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沼液深浅孔分根交替灌溉对番茄根系特征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郑健 王有斌 +1 位作者 撒青林 王燕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79,89,共10页
为探索沼液深浅孔分根交替灌溉对番茄根系形态和品质的影响,设置3个沼液配比(B_(1):1∶2,B_(2):1∶4,B_(3):1∶6;沼液∶水,体积比)和4种灌溉方式(I_(0):地表灌溉,I_(1):5 cm孔深分根交替灌溉,I_(2):10 cm孔深分根交替灌溉,I_(3):5 cm和1... 为探索沼液深浅孔分根交替灌溉对番茄根系形态和品质的影响,设置3个沼液配比(B_(1):1∶2,B_(2):1∶4,B_(3):1∶6;沼液∶水,体积比)和4种灌溉方式(I_(0):地表灌溉,I_(1):5 cm孔深分根交替灌溉,I_(2):10 cm孔深分根交替灌溉,I_(3):5 cm和10 cm孔深分根交替灌溉),采用盆栽试验探求沼液配比和灌溉方式对番茄根系形态、干物质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同时应用TOPSIS法、对称交互熵多属性排序法、VIKOR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等独立评价方法对番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并采用均值法、模糊Borda法和Copeland法对独立评价结果进行组合评价进而提出最优处理。结果表明:B_(2)I_(3)处理干物质量最大,较B_(2)I_(0)、B_(2)I_(2)、B_(2)I_(1)处理分别增加30.35%、17.92%、5.94%;各处理番茄根系直径主要集中在0~2 mm, B_(2)I_(3)处理的根长、根体积、表面积、根尖数和根系活力均为最高值;B_(2)I_(0)处理产量最高(2.34 kg·株^(-1)),B_(2)I_(3)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98.43±0.29 kg·m^(-3));综合评价结果表明,B_(2)I_(3)处理为最优处理。研究可为改进沼液穴灌技术、促进该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灌溉 沼液 系特征 产量品质 组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根交替灌溉对烤烟生理特性和烟叶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2
作者 汪耀富 蔡寒玉 +2 位作者 张晓海 高华军 孙向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3-98,共6页
利用射频反射仪(FDR),在人工控水条件下研究了分根交替灌溉对烤烟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及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根交替灌溉可增强烟株的根系活力,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降低蒸腾速率,提高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使烟株的株高和... 利用射频反射仪(FDR),在人工控水条件下研究了分根交替灌溉对烤烟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及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根交替灌溉可增强烟株的根系活力,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降低蒸腾速率,提高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使烟株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减小,茎粗增加,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烟田灌水量节省41.07%,烟叶产量、产值分别提高1.96%和12.1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3.81%。表明分根交替灌溉是烤烟有效的节水灌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交替灌溉 生理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根交替灌溉对桃树^(13)C分配和光合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韩小虎 王雷 +4 位作者 王钰馨 李玲 陈修德 肖伟 高东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8-1226,共9页
为探究分根交替灌溉对肥城桃^(13)C同化物分配的影响,以2年生肥城桃为试材,分根区处理设置1/4、2/4、3/4、4/4 4种灌水根区和500、1 000 m L 2种灌水量,交替周期处理设置2/4、4/4 2种灌水根区和4、8、16d 3种交替间隔,研究不同处理对各... 