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性痴呆相关基因nicastrin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中 丘东海 +1 位作者 刘红英 方莹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性痴呆(Alzheimer病)相关基因nicastrin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探讨其基因表达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扩增nicastrin基因ATG上游约1.0kp启动子区DNA片段,与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进行重组... 【目的】分析老年性痴呆(Alzheimer病)相关基因nicastrin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探讨其基因表达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扩增nicastrin基因ATG上游约1.0kp启动子区DNA片段,与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进行重组质粒的克隆与鉴定,确立启动子区候选功能SNP及其相应位点结合的转录调节因子。应用Lipofectamine 2000对包含功能SNP的重组质粒进行CRL-2137细胞瞬时转染,双荧光素酶相对活性分析及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结果】Nicastrin基因启动子区960 bp DNA片段内存在功能SNP_rs10752637-922 G→T,与其相应位点结合的转录因子为hepatic leukemia factor(HLF),SNP_rs10752637-922 T的序列结构对启动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表达功能较SNP_rs10752637 -922 G的序列结构强(P<0.05,n=3)。【结论】Nicastrin基因核心启动子应该在960 bp DNA片段内,SNP_rs10752637-922 G→T可能是启动子区有功能位点突变,包含rs10752637-922 G/T的核苷酸序列结构可能通过与HLF在内的转录调节因子的作用来实现对nicastrin基因表达差异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病 NICASTRIN 启动子 单核苷酸多态性 电泳迁移变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SA法分析STAT5信号分子与周期蛋白cyclin D1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德煌 邱丽玲 +3 位作者 柳晓兰 罗庆良 董波 毛秉智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1-33,共3页
利用蛋白凝胶电脉迁移率变动分析法 (EMSA)分析STAT5信号分子与周期蛋白cyclinD1的相互作用。探针位于cyclinD1启动子区的 - 2 48到 - 2 2 0之间 ,该区域包含SATAT5与cyclinD1的结合序列TTN5AA。STAT5与cyclinD1共形成a、b两条蛋白滞后... 利用蛋白凝胶电脉迁移率变动分析法 (EMSA)分析STAT5信号分子与周期蛋白cyclinD1的相互作用。探针位于cyclinD1启动子区的 - 2 48到 - 2 2 0之间 ,该区域包含SATAT5与cyclinD1的结合序列TTN5AA。STAT5与cyclinD1共形成a、b两条蛋白滞后带 ,当用点突变的探针作用时 ,仅剩下滞后带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电脉迁移变动分析 STAT5 周期蛋白D1 信号分子 相互作用 细胞 EMSA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A4GNT基因5'调控区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牧霞 张瑶 +2 位作者 赵萌 郭晓华 谷玮玮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55-961,共7页
为探索人α1,4-N-乙酰葡糖胺转移酶(α1,4-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A4GNT)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应用5'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和引物延伸法确定了A4GNT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系列5'缺失荧光... 为探索人α1,4-N-乙酰葡糖胺转移酶(α1,4-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A4GNT)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应用5'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和引物延伸法确定了A4GNT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系列5'缺失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和定点突变载体.瞬时转染胃癌细胞MKN45和AGS.荧光素酶活性分析表明,A4GNT基因转录的核心启动子在-141bp~+116bp区域,该区域缺乏典型的TATA盒,但含有CCAAT盒、Sp1和ETS-1等转录因子潜在结合位点.突变分析显示,-136bp~-131bp的Sp1结合位点及-93bp~-89bp正向CCAAT序列对A4GNT启动子转录激活至关重要.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表明,这两个顺式作用元件能够与转录因子Sp1和NF-Y结合.另外,在-1464bp~-771bp区域可能含有与基因的特异性表达相关的调控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 4-N-乙酰葡糖胺转移酶 启动子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电泳迁移变动分析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细胞中调控ezrin基因基本转录活性的顺式作用元件及转录因子的鉴定 被引量:5
4
作者 高书颖 李恩民 +4 位作者 孟令英 崔磊 袁华敏 杜则澎 许丽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8-296,共9页
