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牙乳头细胞体外矿化特征及其分化表型的表达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景杰 牛忠英 +1 位作者 倪龙兴 张旻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 :观察人牙乳头细胞体外矿化特征。方法 :组织块法培养人牙乳头细胞 ,取第三代细胞于矿化液中长期培养 ,检测不同培养时间细胞碱性磷酸酶 (alkaline phosphatase,AL P)活性 ,骨钙素 (osteocal-cin,OC)活性 ,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 目的 :观察人牙乳头细胞体外矿化特征。方法 :组织块法培养人牙乳头细胞 ,取第三代细胞于矿化液中长期培养 ,检测不同培养时间细胞碱性磷酸酶 (alkaline phosphatase,AL P)活性 ,骨钙素 (osteocal-cin,OC)活性 ,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结果 :体外培养的牙乳头细胞呈现以下表现特征 :复层增长 ,胞外基质分泌与矿化结节形成。在β- GP和 L -抗坏血酸存在条件下培养第 14天细胞内 AL P活性开始升高而 OC含量在 2 1d才开始升高 ,有细胞外基质分泌 ,但未见矿化。35 d产生特异性牙本质矿化结节。第42天以后 ,OC、AL P活性降低。结论 :培养的人牙乳头细胞具有成牙本质细胞某些表型 ,可在体外形成牙本质或牙本质样矿化物质 ,可作为研究牙本质形成机制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胚 牙乳头 钙化 分化表型 细胞体矿化特征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纹肌样及未分化表型的肾细胞癌:32例分析提示未分化肿瘤具有与SWI/SNF复合体缺陷有关的不同于常见的分化通路 被引量:4
2
作者 Agaimy A Cheng L +2 位作者 Egevad L 向娟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87-787,共1页
肾细胞癌出现未分化(间变性)和横纹肌样细胞特征时被公认为预后不良,其分子机制尚未充分阐明。近期研究发现SWI/SNF染色质重塑复合体是不同器官具有未分化和横纹肌样特征癌的分子机制。本文对32例未分化肾细胞癌(均具有未分化和明... 肾细胞癌出现未分化(间变性)和横纹肌样细胞特征时被公认为预后不良,其分子机制尚未充分阐明。近期研究发现SWI/SNF染色质重塑复合体是不同器官具有未分化和横纹肌样特征癌的分子机制。本文对32例未分化肾细胞癌(均具有未分化和明显横纹肌样特征,可有或无普通型肾细胞癌成分)的分子特征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横纹肌样 分化 复合体 分化表型 通路 缺陷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针叶性状云南松天然群体表型分化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许玉兰 蔡年辉 +3 位作者 陈诗 王大玮 段安安 康向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共9页
在云南松主要分布区内,采集不同区域的18个天然群体540株单株的针叶,通过对各单株的10束针叶7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表型性状在各群体间和群体内单株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变异存在的广泛性;不同性状的变异规律有所差异,... 在云南松主要分布区内,采集不同区域的18个天然群体540株单株的针叶,通过对各单株的10束针叶7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表型性状在各群体间和群体内单株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变异存在的广泛性;不同性状的变异规律有所差异,大多数性状的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表型分化系数低于50%;基于各性状两两群体间的表型分化均很低,甚至没有分化。不同表型性状对揭示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关系贡献不同,综合多个性状能反映群体间的遗传关系。经各性状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生态距离间的相关检测,由地理距离、生态距离等引起针叶性状变异的趋势不明显,但由生态距离引起的作用大于地理距离的作用,表明地理、气候和土壤因子对云南松群体间的分化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经聚类分析,各群体的聚类并不完全按地理分布进行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群体 针叶性状 表型分化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牛毛色位点表型遗传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耿社民 常洪 +2 位作者 秦国庆 武彬 陈幼春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1-5,共5页
应用扩展的Nei·M公式对陕西境内4个黄牛群体毛色位点的表型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总群平均表型异质度与其选种水平密切相关,各总群的表型遗传分化程度与各畜群规模及分布范围有关,各总群遗传变异来源在系统内和... 应用扩展的Nei·M公式对陕西境内4个黄牛群体毛色位点的表型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总群平均表型异质度与其选种水平密切相关,各总群的表型遗传分化程度与各畜群规模及分布范围有关,各总群遗传变异来源在系统内和系统间存在明显差异,部分表型遗传分化程度较高的指标可作为未来品系育种的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牛 总群体 毛色 表型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韧带细胞的表型分化及其表面标记物 被引量:3
5
作者 峰煜 周彬 +1 位作者 王贻宁 施斌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3年第4期280-282,共3页
体外培养的未经克隆化的牙周韧带细胞是具有多种细胞表型的细胞群。按照细胞的分化潜能,可分为成纤维细胞表型和成骨样细胞表型。其中,成骨样细胞表型又可分为成牙骨质细胞表型和成骨细胞表型。笔者就牙周韧带细胞不同细胞表型的表面标... 体外培养的未经克隆化的牙周韧带细胞是具有多种细胞表型的细胞群。按照细胞的分化潜能,可分为成纤维细胞表型和成骨样细胞表型。其中,成骨样细胞表型又可分为成牙骨质细胞表型和成骨细胞表型。笔者就牙周韧带细胞不同细胞表型的表面标记物(surface marker)、表型分化的影响因素以及细胞克隆在表型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韧带细胞 表型分化 表面标记物 调控机制 细胞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楠天然种群表型变异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葛思宇 王立 +3 位作者 陆云峰 刘伟 张俊红 童再康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9-177,共9页
