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1)I-全身平面显像与^(131)I-SPECT/CT评估术后首次放射性碘治疗后分化型甲状腺癌
1
作者 席欢 林琳 +5 位作者 樊蓉 杨珂 魏正茂 郑怿青 王雪鹃 郑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对比^(131)I-全身平面显像(^(131)I-WBS)与^(131)I-SPECT/CT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经首次放射性碘(RAI)治疗后残余甲状腺组织、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以及复发危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367例于术后接受首次RAI治疗及其后^(131)I... 目的对比^(131)I-全身平面显像(^(131)I-WBS)与^(131)I-SPECT/CT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经首次放射性碘(RAI)治疗后残余甲状腺组织、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以及复发危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367例于术后接受首次RAI治疗及其后^(131)I-WBS与^(131)I-SPECT/CT显像的DTC患者,对比2种检查识别残留甲状腺、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以及评估DTC复发危险的差异。结果367例中,^(131)I-WBS检出353例存在甲状腺残留、3例可疑甲状腺残留,^(31)I-SPECT/CT诊断349例甲状腺残留,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9)。^(131)I-WBS判断36例存在、67例可疑淋巴结转移,^(131)I-SPECT/CT检出52例淋巴结转移;^(131)I-WBS判断20例存在、35例可疑、312例无远处转移,^(131)I-SPECT/CT判断60例存在、3例无法诊断、304例无远处转移;^(31)I-SPECT/CT对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检出率均高于^(131)I-WBS(P=0.018、<0.001)。随访期间^(131)I-WBS评估DTC复发低危94例、中危155例、高危118例,^(131)I-SPECT/CT评估低危116例、中危137例、高危114例,对其中40例(40/367,10.90%)存在差异。结论相比^(131)I-WBS,^(131)I-SPECT/CT对于评估DTC术后经首次RAI治疗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复发危险具有更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细胞分化 放射性同位素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在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与前景
2
作者 林秋玉 王宇鑫 林承赫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7,共10页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C)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其中分化型TC(differentiated TC,DTC)占90%以上,通常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放射性碘(radioactive iodine,RAI)治疗后总体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的病灶在治疗过程中逐渐丧失摄...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C)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其中分化型TC(differentiated TC,DTC)占90%以上,通常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放射性碘(radioactive iodine,RAI)治疗后总体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的病灶在治疗过程中逐渐丧失摄碘能力,成为RAI难治性DTC(radioiodinerefractory DTC,RAIR-DTC),预后较差。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RAIR-DTC复发病灶或远处转移灶,既往认为治疗方式有限。随着对RAIR-DTC的发生机制及其生物分子层面的改变有了更深的认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在人类研究中被证实,为RAIR-DTC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概括了RAIR-DTC的发生、发展机制、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及其主要结论,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向。多激酶抑制剂(multiple kinase inhibitors,MKIs)是晚期转移性RAIR-DTC的一线治疗方案。目前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治疗RAIR-DTC的药物包括索拉非尼(sorafenib)、仑伐替尼(lenvatinib)、卡博替尼(cabozantinib),前两者也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RAIR-DTC的治疗。中国还有安罗替尼(anlotinib)、多纳非尼(donafenib)被批准用于RAIR-DTC的治疗。以上靶向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得到了验证。阿帕替尼(apatinib)是一种中国自主研发的血管生成抑制剂,有望成为sorafenib耐药时有效的挽救治疗方法。而单靶点选择性抑制剂因作用靶点单一,不良反应通常较轻。对于某些含有特定突变类型的RAIRDTC,单靶点选择性抑制剂可以更好地发挥效果。TC通常被认为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较低,既往认为免疫治疗的效果有限。包括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度伐利尤单抗(durvalumab)、阿特珠单抗(atezolizumab)、伊匹单抗(ipilimumab)在内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独使用时疗效常不理想。当联合靶向治疗时,pembrolizumab可以增强靶向药物的疗效,可作为一种可行的挽救疗法,这可能与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协同效应”有关。对于联合治疗,各种治疗分别对抑制肿瘤、延长患者生存期发挥了多大作用需要明确,特别是在病例数较少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合理的对照成为关键。既往研究受限于RAIR-DTC定义模糊、纳入患者量少且异质性大,未来需要开展前瞻性、多中心、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同时,还需要考虑治疗后延长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是否能转化为长期生存获益,以及是否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之,RAIR-DTC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需要在这些方面不断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难治性分化甲状腺 基因突变 信号通路 免疫微环境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联合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进展及展望