研究发现,质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Ezrin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异常表达,而且Ezrin的表达上调与肿瘤细胞的移动侵袭相关,但是调控ezrin基因转录的分子机制却不清楚.为了探明ezrin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以肺癌细胞A549为材料,首先采用双荧光素酶... 研究发现,质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Ezrin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异常表达,而且Ezrin的表达上调与肿瘤细胞的移动侵袭相关,但是调控ezrin基因转录的分子机制却不清楚.为了探明ezrin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以肺癌细胞A549为材料,首先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系统检测ezrin基因5′侧翼嵌套缺失序列和位点突变序列的转录活性,鉴定肺癌细胞中ezrin基因的基本启动子区以及关键的顺式作用元件Sp1结合位点(-75/-69)和AP-1结合位点(-64/-58).其次,利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证明,肺癌细胞核蛋白提取物能够与ezrin基因含有关键顺式作用元件的DNA序列结合,形成DNA-核蛋白复合物,而且Sp1结合位点和AP-1结合位点与重组蛋白rhSp1和rhAP-1的结合具有位点特异性.最后,利用瞬时转染实验证实,转录因子Sp1和AP-1(由c-Jun和c-Fos组成的异源二聚体)分别通过Sp1结合位点和AP-1结合位点,增强ezrin基因基本转录活性,而且,过表达转录因子Sp1、c-Jun或c-Fos上调了Ezrin蛋白表达.研究确定,肺癌细胞中调控ezrin基因基本转录活性的关键顺式作用元件是Sp1结合位点(-75/-69)和AP-1结合位点(-64/-58),与之作用的转录因子Sp1和AP-1对于ezrin基因的转录激活作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ZRIN基因 转录调控元件 转录因子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系统 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肽胆囊收缩素对脂多糖诱导大鼠肺组织NF-κB活性增高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6
5
作者 丛斌 凌亦凌 +2 位作者 谷振勇 王俊霞 姚玉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15-618,I001,共5页
目的与方法 :为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 (CCK - 8)防治内毒素引起急性肺损伤的分子作用机理 ,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技术 (EMSA) ,观察CCK - 8对脂多糖 (LPS)诱导核转录因子κB(NF -κB)活性变化的影响 ,用光密度扫描电泳谱带峰面积积分值表... 目的与方法 :为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 (CCK - 8)防治内毒素引起急性肺损伤的分子作用机理 ,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技术 (EMSA) ,观察CCK - 8对脂多糖 (LPS)诱导核转录因子κB(NF -κB)活性变化的影响 ,用光密度扫描电泳谱带峰面积积分值表示NF -κB活性 ,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LPS入血可以明显引起大鼠肺组织的NF -κB活性 16 39 92± 198 6 3(P <0 0 1) ,显著高于对照组 (5 93 5 6± 89 34) ,此作用为预先静脉注入CCK - 8部分逆转 ,NF -κB活性低至 82 3 91± 97 32 (P <0 0 1) ,CCK - 8可减轻LPS引起的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论 :CCK -8对LPS激活肺组织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KAPPAB 脂多糖类 急性肺损伤 电泳迁移变动分析技术 八肽胆囊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TNF单克隆抗体对TNF诱导的NF-κB核转位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朱参胜 欧阳为明 +3 位作者 刘雪松 梁晓聪 宋朝君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5-587,共3页
目的 :鉴定 3株抗人TNF单克隆抗体 (mAb)D2、E6和F6对TNF诱导的NF κB核转位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 3株mAb及无关mAb分别与TNF溶液孵育后 ,加入到ECV30 4细胞培养液中。孵育 1h后收获细胞 ,从中提取核蛋白并测定其含量 ,用电... 目的 :鉴定 3株抗人TNF单克隆抗体 (mAb)D2、E6和F6对TNF诱导的NF κB核转位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 3株mAb及无关mAb分别与TNF溶液孵育后 ,加入到ECV30 4细胞培养液中。孵育 1h后收获细胞 ,从中提取核蛋白并测定其含量 ,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 (EMSA)检测核提取液中NF κB的核转位。结果 :3株抗TNFmAb均可抑制TNF诱导的ECV30 4细胞中NF κB的核转位。其中mAbD2的抑制作用最强 ,其次为mAbF6和E6 ,无关对照抗体也有一定的非特异性反应。抑制作用与加入的mAb呈良好的剂量依赖关系 ,在 10mg/L和 0 .1mg/L条件下 ,mAbD2的抑制率分别为 94 .2 %和75 .1% ,mAbE6分别为 6 4 .9%和 2 8.6 % ,mAbF6分别为 70 .3%和 4 9.5 % ,无关对照抗体分别为 2 0 .0 %和 11.1%。结论 :mAbD2、E6和F6可特异性地抑制TNF诱导的NF κB核转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单克隆抗体 NF-ΚB 电泳迁移变动分析(EM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F-κB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金顺子 刘晓冬 刘树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 X射线照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转录因子 NF- κB的影响。