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球自转极移近120天准周期变化的小波分析及其大气激发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钟敏 高布锡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61-367,共7页
本文利用小波变换这一新的频谱分析方法研究了地球自转极移近120天准周期变化的时频特征,证实了在极移序列中存在显著的近120天准周期振荡,得到了极移准周期变化的周期与振幅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地球自转动力学为基础,在时域... 本文利用小波变换这一新的频谱分析方法研究了地球自转极移近120天准周期变化的时频特征,证实了在极移序列中存在显著的近120天准周期振荡,得到了极移准周期变化的周期与振幅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地球自转动力学为基础,在时域内分析了大气变化对自转极移季节内变化的激发.表明大气激发在本文所研究的频段内是极移短周期变化的主要激发源。并发现在极移近120天准周期振荡平静时期,发生ELNino事件,同时日长变化近120天准周期变化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大气激发 地球自转 准周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表面水温场的准周期变化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汤明义 李洪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S1期370-376,共7页
本文用能谱方法分析了黄海的海表面水温(SST)场的准周期变化。由分析结果清楚地看出,SST具有高频准周期变化:黄海北部以2.6—3.2,1.4—1.7,3.6—3.8和6.7个月的准周期为主;3.3—3.6,5,1.3—2.3及6.7个月在黄海南部占优势。同时,两个海... 本文用能谱方法分析了黄海的海表面水温(SST)场的准周期变化。由分析结果清楚地看出,SST具有高频准周期变化:黄海北部以2.6—3.2,1.4—1.7,3.6—3.8和6.7个月的准周期为主;3.3—3.6,5,1.3—2.3及6.7个月在黄海南部占优势。同时,两个海域都有6.7和3.3年的明显的准周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面水温 黄海 能谱方法 准周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能见度的准周期性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鑫 黄菲 +1 位作者 周发琇 李岩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0-426,共7页
利用厦门机场2000~2002三年白天(08~20时)逐时能见度及相应的相对湿度、风资料,通过统计方法和小波分析,发现厦门能见度有显著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季节内和准两周等不同尺度的变化,并且分析了这几种变化的基本特征。在每天有记录的时... 利用厦门机场2000~2002三年白天(08~20时)逐时能见度及相应的相对湿度、风资料,通过统计方法和小波分析,发现厦门能见度有显著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季节内和准两周等不同尺度的变化,并且分析了这几种变化的基本特征。在每天有记录的时刻08~20时,能见度日变化明显,在清晨、傍晚最低,午后最高;能见度存在季节变化,在一年中3~5月能见度最低,这正对应着厦门的雾季,厦门地区的能见度与当地的雾关系密切;能见度还存在显著的季节内(30~60d)变化和准双周(10~20d)变化,这与东亚季风区内的大气振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厦门 准周期变化 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_x的准两年周期变化及其与臭氧准两年周期振荡的关系 I.资料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郑彬 陈月娟 简俊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21-833,共13页
利用 1 992~ 2 0 0 0年HALOE的观测资料 ,分析了平流层NOx (这里是指NO和NO2 )混合比的垂直经向分布结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并与O3混合比的年际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 1 )在各纬度平流层NOx混合比的垂直结构基本相似 ,从平流... 利用 1 992~ 2 0 0 0年HALOE的观测资料 ,分析了平流层NOx (这里是指NO和NO2 )混合比的垂直经向分布结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并与O3混合比的年际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 1 )在各纬度平流层NOx混合比的垂直结构基本相似 ,从平流层下层向上随高度增加 ,分别在 1~ 2hPa (NO)和 5~ 1 0hPa (NO2 )达到极大值 ,再向上NOx混合比随高度减小。另外 ,NO混合比在 1 0× 1 0 - 5hPa高度附近还有一个极值区。在平流层下层 ,它们的极值区下方 ,NOx混合比基本从热带向两极增大。NO混合比在平流层位于 1~ 2hPa之间有一个高值区 ,在 1 0× 1 0 - 5hPa附近还有一个更大的极值。而NO2 只有一个浓度高值区 ,位置在 5~ 1 0hPa。 ( 2 )NOx混合比在中低纬的高度分布和经向分布上都存在准两年周期振荡(简称QBO)。NO2 的QBO较NO更明显 ,赤道上空的NOx的QBO最明显 ,北半球NOx 的QBO较南半球更明显 ,而 2 0~ 5hPa的NOx的QBO又较其他气层更明显。 ( 3)在热带 30km以上 ,NOx的QBO与O3混合比的QBO位相相反 ;而中纬地区及 30km以下的热带 ,它们有一个位相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年周期变化 臭氧 两年周期振荡 分布结构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准两年周期振荡及其成因 被引量:94
5
作者 黄荣辉 陈际龙 +1 位作者 黄刚 张启龙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5-560,共16页
