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21篇文章
< 1 2 2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技术在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连江 周蕾 孙淑霞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8期126-129,共4页
为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本科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将数字技术等资源应用于分子生物学教学以提高学生数字素养。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中国大学慕课、超星“学习通”、网络资源、应用软件和数据库文献等,制定多元化的学生成绩考核、教学... 为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本科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将数字技术等资源应用于分子生物学教学以提高学生数字素养。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中国大学慕课、超星“学习通”、网络资源、应用软件和数据库文献等,制定多元化的学生成绩考核、教学评价体系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结果表明,多资源利用使课程考核更具合理性,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其正向使用手机和网络,为推动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并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要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数字素养 分子生物学 教学改革 教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sAB血型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点及输血策略
2
作者 吴思梦 杨巧妮 +2 位作者 高娃 李孝帅 王秋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6-210,共5页
目的:分析5例cisAB血型样本的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特点,并探讨其安全输血方案。方法:使用抗-A、抗-B、抗-D、抗-A1、抗-H定型试剂和ABO试剂红细胞对样本血型进行血清学鉴定;采用PCR-SSP或基因测序对样本血型进行分子生物学测定。结果:5... 目的:分析5例cisAB血型样本的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特点,并探讨其安全输血方案。方法:使用抗-A、抗-B、抗-D、抗-A1、抗-H定型试剂和ABO试剂红细胞对样本血型进行血清学鉴定;采用PCR-SSP或基因测序对样本血型进行分子生物学测定。结果:5例患者血型血清学鉴定均正反定型不符,表现为A2B3或A2Bw;对样本1、2、3进行ABO基因测序,均存在第6外显子出现261del G,第7外显子发生467 C>T、803 G>C变异,确定样本1、2、3基因型为cis AB/O;样本4、5进行PCR-SSP基因分型,结果均为cis AB/O。结论:cis AB等位基因患者的血清学表现多不一致,有必要进行基因检测,从而确保输血治疗的安全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sAB 血型 血清学 分子生物学 输血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里征途远,秣马再起程——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创刊40周年
3
作者 周春燕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2,共2页
2025年是《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以下简称《学报》)创刊40周年。40年前,时任中国生物化学会(现更名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医学院生化系创建人之一的张昌颖教授在全国学术大会上提出“传播和普及科... 2025年是《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以下简称《学报》)创刊40周年。40年前,时任中国生物化学会(现更名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医学院生化系创建人之一的张昌颖教授在全国学术大会上提出“传播和普及科技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是当务之急,学会应创建《生物化学杂志》”。这一提议获得了北京大学等全国大多数高校、医科院、军科院生化界前辈的响应,也得到了当时的彭瑞骢书记和马旭院长等校领导的鼎立支持,使得《学报》成功创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报》 北京医学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中国生物化学 创建人 军科院 张昌颖 创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毕业实验设计组建多学科交叉科研互助小组提升大学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
4
作者 高慧婕 刘志强 刘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7-624,共8页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已成为当下医药类大学生从事科研实践所必需掌握的实验技能。为满足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对分子生物学技能的培养需求,本次研究组建跨专业、跨学科和跨国籍的科研互助小组,将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的培养与大型毕业实验设...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已成为当下医药类大学生从事科研实践所必需掌握的实验技能。为满足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对分子生物学技能的培养需求,本次研究组建跨专业、跨学科和跨国籍的科研互助小组,将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的培养与大型毕业实验设计相结合,在综合实验中共同实践和掌握聚合酶链式反应、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多项分子生物学技能。此次科研互助小组模式的开展,学生反馈良好,普遍认为自身的分子生物学技能大幅提升;药学专业和生物科学专业科研小组成员的《分子生物学》考核成绩分别是80.7分和72.5分,较同专业平均成绩74.77分和67.26分均有明显提高,学生分子生物学综合能力提升;科研小组成员多人多次参加省级生物医药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多项,成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6项,其中省级1项,校级5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有效提升;科研小组成员毕业答辩成绩86.12分,显著高于同答辩组全体成员平均成绩83.43分,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和综合素能显著提高;科研小组成员考研录取率90%,显著高于同答辩组平均考研录取率38.61%。基于毕业实验设计组建多学科交叉科研互助小组,优化了教学资源,整合了教学优势,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和科研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交叉 分子生物学技能 科研互助小组 毕业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关于设立“研究热点微综述”栏目和评选“金鹏”微综述优秀论文奖的通知
5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486,共2页
为跟踪和聚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前沿热点,及时反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促进学术交流与成果传播,同时鼓励科研人员通过高水平综述论文发表展示学术思想和观点,《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编辑部经研究... 为跟踪和聚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前沿热点,及时反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促进学术交流与成果传播,同时鼓励科研人员通过高水平综述论文发表展示学术思想和观点,《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编辑部经研究决定,从2025年起设立“研究热点微综述”栏目,并同步推出“金鹏”微综述优秀论文评奖活动,以表彰对生命科学前沿研究热点交流与传播中做出贡献的科研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人员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综述论文 学术交流 评奖活动 前沿研究 生命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关于设立“研究热点微综述”栏目和评选“金鹏”微综述优秀论文奖的通知
