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治与政府决策自动化 被引量:5
1
作者 莉亚·本内特·摩西 +1 位作者 乔治·威廉姆斯 廖建凯(译)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9-131,共13页
透明和责任、可预测性和一致性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各国普遍认可的法治价值观。预编程规则系统和从历史数据中衍生出规则系统,是两类典型的自动化系统。澳大利亚、美国、瑞典和中国的公共机构已经在社会福利分配、刑事审判和社会信... 透明和责任、可预测性和一致性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各国普遍认可的法治价值观。预编程规则系统和从历史数据中衍生出规则系统,是两类典型的自动化系统。澳大利亚、美国、瑞典和中国的公共机构已经在社会福利分配、刑事审判和社会信用评级等领域,应用自动化系统进行决策。政府决策自动化,在增强法治价值的同时也给法治价值带来新的挑战,反映出法治与技术快速变革之间的紧张关系。缓和法治与政府决策自动化之间的紧张关系,需要精心设计、有效实施和持续评估自动化决策系统,需要将自动化决策系统的形式与应用场景相匹配并限制自动化决策在某些场景中的应用。然而,将法治价值观转化为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规范并加以实施,是一项艰巨的技术和法律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自动化决策 法治价值观 专家系统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医疗算法自动化决策下的个人健康信息保护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徐着雨 岳远雷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4,共5页
在万物互联、事事算法的人工智能时代,个人健康信息保护面临知情同意机制存在漏洞、自动化处理算法具有多重歧视、自动化处理范围的法律界定模糊、个人健康信息安全性降低、自动化处理保护机制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应优化自动化决策下的... 在万物互联、事事算法的人工智能时代,个人健康信息保护面临知情同意机制存在漏洞、自动化处理算法具有多重歧视、自动化处理范围的法律界定模糊、个人健康信息安全性降低、自动化处理保护机制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应优化自动化决策下的知情同意机制,增强个人健康信息自动化处理算法的公平性,厘定个人健康信息自动化处理的边界,强化对个人健康信息自动化处理算法的审查监管,构建全生命周期的个人健康信息自动化处理法律保护机制以实现技术创新和个人健康信息权益保障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医疗算法 自动化决策 个人健康信息保护 知情同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劳动者自动化决策拒绝权实现路径的公私法协同 被引量:3
3
作者 程凌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75,共17页
平台劳动者自动化决策拒绝权是解决平台劳动者“困在系统里”问题的必要路径。该权利作为宪法个人信息权权利束体系的组成部分,与其他宪法基本权利的实现密切相关。该权利具有双重功能,主观防御功能在于保障平台用工自动化决策的私法自... 平台劳动者自动化决策拒绝权是解决平台劳动者“困在系统里”问题的必要路径。该权利作为宪法个人信息权权利束体系的组成部分,与其他宪法基本权利的实现密切相关。该权利具有双重功能,主观防御功能在于保障平台用工自动化决策的私法自治,客观价值秩序功能要求国家对平台用工自动化决策进行积极干预。相应地,该权利的实现需要私法与公法的协调配合。在私法视野下,平台劳动者以请求权的方式行使自动化决策拒绝权,权利行使须满足“仅通过自动化决策的方式作出”、对平台劳动者权益有“重大影响”两项要件,从而达到拒绝完全自动化决策、获得人工干预的法律效果,此路径注重平台劳动者个人层面的权益影响或损害救济。在公法视野下,主要通过有意义信息的强制性披露、自动化决策的风险评估与人工监控来规制自动化决策信息不对称风险及平台劳动者生命健康权、平等权等基本权利被侵害的风险,此路径注重平台劳动者整体层面的风险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劳动者 自动化决策拒绝权 平台用工 风险规制 个人信息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司法领域自动化决策的风险与规制 被引量:5
4
作者 郑曦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7,共10页
自动化决策在中外各国的刑事司法领域已有广泛应用,其原因在于自动化决策符合刑事司法预防和打击犯罪、提高诉讼效率、实现案件公正办理的需求,也有相应的观念和技术条件予以支持。然而自动化决策在刑事司法中的应用可能带来准确性不足... 自动化决策在中外各国的刑事司法领域已有广泛应用,其原因在于自动化决策符合刑事司法预防和打击犯罪、提高诉讼效率、实现案件公正办理的需求,也有相应的观念和技术条件予以支持。然而自动化决策在刑事司法中的应用可能带来准确性不足、公正性偏离和机械性三方面的风险,应采取措施对自动化决策进行规制,以达到补足准确性、保障公正性和消解机械性的效果,实现自动化决策在刑事司法领域的法治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决策 刑事司法 预测性警务 智慧司法 证据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算法自动化决策的私权构建与实现 被引量:2
5
