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分段加权最小二乘法的井下人员实时定位系统设计 被引量:13
1
作者 莫树培 李国良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36,共5页
基于井下无线局域网系统,采用自制无线移动终端扫描AP节点获取MAC地址和信号强度信息RSSI,并同时采集温度、湿度、瓦斯浓度等环境信息数据,通过网络将信息数据传输到地面服务器。利用多边定位建立线性最小二乘模型,把井下巷道分为多个分... 基于井下无线局域网系统,采用自制无线移动终端扫描AP节点获取MAC地址和信号强度信息RSSI,并同时采集温度、湿度、瓦斯浓度等环境信息数据,通过网络将信息数据传输到地面服务器。利用多边定位建立线性最小二乘模型,把井下巷道分为多个分段,采用分段估计加权值得到动态加权矩阵。通过分段加权最小二乘算法计算出井下人员实时定位数据,最终生成煤矿井下人员周围环境数据库和人员轨迹数据库。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定位平均误差小于1.88 m。利用修正加权矩阵和分段加权最小二乘算法,能保证井下电磁环境改变时系统定位稳定,且定位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人员实时定位 分段加权最小二乘 动态加权矩阵 分段估计权值 无线局域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段加权的反向稀疏跟踪算法研究
2
作者 邵豪 张莹 +2 位作者 王飞 张东波 薛亮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9-162,共4页
为提高稀疏表示跟踪模型性能,提出一种分段加权的反向稀疏跟踪算法,将跟踪问题转化为在贝叶斯框架下寻找概率最高的候选对象问题,构造不同的分段权重函数来分别度量候选目标与正负模板的判别特征系数。通过池化来降低跟踪结果的不确定... 为提高稀疏表示跟踪模型性能,提出一种分段加权的反向稀疏跟踪算法,将跟踪问题转化为在贝叶斯框架下寻找概率最高的候选对象问题,构造不同的分段权重函数来分别度量候选目标与正负模板的判别特征系数。通过池化来降低跟踪结果的不确定性干扰,选择正负模板加权系数差值最大的候选表示作为跟踪结果。实验表明,在光照变化、遮挡、快速运动、运动模糊情况下,所提出的算法可以确保跟踪结果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稀疏 贝叶斯估计 分段加权 目标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加权的概念漂移检测方法
3
作者 陈志强 韩萌 +2 位作者 武红鑫 李慕航 张喜龙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6-784,共9页
针对现有漂移检测方法无法平衡检测延迟、误报与漏报以及时空效率等问题,提出一个新的阶段转换阈值参数,在概念漂移检测中引入包含“稳定阶段-警告阶段-漂移阶段”的分段加权机制,对实例分阶段地赋予权重,并将该机制应用在双层滑动窗口... 针对现有漂移检测方法无法平衡检测延迟、误报与漏报以及时空效率等问题,提出一个新的阶段转换阈值参数,在概念漂移检测中引入包含“稳定阶段-警告阶段-漂移阶段”的分段加权机制,对实例分阶段地赋予权重,并将该机制应用在双层滑动窗口中;然后基于Hoeffding不等式提出一种分段加权的概念漂移检测方法(MSDDM)。在人工数据集上,相较于FHDDM、HDDM等漂移检测方法,MSDDM能够更快地检测出突变与渐变概念漂移,同时又能保持较低的误检率与漏检率;在真实数据集上,MSDDM相较于其他方法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具有最高的分类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MSDDM能够以较高的漂移检测性能和较优的时空效率检测出数据流中的概念漂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流 概念漂移 漂移检测 滑动窗口 分段加权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温度模型库分段式加权的数控机床热误差建模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兵 苏文超 +2 位作者 魏翔 白金峰 蒋庄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13-419,共7页
针对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时常用的热误差模型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环境温度的模型库分段式加权的热误差建模方法,以UPM120型数控铣床为实验对象,通过跨季度的7批次数据,完成了环境温度15~35℃的分段式加权模型建模和预测精度分... 针对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时常用的热误差模型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环境温度的模型库分段式加权的热误差建模方法,以UPM120型数控铣床为实验对象,通过跨季度的7批次数据,完成了环境温度15~35℃的分段式加权模型建模和预测精度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变化在5℃以内时,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BP神经网络模型、分布滞后模型、灰色理论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可以将其作为分段式加权模型库中的基础模型。当环境温度变化较小时,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分段式加权模型预测精度为1.39μm;当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时,其预测精度为1.51μm,均远高于单一环境温度样本的回归模型、多环境温度样本的回归模型和泛化能力强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热误差 环境温度 分段加权模型 预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双加权伪概周期函数的复合定理 被引量:3
