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型分子标记(ISAP)的开发及评价 被引量:48
1
作者 陆才瑞 喻树迅 +4 位作者 于霁雯 范术丽 宋美珍 王武 马淑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07-1216,共10页
分子标记在图谱构建,QTL分析,基因定位以及标记辅助育种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者都期望一个分子标记位点代表一个特定的基因,甚至与某种性状联系起来,这样,通过对某个分子标记的筛选即能对性状进行筛选,此即功能型分子标记。而... 分子标记在图谱构建,QTL分析,基因定位以及标记辅助育种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者都期望一个分子标记位点代表一个特定的基因,甚至与某种性状联系起来,这样,通过对某个分子标记的筛选即能对性状进行筛选,此即功能型分子标记。而目前广泛使用的基于PCR基础的分子标记如RAPD、SSR、AFLP等或是扩增非编码区域,或是随机在基因组中扩增,得到的位点一般与目标性状基因距离较远,这使得分子标记在应用上与其目标有一定的偏差。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基因中内含子序列的功能型分子标记,试图使标记位点与基因序列联系起来以达到其功能型的目的。它利用内含子剪接位置的保守一致序列作为其引物的核心序列,其上下游引物均为18bp,上下游引物间通过组合配对的方式作为扩增的引物对,对真核生物的基因序列进行扩增。为了验证ISAP的功能性,研究设计了17条引物(9条上游引物,8条下游引物,共计72个引物组合)对棉花F2群体进行扩增并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其中67个显示了多态性,共得到212个位点。我们用此212个位点连同164个SRAP位点构建了一张包含276个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ISAP标记在整个连锁群中分布比较均匀,部分区域呈现标记高饱和现象,可能为编码序列富集区。另外对20个片段进行测序的结果表明,85%的序列显示了与已公布EST序列的同源性,说明扩增是跨越了外显子进行的,得到的序列与表达序列紧密连锁。结果显示,ISAP标记是简单,可靠,具有较高多态性,并且扩增基因区域的一种功能型分子标记。同时,还使用ISAP标记对其他植物进行了扩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AP 功能分子标记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uper-BSA技术开发甜瓜含糖量和酸度性状的功能性分子标记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红 吴海波 +3 位作者 李寐华 熊韬 王广智 伊鸿平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25,共5页
为达到选育甜酸味品系、缩短育种周期、提高选择准确率的目的,本研究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SLAF-seq)的选择性基因型鉴定和集群分离分析(Super-BAS),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以‘风味4号’甜瓜F2群体甜味、酸味、不甜不酸3个极端表型群体为试... 为达到选育甜酸味品系、缩短育种周期、提高选择准确率的目的,本研究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SLAF-seq)的选择性基因型鉴定和集群分离分析(Super-BAS),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以‘风味4号’甜瓜F2群体甜味、酸味、不甜不酸3个极端表型群体为试验材料,精细定位甜瓜含糖量、酸度性状相关基因并开发功能性标记。结果显示:(1)将甜瓜含糖量、酸度性状定位在双亲基因组;(2)获得1个含糖量性状相关候选基因,3个酸度性状相关候选基因;(3)针对候选基因开发出1个含糖量性状相关基因功能性分子标记SLAF18745-S01和3个酸度性状相关基因功能性分子标记SLAF36334-S02、SLAF50072-S03和SLAF31212-S04。本研究开发的功能性分子标记为甜瓜品质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重要的标记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含糖量 酸度 精细定位 功能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R-HRM的水稻氮高效基因NRT1.1B功能标记开发及应用
3
作者 房文文 王海凤 +4 位作者 郭涛 薛芳 姜艳芳 张焕霞 张士永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26,共6页
水稻对氮肥的高效与合理利用是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保障。培育含有氮高效基因的水稻品种,是提高氮肥利用率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本研究开发了一个用于HRM(高分辨率熔解曲线)高通量检测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NRT1.1B的分子功能标记。利用此标记... 水稻对氮肥的高效与合理利用是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保障。培育含有氮高效基因的水稻品种,是提高氮肥利用率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本研究开发了一个用于HRM(高分辨率熔解曲线)高通量检测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NRT1.1B的分子功能标记。利用此标记对78份山东地方水稻品种进行NRT1.1B基因分型,发现有13个水稻品种为含有NRT1.1B的高效单倍型,表明NRT1.1B在山东省水稻品种中分布较少。利用测序分析验证,测序结果与本标记分型结果一致。可见,本研究开发的功能标记能够快速准确鉴定出NRT1.1B基因型,可为筛选和培育氮高效水稻新品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 氮高效基因NRT1.1B 分子功能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果皮颜色的基因功能标记开发及色差仪参数相关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蔡锦玲 姚文 +2 位作者 陈品品 蓝波妙 林涛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11期37-43,共7页