[目的]揭示紫楠天然种群的表型变异程度及规律。[方法]以其分布区内20个种群为研究对象,运用巢式方差分析等方法,对紫楠11个表型性状及其与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紫楠11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目的]揭示紫楠天然种群的表型变异程度及规律。[方法]以其分布区内20个种群为研究对象,运用巢式方差分析等方法,对紫楠11个表型性状及其与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紫楠11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变异系数为8.54%~43.75%,均值为20.83%,且6个叶片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26.27%)高于5个种子性状(14.31%),即种子比叶片具有更大的遗传稳定性;紫楠种群间的变异(50.44%)高于种群内的变异(23.42%),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66.46%,种群间变异是紫楠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在调查分布范围内,叶片随海拔升高而变小,呈由西向东逐渐变宽的趋势,而种子大小则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变大的趋势。依据叶片和种子性状可将20个种群聚为三大类群,基本可代表紫楠在不同分布区域的表型特征。[结论]紫楠11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以种群间变异为主。叶片的平均变异系数高于种子,呈由西向东逐渐变宽趋势,种子则呈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变大的趋势。聚类分析将20个紫楠天然种群依地理位置分为三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楠 叶片性状 种子特性 表型分化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医学分子影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慧 林岩松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81-486,共6页
分化型甲状腺癌因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而引人关注,核医学诊疗是其诊疗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随着新型示踪剂的发展,核医学分子影像检查对于在体显示甲状腺癌特定的分子特征及表达水平有重要价值,并可实现基于在体分子特征评估指导下的精准靶... 分化型甲状腺癌因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而引人关注,核医学诊疗是其诊疗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随着新型示踪剂的发展,核医学分子影像检查对于在体显示甲状腺癌特定的分子特征及表达水平有重要价值,并可实现基于在体分子特征评估指导下的精准靶向治疗。现就核医学分子影像在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分化表型特征和非分化表型特征两方面的应用与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核医学分子影像 分化表型特征 分化表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角膜缘干细胞3D共培养模型的建立及生存率、表型维持 被引量:1
8
作者 熊林杰 郑恬 胡义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0-683,703,共5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凝胶、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与鼠角膜缘干细胞的3D共培养模型是否有助于角膜缘干细胞的生存率提高和细胞表型的维持。方法细胞采用96孔圆底培养板培养,并分为3组:①鼠角膜缘干细胞单独培养组(A组),含3×104个角膜缘干细...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凝胶、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与鼠角膜缘干细胞的3D共培养模型是否有助于角膜缘干细胞的生存率提高和细胞表型的维持。方法细胞采用96孔圆底培养板培养,并分为3组:①鼠角膜缘干细胞单独培养组(A组),含3×104个角膜缘干细胞;(2)鼠角膜缘干细胞与纤维蛋白共培养组(B组),将纤维蛋白原配成10mg/mL的磷酸盐溶液,与鼠角膜缘干细胞混合成3×105/mL的混合悬液,取100μL细胞悬液培养;③鼠角膜缘干细胞、纤维蛋白和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组(C组),将鼠角膜缘干细胞与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以1∶0.5混合,配成含有10mg/mL纤维蛋白原的4.5×105/mL混合悬液,取100μL进行培养。于培养后4、24和48h,以AnnexinⅤ染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生存率和凋亡率。以Western blot检测角膜缘干细胞分化蛋白Keratin K3/K76的表达。结果角膜缘干细胞在4、24和48h的生存率最高者为C组,分别是(95.7±2.0)%、(95.1±1.2)%和(92.0±1.7)%;其次为B组,分别是(95.2±3.0)%、(89.8±1.5)%和(80.0±0.8)%;最低为A组,分别是(95.0±1.2)%,(84.5±1.2)%和(70.0±0.9)%。细胞凋亡率的趋势与此相反。角膜干细胞分化蛋白的表达强度,在4h时各组之间的表达强度无统计学差异,但在48h时,C组的表达强度(70±4)明显低于B组(97±6)和A组(102±4)。结论鼠角膜缘干细胞与纤维蛋白和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共同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角膜缘干细胞在3D培养中的存活率,可减少鼠角膜缘干细胞的分化和有益于其表型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角膜缘干细胞 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纤维蛋白 3D共培养 细胞存活 细胞分化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角枫种群表型多样性 被引量:52
9
作者 张翠琴 姬志峰 +2 位作者 林丽丽 赵瑞华 王祎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5343-5352,共10页