为探究分根交替灌溉对肥城桃^(13)C同化物分配的影响,以2年生肥城桃为试材,分根区处理设置1/4、2/4、3/4、4/4 4种灌水根区和500、1 000 m L 2种灌水量,交替周期处理设置2/4、4/4 2种灌水根区和4、8、16d 3种交替间隔,研究不同处理对各器官^(13)C分配率、光合指标和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根区(C)处理叶部和新梢的^(13)C分配率显著高于分根区(P)处理,分根区(P)处理果肉和根部的^(13)C分配率则显著高于全根区(C)处理,多年生枝和主干的规律不明显;2/4根区8d交替处理果肉和根部的^(13)C分配率最高,而新梢的^(13)C分配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随灌水根区和灌水量的减少降低,蒸腾速率较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更大,单叶水分利用效率随之提高,其中2/4根区8d交替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和单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荧光参数受处理的影响较小。综上所述,2/4根区8d交替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和单叶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能促进光合产物向果实的分配并抑制新梢的旺长。本研究结果为分根交替灌溉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城桃 交替灌溉 ^13C 光合 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评价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的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9
4
作者 郑健 潘占鹏 +2 位作者 颜斐 冯正江 马彪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2-337,共6页
为了确定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CRDI)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_C)的作用,收集CRDI的相关试验数据,应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不同区域、气候条件、种植条件、灌溉制度和作物类型下CRDI对WUE_C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国范围内,CRDI提升WUE_C... 为了确定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CRDI)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_C)的作用,收集CRDI的相关试验数据,应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不同区域、气候条件、种植条件、灌溉制度和作物类型下CRDI对WUE_C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国范围内,CRDI提升WUE_C为28.9%,西北地区WUE_C提升最为显著达到了49.29%;年均降水量在200~800 mm的区域,CRDI能够使WUE_C提升29.92%,而在南方地区和年均降水量>800 mm的区域,WUE_C提升不显著;在年均气温高于12℃的区域WUE_C提升更明显,可以达到36.98%;CRDI在温室大棚中WUE_C提升最为显著,达到了53.45%;CRDI技术应用到地面畦灌、固定灌溉、沟灌和滴灌后,其WUE_C分别提升37.03%,21.41%,16.59%和32.56%.可见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能有效提高WUE_C,但提升率会受到作物种植条件、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灌溉方法和作物种类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交替灌溉 利用效率 提升率 影响因素 ME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根区交替灌溉对马铃薯叶片超微结构及生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宿飞飞 孙慕华 +10 位作者 李勇 刘尚武 刘振宇 王绍鹏 万书明 陈曦 高云飞 张静华 秦斐斐 胡林双 吕典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9期47-53,共7页
[目的]研究分根区交替灌溉对马铃薯叶片超微结构及生理性状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早熟品种费乌瑞它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根交替灌溉对马铃薯叶片细胞超微结构、植株农艺性状、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分根交替灌溉处理在受到干旱胁迫时马... [目的]研究分根区交替灌溉对马铃薯叶片超微结构及生理性状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早熟品种费乌瑞它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根交替灌溉对马铃薯叶片细胞超微结构、植株农艺性状、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分根交替灌溉处理在受到干旱胁迫时马铃薯植株叶片较常规灌溉处理气孔器密度低、闭合程度大,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受损程度小,叶片细胞保证了细胞器的功能,使马铃薯植株表现较强抗旱性。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在不同灌溉条件下随着含水量降低,分根交替灌溉处理较对照处理更能增强细胞抗氧化活性。分根交替灌溉处理的SOD、POD、CAT活性在各含水量时期均高于CK处理,随土壤含水量降低植株抗氧化能力更强;MDA活性较对照处理低,因此,受氧化胁迫轻。分根交替灌溉能有效促进马铃薯植株整体生长势。控水灌溉复水后,植株整体变化和累积速率高于CK处理,保证马铃薯产量。以上结果表明,分根交替灌溉诱导马铃薯植株的细胞超微结构和生理酶活性的正向调节,增强了马铃薯对于干旱刺激的应激反应能力,提高马铃薯植株的抗旱能力。[结论]该研究为非充分灌溉下的马铃薯高效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交替灌溉 生理性状 超微结构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根交替灌溉对烤烟抗旱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彭静 王惠群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第7期48-51,共4页
