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循环可视化和代谢组学探讨丹参片对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
1
作者 黄玉清 陈兰英 +5 位作者 汪文龙 袁蓓欣 张莹 侯薇 谢欣序 刘荣华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99-1707,共9页
目的 研究丹参片对冠脉微循环障碍(CMD)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丹参低、高剂量组(1、2 g/kg),每组10只;第6天给药45 min后,模型组和给药组大鼠左心室内注射微球构建冠脉微循环障碍(CMD)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 目的 研究丹参片对冠脉微循环障碍(CMD)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丹参低、高剂量组(1、2 g/kg),每组10只;第6天给药45 min后,模型组和给药组大鼠左心室内注射微球构建冠脉微循环障碍(CMD)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7天给药45 min后,检测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微循环可视化—DiI混合灌注法观察心脏微血管形态(面积、密度及半径),并根据泊肃叶公式计算微血管血流阻力;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生化法检测血浆CK、K-MB、LDH、Glu、NO水平;UPLC-QTOF-MS和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血清代谢物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CMD大鼠血流量、血压及左心压升高(P<0.05,P<0.01);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改善(P<0.05);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葡萄糖降低(P<0.05,P<0.01),NO水平升高(P<0.01);血管面积、密度及半径增加(P<0.05,P<0.01),血管空隙度和血流阻力降低(P<0.01),心肌纤维断裂、纤维间隙增宽和炎性细胞浸润的情况改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含有34种差异代谢物,而丹参可显著回调其中12种的水平。丹参可能通过调节丙酮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脂肪酸降解、花生四烯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代谢、鞘脂代谢等通路来改善CMD。结论 丹参片可通过调节心脏物质代谢、减轻炎症、刺激NO生成、缓解内皮损伤等来改善微球栓塞所致的CMD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微球栓塞 冠脉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可视化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气化痰活血方对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2
作者 葛昭 任秋安 +4 位作者 任思霖 周梦雪 李默涵 宁旭瑾 王贤良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02-1312,共11页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活血方对冠脉微循环障碍(CMD)大鼠冠状动脉微血管血栓阻塞程度的影响,探究其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及造模组。造模组采用经心...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活血方对冠脉微循环障碍(CMD)大鼠冠状动脉微血管血栓阻塞程度的影响,探究其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及造模组。造模组采用经心尖部向左心室注射月桂酸钠1 mL/kg(质量浓度1 g/L)建立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模型,造模24 h后随机处死5只大鼠,摘取心脏,留取心肌组织标本,经苏木精-伊红(HE)病理切片显示大鼠冠状动脉微血管均有血栓形成,确定造模成功。将剩余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理气化痰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尼可地尔组及缬沙坦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冠状动脉微血管血栓阻塞程度、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理气化痰活血低、中、高剂量组可改善CMD大鼠冠状动脉微血管血栓阻塞程度,显著降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P<0.001)及内皮素-1(ET-1)浓度(P<0.05),显著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力(P<0.001)、谷胱甘肽(GSH)含量(P<0.001)、NO浓度(P<0.05)、NO/ET-1比值(P<0.05)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含量(P<0.05),抑制CMD大鼠心肌组织及内皮细胞凋亡。结论:理气化痰活血方可改善CMD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及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冠脉微血管血栓形成,抑制细胞凋亡,发挥改善冠脉微血管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气化痰活血方 冠脉微循环障碍 冠脉微血管血栓 血管内皮功能 细胞凋亡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冠脉微循环障碍中的诊断性能研究
3
作者 贾硕 程功 +4 位作者 关蕾 冯盼盼 许百灵 方伟 张骥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22-1127,共6页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的患者仍存在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原因可能与合并冠脉微循环障碍(CMD)有关,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SPECT)作为可定量检测CMD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一项无创检测手段,在此类人群中的诊断性...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的患者仍存在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原因可能与合并冠脉微循环障碍(CMD)有关,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SPECT)作为可定量检测CMD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一项无创检测手段,在此类人群中的诊断性能研究较少。目的评估使用升级采集技术及新的心肌血流定量分析软件后的SPECT在PCI后合并CMD患者的诊断性能。方法纳入2020年11月—2021年11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因冠心病行PCI后仍存在典型心绞痛症状的住院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行冠状动脉造影术,通过温度/压力导丝测算血流储备分数(FFR)和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筛选出FFR>0.8且术后无心外膜下血管梗阻性狭窄的患者共20例,共60条血管纳入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IMR与CFR的相关性。以IMR为金标准,绘制CFR诊断CM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20例CMD患者纳入研究,男15例,女5例,患者平均年龄(64.2±9.3)岁。纳入的60条血管中有21条为左前降支,17条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22条为右冠状动脉。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MR与CFR呈负相关(r=-0.526,P<0.001)。CFR诊断CMD的AUC为0.840(95%CI=0.716~0.964),截断值为1.985。