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疆“一年两作”冬小麦-复播青贮玉米模式物质生产及资源利用率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占琴 魏建军 +1 位作者 杨相昆 桑志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8-33,共6页
为建立与农区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资源高效利用的新型饲料生产体系,满足市场对青贮玉米需求,2011—2012年在新疆天山以北地区对冬小麦-复播青贮玉米、单季冬小麦、单季青贮玉米不同模式的物质积累和生育过程的光、温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 为建立与农区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资源高效利用的新型饲料生产体系,满足市场对青贮玉米需求,2011—2012年在新疆天山以北地区对冬小麦-复播青贮玉米、单季冬小麦、单季青贮玉米不同模式的物质积累和生育过程的光、温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进行系统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复播青贮玉米双季模式优于传统单季种植冬小麦模式,其全年干物质生产率提高84.8%、周年干物质产能提高87.8%,年总辐射利用效率提高87%,年总有效积温利用率103%。复播青贮玉米干物质生产效比春播率低7.1%,太阳总辐射生产率和温度生产效率复播比春播分别高0.12 g·MJ-1和0.7 kg·hm-2·℃-1。因此冬小麦-复播青贮玉米具有高产高效特点,为一熟农区畜牧发展提了一条新型饲料生产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青贮玉米 一年 物质与能量生产率 资源利用效率 北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集市冬小麦—夏大豆一年两熟复种轮作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娜 王鑫 +1 位作者 贾妍 邰凤雷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第12期28-29,共2页
2018年辛集市小麦种植面积71.6万亩,亩产457.2 kg,总产3.3万t,是河北省冬小麦的生产大县;种植大豆2.3万亩,亩产220 kg左右。冬小麦—夏大豆一年两熟复种轮作模式,合理的利用光热资源,是当地农民习惯种植的耕作模式之一。受中美大豆贸易... 2018年辛集市小麦种植面积71.6万亩,亩产457.2 kg,总产3.3万t,是河北省冬小麦的生产大县;种植大豆2.3万亩,亩产220 kg左右。冬小麦—夏大豆一年两熟复种轮作模式,合理的利用光热资源,是当地农民习惯种植的耕作模式之一。受中美大豆贸易摩擦的影响,该模式既利于恢复大豆生产,又具有较高的种植比较效益,该模式全年亩收入2500元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年 小麦种植面积 大豆 光热资源 模式 大豆生产 复种轮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丘地区不同降水年型冬小麦-夏玉米需水量和缺水量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丁大伟 陈金平 +4 位作者 申孝军 宋妮 谢坤 任文 王景雷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18,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降水年型下冬小麦、夏玉米的作物需水规律及成因。【方法】基于1954—2019年商丘市气象数据、1999—2019年河南商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作物生育期观测数据和2011—2018年大型蒸渗仪观测数据,采用描述... 【目的】研究不同降水年型下冬小麦、夏玉米的作物需水规律及成因。【方法】基于1954—2019年商丘市气象数据、1999—2019年河南商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作物生育期观测数据和2011—2018年大型蒸渗仪观测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探究作物需水量和缺水量变化趋势,并通过主导分析法探索气象因子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结果】1954—2019年,周年有效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冬小麦季、夏玉米季有效降水量上升速率为3.09、5.23 mm/10a;仅丰水年下冬小麦季和周年有效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周年作物需水量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冬小麦季、夏玉米季作物需水量下降速率为6.72mm/10a(P<0.01)、18.47mm/10a(P<0.01);不同降水年型下冬小麦季、夏玉米季和作物周年需水量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周年作物缺水量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冬小麦季、夏玉米季作物缺水量下降速率为9.81、23.70 mm/10 a(P<0.01);仅丰水年冬小麦季缺水量呈上升趋势。在平水年和枯水年,日照时间是影响冬小麦需水量的首要因子,但在丰水年相对湿度为影响冬小麦需水量的首要因子;夏玉米需水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日照时间、平均风速和最高温度,在3种降水年型下日照时间均为首要因子,其次是平均风速和最高温度。【结论】在丰水年型下,商丘地区冬小麦应在拔节—抽穗期灌溉,夏玉米季不灌溉;在平水年型下,冬小麦季应在拔节—抽穗期灌溉,夏玉米抽雄期灌溉;在枯水年型下,冬小麦和夏玉米在播前灌溉的基础上,还需分别在拔节—抽穗期和拔节—抽雄期进行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需水量 冬小麦-玉米 降水 气象因子 主导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中部小麦青贮玉米一年两作种植模式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宋秀珍 常云龙 +4 位作者 刘丽 明庭会 刘彤 王国庆 张利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3期35-37,共3页
