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玉米纤维胶-大豆分离蛋白共价复合物乳化特性的研究
1
作者 赵舒頔 孙晓培 +6 位作者 张继翔 于硕 常军辉 刘欢欢 李贞景 郭庆彬 康继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49,共8页
为探究多糖-蛋白类乳化剂的分子结构(支链度、相对分子质量)对水包油乳液乳化特性的影响,对玉米纤维胶(corn fiber gum,CFG)分别进行酸水解和木聚糖酶水解,得到不同支链度和相对分子质量的CFG,通过美拉德反应与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为探究多糖-蛋白类乳化剂的分子结构(支链度、相对分子质量)对水包油乳液乳化特性的影响,对玉米纤维胶(corn fiber gum,CFG)分别进行酸水解和木聚糖酶水解,得到不同支链度和相对分子质量的CFG,通过美拉德反应与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形成CFG-SPI共价复合物,并制备水包油乳液。利用SDS-PAGE、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粒径和Zeta电位等方法对复合物的结构表征和乳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FG与SPI通过美拉德反应发生了共价连接,且低支链度/低相对分子质量的CFG更有利于与SPI上的氨基形成共价键;与SPI相比,复合物在等电点(pI 4.5)时的溶解度由11.39%升高至23.25%,说明共价结合可明显提高SPI的溶解性;CFG-SPI共价复合物的乳化性能均优于阿拉伯胶、SPI、CFG及CFG-SPI物理混合物,且CFG支链度是影响乳液特性的关键因素;当CFG相对分子质量相近时,支链度越高,其乳化性能越好,CFG支链度相近时,相对分子质量对乳化特性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将为糖-蛋白类乳化剂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度 相对分子质量 乳化特性 玉米纤维胶 大豆分离蛋白 共价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梨多酚-海藻酸钠-大豆分离蛋白纳米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抗氧化活性
2
作者 刘含 刘晓燕 +2 位作者 郭银萍 穆兴燕 石自慧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9,共11页
为了探究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SPI)与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刺梨多酚(Rosa roxburghii Tratt polyphenols,RRTP)形成的二元复合物(SPI-SA、SPI-RRTP)和三元复合物(SPI-SA-RRTP)的稳定性与功能特性。以SPI、SA、R... 为了探究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SPI)与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刺梨多酚(Rosa roxburghii Tratt polyphenols,RRTP)形成的二元复合物(SPI-SA、SPI-RRTP)和三元复合物(SPI-SA-RRTP)的稳定性与功能特性。以SPI、SA、RRTP为原料制备复合物,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条件。通过粒径、分散性系数(PDI)、Zeta电位、荧光光谱、表面疏水性、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复合物进行表征,同时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理论验证。结果表明,最适条件为SPI添加量为2.95%、SA添加量为0.036%、RRTP添加量为0.25%、pH为7.57,此时粒径为140.41 nm。实验上验证了理论结合。其中SPI-SARRTP三元复合物平均粒径(140.93±0.32 nm)、PDI(0.155±0.004)最小、Zeta电位(-31.06±2.20 mV)绝对值最大,三元复合物稳定性最好。相比于SPI和二元复合物,三元复合物结合紧密程度、亲水性、热稳定性、抗氧化性等都显著提高。本研究以期能使SPI-SA-RRTP纳米复合物广泛地应用在食品行业,为其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多酚 大豆分离蛋白 海藻酸钠 复合物制备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米蛋白-多酚复合物的结构组成及分子形貌 被引量:18
3
作者 梁征 熊思慧 +3 位作者 郭莹 刘刚 黄庆荣 何静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85-90,共6页
为研究紫米中蛋白-多酚复合物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组成与分子形貌,采取Osborne分级提取从紫米中得到紫米蛋白-多酚复合物,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其分子质量,邻苯二甲醛柱后衍生法分析比较紫米蛋白-多酚复合物以及大... 为研究紫米中蛋白-多酚复合物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组成与分子形貌,采取Osborne分级提取从紫米中得到紫米蛋白-多酚复合物,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其分子质量,邻苯二甲醛柱后衍生法分析比较紫米蛋白-多酚复合物以及大米蛋白的氨基酸组成,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紫米蛋白-多酚复合物中花色苷聚合物的基本单体组成,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紫米蛋白-多酚复合物的表面形貌特征。结果表明,紫米蛋白-多酚复合物的蛋白质质量分数为(94.3±2.7)%,多酚含量为(10.1±4.0)mg/g;紫米蛋白-多酚复合物与大米蛋白在37 ku以上分子质量处亚基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复合物的氨基酸组成更加丰富,有更优的必需氨基酸组成;复合物中花色苷单体组成为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芍药素-3-O-葡萄糖苷;紫米蛋白-多酚复合物以不规则球形结构为主,其结合单元的粒径大约为4.7 nm左右。本实验对后续探索有色谷物多酚复合物的功能特性、多酚-蛋白质相互作用与生物活性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米 蛋白-多酚复合物 结构组成 分子形貌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与极性配体复合物的绝对结合自由能计算
