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9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NA疫苗-分子设计、递呈及免疫活化的分子机制
1
作者 陈慧敏 刘飞飞 +2 位作者 尚珂 张春杰 陈松彪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2,共7页
疫苗免疫是防控传染病最有效且性价比最优的途径。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爆发以来,第三代颠覆性创新-mRNA核酸疫苗在阻击新冠道路上大放异彩。mRNA疫苗突破了传统疫苗的免疫激活模式,创新性地利用人体自身细胞生... 疫苗免疫是防控传染病最有效且性价比最优的途径。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爆发以来,第三代颠覆性创新-mRNA核酸疫苗在阻击新冠道路上大放异彩。mRNA疫苗突破了传统疫苗的免疫激活模式,创新性地利用人体自身细胞生产抗原,以此激活双重特异性免疫,形成免疫记忆,提供更持久的特异性免疫。相较于传统第一代(灭活疫苗)和第二代疫苗(基因工程疫苗),mRNA疫苗借助其平台化优势,在重大突发性传染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新冠疫苗,是疫苗研发领域风向标。本文主要针对mRNA疫苗分子设计、递呈以及其激活机体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新型mRNA疫苗在动物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疫苗 分子设计 递呈 免疫活化 动物传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林木育种向智能分子设计育种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6
2
作者 康向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作物育种4.0”的提出,为我国林木遗传育种指明了向智能分子设计育种发展的前进方向。本文提出了理想品种的概念及其智能设计实现条件,简要综述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研究历史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动我国林木智能分子设计育种的发展... “作物育种4.0”的提出,为我国林木遗传育种指明了向智能分子设计育种发展的前进方向。本文提出了理想品种的概念及其智能设计实现条件,简要综述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研究历史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动我国林木智能分子设计育种的发展对策等。林木遗传育种应该瞄准国家林业重大需求,有组织地选择重要树种系统布局,在推动树种高世代遗传改良及其利用的同时,准备系谱关系清晰的育种资源群体,做到等位变异有迹可循;解析重要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及其调控网络,实现基因调控有据可查;建立高效的多组学大数据整合分析以及育种群体构建、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等分子设计育种技术方法体系,保证智能育种有“法”可依等。逐步解决我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为实施林木智能设计育种创造理想条件。在每一育种世代品种向理想品种选育的推进过程中,尽可能将智能分子设计育种的最新理论和技术成果应用于育种实践,选育出高产、优质、高抗的当前世代理想品种,满足国家林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育种 理想品种 常规育种 智能分子设计育种 育种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查尔酮衍生物抗乳腺癌活性的3D-QSAR模型构建及分子设计
3
作者 陈艳 冯惠 +1 位作者 冯长君 堵锡华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2,共5页
为了获得较高抗乳腺癌活性的新型化合物,对18个新型查尔酮衍生物抗乳腺癌活性(pIC_(50))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其中14个化合物作为训练集用于构建3D-QSAR模型,其余化合物(含模板分子)作为测试集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所... 为了获得较高抗乳腺癌活性的新型化合物,对18个新型查尔酮衍生物抗乳腺癌活性(pIC_(50))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其中14个化合物作为训练集用于构建3D-QSAR模型,其余化合物(含模板分子)作为测试集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所建3D-QSAR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R^(2)_(CV)为0.569,非交叉验证系数R^(2)为0.974,说明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该模型中立体场、静电场对pIC_(50)的贡献分别为58.8%和41.2%,表明影响该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的主要因素是取代基的疏水性、空间位阻和电荷分布。通过对模型的分析,设计了5个具有较高pIC_(50)的新化合物,有待通过后续医学实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查尔酮衍生物 抗乳腺癌活性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分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含能分子设计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锐 刘建 +3 位作者 唐岳川 张朝阳 黄静 黄鑫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8-421,共14页
