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型中国梨喀木虱成虫感受器扫描电镜观察及行为选择
1
作者 李颖 翟欣悦 +6 位作者 陈航 申瑞威 赵育松 王怡 马瑞燕 李捷 孔维娜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9-256,274,共9页
中国梨喀木虱Cacopsylla chinensiS是一种刺吸式口器害虫,主要为害梨树的叶、新梢、嫩芽等。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冬型中国梨喀木虱成虫触角、腹部、足和翅上分布的感受器进行观察,并使用Y形嗅觉仪测定雌、雄成虫对异性的行为... 中国梨喀木虱Cacopsylla chinensiS是一种刺吸式口器害虫,主要为害梨树的叶、新梢、嫩芽等。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冬型中国梨喀木虱成虫触角、腹部、足和翅上分布的感受器进行观察,并使用Y形嗅觉仪测定雌、雄成虫对异性的行为选择。结果表明,冬型成虫触角表面布满耳形突起,分布有Ⅰ型毛形感受器、Ⅱ型毛形感受器、腔形感受器和刚毛形感受器4种感受器类型。足上分布有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和锥形感受器3种感受器类型。前跗节具有特化的弯爪和中垫。腹部和翅上分布的感受器均为毛形感受器。雄成虫生殖器上的毛形感受器数量多于雌成虫,长度短于雌成虫,存在雌雄差异。在行为选择中,雄成虫对雌成虫的选择率(50.00%)略高于雌成虫对雄成虫的选择率(41.67%),但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该研究将为中国梨喀木虱行为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梨喀木虱 冬型成虫 行为选择 感受器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型小麦品种开花后的前条件对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淑贞 曹广才 吴东兵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1期97-102,共6页
小麦生态试验(石家庄点)结果表明,在不同年度和播期中,冬型小麦品种的子粒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差异.春播样品的蛋白质含量比秋播的高.气候条件对子粒蛋白质含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开花至成熟期间的日平均温度较高,夜温较高,日长较长等条件都... 小麦生态试验(石家庄点)结果表明,在不同年度和播期中,冬型小麦品种的子粒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差异.春播样品的蛋白质含量比秋播的高.气候条件对子粒蛋白质含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开花至成熟期间的日平均温度较高,夜温较高,日长较长等条件都可以促进子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这期间的日平均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型小麦 子粒蛋白质含量 气候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型小麦品种在张家口坝下地区春播的生育表现 被引量:1
3
作者 袁卉馥 丁成芳 牛瑞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43,共5页
1998年,在张家口坝下地区引进冬型小麦品种进行春播。结果表明,冬型小麦品种适期早播,生长发 育均正常。与当地春型小麦品种相比,成熟期延迟。在营养生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和生殖生长这三大 生育阶段,表现为“长-短-短”的“两... 1998年,在张家口坝下地区引进冬型小麦品种进行春播。结果表明,冬型小麦品种适期早播,生长发 育均正常。与当地春型小麦品种相比,成熟期延迟。在营养生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和生殖生长这三大 生育阶段,表现为“长-短-短”的“两短一长”特征。播种一生理拔节期间的天数和同期间的日平均温度呈极 显著正相关。生理拔节-抽穗天数与此间的“平均光温积”呈极显著负相关,表现了温光互作效应。在一定温 度范围内,抽穗-成熟天数与此间日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春型小麦品种相比,弱冬性的冀麦7号千粒重 和产量较高。通过在张家口坝下地区引种试验,冬型小麦品种表现了较强的生态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型小麦品种 春播 生育阶段 温光互作 生态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水分和温度对冬型梨木虱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朝红 胡增丽 +1 位作者 张未仲 赵龙龙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09-1414,共6页
冬型梨木虱是中国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的越冬虫态。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和有水分、无水分条件下对冬型梨木虱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在5~25℃范围内,冬型梨木虱成虫的存活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各温度间差异显著。5℃时,成虫存活时... 冬型梨木虱是中国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的越冬虫态。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和有水分、无水分条件下对冬型梨木虱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在5~25℃范围内,冬型梨木虱成虫的存活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各温度间差异显著。5℃时,成虫存活时间最长,达157.8±3.59 d(无外源水分)和209.8±1.47 d(有外源水分)。25℃时,分别为7.8±0.36 d(无外源水分)和12.3±0.98 d(有外源水分)。有外源水分条件下成虫存活时间明显高于无外源水分条件,水分和温度对冬型梨木虱的存活有明显交互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较高温度和缺水环境不利于冬型梨木虱生存。本研究对了解中国梨木虱的生态适应能力和防控具有理论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型梨木虱 存活能力 半数致死时间 外源水分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型梨木虱对粘虫板颜色和寄主植物的选择效应 被引量:4