以烤烟K326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分根交替灌溉、亏缺灌溉和充分灌溉对烤烟的产量、相关化学成分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分根交替灌溉提高烤烟产量和品质的生理基础。结果表明:分根交替灌溉的烤烟水分利用率及其抗旱相关... 以烤烟K326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分根交替灌溉、亏缺灌溉和充分灌溉对烤烟的产量、相关化学成分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分根交替灌溉提高烤烟产量和品质的生理基础。结果表明:分根交替灌溉的烤烟水分利用率及其抗旱相关生理指标比充分灌溉的均有显著改善,其叶片数量、根长、叶绿素含量和烟碱含量均高于亏缺灌溉和充分灌溉;烤烟的根系活力和电导率明显高于亏缺灌溉和充分灌溉,表明分根交替灌溉在提高烤烟烟叶的品质的同时也提高了烤烟耐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灌溉 烤烟 化学品质 抗旱性 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根交替灌溉处理枳的根系形态和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艺灿 曹国勇 邹英宁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期129-131,共3页
为揭示分根交替灌溉的生理机制,以2月龄枳(Poncirus trifoliata)实生苗为材料,除去其大部分主根,促发侧根后,利用分根根箱,把枳根系分成两部分,分别置于各自生长的根室中,然后对两边根室进行水分控制,分析处理后根系形态和内源激素变化... 为揭示分根交替灌溉的生理机制,以2月龄枳(Poncirus trifoliata)实生苗为材料,除去其大部分主根,促发侧根后,利用分根根箱,把枳根系分成两部分,分别置于各自生长的根室中,然后对两边根室进行水分控制,分析处理后根系形态和内源激素变化。结果表明:与两根室均灌水20mL/d比较,两根室交替灌水40mL/d和20mL/d处理均显著抑制了根系的长度、投影面积、表面积和体积,且两根室交替灌水20mL/d处理要低于40mL/d处理的根系形态。此外,交替灌溉40mL/d和20mL/d处理显著抑制根系茉莉酸甲酯(MeJA)和吲哚乙酸(IAA)积累,但显著地刺激根系脱落酸(ABA)和油菜素内酯(BR)含量的增加,根系赤霉素(GA)含量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灌溉 内源激素 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根交替灌溉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2
8
作者 曾芳钰 衣华鹏 《甘肃农业科技》 2012年第9期32-35,共4页
在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分根交替灌溉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综述了分根交替灌溉的理论机制及其研究进展,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交替灌溉 理论机制 研究进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分根交替滴灌对马铃薯根-土系统环境因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乔冬梅 齐学斌 +5 位作者 樊向阳 李平 胡超 樊涛 黄仲冬 赵志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59-2367,共9页
分根交替(PRD)滴灌技术是很有节水潜力的灌水技术。利用再生水,采用分根交替滴灌技术对马铃薯根长密度、根重密度及土壤水盐的空间分布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根系主要分布在0-60 cm的土层内,以植株为中心,呈放射状沿不同方... 分根交替(PRD)滴灌技术是很有节水潜力的灌水技术。利用再生水,采用分根交替滴灌技术对马铃薯根长密度、根重密度及土壤水盐的空间分布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根系主要分布在0-60 cm的土层内,以植株为中心,呈放射状沿不同方向减小。通过研究所建马铃薯根长密度的空间分布函数能较好地反映根系的三维分布趋势。PRD灌溉可以刺激马铃薯根系生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9%。进行PRD灌溉时应重点考虑滴头位置处及垄坡上的水盐变化,最好能起到节水控盐的双重作用。再生水PRD地下滴灌是对传统地表滴灌的优化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滴灌 交替灌溉(prd) 长密度(RLD) 重密度(RWD) 土壤水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水的节水效应 被引量:85
10