含能分子研发面临多重挑战,传统“试错法”效率低下,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的出现改变了研发模式。本综述回顾了含能分子设计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计算机辅助含能分子设计的研究现状,并概述了人工智能技术(AI)在性质预测、分子生成、合成路线... 含能分子研发面临多重挑战,传统“试错法”效率低下,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的出现改变了研发模式。本综述回顾了含能分子设计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计算机辅助含能分子设计的研究现状,并概述了人工智能技术(AI)在性质预测、分子生成、合成路线和反应条件预测等多个设计环节的最新进展,讨论了当前含能分子设计模式与其他材料设计方法的差距,思考差距产生的原因,并对未来AI辅助含能分子设计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研究发现,AI在含能分子性能预测和分子生成等方面已经有了应用,但在合成路径规划和反应条件优化等环节的应用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应用前景巨大。通过数据增强、迁移学习或高通量计算有望能够解决含能分子数据薄弱的问题;加强AI辅助含能分子合成路线与反应条件探索有望贯通“设计→评估→制备→验证”全流程自动化分子设计模式。AI辅助含能分子设计为提升含能分子设计水平提供新的可能性,有助提升含能分子研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分子 分子设计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定量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辅助乙硫醇高效吸收溶剂分子设计
5
作者 陈宇翔 刘传磊 +5 位作者 龚子君 赵起越 郭冠初 姜豪 孙辉 沈本贤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4-923,F0001,共11页
针对传统胺洗脱硫工艺中有机硫脱除效率低,溶剂开发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利用7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乙硫醇溶解度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运用SHAP方法阐释了乙硫醇的吸收机理,对备选分子库进行了虚拟筛选,识别出高效吸收脱除乙硫醇的溶剂... 针对传统胺洗脱硫工艺中有机硫脱除效率低,溶剂开发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利用7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乙硫醇溶解度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运用SHAP方法阐释了乙硫醇的吸收机理,对备选分子库进行了虚拟筛选,识别出高效吸收脱除乙硫醇的溶剂。基于COSMO-RS模型计算了14732种溶剂的乙硫醇溶解度,这些分子覆盖了广泛的化学空间;XGBoost算法在预测乙硫醇溶解度方面表现最佳,该算法的R^(2)_(test)为0.66,RMSE为1.22,MAE为0.84;分子结构的复杂程度、共价键分布、电荷分布是影响乙硫醇溶解能力的关键因素;确定了4种候选溶剂:3-乙氧基丙胺、3-二乙胺基丙胺、1,4-二甲基哌嗪和3-丁氧基丙胺;平衡溶解度测定实验的结果表明3-丁氧基丙胺的乙硫醇吸收性能最优,亨利常数为37.34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设计 机器学习 溶解度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青铜结构铌酸盐晶体的分子设计及其掺杂 被引量:9
6
作者 张高科 吴伯麟 欧阳世翕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9-32,共4页
研究了钨青铜(TB)型铌酸盐晶体分子设计及其掺杂的原理。讨论了分子设计及掺杂对TB型铌酸盐晶体的结构、生长及性能的影响。使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掺铜铌酸钡钠(BNN)和掺铬铌酸锶钡(SNB:60)的晶格常数。在TB型铌酸盐晶体的合成中,掺... 研究了钨青铜(TB)型铌酸盐晶体分子设计及其掺杂的原理。讨论了分子设计及掺杂对TB型铌酸盐晶体的结构、生长及性能的影响。使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掺铜铌酸钡钠(BNN)和掺铬铌酸锶钡(SNB:60)的晶格常数。在TB型铌酸盐晶体的合成中,掺杂必然引起晶体中其它组分的变化,掺杂是晶体分子设计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青铜 分子设计 掺杂 铌酸盐 晶体分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作物分子设计育种 被引量:64
7
作者 王建康 李慧慧 +6 位作者 张学才 尹长斌 黎裕 马有志 李新海 邱丽娟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1-201,共11页
分子设计育种通过多种技术的集成与整合,对育种程序中的诸多因素进行模拟、筛选和优化,提出最佳的符合育种目标的基因型以及实现目标基因型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策略,以提高作物育种中的预见性和育种效率,实现从传统的"经验育种&qu... 分子设计育种通过多种技术的集成与整合,对育种程序中的诸多因素进行模拟、筛选和优化,提出最佳的符合育种目标的基因型以及实现目标基因型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策略,以提高作物育种中的预见性和育种效率,实现从传统的"经验育种"到定向、高效的"精确育种"的转化。分子设计育种主要包含以下3个步骤:(1)研究目标性状基因以及基因间的相互关系,即找基因(或生产品种的原材料),这一步骤包括构建遗传群体、筛选多态性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数量性状表型鉴定和遗传分析等内容;(2)根据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育种目标设计目标基因型,即找目标(或设计品种原型),这一步骤利用已经鉴定出的各种重要育种性状的基因信息,包括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遗传效应、基因到性状的生化网络和表达途径、基因之间的互作、基因与遗传背景和环境之间的互作等,模拟预测各种可能基因型的表现型,从中选择符合特定育种目标的基因型;(3)选育目标基因型的途径分析,即找途径(或制定生产品种的育种方案)。本文评述近几年来我国在遗传研究材料创新、重要性状遗传分析、育种模拟工具开发和应用、设计育种实践、分子设计育种技术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分子设计育种的未来进行展望,最后指出我国近期应加强育种预测方法和工具、基因和环境互作、遗传交配设计、作物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工具、设计育种技术体系和决策支持平台等领域的研究,同时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分子设计育种 育种模拟 目标基因型 育种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啉衍生物缓蚀剂的定量构效关系及分子设计 被引量:31