4
作者 王存新 宋伟 陈慰祖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3-146,共4页
介绍了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与热力学积分法相结合 ,模拟蛋白质与配体的绝对结合自由能的方法 .通过分子转换法 ,使蛋白质分子 (包括水分子 )与配体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减弱 (或增强 )至完全消失 (或完全出现 ) .运用体约束方法 ,计算... 介绍了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与热力学积分法相结合 ,模拟蛋白质与配体的绝对结合自由能的方法 .通过分子转换法 ,使蛋白质分子 (包括水分子 )与配体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减弱 (或增强 )至完全消失 (或完全出现 ) .运用体约束方法 ,计算了配体与受体结合后平动、转动自由度的丧失即熵效应所引起的自由能变化 .以胰蛋白酶双突变体 (D189G/G2 2 6D)与极性配体苯甲脒为例 ,研究了蛋白质活性部位与极性配体的相互作用对结合自由能的影响 ,该复合物绝对结合自由能的模拟结果 (- 15 5kJ/mol)与实验值 (- 10 5kJ/mol)相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极性配体复合物 绝对结合自由能 热力学积分法 分子转换法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方法与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黄鹤 吴桐 +4 位作者 王闻达 李佳珊 孙黛雯 叶启威 龚新奇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3期507-523,共17页
蛋白质复合物是不同蛋白质链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界中很多蛋白质通过形成复合物而执行功能,因此准确地预测复合物的结构对于理解和掌握功能至关重要。近两年来,单条蛋白质链的结构预测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从氨基酸序列出发预测蛋白质... 蛋白质复合物是不同蛋白质链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界中很多蛋白质通过形成复合物而执行功能,因此准确地预测复合物的结构对于理解和掌握功能至关重要。近两年来,单条蛋白质链的结构预测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从氨基酸序列出发预测蛋白质结构的水平大幅提高。但相较于单体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的准确性仍然较低。本文旨在总结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的相关算法以及介绍最新进展。首先简要介绍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的相关人工智能算法,主要包括共进化分析与蛋白质接触预测、深度学习方法与蛋白质结构预测、预训练模型与蛋白质表征学习几个方面;其次系统总结了蛋白质复合物链间相互作用预测的基本方法,从复合物的多重序列比对构建到对于同源或异源复合物的链间残基接触预测;最后从相互作用位点指导复合物结构预测、蛋白质分子对接算法、端到端的复合物结构预测方法等方面阐述了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总体来说,目前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精度不够高,有效地解决多重序列比对的配对和多聚体复合物模板搜索等问题,或者在大量的序列或结构数据上结合预训练模型的新范式,是一个合理而有效的方案。提升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水平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如抗体设计、药物发现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复合物 蛋白质相互作用 蛋白质链间接触预测 蛋白分子对接 结构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PRI第32~37轮竞赛中蛋白质复合物结构的预测和评估
6
作者 张大为 许晓双 +3 位作者 孔韧 陆旭峰 陆振宇 常珊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28-1836,共9页
为了探究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与相互作用,建立了蛋白质的分子对接方法,从2014年起参加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竞赛的预测和打分竞赛.该方法首先采用结构模建方法预测单体蛋白质分子的结构,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进行全空间构象搜索.然后,优化... 为了探究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与相互作用,建立了蛋白质的分子对接方法,从2014年起参加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竞赛的预测和打分竞赛.该方法首先采用结构模建方法预测单体蛋白质分子的结构,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进行全空间构象搜索.然后,优化蛋白质复合物构象,并采用全原子统计势函数进行评价.总结第32~37轮CAPRI竞赛结果发现,该方法在T104、T105、T111和T118比赛中挑选出了L_(RMSD)小于2.0×10^(-10)m的近天然结构.通过对比其他国际优秀课题组的方法,分析预测和打分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并为后续的研究提出了改进方案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分子对接 复合物结构预测 打分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清蛋白-海藻酸二醛微胶囊的制备及控释特性
7
作者 杨烨 吴莎萍 +4 位作者 王开俊 吴长玲 刘兴泉 吴峰华 王鹏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4-1282,共9页