5
作者 胡瑞瑞 白鹏华 +1 位作者 刘宝生 李建成 《中国森林病虫》 2021年第4期16-20,共5页
为明确天津地区梨园中冬型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对粘虫板颜色和寄主植物的选择效应,在梨园中观察了6种颜色粘虫板诱杀冬型梨木虱数量和该害虫在7个(品种)梨树的老叶、鳞痕和嫩叶上的产卵量和若虫量。结果表明:6种颜色粘虫板对梨木虱... 为明确天津地区梨园中冬型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对粘虫板颜色和寄主植物的选择效应,在梨园中观察了6种颜色粘虫板诱杀冬型梨木虱数量和该害虫在7个(品种)梨树的老叶、鳞痕和嫩叶上的产卵量和若虫量。结果表明:6种颜色粘虫板对梨木虱诱杀效应的强弱顺序依次为绿色,黄色,蓝色,黑色,红色,白色;梨木虱更偏好于在"雪花梨"的鳞痕和嫩叶上产卵,其次是"黄冠梨",二者亦是梨木虱若虫最喜欢取食的梨树品种;梨木虱成虫偏向于在鳞痕处产卵,若虫更偏向于取食嫩叶。冬型梨木虱对不同颜色粘虫板的趋向不同,其不同虫态(若虫和成虫)对梨树品种和位置的选择效应亦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型梨木虱 粘虫板 寄主植物 选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杀虫剂对冬型梨木虱的触杀效果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孟利峰 胡增丽 +3 位作者 赵龙龙 张未仲 刘朝红 韩凤 《果树资源学报》 2022年第1期7-10,共4页
中国梨木虱是目前梨树生产中主要的防治对象,鉴于夏型梨木虱虫态多且世代重叠严重,而冬型梨木虱虫态单一,针对性强,且防治时期在果树休眠期,对寄主植物更安全。本试验以冬型梨木虱为靶标,研究了6种药剂对其的室内触杀效果。45%毒死蜱效... 中国梨木虱是目前梨树生产中主要的防治对象,鉴于夏型梨木虱虫态多且世代重叠严重,而冬型梨木虱虫态单一,针对性强,且防治时期在果树休眠期,对寄主植物更安全。本试验以冬型梨木虱为靶标,研究了6种药剂对其的室内触杀效果。45%毒死蜱效果最好致死中时为4.57 d,30%石硫·矿物油效果次之,致死中时为8.714 d,99%矿物油也有效果,致死中时为9.588 d。30%石硫·矿物油和99%矿物油为矿物源农药,对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性,适合用于防治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型梨木虱 矿物油 室内毒力 触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色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在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英 闻妍 +1 位作者 康媛媛 钟鸣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0-46,共7页
研究白色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家族在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的表达,进而探讨白色念珠菌病与扁平苔藓的关系。选取白色念珠菌携带者、白色念珠菌病患者、携带白色念珠菌的扁平苔藓患者、伴有白色念珠菌病的扁平苔藓患者各20例,... 研究白色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家族在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的表达,进而探讨白色念珠菌病与扁平苔藓的关系。选取白色念珠菌携带者、白色念珠菌病患者、携带白色念珠菌的扁平苔藓患者、伴有白色念珠菌病的扁平苔藓患者各20例,念珠菌培养阴性的扁平苔藓患者10例。从唾液标本中直接提取RNA,进行RT-PCR。白色念珠菌携带者唾液中有SAP2、SAP4-6、SAP7的不同表达,携带白色念珠菌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有SAP2、SAP4-6、SAP7、SAP8、SAP9的不同表达,所有携带者中均未表现SAP1、SAP3和SAP10的阳性扩增。白色念珠菌患病者及伴有白色念珠菌病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有SAP1-10的不同表达。念珠菌培养阴性的扁平苔藓患者均无SAP1-10的阳性扩增。SAP9与扁平苔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分泌氨酸蛋白酶 扁平苔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暖型日光温室越冬—大茬茄子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甘长霞 王玉清 +3 位作者 王孟文 韩玉敏 邢凯 李洪梅 《现代农村科技》 2009年第18期19-20,共2页
冬暖型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茄子栽培模式,一般要求在7月中下旬播种砧木,8月上旬播种接穗,9月中旬进行嫁接,10月上旬定植,12月上旬开始采收,翌年7~8月拉秧。该模式不仅实现了茄子的周年生产,而且满足了元旦和春节的市场供应,产... 冬暖型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茄子栽培模式,一般要求在7月中下旬播种砧木,8月上旬播种接穗,9月中旬进行嫁接,10月上旬定植,12月上旬开始采收,翌年7~8月拉秧。该模式不仅实现了茄子的周年生产,而且满足了元旦和春节的市场供应,产量高、效益好,一般亩产10000kg以上,亩产值30000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越 高产栽培技术 一大茬 茄子 日光 栽培模式 周年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林艳 赵玮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51-54,共4页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2是真菌生存所需的毒力因子,可以诱导抗体产生,参与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多方面致病过程。本文就Sap-2的命名、结构、生物化学特性、表达、影响因子、致病机制和应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分泌氨酸蛋白酶-2 毒力因子 白色假丝酵母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基-D-天冬氨酸型谷氨酸受体的调节与氰化物中枢毒作用
10
作者 吴波拉 朱桐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730-733,共4页