结论SPECT在PCI后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性能,使用升级采集技术及新的心肌血流定量分析软件后的SPECT可作为诊断PCI后无心外膜下血管梗阻性狭窄患者是否存在CMD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微循环障碍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 临床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概述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澳龙 卫靖靖 +3 位作者 于瑞 彭广操 李兴渊 朱明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最有效的再灌注方式,但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患者在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仍然较高,这种现象与冠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最有效的再灌注方式,但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患者在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仍然较高,这种现象与冠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密切相关。目前已提出很多诊疗策略防治冠脉微循环障碍,但常规西药治疗效果并不显著,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多项研究表明,中药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有显著疗效。概述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冠脉微循环障碍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中医药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潜在靶点 被引量:1
5
作者 葛昭 杨志华 +1 位作者 任思霖 王贤良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62-3166,共5页
阐述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总结了冠脉微循环障碍(CMD)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阐明肠道屏障损伤和细菌易位诱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加重CMD,肠道菌群的改变影响包括氧化三甲胺(TMAO)、短链脂肪酸(SCFA)和胆汁酸(BA)途径在内的多种代谢途... 阐述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总结了冠脉微循环障碍(CMD)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阐明肠道屏障损伤和细菌易位诱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加重CMD,肠道菌群的改变影响包括氧化三甲胺(TMAO)、短链脂肪酸(SCFA)和胆汁酸(BA)途径在内的多种代谢途径,导致CMD。综述肠道菌群结构失调与CMD之间的关联、中医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以及基于菌群的治疗方案,提示中医药可能通过靶向调控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如TMAO、SCFA、BA,影响炎症反应及免疫反应,发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易损斑块,改善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干预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而改善CMD。以心与小肠相表里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中医药在调控肠道微生态在冠脉微循环障碍发生、发展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以期为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微循环障碍 肠道微生态 中医药 代谢产物 免疫反应 炎症反应 内皮功能 氧化三甲胺 短链脂肪酸 胆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对心绞痛后冠脉微循环障碍患者的疗效及一氧化氮、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1、C-反应蛋白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薛增明 李雅超 +1 位作者 杨彦立 安蕾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112-114,共3页
目的研究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对心绞痛后冠脉微循环障碍患者的疗效及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选取该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心绞痛后冠脉微循环障碍患者... 目的研究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对心绞痛后冠脉微循环障碍患者的疗效及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选取该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心绞痛后冠脉微循环障碍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硝酸酯、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治疗,研究组接受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口服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及每次持续时间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2.05±0.81)次少于对照组,每次持续时间(2.74±0.68) min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NO、AngⅡ、ET-1、CRP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NO、肱动脉FMD水平高于对照组,AngⅡ、ET-1、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研究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5.00%,5/100)与对照组(8.00%,8/100)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心绞痛后冠脉微循环障碍可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降低血清血管内皮活性因子水平,但对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尼可地尔 冠脉微循环障碍 心绞痛 血管紧张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造模方法建立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模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磊 孟红旭 +4 位作者 付建华 金龙 马彦雷 史跃 刘建勋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26,共7页
