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3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源CT下人工智能CT血流储备分数联合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对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评估及预测 被引量:7
1
作者 罗焕 曹成瑛 +2 位作者 高律萍 杨陵武 朱友义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2期284-288,共5页
目的 分析基于双源CT下人工智能CT血流储备分数(FFR)联合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对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评估及预测。方法 选取2021年10~12月于我院行冠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的63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以冠脉CTA结... 目的 分析基于双源CT下人工智能CT血流储备分数(FFR)联合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对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评估及预测。方法 选取2021年10~12月于我院行冠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的63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以冠脉CTA结果将患者分为血管狭窄率≥50%组与血管狭窄率<50%组。比较冠脉狭窄程度、CT-FFR与冠脉周围FAI检查结果;根据冠脉血管钙化程度分组,比较轻中度钙化组、重度钙化组中血管狭窄率≥50%组与<50%组的CT-FFR、冠脉周围FAI检查结果,分析各组间CT-FFR与冠脉周围FAI单独与联合的诊断效能。结果 本研究63例患者中共检查79支冠脉血管,血管狭窄率≥50%组共24支血管,血管狭窄率<50%组55支。血管狭窄率≥50%组与血管狭窄率<50%组的病变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血管冠脉狭窄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率≥50%组的CT-FFR低于血管狭窄率<50%组,冠脉周围FAI高于血管狭窄率<50%组(P<0.05)。63例患者中,冠脉血管轻中度钙化47例,重度钙化16例。轻中度钙化组中血管狭窄率≥50%组冠脉狭窄率高于血管狭窄率<50%组,CT-FFR低于血管狭窄率<50%组(P<0.05)。重度钙化组中血管狭窄率≥50%组CT-FFR低于血管狭窄率<50%组,冠脉周围FAI高于血管狭窄率<50%组,两组冠脉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CT-FFR+冠脉周围FAI对血管钙化的诊断效能相对于两者单独检查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 CT-FFR对重度钙化血管诊断效能较低,联合冠脉周围FAI能为血流异常的冠心病患者提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血流储备分数 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 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69例临床特点及治疗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明理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8期65-65,共1页
目的采取措施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69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有效性研究与分析。方法本组所研究的6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是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出来的,其中男性有31例,女性有38例,他们的年龄在50~70岁之间。利用回顾性分析... 目的采取措施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69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有效性研究与分析。方法本组所研究的6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是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出来的,其中男性有31例,女性有38例,他们的年龄在50~70岁之间。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这6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对策进行有效性研究。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与研究,本组69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无症状的有39例,有症状的有30例。其中心绞痛患者有15例,心肌梗死患者具有17例,合并高血压与高血脂的患者有10例,合并心律失常的有25例。根据患者的体质与临床病症选择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后,有60例患者康复出院,死亡9例,其中4例死于心律失常,4例死于心肌梗死,1例死于心力衰竭。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中,无鲜明症状的患者占据较大比例,不典型性的心绞痛患者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临床特点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胶囊联合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兴文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20期57-59,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银杏叶胶囊联合尼可地尔用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阳谷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心绞痛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银杏叶... 目的:研究分析银杏叶胶囊联合尼可地尔用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阳谷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心绞痛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银杏叶胶囊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尼可地尔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炎性因子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均有所降低,其中研究组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均有所降低,其中研究组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银杏叶胶囊联合尼可地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且用药后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消除炎症,治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胶囊 尼可地尔 冠状动脉硬化 心脏病 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致远 韩旭 竺晓鸣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3期642-648,共7页
