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和双桥接技术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屈振宇 杨聪 +1 位作者 王卫红 许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双桥接技术和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修复兔面神经长段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实验用30只健康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双桥接组(Ⅰ组)、原位神经吻合组(Ⅱ组)、正常空白对照组(Ⅲ组)。手术制作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15mm缺... 目的探讨利用双桥接技术和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修复兔面神经长段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实验用30只健康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双桥接组(Ⅰ组)、原位神经吻合组(Ⅱ组)、正常空白对照组(Ⅲ组)。手术制作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15mm缺损模型,采用双桥接和原位神经吻合进行修复。术后12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以评价神经修复情况。结果12周时,Ⅰ组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吸收明显,且无异物反应,能抑制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形成,可为神经再生提供良好的微环境。Ⅱ组吻合口处膨大,周围有瘢痕样组织包绕。Ⅰ组神经肌肉功能恢复良好,神经传导速度(NCV)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M波)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显示与Ⅱ组相似(P>0.05),但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P<0.01)。结论双桥接技术修复长段神经缺损方法简单、效果肯定。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生物相容性良好,适于体内植入修复神经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 双桥接技术 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吴文蕾 葛久禹 +2 位作者 李升 黄晓峰 陈湘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49-1051,1055,共4页
目的:将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联合应用于修复牙周缺损的动物实验,探讨其用于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可行性。方法:人工构建4只成年Beagle犬下颌后牙区牙周缺损模型,分别随机采用: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胶原膜、胶原-羟基磷灰石人... 目的:将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联合应用于修复牙周缺损的动物实验,探讨其用于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可行性。方法:人工构建4只成年Beagle犬下颌后牙区牙周缺损模型,分别随机采用: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胶原膜、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空白对照治疗,每组8颗牙,12周后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测量新生组织高度。结果:与单纯植入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组相比,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胶原膜组获得了更多的新附着,表现为有较多的新生牙槽骨、新生牙周膜和新生牙骨质样组织生长,2组之间新生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联合运用修复牙周牙槽骨缺损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效果优于单纯植入人工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人工骨 引导牙周组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胶原复合材料用于软骨再生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戴文达 张弛 +2 位作者 陈国平 姚振均 董健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5-341,共7页
目的设计和制备新型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胶原(collagen)复合材料,研究其在体外对软骨再生的促进作用,为软骨组织工程提供新型支架材料。方法利用冷冻干燥技术将胶原多孔海绵复合于PLGA编织网膜;... 目的设计和制备新型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胶原(collagen)复合材料,研究其在体外对软骨再生的促进作用,为软骨组织工程提供新型支架材料。方法利用冷冻干燥技术将胶原多孔海绵复合于PLGA编织网膜;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微观结构,利用图像软件统计孔径大小;分离与培养牛膝关节软骨细胞(bovine articular chondrocyte,BAC),接种于PLGA/胶原材料,检测细胞接种效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内部生长情况;体外培养1周后检测DNA和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含量,real-time PCR检测I型胶原、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mRNA表达强度。牛膝关节软骨组织和体外单层培养的BACs做对照。结果成功构建新型PLGA/胶原复合材料,表面孔径为(136.4±11.8)μm;细胞接种效率为87.8%±1.6%;BACs在材料表面和中心生长活跃,培养1周后的DNA、GAG含量,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mRNA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设计制备的PLGA/胶原复合材料能促进体外软骨再生,可作为支架材料用于软骨组织工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复合材料 软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生长因子生物材料及其在骨和神经再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宸佑 曹钰彬 +3 位作者 邓佳 亓文婷 曹聪 石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9-733,共5页