番茄果皮颜色由已克隆的SIMYB12基因控制,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最直观标准和重要的外观品质之一,利用分子功能标记及精准的果皮颜色测定对果皮颜色进行筛选,对加快番茄果皮选育具有指导意义。根据SIMYB12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4 kbp处的603 b... 番茄果皮颜色由已克隆的SIMYB12基因控制,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最直观标准和重要的外观品质之一,利用分子功能标记及精准的果皮颜色测定对果皮颜色进行筛选,对加快番茄果皮选育具有指导意义。根据SIMYB12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4 kbp处的603 bp片段缺失,共设计可在琼脂糖凝胶上检测的分子功能标记16对。结果显示,共有7对功能标记可用(4对显性标记和3对共显性标记),其中A-10扩增效果最好,扩增片段大小为890bp(有色果皮)和287 bp(无色果皮)。利用30份番茄种质资源对A-10进行验证,结果表明,A-10能够准确地鉴定供试材料是否包含缺失片段的基因型。利用色差仪对不同颜色的番茄果皮进行测定和分析,Ch和Lab测量值均可用于果皮颜色的定量分析,而Ch测量值更加直观和简便。本研究开发的果皮分子功能标记A-10可用于番茄果皮颜色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并且Ch测量值可用于果皮颜色快速和准确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外果皮颜色 分子功能标记 色差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GLW7基因功能标记的开发和基因效应分析
5
作者 梁文化 孙旭超 +8 位作者 陈涛 岳红亮 田铮 赵凌 赵庆勇 赵春芳 朱镇 张亚东 王才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7-264,共8页
根据水稻粒长和粒质量调控基因GLW7已知功能位点的核苷酸差异设计分子标记,并对国内外搜集的315份籼、粳稻品种资源进行基因型检测,分析其不同基因型的分布。同时,通过粒型性状的测定,分析该基因的遗传效应,评估其育种利用价值。结果表... 根据水稻粒长和粒质量调控基因GLW7已知功能位点的核苷酸差异设计分子标记,并对国内外搜集的315份籼、粳稻品种资源进行基因型检测,分析其不同基因型的分布。同时,通过粒型性状的测定,分析该基因的遗传效应,评估其育种利用价值。结果表明,设计的功能标记能准确、有效地区分出201 bp和190 bp 2种带型,即大粒(Large grain haplotype,LGH)和小粒(Small grain haplotype,SGH)2种等位变异。从籼、粳亚种间的基因型分布来看,籼亚种中LGH和SGH的比例分别为95.65%和4.35%,而粳亚种中LGH和SGH比例分别为25.50%和74.50%,2种等位变异的分布在籼粳亚种间存在明显差异。粒型的测定结果表明,含不同等位变异的品种在粒长、粒厚、长宽比和千粒质量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而粒宽则没有明显差异。进一步通过籼、粳分类分析发现,亚种间2种等位变异对粒型的效应并不完全一致,但都具有提高籽粒质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型 GLW7基因 功能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糜子GBSSI基因功能标记的开发与验证 被引量:8
6
作者 丁敏 段政勇 +5 位作者 王宇卓 薛亚鹏 王海岗 陈凌 王瑞云 乔治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03-718,共16页
根据糜子胚乳直链淀粉合成调控基因Waxy(GBSSI)上已知功能位点的核苷酸差异设计功能分子标记,并对山西省270份糜子资源进行基因型检测和基因分型。通过对粳糯性状的鉴定,将表型与基因型结合对分子标记进行验证。对46份不同基因型糜子资... 根据糜子胚乳直链淀粉合成调控基因Waxy(GBSSI)上已知功能位点的核苷酸差异设计功能分子标记,并对山西省270份糜子资源进行基因型检测和基因分型。通过对粳糯性状的鉴定,将表型与基因型结合对分子标记进行验证。对46份不同基因型糜子资源进行直链淀粉含量测定,分析该基因的遗传效应,评估其育种利用价值。GBSSI基因在糜子中以2种形式(L和S)存在,针对S型基因15 bp的InDel位点设计了一个功能标记(RYW214),该标记能有效区分126 bp、141 bp和杂合(126/141 bp)3种带型,粳糯性鉴定显示该标记结果与表型鉴定结果吻合度高,达93.30%,Pearson相关性指数r为0.745。针对L型基因上的一个单核苷酸插入位点和一个SNP位点,设计了2个CAPS标记(RYW215、RYW216),该标记可对L基因准确分型。270份资源中,共有11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S_(-15)/L_(F)最多,有84份(31.10%),其次是S_(0)/S_(-15)/L_(F)(22.96%),S_(-15)/L_(Y)/L_(F)最少(0.74%),未发现S_(-15)/L_(C)。46份材料中,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基因型为S_(0)/L_(Y)/L_(F)(15.50%),最低为S_(-15)/L_(F)(0.58%)。突变基因型S_(-15)会导致直链淀粉含量出现质的下降,杂合基因型S0S_(-15)直链淀粉含量稍高于纯合基因型S_(-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GBSSI基因 功能分子标记 直链淀粉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开发山羊草属InDel分子标记 被引量:14