应用中国160测站降水资料和ERA-40再分析资料以及EOF和熵谱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夏季(6~8月)降水和东亚水汽输送通量的年际变化,表明中国(特别是华南、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以及华北等地区)夏季降水具有2~3a周期变化特征,即准两... 应用中国160测站降水资料和ERA-40再分析资料以及EOF和熵谱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夏季(6~8月)降水和东亚水汽输送通量的年际变化,表明中国(特别是华南、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以及华北等地区)夏季降水具有2~3a周期变化特征,即准两年周期的振荡特征,并表明中国降水的这种周期振荡与东亚上空夏季风水汽输送通量的准两年周期振荡密切相关;并且,还利用NCEP/NCAR的海表温度和日本气象厅的沿137°E海温剖面观测资料,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表层与次表层海温的年际变化,揭示了热带西太平洋热力状态的变化也有显著的准两年周期的变化特征。作者利用相关和集成分析来讨论热带西太平洋热状态的准两年周期振荡对中国夏季降水和东亚水汽输送的影响,表明了热带西太平洋海温的准两年周期振荡对东亚夏季风及其所驱动的水汽输送都有很大影响。此外,作者还利用东亚/太平洋型(EAP型)遥相关理论,简单地讨论了热带西太平洋热力状态的准两年周期振荡影响中国夏季风降水准两年周期变化的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降水 两年周期变化 热带西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各主要季风年际变化主周期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差异的对比 被引量:1
6
作者 彭旭钢 陈柏洋 +2 位作者 吴敏敏 骆鉴洲 王磊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8期131-133,136,共4页
季风降雨的变异和异常会对农业活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了季风的变异规律可以为农业活动提供有益的信息。对比全球各主要季风年际变化主周期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年际变化主周期由20世纪90年... 季风降雨的变异和异常会对农业活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了季风的变异规律可以为农业活动提供有益的信息。对比全球各主要季风年际变化主周期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年际变化主周期由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准4年周期为主,转变为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准2年周期为主。相反,印度夏季风由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准2年周期为主转变为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准4年周期为主。南非夏季风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出现准4年周期的显著增强,与之相反的,澳洲夏季风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出现准4年周期的显著减弱。与全球其他季风相比较,西北太平洋夏季风年际变化主周期在20世纪90年代的变异特征与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的年际变化主周期的变异特征一致。热带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跨洋盆相互作用的增强可能是引起西北太平洋夏季风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准2年周期变化显著增强的重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季风 周期 年代际变异 西北太平洋夏季风 2年周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海近代气候变化的化学记录 被引量:20
7
作者 陈敬安 万国江 黄荣贵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9-42,共4页
通过对程海沉积物化学组分及其比值变化剖面的精细剖析 ,辨识了程海沉积物碳酸盐含量、Ca O/ (Mg O· Al2 O3)和 (Ca O+K2 O+Na2 O) / Al2 O3比值的环境指示意义 ,初步探讨了程海区域的气候短尺度波动。研究结果表明 ,程海区域主要... 通过对程海沉积物化学组分及其比值变化剖面的精细剖析 ,辨识了程海沉积物碳酸盐含量、Ca O/ (Mg O· Al2 O3)和 (Ca O+K2 O+Na2 O) / Al2 O3比值的环境指示意义 ,初步探讨了程海区域的气候短尺度波动。研究结果表明 ,程海区域主要表现为暖干与冷湿相交替的气候演替类型 ,且存在约 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化学记录 准周期变化 程海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沉积物粒度记录与气候干湿变迁 被引量:64
8
作者 陈敬安 万国江 徐经意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41-345,共5页
通过对洱海现代沉积物的精细采样 ,将放射性核素精确计年与沉积物粒度研究相结合 ,重建了 6 0 0多年来洱海区域气候的干湿变迁 ,为恢复百年尺度的气候干湿变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研究结果表明 ,15世纪是洱海地区最为湿润的一个世纪 ;洱... 通过对洱海现代沉积物的精细采样 ,将放射性核素精确计年与沉积物粒度研究相结合 ,重建了 6 0 0多年来洱海区域气候的干湿变迁 ,为恢复百年尺度的气候干湿变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研究结果表明 ,15世纪是洱海地区最为湿润的一个世纪 ;洱海区域存在 10 0a、2 0 0a两种时间尺度的气候干湿准周期波动 ;自 19世纪末以来洱海区域气候整体上向干旱化方向发展 ,目前正处于干旱期末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粒度 准周期变化 干湿变迁 洱海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4~6月降水异常的环流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覃武 孙照渤 +1 位作者 丁宝善 张爱华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327-331,共5页
分析了华南4~6月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华南4~6月旱、涝年的500hPa高度距平场的主要差异。结果表明,4~6降水存在2.5~3年的准周期变化和持续10年左右的阶段性变化特征。旱、涝年1~3月500hPa高度距平场... 分析了华南4~6月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华南4~6月旱、涝年的500hPa高度距平场的主要差异。结果表明,4~6降水存在2.5~3年的准周期变化和持续10年左右的阶段性变化特征。旱、涝年1~3月500hPa高度距平场的分布基本反位相,4~6月的距平场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综合结果表明,从冬季开始到次年6月,旱、涝年500hPa高度距平沿50°N纬圈的演变具有基本相反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异常 环流特征 准周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