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患者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1
作者 乐华辉 黄坤 +1 位作者 艾海军 胥海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30-536,共7页
目的构建并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于我院接受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治疗的2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n=190)与验证集(n=... 目的构建并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于我院接受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治疗的2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n=190)与验证集(n=82)。训练集根据术后是否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分为出血组(n=61)和未出血组(n=129),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采用R语言4.3.3工具包构建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校准度及临床适用性。结果心房颤动、空腹血糖、术前NIHSS评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训练集及验证集预测症状性颅内出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6(95%CI:0.974~0.999)、0.986(95%CI:0.967~1.000),灵敏度分别为95.08%、99.98%,特异度分别为95.35%、92.98%。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的评估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 症状性颅内出血 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进展速度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绪森 李沛城 +5 位作者 陈珑 李波 刘一之 袁晨 李婉慈 丁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0-1174,共5页
目的评估脑梗死进展速度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海德堡标准定... 目的评估脑梗死进展速度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海德堡标准定义,将其分为取栓术后sICH组与无sICH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取栓术后发生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梗死进展速度预测sICH的效能。结果218例患者中,sICH组23例,无sICH组195例,两组患者NIHSS评分、侧支循环状态、核心梗死体积及梗死进展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进展速度较快是机械取栓术后发生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梗死进展速度预测sICH的灵敏度为78.3%,特异度为69.7%,AUC=0.751,预测值为7.6 mL/h。结论梗死进展速度较快是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后发生sICH的预测因子。梗死进展速度大于7.6 mL/h时,机械取栓后发生sICH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取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梗死进展速度 症状性颅内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3
作者 杨嘉欣 何春渝 +2 位作者 刘蕾 陈文博 谢艳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6,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的特征,为静脉溶栓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急性缺血性... 目的系统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的特征,为静脉溶栓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相关研究信息,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18日。由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偏倚风险后对纳入模型的基本特征和方法论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纳入20项研究,共30个预测模型。纳入模型ROC曲线的AUC值范围为0.42~0.94。24个(80%)预测模型的整体预测性能较好,模型对不同结局的定义和算法的区分度有明显差异。最常见的预测因子包括NIHSS评分、年龄、梗死的影像学征象或评分、血糖、收缩压和抗血小板药物。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呈现出建模算法多样化、模型性能更佳化、预测因素多元化等特点,但总体偏倚风险较高,未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校准模型。此外,应更加关注模型的更新与外部验证,提高其外推性及临床效用,从而发挥模型更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症状性颅内出血 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梁志刚 杨绍婉 于国平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2期1301-1308,共8页
出血转化,尤其症状性颅内出血是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静脉溶栓后虽不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我国卒中急性期溶栓率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临床医生担心出血转化风险是主要原因。本文对溶栓后症状性... 出血转化,尤其症状性颅内出血是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静脉溶栓后虽不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我国卒中急性期溶栓率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临床医生担心出血转化风险是主要原因。本文对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认识,更好地改进卒中急性期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症状性颅内出血 预测因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致症状性脑出血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乔潜林 周石 +2 位作者 王学建 吴清华 宋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并发症状性脑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我院从1999年2月至2004年6月共有217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进行尿激酶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我们对并发症状性脑出血的密切相关因素利用SPSS11.5软... 