【目的】以乳清蛋白(WPI)和海藻酸二醛(ADA)为原料制备WPI-ADA共聚物微胶囊,研究WPI和ADA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微胶囊中姜黄素控释效果的影响,为开发姜黄素的包埋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湿热法制备WPIADA共聚物,利用接枝度、褐变... 【目的】以乳清蛋白(WPI)和海藻酸二醛(ADA)为原料制备WPI-ADA共聚物微胶囊,研究WPI和ADA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微胶囊中姜黄素控释效果的影响,为开发姜黄素的包埋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湿热法制备WPIADA共聚物,利用接枝度、褐变程度和红外光谱分析探究WPI和ADA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不同比例共聚物对乳液粒径、电位、流变性、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理化特性的影响,以及共聚物对微胶囊中姜黄素的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制备微胶囊最佳的WPI和ADA质量比为1∶3。接枝度、褐变强度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共轭物的形成。在共价结合作用的驱动下,WPI-ADA乳液粒径从415.4 nm减小到325.9 nm,微胶囊包埋率从83.9%增加到95.4%。此外,WPI-ADA共聚物微胶囊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体外模拟消化实验结果表明,WPI-ADA共聚物微胶囊对姜黄素表现出缓释行为,且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达到最大释放量的时间由12 h延长至24 h。【结论】在共价相互作用下,WPI-ADA共聚物能够改善微胶囊的理化性质和姜黄素的释放特性,可用于修饰微胶囊体系和疏水性活性物质的递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蛋白-多糖复合物 分子间相互作用 控释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酸单铵盐牛血清白蛋白超分子体系的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俞英 周震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56-1459,共4页
对甘草酸单铵盐(MAG)牛血清白蛋白(BSA)体系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甘草酸单铵盐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认为甘草酸单铵盐(MAG)对牛血清白蛋白(BSA)体系荧光猝灭是由于生成了超分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求得MAGBS... 对甘草酸单铵盐(MAG)牛血清白蛋白(BSA)体系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甘草酸单铵盐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认为甘草酸单铵盐(MAG)对牛血清白蛋白(BSA)体系荧光猝灭是由于生成了超分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求得MAGBSA的形成常数KA及热力学函数ΔG,ΔH和ΔS,根据热力学函数确定了超分子间的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力,依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确定了给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单铵盐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分子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phaFold结构预测的重大突破及其对蛋白质研究的影响与挑战 被引量:3
9
作者 宫维斌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73-3083,共11页
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研究在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AlphaFold 2 (AF2)于2021年开源发布,实现了蛋白质暨蛋白质复合物三维结构的高精度预测,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快速获取可靠的三维结构信息,显著加速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研究在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AlphaFold 2 (AF2)于2021年开源发布,实现了蛋白质暨蛋白质复合物三维结构的高精度预测,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快速获取可靠的三维结构信息,显著加速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的进展。2024年发布的AlphaFold 3 (AF3)更进一步,能对蛋白质-核酸、蛋白质-小分子等生物复合物的三维结构进行精准预测。AF3采用改进的算法与更高效的模型,大幅提升了预测准确度,特别是在抗原-抗体复合物、蛋白质-小分子复合物等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性能。AlphaFold的成功不仅为结构生物学带来了革命性进展,还在药物研发、蛋白质设计、分子功能机制研究等领域展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推动了生物医学研究的革新。本文将回顾AlphaFold及相关蛋白质结构预测方法的研发历史,概述其关键技术和当下应用,并结合其局限性,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haFold 深度学习 大数据 蛋白质结构预测 生物分子复合物结构预测 蛋白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淀粉与脂质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现状分析与未来趋势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翠萍 晁琛 王书军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4-56,共13页