3
作者 耿倩倩 杨爱民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9,共10页
大多数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能够从手术、放射性碘-131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抑制治疗中获益,预后良好。一旦发展为碘难治性甲状腺癌,则预后较差且治疗手段有限、治疗效果局限,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随着对肿瘤... 大多数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能够从手术、放射性碘-131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抑制治疗中获益,预后良好。一旦发展为碘难治性甲状腺癌,则预后较差且治疗手段有限、治疗效果局限,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随着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各种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药物和新疗法在碘难治性甲状腺癌领域均有显著进展。新型靶向药物的研发,为碘难治性甲状腺癌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其中以索拉非尼和仑伐替尼为代表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multi-target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mTKI)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开启了碘难治性甲状腺癌靶向治疗的新时代。卡博替尼作为TKI治疗失败后的二线治疗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国产TKI药物如阿帕替尼和安罗替尼在碘难治性甲状腺癌靶向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表现俱佳,备受关注。此外靶向BRAF V600E突变、RET融合及NTRK融合基因的特异性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拉非尼、普拉替尼/塞普替尼、拉罗替尼)使得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跨进了精准治疗时代。对于存在RET融合/NTRK融合者,指南推荐首先选择特异性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优于泛靶点激酶抑制剂;若无上述基因突变者,泛靶点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和仑伐替尼)是标准的一线治疗选择。MEK抑制剂(司美替尼)辅助诱导再分化有望恢复碘难治性甲状腺癌患者的部分摄碘功能,在此基础上的靶碘联合治疗未来也将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策略。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碘难治性甲状腺癌的结果并不乐观,但其与TKI的联合应用则显示出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期待。由于耐药以及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等原因,积极探索新疗法是十分必要的。核医学分子影像指导下的放射性核素治疗或将为碘难治性甲状腺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SSTR)及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fibroblast-activating protein inhibitor,FAPi)等放射性配体/受体治疗具有靶向性、可视化及诊疗一体化等特点,并在碘难治性甲状腺癌中进行了初步尝试,证实其在TKI治疗后疾病进展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本文就近几年在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领域的新药物和新技术进行综述,辅助指导临床的同时,期盼未来能拥有更多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选择,来进一步提升这部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难治性 分化甲状腺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核素治疗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后味觉异常特点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吴鹏清 罗侃莹 +2 位作者 张庆 张青 曾令鹏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669-1673,共5页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31)I治疗后出现味觉异常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2023年8—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DTC ^(131)I治疗患者206例,^(131)I治疗后随访患者味觉、口干、腮腺肿胀等情况,同时收集患者的性别...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31)I治疗后出现味觉异常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2023年8—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DTC ^(131)I治疗患者206例,^(131)I治疗后随访患者味觉、口干、腮腺肿胀等情况,同时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TNM分期等一般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味觉异常分为味觉异常组和味觉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然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研究对象味觉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1)有42.23%患者出现了味觉异常,其中有6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味觉减低,3例出现味觉丧失,6例出现味觉敏感,24例患者出现味幻觉,有14例患者出现味觉减退的同时出现了味幻觉。