作者 孙跃元 许建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8,共9页
商业算法自动化决策的私权建构是算法私人治理中的关键一环,个体赋权的核心在于保护“人”在技术威胁中的主体地位。算法权利能够保护决策相对人的正当利益,捍卫人的独立性与自治,其为概念标准之满足;具体的算法权利或被明文规定于法规... 商业算法自动化决策的私权建构是算法私人治理中的关键一环,个体赋权的核心在于保护“人”在技术威胁中的主体地位。算法权利能够保护决策相对人的正当利益,捍卫人的独立性与自治,其为概念标准之满足;具体的算法权利或被明文规定于法规中,或可用权利推定的方法从基础权利中派生出,并具有实现可能性,其为实证标准之满足。用“权利束”作为分析权利的实用主义方法,算法权利可被视为决策相对人享有的一系列旨在增强个体抵御算法风险能力的权利类型,具有开放特征和规范弹性。然而,权利理论若向实践转化,需借助算法“权利束”中各个权利的制度化实现,从算法知情权、算法解释权和算法决策拒绝权出发,构建权利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自动化决策 权利证成 算法权利束 私权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决策拒绝权的整体主义实现 被引量:3
6
作者 崔靖梓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11,共13页
个体主义范式的自动化决策拒绝权以人的主体性为价值内核,依靠个人的理性和自主控制能力,以个人的自我保护为主展开。在此范式下形成的自动化决策二分法和个人自主检视模式难以使自动化决策拒绝权充分实现,无法对数智化社会的自动化决... 个体主义范式的自动化决策拒绝权以人的主体性为价值内核,依靠个人的理性和自主控制能力,以个人的自我保护为主展开。在此范式下形成的自动化决策二分法和个人自主检视模式难以使自动化决策拒绝权充分实现,无法对数智化社会的自动化决策风险进行有效回应。整体主义将事物整体作为基本分析单位,强调事物之间的系统性关联,与我国自动化决策拒绝权构建的基本逻辑相契合,能够为自动化决策拒绝权提供方法论基础。整体主义要求自动化决策拒绝权在价值内核上坚持人的主体价值与共同善的统一,在适用条件上强调基于整体思维的组织结构标准,在实现方式上基于先在规制对义务体系进行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决策拒绝权 个体主义范式 整体主义 个人信息保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征信机构自动化决策的风险识别与区分规制
7
作者 张雨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0,共9页
个人征信机构运用自动化决策提供信用信息查询、信用评价与信用反欺诈产品或服务,可能因传导不实信息、复现社会偏见与歧视、弱化人类决策个性化空间等对人的权益产生风险。通过对个人征信机构自动化决策应用场景进行分析发现,信用信息... 个人征信机构运用自动化决策提供信用信息查询、信用评价与信用反欺诈产品或服务,可能因传导不实信息、复现社会偏见与歧视、弱化人类决策个性化空间等对人的权益产生风险。通过对个人征信机构自动化决策应用场景进行分析发现,信用信息查询类产品可引发“算法黑箱”风险,信用评价类和信用反欺诈类产品可同时引发“算法黑箱”“算法歧视”等风险。我国现有法律衍生出个体赋权机制、透明度义务机制和第三方主体外部监督机制,以应对自动化决策引发的各类风险,但单一的规制机制较难解决个人征信机构自动化决策的风险规制难题。对个人征信机构自动化决策的风险进行规制,需要综合考量规制对象、规制目的和规制实效,并以个人征信数据处理关系为分析背景,建构公私法规制机制相衔接的立体化风险规制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征信机构 自动化决策 风险识别 风险规制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觉与逻辑决策及决策的自动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建中 《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 1994年第3期109-113,共5页
本文讨论了直觉决策与逻辑决策的相互关系,并对决策自动化的有关问题作了研究。
关键词 直觉决策 逻辑决策 决策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论视角下个人免受自动化决策的法律保护 被引量:34
9
作者 郑智航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4-105,共12页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人类的许多决策并不再由人自身作出,而是由机器完全自行作出或者由机器辅助作出。自动化决策正在改变传统的人是主体、机器是客体的人机关系模式,对人的尊严形成了挑战。自动化决策往往容易忽视正当程序理念...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人类的许多决策并不再由人自身作出,而是由机器完全自行作出或者由机器辅助作出。自动化决策正在改变传统的人是主体、机器是客体的人机关系模式,对人的尊严形成了挑战。自动化决策往往容易忽视正当程序理念,违反正当程序中的中立性原则、公开性原则和参与性原则。免受自动化决策的禁令进路和权利进路在规制目标、规制方式和规制限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是,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数据主体与数据控制者之间的利益平衡。这种平衡论的引入可以改变我们对于个人免受自动化决策的权利效力、属性和规范的认识,并为个人免受自动化决策权利的实现提供方法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算法 自动化决策 “平衡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决策、刑事司法与算法规制--由卢米斯案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19