近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且趋于年轻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疾病,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有效防治冠心病已成为目前重要的任务之一。现代医学主要通过调脂、抗血小... 近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且趋于年轻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疾病,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有效防治冠心病已成为目前重要的任务之一。现代医学主要通过调脂、抗血小板聚集及稳定斑块等控制冠心病患者病情。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冠心病的历史悠久且深厚,具有独特优势,包括安全有效、价格低廉等。近年来,中医特色疗法,包括毫针刺法、灸法、穴位贴敷、耳穴疗法、推拿疗法、中医运动疗法等,在冠心病的防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归纳和总结冠心病的中医病机及中医特色疗法,以期为冠心病相关的中医特色疗法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 中医特色疗法 针灸 推拿 穴位贴敷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活性成分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啸 谭绍坤 宋红莉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2期372-380,共9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等病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参活性成分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防治冠心病的作用。人参活性成分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器1/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下调环磷...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等病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参活性成分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防治冠心病的作用。人参活性成分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器1/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下调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信号通路,来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心肌缺血引起的炎性损伤。人参活性成分通过增强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信号通路,激活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p53信号通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降低心肌缺血引起的氧化损伤。人参活性成分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抑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粘着斑激酶信号通路,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降低心肌缺血引起的损伤。人参活性成分通过促进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信号通路表达,激活再灌注损伤补救激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一氧化氮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沉默信息调节器1信号通路,调节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对心肌细胞发挥保护作用。人参活性成分通过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信号通,调节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动态平衡,调节心肌舒缩功能,减轻心肌损伤。人参活性成分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下调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I蛋白的表达,抑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的表达,减轻心律失常,降低心肌损伤。人参活性成分通过下调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信号通路,增强线粒体自噬,保护线粒体功能,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减轻心肌损伤。人参活性成分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反应,降低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活性成分 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 药理作用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 动脉硬化 细胞凋亡 舒缩功能 线粒体自噬 心律失常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A护理模式在1例结肠癌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
6
作者 欧阳婷 贾海娜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目的总结5A护理模式应用于结肠癌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快速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7月1例结肠癌合并冠心病为研究对象,在围手术期给予实施5A护理模式,观察该护理模式对患者心脏功能变化、疼痛感、营... 目的总结5A护理模式应用于结肠癌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快速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7月1例结肠癌合并冠心病为研究对象,在围手术期给予实施5A护理模式,观察该护理模式对患者心脏功能变化、疼痛感、营养状态、心理状态以及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的影响效果。结果对患者围手术期实施5A护理模式,患者康复效果良好,心脏功能稳定,疼痛感明显减弱,尿频症状缓解,机体营养状态佳,手术伤口愈合良好,未出现焦虑或抑郁症状,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结论5A护理模式以科学方法评估患者实际情况并制订、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案,可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术后快速康复,稳定心脏功能,降低疾病疼痛感,改善患者体质量及生活质量,纠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预防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 5A护理 快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化浊方介导NF-κB/NLRP3信号通路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机制
7
作者 谢珍聪 孙广瀚 +2 位作者 孙咪 徐洋 郭栋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6期42-49,共8页
目的基于NF-κB/NLRP3信号通路探讨通心化浊方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机制。方法选取6~8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通心化浊方低剂量组、通心化浊方中剂量组、通心化浊方高剂量组、阳性... 目的基于NF-κB/NLRP3信号通路探讨通心化浊方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机制。方法选取6~8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通心化浊方低剂量组、通心化浊方中剂量组、通心化浊方高剂量组、阳性药组、BAY-11-7082组、通心化浊方高剂量+1/2BAY-11-7082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进行高脂饮食加脂肪乳剂灌胃和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制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通心化浊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6.21、12.42、24.84 g/(kg·d)通心化浊方灌胃;阳性药组以辛伐他汀灌胃(1.8 mg/kg);BAY-11-7082组以BAY-11-7082(5 mg/kg,隔日1次)腹腔注射;通心化浊方高剂量+1/2BAY-11-7082组以每日通心化浊方[24.84 g/(kg·d)]灌胃及BAY-11-7082(2.5 mg/kg,隔日1次)腹腔注射,正常组和模型组,以10 ml/kg蒸馏水灌胃。