(2)出现味觉异常最短时间为^(131)I治疗后2 d,最长时间为20 d,中位时间7 d;持续时间最短3 d,最长的60 d,中位时间14 d。(3)在味觉异常组患者中,^(131)I治疗后出现口干、腮腺肿胀症状比例高于味觉正常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14),而性别、年龄、肿瘤TNM分期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口干、腮腺肿胀是DTC患者^(131)I治疗患者出现味觉异常的危险因素(P=0.007、0.024)。结论 味觉异常是DTC患者^(131)I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多为一过性,出现的中位时间为^(131)I治疗后7 d,持续中位时间14天,味觉异常以味觉减低为主,口干和腮腺肿胀是发生味觉异常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甲状腺 ^(131)I 味觉异常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诊断性^(131)I全身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决策中的作用
5
作者 姜晓彤 刘锦川 +6 位作者 张迎强 王瞳 郭宁 孙郁青 石聪 颜兵 林岩松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4,共8页
背景与目的:131I治疗作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的一线治疗方法之一,是大部分中高危DTC患者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后重要的治疗手段。而术后131I治疗前风险分层及实时动态评估是作出131I治疗决策的重要步... 背景与目的:131I治疗作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的一线治疗方法之一,是大部分中高危DTC患者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后重要的治疗手段。而术后131I治疗前风险分层及实时动态评估是作出131I治疗决策的重要步骤,可实现个体化治疗。本研究拟探讨诊断性131I全身显像(diagnostic whole body scan,DxWBS)在DTC患者131I治疗前评估及治疗决策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并分析具备术后131I治疗前评估资料的DTC患者,依据患者术后131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imulated thyroglobulin,sTg)水平分为低(sTg<1 ng/mL)、中(1 ng/mL≤sTg<10 ng/mL)、高(sTg≥10 ng/mL)3组,比较DxWBS与131I治疗后显像(post treatment whole body scan,RxWBS)在总体及不同Tg水平分组中的一致率,并评价DxWBS是否对131I治疗产生“顿抑效应”。通过与RxWBS对比,评价DxWBS在不同sTg水平DTC患者131I治疗前精准评估及治疗决策(清甲、辅助、清灶)中的作用。本研究已经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JS-2151)。结果:研究共纳入91例患者,低、中、高sTg患者分别占15.4%(14/91)、34.1%(31/91)、50.5%(46/91)。比较各sTg组同一患者DxWBS与RxWBS结果,均未发现DxWBS对131I治疗产生“顿抑效应”。DxWBS和RxWBS总体一致率为89.0%(81/91),低、中、高sTg 3组中分别为100.0%(14/14)、90.3%(28/31)、84.8%(39/46)。结合sTg水平,DxWBS可以准确预判断清甲,RxWBS符合率为100%(20/20);在71例因sTg、高复发风险分层或DxWBS提示可疑摄碘性转移病灶等预判断辅助治疗和(或)清灶治疗的患者中,87.5%(63/71)DxWBS显示残甲,经RxWBS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验证仅为残甲者占87.3%(62/71),探测到功能性颈部淋巴结转移和(或)肺转移者为12.7%(9/71)。在中、高sTg组(中位sTg为12.55 ng/mL)中,DxWBS与RxWBS对功能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总体检出率均为5.5%(5/91)。对于功能性肺转移灶的检测,DxWBS的总体检出率略低于RxWBS(3.3%vs 5.5%)。提示DxWBS可用于精准预判131I治疗尤其是清甲及辅助治疗的目的。结论:DxWBS未产生明确“顿抑效应”,将DxWBS作为诊疗一体化手段整合进DTC实时131I治疗决策评估体系,有助于弥补基于病理学检查、临床资料、sTg等生化指标静态评估的不足,明确131I治疗目的、助力131I精准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甲状腺 诊断性131i全身显像 甲状腺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医学分子影像在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评估中的独特价值与争议
6
作者 王任飞 卢改霞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7,共9页
核医学分子影像具有无创、高灵敏度、时空动态可视化、可定性及定量分析等特点,借助融合影像技术的优势,兼备了反映功能代谢和解剖结构的特点。核医学分子影像评估贯穿于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 di... 核医学分子影像具有无创、高灵敏度、时空动态可视化、可定性及定量分析等特点,借助融合影像技术的优势,兼备了反映功能代谢和解剖结构的特点。核医学分子影像评估贯穿于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RAIR-DTC)诊治管理的全流程,包括界定、探查病灶、指导治疗决策、评价疗效及评估预后等。^(131)I全身显像(^(131)I-whole body scan,^(131)I-WBS)是判断RAIR-DTC的重要依据。其中诊断性^(131)I-WBS可在^(131)I治疗前探查术后残留甲状腺及可疑摄碘性转移灶,有助于后续^(131)I治疗决策。治疗后^(131)I-WBS可进一步明确病灶摄碘特征,以及探查诊断性WBS未能显示的病灶,为明确患者临床分期、制订随访管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治疗后^(131)I-WBS显示的病灶摄碘能力还可预判^(131)I治疗效果。^(131)I-WBS结合血清学及其他影像学检查还可用于评价^(131)I治疗效果。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主要用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或Tg抗体(Tg antibody,TgAb)水平持续增高而^(131)I-WBS阴性的高危DTC患者,可辅助寻找和定位病灶。