10
作者 江溯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6-88,共13页
卢米斯案引发了算法规制问题的广泛讨论。多数学者认为,该案判决低估了算法的准确性、歧视性和透明度风险,高估了法官识别算法风险的能力。为了应对普遍的算法风险,GDPR引入了算法可解释性规则,但在解释论构造、正当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卢米斯案引发了算法规制问题的广泛讨论。多数学者认为,该案判决低估了算法的准确性、歧视性和透明度风险,高估了法官识别算法风险的能力。为了应对普遍的算法风险,GDPR引入了算法可解释性规则,但在解释论构造、正当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均存在争议。尽管学界对算法规制的具体进路看法不一,但在算法透明原则方面达成了共识。我国应当采取立法、司法与行业自律并行的算法规制策略。立法者应当制定场景化的算法透明和责任规则。在司法领域,要明确算法决策仅具有辅助性地位,不能替代人类法官进行判案,并设计出更为精细的算法透明制度。此外,还应当鼓励行业内部协商制定伦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决策 算法规制 正当程序 刑事司法 算法透明 算法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受自动化决策约束权的制度逻辑与本土构建 被引量:48
11
作者 张欣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7-40,共14页
为应对算法技术形成的数字化生存困境,免受自动化决策约束权应运而生。该项权利赋予数据主体自治性尊重,是技术正当程序的应有之义,有助于数据主体与数据控制者之间创建信任性互动。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第22条选取了严格禁令与积... 为应对算法技术形成的数字化生存困境,免受自动化决策约束权应运而生。该项权利赋予数据主体自治性尊重,是技术正当程序的应有之义,有助于数据主体与数据控制者之间创建信任性互动。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第22条选取了严格禁令与积极权利路径的中间路线,设定了横跨公私场景下自动化决策实施的正当性基础,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联动保护机制。但该条制度设计存在限制过多、指引不明、规则科学性不足以及实效堪忧的缺憾。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应在借鉴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扩展行权适用的决策类型,厘清对个人产生影响的判断标准,并面向数据生命周期构建事前知晓、事中参与、事后救济的全周期闭环行权体系,增强算法私权体系的韧性和质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受自动化决策约束权 拒绝权 算法治理 个人信息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侦查决策:实践态势、风险及进路 被引量:8
12
作者 何军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4-50,56,共8页
[研究目的]自动化决策正日益成为侦查决策新范式。相比民商事领域、行政领域的自动化决策,自动化侦查决策会直接涉及人的生命、自由等基本权利,权力和权利的冲突会更为激烈。研究自动化侦查决策,有助于规制侦查决策、保障个人权利、促... [研究目的]自动化决策正日益成为侦查决策新范式。相比民商事领域、行政领域的自动化决策,自动化侦查决策会直接涉及人的生命、自由等基本权利,权力和权利的冲突会更为激烈。研究自动化侦查决策,有助于规制侦查决策、保障个人权利、促进侦查技术和法治的协同演进。[研究方法]通过实证研究法、规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阐释自动化侦查决策的实践态势及其风险,并提出解决思路。[研究结论]应当辩证地看待自动化决策,发挥自动化决策的优势,认识到自动化决策是侦查的未来。应对和化解自动化决策风险需要构建数据质量和算法评估机制,构建以人为本、人机协同的侦查决策机制,构建与自动化决策相适应的权利体系,建立适度透明制度及审计、救济、责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 侦查情报 侦查决策 自动化决策 决策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息处理者的自动化决策解释义务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何新新 徐澜波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9-87,共9页
自动化决策的广泛应用在提高决策效率的同时,对个人信息主体权益产生重大影响。在应用自动化决策场合,个人信息处理者应承担自动化决策解释义务。自动化决策解释义务的规范理据可从个人信息处理的透明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告知义务以... 自动化决策的广泛应用在提高决策效率的同时,对个人信息主体权益产生重大影响。在应用自动化决策场合,个人信息处理者应承担自动化决策解释义务。自动化决策解释义务的规范理据可从个人信息处理的透明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告知义务以及个人享有的个人信息权益中推导出来。由于自动化决策解释义务的解释对象模糊、解释标准不明且与商业秘密存在冲突,需要对自动化决策解释义务进行限定。自动化决策解释义务的解释对象应仅限于事后的具体解释,以技术专家为主导,面向特定场景中的算法决策相对人,探索理性化的解释标准,并基于比例原则指导下的利益权衡,调和自动化决策解释义务与商业秘密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处理者 自动化决策 解释义务 解释说明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与重塑:个人信息算法自动化决策的规制逻辑 被引量:28