氰化物可通过间接与直接两条途径激活 (N 甲基 D 天冬氨酸型 )NMDA受体 ,首先氰化物引起的能量障碍能通过促使细胞外谷氨酸 (Glu)浓度增高和细胞内Ca2 + 稳态失调 ,间接地激活NMDA受体 ,其次氰化物可能作为NMDA受体直接的调节剂 ,通过... 氰化物可通过间接与直接两条途径激活 (N 甲基 D 天冬氨酸型 )NMDA受体 ,首先氰化物引起的能量障碍能通过促使细胞外谷氨酸 (Glu)浓度增高和细胞内Ca2 + 稳态失调 ,间接地激活NMDA受体 ,其次氰化物可能作为NMDA受体直接的调节剂 ,通过调节NMDA受体中NR1或NR2 亚型等半胱氨酸残基的氧化还原位点 ,提高NMDA受体的活性 ,随着间接和直接NMDA受体的激活 ,产生一系列由NMDA受体介导的中枢毒作用 ,最终导致神经元细胞损伤、凋亡及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天氨酸受体 神经兴奋毒性 氰化物中枢毒作用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表达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11
作者 戈艳萍 胡雁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732-736,共5页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是白色假丝酵母菌最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由sap基因家族编码。在体外培养和体内外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过程中,sap基因家族各成员间存在着表达和调控上的差异。本文就白色假丝酵母菌sap基因家族分子及其结构特点...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是白色假丝酵母菌最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由sap基因家族编码。在体外培养和体内外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过程中,sap基因家族各成员间存在着表达和调控上的差异。本文就白色假丝酵母菌sap基因家族分子及其结构特点、sap基因表达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假丝酵母菌 分泌氨酸蛋白酶基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食品草莓冬暖型大棚生产栽培技术
12
作者 王师千 王琪 时秀梅 《中国农村科技》 2005年第12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绿色食品标准 生产栽培技术 大棚 草莓 生产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标志 环境质量 生产资料 使用准则 生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北高寒冷凉地区冬暖型日光高效节能温室设计结构及其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叶锋 董有国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9年第1期33-35,共3页
在北纬39°~41°高寒地区,最大冻土深度1m以上,温度-26℃-30℃,研究晋北高寒冷凉地区生产反季节蔬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高科技含量的科研攻关课题。
关键词 高寒地区 冷凉地区 高效节能温室 设计结构 晋北 特性 日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用型草本花卉的栽培与制种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种高军 《上海农业科技》 2015年第5期102-103,133,共3页
为满足冬季人们的景观需求及市政园林工程的需要,结合多年实地工作经验,详细介绍了10种冬用型草花品种的配套栽培及制种技术,以供草花生产企业或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草花 栽培 制种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暖型日光温室黄瓜管理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志丽 《河北农业》 2005年第10期18-18,共1页
冬暖型日光温室黄瓜一般在11月中下旬定植,选择晴天上午定植,苗龄40-45天。定植后的管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关键词 日光温室黄瓜 管理技术 定植后 苗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暖型日光温室茄子越冬茬栽培技术
16
作者 王国峰 侯迷红 +3 位作者 谢友荣 庞凤琴 纪凤辉 于忠江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3期141-142,共2页
近年来,我们成功研究了在北纬43°地区实践冬暖型日光温室茄子越冬茬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并成功试验示范了四年,2008年,又将其进行成果鉴定,并获得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资金资助。现将其栽培技术提供给广读者,以其对读者得到一定... 近年来,我们成功研究了在北纬43°地区实践冬暖型日光温室茄子越冬茬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并成功试验示范了四年,2008年,又将其进行成果鉴定,并获得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资金资助。现将其栽培技术提供给广读者,以其对读者得到一定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茬栽培 栽培技术 温室茄子 日光 农业科技成果 试验示范 技术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暖型棚(室)蔬菜病虫害防治历
17
作者 冯素莲 卜金明 《河北农业》 1999年第12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棚室蔬菜 病虫害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梨木虱成虫交配行为及昼夜节律
18