8
作者 胡松青 胡建春 +2 位作者 石鑫 张军 郭文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24-2530,共7页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及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十一烷基咪唑啉衍生物缓蚀剂抗H2S、CO2腐蚀性能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通过回归分析,筛选出了影响缓蚀剂缓蚀性能的主要因素,建立了QSAR模型,并使用留一法交叉验证对模型的...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及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十一烷基咪唑啉衍生物缓蚀剂抗H2S、CO2腐蚀性能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通过回归分析,筛选出了影响缓蚀剂缓蚀性能的主要因素,建立了QSAR模型,并使用留一法交叉验证对模型的稳定性及预测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电子转移参数△N、咪唑环上非氢原子静电荷之和ΣQring及分子极化率α对咪唑啉类缓蚀剂的缓蚀性能有很大的贡献,所得模型的拟合相关系数(R2)和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分别为0.924和0.917,模型对此类缓蚀剂抗H2S、CO2腐蚀性能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应用QSAR研究结果进行了分子设计,在理论上提出了一些具有较高抗H2S、CO2腐蚀性能的新型咪唑啉衍生物,为实验工作者合成新型缓蚀剂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性能 咪唑啉衍生物 量化参数 定量构效关系 分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抗菌肽和抗真菌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分子设计 被引量:13
9
作者 肖业臣 温硕洋 +2 位作者 黄亚东 杨婉莹 曹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59-669,共11页
在对GenBank和EMBL数据库中登录的昆虫抗微生物肽 (antimicrobialpeptide,AMP) ,即昆虫抗菌肽 (antibacterialpeptide)和抗真菌肽 (antifungalpeptide ,AFP)进行归类整理的基础上 ,对天蚕素族 (cecropins)抗菌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人工... 在对GenBank和EMBL数据库中登录的昆虫抗微生物肽 (antimicrobialpeptide,AMP) ,即昆虫抗菌肽 (antibacterialpeptide)和抗真菌肽 (antifungalpeptide ,AFP)进行归类整理的基础上 ,对天蚕素族 (cecropins)抗菌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人工改造的分子设计策略 ,特别是对目前新发现的一些昆虫抗真菌肽的已知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分析 ,为从事昆虫抗微生物肽的理论研究和发展新型抗生素药物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抗菌肽 抗真菌肽 分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2)/N_(2)选择性渗透膜分子设计的进展
10
作者 蘧延庆 谷桐 +3 位作者 查雨欣 刘洋 贾宏葛 杜小雨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97,共7页
在基础研究及工业应用中,O_(2)/N_(2)选择性渗透膜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尚未发挥其潜力。由于有机聚合物可以通过精确的分子设计并制备较薄且面积较大的自支撑膜,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由于O_(2)及N_(2)分子性质的差异较小,分离膜... 在基础研究及工业应用中,O_(2)/N_(2)选择性渗透膜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尚未发挥其潜力。由于有机聚合物可以通过精确的分子设计并制备较薄且面积较大的自支撑膜,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由于O_(2)及N_(2)分子性质的差异较小,分离膜的分子结构需进行精确的设计。为了得到合适的大分子结构,从而制备性能较好的O_(2)/N_(2)分离膜,综述了纯聚合物对称致密膜的O_(2)/N_(2)透过数据。然后,通过对比聚合物的老化性能,分析得到性能较好的聚合物膜的分子结构。同时通过对比近十余年文献报道的最佳O_(2)/N_(2)分离性能的聚合物膜,分析了该领域中分子结构设计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结构设计 O_(2)/N_(2) 聚合物膜 分离上限 透氧性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凝剂分子设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金利 武传杰 +2 位作者 李韡 王一平 梁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9-242,256,共5页
从基于作用机理研究的分子设计、基于热力学的分子设计和基于分子模拟技术的分子设计 ,分析了降凝剂分子设计的研究特点和研究进展 。
关键词 降凝剂 分子设计 作用机理 热力学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聚丙烯酸系超强吸水树脂分子设计 被引量:10
12
作者 贾振宇 崔英德 +2 位作者 黎新明 尹国强 廖列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243-247,251,共6页