6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0-331,共2页
为跟踪和聚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前沿热点,及时反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促进学术交流与成果传播,同时鼓励科研人员通过高水平综述论文发表展示学术思想和观点,《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编辑部经研究... 为跟踪和聚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前沿热点,及时反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促进学术交流与成果传播,同时鼓励科研人员通过高水平综述论文发表展示学术思想和观点,《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编辑部经研究决定,从2025年起设立“研究热点微综述”栏目,并同步推出“金鹏”微综述优秀论文评奖活动,以表彰对生命科学前沿研究热点交流与传播中做出贡献的科研人员。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人员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综述论文 学术交流 评奖活动 前沿研究 生命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单细胞及空间组学”专题征稿启事
7
作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编辑部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209,共1页
单细胞及空间组学技术作为生命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广泛应用于肿瘤、免疫、发育、再生、干细胞及神经科学等领域,是现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为了分享单细胞及空间组学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最新进展和技术动态,促进该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单细胞及空间组学技术作为生命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广泛应用于肿瘤、免疫、发育、再生、干细胞及神经科学等领域,是现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为了分享单细胞及空间组学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最新进展和技术动态,促进该领域的进步与发展,本刊拟于2025年9月出版主题为“单细胞与空间组学”的专题,特邀澳门科技大学潘星华教授和北京大学汤富酬教授共同担任执行主编,诚邀海内外科研工作者来稿。0x09为缩短审稿时间、加快专刊稿件的出版速度,本刊将专门组织6~10人的专家评委会,严格按照《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评审要求对稿件进行认真评审。对所收稿件进行快速处理,最终择优筛选出一定数量的稿件以专题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成果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澳门科技大学 神经科学 组学技术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专家评委会 评审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毒性效应
8
作者 左雨蒙 韩卫 +1 位作者 张建波 李涛 《法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5,共9页
氯胺酮是一种解离性麻醉剂,临床上作为手术麻醉剂或麻醉诱导剂,具有一定精神依赖性,滥用可导致神经损伤、不良情绪反应等毒副作用。氯胺酮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机制为阻滞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此外,也通过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 氯胺酮是一种解离性麻醉剂,临床上作为手术麻醉剂或麻醉诱导剂,具有一定精神依赖性,滥用可导致神经损伤、不良情绪反应等毒副作用。氯胺酮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机制为阻滞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此外,也通过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丙酸受体、阿片受体、γ-氨基丁酸受体、单胺能受体、胆碱能受体、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钠通道和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等途径发挥作用。本文对氯胺酮发挥药理学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毒性效应进行总结,以期为鉴别氯胺酮毒性效应的症状表型和滥用氯胺酮的鉴定等法医学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法医毒理学 氯胺酮 分子生物学机制 毒性效应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疗法对骨骼肌损伤治疗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中旭 范琦 +4 位作者 娄惠娟 孙雅蕙 姚俊杰 吴兴全 丛德毓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4-217,共4页
骨骼肌是机体最为重要的肌肉组织,骨骼肌损伤后再生修复机制,其修复过程包括损伤期、修复期和肌组织塑形期3个重要阶段。中医学将骨骼肌损伤归属于“伤筋”“筋骨病”等范畴,治疗原则主要以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为主。该研究探讨针对目前... 骨骼肌是机体最为重要的肌肉组织,骨骼肌损伤后再生修复机制,其修复过程包括损伤期、修复期和肌组织塑形期3个重要阶段。中医学将骨骼肌损伤归属于“伤筋”“筋骨病”等范畴,治疗原则主要以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为主。该研究探讨针对目前中医疗法对骨骼肌损伤治疗情况及其分子机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为中医疗法治疗骨骼肌的临床及试验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疗法 骨骼肌损伤 分子生物学 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0
作者 胡莹璐 林依臣 +1 位作者 郭俊明 孟小丹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73-2184,共12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与医学教育的深度融合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开辟了新机遇,也为突破“蛋白质结构与功能”这一教学难点提供了新路径。本研究以非小细胞肺癌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与医学教育的深度融合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开辟了新机遇,也为突破“蛋白质结构与功能”这一教学难点提供了新路径。本研究以非小细胞肺癌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基因突变为核心案例,将AI技术融入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构建了AI-CBL融合教学模式。该模式整合智能病例生成系统,基于真实临床数据动态构建ALK突变情境,将分子生物学知识与临床问题紧密对接,应用AI蛋白质结构预测工具精准可视化野生型与突变型ALK蛋白的三维结构,并动态模拟其构象变化导致的功能异常,同时,通过虚拟仿真平台模拟ALK基因检测的流程,弥合理论与实操的鸿沟。由此,形成了以临床案例驱动、分子结构解析与实验技术验证相结合的多维教学体系。教学实践表明,AI技术提供的三维可视化、动态交互及智能分析功能,显著提升了学生对分子机制的理解深度、课堂参与度及科研创新能力。该模式贯通了“基础理论-科研思维-临床实践”的培养路径,为攻克教学难点提供了高效方案,也为医学教育的智能化转型探索了一条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案例教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教学效率 科研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薪火相传:郑集先生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1