目的探讨尿激酶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并发症状性脑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我院从1999年2月至2004年6月共有217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进行尿激酶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我们对并发症状性脑出血的密切相关因素利用SPSS11.5软件进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评价这些因素的风险。结果症状性颅内出血共有8例(3.7%),溶栓前高水平的收缩压[比数比(OR),1.096;比数比的95%可信区间(CI),1.006~1.194]和尿激酶治疗(OR,1.068;95%CI,1.053~1.247)是预测症状性脑出血的因素。在溶栓患者,随收缩压升高,症状性脑出血的风险随之增高,其他年龄、溶栓开始时间、溶栓时脑卒中评分(NIHSS)、糖尿病、侧支循环因素均不能预测症状性脑出血发生与否。结论尿激酶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并发症状性脑出血,与溶栓前高水平的收缩压和尿激酶治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梗死 溶栓 症状性脑出血 动脉内溶栓治疗 尿激酶治疗 多因素分析 症状 出血 急性脑梗死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收缩压升高 逻辑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无症状性脑出血1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光学 吴丽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4003-4003,共1页
患者女,63岁。因“反复发作性右侧肢体麻木、乏力1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d下午在打牌时突然出现右侧肢体麻木、乏力,表现为右手抓牌不稳.持续数分钟自然缓解,当时没在意,但当天晚饭后和第2天早晨再次类似发作,家人遂陪其来我院... 患者女,63岁。因“反复发作性右侧肢体麻木、乏力1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d下午在打牌时突然出现右侧肢体麻木、乏力,表现为右手抓牌不稳.持续数分钟自然缓解,当时没在意,但当天晚饭后和第2天早晨再次类似发作,家人遂陪其来我院就诊收入我科。病程中患者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抽搐。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间断性口服降压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症状性脑出血 肢体麻木 反复发作性 高血压病史 口服降压药 自然缓解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普酶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6
7
作者 王莹 陈会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57-666,共10页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后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关风险预测模型。方法连续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中国发病4.5 h内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登记...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后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关风险预测模型。方法连续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中国发病4.5 h内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登记研究(INTRECIS)中接受标准剂量(0.9 mg/kg)rt-PA静脉治疗的2026例AIS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6∶4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1216例)和验证集(810例)。根据是否发生sICH,将训练集和验证集进一步分为无sICH组和sICH组。对训练集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入院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脉压差)、生活习惯(吸烟、饮酒)、既往史(卒中、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入院时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既往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情况、发病至接受溶栓时间、卒中发生至静脉溶栓后2 d内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常规、随机血糖、肾功能、血尿酸、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凝血功能、同型半胱氨酸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项目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选择向后步进法筛选sICH发生的影响因素,并依此构建相关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构建的预测模型进行区分度检验,曲线下面积(AUC)越接近1提示模型的区分度越好;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对构建的预测模型进行校准度评价,P>0.05提示预测模型的校准度较好,并绘制校准曲线,校准斜率越接近1表示校准度越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对构建的预测模型进行临床适用度检验,决策曲线下面积越大提示模型的临床适用度越好。结果2026例AIS患者中,发生sICH者29例,发生率为1.4%。训练集无sICH组1198例,sICH组18例;验证集无sICH组799例,sICH组11例。(1)训练集sICH组患者年龄及入院NIHSS评分均高于无sICH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1.00(59.80,79.25)岁比63.00(59.80,79.25)岁,Z=-2.281;11.50(3.75,16.00)分比5.00(3.00,10.00)分,Z=-2.182;均P<0.05]。训练集sICH组、无sICH组的冠心病占比分别为5/18、101/1198,心房颤动占比分别为7/18、176/119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训练集sICH组患者淋巴细胞百分比、凝血酶时间均低于无sICH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61(3.75,28.43)%比23.12(14.90,31.83)%,Z=-2.083;12.05(11.20,12.45)s比16.62(14.60,18.40)s,Z=-2.338;均P<0.05]。