为揭示五角枫种群的表型分化程度、变异模式及地理变异规律,以山西19个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从形态学角度对五角枫种群的叶片、果实、种子等23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五角枫23个... 为揭示五角枫种群的表型分化程度、变异模式及地理变异规律,以山西19个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从形态学角度对五角枫种群的叶片、果实、种子等23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五角枫23个表型性状中除果柄长、着生痕、种子长/宽以外,其余20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2)19个种群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8.07。叶片、果实、种子的平均表型变异系数依次为:果实19.78%>叶片18.77%>种子10.25%。(3)五角枫种群间表型分化系数(VST)均值为48.82%,种群内变异(51.18%)与种群间变异(48.82%)基本相当。叶片、果实、种子表型分化系数的平均值为:叶片58.08%>果实41.24%>种子25.87%。(4)五角枫叶片、果实和种子的信息多样性指数(H)为:叶片6.1079>果实5.9118>种子5.2855;多样性指数平均值(D)分别为:果实0.9967>叶片0.9961>种子0.9948。(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五角枫种群表型多样性基本来源为:叶片贡献率>果实贡献率>种子贡献率。(6)五角枫表型变异呈现出以经度和纬度变异并存的趋势,少数表型性状与经度和纬度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7)利用欧氏距离对五角枫种群进行UPGMA聚类分析,将五角枫19个种群划分为两大类群。五角枫种群具有较高的表型多样性,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与其遗传特点和分布生境等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今后五角枫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角枫 种群 表型性状 表型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丹栽培群体的表型变异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彭丽平 成仿云 +2 位作者 钟原 徐兴兴 鲜宏利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0-180,共11页
从我国6个凤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中心产区,选取15个群体共398个单株,对20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枝条数、地径、株高、茎长、冠幅长、冠幅宽、成花枝、芽位数、叶长和叶宽等10个表型性状受植株株龄的影... 从我国6个凤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中心产区,选取15个群体共398个单株,对20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枝条数、地径、株高、茎长、冠幅长、冠幅宽、成花枝、芽位数、叶长和叶宽等10个表型性状受植株株龄的影响显著,随着株龄增加,除叶长和叶宽的平均值呈递减趋势外,其他8个性状的平均值都呈现递增趋势。凤丹群体间的表型分化系数为0~50.14%,平均值为27.62%,变化幅度最大的是二年生枝长,最小的为心皮数和二年生枝径。对当年生枝长、芽位高、当年生枝径、顶生小叶长、二年生枝径、顶生小叶宽、复叶数、心皮数、二年生枝长和叶柄长等不受株龄影响的10个表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6个性状是影响表型差异的主要性状。各表型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将受株龄影响的10个性状划分为4组。研究结果表明凤丹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变异非常丰富,可为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储备丰富的植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表型变异 表型分化 环境因子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牡丹天然群体的表型多样性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树发 蔡艳飞 +3 位作者 张秀新 薛璟祺 熊灿坤 瞿素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70-2478,共9页
为揭示滇牡丹天然居群的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利用31个形态学指标对9个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的天然居群进行表型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31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c.v.)为3.22%-76.12%,种群间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5.24%... 为揭示滇牡丹天然居群的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利用31个形态学指标对9个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的天然居群进行表型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31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c.v.)为3.22%-76.12%,种群间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5.24%,表明滇牡丹居群的表型性状离散程度较高。在研究的9个居群中,纳帕海居群(NPH)和梁王山居群(LWS)分别具有最大和最小的变异系数,其变异系数分别为31.03%和20.11%。滇牡丹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存在着丰富的表型多样性,31个表型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73.62%,群体间的变异是其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利用居群间欧氏距离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滇牡丹9个天然居群可以聚为3类,且表型性状没有严格依地理距离而聚类。基于滇牡丹的表型多样性及变异特征,应尽可能地保护较多的居群;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则应尽量保护群体的完整性以保存其群体内所蕴藏的观赏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牡丹 表型多样性 表型分化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天然群体球果表型变异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许玉兰 蔡年辉 +3 位作者 陈诗 王大玮 段安安 康向阳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2-67,共6页