淀粉、脂质和蛋白质在热加工中的相互作用会显著影响最终食品的风味、口感、质构、营养特性以及货架期,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理解淀粉与其他组分在加工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机制对于食品加工过程品质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 淀粉、脂质和蛋白质在热加工中的相互作用会显著影响最终食品的风味、口感、质构、营养特性以及货架期,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理解淀粉与其他组分在加工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机制对于食品加工过程品质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分子动力学模拟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计算分析手段,对于深入揭示淀粉与其他食品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者在简要介绍了淀粉-脂质及淀粉-脂质-蛋白质复合物的形成及结构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操作流程及其在研究淀粉与脂质和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淀粉-脂质复合物 淀粉-脂质-蛋白复合物 相互作用 模拟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筛酸性分离分析晶状体免疫复合物
11
作者 马群 金炎 刘善宝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305-308,共4页
人工合成晶状体免疫复合物经聚乙二醇沉淀、Sephadex G-150分子筛酸性洗脱,可得到两个峰,分别称Ⅰ峰和Ⅱ峰,ELISA鉴定Ⅰ峰含可溶性晶状体蛋白,为抗原峰,Ⅱ峰含晶状体抗体,为抗体峰;SDS电泳示Ⅰ峰含有3条蛋白主带,Ⅲ峰含2条主带,说明实... 人工合成晶状体免疫复合物经聚乙二醇沉淀、Sephadex G-150分子筛酸性洗脱,可得到两个峰,分别称Ⅰ峰和Ⅱ峰,ELISA鉴定Ⅰ峰含可溶性晶状体蛋白,为抗原峰,Ⅱ峰含晶状体抗体,为抗体峰;SDS电泳示Ⅰ峰含有3条蛋白主带,Ⅲ峰含2条主带,说明实验程序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该实验程序的建立,不仅对眼自身免疫性疾病,而且对于肿瘤和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学的研究均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复合物 分子 晶状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OY:新发现的NgR1受体复合物中的重要分子
12
作者 南国新 廖维宏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8-348,共1页
关键词 分子 受体 神经生长抑制因子 复合物 中枢神经系统 生长抑制作用 跨膜蛋白 膜表面蛋白 外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与真核基因表达调控 被引量:19
13
作者 徐佳 刘志锋 姜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7-402,共6页
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HMG)是一系列的染色质相关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含量丰富,因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高迁移率而得名.HMG蛋白家族可分为HMGB、HMGA和HMGN三类亚家族,各亚家族有其特征的结构域... 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HMG)是一系列的染色质相关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含量丰富,因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高迁移率而得名.HMG蛋白家族可分为HMGB、HMGA和HMGN三类亚家族,各亚家族有其特征的结构域,这些结构域介导了HMG和DNA或染色质相关区域的相互作用.现已发现这些蛋白质具有多种重要生物学功能,其中几乎所有HMG都可以通过修饰、弯曲或改变染色质/DNA的结构,促进各种蛋白质因子形成大分子复合物来调节基因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调控 迁移率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mobility 真核生物细胞 group 生物学功能 分子复合物 染色质 相关蛋白 相互作用 基因转录 结构域 蛋白 DNA 家族 G蛋白 BMG HM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研究茜素络合剂-镨(Ⅲ)二元络合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彭贞 陆光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37-439,共3页
用电化学方法对茜素络合剂-镨(Ⅲ)二元络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在pH4.9的六次甲基四胺[(CH2)5N4]缓冲液中,茜素络合剂-镨(Ⅲ)络合物能与牛血清白蛋白生成一种非电活性的络合物,导致茜素络合剂-... 用电化学方法对茜素络合剂-镨(Ⅲ)二元络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在pH4.9的六次甲基四胺[(CH2)5N4]缓冲液中,茜素络合剂-镨(Ⅲ)络合物能与牛血清白蛋白生成一种非电活性的络合物,导致茜素络合剂-镨(Ⅲ)的峰电流降低,峰电流降低值△ip在一定范围内与BS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1.5~17.5mg·L^-1,相关系数为0.997,检出限为1.5mg·L^-1,RSD为2.1%,回收率为102%,该法可用于蛋白质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素络合剂-镨(Ⅲ)二元络合物 牛血清白蛋白 分子复合物 极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蛋白基因与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玉方 庞琦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33-236,共4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 胶原纤维 蛋白基因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壁结构 MATRIX 分子复合物 弹性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在口腔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于西佼 李纾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6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热休克蛋白是一类分布广泛的高保守蛋白,作为重要的分子伴侣,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与口腔感染性疾病、口腔自身免疫性疾病、口腔癌症等研究领域联系密切。特别是口腔微生物热休克蛋白和肿瘤热休克蛋白多肽复合物疫苗的深入研究,将对口腔... 热休克蛋白是一类分布广泛的高保守蛋白,作为重要的分子伴侣,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与口腔感染性疾病、口腔自身免疫性疾病、口腔癌症等研究领域联系密切。特别是口腔微生物热休克蛋白和肿瘤热休克蛋白多肽复合物疫苗的深入研究,将对口腔感染及肿瘤的治疗和预防有着开创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分子伴侣 热休克蛋白多肽复合物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RNA相互作用界面预测与设计