18F-FDG PET/CT与^(131)I-WBS结合有助于全面评估全身肿瘤负荷。DTC转移灶摄取18F-FDG预示着^(131)I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生存预后较差,是疾病快速进展及肿瘤特异性死亡风险增高的预测因素。RAIR-DTC病灶接受局部或系统治疗后,可通过治疗前后的早期代谢反应预测患者的临床获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靶向反映新生血管生成的RGD肽及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靶向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靶向生长抑素受体等的多种新型核素显像可作为18F-FDG PET/CT阴性时的补充手段,探查RAIRDTC病灶,还可根据对显像剂的摄取能力筛选适合行靶向性核素治疗的患者,为多线治疗后疾病仍进展的RAIR-DTC患者提供有效的核素诊疗一体化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影像 分化甲状腺 放射性难治 诊断 治疗前评估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时相18F-FDG PET/CT及超声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全切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7
作者 张敬苗 庞小溪 +2 位作者 黄山 陈红 李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3-1119,共7页
目的探讨双时相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及超声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全切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DTC全切术后患者的^(18)F-FDG PET/CT及颈部超声检查,检出转移(转移组)或非转移(非转移组)淋巴结... 目的探讨双时相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及超声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全切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DTC全切术后患者的^(18)F-FDG PET/CT及颈部超声检查,检出转移(转移组)或非转移(非转移组)淋巴结共143个,分别计算^(18)F-FDG PET/CT及超声检查探测DTC颈部转移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性。通过对比分析超声检查中不同分组颈部转移淋巴结检出率的差异及淋巴结长、短径等因素,探索超声诊断不足的原因;再进一步通过对比分析PET/CT检查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淋巴结的纵横比、早期及延迟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延迟与早期SUV_(max)差值(△SUV_(max))等相关因素,研究^(18)F-FDG PET/CT检查对颈部淋巴结的鉴别诊断效能及其原因。结果^(18)F-FDG PET/CT在DTC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1.58%(98/107)、72.22%(26/36)、86.71%(124/143)。而超声在DTC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50.47%(54/107)、97.22%(35/36)、62.24%(89/143)。超声检查在第一组颈部淋巴结假阴性率高于第二组[56.6%(30/53)vs 43.4%(23/53)],χ^(2)=20.396,P<0.001)。颈部转移淋巴结^(18)F-FDG PET/CT延迟显像SUV_(max)高于其早期SUV_(max)(Z=-8.147,P<0.001)。以2.5为SUV_(max)临界值,延迟较早期显像检出更多阳性淋巴结(χ^(2)=18.127,P<0.001)。颈部转移淋巴结的纵横比小于非转移组(Z=-4.529,P<0.001),转移淋巴结早期及延迟SUV_(max)均高于良性淋巴结(Z=-3.689,P<0.001及Z=-4.550,P<0.001),△SUV_(max)(Z=-4.189,P<0.001)显著增大。结论双时相^(18)F-FDG PET/CT在诊断DTC全切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优于超声。其中,延迟显像具有更高的肿瘤与本底比值,提高了转移淋巴结可视性。此外,在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鉴别诊断方面,双时相^(18)F-FDG PET/CT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甲状腺 颈部淋巴结 超声 PET/CT 18F-FDG 双时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维生素D及骨骼代谢状况研究
8
作者 卢颖 孙磊 +4 位作者 赵豪 邝子峰 葛冠男 李小毅 李梅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6-267,共12页
目的研究年轻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患者维生素D营养状况、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情况,为患者日后接受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抑制治疗期间保护骨骼... 目的研究年轻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患者维生素D营养状况、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情况,为患者日后接受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抑制治疗期间保护骨骼健康奠定基础。方法纳入年龄18~45岁的绝经前女性或男性DTC患者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人群(health controls,HCs),对比两组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etraiodothyronine,FT4)、TSH]、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腰椎及髋部BMD。将年轻DTC患者按照维生素D缺乏程度进行分组,比较组间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AL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β-CTX)水平、BMD、握力的差异,并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645例年轻DTC患者和1290名HCs。年轻DTC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HCs(15.40 vs.15.95 ng/mL,P<0.001),两组维生素D缺乏率为73.33%和72.41%,严重缺乏率为11.16%和7.91%(P=0.032)。