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6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致远 韩旭 竺晓鸣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3期642-648,共7页
近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且趋于年轻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疾病,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有效防治冠心病已成为目前重要的任务之一。现代医学主要通过调脂、抗血小... 近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且趋于年轻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疾病,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有效防治冠心病已成为目前重要的任务之一。现代医学主要通过调脂、抗血小板聚集及稳定斑块等控制冠心病患者病情。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冠心病的历史悠久且深厚,具有独特优势,包括安全有效、价格低廉等。近年来,中医特色疗法,包括毫针刺法、灸法、穴位贴敷、耳穴疗法、推拿疗法、中医运动疗法等,在冠心病的防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归纳和总结冠心病的中医病机及中医特色疗法,以期为冠心病相关的中医特色疗法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中医特色疗法 针灸 推拿 穴位贴敷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活性成分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啸 谭绍坤 宋红莉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2期372-380,共9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等病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参活性成分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防治冠心病的作用。人参活性成分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器1/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下调环磷...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等病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参活性成分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防治冠心病的作用。人参活性成分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器1/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下调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信号通路,来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心肌缺血引起的炎性损伤。人参活性成分通过增强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信号通路,激活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p53信号通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降低心肌缺血引起的氧化损伤。人参活性成分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抑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粘着斑激酶信号通路,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降低心肌缺血引起的损伤。人参活性成分通过促进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信号通路表达,激活再灌注损伤补救激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一氧化氮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沉默信息调节器1信号通路,调节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对心肌细胞发挥保护作用。人参活性成分通过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信号通,调节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动态平衡,调节心肌舒缩功能,减轻心肌损伤。人参活性成分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下调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I蛋白的表达,抑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的表达,减轻心律失常,降低心肌损伤。人参活性成分通过下调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信号通路,增强线粒体自噬,保护线粒体功能,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减轻心肌损伤。人参活性成分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反应,降低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活性成分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药理作用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 动脉硬化 细胞凋亡 舒缩功能 线粒体自噬 心律失常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化浊方介导NF-κB/NLRP3信号通路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机制
3
作者 谢珍聪 孙广瀚 +2 位作者 孙咪 徐洋 郭栋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6期42-49,共8页
目的基于NF-κB/NLRP3信号通路探讨通心化浊方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机制。方法选取6~8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通心化浊方低剂量组、通心化浊方中剂量组、通心化浊方高剂量组、阳性... 目的基于NF-κB/NLRP3信号通路探讨通心化浊方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机制。方法选取6~8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通心化浊方低剂量组、通心化浊方中剂量组、通心化浊方高剂量组、阳性药组、BAY-11-7082组、通心化浊方高剂量+1/2BAY-11-7082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进行高脂饮食加脂肪乳剂灌胃和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制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通心化浊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6.21、12.42、24.84 g/(kg·d)通心化浊方灌胃;阳性药组以辛伐他汀灌胃(1.8 mg/kg);BAY-11-7082组以BAY-11-7082(5 mg/kg,隔日1次)腹腔注射;通心化浊方高剂量+1/2BAY-11-7082组以每日通心化浊方[24.84 g/(kg·d)]灌胃及BAY-11-7082(2.5 mg/kg,隔日1次)腹腔注射,正常组和模型组,以10 ml/kg蒸馏水灌胃。连续给药4周后取材,检测大鼠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白细胞介素(IL)-6、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水平;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qRT-PCR法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NF-κB/NLRP3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出现病理损伤,血清TC、TG、LDL-C、IL-6、IL-1β、MCP-1、TNF-α含量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VCAM-1、ICAM-1、IL-1β、MCP-1的mRNA表达量增加,心肌组织NF-κB p65、NLRP3通路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药物干预后,大鼠心脏组织病理变化得到改善,各给药组TC、TG、LDL-C、IL-6、IL-1β、MCP-1、TNF-α水平降低(P<0.01)。通心化浊方高剂量组TG、LDL-C水平低于通心化浊方中、低剂量组,且通心化浊方中剂量组低于通心化浊方低剂量组(P<0.01);通心化浊方中、高剂量组TC水平低于通心化浊方低剂量组(P<0.01)。通心化浊方高剂量组血清IL-6、IL-1β、MCP-1、TNF-α水平低于通心化浊方低剂量组(P<0.05);通心化浊方高剂量组及通心化浊方高剂量+1/2BAY-11-7082组血清IL-6、MCP-1、TNF-α水平低于BAY-11-7082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增高(P<0.01)。通心化浊方中、高剂量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通心化浊方低剂量组,且通心化浊方高剂量组高于通心化浊方中剂量组(P<0.01);BAY-11-7082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通心化浊方高剂量+1/2BAY-11-7082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VCAM-1、ICAM-1、IL-1β、MCP-1的mRNA表达量下降(P<0.01)。通心化浊方中、高剂量组VCAM-1、ICAM-1、IL-1β、MCP-1的mRNA表达量低于通心化浊方低剂量组(P<0.01),且通心化浊方高剂量组低于通心化浊方中剂量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心肌组织NF-κB p65、NLRP3蛋白表达降低(P<0.05)。通心化浊方高剂量组心肌组织NF-κB p65、NLRP3蛋白表达低于通心化浊方低剂量组(P<0.05)。结论通心化浊方有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降低血脂,上调脂联素表达,抑制NF-κB/NLRP3信号通路,减少IL-6、IL-1β、MCP-1、TNF-α炎症因子和VCAM-1、ICAM-1血管黏附分子的表达而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从而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化浊方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NF-κB/NLRP3信号通路 脂联素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透热转气”治疗瘀毒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乐松 李军 +1 位作者 张文杰 孟超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851-1855,共5页