对采自云南松自然分布区内9个天然群体4个球果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球果性状在各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揭示变异存在的广泛性。群体内变异是云南松球果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种质资源保护时以增加群体内个体数、减... 对采自云南松自然分布区内9个天然群体4个球果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球果性状在各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揭示变异存在的广泛性。群体内变异是云南松球果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种质资源保护时以增加群体内个体数、减少群体取样数为宜。基于各性状两两群体间的表型分化均很低,甚至没有分化,经聚类分析,各群体的聚类并不完全按地理分布进行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群体 球果性状 表型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种质资源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2
13
作者 杨生超 徐绍忠 +2 位作者 文国松 刘有贵 萧凤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73-1579,共7页
以采集自云南和贵州的21份灯盏花种质资源为材料,观测了它们的群体表型性状特征,并分析了这些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灯盏花种质资源的表型质量性状在居群内外均有丰富变异,不同质量性状的频率不同,并以多叶型的植株、绿色的... 以采集自云南和贵州的21份灯盏花种质资源为材料,观测了它们的群体表型性状特征,并分析了这些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灯盏花种质资源的表型质量性状在居群内外均有丰富变异,不同质量性状的频率不同,并以多叶型的植株、绿色的茎、疏的茎毛、倒披针型的基生叶、全缘叶、锐尖的叶尖、花色淡紫和黄色的管状花冠口等为代表性表型性状.居群内各数量性状间以单株基生叶数和单株分枝数变异系数较高(均超过50%),而花序直径变异系数最低(18.14%);居群间各表型性状以株高和单序管状花数变异系数较高(52.98%和41.98%),而单株基生叶数和基生叶长变异系数较低(〈20%).地理类群间表型分化系数为26.58%,地理类群内表型分化系数为73.42%.灯盏花性状表型多样性指数以株高最高(2.243),以单株分枝数和单株基生叶数较低(1.723和1.874),总体平均表型多样性指数为2.028;不同地理类群的表型多样性指数为1.589~1.890,并以楚雄地区最高,曲靖地区最低.研究发现,灯盏花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质量和数量性状变异,多数性状的地理类群内变异大于地理类群间,且表型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对其地理类群内变异的保护和利用对灯盏花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种质资源 表型多样性 表型多样性指数 表型分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石斛表型性状多样性及其与地理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14
作者 何涛 樊小莉 +1 位作者 鲁璐 黄田钫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共11页
以来源于四川、贵州和云南的10个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种源为研究对象,对营养器官和花器官的18个表型性状进行了观测,并采用变异系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表型分化系数以及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指标和方... 以来源于四川、贵州和云南的10个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种源为研究对象,对营养器官和花器官的18个表型性状进行了观测,并采用变异系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表型分化系数以及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指标和方法,对不同种源间各表型性状的表型分化程度和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斛18个表型性状的均值在多数种源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云南省勐腊县勐腊镇种源有10个表型性状的均值最大,且总体上与其他种源差异显著。18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8.24%~24.38%,各种源的变异系数均值为12.08%~19.02%,总体均值为14.36%。10个种源18个表型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在3.8以上,均值为3.881~3.908。18个表型性状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P<0.01),但种源内个体间仅茎节数、茎长、花瓣长和花瓣宽存在极显著差异;各表型性状的表型分化系数为50.00%~87.50%,均值为65.80%,且大多数表型性状的表型分化系数在57%以上。在18个表型性状中,仅茎节数、茎基部直径、茎中部直径、茎上部直径和花梗长与纬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仅叶片长和叶片宽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所有表型性状与海拔均无显著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经度、纬度以及地理位置相近的种源聚在一起。在欧氏距离6.5和3.5处,分别可将10个石斛种源分为3组和4亚组,其中,组的聚类与来源地的纬度和地理位置有关,亚组的聚类与来源地的经度则有一定关系。组Ⅰ包含7个种源,纬度均在N28°范围内,位于四川南部和贵州西北部;组Ⅱ包含2个种源,纬度在N29°范围内,位于四川西南部;组Ⅲ仅包含1个种源,纬度在N21°范围内,位于云南最南端。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石斛种源的营养器官和花器官具有明显差异,且营养器官性状的变异水平高于花器官性状,种源间变异是其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来源;石斛的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但不同种源间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水平接近;石斛的表型性状变异呈现以经纬度为主导的地理变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 表型性状 多样性 变异系数 表型分化 地理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群体表型多样性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萍萍 孟衡玲 +3 位作者 陈军文 孟珍贵 李龙根 杨生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7747-7756,共10页