14
作者 宋华健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106,共8页
算法在便利社会生活、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个体遭受算法决策不公的问题。包括拒绝自动化决策权、算法解释权在内的权力化创设不仅在实践中存在争议,也无法有效应对算法迭代发展中决策产生的集体性风险。为有效消弭技术鸿沟... 算法在便利社会生活、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个体遭受算法决策不公的问题。包括拒绝自动化决策权、算法解释权在内的权力化创设不仅在实践中存在争议,也无法有效应对算法迭代发展中决策产生的集体性风险。为有效消弭技术鸿沟带来的认知差异,监管制度构建应以事先预防为基点,以算法影响评估制度的完善与算法审计规则的落实为中心,强化技术监管的协同治理,最终构建起精细化、多层次的监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自动化决策 私权构建 算法审计 算法影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自动化决策与行政正当程序制度的冲突与调和 被引量:192
15
作者 张凌寒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17,共14页
行政治理中存在着两种信息不对称:行政机关与治理对象的信息不对称、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的信息不对称。算法自动化决策嵌入行政活动,一方面极大地缓解了第一组信息不对称,产生了行政权力增强效应;另一方面,算法或压缩行政活动的各个环... 行政治理中存在着两种信息不对称:行政机关与治理对象的信息不对称、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的信息不对称。算法自动化决策嵌入行政活动,一方面极大地缓解了第一组信息不对称,产生了行政权力增强效应;另一方面,算法或压缩行政活动的各个环节,或作为内部行政决策,逃避行政正当程序制度的控制。从信息论角度,行政正当程序中的告知、申辩陈述、理由说明等环节是信息发送与沟通工具。两种信息不对称的此消彼长使得公民权利受到算法自动化决策的侵蚀,“权力-权利”格局严重失衡。因此应以解决行政相对人信息不对称为宗旨,坚持和发展适应算法治理时代的正当程序制度,尤其是行政公开原则、公众参与原则与说明理由制度。坚持和发展行政公开原则,应增强算法透明度、衡平行政公开与商业秘密制度,并规范信息公开方式;坚持和发展公众参与原则,应事前开展算法影响评估、重视陈述与申辩环节;坚持和发展说明理由制度,应赋予相对人获得算法解释的权利,并明确说明理由的内容与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行政正当程序 算法解释技 术正当程序 算法自动化决策 “权力-权利”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离算法自动化决策权”的虚幻承诺 被引量:77
16
作者 唐林垚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33,共16页
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第22条应作权利而非禁令解,由此产生的“脱离自动化决策权”存在与“更正权”竞合之表象、与“获解释权”补强之曲解以及与“被遗忘权”混同之误判。界定该权利应把握两条主线:(1)GDPR序言第71条赋予数据主... 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第22条应作权利而非禁令解,由此产生的“脱离自动化决策权”存在与“更正权”竞合之表象、与“获解释权”补强之曲解以及与“被遗忘权”混同之误判。界定该权利应把握两条主线:(1)GDPR序言第71条赋予数据主体的三种基本权利乃相互并列而非互为因果;(2)权利内涵随技术发展嬗变,在基于数据库编码的计算机自动化场景为脱离数据采集,在基于机器学习的算法自动化场景为脱离用户侧写,在基于神经网络的超级自动化场景为脱离平台交互。破除权利失语的关键在于适用条件去场景化以及自甘风险式的豁免进路让位于实现公共利益所必须的法定许可。若不囿于既定框架,陈情权和离线权的重构思路各有合理之处,但应防范可能产生过高的社会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离自动化决策 更正权 获解释权 被遗忘权 豁免规则 自甘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自动化决策规制的私法困境及其完善路径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东方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0-128,共9页