目的比较月桂酸钠损伤内皮法与微球栓塞法建立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模型的差异,探索稳定、可用于疾病发病和药物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月桂酸钠组和微球栓塞组,每组10只。大鼠麻醉后开胸,向左心室内注射0... 目的比较月桂酸钠损伤内皮法与微球栓塞法建立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模型的差异,探索稳定、可用于疾病发病和药物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月桂酸钠组和微球栓塞组,每组10只。大鼠麻醉后开胸,向左心室内注射0.2 mL的月桂酸钠(1 g/L)或栓塞微球(40~120μm,1000个),假手术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24 h再次麻醉动物测定相关指标处死取材。结果月桂酸钠组可见冠脉微血管血栓形成、心肌细胞损伤,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心肌酶指标与假手术比较未见差异。微球栓塞组可见微球栓塞于冠脉微血管、心肌损伤,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缩短率明显降低,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明显降低、肌酸激酶MB同工酶以及乳酸脱氢酶活性明显增加。结论两种造模方法均可以造成冠脉微循环障碍,对大鼠心脏功能有一定影响。微球栓塞法较月桂酸钠法建立的动物模型关键指标更加稳定,可广泛应用于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作用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冠脉微循环障碍 栓塞微球 月桂酸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香及其替代药材改善急性心肌缺血所致的心肌损伤及冠脉微循环障碍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安 汪文龙 +6 位作者 陈兰英 欧阳灿玥 赖潇筱 崔亚茹 张妮 罗颖颖 刘荣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43-743,共1页
目的探讨降香及替代药材交趾黄檀对急性心肌缺血所致的心肌损伤及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左前降支冠脉结扎法对大鼠进行造模,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到模型组(MI)、尼可地尔组(3 mg·kg^(-1))、血塞通组(30 mg·kg^(-1)... 目的探讨降香及替代药材交趾黄檀对急性心肌缺血所致的心肌损伤及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左前降支冠脉结扎法对大鼠进行造模,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到模型组(MI)、尼可地尔组(3 mg·kg^(-1))、血塞通组(30 mg·kg^(-1))、降香水提物组(1.5,3和6 g·kg^(-1))、交趾水提物组(1.5,3和6 g·kg^(-1))及假手术组,造模24 h后给药,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10 d,末次给药1 h后进行观察及取材,假手术和MI组给予相应剂量的蒸馏水。RGB色度分析检测耳廓,足底部“血瘀证”;插管检测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舒张压(DB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和等容收缩期左室内压力的上升/下降的最大速率(±dp/dt_(max));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一氧化氮(NO)含量;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ELISA检测血浆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和血友病因子(vWF)含量;1,1′-双十二烷基-3,3,3′,3′-四甲基吲哚菁高氯酸盐〔DiI(C12)〕灌注检测梗死边界及梗死远端区微血管面积、密度、空隙度,并根据泊肃叶公式计算出微血管血流阻力;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CD31的表达;RT-PCR检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血管生成素2(Angpt-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mRNA的表达。结果降香、交趾水提物可改善冠脉结扎所引起耳廓和足底RGB色度;提高大鼠SBP,DBP,LVSP和±dp/dt max,改善心功能;可减轻梗死区心肌细胞萎缩,减小细胞间隙,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肌丝溶解;降香、交趾水提物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清中GOT,CK和CK-MB及血浆中sEPCR和vWF的含量,可减轻心肌和内皮损伤,提高血浆NO浓度,改善内皮功能;降香、交趾水提物可显著增加梗死边界及远端区微血血管面积和密度;降低梗死边界和远端区微血管空隙度及血流阻力,可显著增加梗死边界CD31的表达;可增加促血管生成因子b-FGF,PDGF-B,Angpt-2,VEGF和VEGFR2 mRNA的表达。结论降香、交趾水提物均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功能及微血管障碍,可能是通过促进冠脉微血管再生发挥作用,说明降香和交趾黄檀在心肌缺血方面具有一定的替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前降支冠脉结扎 心肌损伤 冠脉微循环障碍 微血管再生 降香 交趾黄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中医证治初探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渊芳 谢盈彧 +2 位作者 黄娟娟 徐士欣 张军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82-85,共4页
冠脉微循环障碍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微小血管功能失调或结构障碍导致类心绞痛症状,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电图可显示有ST段下移等缺血性改变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中医注重整体观念,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药在改善... 冠脉微循环障碍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微小血管功能失调或结构障碍导致类心绞痛症状,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电图可显示有ST段下移等缺血性改变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中医注重整体观念,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方面有一定优势。本文基于对冠脉微循环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试从中医角度浅谈对本病的认识并探索其证治方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微循环障碍 证候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陈皮-半夏”药对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金颂峰 宫丽鸿 邸静鑫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3期1822-1829,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析经典药对“陈皮-半夏”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的主要活性成分、主要靶点基因、关键通路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陈皮-半夏”药对的主要活性...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析经典药对“陈皮-半夏”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的主要活性成分、主要靶点基因、关键通路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陈皮-半夏”药对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靶点,筛选其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通过Gen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CMD的主要靶点。运用uniprot数据库查询相对应的基因名称。利用韦恩图取交集可获得“陈皮-半夏”药对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关键交集靶点。利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PPI网络并通过Cytoscape3.7.1软件进一步挖掘网络中潜在的蛋白质功能模块。在DAVID数据库进行靶点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在线绘图工具Bioinformatics网站分别绘制高级气泡图。