与小麦蔬菜或大豆等一年两作的传统种植模式相比,小麦青贮玉米一年两作更容易增产增收。收集了14个青贮玉米品种进行套种和复播2种不同种植模式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宜在山西中部与小麦套种的青贮玉米品种有豫青贮23和金岭青贮10;适宜在... 与小麦蔬菜或大豆等一年两作的传统种植模式相比,小麦青贮玉米一年两作更容易增产增收。收集了14个青贮玉米品种进行套种和复播2种不同种植模式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宜在山西中部与小麦套种的青贮玉米品种有豫青贮23和金岭青贮10;适宜在小麦收割后复播青贮玉米品种有豫青贮23和金岭青贮67;套种模式比复播模式更易获得高产。该研究为山西中部小麦青贮玉米植模式提供理论基础,为农民种植多样性和增产增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套种 复播 一年 山西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增产种植管理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郑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0期63-64,共2页
唐山市丰润区是产粮大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地区通过采用选择优良品种、生长期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种植管理技术来提高单产,以大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关键词 冬小麦 玉米 一年 种植管理 河北唐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中部水地小麦套种玉米一年两作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立生 常云龙 +10 位作者 温辉芹 宋秀珍 裴自友 程天灵 王宏兵 连培红 李雪 刘彤 朱玫 王国庆 张名昌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1期188-190,共3页
为实现国家"口粮绝对安全"的自给率100%目标,山西省自产小麦人均占有量达到全国水平,在耕地面积不能扩大和当前玉米种植面积难以缩减的前提下,提出通过改山西省中部水地玉米一年一作为小麦套种玉米一年两作来实现。
关键词 山西省中部 水地 小麦套种玉米 一年 栽培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市夏玉米—春花生—冬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轮作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朝玉 宫明波 +2 位作者 高峻岭 王圣健 李振清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期66-67,共2页
分析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制度存在的问题,指出青岛市夏玉米—春花生—冬小麦全量秸秆还田轮作技术模式的应用优势,总结该模式的主要技术措施,以指导农业生产。
关键词 秸秆全量还田 23 玉米 春花生 冬小麦 山东青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洮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年用穴播冬小麦栽培技术 被引量:5
8
作者 杨丽娟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第11期91-92,共2页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年用穴播冬小麦栽培技术,即在当年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收获后保护好地膜,秋季错开玉米根茬穴播冬小麦。该技术节本增效,经济效益显著,玉米产量可达10 500 kg/hm2,小麦产量5 625 kg/hm2,可节约地膜和人工费投入1 ...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年用穴播冬小麦栽培技术,即在当年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收获后保护好地膜,秋季错开玉米根茬穴播冬小麦。该技术节本增效,经济效益显著,玉米产量可达10 500 kg/hm2,小麦产量5 625 kg/hm2,可节约地膜和人工费投入1 000元/hm2,经济效益达4.0万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 穴播冬小麦 一膜 临洮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玉米一年两作优质高产生产技术规程 被引量:3
9
作者 曲善珊 李松坚 +1 位作者 刘岩一 张素志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1期117-119,134,共4页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小麦玉米一年两作优质高产生产技术的产地环境、主要生育指标、土壤条件、栽培技术(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
关键词 生产技术规程 优质高产 一年 玉米 小麦 高产生产技术 产地环境 生育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北地区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智萍 李秀民 +3 位作者 梅兹君 胡振方 程建梅 李保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4期44-45,共2页