“透热转气”法渊源于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其核心在于清解热毒,通达营血,宣散火郁,使邪自卫气分而散,实为《黄帝内经》“火郁发之”“因而越之”“轻而扬之”治法的体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于“胸痹”“心痛”的范畴,核心为... “透热转气”法渊源于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其核心在于清解热毒,通达营血,宣散火郁,使邪自卫气分而散,实为《黄帝内经》“火郁发之”“因而越之”“轻而扬之”治法的体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于“胸痹”“心痛”的范畴,核心为心脉痹阻。心痹脉瘀,化火成毒,瘀毒内伏,与痰湿浊邪胶结,病情缠绵;遇劳力、情志、饮食、外感等诱因,引发毒邪暴烈,损伤脏腑形体,可导致动脉粥样斑块破损及栓塞,加速炎症反应,引发急性冠脉事件。治疗瘀毒型冠心病以透热转气为大法,以四妙勇安汤为主方,根据邪正状态而随证加减,并重视风药的运用,以达到透发瘀毒,宣痹通脉之效,可发挥稳定动脉粥样斑块、保护血管内皮、抗炎、抗氧化、抑制血小板活化、调节血脂等作用,有效治疗冠心病胸痹心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透热转气 胸痹 心痛 瘀毒 郁证 四妙勇安汤 临证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率观察
5
作者 张晓梅 杨美娟 +4 位作者 叶华 张兴旺 马华瑜 杨森 王佳美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6期98-100,共3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率,并比较不同临床分型的CHD患者血清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率,并探讨自身免疫性抗体与CHD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CHD患者80例[观察组,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5例、不...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率,并比较不同临床分型的CHD患者血清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率,并探讨自身免疫性抗体与CHD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CHD患者80例[观察组,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3例],健康对照者80例(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心磷脂抗体(ACA)及抗β2糖蛋白1抗体(β2GP1)IgA、IgG、IgM,比较两组上述指标阳性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抗核抗体荧光、抗核抗体谱、ACA、β2GP1-IgA、β2GP1-IgG、β2GP1-IgM阳性率高(P均<0.05)。与SAP患者比较,AMI患者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ACA、β2GP1-IgM阳性率高(χ^(2)分别为8.522、6.960、13.457、7.659,P均<0.05),UAP患者ACA阳性率高(P均<0.05);与UAP患者比较,AMI患者抗核抗体阳性率高(P<0.05)。结论CHD患者血清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ACA、β2GP1阳性率均升高,且病情越重者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率越高,自身免疫性抗体可能参与CHD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谱 抗心磷脂抗体 抗Β2糖蛋白1抗体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炎症机制及抗炎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朱绍宁 胡舜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25-228,共4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炎症是冠心病发病机制研究中的一大热点。抗炎治疗药物能否对炎症进行靶向干预并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扼要综述了介导冠心病发病的关键炎症分子及抗炎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炎症 抗炎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率变异性分析的中医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近十年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心怡 王子涵 +4 位作者 陆美杉 李彦丕 李琳 黄力 鹿小燕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45-351,共7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简称“冠心病”)作为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是诱导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疾病因素,已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医疗负担,有效防治冠心病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形成的主要病理过程,与自主神经...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简称“冠心病”)作为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是诱导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疾病因素,已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医疗负担,有效防治冠心病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形成的主要病理过程,与自主神经系统调控失衡密切相关,心率变异性作为检测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常用指标,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等诸多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中。心率变异性的降低常用于预测全因死亡和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近年来,中医药被报道可有效并特异性地改善心率变异性。本文概括心率变异性与冠心病的相互关系,综述近年来基于心率变异性分析的中医药干预冠心病临床效果,以期为冠心病相关的中医药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 心率变异性 中医药 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NSE、Hcy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明梅 岳志城 刘明皎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NSE、Hcy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脑梗死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30例(冠心病组)、急性脑梗死合并... 目的探讨血清NSE、Hcy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脑梗死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30例(冠心病组)、急性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32例(合并组),同时期选取体检正常的健康人30名(对照组)。依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随访6个月,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NSE、Hcy水平。统计四组基础资料、血清NSE、Hcy水平,分析合并组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分别与NSE、Hcy水平的关系,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因素,并经ROC曲线分析血清NSE、Hcy联合检测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四组血清NSE、Hcy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合并组最高,脑其次梗死组、冠心病组(P<0.05);重度组NSE、Hcy水平最高,中度组次之,轻度组最低;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NSE、Hcy水平比较,P<0.05;血清NSE、Hcy联合预测价值更高(P<0.05)。结论血清NSE、Hcy联合检测急性脑梗死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可预测患者病情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E HCY 急性脑梗死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理论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景怡 文凤 孟庆翔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2期53-56,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3... 