作者 梁宗锁 康绍忠 +2 位作者 胡炜 张建华 高俊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8-63,共6页
以盆栽玉米为实验材料,通过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水试验,证明当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率的55%~65%时,控制1/2根区交替灌水其用水量减少34.4%~36.8%,而生物产量仅下降6%~12%,水分利用效率、根冠比、气孔阻力... 以盆栽玉米为实验材料,通过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水试验,证明当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率的55%~65%时,控制1/2根区交替灌水其用水量减少34.4%~36.8%,而生物产量仅下降6%~12%,水分利用效率、根冠比、气孔阻力明显增加、叶片蒸腾速率明显下降,蒸腾效率提高而光合速率未明显变化;控制1/2根系区域交替灌水比固定1/2区域灌水的用水效率明显提高,根系总量和根冠比增加,根系分布均匀,地上部生物产量增加。初步证明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水是一种高效而可行的节水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交替 灌溉 信号 冠比 节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交替灌溉技术在荔枝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贾文君 万景刚 +3 位作者 徐冰 何欣 王永梅 周开兵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29-133,共5页
以南岛无核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cv Nandao seedless fruit)成年树为试材,研究根际交替灌溉技术(PRD)对树体生长、结果和叶片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PRD的新梢生长量显著小于正常灌溉对照(CK)的,而大于灌水量减半处理(... 以南岛无核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cv Nandao seedless fruit)成年树为试材,研究根际交替灌溉技术(PRD)对树体生长、结果和叶片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PRD的新梢生长量显著小于正常灌溉对照(CK)的,而大于灌水量减半处理(HN)的。PRD的株产最高,HN的最低。PRD的果实品质因素中除出汁率显著低于CK的外,其余各因素则显著高于CK的或与其无显著差异;HN的除果形指数显著高于PRD和CK的外,其余品质因素则显著低于PRD和CK的或与其无显著差异;可见,以PRD的果实综合品质表现最佳。PRD叶片的叶绿素a、14d后的叶绿素a/b值和可溶性糖含量、净光合速率、淀粉含量均呈现最高趋势,其呼吸速率呈现低于HN的趋势,表明PRD能增强叶片光合作用和促进叶片碳水化合物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灌溉(prd) 南岛无核荔枝 生长 结果 碳水化合物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根区垂向交替供水对玉米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史文娟 康绍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44-46,共3页
为探索1种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分根区垂向交替供水的节水增产效应,选用3种不同灌水方式(表面灌、下部灌、交替灌)和不同灌水周期(3 d、5 d、7 d)及不同灌水方式下的相同灌水量组合进行了盆栽玉米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垂向交替供水... 为探索1种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分根区垂向交替供水的节水增产效应,选用3种不同灌水方式(表面灌、下部灌、交替灌)和不同灌水周期(3 d、5 d、7 d)及不同灌水方式下的相同灌水量组合进行了盆栽玉米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垂向交替供水是可行的,相同灌水量条件下交替供水对作物根系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使根系在土壤垂直剖面分布更为均匀。同时根系活力和吸收功能明显增强,整株作物长势呈现出苗壮根旺的特点。此外5d的交替灌与3 d的表面灌相比,作物长势明显改善、且节水26%以上;7 d的交替灌与5 d的表面灌相比,作物长势无明显差异,但节水20%以上,而5 d的灌水周期是试验范围内交替灌应用时较为成功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活力 利用率 产量 玉米 生长 节水灌溉 控制性交替灌溉 垂直方向交替灌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交替灌溉技术在荔枝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开兵 符方杰 +2 位作者 陈小亮 洪世阳 吴开茂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8年第6期498-502,共5页