通过研究,集成配套出了适宜豫北区域特点的小麦、夏玉米一体化栽培技术体系,涵盖了品种选择、精耕细作、播种控制、保证密度、科学浇水、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为豫北地区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实现单产22 500... 通过研究,集成配套出了适宜豫北区域特点的小麦、夏玉米一体化栽培技术体系,涵盖了品种选择、精耕细作、播种控制、保证密度、科学浇水、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为豫北地区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实现单产22 500 kg/hm2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一年 配方施肥 栽培技术体系 豫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互作节水节肥方式对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志刚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3期96-97,101,共3页
本试验开展了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作物高效用水的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冬小麦不同处理中,以氮肥底施+拔节期追施氮肥同时进行灌水20 m3/亩的处理增产幅度和灌水利用率最大,其较对照增产28.8%;对夏玉米不同处理中,以氮肥底施+拔... 本试验开展了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作物高效用水的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冬小麦不同处理中,以氮肥底施+拔节期追施氮肥同时进行灌水20 m3/亩的处理增产幅度和灌水利用率最大,其较对照增产28.8%;对夏玉米不同处理中,以氮肥底施+拔节期追施氮肥同时进行灌水20 m3/亩的处理增产幅度和灌水利用率最大,其较对照增产28.8%;对冬小麦/夏玉米各处理中,分期追施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其对促进区域节水农业发展、解决季节性干旱和水肥供需矛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互 节水 节肥 冬小麦 玉米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春西瓜—夏玉米—秋延迟菠菜—越冬菠菜一年四作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韩新亮 杨平 +4 位作者 卓玛 孙立新 乔晓晓 李全希 毕海滨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6期221-223,共3页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和温光资源,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种植户收益,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本文作者总结了淄博高青地区“春种西瓜、夏种玉米、秋冬两季收菠菜”的“四种四收”“一田多用”的种植模式,旨在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和温光资源,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种植户收益,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本文作者总结了淄博高青地区“春种西瓜、夏种玉米、秋冬两季收菠菜”的“四种四收”“一田多用”的种植模式,旨在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春西瓜 玉米 秋延迟菠菜 越冬菠菜 一年 栽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与夏甘薯轮作优质高效栽培
13
作者 李秀敏 张星 《农村新技术》 2022年第10期12-13,共2页
甘薯又名红薯、地瓜等,是一种既可鲜食又可加工餐食的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甘薯作为一种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欢迎。冬小麦与夏甘薯轮作生产模式比较适合北方一年两作区,较传统小麦-玉米、小麦-大豆... 甘薯又名红薯、地瓜等,是一种既可鲜食又可加工餐食的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甘薯作为一种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欢迎。冬小麦与夏甘薯轮作生产模式比较适合北方一年两作区,较传统小麦-玉米、小麦-大豆种植模式经济效益高,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现将该模式生产技术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大豆种植 一年 冬小麦 健康饮食 优质高效栽培 红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油菜—夏玉米一年两茬栽培技术
14
作者 董秀秀 王海星 《河北农业》 2017年第7期20-22,共3页
冬油菜—夏玉米一年两茬栽培模式,是广平县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项目顺利实施而采取的一种新的种植模式。该模式能够节约地下用水,提高单位土地规模效益。冬油菜于10月上中旬播种,5月上中旬收获,一般亩产油菜... 冬油菜—夏玉米一年两茬栽培模式,是广平县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项目顺利实施而采取的一种新的种植模式。该模式能够节约地下用水,提高单位土地规模效益。冬油菜于10月上中旬播种,5月上中旬收获,一般亩产油菜籽300-400斤。夏玉米5月下旬播种,10月10日前收获,一般亩产玉米1000-1200斤。其栽培技术如下:一、油菜栽培技术1、选择适宜品种。选用稳产、抗倒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冬油菜 喇叭口期 栽培技术 玉米 一年 玉米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油菜—夏玉米一年两茬栽培技术
15
作者 董秀秀 《河北农业》 2017年第5期10-12,共3页