5
作者 宋娜 夏正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3-109,共7页
研究了分段双加权伪概周期函数的复合定理.首先将复合函数分解为分段概周期函数与剩余部分的和,利用平移不变性证明了除去分段概周期函数部分剩余的应该是双加权函数,进一步证明了两个分段双加权伪概周期函数复合之后依然是分段双加权... 研究了分段双加权伪概周期函数的复合定理.首先将复合函数分解为分段概周期函数与剩余部分的和,利用平移不变性证明了除去分段概周期函数部分剩余的应该是双加权函数,进一步证明了两个分段双加权伪概周期函数复合之后依然是分段双加权伪概周期函数.然后介绍了双加权伪概周期序列,并研究了双加权伪概周期序列与分段双加权伪概周期函数的关系,进一步证明了双加权伪概周期函数与双加权伪概周期序列的复合函数依然为双加权伪概周期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加权伪概周期函数 加权伪概周期序列 复合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波门宽带雷达去斜脉压加权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昕 郝明 田巳睿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6-50,共5页
宽带雷达常采用去斜方式脉压并通过加权抑制脉压副瓣。然而随着波门宽度增加,直接去斜加权性能显著下降。文中结合理论推导和仿真计算,分析了波门宽度增加导致直接去斜加权性能下降的理论原因。并且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分段加权和RVP补... 宽带雷达常采用去斜方式脉压并通过加权抑制脉压副瓣。然而随着波门宽度增加,直接去斜加权性能显著下降。文中结合理论推导和仿真计算,分析了波门宽度增加导致直接去斜加权性能下降的理论原因。并且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分段加权和RVP补偿去斜脉压加权2种加权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大波门条件下的加权性能,通过仿真和实测数据对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有效地降低了波门宽度对加权性能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雷达 大波门 去斜 分段加权 残余视频相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U数据的调速系统模型参数误差评价方法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文朝 顾雪平 +3 位作者 梁海平 韩钰 唐浩 范新桥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63,共7页
调速系统动态特性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调速系统模型参数误差评价对提高电力系统仿真准确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实测数据的混合仿真是验证模型参数准确性的有效手段,为克服商业仿真软件注入数据受限之不足,研究了控制系统解耦实... 调速系统动态特性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调速系统模型参数误差评价对提高电力系统仿真准确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实测数据的混合仿真是验证模型参数准确性的有效手段,为克服商业仿真软件注入数据受限之不足,研究了控制系统解耦实现方法,开发了以转速差作为注入数据的调速系统模块级混合仿真程序;通过分析调速系统的一般响应特性,提出了基于分段加权相似度的误差评价方法,利用所研发的混合仿真程序实现了调速系统模型参数误差评价。采用某地区4台机组扰动场景下的PMU数据,验证了调速系统模型参数误差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仿真 分段加权相似度 调速系统 PMU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展光源的视角偏转膜表面微结构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冯奇斌 李德华 +2 位作者 肖慧丽 王梓 吕国强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29-1336,共8页
为了使应用于驾驶舱内的液晶显示器满足观看者的特殊视角要求,设计了一种能够将液晶显示器的最大亮度由正视方向根据观看者的位置偏转到特定方向的光学膜。本文基于扩展光源进行设计,根据扩展光源上不同位置的光线到达微结构的能量不同... 为了使应用于驾驶舱内的液晶显示器满足观看者的特殊视角要求,设计了一种能够将液晶显示器的最大亮度由正视方向根据观看者的位置偏转到特定方向的光学膜。本文基于扩展光源进行设计,根据扩展光源上不同位置的光线到达微结构的能量不同,提出了分段加权叠加的方法设计出微结构面型。仿真结果表明:水平视角不变,垂直视角偏转-15°,光线透过率为84.7%,半亮度视角范围为(-38.4°,4.4°)。采用无掩膜直写光刻工艺制作了实际样品并进行了效果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和传统的背光视角相比,垂直方向的最大亮度由原来的0°偏转到-16°,半亮度视角由(-23.8°,27.4°)变为(-43°,9.4°),透过率为83.0%,同时满足视角偏转和亮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显示 扩展光源 分段加权叠加 表面微结构 视角偏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光像增强器的MTF测试技术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倪进园 王璐子 +3 位作者 王颢 拜晓锋 贺英萍 钱芸生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61-1166,共6页