(3)发生sICH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OR=3.244,95%CI:1.136~9.267,P=0.028)、入院NIHSS评分高(OR=1.159,95%CI:1.075~1.250,P<0.01)是发生sICH的危险因素,淋巴细胞百分比高(OR=0.952,95%CI:0.912~0.992,P=0.020)可降低发生sICH的风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基于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出风险预测模型列线图,ROC曲线对新建模型区分度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训练集AUC为0.864(95%CI:0.844~0.884,P<0.01),敏感度88.9%,特异度72.6%;验证集AUC为0.850(95%CI:0.823~0.874,P<0.01),敏感度90.9%,特异度72.5%。训练集Hosmer-Lemeshow χ^(2)=2.884,P=0.941;验证集Hosmer-Lemeshowχ^(2)=6.570,P=0.765;训练集和验证集校准斜率均接近1。应用决策曲线分析对新建模型临床适用度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当训练集和验证集的阈概率值<0.25时,模型获益与所有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AIS患者均发生sICH一致;当训练集和验证集阈概率值分别在0.25~0.80、0.25~0.70时,与所有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AIS患者均发生sICH或与所有不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AIS患者均未发生sICH相比,模型有更多的净获益,但训练集与验证集决策曲线下面积均相对较小,临床适用度欠佳。结论心房颤动、入院NIHSS评分、淋巴细胞百分比是AIS患者静脉注射阿替普酶后发生sICH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此构建的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尚好,临床适用度欠理想。该模型尚需继续扩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研究进一步校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症状性颅内出血 风险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博拉出血热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阳 马志永 +3 位作者 史子学 王水明 王志亮 马玉堃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28-1030,共3页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HF)1976年首次发生于刚果民主共和国(前扎伊尔)埃博拉河流域,因其引起感染者全身出血症状,故命名为埃博拉出血热。EHF的病原是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属于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HF)1976年首次发生于刚果民主共和国(前扎伊尔)埃博拉河流域,因其引起感染者全身出血症状,故命名为埃博拉出血热。EHF的病原是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属于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丝状病毒属(Filovirus)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出血 刚果民主共和国 丝状病毒 FEVER 埃博拉病毒 出血症状 扎伊尔 感染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栓)门诊药师实践管理手册》——高危出血患者抗凝药物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于春艳 崔轮盟 刘立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54-854,F0003,共2页
书名:《抗凝(栓)门诊药师实践管理手册》编著:郑英丽、卢晓阳、丁征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ISBN:9787519267155定价:48.00元装帧:平装近几年我国高危出血患者总数与日俱增,不仅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更给患者及患者家属带来了精... 书名:《抗凝(栓)门诊药师实践管理手册》编著:郑英丽、卢晓阳、丁征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ISBN:9787519267155定价:48.00元装帧:平装近几年我国高危出血患者总数与日俱增,不仅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更给患者及患者家属带来了精神和经济方面的巨大压力。高危出血患者最常见的治疗手段是采用血液透析和抗凝药物,其中以无肝素化血液透析治疗方法最为广泛,这种抗凝方案能够有效控制继发性的出血症状,适用范围广的同时还能够保障患者的血液流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药物 血液透析治疗 高危出血患者 管理手册 门诊药师 血液流动 出血症状 患者家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鱼类几种不同的出血病
10
作者 顾翔 周宁 《科学养鱼》 2018年第9期91-91,共1页
引起鱼类出血症状的病因很多,概括起来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营养及环境应激等。一、细菌性败血症引起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主要有以下两种。1.鲁克氏耶尔森氏菌适宜在20℃以下生长,此时鱼类出血病开始出现:鱼头部、嘴、鳃盖、眼眶等部... 引起鱼类出血症状的病因很多,概括起来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营养及环境应激等。一、细菌性败血症引起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主要有以下两种。1.鲁克氏耶尔森氏菌适宜在20℃以下生长,此时鱼类出血病开始出现:鱼头部、嘴、鳃盖、眼眶等部位以及体表两侧,腹鳍下和尾柄处为甚,有的病鱼可见突眼、鳃贫血、内脏器官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炎,有时也可见到肠道内充气肿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鱼类 细菌性败血症 耶尔森氏菌 出血症状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环境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评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于冬梅 王翎羽 +1 位作者 张寅春 甄雅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644-2646,共3页