以南岛无核荔枝成年树为试材,研究根际交替灌溉技术(PRD)对产量、品质和树体旱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产量表现为PRD和对照(CK)差异不显著,二者显著高于半量常规灌溉(HN);PRD在果实单果重、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和果肉TSS、TA、TSS/TA上与C... 以南岛无核荔枝成年树为试材,研究根际交替灌溉技术(PRD)对产量、品质和树体旱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产量表现为PRD和对照(CK)差异不显著,二者显著高于半量常规灌溉(HN);PRD在果实单果重、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和果肉TSS、TA、TSS/TA上与CK均无显著差异,而显著高于HN;HN果肉Vc含量最高。HN的叶片MDA含量显著较高,PRD与对照在MDA含量上无显著差异,说明HN表现旱害;PRD的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均具有高于HN与CK的趋势。总之,PRD未引起减产、果实品质变劣和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岛无核荔枝 交替灌溉(prd) 产量 果实品质 抗氧化酶系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交替灌溉技术对荔枝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14
作者 贾文君 万景刚 +3 位作者 徐冰 何欣 王永梅 周开兵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8-792,共5页
【目的】为根际交替灌溉技术(PRD)应用于南岛无核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cv Nandao seedless fruit)生产中提供参考。【方法】以成年南岛无核荔枝树为试材,设常规灌溉(CK)、根际交替灌溉(PRD)和常规灌溉量减半灌溉(HN)处理,观测比... 【目的】为根际交替灌溉技术(PRD)应用于南岛无核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cv Nandao seedless fruit)生产中提供参考。【方法】以成年南岛无核荔枝树为试材,设常规灌溉(CK)、根际交替灌溉(PRD)和常规灌溉量减半灌溉(HN)处理,观测比较不同处理的荔枝树生长、结果和叶片光合作用差异。【结果】PRD处理的新梢生长量显著小于CK处理,而大于HN处理;株产量3种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PRD处理最高,HN的最低;PRD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RD处理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14d后的叶绿素a/b值、叶片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均呈现最高趋势;PRD处理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一直与CK无显著差异。【结论】PRD处理的果实产量最高,综合品质最佳,能增强叶片光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灌溉(prd) 南岛无核荔枝 生长 结果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性灌溉对设施草莓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翠玲 孙协平 +4 位作者 宋凯 狄方坤 曾峰 王连新 张继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3-137,151,共6页
在日光温室环境及盆栽条件下,通过与全灌(FI)比较,研究了亏缺灌溉(DI)及分根交替灌溉(PRD)对草莓产量和灌水利用效率(IWUE)的影响。试验从开花期开始到果实成熟期结束,共分5个处理,全灌(FI);分根灌溉PRD分2个处理水平,即PRD1和PRD2;限... 在日光温室环境及盆栽条件下,通过与全灌(FI)比较,研究了亏缺灌溉(DI)及分根交替灌溉(PRD)对草莓产量和灌水利用效率(IWUE)的影响。试验从开花期开始到果实成熟期结束,共分5个处理,全灌(FI);分根灌溉PRD分2个处理水平,即PRD1和PRD2;限制灌溉DI也分两个处理水平,即DI1和DI2。与FI处理相比,DI1和DI2处理的叶水势和气孔导度明显偏低,单株叶面积、鲜果重、平均单果重也显著低于FI处理,但水分利用效率却比FI处理的高(分别高15.8%和29.3%);PRD1处理的叶水势与FI处理的相当,且高于其它处理,而气孔导度比FI,DI1和DI2处理的明显降低,与PRD2处理的相近。PRD1处理的鲜果重、平均单果重与FI处理的相当,比DI1,DI2和PRD2处理的显著提高;与FI处理相比,DI1,DI2,PRD1和PRD2处理分别节水31.5%,50.0%,31.5%和50.0%,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5.8%,29.3%,44.4%和84.4%。从草莓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各指标可以看出,PRD1处理比DI1,DI2和PRD2处理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其综合效益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亏缺灌溉 交替灌溉 全灌 灌水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棉花幼苗根冠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文娆 范雨龙 +1 位作者 冯士珍 王唤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24,共7页
