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发性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20
1
作者 杜万良 荆京 +1 位作者 王伊龙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7期580-585,共6页
目的总结并探讨自发性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onvex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c SAH)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自2001年12月~2013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住院和急诊就诊的c SA... 目的总结并探讨自发性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onvex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c SAH)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自2001年12月~2013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住院和急诊就诊的c SAH病例,分析其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血管影像,探讨其危险因素及可能的病因。结果共纳入54例c SAH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20例,中位数年龄58.5(48.8,70.8)岁。患者中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患病率:脂代谢紊乱23例(42.6%),高血压21例(38.9%),糖尿病11例(20.4%),吸烟8例(14.8%)。37例患者住院,住院患者症状发生频率:头痛14例(37.8%)、肢体无力13例(35.1%)、麻木8例(21.6%)、构音障碍8例(21.6%);症状呈发作性(n=16,43.2%)或持续性(n=23,56.8%)。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显示c SAH多位于中央沟附近。39例接受血管造影检查,最常见的血管异常是病灶同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23例,59.0%),病灶范围内均未发现动脉瘤。50岁以上的c SAH患者30例(76.9%)明显多于50岁及以下的患者9例(23.1%)。并且50岁以上的30例患者中,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在各种病因中所占比例最高(66.7%);50岁及以下的9例患者中,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少见(33.3%)。就c SAH患者中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者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来说,男性(18例,69.2%)多于女性(5例,38.5%)。结论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可能是c SAH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狭窄 动脉闭塞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发作性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三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
作者 贾瑞 王雪贞 +2 位作者 李希芝 李斌 衣香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72-476,共5页
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SAH)是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种少见类型,临床上可表现为短暂性、发作性、刻板性的神经系统症状,有时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作者报道了3例以发作性症状为表现的cSAH,1例为烟雾病,1例为颅内大动脉狭窄,1... 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SAH)是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种少见类型,临床上可表现为短暂性、发作性、刻板性的神经系统症状,有时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作者报道了3例以发作性症状为表现的cSAH,1例为烟雾病,1例为颅内大动脉狭窄,1例为疑似脑淀粉样血管病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因此,临床上对于表现为cSAH的患者,需考虑多方面的病因,完善必要相关检查,以尽早诊断、早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底异常血管病 脑淀粉样血管网病 短暂性局灶性神经系统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痛与非外伤性皮质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 被引量:4
3
作者 赵海燕 张晖 鲁明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目的分析非外伤性皮质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onvexity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cSAH)患者头痛的特点及出血病因,提高神经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自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14例cSAH病例,回顾性分析其头痛... 目的分析非外伤性皮质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onvexity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cSAH)患者头痛的特点及出血病因,提高神经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自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14例cSAH病例,回顾性分析其头痛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 14例cSAH患者中,8例(57.1%)表现为急性头痛,其中6例(75.0%)为偏侧轻中度胀痛;4例(50%)头痛为一过性,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30 min。病因学方面,12例(85.7%)患者病因明确:8例(57.1%)存在cSAH同侧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脑动静脉畸形、使用抗凝药物以及可疑脑淀粉样血管变性各1例。结论急性头痛是cSAH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一过性头痛或轻中度头痛的患者需注意cSAH的可能;同侧颈内动脉系统主干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是cSAH的重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 头痛 急性 脑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为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1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袁俊亮 秦伟 +2 位作者 贾泽金 王双坤 胡文立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3期276-279,共4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2岁,主因"头痛3 d"于2017年11月1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 d用力排便时突发剧烈头痛,表现为双侧颞部搏动性疼痛,伴心率加快,自行测血压180/100 mmHg,口服硝苯地平治疗,持续约2~3 h好转。入院前1 d咳嗽后再次出现剧...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2岁,主因"头痛3 d"于2017年11月1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 d用力排便时突发剧烈头痛,表现为双侧颞部搏动性疼痛,伴心率加快,自行测血压180/100 mmHg,口服硝苯地平治疗,持续约2~3 h好转。入院前1 d咳嗽后再次出现剧烈的头痛,伴呕吐,血压185/100 mmHg,急诊查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提示局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予控制血压、尼莫地平预防脑血管痉挛等治疗,收住神经外科。既往史:患者为产后50 d产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 霹雳样头痛 可逆性后部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要表现的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新光 何毅华 +5 位作者 解龙昌 殷建瑞 龙友明 蒲蜀湘 姚海燕 高聪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7期636-639,共4页