方法 :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化分析法得到电泳带 ,用 Phosphor Imager扫描仪分析数据。结果 :0 .0 75 GyX射线全身照射后 4h开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NF- κB的 DNA...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 X射线照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转录因子 NF- κB的影响。方法 :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化分析法得到电泳带 ,用 Phosphor Imager扫描仪分析数据。结果 :0 .0 75 GyX射线全身照射后 4h开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NF- κB的 DNA结合活性逐渐升高 ,48h时基本恢复到假照水平 ,2 .0 0 0 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NF- κB的 DNA结合活性从 8h开始上升 ,持续到 48h。结论 :低剂量和较高剂量 X射线均能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的转录因子NF-κ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转录因子 电离辐射 NF-KB 凝胶电泳迁移变化分析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NF-κB活性对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 mRNA表达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丁鹤林 王佑民 +4 位作者 徐明彤 陈黎红 张少玲 黎锋 傅祖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20-1025,共6页
目的 研究抑制核因子 κB(NF κB)活性对糖尿病大鼠肾脏TGF β1mRNA表达影响。 方法 纯种♂Wistar大鼠分为 3组 :A组为正常对照组 (11只 ) ,B组为糖尿病大鼠未干预组 (11只 ) ,C组为糖尿病大鼠PDTC(NF κB活性抑制剂 )干预组 (9只 )... 目的 研究抑制核因子 κB(NF κB)活性对糖尿病大鼠肾脏TGF β1mRNA表达影响。 方法 纯种♂Wistar大鼠分为 3组 :A组为正常对照组 (11只 ) ,B组为糖尿病大鼠未干预组 (11只 ) ,C组为糖尿病大鼠PDTC(NF κB活性抑制剂 )干预组 (9只 )。饲养 18wk后取出肾脏 :以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技术检测肾组织NF κB活性 ,透射电镜检测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及系膜基质密度 (系膜基质面积 /系膜面积 ) ,RT PCR检测TGF β1mRNA表达。酶免疫分析法检测 2 4h尿白蛋白排泄 (UAE)。结果 肾组织NF κB活性在B组大鼠肾组织 (1 85± 0 5 4× 10 6)显著高于A组 (0 0 7± 0 11×10 6,P <0 0 1) ,C组 (0 2 5± 0 2 5× 10 6)显著低于B组 (P <0 0 1)。B组与A组比较 ,UAE (2 18± 1 98mgvs 0 4 1± 0 4 7mg,P <0 0 1)、肾小球基底膜厚度 (5 31 6± 10 7 6nmvs 312 4±2 5 4nm ,P <0 0 1)及系膜基质密度 (5 6 4 1± 6 78vs 33 95±5 2 2 ,P <0 0 1)均显著增高 ;C组大鼠UAE(0 5 6± 0 72 )mg、肾小球基底膜厚度 (315 8± 2 1 4 )nm及系膜基质密度 (37 97±7 37)均显著低于B组 (均P <0 0 1)。肾组织TGF β1mR NA表达在B组大鼠 (0 5 3± 0 2 0 )显著高于A组 (0 2 6±0 13,P <0 0 1) ,C组 (0 2 9± 0 10 )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核因子-ΚB TGF-Β1 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 电泳迁移变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花青素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PGE_2生成的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美珺 梁统 周克元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1488-1492,1497,共6页
目的:观察原花青素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PGE2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原花青素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PGE2生成的影响;LPS诱导RAW264.7细胞9h,再加不同浓度原花青素作用30min,放射免疫(RIA)法检测原... 目的:观察原花青素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PGE2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原花青素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PGE2生成的影响;LPS诱导RAW264.7细胞9h,再加不同浓度原花青素作用30min,放射免疫(RIA)法检测原花青素对COx-2酶活性的影响;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法检测原花青素对COx-2 mRNA表达的影响;提取核蛋白,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原花青素对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法检测原花青素对NF-κB与DNA结合活性的影响。