为明确节水灌溉条件下配施氮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可行性,采用分根交替灌溉(APRI)和常规供水(NI)的方式分别培养棉花幼苗,同时配施不同水平氮素(高氮200 kg/hm^2、中氮120 kg/hm^2、低氮80 kg/hm^2),研究了干旱胁迫后棉花幼苗生长... 为明确节水灌溉条件下配施氮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可行性,采用分根交替灌溉(APRI)和常规供水(NI)的方式分别培养棉花幼苗,同时配施不同水平氮素(高氮200 kg/hm^2、中氮120 kg/hm^2、低氮80 kg/hm^2),研究了干旱胁迫后棉花幼苗生长、光合作用、根系形态、根冠生物量、瞬时和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WUEi和WUEb)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棉花幼苗的株高、叶面积、光合作用参数[净光合作用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蒸腾耗水量和根冠生物量,但显著增加了棉花幼苗的根冠比、根系长度(总根长和直径<2 mm的细根长度)和根系表面积;同时干旱处理也显著增大了WUEi和WUEb。与正常施氮(中氮处理)相比,增施氮肥促进了棉花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Pn、Tr、Gs、蒸腾耗水量以及根冠生物量、总根长、根系表面积等的增大,显著降低了WUEi但未改变NI处理的WUEb;减施氮肥则加大了干旱对棉花幼苗生长、光合作用能力和根冠生物量积累的抑制程度,但在干旱条件下提高了WUEi和WUEb。与NI处理相比,APRI处理的棉花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Pn、Tr、Gs、根冠生物量、总根长和根系表面积增加,蒸腾耗水量减少,WUEi和WUEb增加。综上,APRI配施氮肥处理可以减轻干旱对棉花幼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的抑制程度,并提高WUE;虽然在干旱条件下APRI配施低氮处理具有最大的WUE,但APRI配施高氮处理棉花幼苗的根冠生长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干旱 交替灌溉 施氮量 利用效率 系形态 光合作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烤烟产量和化学品质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武德里 封洁琼 +1 位作者 彭静 王惠群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4期20-24,共5页
为探讨灌溉方式对烤烟产量及品质等的影响,以烤烟K326为试验材料,在对植株进行严格控水的盆栽条件下,采用同位素示踪和常规技术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在分根交替灌溉、亏缺灌溉和全灌溉下对烤烟产量和某些化学成分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 为探讨灌溉方式对烤烟产量及品质等的影响,以烤烟K326为试验材料,在对植株进行严格控水的盆栽条件下,采用同位素示踪和常规技术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在分根交替灌溉、亏缺灌溉和全灌溉下对烤烟产量和某些化学成分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分根交替灌溉提高烤烟产量和品质的生理基础。结果表明:分根交替灌溉的烤烟水分利用率及其抗旱性和生理特性比全灌溉的有显著提高。叶干重、株高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比亏缺灌溉和全灌溉的增加。烤烟烟叶中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亏缺灌溉和全灌溉。这表明分根交替灌溉提高了烤烟烟叶的品质,也节约了灌溉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交替灌溉 化学品质 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对土壤水盐及燕麦生长特征的影响
18
作者 赵文举 张雪儿 +1 位作者 李建承 俞海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5,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对土壤水盐变化规律及燕麦生长特征的影响,为提高盐碱地作物的生产效能和土壤水分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3种灌溉方式:常规灌溉、固定单侧灌溉(fixed unilateral root zone irrigatio... [目的]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对土壤水盐变化规律及燕麦生长特征的影响,为提高盐碱地作物的生产效能和土壤水分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3种灌溉方式:常规灌溉、固定单侧灌溉(fixed unilateral root zone irrigation,FURI)、交替灌溉(alternative partial root zone irrigation,APRI),3组灌水量:W_1(60%θ_f~70%θ_f,θ_f为田间持水率),W_2(70%θ_f~80%θ_f)和W_3(80%θ_f~90%θ_f),以常规灌溉作为对照,共9组交互处理。[结果](1)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各层含水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灌水量增加洗盐效果越显著,常规灌溉的深层含水率总体高于其他两种灌溉方式。