1病例介绍 患者,女,55岁,因"突发头痛5 d"于2016年12月5日入院。患者于2016年11月3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疲乏不适感,随后出现头痛,阵发性加重,伴呕吐胃内容物数次,肢体活动好,无意识障碍以及肢体抽搐。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 1病例介绍 患者,女,55岁,因"突发头痛5 d"于2016年12月5日入院。患者于2016年11月3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疲乏不适感,随后出现头痛,阵发性加重,伴呕吐胃内容物数次,肢体活动好,无意识障碍以及肢体抽搐。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测血压220/110 mmHg,行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 串珠样血管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并发自发性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马义文 聂俊 邵正凯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25-630,共6页
自发性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SA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其病因多样、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容易漏诊、误诊。头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已被证明是导致自发性cSAH的主要病因之一,但目前头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并发自发性cSAH的... 自发性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SA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其病因多样、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容易漏诊、误诊。头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已被证明是导致自发性cSAH的主要病因之一,但目前头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并发自发性cSAH的发病机制、治疗方式、预后等方面仍缺乏一致见解。该综述旨在帮助认识该疾病,提高该病确诊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颈动脉狭窄 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外伤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四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7
作者 葛晗明 范潇男 +6 位作者 薛茵 马浩钧 韩楠楠 陈蕊 高燕军 张格娟 常明则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24-537,共14页
目的探讨非外伤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SAH)伴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西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例cSAH伴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患者,经头部CT... 目的探讨非外伤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SAH)伴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西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例cSAH伴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患者,经头部CT和(或)MRI证实。记录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症状、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cSAH位置、治疗方式、入院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预后等;影像学资料包括头部CT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M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灌注加权成像(PWI)、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DSA等显示的影像学征象。狭窄率50%~69%定义为中度狭窄,狭窄率≥70%定义为重度狭窄,血管远端无顺向对比剂充盈定义为闭塞。入院后行头部CT、多模式MR、DSA等,予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等对症治疗。出院前复查头部CT,以明确cSAH吸收情况。对比患者入院及出院时NIHSS评分,对住院期间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出院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其中6分代表死亡。以“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局限/局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皮质/皮层蛛网膜下腔出血”“孤立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以“nontraumatic/nonaneurysmal/Spontaneous convexal/convexity/cortic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focal/isolated subarachnoid hemorrhage”“Cortic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tenosis”“stenoses”为主题词,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检索日期自2008年12月1日至2020年7月27日。结果(1)4例cSAH患者中,3例表现为一过性头痛伴短暂或持续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4例患者影像学表现:1例为急性闭塞动脉同侧cSAH、1例为急性闭塞动脉对侧cSAH、1例为多发头颈部血管中重度狭窄伴双侧cSAH、1例为颈动脉C6-C7段支架术后出现同侧cSAH,DSA均可见丰富的软脑膜支血管代偿。(3)4例患者cSAH后9~12 d出血完全吸收;入院时NIHSS评分0~10分,出院时NIHSS评分0~6分;90 d mRS评分0~1分,均显示预后良好。(4)自2008年12月1日至2020年7月27日,检索中文文献11篇,英文文献19篇。30篇文献中相关的cSAH患者53例,其中症状性狭窄或闭塞伴同侧、双侧、对侧cSAH分别为49、1、2例,症状性狭窄与cSAH处于远隔部位1例;cSAH初始即行抗血小板聚集(单抗或双抗)及抗凝治疗32例,cSAH后7 d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8例,血管内血栓切除术1例,颅内外血管旁路移植术1例;预后良好48例,死亡2例,预后不良3例;cSAH复发1例;随访6个月时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53例均未出现治疗相关的cSAH出血量增加。结论结合文献回顾,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可导致狭窄或闭塞同侧、对侧及双侧半球cSAH。初步分析,对该类伴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的cSAH可尝试进行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治疗,或可获得良好预后。上述结论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缺血性卒中 颈动脉狭窄 闭塞性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淀粉样血管病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易芳 唐北沙 杨样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61-564,共4页
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是脑小血管病最常见的类型之一,随着磁共振新技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和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的拓展[1],近年来关于CAA的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就近年来CAA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研究... 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是脑小血管病最常见的类型之一,随着磁共振新技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和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的拓展[1],近年来关于CAA的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就近年来CAA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淀粉样血管病 Β淀粉样蛋白 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表面含铁血黄素沉积 CAA相关炎症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