结果:0.8,4和20mg·L-1原花青素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PGE2生成;0.8,4和20mg·L-1原花青素不影响LPS诱导RAW264.7细胞COx-2酶活性;0.8,4和20mg·L-1原花青素下调LPS诱导RAW264.7细胞COx-2 mRNA表达;4,20mg·L-1原花青素下调LPS诱导RAW264.7细胞NF-κB/p65蛋白表达;0.8,4和20mg·L-1的原花青素可明显降低LPS诱导下RAW264.7细胞的NF-κB活化。结论:原花青素显著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PGE2生成的作用与原花青素抑制COx-2 mRNA表达有关,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p65蛋白表达和抑制NF-κB的DNA结合活性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 环氧化酶-2 前列腺素E2 核转录因子-ΚB 电泳迁移变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粘附分子表达调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振辉 唐柚青 +3 位作者 赖添顺 洪新 毛宝龄 钱桂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41-1043,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及核因子-κB(NF-κB)对其表达调控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体外培养,观察TNFα刺激HUVEC后,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检测NF-κB活化强度和应用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及核因子-κB(NF-κB)对其表达调控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体外培养,观察TNFα刺激HUVEC后,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检测NF-κB活化强度和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UVEC表达ICAM-1。结果HUVEC受TNFα刺激后2~12hNF-κB的活性显著增高(P<0.01),峰值在刺激后6h;同时ICAM-1表达显著增强(P<0.01),并于12h达峰值,NF-κB活化与ICAM-1表达之间有峰值水平和时间顺序的正相关。且NF-κB可与含ICAM-1基因的κB序列的寡聚核苷酸系列特异结合;竞争抑制实验进一步证实了NF-κB与标记的κB系列结合的特异性;超迁移试验表明,与κB系列结合的NF-κB是由P65亚基构成的同源二聚体。结论TNFα可有效地激活HUVEC高效表达ICAM-1,其表达受P65亚基同源二聚体构成的NF-κB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核因子-ΚB 细胞间粘附分子-1 肿瘤坏死因子Α 免疫组化 凝胶电泳迁移改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成纤维细胞转录因子Sp1Sp3对p16^(INK4a)基因的调控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军峰 童坦君 张宗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3,共6页
p16 INK4a是一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 (cdk)的抑制因子 ,它通过抑制cdk4与cdk6的活性 ,使视网膜母细胞瘤抑制蛋白Rb处于低磷酸化状态 ,从而使细胞阻滞于G1期 .对p16 INK4aATG上游 6 2 2bp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发现 ,该区域富含GC ,其中有 5... p16 INK4a是一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 (cdk)的抑制因子 ,它通过抑制cdk4与cdk6的活性 ,使视网膜母细胞瘤抑制蛋白Rb处于低磷酸化状态 ,从而使细胞阻滞于G1期 .对p16 INK4aATG上游 6 2 2bp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发现 ,该区域富含GC ,其中有 5个GC盒 (分别命名为GC Ⅰ~GC Ⅴ ) .将上述片段插入到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GL3 Basic ,分别对 5个GC盒进行点突变后转染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 (2BS)发现 ,Ⅰ、Ⅱ、Ⅳ位点的突变体显著下调p16 INK4a启动子的活性 ,而Ⅲ、Ⅴ位点突变体无明显作用 .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 (EMSA)证实 ,GC Ⅰ ,Ⅱ ,Ⅳ能与转录因子Sp1和Sp3结合 ,而且结合条带可被转录因子Sp1和Sp3的抗体所拮抗 .共转染Sp1有助于增加启动子的活性 ,而共转染Sp3则有较弱的抑制作用 ,证明p16 INK4a的转录受到Sp1与Sp3的调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成纤维细胞转录因子Sp1/Sp3 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2BS) 电泳迁移变动分析(EMSA)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降解条件下黄孢原毛平革菌lip基因转录调控序列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江明锋 张义正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5-441,共7页