与HCs比较,年轻DTC患者血磷水平更低(P=0.048),血清ALP水平更高(P<0.001)。年轻DTC患者与HCs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及全髋BMD的Z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年轻DTC患者按照维生素D严重缺乏(<10 ng/mL)、缺乏(10 ng/mL≤维生素D<20 ng/mL)、不足(20 ng/mL≤维生素D<30 ng/mL)、充足(≥30 ng/mL)分组,发现维生素D缺乏越严重,患者PTH水平越高(P<0.001),血钙(P=0.006)、大转子BMD(P=0.006)、全髋BMD(P=0.022)、右手握力(P=0.001)、左手握力(P<0.001)越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校正体质量指数和甲状腺功能后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PTH呈较弱的负相关(β=-0.177,P<0.001),与钙(β=0.088,P=0.025)、大转子BMD(β=0.072,P=0.044)、右手握力(β=0.148,P<0.001)、左手握力(β=0.175,P<0.001)呈较弱的正相关。结论年轻DTC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且其维生素D缺乏程度较同年龄正常人群更为严重。年轻DTC患者维生素D缺乏越严重,越是呈现更高的PTH水平和更低的血钙水平、骨量和肌力,提示患者需要补充维生素D以保护骨骼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甲状腺 维生素D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风险沟通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燕 杨素云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638-3643,共6页
从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风险沟通的相关概述、必要性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方面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我国医护人员进一步开展风险沟通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分化甲状腺 131i治疗 风险沟通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英杰 梁军 +2 位作者 杨雪 杨珂 林岩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6-601,共6页
目的评估低剂量碘-131在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就诊的甲状腺癌患者电子病历,将满足以下条件的患者纳入研究:(1)DTC全切术后;(2)T4分期(肉眼见甲... 目的评估低剂量碘-131在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就诊的甲状腺癌患者电子病历,将满足以下条件的患者纳入研究:(1)DTC全切术后;(2)T4分期(肉眼见甲外侵犯);(3)清甲治疗前刺激性Tg≤5 ng/ml;(4)无远处转移。根据患者接受放射性碘治疗的剂量分为低剂量组(30 m Ci)(n=52)和高剂量组(100 m Ci)(n=51),比较两组患者的清甲成功率和无病生存率。结果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清甲成功率分别为86.5%(45/52)和86.3%(44/51)(P=0.9688),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7.4%(38/39)和97.5%(39/40)(P=0.985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清甲前刺激性Tg较低(≤5 ng/ml)且不伴有远处转移的DTC,低剂量碘-131的清甲效果及无病生存状态与高剂量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甲状腺 放射性 甲状腺外侵犯 高危 低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首次131I治疗后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陶绍能 葛俊亮 +4 位作者 杨继文 陈晓磊 尹惟礼 王莹莹 刘小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35-1440,共6页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首次^(131)I治疗后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116例DTC患者术后首次^(131)I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并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首次^(131)I治疗后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116例DTC患者术后首次^(131)I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并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对多因素Logistic分析有意义的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 Tg)和甲状腺球蛋白(Tg)/促甲状腺激素(TSH)比值(TTR)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满意(ER)效能。结果:DTC患者术后首次^(131)I治疗后3~9个月随访,达到ER者有69.0%(80/116)。单因素分析发现ER与诊断不满意(NER)组在年龄、性别、TSH、TgVR、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双侧性、多灶性及临床分期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131)I剂量、抑制性甲状腺球蛋白(nsTg)、psTg、Tg V和TTR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psTg和TTR为DTC术后首次^(131)I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psTg OR为5.950(95%CI 1.437~24.639,P<0.05),TTR OR为4.137(95%CI 1.073~15.947,P<0.05)。ROC曲线分析预测DTC术后首次^(131)I治疗疗效的最佳临界值ps Tg为8.935μg/L,灵敏度为80.6%,特异性为83.6%,Yuden指数为0.64。而TTR预测DTC术后首次^(131)I治疗疗效的最佳临界值为125.72 ng/m IU,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0.6%、91.2%,Yuden指数为0.618。psTg和TTR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0.833。DTC患者随访3~9个月后,psTg<8.935μg/L患者达到ER的有90.5%(67/74)。psTg>8.935μg/L患者达到ER的有30.95%(13/42)。相应的TTR<125.72 ng/m IU达到ER的有90.2%(65/72)。TTR>125.72 ng/m IU达到ER的有34.1%(15/44)。结论:DTC术后首次^(131)I治疗疗效显著。psTg和TTR为DTC术后首次^(131)I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重要的疗效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甲状腺 放射性同位素 甲状腺球蛋白 治疗结果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3—2023年国际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文献计量分析