7
作者 吴磊 王丹 +2 位作者 苏文悦 郭长虹 束永俊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34-1338,共5页
为开发和利用小麦野生近缘种的优异基因,采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通过拟斯卑尔脱山羊草EST(expressed sequencetag)与小麦UniGene序列的比对分析,发现山羊草插入/缺失(InDel)位点137个,在这些位点两端序列设计引物24对,通过在15个小麦野... 为开发和利用小麦野生近缘种的优异基因,采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通过拟斯卑尔脱山羊草EST(expressed sequencetag)与小麦UniGene序列的比对分析,发现山羊草插入/缺失(InDel)位点137个,在这些位点两端序列设计引物24对,通过在15个小麦野生近缘属种基因组DNA的扩增分析,发现11对引物具多态性,可以作为InDel标记。这些包含突变位点的基因涉及亚细胞定位、蛋白质结合与催化以及代谢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基因组学 插入/缺失突变 小麦 拟斯卑尔脱山羊草 功能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利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黄磊 唐光绪 +1 位作者 田东 何庆元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23期43-45,61,共4页
比较遗传分析中常用的随机DNA分子标记、目的基因标记、功能性分子标记。综述了近年开发的几种分子标记,并对新型分子标记(功能性分子标记)进行阐述,如何利用Tilling技术和关联分析的方法开发功能性分子标记,并介绍了功能性分子标记的... 比较遗传分析中常用的随机DNA分子标记、目的基因标记、功能性分子标记。综述了近年开发的几种分子标记,并对新型分子标记(功能性分子标记)进行阐述,如何利用Tilling技术和关联分析的方法开发功能性分子标记,并介绍了功能性分子标记的优点和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分子标记:目的基因标记 TILLING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镉吸收基因Cdu1组成的功能标记检测
9
作者 张乐 陈为序 +3 位作者 董慧 陈桂玲 余利 李兴锋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1期6-10,共5页
利用新开发的功能型共显性分子标记usw47对86份供试普通小麦品种(系)的镉吸收基因Cdu1组成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59个材料具有低镉吸收型对应的375 bp特异带,占68.60%;27个材料具有高镉吸收型对应的225 bp特异带,占31.40%。在47份... 利用新开发的功能型共显性分子标记usw47对86份供试普通小麦品种(系)的镉吸收基因Cdu1组成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59个材料具有低镉吸收型对应的375 bp特异带,占68.60%;27个材料具有高镉吸收型对应的225 bp特异带,占31.40%。在47份小偃6号的衍生材料中,有74.47%的衍生品种(系)在镉吸收基因Cdu1基因位点上与小偃6号一致,具有低镉吸收型的优良等位变异;25.53%的衍生后代具有高镉吸收型的等位变异类型。山东省近年选育的小麦材料中多数具有低镉吸收型的特异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镉吸收基因 Cdu1 功能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偃6号及其衍生后代品质相关性状基因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桂玲 余利 +4 位作者 王黎明 李滨 童依平 王洪刚 李兴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6-466,共11页
小偃6号是我国小麦育种的重要骨干亲本之一。本研究利用UMN19、UMN25、UMN26、T2、T5、T13、S13、S1、T1、Wx-A1、Wx-B1、Wx-D1、YP7A、YP7B-1、PPO18、PPO29等16个功能型分子标记对小偃6号及其衍生后代的品质相关性状的基因组成进行了... 小偃6号是我国小麦育种的重要骨干亲本之一。本研究利用UMN19、UMN25、UMN26、T2、T5、T13、S13、S1、T1、Wx-A1、Wx-B1、Wx-D1、YP7A、YP7B-1、PPO18、PPO29等16个功能型分子标记对小偃6号及其衍生后代的品质相关性状的基因组成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两位点(Glu-A1、Glu-D1)和Waxy蛋白基因位点上,分别有78.72%、82.98%的衍生品种与骨干亲本小偃6号等位基因一致,但少数品种具有不同的优良亚基等位基因Ax2*或Dx5+Dy10;在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两位点(Glu-B3、Glu-D3)上,有25.33%的衍生品种与小偃6号等位基因一致;在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位点Psy-A1、Psy-B1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等位基因位点上,仅有17.02%和38.29%的衍生品种与小偃6号一致;并探讨了不同品质相关性状基因位点在衍生后代传递频率存在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骨干亲本 衍生品种 品质性状基因 功能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标记的类型、作用与水稻遗传标记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9