通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治疗的概述、两种危险评分的起源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协助护理工作者探寻准确的出血转化预测工具,从而早期识别高危病人,并为今后给予病人有针对性的病情观察及后续监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溶栓后出血 症状性溶栓出血危险因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结合治疗奶牛鼻腔出血
12
作者 郭玉兰 《北方牧业》 2014年第16期26-26,共1页
河北省安国市某养殖场有3头奶牛突然鼻腔出血,采食、饮水未见异常,用止血药后很快止血,但停药后又复发出血症状。笔者应邀前去诊治,经调查并结合试验,诊断为肺热引起的鼻腔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症状发病的3头... 河北省安国市某养殖场有3头奶牛突然鼻腔出血,采食、饮水未见异常,用止血药后很快止血,但停药后又复发出血症状。笔者应邀前去诊治,经调查并结合试验,诊断为肺热引起的鼻腔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症状发病的3头奶牛均为成年奶牛。突然发病,呈散发型。体形消瘦,发病时,采食、饮水未见异常,体温均在38℃~39℃,肺部听诊清音,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5次,心率每分钟60~75次。多为单侧鼻孔出血,偶有双侧鼻孔出血,血液颜色鲜红,无凝血块,无脓性物质掺杂其中,无气泡,无异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出血 毛细血管破裂 中西结合治疗 散发型 肺部听诊 脓性物 呼吸频率 安国市 临床症状 出血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旋毛虫病与毛细血管出血的鉴别诊断
13
作者 姜桥英 《云南畜牧兽医》 2004年第3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旋毛虫病 毛细血管 出血症状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平板头部CT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术后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沈青 黄颖华 +2 位作者 张凯 江薇 丁乾慧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5年第8期877-881,共5页
目的探究双向数字平板血管造影系统(DSA)平板头部CT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术后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上海长海医院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26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 目的探究双向数字平板血管造影系统(DSA)平板头部CT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术后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上海长海医院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26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机械取栓治疗,术后24 h即刻进行DSA平板头部CT检查。根据患者术后DSA平板头部CT检查结果分为观察组(可见高密度影,176例)和空白组(未见高密度影,8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情况及术后24 h内颅内出血情况。以头部CT结果为标准分析术后即刻DSA平板头部CT预测术后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价值。结果264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术后24 h内发生颅内出血118例(44.7%),其中症状性颅内出血24例(20.34%)。观察组与空白组临床资料、治疗情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DSA平板头部CT预测术后24 h内颅内出血的敏感度为97.46%,特异度58.22%,准确率75.76%。观察组术后24 h内颅内症状性出血检出率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DSA平板头部CT预测术后24 h内颅内症状性出血的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57.48%,准确率40.15%。预测脑出血转化的敏感度为95.67%,特异度63.12%,准确率80.23%。结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术后24 h内出现颅内出血的患者,在术后即刻DSA平板头部CT图像中常呈高密度影,术后即刻行该检查有助于预测术后颅内出血风险,尽早诊断症状性颅内出血做出对应补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数字平板血管造影系统 头部CT 脑梗死 机械取栓术 症状性颅内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肽与达那唑联合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子彦 王国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9期2329-,共1页
关键词 达那唑 胸腺肽 出血症状 throm 肝功能损害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糖皮质激素 差异有显著性 有效例数 肝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的防控策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曾令兵 张治平 +1 位作者 马杰 刘文枝 《科学养鱼》 2016年第9期84-85,共2页
一、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的诊断方法1.流行病学特征与疾病症状鲫造血器官坏死症是近年来流行于我国江苏、湖北、安徽、江西、河北、天津等鲫鱼主养区域一种严重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在江苏盐城地区尤为严重。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由鲤疱疹病毒... 一、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的诊断方法1.流行病学特征与疾病症状鲫造血器官坏死症是近年来流行于我国江苏、湖北、安徽、江西、河北、天津等鲫鱼主养区域一种严重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在江苏盐城地区尤为严重。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由鲤疱疹病毒Ⅱ型(Cy HV-2)感染养殖鲫鱼而引起、以广泛性体表和内脏器官出血、充血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水温广泛,在15~30℃均可发病,25~28℃为疾病流行高峰,尤以春秋两季为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症状 防控策略 性传染性疾病 疱疹病毒 诊断方法 江苏盐城 疾病诊断 出血症状 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一例报告
17
作者 汤德骥 郎亚民 梁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3年第5期274-274,271,共2页
病例报告患者男,47岁,住院号136,379。因左侧膝关节肿痛3天、齿龈出血1天,于1981年7月26日入院。入院前11天患者有腹泻,大便一天5~6次,烂便,无脓血,伴食欲减退。先自服黄连素4天(每次0.2g,一天3次)。