商业自动化决策中被决策主体不享有算法解释权。商业自动化决策的私法规制框架是以告知同意规则-事前告知义务、个人信息处理知情权-事后说明义务和自动化决策结果拒绝权为核心进行的规范体系构建。但这种规范以保障被决策主体知情为逻... 商业自动化决策中被决策主体不享有算法解释权。商业自动化决策的私法规制框架是以告知同意规则-事前告知义务、个人信息处理知情权-事后说明义务和自动化决策结果拒绝权为核心进行的规范体系构建。但这种规范以保障被决策主体知情为逻辑起点,不能有效解决自动化决策中普遍存在的算法黑箱问题。商业自动化决策需公私法协同规制。首先,私法层面应着眼于自动化决策的一般逻辑(框架层面),细化数据主体事前告知义务和事后说明义务的范围,明确自动化决策结果拒绝权的适用情形。在自动化决策前,商业决策主体不仅应向被决策主体主动告知自动化决策的一般逻辑,还应主动告知该自动化决策可能引发的风险。在自动化决策后,商业决策主体应对影响被决策主体权益的相关信息进行具体说明。此外,自动化决策结果拒绝权的行使需受“对个人权益有重大影响”与“仅通过自动化决策的方式作出”的双重限制。其中,是否“对个人权益有重大影响”的判断标准为是否严重改变了被决策主体的利益状态;而是否“仅通过自动化决策的方式作出”则需纳入商业决策主体的事前告知义务范围。其次,公法层面应着眼于自动化决策的具体逻辑(算法层面)并进行穿透式监管,即通过算法备案-实质审查和算法备案-动态监管的方式解决算法黑箱可能带来的侵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自动化决策 算法解释权 告知同意规则 算法黑箱 公私法协同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决策中就业歧视的生成与法治进路
18
作者 罗熠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8-122,共15页
机器学习决策在用工匹配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关于其在就业歧视方面的立法还未展开。结合算法技术原理和算法应用实践对自动化决策进行风险分析,就业歧视可能沿着“机器学习”这一技术路径嵌入算法决策,具体包括: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决策在用工匹配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关于其在就业歧视方面的立法还未展开。结合算法技术原理和算法应用实践对自动化决策进行风险分析,就业歧视可能沿着“机器学习”这一技术路径嵌入算法决策,具体包括:机器学习“无意识”的就业歧视源头和决策者“有意识”的就业歧视手段,其将造成被决策者举证艰难的就业歧视结果。面对“机器学习决策”中愈加隐蔽、间接、复杂的就业歧视,现有法律法规在适用中面临困境,需要进行适应性改进,具体包括:劳动法中“就业歧视范畴”的完善与明确;个人信息保护法中“自动化决策解释”的软解释路径;个人信息保护法中“自动化决策拒绝权”的范畴细化;工会法中“技术改造监督”的制度接轨;算法管理规定中“算法备案”的拓展引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自动化决策 就业歧视 训练数据 算法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系统中算法偏见的法律规制 被引量:33
19
作者 张涛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2-102,共11页
在日常生活中,算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尤其是自动化算法系统更是举足轻重。由于输入数据及算法自身可能存在偏见,因此,自动化算法系统可能产生偏见影响。算法偏见不仅能够放大固有的人类偏见,而且还会妨碍个人的自我决定权,甚至威胁人身... 在日常生活中,算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尤其是自动化算法系统更是举足轻重。由于输入数据及算法自身可能存在偏见,因此,自动化算法系统可能产生偏见影响。算法偏见不仅能够放大固有的人类偏见,而且还会妨碍个人的自我决定权,甚至威胁人身财产安全。欧盟对算法偏见采取了严厉的规制态度,通过赋予个人对“自动化决策”及“数据画像”的“解释权”“反对权”,并要求数据控制者履行“数据保护影响评估”义务,来消减自动化系统中的算法偏见。以此为借鉴,我国应该超越算法中的“技术乌托邦”,坚持“通过设计实现公平”,利用“合同治理”增强算法的透明性,实施算法影响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决策 算法偏见 GDPR 算法问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行政对行政程序的挑战及其制度因应 被引量:44
20
作者 张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69,89,共11页
在自动化行政中广泛使用的自动化决策系统主要包括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和基于机器学习的算法系统,上述两类系统目前已经应用于交警非现场执法、自动化公共信用评价、自动化行政审批等场景中。由于受到数据来源、算法及系统因素的影响,自... 在自动化行政中广泛使用的自动化决策系统主要包括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和基于机器学习的算法系统,上述两类系统目前已经应用于交警非现场执法、自动化公共信用评价、自动化行政审批等场景中。由于受到数据来源、算法及系统因素的影响,自动化决策系统在公共行政中的使用可能会对告知、陈述意见、信息公开、说明理由等程序保障造成破坏。对此,理论与实践提出了两种解决路径:一种是数据权利的程序化,另一种是行政程序的数字化。不过,上述两种解决方案主要是从普遍适用性的角度出发,未考虑实际执行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基于此,应当以现有方法为基础,对自动化行政进行分级,根据程度不同的自动化来匹配相应的行政程序要素,既回应行政程序的现实困境,也发挥自动化决策系统的优势,不断推进数字法治政府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行政 自动化决策 算法 行政程序 个人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