为了改善超强吸水树脂(SAP)的性能,运用分子设计方法,通过AA-AM-AMPS三元共聚合成了高性能的SAP,经过优化条件,制备的SAP吸水倍率可达1250倍,吸盐水倍率达225倍,且具有很好的防潮性和流动性。
关键词 超强吸水树脂 三元共聚 分子设计 防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氟化硫绝缘替代气体的构效关系与分子设计技术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27
13
作者 王宝山 余小娟 +2 位作者 侯华 周文俊 罗运柏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33,共13页
SF6是一种全球变暖潜势最高的温室气体,寻找能够替代SF6的新型绝缘气体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为了突破目前SF6替代气体研究的实验与理论瓶颈,该文对环保绝缘气体的构效关系与分子设计研究进行了综述,着重阐述了国内外针对气体绝... SF6是一种全球变暖潜势最高的温室气体,寻找能够替代SF6的新型绝缘气体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为了突破目前SF6替代气体研究的实验与理论瓶颈,该文对环保绝缘气体的构效关系与分子设计研究进行了综述,着重阐述了国内外针对气体绝缘强度所建立的构效关系模型,详细分析各种模型的思想、方法、适用范围以及局限性。通过比较各种构效关系模型与分子设计技术的优缺点,提出基于量子化学的SF6替代气体分子设计新方法,为推动新型替代气体在电气绝缘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氟化硫 替代绝缘气体 构效关系模型 分子设计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润滑添加剂的分子设计浅说 被引量:32
14
作者 刘忠 梅焕谋 李茂生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1-35,共5页
本文提出的水溶性润滑添加剂的分子设计观点是:如果在一个分子中同时具有亲水性、吸附性、反应活性等几类官能团及长碳链烃基,则可能兼具油性剂和极压剂的功能,且能溶于水,成为性能优良的水溶性润滑添加剂。依此观点,根据四球机测试的... 本文提出的水溶性润滑添加剂的分子设计观点是:如果在一个分子中同时具有亲水性、吸附性、反应活性等几类官能团及长碳链烃基,则可能兼具油性剂和极压剂的功能,且能溶于水,成为性能优良的水溶性润滑添加剂。依此观点,根据四球机测试的实验数据,对几类物质的润滑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 润滑添加剂 分子设计 润滑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衍生物的分子设计、合成与结构性能表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易文辉 延卫 +2 位作者 王丽莉 汪敏强 张良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8,共4页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大π共轭光电功能高分子———聚吡咯 { 2 ,5 [二 (对硝基苯甲烯 ) ]}(PPNB) .采用元素分析 (EA)、X ray光电子能谱 (XPS)、傅里叶红外光谱 (FT IR)、紫外 可见 近红外光谱 (UV Vis NIR)等手段对目标聚合物PPN...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大π共轭光电功能高分子———聚吡咯 { 2 ,5 [二 (对硝基苯甲烯 ) ]}(PPNB) .采用元素分析 (EA)、X ray光电子能谱 (XPS)、傅里叶红外光谱 (FT IR)、紫外 可见 近红外光谱 (UV Vis NIR)等手段对目标聚合物PPNB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结构分析 ,证实目标聚合物具有预想的分子结构 .此外 ,还测量了PPNB的光电性能及其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 ,PPNB具有光致发光特性 ,经磺掺杂后电导率为 10 - 7S/cm ,经过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以后能够溶于各种有机溶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聚吡咯衍生物 分子设计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羧酸类减水剂的分子设计与结构性能关系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新民 冯恩娟 +1 位作者 徐正华 严生 《化工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3-916,共4页
根据高性能减水剂分子设计原理,通过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磺酸钠、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等单体的自由基溶液聚合制备了分子链中含有聚氧乙烯链和阴离子基团的聚羧酸类减水剂。结果表明,接枝链的密度和侧链的长度影响减水剂的性能,通... 根据高性能减水剂分子设计原理,通过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磺酸钠、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等单体的自由基溶液聚合制备了分子链中含有聚氧乙烯链和阴离子基团的聚羧酸类减水剂。结果表明,接枝链的密度和侧链的长度影响减水剂的性能,通过选择适宜长度的侧链及调节共聚单体的比例和聚合物分子量可以增大减水剂的分散性和分散保持性。另外还通过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已得到预期结构的聚羧酸类减水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 分子设计 减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及其分子设计构思的发展与相互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万惠霖 袁友珠 +2 位作者 高景星 张鸿斌 蔡启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1185-1193,共9页