作者 周潇然 华子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共7页
郑集教授(1900年~2010年)是中国生物化学领域的杰出先驱之一,晚年还在营养学和衰老等基础科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生物化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郑集教授不仅全程参与了中国生物化学学会的成立和《中国生物化学与... 郑集教授(1900年~2010年)是中国生物化学领域的杰出先驱之一,晚年还在营养学和衰老等基础科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生物化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郑集教授不仅全程参与了中国生物化学学会的成立和《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的发展,并在学报发起设立“郑集⁃张昌颖优秀论文奖”。他亲自编写的《普通生物化学》教材深受好评,多次再版,成为国内该领域的经典教材,曾荣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他还大力推动生物化学和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他的学术成就和献身精神深刻地影响了几代生物化学科研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集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衰老 科学报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时代下的教学改进与探索——以动物分子生物学实验为例
12
作者 周臣 雷莹 +1 位作者 张小玲 杨又兵 《畜禽业》 2025年第4期41-44,共4页
探讨信息时代背景下动物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特点、现存问题及改进策略。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实验教学的深刻变革,在线资源和虚拟仿真实验为课程提供了更高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帮助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水平。然而,教学中仍... 探讨信息时代背景下动物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特点、现存问题及改进策略。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实验教学的深刻变革,在线资源和虚拟仿真实验为课程提供了更高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帮助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水平。然而,教学中仍存在实验原理理解不足、教学方式单一、创新性欠缺以及与学科前沿结合不紧密等问题。针对这些不足,提出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引入虚拟仿真实验、优化教学模式等策略,以改进课程质量并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为高素质畜牧兽医人才培养及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分子生物学 实验课程 信息化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仁市碧江区鸡源四角赖利绦虫的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13
作者 陈婷 谭磊 《湖南畜牧兽医》 2025年第1期21-22,34,共3页
2024年6月,从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某散养鸡场鸡的肠道中分离获得3条绦虫,在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提取绦虫的DNA基因组,采用PCR法扩增其核糖体ITS基因序列并测序分析,旨在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发现:(1)3株绦虫长度和宽度分别为... 2024年6月,从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某散养鸡场鸡的肠道中分离获得3条绦虫,在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提取绦虫的DNA基因组,采用PCR法扩增其核糖体ITS基因序列并测序分析,旨在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发现:(1)3株绦虫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9.25~22.34 cm和0.3~0.5 cm,头节小,顶突有小钩,符合四角赖利绦虫的形态学特征;(2)3株绦虫核糖体ITS基因部分序列大小一致,均为1200 bp,其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四角赖利绦虫分离株相似性最高,均超过99.0%,但与其他绦虫核糖体ITS基因序列同源性均低于80.0%。结论:病鸡肠道内分离的绦虫为四角赖利绦虫。其结果为该病的分子诊断和后期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角赖利绦虫 形态学 分子生物学鉴定 核糖体IT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生物毒素的起源演化、结构功能与高值利用”专题征稿启事
14
作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编辑部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67,共1页
生物毒素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是生物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与选择过程中形成的一类用于捕食、防御和竞争等生存策略的蛋白、多肽或小分子类“化学武器”。生物毒素具有高活力、高专一性、高分子多样性等特点,是用于人类疾病机理... 生物毒素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是生物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与选择过程中形成的一类用于捕食、防御和竞争等生存策略的蛋白、多肽或小分子类“化学武器”。生物毒素具有高活力、高专一性、高分子多样性等特点,是用于人类疾病机理研究和创新药物开发的宝贵分子资源。然而,目前对生物毒素的起源演化和结构功能解析缺乏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对其高值利用也面临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毒素 创新药物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功能解析 生存策略 高值利用 长期进化 征稿启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生物毒素的起源演化、结构功能与高值利用”专题征稿启事
15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2-482,共1页
生物毒素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是生物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与选择过程中形成的一类用于捕食、防御和竞争等生存策略的蛋白、多肽或小分子类“化学武器”。生物毒素具有高活力、高专一性、高分子多样性等特点,是用于人类疾病机理... 生物毒素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是生物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与选择过程中形成的一类用于捕食、防御和竞争等生存策略的蛋白、多肽或小分子类“化学武器”。生物毒素具有高活力、高专一性、高分子多样性等特点,是用于人类疾病机理研究和创新药物开发的宝贵分子资源。然而,目前对生物毒素的起源演化和结构功能解析缺乏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对其高值利用也面临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毒素 创新药物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功能解析 生存策略 高值利用 长期进化 征稿启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生物毒素的起源演化、结构功能与高值利用”专题征稿启事