连续给药4周后取材,检测大鼠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白细胞介素(IL)-6、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水平;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qRT-PCR法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NF-κB/NLRP3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出现病理损伤,血清TC、TG、LDL-C、IL-6、IL-1β、MCP-1、TNF-α含量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VCAM-1、ICAM-1、IL-1β、MCP-1的mRNA表达量增加,心肌组织NF-κB p65、NLRP3通路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药物干预后,大鼠心脏组织病理变化得到改善,各给药组TC、TG、LDL-C、IL-6、IL-1β、MCP-1、TNF-α水平降低(P<0.01)。通心化浊方高剂量组TG、LDL-C水平低于通心化浊方中、低剂量组,且通心化浊方中剂量组低于通心化浊方低剂量组(P<0.01);通心化浊方中、高剂量组TC水平低于通心化浊方低剂量组(P<0.01)。通心化浊方高剂量组血清IL-6、IL-1β、MCP-1、TNF-α水平低于通心化浊方低剂量组(P<0.05);通心化浊方高剂量组及通心化浊方高剂量+1/2BAY-11-7082组血清IL-6、MCP-1、TNF-α水平低于BAY-11-7082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增高(P<0.01)。通心化浊方中、高剂量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通心化浊方低剂量组,且通心化浊方高剂量组高于通心化浊方中剂量组(P<0.01);BAY-11-7082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通心化浊方高剂量+1/2BAY-11-7082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VCAM-1、ICAM-1、IL-1β、MCP-1的mRNA表达量下降(P<0.01)。通心化浊方中、高剂量组VCAM-1、ICAM-1、IL-1β、MCP-1的mRNA表达量低于通心化浊方低剂量组(P<0.01),且通心化浊方高剂量组低于通心化浊方中剂量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心肌组织NF-κB p65、NLRP3蛋白表达降低(P<0.05)。通心化浊方高剂量组心肌组织NF-κB p65、NLRP3蛋白表达低于通心化浊方低剂量组(P<0.05)。结论通心化浊方有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降低血脂,上调脂联素表达,抑制NF-κB/NLRP3信号通路,减少IL-6、IL-1β、MCP-1、TNF-α炎症因子和VCAM-1、ICAM-1血管黏附分子的表达而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从而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化浊方 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 NF-κB/NLRP3信号通路 脂联素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率观察
8
作者 张晓梅 杨美娟 +4 位作者 叶华 张兴旺 马华瑜 杨森 王佳美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6期98-100,共3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率,并比较不同临床分型的CHD患者血清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率,并探讨自身免疫性抗体与CHD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CHD患者80例[观察组,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5例、不...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率,并比较不同临床分型的CHD患者血清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率,并探讨自身免疫性抗体与CHD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CHD患者80例[观察组,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3例],健康对照者80例(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心磷脂抗体(ACA)及抗β2糖蛋白1抗体(β2GP1)IgA、IgG、IgM,比较两组上述指标阳性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抗核抗体荧光、抗核抗体谱、ACA、β2GP1-IgA、β2GP1-IgG、β2GP1-IgM阳性率高(P均<0.05)。与SAP患者比较,AMI患者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ACA、β2GP1-IgM阳性率高(χ^(2)分别为8.522、6.960、13.457、7.659,P均<0.05),UAP患者ACA阳性率高(P均<0.05);与UAP患者比较,AMI患者抗核抗体阳性率高(P<0.05)。结论CHD患者血清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ACA、β2GP1阳性率均升高,且病情越重者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率越高,自身免疫性抗体可能参与CHD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谱 抗心磷脂抗体 抗Β2糖蛋白1抗体 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率变异性分析的中医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近十年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心怡 王子涵 +4 位作者 陆美杉 李彦丕 李琳 黄力 鹿小燕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45-351,共7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简称“冠心病”)作为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是诱导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疾病因素,已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医疗负担,有效防治冠心病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形成的主要病理过程,与自主神经...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简称“冠心病”)作为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是诱导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疾病因素,已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医疗负担,有效防治冠心病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形成的主要病理过程,与自主神经系统调控失衡密切相关,心率变异性作为检测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常用指标,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等诸多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中。心率变异性的降低常用于预测全因死亡和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近年来,中医药被报道可有效并特异性地改善心率变异性。本文概括心率变异性与冠心病的相互关系,综述近年来基于心率变异性分析的中医药干预冠心病临床效果,以期为冠心病相关的中医药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心脏 心率变异性 中医药 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透热转气”治疗瘀毒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乐松 李军 +1 位作者 张文杰 孟超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851-1855,共5页