用DNA蛋白质体外结合实验和凝胶迁移率变动分析技术筛选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chrysospori um)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基因lipA、lipC、lipF的5′端调控区内能与该菌在木质素降解条件下形成的蛋白特异结合的顺式作用元件。结果表明,来... 用DNA蛋白质体外结合实验和凝胶迁移率变动分析技术筛选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chrysospori um)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基因lipA、lipC、lipF的5′端调控区内能与该菌在木质素降解条件下形成的蛋白特异结合的顺式作用元件。结果表明,来自lipC、lipF基因的5′端片段LG2P3(396bp)和LG6S12(738bp)能特异结合培养于Kirk低氮培养基中的菌丝体蛋白;而来自于lipF基因的5′端的LG6S2(226bp)DNA片段能特异结合培养于天然冷杉木片中的菌丝体蛋白。对这些片段的DNA序列分析表明,它们均存在各种顺式作用元件,由此推测它们可能是被一些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基因转录调控相关的蛋白质所结合的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孢原毛平革菌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基因 凝胶迁移变动分析 DNA结合蛋白 顺式作用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份豌豆材料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13
作者 王翠玲 杨晓明 +1 位作者 王旺田 周卫东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58,共4页
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23份不同地区来源的豌豆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通过对各供试材料酶谱特征和相似系数的分析,探讨供试材料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来源的豌豆材料过氧化物同工酶在酶带数、酶量、酶活... 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23份不同地区来源的豌豆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通过对各供试材料酶谱特征和相似系数的分析,探讨供试材料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来源的豌豆材料过氧化物同工酶在酶带数、酶量、酶活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供试材料中共出现161条酶带,14种类型,2条共有表达酶带。酶带数量在品种间差异显著,其中最多者出现8条,最少5条,Rf值范围为0.13~0.83。各个豌豆材料间的遗传相似度在0.33~1.00之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聚类分析将23份豌豆材料分为5个类群,分类结果与品种的来源和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3号与17号材料、8号与16号材料、12号与13号材料亲缘关系相互最近;6号材料与其他材料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亲缘关系 聚类分析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类转录因子与DNA互作的研究方法
14
作者 孙婴宁 王维禹 +3 位作者 贾炳豪 盛和宇 于志丹 王宁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51-55,共5页
在禽类生长发育中,基因的适时适量表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转录因子与DNA的互作,对认识禽类生长发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总结了禽类常用的转录因子与DNA互作研究方法,其中:生物信息学预测结合位点有助于针对性的开展后续研究;... 在禽类生长发育中,基因的适时适量表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转录因子与DNA的互作,对认识禽类生长发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总结了禽类常用的转录因子与DNA互作研究方法,其中:生物信息学预测结合位点有助于针对性的开展后续研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能够分别从体外和体内验证转录因子与DNA结合;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可以鉴定对转录活性的影响。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可有效开展转录因子-DNA互作研究,有助于揭示禽类生长发育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DNA 生物信息学预测 电泳迁移变动分析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活性及意义
15
作者 严兆华 张团英 陈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511-2512,共2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宫颈癌中的活性及意义。方法:应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方法(EMSA)检测宫颈癌、慢性宫颈炎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NF-κB活性。结果:宫颈癌中NF-κB活性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和正常宫颈组织(P<0.01);肿瘤...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宫颈癌中的活性及意义。方法:应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方法(EMSA)检测宫颈癌、慢性宫颈炎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NF-κB活性。结果:宫颈癌中NF-κB活性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和正常宫颈组织(P<0.01);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越低,其NF-κB活性越高(P<0.05);伴淋巴结转移者亦比不伴转移者显著增高(P<0.01)。结论:NF-κB的活性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为NF-κB能调控肿瘤细胞的分化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核转录因子-ΚB 电泳迁移变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