12
作者 潘逸缙 石聪 +4 位作者 孙郁青 孙迪 赵翊含 彰金 林岩松 《中国癌症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23-1133,共11页
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际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ca DTC)放射性碘131(iodine 131,^(131)I)治疗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检索Web of Science Core C... 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际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ca DTC)放射性碘131(iodine 131,^(131)I)治疗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检索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 SCC)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为1993年1月1日—2023年12月1日,使用VOSviewer 1.6.20与Cite Space 6.2.R6进行可视化分析。共计150篇文献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首篇发表于1994年;近30年来,ca DTC^(131)I治疗领域文献年发行量尽管自2020年以来略有下降,但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31个国家/地区涉足该领域,美国、意大利和中国的文献产出最多,全球合作网络分析显示欧美机构间合作相对更紧密;该领域期刊多为内分泌及代谢或儿科类别,Thyroid和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Metabolism具有重要影响力;2015年发表的《儿童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Children with Thyroid Nodules and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是总被引次数最多的文献;共计869名学者发表过该领域论文,高发文量学作者主要来自欧美地区,我国黄蕤学者上榜前十;聚类分析显示研究热点包括“metastasis(转移)”、“fusion oncogene(融合致癌基因)”、“late effects(迟发效应)”;关键词时序分析显示“^(131)I”持续受关注时间最长,其他重要标签包括“management guidelines(管理指南)”、“2nd primary malignancy(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及“term follow up(定期随访)”,涵盖ca DTC^(131)I治疗的标准制定、疗效及不良事件监测等内容。当前在国际ca DTC^(131)I治疗领域,欧美地区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可依托患者群体规模优势加强国内外合作,以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影响力。在当前^(131)I治疗仍待规范的情况下,聚类结果提示应尽快统一临床实践中的ca DTC用^(131)I治疗标准。未来该领域研究需关注术后^(131)I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监测,深入探索RET融合等基因特征与^(131)I疗效间的关联,寻找^(131)I难治性ca DTC的预测标志物,以期为临床上作出^(131)I治疗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甲状腺 儿童及青少年 放射性 文献计量学 数据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英 栾兆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2期131-132,共2页
关键词 分化甲状腺 131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复发治疗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浩 项敬哲 孙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7,共5页
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良好,但仍有5%~20%的患者在初次治疗后出现复发,造成患者身心和经济上的负担,同时也给临床医师对甲状腺癌的诊疗带来困难。与初始治疗方案不同,对复发甲状腺癌的处理应综合考虑风险与获益等因素。手术仍是首选治疗方... 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良好,但仍有5%~20%的患者在初次治疗后出现复发,造成患者身心和经济上的负担,同时也给临床医师对甲状腺癌的诊疗带来困难。与初始治疗方案不同,对复发甲状腺癌的处理应综合考虑风险与获益等因素。手术仍是首选治疗方式,对具有摄碘功能的复发病灶推荐放射性碘治疗,而体积较小的复发病灶可暂行主动监测,热消融治疗应仅限于不适合再次手术治疗的患者。当其他治疗方案无效时,可考虑辅助性外照射治疗或系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甲状腺 复发 治疗 手术 放射性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碘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与治疗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源波 贾茜 +3 位作者 鲁雪妮 刘岩 杨爱民 高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7-441,共5页