“透热转气”法渊源于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其核心在于清解热毒,通达营血,宣散火郁,使邪自卫气分而散,实为《黄帝内经》“火郁发之”“因而越之”“轻而扬之”治法的体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于“胸痹”“心痛”的范畴,核心为... “透热转气”法渊源于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其核心在于清解热毒,通达营血,宣散火郁,使邪自卫气分而散,实为《黄帝内经》“火郁发之”“因而越之”“轻而扬之”治法的体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于“胸痹”“心痛”的范畴,核心为心脉痹阻。心痹脉瘀,化火成毒,瘀毒内伏,与痰湿浊邪胶结,病情缠绵;遇劳力、情志、饮食、外感等诱因,引发毒邪暴烈,损伤脏腑形体,可导致动脉粥样斑块破损及栓塞,加速炎症反应,引发急性冠脉事件。治疗瘀毒型冠心病以透热转气为大法,以四妙勇安汤为主方,根据邪正状态而随证加减,并重视风药的运用,以达到透发瘀毒,宣痹通脉之效,可发挥稳定动脉粥样斑块、保护血管内皮、抗炎、抗氧化、抑制血小板活化、调节血脂等作用,有效治疗冠心病胸痹心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 透热转气 胸痹 心痛 瘀毒 郁证 四妙勇安汤 临证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NSE、Hcy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明梅 岳志城 刘明皎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NSE、Hcy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脑梗死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30例(冠心病组)、急性脑梗死合并... 目的探讨血清NSE、Hcy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脑梗死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30例(冠心病组)、急性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32例(合并组),同时期选取体检正常的健康人30名(对照组)。依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随访6个月,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NSE、Hcy水平。统计四组基础资料、血清NSE、Hcy水平,分析合并组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分别与NSE、Hcy水平的关系,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因素,并经ROC曲线分析血清NSE、Hcy联合检测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四组血清NSE、Hcy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合并组最高,脑其次梗死组、冠心病组(P<0.05);重度组NSE、Hcy水平最高,中度组次之,轻度组最低;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NSE、Hcy水平比较,P<0.05;血清NSE、Hcy联合预测价值更高(P<0.05)。结论血清NSE、Hcy联合检测急性脑梗死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可预测患者病情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E HCY 急性脑梗死 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炎症机制及抗炎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绍宁 胡舜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25-228,共4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炎症是冠心病发病机制研究中的一大热点。抗炎治疗药物能否对炎症进行靶向干预并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扼要综述了介导冠心病发病的关键炎症分子及抗炎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 炎症 抗炎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理论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景怡 文凤 孟庆翔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2期53-56,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3... 目的 探讨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护理。从入院当日开始,干预为期6个月,比较2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以及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水平。结果 随访6个月后,对照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60%,干预组为4.65%,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治疗依从率为76.74%,干预组为93.02%,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及6个月后,干预组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简明健康状况量表总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且2组均高于同组入院时(P均<0.05);2组的血清NO水平均高于入院当日,而血清ET-1和TXB2水平均低于入院当日(P均<0.05),且干预组的血清NO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血清ET-1和TXB2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护理可有效提升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且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 治未病理论 心血管不良事件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焦虑和抑郁患者中的应用
14
作者 苗慧敏 王亚文 +2 位作者 王新婷 郑艳芳 徐珊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6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焦虑和抑郁患者以微信平台为基础应用延续性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合并焦虑和抑郁患者的基线资料,按照护理... 目的探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焦虑和抑郁患者以微信平台为基础应用延续性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合并焦虑和抑郁患者的基线资料,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4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借助微信平台应用延续性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出院时和随访3个月时,2组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入院后降低,且与同一时间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均更低,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组间比较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的总发生率更低(P<0.05)。随访3个月时,2组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生理机能、社会功能、精神状态等)评分均较入院后升高,且与同一时间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均更高,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将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合并焦虑和抑郁患者,在改善心理状态的同时可全面提升生活质量,并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 焦虑、抑郁 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突发阿-斯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15
作者 高文晓 闫虹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11期193-195,共3页
