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低温胁迫响应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
作者 郭子武 李宪利 +1 位作者 高东升 段成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4-57,共4页
综述了植物对低温胁迫响应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机制 ,即低温信号激活某些抗冻基因的表达 ,产生特异蛋白和渗透调节物质 ,使植物抗氧化胁迫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提高 ,保护了植物细胞。而植物抗寒性的提高决定于抗冻基因的表达 ,如何通过分... 综述了植物对低温胁迫响应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机制 ,即低温信号激活某些抗冻基因的表达 ,产生特异蛋白和渗透调节物质 ,使植物抗氧化胁迫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提高 ,保护了植物细胞。而植物抗寒性的提高决定于抗冻基因的表达 ,如何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提高植物抗冻基因表达的效应是培育植物抗寒品系的关键。并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低温胁迫 响应机理 生化机制 分子生物学机制 抗冻基因 渗透调节物质 抗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酿酒葡萄糖份含量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秀芹 黄卫东 战吉成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5年第1期7-9,共3页
果实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果实内所含糖的种类和数量,要提高果实的品质需深入了解果实内糖积累的机制,抓住关键的环节人为加以调控或在遗传特性上加以改良。本文综述了酿酒葡萄的糖代谢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机制,并提出了国内外最新... 果实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果实内所含糖的种类和数量,要提高果实的品质需深入了解果实内糖积累的机制,抓住关键的环节人为加以调控或在遗传特性上加以改良。本文综述了酿酒葡萄的糖代谢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机制,并提出了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糖积累 分子生物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分子生物学机制来设计抗HCV的基因治疗方案
3
作者 成军 《抗感染药学》 1999年第1期27-28,共2页
干扰素α(IFNα)的应用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丙型肝炎治疗药物,但其疗效仍不十分令人满意。随着丙肝病毒(HCV)以及HCV与肝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阐明,将有助于抗HCV基因治疗新方案的设计,标志着抗病毒治疗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机制 治疗方案 抗HCV 基因治疗 自身抗原 NS3丝氨酸蛋白酶 抑制作用 肝细胞 生物学功能 噬菌体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发生浸润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爱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1年第4期491-493,共3页
目前对大多数肺癌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案是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免疫、分子生物靶向、中医药等手段的综合治疗,往往发生远处转移影响远期生存率。肿瘤的浸润转移是多步骤、连续的过程,受多基因及机体自身免疫情况共同控制。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机制 浸润转移 肺癌患者 癌发生 免疫情况 以手术为主 远期生存率 治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毅教授团队揭示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调控E3连接酶FBXW7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5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6-366,共1页
2019年5月31日,浙江大学孙毅教授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 PNAS )在线发表题为“LSD1 destabilizes FBXW7 and abrogates FBXW7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its demethylase activity”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073/pnas.190201... 2019年5月31日,浙江大学孙毅教授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 PNAS )在线发表题为“LSD1 destabilizes FBXW7 and abrogates FBXW7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its demethylase activity”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073/pnas.1902012116),揭示了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通过去甲基化酶活性非依赖性途径影响F框/WD-40域蛋白7(FBXW7)稳定性和功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机制 甲基化酶 赖氨酸 异性 孙毅 连接酶 调控 浙江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忠教授团队解析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6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0-370,共1页
陈忠教授团队前期工作发现,缺血后脑血流复灌过程可以通过线粒体自噬,即激活神经元损伤线粒体的自噬性清除,而减少神经元损伤。有学者认为,E3泛素化连接酶Parkin是介导线粒体自噬的主要蛋白。
关键词 线粒体自噬 分子生物学机制 缺血性卒中 神经细胞 神经元损伤 患者 PARKIN 脑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伟教授团队与娄继忠研究员团队合作成果阐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侵入人体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7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2-552,共1页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利用其刺突糖蛋白(spike)识别宿主细胞受体如呼吸道上皮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促发刺突糖蛋白中S1和S2结构域分离,最终导致病毒与宿主细胞膜融合从而完成病毒入侵。但刺突糖蛋白结合宿...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利用其刺突糖蛋白(spike)识别宿主细胞受体如呼吸道上皮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促发刺突糖蛋白中S1和S2结构域分离,最终导致病毒与宿主细胞膜融合从而完成病毒入侵。但刺突糖蛋白结合宿主受体如何触发S1和S2结构域分离并激发S2膜融合蛋白机器是冠状病毒入侵机制未解的重要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分子生物学机制 呼吸道上皮细胞 病毒入侵 宿主细胞膜 ACE2 冠状病毒 入侵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如鸿教授和易文教授团队揭示糖基化调控MDH1酶活性促进胰腺癌生长的分子机制
8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9-429,共1页
