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平原典型井灌区农田水循环过程研究回顾 被引量:15
1
作者 沈彦俊 刘昌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04-1010,共7页
本文回顾了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在农田水分循环和水量转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和进展。目前,对于冬小麦-夏玉米农田的蒸散耗水量及其结构(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有较详细的研究结果。全年总蒸散量多年平均870 mm,每年亏缺的350 m... 本文回顾了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在农田水分循环和水量转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和进展。目前,对于冬小麦-夏玉米农田的蒸散耗水量及其结构(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有较详细的研究结果。全年总蒸散量多年平均870 mm,每年亏缺的350 mm左右需要靠提取地下水保证;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土壤蒸发的深度在地表下20 cm处,而植物蒸腾耗水也主要是利用0-4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对于土壤深层渗漏量和地下水接受垂直补给的问题,不同研究结果间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尚需更精细的试验来确定。对于区域水量平衡和地下水资源可持续性的评价和管理,目前急需重点开展区域蒸散量的精确估算和模拟研究,以及不同土地利用和不同农业种植方式的水量平衡与水分转化过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循环 能量平衡 量转换 蒸散结构 华北平原 井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流域农田水循环模式与水平衡要素 被引量:6
2
作者 邵薇薇 李海红 +2 位作者 韩松俊 黄昊 吕华芳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20,25,共7页
基于海河流域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分析了海河流域农田水循环的驱动机制,提出了海河流域农田综合二元水循环模式,揭示了农田水循环的机制,并根据农田水循环的结构与模式分析了海河流域农田水循环的各项输入输出等水平衡要素。对海河流域农... 基于海河流域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分析了海河流域农田水循环的驱动机制,提出了海河流域农田综合二元水循环模式,揭示了农田水循环的机制,并根据农田水循环的结构与模式分析了海河流域农田水循环的各项输入输出等水平衡要素。对海河流域农田水循环模式和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海河流域种植结构和耕作方式的改变使有效降水利用量增加,蒸散发的输出量整体增加,农业系统退水量减少。根据海河流域农田水循环模式和通量的分析结果,提出了海河流域农田水循环的调控措施,包括节水灌溉、发展旱地农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流域 农田二元循环 循环模式 平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典型灌区农田水循环健康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栾清华 王旖 +3 位作者 张海 刘田伟 董森 何帅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0-940,共11页
为了"诊断"华北平原典型灌区农田水循环的"病症"和"病状",在解析灌区农田水循环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农田健康水循环的概念,选用层次分析-熵权组合法计算权重,构建灌区尺度农田水循环健康评价体系;分别采用... 为了"诊断"华北平原典型灌区农田水循环的"病症"和"病状",在解析灌区农田水循环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农田健康水循环的概念,选用层次分析-熵权组合法计算权重,构建灌区尺度农田水循环健康评价体系;分别采用综合指数法和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对比评价军留灌区2010—2019年农田水循环健康状况。指标评价结果显示:军留灌区在灌溉水质、化肥及农药非点源污染、灌溉水利用系数等方面多呈现"病态",结果为"一般"及以上的指标总个数由2010年的4个增长至2019年的9个;维度评价结果显示,退排水子过程的健康状况最差,基本处于"病态",水源、取输水子过程、用耗水子过程的水循环健康状况得到逐年提升。总体而言,军留灌区水循环状态近10年得到了逐年改善,并且2种方法的维度或综合评价结果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华北平原灌区精细化管理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健康循环 灌区 层次分析-熵权组合法 综合指数法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