为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药用植物云南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共4个种(包括变种)的15个居群150个单株16种表型性状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间表型性状变异... 为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药用植物云南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共4个种(包括变种)的15个居群150个单株16种表型性状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间表型性状变异均超过20%,变异由大到小依次为光腹鬼灯檠、岩陀、羽叶鬼灯檠、七叶鬼灯檠;居群间表型性状变异较高,其地上部分干重、单株根状茎数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均超过50%;小叶表面毛被状态变异系数为100%、小叶背沿脉柔毛色变异系数为0,因此这些性状为种和变种分类的重要依据;4个种的居群内变异系数均大于居群间,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种的表型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其中根粗最高,叶表面毛被状态和叶背面沿脉柔毛色最低,总体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39;不同种间表型多样性指数变化在1.23—1.44,岩陀最高,七叶鬼灯檠最低;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5个居群分为4类。结果暗示: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应适当地减少抽样居群数,增加居群内的家系数,重视居群内优良单株的选择;种质资源的保护应尽量保护一个居群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陀 种质资源 表型多样性 表型多样性指数 表型分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椴树属果实表型性状变异分析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欢利 严灵君 +4 位作者 李迎超 黄犀 张振英 李常猛 汤诗杰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27,共8页
椴树属植物个体间形态变异较大,种间分类关系存在较大的争议。对我国5个省的南京椴、紫椴、糠椴、糯米椴共25份野外种质及山东省引种的欧洲小叶椴、欧洲大叶椴、银毛椴和美洲椴4份栽培种质果实的4个表型特征进行测量,通过方差分析、多... 椴树属植物个体间形态变异较大,种间分类关系存在较大的争议。对我国5个省的南京椴、紫椴、糠椴、糯米椴共25份野外种质及山东省引种的欧洲小叶椴、欧洲大叶椴、银毛椴和美洲椴4份栽培种质果实的4个表型特征进行测量,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量化评价椴树属果实表型性状变异。结果表明,椴树属果实性状变异丰富,属内变异主要来源于物种间,南京椴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果实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呈显著差异;果实百粒重与果实的纵径和横径呈显著的正相关;依据果实性状聚类可将椴树属物种划分为壳果组小果型、木果组大果型和木果组小果型3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椴树属 果实表型性状 多样性指数 表型分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榧天然群体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闵会 程诗明 +1 位作者 康志雄 陈友吾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28,共5页
以香榧主要分布区6个天然群体的92个样株为试验材料,对其针叶、果实、种子的8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讨论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香榧各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都存在显著差异,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占10.8%,群体内占89.2%,... 以香榧主要分布区6个天然群体的92个样株为试验材料,对其针叶、果实、种子的8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讨论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香榧各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都存在显著差异,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占10.8%,群体内占89.2%,群体间的变异小于群体内。各群体表型性状中平均变异系数最小的为果实宽(CVv=13.95%),最大的为单粒重(CVv=34.71%);不同群体各形态性状平均变异系数由大到小顺序为:黄山>磐安>嵊州>钟家岭>诸暨东白湖、绍兴。通过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可以将香榧6个群体划分为3个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天然群体 遗传 表型多样性 表型分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部拟南芥种群间形态和物候特征的选择分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雪莹 刘彤 +1 位作者 曾晓玲 张卫宾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408-415,共8页