目的 探讨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护理。从入院当日开始,干预为期6个月,比较2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以及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水平。结果 随访6个月后,对照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60%,干预组为4.65%,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治疗依从率为76.74%,干预组为93.02%,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及6个月后,干预组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简明健康状况量表总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且2组均高于同组入院时(P均<0.05);2组的血清NO水平均高于入院当日,而血清ET-1和TXB2水平均低于入院当日(P均<0.05),且干预组的血清NO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血清ET-1和TXB2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护理可有效提升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且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治未病理论 心血管不良事件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焦虑和抑郁患者中的应用
10
作者 苗慧敏 王亚文 +2 位作者 王新婷 郑艳芳 徐珊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6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焦虑和抑郁患者以微信平台为基础应用延续性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合并焦虑和抑郁患者的基线资料,按照护理... 目的探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焦虑和抑郁患者以微信平台为基础应用延续性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合并焦虑和抑郁患者的基线资料,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4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借助微信平台应用延续性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出院时和随访3个月时,2组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入院后降低,且与同一时间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均更低,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组间比较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的总发生率更低(P<0.05)。随访3个月时,2组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生理机能、社会功能、精神状态等)评分均较入院后升高,且与同一时间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均更高,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将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合并焦虑和抑郁患者,在改善心理状态的同时可全面提升生活质量,并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焦虑、抑郁 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被引量:13
11
作者 薛松 肖明第 +4 位作者 胡振雷 袁忠祥 吕志前 叶一舟 施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363-365,共3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12月37例重症冠心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全麻,胸骨正中切口,游离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心脏稳定器局部固定心肌,显露...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12月37例重症冠心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全麻,胸骨正中切口,游离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心脏稳定器局部固定心肌,显露目标冠状动脉,切开后置入冠状动脉内血液分流器。一般先做左乳内动脉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吻合,其余血管桥先做桥血管与主动脉的近心端吻合,然后再做桥血管与冠状动脉的吻合。结果全组病例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搭桥1~6支,(32±05)支。术后10d死亡1例,其余36例未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无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成熟的手术技术和严格的围手术期管理的条件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心病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突发阿-斯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12
作者 高文晓 闫虹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11期193-195,共3页
本文报道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突发阿-斯综合征的护理体会,重点包括护理准备、急救护理、用药护理、预见性护理、基础护理及双心护理等。经护理后,患者未再出现阿-斯综合征,半个月后病情好转出院。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心脏瓣膜病 阿-斯综合征 护理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同期手术治疗 被引量:5
13
作者 舒骏 刘胜中 尤斌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90-191,194,共3页
目的总结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我科从2007年1月~2012年3月,对14例风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同期瓣膜置换和冠脉搭桥手术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总结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我科从2007年1月~2012年3月,对14例风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同期瓣膜置换和冠脉搭桥手术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使用人工心脏瓣膜15枚,二尖瓣成形环1枚;共搭桥20根,平均1.43根;手术时间(224.5±38.6)min,体外循环时间(105.2±27.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8.4±15.6)min。术后死亡1例,其余均痊愈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1±3.4)d。随访13例,平均随访(39.2±11.3)月,全部存活,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对风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同期瓣膜置换和冠脉搭桥手术治疗,安全性高,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心内直视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颤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抗栓治疗策略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德彦 方全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18-122,共5页