讨论了某些不对称合成和α-烯烃定向配位聚合及α-烯烃氢甲酰化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定向络合催化剂的发展与催化剂分子设计构思的发展及相互促进作用,并藉以说明过渡金属配合物定向络合催化剂的分子设计已具备向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的科学... 讨论了某些不对称合成和α-烯烃定向配位聚合及α-烯烃氢甲酰化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定向络合催化剂的发展与催化剂分子设计构思的发展及相互促进作用,并藉以说明过渡金属配合物定向络合催化剂的分子设计已具备向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的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合成 分子设计 催化剂 过渡金属 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的活性机制及其分子设计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庆华 王青 +3 位作者 尚田田 赵志雨 徐彦召 胡建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3-167,共5页
抗菌肽是生物体在抵抗外来微生物入侵时产生的一类防御性小肽,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是机体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抗生素相比,抗菌肽分子质量小、水溶性好、热稳定性好、抗菌机理独特、具有广谱的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 抗菌肽是生物体在抵抗外来微生物入侵时产生的一类防御性小肽,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是机体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抗生素相比,抗菌肽分子质量小、水溶性好、热稳定性好、抗菌机理独特、具有广谱的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抗肿瘤等活性,且不易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等特点。随着细菌耐药问题不断出现及新型抗菌肽的陆续发现,抗菌肽的抗菌活性、溶血性及细胞毒性的机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笔者主要对抗菌肽的分子改造及活性机制的最近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抗菌肽的分子设计改造和应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活性机制 分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推进剂粘合剂HTPE研究及其分子设计思想概述 被引量:15
19
作者 闫大庆 徐丹丹 师经国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4-649,653,共7页
为探究固体推进剂粘合剂分子改性的发展需求和发展思路,总结了国外HTPE固体推进剂粘合剂的研究应用状况,分析了这种粘合剂所处的高分子化学发展环境及所涉及的一些前沿问题,重点评述了HTPE粘合剂推进剂适应高压强工作环境、满足钝感要... 为探究固体推进剂粘合剂分子改性的发展需求和发展思路,总结了国外HTPE固体推进剂粘合剂的研究应用状况,分析了这种粘合剂所处的高分子化学发展环境及所涉及的一些前沿问题,重点评述了HTPE粘合剂推进剂适应高压强工作环境、满足钝感要求的应用特点和所采用的嵌段共聚分子设计技术的研究意义,以此提出固体推进剂粘合剂的一种发展途径。在总结HTPE粘合剂发展思路的同时,为了进一步说明这种嵌段改性发展思路的可行性,也佐证了国外在其他粘合剂分子改性的努力,如HTPB、GAP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HTPE粘合剂 分子设计 嵌段共聚物 发展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三系不育系的分子设计改良与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柳武革 王丰 +8 位作者 李金华 朱满山 廖亦龙 付崇允 刘迪林 曾学勤 马晓智 霍兴 孔乐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0期69-77,共9页
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是为害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直链淀粉含量是水稻食味品质的重要指标。利用与这些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优良抗病和食味基因进行精准选择,培育优良水稻亲本,可有效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通过分子设计育种... 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是为害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直链淀粉含量是水稻食味品质的重要指标。利用与这些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优良抗病和食味基因进行精准选择,培育优良水稻亲本,可有效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通过分子设计育种策略和常规的杂交回交技术路线,分别将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1、Pi-2、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和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b等一个或多个基因精准导入荣丰B中,结合基因型鉴定和表型选择,最终育成抗稻瘟病的吉丰A、安丰A、粤禾A和兼抗稻瘟与白叶枯病的荣3A等4个不育系通过技术鉴定。它们表现株型集散适中,分蘖力较强,不育性彻底稳定,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率高,配合力好。利用这些不育系与不同类型的恢复系配组,先后育成吉丰优1002、吉优5618、安丰优5618、粤禾优1002、荣3优1002等18个杂交稻组合通过国家或广东省品种审定,这些组合表现丰产稳产性好,后期熟色好,抗病性强,已经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华南杂交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设计 水稻 稻瘟病 白叶枯病 荣丰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