将从天山北部不同地理区域采集的7个拟南芥种群在同质园中种植,研究干湿2种处理下不同种群的表型分化特点及其自然选择特征,分析拟南芥在不同地区表型分化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实验观测的株高、株高/根长、分支数等9个特征在种群间差... 将从天山北部不同地理区域采集的7个拟南芥种群在同质园中种植,研究干湿2种处理下不同种群的表型分化特点及其自然选择特征,分析拟南芥在不同地区表型分化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实验观测的株高、株高/根长、分支数等9个特征在种群间差异显著,其中分枝数、果实总数、株高/根长、成熟时间以及间隔时间5个特征在交互作用下呈现出显著差异。聚类分析发现2种处理下都将干旱地区种群归为一类,湿润地区的种群归为另一类,种群间特征的多重比较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干旱还是湿润处理,自然选择对拟南芥各种群的株高、分枝数、莲座叶大小、株高/根长、叶片数等特征的选择均定向增加;干旱处理下,对额敏种群的开花物候的选择定向减小,而湿润条件下对青河2繁殖时间(间隔时间)的选择则为定向增加。总结认为:天山北部拟南芥种群间株高、分枝数、株高/根长、果实总数、开花时间、成熟时间、间隔时间、莲座叶大小和开花时叶片数已经发生了遗传特化,降水是其发生的主要环境因子,自然选择是种群间表型分化主要动力,但不排除地理隔离的因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自然选择 表型分化 遗传特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紫珠种群的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谷衍川 丰震 +1 位作者 李承水 李存华 《山东林业科技》 2013年第2期5-9,共5页
以泰山桃花峪和徂徕山的两个野生小紫珠种群为研究对象,选取与观赏价值有密切关系的5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观测,对调查数据进行了表型分化系数、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程度、表型性状变异特征系数等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果序小果数、果实横... 以泰山桃花峪和徂徕山的两个野生小紫珠种群为研究对象,选取与观赏价值有密切关系的5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观测,对调查数据进行了表型分化系数、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程度、表型性状变异特征系数等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果序小果数、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4个数量性状在群体内和群体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徂徕山各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20.32%)大于泰山桃花峪小紫珠群体(16.27%);各群体表型性状中平均变异系数最小的为果形指数(CV=9.31%),最大的为果序小果数(CV=48.28%),说明各性状中果形指数相对遗传稳定,而果序小果数变异相对更为广泛;各群体数量性状中平均变异系数由大到小顺序为:小果数>横径>纵径>果形指数;质量性状果实颜色的变异通过计算shannon-wiener指数(H)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分布于桃花峪和徂徕山两地的野生小紫珠果实颜色的H′值都在0.8以上,果实颜色变异比较丰富,且徂徕山(H徂徕山=1.0390)小紫珠颜色变异比桃花峪(H桃花峪=1.0252)更为广泛;4个数量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ST)为97.02%,群体间方差分量百分比(94.84%)远大于群体内(2.79%),说明群体间变异是小紫珠表型性状的主要变异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性状 变异系数 表型分化系数 遗传多样性 小紫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杉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1
20
作者 罗建勋 顾万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6-73,共8页
以系统揭示云杉全分布区天然群体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为目的 ,以其全分布区 10个有代表性天然群体 ,每个群体 30个个体为试材 ,对针叶、球果、种鳞、种翅和种子等 17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比较分析 ,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 以系统揭示云杉全分布区天然群体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为目的 ,以其全分布区 10个有代表性天然群体 ,每个群体 30个个体为试材 ,对针叶、球果、种鳞、种翅和种子等 17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比较分析 ,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 ,讨论了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 :云杉种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极其丰富的遗传差异。云杉球果、针叶、种鳞、种翅和种子 5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19 14 %、2 6 4 6 %、13 5 8%、19 78%和 174 0 % ,种鳞性状稳定性较其他性状高。表型分化系数 (VST)的变幅为 2 0 9%~ 4 0 6 2 % ,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均值为 30 99%。群体间变异 (30 99% )小于群体内变异 (6 9 0 1% )。 17个表型性状间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 ,球果长度、球果径、种鳞长度、种鳞宽度和种子千粒重为云杉易测定和重要的表型性状。云杉种内群体表型变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以纬度为主的单向变异模式 ,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表明 ,云杉群体可以划分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群体 多样性研究 云杉 UPGMA聚类 表型性状 统计分析方法 表型变异 表型分化 表型多样性 种子千粒重 变异规律 比较分析 方差分析 多重比较 聚类分析 相关分析 遗传差异 变异系数 变异模式 空间分布 欧氏距离 分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