目的探讨根据2015ATA指南术后复发风险评估为中高危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DTC)131碘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水平与其131碘治疗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评估131碘治疗前DTC患者的复发风险,对评估为中高危的患者治疗后临床转归进... 目的探讨根据2015ATA指南术后复发风险评估为中高危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DTC)131碘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水平与其131碘治疗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评估131碘治疗前DTC患者的复发风险,对评估为中高危的患者治疗后临床转归进行随访观察。采用χ~2检验及One-way ANOVA比较治疗反应满意(ER)、可接受(AR)和欠佳(IR)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前sTg水平,ROC曲线及最佳诊断界值点评估sTg对碘治疗后ER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2016年3月至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接受131碘治疗的DTC复发风险中高危的患者91例,其中男23例,女68例,平均年龄(45.62±11.84)岁,平均接受131碘治疗剂量(121.4±17.3)mCi。因失访等原因最终对78例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其中ER 46例、AR 14例、IR 18例。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甲状腺腺外侵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0,0.299,0.274),3组原发病灶直径、颈部淋巴结转移、131碘治疗剂量及术后sTg水平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8,0.003,<0.001,<0.001)。IR组的sTg水平及131碘治疗剂量水平均显著高于非IR组(P=0.008),而两者在AR组与IR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786)。IR组的sTg界值点为9.69 ng/mL(灵敏度66.7%,特异度86.9%),ROC曲线(AUC=0.897,95%CI:0.826~0.968)。结论 sTg水平对DTC复发风险中高危患者在131碘治疗后的临床转归有预测意义,术后sTg>9.69 ng/mL可作为提示其疗效欠佳的界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甲状腺 危险度分层 甲状腺球蛋白 131治疗 临床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摄碘阳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灶^(131)I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梅晓然 冯方 +1 位作者 王辉 韦智晓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91-1097,共7页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最常见的转移,而^(131)I对LNM的疗效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明确^(131)I对摄碘良好的LNM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1月...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最常见的转移,而^(131)I对LNM的疗效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明确^(131)I对摄碘良好的LNM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131)I治疗的90例DTC患者,共计161个摄碘阳性的转移淋巴结。分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按照正态分布,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多个定量指标与结局为^(131)I治疗无效的关系间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得到最佳诊断阈值。结果:161个摄碘阳性的转移淋巴结中,有效组为71个(44.10%),无效组为90个(55.90%)。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理学类型、原发病灶数量、原发病灶位置、有无远处转移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学类型(OR=11.827,95%CI:1.128~123.978,P=0.039)、有无远处转移(OR=0.220,95%CI:0.093~0.522,P=0.001)和原发病灶数量(OR=0.421,95%CI:0.212~0.837,P=0.014)与治疗后的转归密切相关。结论:原发病灶多灶、病理学类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远处转移、血清Tg高于43.51 ng/mL及转移淋巴结的最大径大于16.8 mm是摄碘阳性淋巴结^(131)I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建议对此类患者加大治疗剂量或尽早选择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甲状腺 阳性 淋巴结转移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碘^(131)隔离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7
作者 周慧敏 李素云 赵莉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156-2158,共3页
[目的]解决分化型甲状腺癌(DHC)术后碘131隔离病人对健康教育知识获取的局限性。[方法]选择2016年9月—12月DHC术后在我科行碘131隔离治疗的21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病人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109例)和对照组(107例),观察组应用机器... [目的]解决分化型甲状腺癌(DHC)术后碘131隔离病人对健康教育知识获取的局限性。[方法]选择2016年9月—12月DHC术后在我科行碘131隔离治疗的21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病人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109例)和对照组(107例),观察组应用机器人智能化技术,辅助医护人员从隔离环境、隔离注意事项、饮食、用药指导、出院指导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宣教模式。出院时比较两组病人对机器人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92.66%)和满意度(97.25%)显著高于对照组(76.64%,83.18%)。[结论]机器人在DHC术后碘^(131)隔离病房的应用,能帮助病人获取更多健康教育知识,减少医护人员核辐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 分化甲状腺 DHC术后 隔离 机器人 健康教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前碘盐饮食与疗效的关系
18