微光像增强器是微光成像系统的核心部分,其成像质量决定了对微弱光学信号的探测能力。像增强器的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反映了系统对图像不同频率成分的传递能力,是像质评定的一种客观指标。本文基于狭缝法测... 微光像增强器是微光成像系统的核心部分,其成像质量决定了对微弱光学信号的探测能力。像增强器的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反映了系统对图像不同频率成分的传递能力,是像质评定的一种客观指标。本文基于狭缝法测试MTF的原理,进行系统校准和采用分段加权最小二乘拟合实现曲线的平滑去噪,构建了微光像增强器的MTF测试系统。具体是采用十字狭缝靶标进行测试得到线扩散函数(line spread function,LSF)曲线,然后对其进行去噪处理和离散傅里叶变换得到MTF曲线,测试结果与德国OEG-2MTF测试仪比较,误差率低于5%,为研制高成像质量微光像增强器提供了一种有效评价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增强器 调制传递函数 系统校准 分段加权最小二乘 离散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分析天平温度漂移补偿算法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黄强 滕召胜 +2 位作者 唐享 林海军 刘亚坤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87-1995,共9页
基于电磁力平衡传感器的电子分析天平温度漂移影响复杂,尚无理想的解决方案。现有天平的温度漂移补偿主要依靠基于晶体管的硬件电路实现,适用温度范围窄、精度低、灵活性差。依据电磁力平衡传感器的工作机理,深入研究与天平称量结果... 基于电磁力平衡传感器的电子分析天平温度漂移影响复杂,尚无理想的解决方案。现有天平的温度漂移补偿主要依靠基于晶体管的硬件电路实现,适用温度范围窄、精度低、灵活性差。依据电磁力平衡传感器的工作机理,深入研究与天平称量结果密切相关的各元件参数温度特性,建立了电子分析天平温度漂移数学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称量精度要求内的合理简化。通过对温度敏感元件的温度测量及测量滞后分析,提出了温度漂移的分段线性加权补偿算法,实现了温度漂移快速准确地自动补偿。检验结果表明,采用该补偿算法,量程200g、分辨力0.1mg的电子分析天平在18—23℃的工作温度范围内,满载示值误差的绝对值≤0.3mg,优于国家标准《GB/T26497—2011电子天平》规定的I级天平温度漂移对示值的影响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分析天平 电磁力平衡传感器 温度漂移 分段线性加权 自动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感知相关代价函数的深度学习语音增强 被引量:6
11
作者 房慧保 马建芬 +1 位作者 田玉玲 张朝霞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212-3217,共6页
当前大多数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NN)的语音增强算法使用的均方误差代价函数没有充分利用人耳听觉感知特性,且语音可懂度没有必要关联性,为此提出一种端到端的基于DNN的语音增强框架,并将基于频域加权分段信噪比的感知相关代价函数作为优... 当前大多数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NN)的语音增强算法使用的均方误差代价函数没有充分利用人耳听觉感知特性,且语音可懂度没有必要关联性,为此提出一种端到端的基于DNN的语音增强框架,并将基于频域加权分段信噪比的感知相关代价函数作为优化目标来训练DNN;在此基础上,将频域加权分段信噪比和感知加权均方误差相结合,提出一种联合优化代价函数用于训练DNN,改善人耳对含噪语音的听觉感知。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深度神经网络对含噪语音进行去噪时,通过将感知相关代价函数整合到数据驱动的模型学习中,语音质量和语音可懂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神经网络 语音增强 代价函数 频域加权分段信噪比 感知加权均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函数型数据的多类型数据综合排序方法——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主要城市的经济、环境水平综合排序
12
作者 尹腾腾 周迎春 《应用概率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7-378,共22页
对于我国城市经济水平、环境水平的综合排序,目前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指标体系排序方法,但是其中涉及的大多都是多元数据.随着获取数据的方式增多和获取数据的技术日新月异,数据变得越来越复杂,某些领域所产生的观测数据不再是单纯的某... 对于我国城市经济水平、环境水平的综合排序,目前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指标体系排序方法,但是其中涉及的大多都是多元数据.随着获取数据的方式增多和获取数据的技术日新月异,数据变得越来越复杂,某些领域所产生的观测数据不再是单纯的某一类数据,而是多种类型数据的组合.本文研究的就是当指标体系涉及到函数型数据时,该如何排序.对此,本文提出四种综合排序方法,并通过数值模拟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和选择,得到以下结论:当函数型数据受污染时,熵权法排序结果较稳定;当标量数据受污染时,多元修正带状深度排序方法更为稳定.研究表明,多类型数据排序方法的选择还需要根据原始数据的特征而定.该研究丰富了多类型数据的综合排序方法,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类型数据 排序 函数型分段排序加权 数据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