17
作者 黄阳玉 阳秀凤 +6 位作者 李昊田 纪晓峰 程洪礼 赵蕴杰 郭大川 李林 刘士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390-2400,共11页
蛋白质-RNA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蛋白质在细胞里面行使功能的重要方式之一.结构生物学家利用实验手段可以得到蛋白质-RNA复合物的三维结构,通过原子水平的晶体结构来解释蛋白质与RNA的识别过程.但实验取得蛋白质-RNA的复合物结构非常困难,... 蛋白质-RNA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蛋白质在细胞里面行使功能的重要方式之一.结构生物学家利用实验手段可以得到蛋白质-RNA复合物的三维结构,通过原子水平的晶体结构来解释蛋白质与RNA的识别过程.但实验取得蛋白质-RNA的复合物结构非常困难,耗钱、耗时,同时受限于其相互作用强度.因而利用理论的方法对蛋白质-RNA相互作用界面进行预测与设计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十分重要.本文主要综述了近期蛋白质-RNA相互作用界面预测与设计方面的进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蛋白质-RNA分子对接算法以及对接前后存在的构象变化的处理;(2)蛋白质-RNA识别机制的研究;(3)基于蛋白质-RNA相互作用界面的分子设计.蛋白质-RNA分子对接算法逐步完善将有助于我们对大量未知功能的蛋白质与RNA进行功能注释,而基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界面的分子设计将在药物设计领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RNA相互作用 分子对接 界面设计 复合物结构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木材胶黏剂(续) 被引量:9
18
作者 郭梦麟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1,共5页
3蛋白质的特性 3.1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蛋白质的分子是由各种氨基酸以肽键(peptidebnd)联接而成的天然复合物,其分子量可大到数十万,形状从线形(fibrous)到球团形(globular).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因不同的蛋白质而有差异,以大豆蛋白及鸡羽... 3蛋白质的特性 3.1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蛋白质的分子是由各种氨基酸以肽键(peptidebnd)联接而成的天然复合物,其分子量可大到数十万,形状从线形(fibrous)到球团形(globular).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因不同的蛋白质而有差异,以大豆蛋白及鸡羽毛为例,氨基酸的种类及比例列于表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含量 胶黏剂 氨基酸组成 木材 分子结构 大豆蛋白 赖氨酸含量 鸡羽毛 复合物 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研究解决核孔复合物调控亚端粒基因沉默
19
《广西科学》 CAS 2013年第1期11-11,共1页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中基因调控的一个特殊的位点,位于端粒附近的基因其转录活性往往受到抑制,但细胞如何精确地调控端粒末端基因转录沉默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我国科研人员应用系统生物学手段分析,发现核孔复合物Nup170的缺失能导致...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中基因调控的一个特殊的位点,位于端粒附近的基因其转录活性往往受到抑制,但细胞如何精确地调控端粒末端基因转录沉默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我国科研人员应用系统生物学手段分析,发现核孔复合物Nup170的缺失能导致端粒位置效应的消失,Nup170与组蛋白泛素化、组蛋白乙酰化、染色质重塑分子等众多参与染色质结构的基因存在着遗传互作,并发现其与染色质重塑分子Sth1之间存在着物理相互作用。研究人员还系统地绘制了Nup170在基因组的结合草图,发现了Nup170与亚端粒的结合依赖于端粒沉默信息分子Sir4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孔复合物 基因沉默 基因调控 端粒 蛋白乙酰化 系统生物学 染色质重塑 信息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台湾发现决定兰花花朵形状的蛋白
20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8-68,共1页
综合2015年6月26日《中国科学报》和第九届海峡两岸植物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有关报道,我国台湾Chang—HsienYang等检测了一种与兰花花瓣发育有关的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在成熟的兰花中,两种具有竞争关系的蛋白复合物L和s... 综合2015年6月26日《中国科学报》和第九届海峡两岸植物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有关报道,我国台湾Chang—HsienYang等检测了一种与兰花花瓣发育有关的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在成熟的兰花中,两种具有竞争关系的蛋白复合物L和sP分别促进唇和其他花瓣的形成(这种机制被称为花被代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复合物 兰花 台湾地区 植物分子生物学 形状 花朵 学术研讨会 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