本文报道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突发阿-斯综合征的护理体会,重点包括护理准备、急救护理、用药护理、预见性护理、基础护理及双心护理等。经护理后,患者未再出现阿-斯综合征,半个月后病情好转出院。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 心脏瓣膜病 阿-斯综合征 护理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CT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心率患者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温云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20期112-112,114,共2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心率患者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冠心病高心率患者70例,分为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低剂量组采用低剂量CTA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CTA检查。结果:低... 目的:探讨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心率患者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冠心病高心率患者70例,分为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低剂量组采用低剂量CTA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CTA检查。结果:低剂量组的图像节段可诊断率和节段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讨论:低剂量CTA在冠心病高心率患者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低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17
作者 武鑫玲 宋欢欢 陈鹏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9期1605-160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168例郑州人民医院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就诊的DC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分为发生组(58例)、未发生组(110... 目的探讨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168例郑州人民医院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就诊的DC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分为发生组(58例)、未发生组(110例),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量表统计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DCM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合并糖尿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GPⅠ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Lp-PLA2、MIP-1α、GPⅠb均为DCM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P<0.05,OR=7.436、5.573、4.226、7.425、11.095、10.655);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统计分析数据,得到对DCM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概率P,根据预测值和真实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917(95%CI:0.876~0.962),当log(P)>2.85时,预测敏感度为82.76%,特异度为92.73%。结论合并糖尿病、NLR、MHR、Lp-PLA2、MIP-1α、GPⅠb均为DCM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评估DCM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冠状动脉硬化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别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冠状动脉CTA特征差异研究
18
作者 王辉 王书健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2期55-59,共5页
目的:探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中定量特征参数在男女患者间的表现差异。方法:于我院回顾性收集1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53例及47例,且入组的不同性别患者间的冠状... 目的:探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中定量特征参数在男女患者间的表现差异。方法:于我院回顾性收集1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53例及47例,且入组的不同性别患者间的冠状动脉一般性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放射科医师专家组基于CTA分别记录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类型及高风险斑块,达成一致意见,并完成性别亚组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全部入组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男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比例(56.6%)大于女性(38.3%);男性患者出现非钙化斑块的比例(58.5%)高于女性患者(44.7%);男性患者的高危斑块发生率为20.8%,高于女性患者的12.8%。结论:不同性别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TA影像特征存在差异。性别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项相关因素,为疾病的诊断、评估、预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 CT血管成像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疫-炎症机制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
19
作者 侯逢源 刘瑞霞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5期1-5,共5页
文章聚焦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着重分析免疫-炎症机制在其中的关键作用,探讨了六淫邪气等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以及在冠心病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涵盖中医药调理及综合治疗方案的构建等方面,旨在为冠心病的... 文章聚焦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着重分析免疫-炎症机制在其中的关键作用,探讨了六淫邪气等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以及在冠心病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涵盖中医药调理及综合治疗方案的构建等方面,旨在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 免疫-炎症机制 六淫邪气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被引量:13
20
作者 薛松 肖明第 +4 位作者 胡振雷 袁忠祥 吕志前 叶一舟 施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363-365,共3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12月37例重症冠心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全麻,胸骨正中切口,游离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心脏稳定器局部固定心肌,显露...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12月37例重症冠心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全麻,胸骨正中切口,游离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心脏稳定器局部固定心肌,显露目标冠状动脉,切开后置入冠状动脉内血液分流器。一般先做左乳内动脉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吻合,其余血管桥先做桥血管与主动脉的近心端吻合,然后再做桥血管与冠状动脉的吻合。结果全组病例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搭桥1~6支,(32±05)支。术后10d死亡1例,其余36例未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无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成熟的手术技术和严格的围手术期管理的条件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心病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