2022年7月25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周如鸿教授团队和易文教授团队合作在《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发表了题为“O-Glc NAcylation promotes pancreatic tumor growth by regulating malate dehydrogenase 1... 2022年7月25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周如鸿教授团队和易文教授团队合作在《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发表了题为“O-Glc NAcylation promotes pancreatic tumor growth by regulating malate dehydrogenase 1”的研究论文(DOI:10.1038/s41589-022-01085-5),揭示了O-Glc NAc糖基化调控胰腺导管腺癌(PDAC)细胞生长的新机制,阐明了糖基化增强苹果酸脱氢酶(MDH)1活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分子生物学机制 化学生物学 细胞生长 糖基化 胰腺癌 团队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海岚教授团队在《自然》杂志同期发表两篇论文阐明快速抗抑郁分子作用机制
9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9,共1页
2018年2月15日,浙江大学医学院和求是高等研究院胡海岚教授团队在《自然》(Nature)杂志同期发表两篇研究论文揭示了快速抗抑郁分子生物学机制,并为研发新型抗抑郁药物提供了多个崭新的分子靶点。 近年来,科学界注意到,低剂量的氯胺... 2018年2月15日,浙江大学医学院和求是高等研究院胡海岚教授团队在《自然》(Nature)杂志同期发表两篇研究论文揭示了快速抗抑郁分子生物学机制,并为研发新型抗抑郁药物提供了多个崭新的分子靶点。 近年来,科学界注意到,低剂量的氯胺酮会产生快速抗抑郁的效果,起效时间在1 h以内,并且可以在70%以上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杂志 抗抑郁药物 研究论文 分子作用机制 分子生物学机制 浙江大学医学院 难治性抑郁症 分子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NF分子信号对海马神经细胞可塑性及学习记忆功能的调控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欣欣 马珊珊 关方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3年第6期954-959,共6页
神经环路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的能力,即神经可塑性,是信息储存和学习的基础。神经可塑性除了突触的可塑性和长时程增强(10ng—termpotentia—tion,LTP)外,神经细胞再生是神经可塑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海马是学习记忆的中心,... 神经环路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的能力,即神经可塑性,是信息储存和学习的基础。神经可塑性除了突触的可塑性和长时程增强(10ng—termpotentia—tion,LTP)外,神经细胞再生是神经可塑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海马是学习记忆的中心,因此大量研究致力于海马神经可塑性及学习记忆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发现,环境强化或体能锻炼增加神经细胞再生,促进学习记忆,随着对其机制的研究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可能起中介作用的第三变量,这个第三变量由环境强化或体能锻炼引起,进而影响着神经细胞再生和学习记忆,例如环境强化或体能锻炼可以影响包括海马在内的大脑的结构变化,增加颗粒细胞的数量,树突的复杂性、脊髓的密度,海马内血管形成等,这些第三变量都可能对认知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记忆功能 细胞可塑性 海马神经 分子信号 BDNF 神经细胞再生 神经可塑性 分子生物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雪梅教授、谭忠林主任医师团队与Georg Northoff教授合作揭示抑郁障碍的感知异常及其机制
11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4-194,共1页
2021年4月16日,《分子精神病学》(Molecular Psychiatry)在线发表浙江大学宋雪梅研究员、谭忠林主任医师团队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Georg Northoff教授合作研究成果"Reduction of higher-order occipital GABA andimp... 2021年4月16日,《分子精神病学》(Molecular Psychiatry)在线发表浙江大学宋雪梅研究员、谭忠林主任医师团队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Georg Northoff教授合作研究成果"Reduction of higher-order occipital GABA andimpaired visual perception in acute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80-021-01090-5),揭示了抑郁患者的感知异常及其脑分子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精神病学 分子生物学机制 加拿大渥太华 感知异常 谭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邱爽教授团队研究成果解释NMDA受体运输的调控机制
12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0-440,共1页
2018 年6 月,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中心邱爽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最新成果论文“Postsynaptic rIM1 modulates synaptic function by facilitating membrane delivery of recycling NMDArs in hip... 2018 年6 月,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中心邱爽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最新成果论文“Postsynaptic rIM1 modulates synaptic function by facilitating membrane delivery of recycling NMDArs in hippocampal neurons”(https:/ /www. ncbi. nlm. nih. gov/pmc/articles/PMC5995852/),揭示了骨架蛋白 rIM1 参与调节突触后 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运输,进而调控突触可塑性及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DA受体 N-甲基-D-天冬氨酸 调控 运输 分子生物学机制 突触可塑性 学习记忆功能 神经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总黄酮对运动大鼠脑组织GAT-2基因表达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唐量 熊正英 张英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葛根总黄酮抗中枢疲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安静对照组(A)、运动组(B)和服药组(C)。B组和C组进行7周的大强度耐力跑台训练,随后抽提各组大鼠脑组织mRNA,与Cy3和Cy5标记的cDNA混合探...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葛根总黄酮抗中枢疲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安静对照组(A)、运动组(B)和服药组(C)。B组和C组进行7周的大强度耐力跑台训练,随后抽提各组大鼠脑组织mRNA,与Cy3和Cy5标记的cDNA混合探针杂交,通过芯片扫描仪对其荧光强度进行扫描,并用计算机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基因表达谱显示,与安静组比较,运动组大鼠脑组织中γ-氨基丁酸转运体2(GAT-2)基因上调表达;与运动组比较,服药组大鼠脑组织GAT-2基因上调表达显著。结论:葛根总黄酮对运动大鼠脑组织GAT-2基因有明显上调作用,而GAT-2基因表达与中枢疲劳有一定关联,可作为易感基因在中枢疲劳机制和抗疲劳功能食品筛选中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总黄酮 基因芯片技术 抗中枢疲劳 分子生物学机制 脑组织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B及其抑制剂CYSTATIN C与大肠腺瘤及大肠腺癌关系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乔镇 关景明 汪丽燕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6期749-750,共2页