胶原具有弱抗原性,良好的生物兼密性、生物降解能力以及生物力学性能,被广泛用于皮肤、肌腱、血管、骨和神经等部位的组织工程,而生长因子是生物体内一类微量高效调节细胞代谢和组织修复的小分产物质。胶原-生长因子生物材料(CGFB)在骨... 胶原具有弱抗原性,良好的生物兼密性、生物降解能力以及生物力学性能,被广泛用于皮肤、肌腱、血管、骨和神经等部位的组织工程,而生长因子是生物体内一类微量高效调节细胞代谢和组织修复的小分产物质。胶原-生长因子生物材料(CGFB)在骨组织再生、神经组织修复、肌腱重建和慢性伤口修复中表现出优良的生物和生物力学性能。在骨组织修复中,CGFB合理地释放生长因子,有效地诱导了干细胞成骨向分化和促进受损骨组织修复。在神经组织修复中,根据修复对象采用的特异性的CGFB胶原设计,有效地促进了神经突的生成。在中枢神经系统修复中,胶原凝胶的注入为细胞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微环境,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修复。本文回溯CGFB的基本性质及其近年来在骨和神经修复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以预测其未来可继续改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因子 组织工程 再生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胶原基材料及其在口腔组织再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曾奕苇 刘海 +2 位作者 沙川路 周加境 李蕙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54,共8页
3D打印技术可以通过精确控制细胞和生物材料的组成以及空间分布形态,制造用于促进组织修复再生的支架。胶原蛋白是动物组织中细胞外基质的重要成分,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已经被用于多种组织再生的3D打印生物墨水。口腔及颅颌面组织的... 3D打印技术可以通过精确控制细胞和生物材料的组成以及空间分布形态,制造用于促进组织修复再生的支架。胶原蛋白是动物组织中细胞外基质的重要成分,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已经被用于多种组织再生的3D打印生物墨水。口腔及颅颌面组织的缺损会对患者的口腔功能和外貌产生巨大影响,然而,当前临床治疗方法并不能完全恢复其原有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文章综述了当前常用的生物3D打印技术、胶原蛋白的来源及提取方法、载细胞与无细胞的3D打印胶原基材料的制备。同时,归纳了3D打印胶原基材料在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牙周组织、骨、软骨、皮肤再生等口腔医学中应用,对胶原基材料在口腔健康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蛋白 口腔组织再生 组织工程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 牙周再生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的百年研究历程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贵锋 高建萍 +2 位作者 徐丽明 罗希 赵凌云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胶原作为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是脊椎动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胶原研究历程与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过程密不可分,从纤维学说到细胞学说确立经历了数百年的历程。近百年来,胶原的应用从制革和黏合剂等,逐渐拓展至食品、药品、化妆品... 胶原作为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是脊椎动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胶原研究历程与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过程密不可分,从纤维学说到细胞学说确立经历了数百年的历程。近百年来,胶原的应用从制革和黏合剂等,逐渐拓展至食品、药品、化妆品、生物材料,近年来拓展至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及干细胞定向转化等。结合已有的文献报道及相关研究经验,针对胶原的研究历程、应用范围以及相关技术在胶原研究中的应用、取得的阶段性进步或成果等进行梳理。以期为胶原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胶原研究的最新动向,使其充分理解技术进步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同时有助于促进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 -细胞相互作用 组织工程 再生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转静脉双桥接兔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杨聪 屈振宇 +3 位作者 曲卫国 马卫东 李志祥 李明恒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9期861-864,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双桥接技术和翻转静脉再生室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实验用30只健康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显微外科吻合组(Ⅰ组)、导管双桥接组(Ⅱ组)、翻转静脉双桥接组(Ⅲ组)。手术制作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损伤模型... 目的:探讨利用双桥接技术和翻转静脉再生室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实验用30只健康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显微外科吻合组(Ⅰ组)、导管双桥接组(Ⅱ组)、翻转静脉双桥接组(Ⅲ组)。手术制作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损伤模型,分别采用双桥接技术和原位神经吻合进行修复。术后16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象分析,以评价神经再生恢复情况。结果:16周时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吸收明显且无异物反应,IOVG基本完全吸收形成类神经外膜样结构。3个组的神经传导速度(NCV)和复合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振幅(M波)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图象分析结果提示3个组轴突再生率相同,再生轴突成熟度Ⅰ组与Ⅲ组均高于Ⅱ组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翻转静脉和双桥接技术联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方法简单、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聚糖-导管 翻转静脉 双桥接技术 神经再生 周围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璐璐 王少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9-112,共4页
止血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也是战创伤院前急救的关键所在,一直是国内外外科和急救医学的研究热点。局部可吸收止血材料,因其快速方便、工作效率高及其应用范围广等优点,成为某些临床及战创伤止血的首选。市场已研发出种类繁多的商品,... 止血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也是战创伤院前急救的关键所在,一直是国内外外科和急救医学的研究热点。局部可吸收止血材料,因其快速方便、工作效率高及其应用范围广等优点,成为某些临床及战创伤止血的首选。市场已研发出种类繁多的商品,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止血机制各具特色,导致临床医师在可吸收止血材料的选择上缺乏专业的指导。文章就目前临床常用的局部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分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各自的优缺点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可吸收止血材料 氧化再生纤维素 纤维蛋白 Α-氰基丙烯酸酯 淀粉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