关键词 合霉素 消旋氯霉素 氯霉素 缺乏症 营养缺乏病 维生素 凝血因子 试管法 凝血时间 出血症状 正常血清 食欲减退 双香豆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英滨 张浩 +2 位作者 王欢 万功山 高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85-991,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病例57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记录...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病例57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记录患者血压、血糖、术前是否溶栓、发病到溶栓及动脉取栓时间。术前进行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侧支循环情况评估,记录术后血管再通、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情况及麻醉方式。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 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根据患者术后CT/MRI结果分为非症状性颅内出血组和有症状性颅内出血组,比较2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ASPECTS评分、侧支循环等级及术后血管再通比例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1),入院NIHSS评分和发病到取栓时间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1)。ASPECTS评分高、侧支循环良好、血管成功再通是良好预后的保护因素;而发病到取栓时间长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有症状性出血组患者年龄、术前溶栓比例以及血管再通比例均高于非症状性出血组(P<0.05)。术前溶栓和术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是症状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基线ASPECTS和NIHSS评分、术前溶栓、抗血小板药物、侧支循环和血管再通情况及发病到取栓时间均影响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症状性颅内出血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常见不良事件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26
19
作者 邢鹏飞 沈芳 +7 位作者 李子付 张磊 张永鑫 张小曦 花伟龙 张永巍 杨鹏飞 刘建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6-152,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术中及术后常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9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13例,根据术中及术后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分为...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术中及术后常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9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13例,根据术中及术后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分为研究组(发生1种或几种不良事件,230例)和对照组(无不良事件,283例)。分析入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原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血管成功再通率、良好预后率、病死率等,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良事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513例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4.8%(230/513),包括任何类型颅内出血(22.0%,113例)、症状性颅内出血(9.6%,49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23.4%,120例)、新血管流域栓塞(6.2%,32例)、动脉夹层(1.4%,7例)、支架内血栓形成(1.9%,10例)和血管再闭塞(4.5%,23例)等。导致不良事件的原因有再灌注损伤、无效再灌注、机械损伤(支架、导管、导丝)和药物等。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年龄偏大(t=2.298,P<0.05),男性患者占比低(χ^2=9.614,P<0.01),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高、美国神经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会/介入放射学会侧支循环分级系统(ASITN/SIRs)评分较低(Z=34.378、13.311,P均<0.01)。研究组取栓次数多于对照组(Z=22.677,P<0.01),但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2b/3级)率和术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2分)率均低于对照组(χ^2=19.903、180.191,P均<0.01),术后90 d病死率高于对照组(χ^2=52.81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症状性颅内出血和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术中及术后不良事件会影响90 d预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和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不良事件 预后 症状性颅内出血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犊牛腹泻病治疗中应用中兽医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田永武 《吉林畜牧兽医》 2020年第12期85-85,共1页
1发病原因与症状犊牛腹泻病发病类型有两种,一种是传染性发病,另一种则是饲养管理发病,以下是详细的概述。1.1细菌性腹泻大肠杆菌是造成犊牛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刚出生的犊牛一旦感染病菌后体温便会快速升高,拒绝进食,粪便中也含有... 1发病原因与症状犊牛腹泻病发病类型有两种,一种是传染性发病,另一种则是饲养管理发病,以下是详细的概述。1.1细菌性腹泻大肠杆菌是造成犊牛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刚出生的犊牛一旦感染病菌后体温便会快速升高,拒绝进食,粪便中也含有血液,若诊治不及时,短短时辰内就会死亡,对其尸体解剖可见器官存在出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腹泻 发病类型 出血症状 犊牛 饲养管理 大肠杆菌 中兽医理论 病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