11
作者 陶红剑 林璐 +1 位作者 苏岩 黄大年 《中国稻米》 2011年第5期21-24,共4页
遗传标记的发展经历了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的四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标记类型,并由此产生的功能分子标记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的育种改良。本文对遗传标记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对水稻功能分子标记的应用与发展... 遗传标记的发展经历了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的四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标记类型,并由此产生的功能分子标记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的育种改良。本文对遗传标记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对水稻功能分子标记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标记 育种改良 功能分子标记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铁壳麦的穗发芽抗性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国雁 陈丹 +3 位作者 隆文杰 武晓阳 蔡青 伍少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0-319,共10页
为了解云南铁壳麦(Triticum aestivum ssp.yunnanense)的穗发芽抗性及其机制、筛选抗性材料,以白粒推广良种云麦53号为对照,采用整穗发芽、整粒发芽及分子功能标记的方法,鉴定了55份云南铁壳麦的穗发芽抗性及种子的休眠特性,分析了发芽... 为了解云南铁壳麦(Triticum aestivum ssp.yunnanense)的穗发芽抗性及其机制、筛选抗性材料,以白粒推广良种云麦53号为对照,采用整穗发芽、整粒发芽及分子功能标记的方法,鉴定了55份云南铁壳麦的穗发芽抗性及种子的休眠特性,分析了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GI)在穗发芽抗性级别不同的材料间、分子功能标记基因等位变异间的差异及籽粒发芽率(germination percent,GP)在不同休眠级别的材料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以整穗发芽率(spikes germination rate,SGR)为鉴定指标,在对照云麦53号的SGR达76.2%的前提下,云南铁壳麦除1份材料SGR为2%外,其他材料的SGR都为0,与对照相比,对穗发芽的抗性都很强。以GI为鉴定指标,供试云南铁壳麦对穗发芽的抗性则较弱,抗性材料较少,GI为15.5%~72.8%(对照的GI为65.7%),GI在抗性级别不同的材料间明显不同。以籽粒发芽率为依据,云南铁壳麦的种子休眠性可分为休眠、中度休眠、浅休眠和无休眠4级,GP在不同休眠级别的材料间也显著不同。用STS功能标记Vp1B3扩增出A带(652 bp)、C带(无带)的材料,其GI均与扩增出B带(569 bp)材料的GI有明显差异;用标记Vp1A3扩增出B带(170 bp)材料的GI与C带(无带)材料的GI也有明显差异,其他3个功能标记(Tasdr-B1、Tamyb10D1、Tamyb10D)扩增到不同带型材料的GI则无明显的不同,用分子标记获得的结果不能解释云南铁壳麦的穗发芽抗性或种子休眠特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铁壳麦 穗发芽抗性 种子休眠 鉴定 分子功能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HRM方法检测水稻品种(系)抗瘟基因Pita、Pizt和Pik2的基因型分布 被引量:2
13
作者 房文文 王海凤 +5 位作者 郭涛 姜艳芳 薛芳 张焕霞 陈峰 张士永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8-103,共6页
为明确Pita、Pizt和Pik2三个抗瘟基因在山东水稻品种及优异种质资源中的分布情况,本研究利用Pita、Pizt和Pik2三个抗瘟基因功能标记,通过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方法对64份材料进行基因检测。结果表明,64份材料中,含Pik2的品种有27个,占供试... 为明确Pita、Pizt和Pik2三个抗瘟基因在山东水稻品种及优异种质资源中的分布情况,本研究利用Pita、Pizt和Pik2三个抗瘟基因功能标记,通过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方法对64份材料进行基因检测。结果表明,64份材料中,含Pik2的品种有27个,占供试品种的42.19%;含Pita的品种有20个,占供试品种的31.25%;含Pizt的品种有14个,占供试品种的21.88%。含Pita和Pik2两基因的品种有9个,含Pita和Pizt两基因的品种有4个,含Pizt和Pik2两基因的品种有3个,同时含有3个基因的品种有1个。这3个标记能够对水稻品种进行快速准确的基因分型,通过基因分型,明确了供试水稻品种中三个抗瘟基因的分布情况,为下一步培育抗稻瘟病品种及抗瘟品种布局提供了重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抗瘟基因 分子功能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及其控制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锋 左爱辉 崔党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0-785,共6页
