号传导通路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级联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18
作者 范莹 金英 +3 位作者 闫恩志 杨菁 宗志红 齐志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89,共9页
目的研究布洛芬对淀粉样β蛋白片段1-40 (Aβ1-40)所致大鼠海马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大鼠ig给予布洛芬15 mg.kg-1,连续应用3周,脑室内一次性注射Aβ1-40(5μL,1 mmol.L-1),注射后6h快速取海马CA1区,Western免疫印迹法观察磷... 目的研究布洛芬对淀粉样β蛋白片段1-40 (Aβ1-40)所致大鼠海马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大鼠ig给予布洛芬15 mg.kg-1,连续应用3周,脑室内一次性注射Aβ1-40(5μL,1 mmol.L-1),注射后6h快速取海马CA1区,Western免疫印迹法观察磷酸化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的激酶3/6(MKK3/MKK6)、磷酸化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p38 MAP激酶)、磷酸化MAPK活化的蛋白激酶2(MAPKAPK2)、磷酸化热休克蛋白p27(Hsp27)、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9, 3,7以及ADP-核糖聚合酶(PARP)的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脑室内注射Aβ1-40可引起海马CA1区磷酸化的MKK3/MKK6和磷酸化p38 MAP激酶表达明显增加,但可使磷酸化MAPKAPK2和磷酸化的Hsp27表达降低,这些改变伴随有caspase级联的激活。此外,也发现Aβ1-40可使海马CA1区完整的PARP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而劈切PARP(分子量为89 ku)表达明显增加。布洛芬可明显对抗Aβ1-40引起的磷酸化的MKK3/MKK6和磷酸化p38 MAP激酶表达增加,上调磷酸化MAPKAPK2和磷酸化的Hsp27表达水平,同时抑制Aβ1-40引起的caspase级联激活和PARP的劈切。结论布洛芬通过抑制Aβ1-40引起的磷酸化的MKK3/MKK6和磷酸化p38 MAP激酶表达,明显增加以及上调磷酸化的Hsp27表达水平,对抗Aβ1-40引起的海马的神经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淀粉样β蛋白 MAP激酶信号系统 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类 热休克蛋白 半胱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诱导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途径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孟天娇 韩磊 +2 位作者 姚尚争 刘影 孙文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14-1317,共4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HTL)是否通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2凋亡途径影响内皮细胞生长。方法体外培养内皮细胞ECV304,先将0、50、100和200μmol/L的HTL干预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随后以200μmol/L的HTL干...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HTL)是否通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2凋亡途径影响内皮细胞生长。方法体外培养内皮细胞ECV304,先将0、50、100和200μmol/L的HTL干预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随后以200μmol/L的HTL干预0 h、3 h、16 h和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再以200μmol/L HTL刺激细胞为观察组(3、16和24 h),不加HTL刺激的细胞为对照组,2组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12、Caspase-3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00和200μmol/L的HTL作用细胞24 h,细胞活性分别为0.76±0.01、0.73±0.01;200μmol/L HTL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与0 h比较,3、16和24 h的细胞活性下降明显(0.87±0.04、0.83±0.04、0.78±0.01 vs 0.90±0.07,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aspase-12蛋白、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5,P<0.01);Bcl-2蛋白先增高后降低(P<0.01)。结论Caspase-12途径参与HTL致细胞凋亡的过程,Bcl-2也参与其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半胱 半胱蛋白酶12 内皮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多威对罗非鱼精巢组织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涛 孟顺龙 +1 位作者 裘丽萍 陈家长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7-41,共5页
采用半静态水接触染毒法,研究不同浓度(0、0.2、2、20、200μg/L)、不同暴露时间(0、6、12、18、24、30 d)下灭多威对雄罗非鱼精巢组织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 9)活性的影响以及灭多威撤除18 d后... 采用半静态水接触染毒法,研究不同浓度(0、0.2、2、20、200μg/L)、不同暴露时间(0、6、12、18、24、30 d)下灭多威对雄罗非鱼精巢组织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 9)活性的影响以及灭多威撤除18 d后的恢复效应。结果显示,0.2μg/L灭多威对雄罗非鱼精巢组织Caspase 3、Caspase 9活性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2μg/L灭多威对雄罗非鱼精巢组织Caspase 3、Caspase 9活性有抑制作用;而20、200μg/L灭多威则对雄罗非鱼精巢组织Caspase 3、Caspase 9活性产生了显著的诱导作用,并在暴露后的30 d诱导效应达到最大。18 d的恢复试验研究显示,0.2、2、20μg/L浓度组的雄罗非鱼精巢组织Caspase 3、Caspase 9活性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而200μg/L浓度组的Caspase 3、Caspase 9活性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表明高浓度灭多威对雄罗非鱼精巢组织Caspase活性造成的损伤在18 d内不可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性罗非鱼 精巢 半胱蛋白酶 灭多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