(2)燕麦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relative chlorophyll content of leaves,SPAD)、品质随灌水量的增加而上升,与常规灌溉相比,W_2灌溉水平下,分根交替灌溉处理的粗脂肪,粗蛋白,β-葡聚糖含量分别增加7.02%,3.76%,6.06%,但降低了燕麦叶片的SPAD值,影响其光合能力。(3)随着燕麦生育期的推进,土壤盐分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累积,分根交替灌溉的积盐率最低,同时对燕麦根系生长、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影响显著,其中根系总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较相同灌水量(W_2)的常规灌溉分别增加6.75%,6.92%,12.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7.32%。[结论]采用分根交替灌溉方式下的中等灌水量(W_2)有利于提高燕麦的生产效能,对盐分累积的控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灌溉 土壤水盐 燕麦 利用效率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灌溉与施磷量对玉米磷累积和分配的影响
19
作者 闫飞 巩元勇 马兴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81-986,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改变土壤的湿润区域和程度,调控根系水肥吸收能力,提高作物水肥耦合效率。【方法】采用盆栽培养方法,研究分根交替灌溉(Partial root-zoon drying,PRD)和亏缺灌溉(Deficit irrigation,DI)2种灌溉方式与不同施...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改变土壤的湿润区域和程度,调控根系水肥吸收能力,提高作物水肥耦合效率。【方法】采用盆栽培养方法,研究分根交替灌溉(Partial root-zoon drying,PRD)和亏缺灌溉(Deficit irrigation,DI)2种灌溉方式与不同施磷量下,玉米植株各部分干物质量、磷积累量与分配率,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DI灌溉高磷处理的玉米单株干物质总量、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最高,PRD灌溉低磷处理的根干重最低,PRD和DI灌溉高磷处理的根干重比率最低;中磷处理下,在玉米植株全磷量、地上部含磷量和根吸磷量方面,PRD灌溉处理显著高于DI处理,而DI灌溉的低中磷处理的玉米植株全磷量、地上部含磷量,以及PRD灌溉的低磷处理的玉米植株全磷量均为最低;所有水磷处理对玉米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根酸性磷酸酶活性,同一种灌溉方式下不同磷水平处理几乎都无显著差异,而DI灌溉的中磷处理显著高于PRD灌溉的中高磷处理;玉米植株SOD活性,除PRD灌溉低磷处理的最低外,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RD灌溉高磷处理和DI灌溉的低、高磷处理显著高于PRD灌溉低磷处理。【结论】亏缺灌溉灌溉的高磷处理可显著提高玉米生物量,其低磷磷处理则可显著提高根部磷素分配率,而分根交替灌溉灌溉配施适量的磷肥可有效改善植株的磷素养分状况,可更有效的应对干旱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交替灌溉 亏缺灌溉 磷累积和 耦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沼液灌溉方式对玉米生理指标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郑健 王燕 +2 位作者 蔡焕杰 万吉祥 李志军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66,共5页
为探讨不同沼液灌溉方式对玉米生理指标及根区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文章设置常规灌溉(CI)、分根交替灌溉(APRI)和固定灌溉(FI)3种模式,研究分析沼液不同灌溉方式对玉米株高、茎粗、干物质质量、光合作用及根区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变化规... 为探讨不同沼液灌溉方式对玉米生理指标及根区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文章设置常规灌溉(CI)、分根交替灌溉(APRI)和固定灌溉(FI)3种模式,研究分析沼液不同灌溉方式对玉米株高、茎粗、干物质质量、光合作用及根区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株高呈FI处理<APRI处理<CI处理变化,茎粗呈FI处理<CI处理<APRI处理变化;地上部分干物质各生长阶段均呈CI处理>APRI处理>FI处理,抽穗期和灌浆期APRI处理的根系的干物质质量明显高于CI处理和FI处理,同时APRI处理能够获得更理想的根冠比;玉米叶片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规律均为"单峰"曲线,CI处理在峰值以后其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下降速率大于APRI处理;FI处理其灌溉侧土壤中硝态氮积累增量最大,APRI处理积累量最小。研究表明APRI处理比CI处理和FI处理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土壤中硝态氮的吸收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灌溉方式 生理指标 硝态氮 交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