最后采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陈皮、半夏成分-冠脉微循环障碍靶点-通路”网络。结果:构建的“陈皮、半夏成分-冠脉微循环障碍靶点-通路”网络中包括柚皮素、诺比林、黄芩素、β谷甾醇等16个药对活性成分,AKT1、VEGFA、BCL2、BAX、JUN等56个预测靶点基因,心血管系统相关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炎症相关通路(TNF signaling pathwa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相关通路(VEGF signaling pathway)、细胞凋亡相关通路(Apoptosis)和低氧细胞应激信号通路(HIF-1 signaling pathway)等20条关键通路。结论:应用网络药理学验证了“陈皮-半夏”药对多成分、多靶点、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推测其主要通过保护冠脉微循环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细胞凋亡、影响炎性反应等途径发挥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半夏 药对 冠脉微循环障碍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通心滴丸改善猪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冠脉微循环和心功能 被引量:30
11
作者 姚玉斯 曾智桓 +3 位作者 赵艳群 黎土娣 刘育宏 陈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9-906,共8页
目的探究麝香通心滴丸(STDP)改善猪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冠脉微循环障碍(CMD)和心功能障碍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从21只小型猪随机选取14只行介入球囊阻断左前降支中部血流再灌注建立CMD模型,其余7只作为假手术组,仅行冠脉... 目的探究麝香通心滴丸(STDP)改善猪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冠脉微循环障碍(CMD)和心功能障碍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从21只小型猪随机选取14只行介入球囊阻断左前降支中部血流再灌注建立CMD模型,其余7只作为假手术组,仅行冠脉血管造影,不需要实施手术;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4只动物随机分为CMD模型组(n=7)、CMD+STDP治疗组(n=7),3组动物均以普通饲料喂养8周。药物干预:治疗组予将麝香通心滴丸(3 mg·kg^-1·d^-1)拌入饲料中进行喂养8周。分别于第0周(手术前)、8周行冠脉造影、计算管腔直径和校正TIMI帧数(CTFC)、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8周时处死并取出左前降支冠脉远端分布区域心肌,HE染色观察心肌小血管及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前降支远端供血区心肌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共激活子-1α(PGC-1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Toll样受体4(TLR4)、解偶联蛋白2(UCP2)的表达。结果实验0周和8周时,3组实验动物的冠脉左前降支血管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0周时,各组实验动物CTFC血流帧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时,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CTFC血流帧数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STDP治疗组CTFC血流帧数减少(P<0.05)。实验0周,3组实验动物心脏彩超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8周时,相对于假手术组,模型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舒张末容积、收缩期室间厚度、左室质量指标值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值减小(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组织微血管充血、血栓形成及周边炎症细胞聚集,心肌纤维萎缩,心肌间质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未见明显充血,血管周边炎症细胞较少,心肌肌纤维萎缩程度较明显,但心肌间质炎症浸润相对较轻。相对于假手术组,其余各组的心肌组织中Sirt1、PGC-1α、PPARα表达下调,ERK1/2、TLR4、UCP2表达上调;而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Sirt1、PGC-1α、PPARα表达量更高,ERKI/2、TLR4、UCP2表达量更低。结论STDP可能通过Sirt1、PGC-1α、PPARα、ERK1/2、TLR4、UCP2发挥抗炎和调节能量代谢作用,从而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冠脉微循环障碍和心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通心滴丸 缺血再灌注 冠脉微循环障碍 心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络病理论从芳香通络疗法论治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健真 吴焕林 +2 位作者 刘佳 黄凯琳 李蒙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206-1209,共4页
近年来,随着冠脉介入诊疗技术的普及,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检出率逐步升高,CMD已成为远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络病理论认为CMD病位在络,病机为心络瘀阻、心络郁滞/虚滞和心络绌急,通络成为其基本的治法治则。芳香类药物可... 近年来,随着冠脉介入诊疗技术的普及,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检出率逐步升高,CMD已成为远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络病理论认为CMD病位在络,病机为心络瘀阻、心络郁滞/虚滞和心络绌急,通络成为其基本的治法治则。芳香类药物可直接入络搜邪,芳香通络疗法较单纯活血通络法疗效更佳。故而从络病理论、芳香通络疗法的立法依据等方面,对芳香通络疗法治疗CMD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 络病理论 络脉 芳香通络疗法 芳香类药物 通络 心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奥心血康软胶囊在经心脏核磁共振检查的冠心病微循环障碍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磊 宁彬 +3 位作者 李文俊 苏昕 刘俊 杨洋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9-242,共4页
目的 探讨地奥心血康软胶囊在经心脏核磁共振检查的冠心病微循环障碍患者中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冠心病微循环障碍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以常... 目的 探讨地奥心血康软胶囊在经心脏核磁共振检查的冠心病微循环障碍患者中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冠心病微循环障碍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地奥心血康软胶囊。比较两组微循环障碍、心功能、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不良反应。结果 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观察组微循环障碍、心功能、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不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心脏核磁共振检查的冠心病微循环障碍患者应用地奥心血康软胶囊可有效改善冠脉微循环障碍,同时还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因疗程长所致的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微循环障碍 地奥心血康软胶囊 心功能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