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是引起面制食品褐变的主要原因。目前常用测试小麦籽粒PPO活性的方法为邻苯二酚法和L-DOPA法等。基因型和环境均对小麦籽粒PPO活性产生显著影响,但基因型是最为主要的决定因素。影响小... 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是引起面制食品褐变的主要原因。目前常用测试小麦籽粒PPO活性的方法为邻苯二酚法和L-DOPA法等。基因型和环境均对小麦籽粒PPO活性产生显著影响,但基因型是最为主要的决定因素。影响小麦籽粒PPO活性的基因主要位于2AL染色体上的Ppo-A1位点和2DL染色体上的Ppo-D1位点。目前,在Ppo-A1位点已发现7种等位变异类型,在Ppo-D1位点已发现4种等位变异类型,其中Ppo-A1b和Ppo-D1a类型表现出低PPO活性,而Ppo-A1a和Ppo-D1b类型则表现出高PPO活性。依据其序列特征,已经有PPO16、PPO18、PPO29和PPO33等多个籽粒PPO活性基因的功能性分子标记被开发,从而为以颜色为目标的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综述了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的检测方法及其遗传特征,并重点阐述了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的基因克隆、等位变异类型及其功能性分子标记研发情况,旨在为我国小麦品质改良及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遗传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多酚氧化酶 等位变异 功能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组学辅助作物改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管延安 杨延兵 +2 位作者 张华文 王玉海 王洪刚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1期29-34,共6页
基因组学研究产生了功能分子标记和生物信息学等新型工具,并形成了能够提高作物改良效率和精确度的有关统计和遗传现象的新知识。基因组学研究对杂种优势和表观遗传学的解析及其操纵有巨大的潜力,最终可以了解一个群体中所有位点等位基... 基因组学研究产生了功能分子标记和生物信息学等新型工具,并形成了能够提高作物改良效率和精确度的有关统计和遗传现象的新知识。基因组学研究对杂种优势和表观遗传学的解析及其操纵有巨大的潜力,最终可以了解一个群体中所有位点等位基因分离的相关知识,从而使育种家可以在微机上对基因型进行设计,并实施全基因组选择。当前高成本的实验限制了基因组学辅助的作物改良,自交作物和小作物尤其突出。然而,作物改良中的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将逐步进展到基因组学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学 功能分子标记 标记辅助育种 作物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LP技术在水生动物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留所 孔晓瑜 +1 位作者 喻子牛 孔杰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95-98,104,共5页
综述了AFLP技术在水生动物遗传多样性、亲子代遗传关系、遗传图谱构建及功能基因相关分子标记、主效基因筛选等方面的应用,并简要介绍了AFLP技术发展及其在水生动物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水生动物 遗传学 AFLP 遗传多样性 亲子代遗传关系 遗传图谱 功能基因相关分子标记 主效基因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GmDGK7和GmTPR基因与油脂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陆亮 贺建波 +5 位作者 苗龙 王晓婷 刘方东 王新通 盖钧镒 李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8-944,共7页
根据已知油脂相关同源基因分析,选择两个油脂代谢相关基因,分别编码甘油二酯激酶7(diacylglycerol kinase7,DGK7)和TPR蛋白(pentatricopeptide repeat-containing protein,TPR),并根据两个基因内部及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 根据已知油脂相关同源基因分析,选择两个油脂代谢相关基因,分别编码甘油二酯激酶7(diacylglycerol kinase7,DGK7)和TPR蛋白(pentatricopeptide repeat-containing protein,TPR),并根据两个基因内部及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的SNP变异位置和突变类型,选取位于GmDGK7基因5'-UTR区的一个单核苷酸变异(SNP1)及位于Gm TPR基因外显子区的SNP2设计d CAPS标记。对200份育成大豆品种的SNP1和SNP2分型及其与大豆籽粒油脂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发现,GmDGK7基因的SNP1与油脂含量显著关联(P=6.21×10-5),GmTPR基因的SNP2与油脂含量、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均显著关联(P值分别为4.9×10-11,1.6×10-6,3.4×10-5,4.09×10-8)。此外还筛选出14份高油脂(>23%)和5份高油酸(>33%)大豆种质,这些分子标记和种质资源可为改良大豆油脂性状和分子育种提供技术和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脂肪酸 单核苷酸多态性 功能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