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耕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探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英艳 《现代园艺》 2024年第2期191-193,共3页
通过分析我国农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面临的困境与契机,探讨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耕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策略,得出应从联姻学校教育、构建遗产网络、打造高效农业3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为实现农耕文化遗产助力文明乡村、富裕乡村、... 通过分析我国农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面临的困境与契机,探讨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耕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策略,得出应从联姻学校教育、构建遗产网络、打造高效农业3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为实现农耕文化遗产助力文明乡村、富裕乡村、生态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耕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持与传统的复兴——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壮族布傣峒节的个案研究
2
作者 潘艳勤 《农业考古》 2017年第3期241-248,共8页
峒节是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壮族布傣在春节期间的传统节日。峒节当天,村民要举行隆重的求务仪式,向天神祈求百谷种子、风调雨顺以及村落平安。在当代新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下,近年来重新恢复的峒节被赋予了新的文化意义和内涵,峒节不再... 峒节是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壮族布傣在春节期间的传统节日。峒节当天,村民要举行隆重的求务仪式,向天神祈求百谷种子、风调雨顺以及村落平安。在当代新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下,近年来重新恢复的峒节被赋予了新的文化意义和内涵,峒节不再仅仅是传统农耕社会的民间宗教祭祀活动,更是壮族布傣全方位展示其传统文化的新舞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为乡村社会传统节日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保持地方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布傣 农耕文化遗产 峒节 求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4省(市)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余阳立 杨晓霞 崔洪瑞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5-175,共11页
对西南4省(市)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有利于发挥西南地区山地农耕文化的资源优势,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以西南4省(市)2775项省级以上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采用Moran's I指数、区位熵、不平... 对西南4省(市)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有利于发挥西南地区山地农耕文化的资源优势,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以西南4省(市)2775项省级以上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采用Moran's I指数、区位熵、不平衡指数和核密度法,对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模式与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国家级和省(市)级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广泛,类别上以传统技艺、民俗和传统音乐类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最为广泛;②民间文学、传统技艺、传统舞蹈、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类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位熵值差异较小,分布较为均衡,而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俗、文化空间类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位熵值差异较大,空间分布集中度较高;③西南4省(市)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呈多核心分布格局,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且不同类别之间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西南4省(市)的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空间集聚分布,打造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集聚区、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园区,建立少数民族农耕文化风情园有利于发挥其集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分布 西南4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