作者 王心宇 刘保平 +3 位作者 程兵 阮翘 陈平 王庆祝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4-868,共5页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31)I治疗前正常碘盐饮食是否是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行甲状腺全切术后首次行^(131)I治疗的DTC患者329例,首先将患者分为中低危组(n=1...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31)I治疗前正常碘盐饮食是否是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行甲状腺全切术后首次行^(131)I治疗的DTC患者329例,首先将患者分为中低危组(n=196)和高危组(n=133),按照疗效分别将中低危、高危患者再次分为疗效满意组和疗效不满意组,比较患者年龄、性别、T分期、N分期、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是否碘盐饮食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T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中低危患者中,治疗前ps-Tg水平对患者预后有影响[OR(95%CI):1.561(1.346~1.811),P<0.001],是否正常碘盐饮食对DTC患者预后无影响[OR(95%CI):1.017(0.469~2.205),P=0.965];在高危患者中,治疗前ps-Tg水平[OR(95%CI):1.021(1.005~1.037),P=0.010]、T分期[OR(95%CI):5.812(2.049~16.489),P<0.001]和N分期[OR(95%CI):0.309(0.111~0.866),P=0.025]对患者预后有影响,是否正常碘盐饮食与患者预后无关[OR(95%CI):2.398(0.956~6.014,P=0.062]。结论:正常碘盐饮食对DTC患者^(131)I治疗效果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甲状腺 ^(131)I治疗 盐饮食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碘-131治疗抵抗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诗琪 王辉 冯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5-921,共7页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占90%以上。多数DTC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预后良好,但少数患者肿瘤原发灶或转移灶出现失分化现象,进展为放射性碘难治性DTC(radioiodine-...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占90%以上。多数DTC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预后良好,但少数患者肿瘤原发灶或转移灶出现失分化现象,进展为放射性碘难治性DTC(radioiodine-refractory DTC,RAIR-DTC),预后明显变差,是甲状腺癌致死的主要原因。钠碘转运体(sodium iodide symporter,NIS)的表达和功能异常,是导致甲状腺癌碘-131治疗抵抗的主要原因,其发生受遗传学改变、表观遗传学改变、肿瘤微环境作用、自噬作用等多因素影响。遗传学改变如BRAF基因的V600E位点突变、RET/PTC基因重排等导致致癌信号通路的激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NIS的表达及其在细胞膜上的正常定位。表观遗传学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模式,调节NIS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甲状腺细胞的碘摄取功能。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等成分也可能通过降低NIS的表达水平和/或干扰其在细胞膜上的正常功能导致细胞碘摄取障碍。此外,自噬作为一种细胞内部的代谢调节机制,也可以调节NIS的表达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从而影响碘的摄取和碘-131治疗的敏感性。通过综述以上因素在甲状腺癌失分化中的作用机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RAIR-DT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助于探寻新的治疗靶点,改善预后,并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甲状腺 分化 放射性 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前刺激性Tg动态变化与远处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6
20
作者 赵腾 梁军 +5 位作者 李田军 李从心 丛慧 杨珂 李方 林岩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131 I治疗前未服或停服甲状腺激素状态下测定的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 Tg)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远处转移组(M1)38例和非远处转移组(M0)130例。动态监测131I治疗前s Tg及相应促甲状腺激素(TSH...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131 I治疗前未服或停服甲状腺激素状态下测定的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 Tg)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远处转移组(M1)38例和非远处转移组(M0)130例。动态监测131I治疗前s Tg及相应促甲状腺激素(TSH)值(首次记为Tg1、TSH1,末次记为Tg2、TSH2)。比较两组Tg1、Tg2、s Tg变化值(ΔTg)及s Tg随TSH变化比值(ΔTg/ΔTSH)有无差异。用ROC曲线及最佳诊断界值点(DCP)评估以上指标对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M1组Tg1和Tg2均显著高于M0组(P均<0.00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1和0.942,其中Tg2对远处转移预测准确性更高,达85.71%(DCP=24.30 ng/ml,灵敏度92.11%,特异度83.85%)。两组间ΔTg及ΔTg/ΔTS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Tg/△TSH对远处转移预测准确性及特异度均优于Tg2(分别为87.50%和86.92%)。结论131I治疗前动态监测s Tg有助于提高DTC远处转移预测的准确性和特异度,△Tg/△TSH所反映的s Tg随TSH变化比值可作为DTC远处转移有效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甲状腺 甲状腺球蛋白 131i治疗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