房颤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均为常见疾病。缺血性卒中和系统性血栓栓塞是房颤患者的主要不良预后,抗栓治疗可显著减少血栓栓塞事件风险;另一方面,抗血小板治疗又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的关键。当房颤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 房颤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均为常见疾病。缺血性卒中和系统性血栓栓塞是房颤患者的主要不良预后,抗栓治疗可显著减少血栓栓塞事件风险;另一方面,抗血小板治疗又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的关键。当房颤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时,需要通过抗凝联合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卒中及缺血性心脏事件的发生。然而,联合抗栓策略会增加出血并发症的风险。如何平衡出血和血栓风险,以及如何在不同口服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中进行选择,制定最优的抗栓方案是临床工作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抗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风险管理对行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风险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华 陈清远 张叶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4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时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对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1月于徐州市肿瘤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8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时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对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1月于徐州市肿瘤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8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1)。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2.44%)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P<0.05),护理服务质量(病情观察、专科护理、安全和健康护理,以及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护理满意率(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71.19%,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期间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风险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翁维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于大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87-88,共2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本院翁维良教授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对冠心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经验。笔者随师侍诊,获益匪浅,现将所学点滴介绍如下。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翁老认...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本院翁维良教授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对冠心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经验。笔者随师侍诊,获益匪浅,现将所学点滴介绍如下。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翁老认为,"胸痹"、"心痛"的根本原因在于心脉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翁维良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钟香从肝肾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娜 刘宇 +3 位作者 汤诺 诸晨 林钟香 沈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第12期65-66,共2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中医学中“胸痹”“心痛”范畴。林钟香教授认为,胸痹病位在心,其发病与肝肾关系密切。心肝两脏相互影响、相互传变,均与气血、精神、情志活动相关,林师认为治心必调肝。胸痹为本虚标实之证,本病的发生与心...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中医学中“胸痹”“心痛”范畴。林钟香教授认为,胸痹病位在心,其发病与肝肾关系密切。心肝两脏相互影响、相互传变,均与气血、精神、情志活动相关,林师认为治心必调肝。胸痹为本虚标实之证,本病的发生与心肾阴阳虚衰、精血失于滋养有关,其中肾虚是关键。林师临证时注重疏肝解郁、滋补肾精、调和气血。对于胸痹以标实为主,常从肝着手,疏肝解郁,治疗以柴胡汤类方为主方,配伍养血和血之药以调和气血。林师注重顾护阴液,以益气养阴为法,创立了益气养阴类方舒心饮。年老久病患者,林师标本兼治时,更注重本虚,常从肾着手,滋肾阴、温肾阳,善用二仙汤加减调节心肾,达到水火相济、调和阴阳之效。林师辨证论治,配伍得当,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林钟香 中医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性4C护理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瑜 黄玲玲 沈佳玲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4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4C护理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72例CHD住院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n=86)和观察组(n=86... 目的探讨延续性4C护理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72例CHD住院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n=86)和观察组(n=86)。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术后护理和随访,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术后护理和随访的基础上采取延续性4C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生活质量、心功能恢复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护理6个月后,两组的健康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同组护理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护理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两组的心功能各项指标均较同组护理1个月后显著改善(P值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07%(P<0.05)。结论延续性4C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行PCI治疗CHD患者的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且有效改善其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4C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健康行为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中西医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阳 焦晓民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第5期59-62,共4页
近年来,我国疾病谱发生较大改变,临床工作中发现,人民越来越受到糖尿病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困扰,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占比较前明显增加。因此,结合中西医关于冠心病及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 近年来,我国疾病谱发生较大改变,临床工作中发现,人民越来越受到糖尿病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困扰,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占比较前明显增加。因此,结合中西医关于冠心病及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机制及治疗,有助于临床上对支架内再狭窄进行有效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左玉松 崔娜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11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2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消心痛10mg/次,3次/d;拜阿司匹灵100mg/次.1次/d;...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2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消心痛10mg/次,3次/d;拜阿司匹灵100mg/次.1次/d;硝酸甘油片0.3~0.6mg,心绞痛发作时含服。治疗组36例益气活血通络汤(徐长卿30g,水蛭、全蝎、人参、三七、丹参各15g,黄芪30g,冰片3g),统一煎煮分装150mL/袋,1袋/次,早中晚温服;西医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心电图、心绞痛发作频率、血液生化指标(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两组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55.5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6例,加重0例,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2例,无效15例,加重0例,总有效率58.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尸〈0.05)。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8例,加重0例,总有效率77.78%。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14例,加重0例,总有效率61.1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稳定型心绞痛 胸痹 真心痛 益气活血通络汤 消心痛 拜阿司匹灵 硝酸甘油片 心电图 心绞痛发作频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