冬油菜—夏玉米一年两茬栽培模式,是广平县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项目顺利实施而采取的一种新的种植模式。该模式能够节约地下用水,提高单位土地规模效益。冬油菜于10月上中旬播种,5月上中旬收获,一般亩产油菜... 冬油菜—夏玉米一年两茬栽培模式,是广平县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项目顺利实施而采取的一种新的种植模式。该模式能够节约地下用水,提高单位土地规模效益。冬油菜于10月上中旬播种,5月上中旬收获,一般亩产油菜籽300-400斤。夏玉米5月下旬播种,10月10日前收获,一般亩产玉米1000-1200斤。其栽培技术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年茬栽培 玉米 冬油菜 技术 地下水超采 农业种植结构 栽培模式 种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西浅山丘陵区大豆——玉米一年两作栽培新模式
16
作者 李翠霞 《河北农业》 2011年第12期13-14,共2页
平山县地处石家庄西部浅山丘陵区,在近年来的种植结构调整中,我们探索出了“浅山丘陵区大豆——玉米一年两作栽培新模式”,亩纯收益达2135元。该模式适应性广,生长势强,品质优,无公害,技术操作简便,群众易接受,是发展浅山丘陵... 平山县地处石家庄西部浅山丘陵区,在近年来的种植结构调整中,我们探索出了“浅山丘陵区大豆——玉米一年两作栽培新模式”,亩纯收益达2135元。该模式适应性广,生长势强,品质优,无公害,技术操作简便,群众易接受,是发展浅山丘陵区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有较高的推广价值,适宜在冀西山区及等同类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山丘陵区 一年 栽培 玉米 大豆 种植结构调整 技术操 农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角玉米一年两作超“双千”
17
作者 阎东风 《河北农业》 1995年第6期17-17,共1页
满城县大娄村从1989年至今,连续5年实行大面积"豆角—玉米"连作,平均亩产豆角1750公斤,玉米685公斤,纯收入1885元,实现了粮、钱双过千。其主要栽培技术要点是:一、选择优种选择增产潜力大、抗病力强、结荚早的美国红地芸豆,... 满城县大娄村从1989年至今,连续5年实行大面积"豆角—玉米"连作,平均亩产豆角1750公斤,玉米685公斤,纯收入1885元,实现了粮、钱双过千。其主要栽培技术要点是:一、选择优种选择增产潜力大、抗病力强、结荚早的美国红地芸豆,及适宜本地种植的中晚熟且产量较高的掖单2、12、13和太谷一号等玉米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豆角 栽培技术要点 增产潜力 抗病力 中晚熟 平均亩产 一年 纯收入 大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地区夏玉米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春兰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2期22-23,共2页
冀中地区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也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玉米是该区域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用途广、市场大。近些年来,玉米产量多年维持在一个水平,产量进一步提升遇到了瓶颈,相关种植技术员在夏玉米栽培管理技术研发中,探索出一套适宜本... 冀中地区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也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玉米是该区域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用途广、市场大。近些年来,玉米产量多年维持在一个水平,产量进一步提升遇到了瓶颈,相关种植技术员在夏玉米栽培管理技术研发中,探索出一套适宜本地区推广的夏玉米高效栽培管理技术,能充分发挥玉米增产潜力,保障玉米市场稳定,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持续发展 增产潜力 一年 栽培管理技术 玉米 粮食产区 冀中地区 主要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秸秆覆盖冬小麦减产原因分析 被引量:53
19
作者 陈素英 张喜英 +1 位作者 孙宏勇 邵立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9-525,共7页
秸秆覆盖是减少农田棵间蒸发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措施之一。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种植中,秸秆资源非常丰富,随着机械化作业的发展,小麦秸秆覆盖夏玉米技术在同类地区得到成功应用和推广。但夏玉米秸秆覆盖冬小麦后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 秸秆覆盖是减少农田棵间蒸发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措施之一。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种植中,秸秆资源非常丰富,随着机械化作业的发展,小麦秸秆覆盖夏玉米技术在同类地区得到成功应用和推广。但夏玉米秸秆覆盖冬小麦后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造成了冬小麦不增产或减产,限制了该项技术的推广。秸秆覆盖造成冬小麦穗数的降低是冬小麦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千粒重的降低。大部分研究表明秸秆覆盖小麦地表后,使根区土壤温度白天最高温度低于不覆盖处理,夜间的最低温度高于不覆盖处理,土壤温度的日较差减小。秸秆覆盖下根区温度的变化可能是引起小麦生长发育滞后和产量降低的主导因素。本文综述了华北平原秸秆覆盖冬小麦减产原因,为实现两熟区冬小麦秸秆覆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冬小麦 玉米一 秸秆覆盖 冬小麦 产量 土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措施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宗清 张彪 +2 位作者 武月梅 王瑞华 安其东 《农业科技通讯》 2005年第4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田间管理措施 冬小麦 北部 春季 2004 气候因素 个体生长 主茎叶片 冬前壮苗 单株分蘖 土壤墒情 播种质量 玉米 冬麦区 次生根 麦田 迟播 底肥 机播 机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