关键词 组织蛋白酶B CYSTATIN 大肠腺癌 大肠腺瘤 抑制剂 实验研究 CYSTATIN 分子生物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基化酶ALKBH5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15
作者 李文仿 龙彬彬 +2 位作者 姚方辉 赵宗彬 张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12期1833-1835,共3页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1]。阐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对提高其诊治水平具有一定意义[2]。N6-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RNA是近期肿瘤进展研究的热点。m6A修饰是真核生物mRNA...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1]。阐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对提高其诊治水平具有一定意义[2]。N6-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RNA是近期肿瘤进展研究的热点。m6A修饰是真核生物mRNA常见的甲基化修饰,参与真核生物mRNA的运输、剪切、翻译等过程[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进展 分子生物学机制 甲基化修饰 乳腺癌 临床病理意义 去甲基化酶 诊治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技术及其应用
16
作者 张向阳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79-81,共3页
关键词 RNAI技术 分子生物学机制 免疫缺陷疾病 siRNA 遗传性疾病 病毒感染 重大疾病 艾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器官在结直肠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文东 周鑫 付卫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26-1128,1136,共4页
肿瘤局部进展和转移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死因,以个体化精准医疗为基础的多学科联合治疗是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主流治疗模式([1])。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的深入,多个肿瘤演进过程中的关键基因突变被发现,并逐渐成为个体化治疗模式中的... 肿瘤局部进展和转移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死因,以个体化精准医疗为基础的多学科联合治疗是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主流治疗模式([1])。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的深入,多个肿瘤演进过程中的关键基因突变被发现,并逐渐成为个体化治疗模式中的药物靶点([2])。Guinney等([3])在大规模测序基础上提出的结直肠癌分子分型对结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让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尽管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多学科联合治疗 类器官 个体化治疗 分子生物学机制 应用 肿瘤演进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与^(131)I治疗Graves病转归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厦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131I治疗 GRAVES病 TNF-Α 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转归 分子生物学机制 T细胞介导 多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sms of Lung Cancer Caused By Cooking Fumes Exposure: A Minor Review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春燕 刘立芳 +2 位作者 刘晓丽 陈文俊 何国平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93-197,共5页
Cooking fumes (CFs) are mixtures of many toxic components, such as aldehydes, heterocyclic amines,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fat aerosols and particulate matters. CFs exposure has been proven to be associate... Cooking fumes (CFs) are mixtures of many toxic components, such as aldehydes, heterocyclic amines,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fat aerosols and particulate matters. CFs exposure has been proven to be associated with many diseases. Lung cancer takes the leading place among the diseases being reported caused by CFs exposure. Molecular and biochemical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CFs exposure may lead to lung cancer by gene damage, form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blockage of related proteins’ function, and even cell death. However, reviews about the mechanisms of how CFs exposure leads to lung cancer are still lacking. Elucidation of the mechanisms of lung cancer caused by CFs exposure may provide a new insight into the prevention of lung cancer caused by CFs exposure, as well as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the toxicity study of CFs. In this minor review, the mechanisms of how CFs exposure leads to lung cancer we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king fumes exposure lung cancer toxic mechani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J-10卫星空间科学实验项目-空间生命科学 其他实验任务简介
20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I0002-I0003,共2页
空间辐射诱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孙野青 大连海事大学 空间辐射环境是极低剂量的高能粒子辐射环境,为了深入分析空间辐射引起的生物学效应,需要对空间粒子进行更加精细的测量,
关键词 空间生命科学 实验项目 空间科学 空间辐射环境 分子生物学机制 卫星 大连海事大学 生物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