作者 姚文英 许靖宜 +1 位作者 吴梦楚 许向利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8-646,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中国梨木虱Cocapsylla chinensis成虫交配行为及昼夜节律变化,为深入研究该虫的两性通讯机制和诱杀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陕西杨凌酥梨园调查中国梨木虱冬型成虫田间交配活动基础上,在室内条件下[温度(25&...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中国梨木虱Cocapsylla chinensis成虫交配行为及昼夜节律变化,为深入研究该虫的两性通讯机制和诱杀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陕西杨凌酥梨园调查中国梨木虱冬型成虫田间交配活动基础上,在室内条件下[温度(25±1)℃、光周期14L∶10D],观察单头配对夏型和冬型成虫交配行为,包括交配次数和时长的昼夜节律。【结果】中国梨木虱在交配过程中,雄虫主动向雌虫求偶,交配时雌雄体躯朝同一方向平行或重叠排列。两性交配主要发生于光期,而暗期则常在寄主植物上静息,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在观察光期的单头配对成虫时发现,夏型成虫3日龄达到交配高峰,至7日龄所观察个体中有94.0%发生了交配行为;而初羽化冬型成虫移入温度(25±1)℃,光周期14L∶10D条件下,从5日龄开始展现交配行为,7-9日龄达到高峰,至9日龄所观察个体中有84.0%发生了交配行为。夏型和冬型成虫的平均交配次数分别为3.26±0.33和4.12±0.37,平均交配时长分别为(20.32±1.25)和(48.36±1.38) min/次。两型之间的交配次数无显著差异,但冬型成虫的交配时长显著大于夏型成虫的。交配次数和时长分析表明,夏型成虫的交配次数以1~2次为主(占50.0%),交配时长主要在10~30 min/次(占67.5%),而冬型成虫的交配次数以1~3次为主(占52.0%),交配时长主要在30~60 min/次(占63.2%)。【结论】上述结果表明,中国梨木虱单头配对成虫存在复交配现象,其交配活动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在相同条件下冬型成虫的交配次数和时长较大于夏型成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梨木虱 冬型 交配行为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APP/PS1双转基因老年性痴呆模型小鼠认知能力及海马NMDAR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许安萍 王鑫 +1 位作者 韩丽 李志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652-2657,共6页
目的研究电针是否通过调节老年性痴呆模型小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型谷氨酸受体(NMDARs)的表达,保护认知能力,探讨电针防治老年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16只6月龄雄性APPswe/PS1 dE9(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作为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采用... 目的研究电针是否通过调节老年性痴呆模型小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型谷氨酸受体(NMDARs)的表达,保护认知能力,探讨电针防治老年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16只6月龄雄性APPswe/PS1 dE9(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作为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痴呆模型组及电针治疗组,每组8只;以同月龄C57BL/6J野生型小鼠8只为对照组。选用百会穴、印堂穴及水沟穴,电针治疗20 min/次,隔日干预1次。治疗4周后,运用Morris水迷宫测试观察电针治疗对实验小鼠认知能力的影响,以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NMDARs表达水平。结果痴呆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增加,第Ⅲ象限平台穿越次数及停留时间均减少;海马NMDAR1及NMDAR2B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与痴呆模型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减少;NMDAR1及NMDAR2B的表达增加。结论电针可改善老年性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NMDARs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电针 海马 认知能力 N-甲基-D-天氨酸谷氨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假丝酵母菌天冬氨酸蛋白酶Sap2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仇萌 邹先彪 李蕾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41-246,共6页
目的制备白假丝酵母菌天冬氨酸蛋白酶Sap2多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提取白假丝酵母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经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取SAP2目的基因;双酶切SAP2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构建pMAL-c2x/SAP2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 目的制备白假丝酵母菌天冬氨酸蛋白酶Sap2多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提取白假丝酵母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经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取SAP2目的基因;双酶切SAP2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构建pMAL-c2x/SAP2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表达出可溶性的融合蛋白;用可溶性Sap2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血清效价,亲和层析法纯化抗血清后,利用Western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该研究成功制备了抗Sap2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1∶51 200;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该抗体可特异性识别Sap2蛋白。结论纯化后的Sap2作为抗原免疫小鼠,有较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可成功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具有高特异性,为快速检测侵袭性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假丝酵母菌 分泌氨酸蛋白酶 多克隆抗体 抗原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