16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8-218,共1页
生物毒素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是生物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与选择过程中形成的一类用于捕食、防御和竞争等生存策略的蛋白、多肽或小分子类“化学武器”。生物毒素具有高活力、高专一性、高分子多样性等特点,是用于人类疾病机理... 生物毒素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是生物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与选择过程中形成的一类用于捕食、防御和竞争等生存策略的蛋白、多肽或小分子类“化学武器”。生物毒素具有高活力、高专一性、高分子多样性等特点,是用于人类疾病机理研究和创新药物开发的宝贵分子资源。然而,目前对生物毒素的起源演化和结构功能解析缺乏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对其高值利用也面临巨大挑战。为了促进该领域的进步与发展,也进一步分享生物毒素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最新进展和技术动态,本刊拟于2025年10月出版主题为“生物毒素的起源演化、结构功能与高值利用”的专题,特邀湖南师范大学刘中华教授担任执行主编,诚邀海内外科研工作者来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毒素 科研成果 创新药物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功能解析 高值利用 生存策略 长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泻汤合丹参饮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实验及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
17
作者 李思潼 顾亚茹 +4 位作者 于泽鹤 肖依 刘佳 储心乔 张一昕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和动物实验验证探讨泽泻汤合丹参饮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检索泽泻汤合丹参饮中5味中药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构...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和动物实验验证探讨泽泻汤合丹参饮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检索泽泻汤合丹参饮中5味中药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构建泽泻汤合丹参饮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分别在人类基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在0+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检索获取AS疾病相关靶点,将交集靶点提交至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高脂饮食喂养法复制AS大鼠模型,造模时给予泽泻汤合丹参饮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6.3、12.6、25.2 g/kg)干预,验证网络药理学所得结论。结果:通过数据挖掘最终获得59个与泽泻汤合丹参饮相关的靶点,1187个AS相关靶基因,对接获得63个交集靶点,通过构建PPI核心网络,显示关键靶基因62个,包括蛋白激酶B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等,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泽泻汤合丹参饮治疗AS关键信号通路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等。动物实验证实,与模型组比较,泽泻汤合丹参饮可明显降低AS大鼠的血脂、炎症介质IL-6、C反应蛋白(CRP)含量,下调主动脉组织p-PI3K、p-AKT蛋白的表达,减轻主动脉内皮脂质损伤。结论:泽泻汤合丹参饮可能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抑制炎症反应、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等途径,达到防治AS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泻汤 丹参饮 动脉粥样硬化 网络药理学 分子生物学 磷脂酞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健康与衰老”专题征稿启事
18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2-332,共1页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健康衰老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为了汇聚各方智慧,深入探讨健康衰老领域的前沿理论、创新技术与实践经验,推动该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现面向全球广大学者、研究...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健康衰老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为了汇聚各方智慧,深入探讨健康衰老领域的前沿理论、创新技术与实践经验,推动该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现面向全球广大学者、研究人员和专业人士公开征集稿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前沿理论 交流与发展 征稿启事 衰老 专业人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健康与衰老”专题征稿启事
19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4-484,共1页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健康衰老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为了汇聚各方智慧,深入探讨健康衰老领域的前沿理论、创新技术与实践经验,推动该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现面向全球广大学者、研究...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健康衰老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为了汇聚各方智慧,深入探讨健康衰老领域的前沿理论、创新技术与实践经验,推动该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现面向全球广大学者、研究人员和专业人士公开征集稿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前沿理论 交流与发展 征稿启事 衰老 专业人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单细胞及空间组学”专题征稿启事
20
作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编辑部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1,共1页
单细胞及空间组学技术作为生命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广泛应用于肿瘤、免疫、发育、再生、干细胞及神经科学等领域,是现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为了分享单细胞及空间组学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最新进展和技术动态,促进该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单细胞及空间组学技术作为生命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广泛应用于肿瘤、免疫、发育、再生、干细胞及神经科学等领域,是现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为了分享单细胞及空间组学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最新进展和技术动态,促进该领域的进步与发展,本刊拟于2025年9月出版主题为“单细胞与空间组学”的专题,特邀澳门科技大学潘星华教授和北京大学汤富酬教授共同担任执行主编,诚邀海内外科研工作者来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成果 澳门科技大学 神经科学 组学技术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生命科学研究 出版主题 执行主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