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封沙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武继承 孔祥旋 +2 位作者 寇长林 王秋杰 王永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93-96,共4页
通过分析开封沙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构建与调节措施,进而系统地探讨了系统功能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系统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农田物质投入不断改善,但K素亏缺和产业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并总结了沙区农... 通过分析开封沙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构建与调节措施,进而系统地探讨了系统功能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系统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农田物质投入不断改善,但K素亏缺和产业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并总结了沙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封沙区 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秋杰 张福锁 蔡聪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52-56,共5页
阐述了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及内涵,以开封沙地试区近年建设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实例,论证了农林牧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进而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统一的可行性及其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关键词 农林牧复合 生态经济系统 农业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视角下发展区域新质生产力的多元路径探析
3
作者 马晓钰 张立栋 韩芳芳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共13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兴质态的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明晰其驱动因素及发展路径是理论探索与实践推进的关键所在。采用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创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借助动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兴质态的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明晰其驱动因素及发展路径是理论探索与实践推进的关键所在。采用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创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借助动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时空双维探索驱动区域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多元路径。研究发现,各条件变量不单独构成高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各要素匹配联动形成3条驱动高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创新驱动—经济建设赋能型”“创新驱动—环境规制型”和“创新—生态—经济多元赋能型”;缺失“创新驱动—经济建设赋能”逻辑是导致非高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实现高新质生产力的组态一致性系数均呈上升趋势,其组态覆盖案例具有区位差异;新质生产力的驱动路径存在多重轨迹演化现象,“创新驱动型”作为“主导轨迹”贯穿始终,“创新驱动—经济建设赋能型”“创新驱动—节能减排型”作为“混合轨迹”,同时或者交替地对高新质生产力的产生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创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动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放牧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变迁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源 葛碧妍 +1 位作者 李昂 余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001-10019,共19页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我国放牧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发生了复杂、深刻且剧烈的变化。青藏高原放牧地复合生态系统面积约占全国此类生态系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它对气候变化极度敏感,同时又是少数民族牧民的主要聚...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我国放牧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发生了复杂、深刻且剧烈的变化。青藏高原放牧地复合生态系统面积约占全国此类生态系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它对气候变化极度敏感,同时又是少数民族牧民的主要聚居区。因此,该生态系统具有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功能性,对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对建国以来该复合生态系统的水热条件、植被质量、土壤状况、大气氧含量等自然组分的变化进行了系统性综述与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自然及社会-经济成因。结果发现,草地制度变迁和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生态恶化趋势,但草地退化并未得到全面解决,且全球气候变化可能进一步增加高原生态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此外,未来还应就如何应对草原鼠害;如何权衡野生动物保护与家畜放牧的矛盾;如何平衡传统文化传承与牧业现代化需求间的潜在冲突;如何应对缺氧环境对高原人畜影响等生态系统管理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推动人-草-畜和谐共生,实现牧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牧区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明如 翟明普 +1 位作者 尹昌君 王学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3年第4期66-71,77,共7页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对植被恢复和持续发挥土地生产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经济价值。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功能的一系列问题:解析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基...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对植被恢复和持续发挥土地生产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经济价值。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功能的一系列问题:解析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归纳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的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功能,其中着重说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结构组分选择的原则、依据和结构优化的标志,在生态过渡区构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可发挥双向生态缓冲功能。认为:今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应以受干扰较轻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参照模式,研究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组分间的生态关系,生物组分生态和谐机制,小尺度的空间异质性对局部生境植被恢复与构建的生态效应,并加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定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学原理 分生 植被恢复 土地生产力 生态经济价值 生态效应 生态经济系统 构建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的关联稳定性 被引量:4
6
作者 顾凤岐 袁洪亮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7-129,共3页
利用关联稳定性理论对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进行分析,并对依兰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的长期性质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建立微分方程模型讨论其关联稳定性,同时讨论了在生产中有实际意义的不同生产结构,如:农林牧、农牧结合和秸秆还田、农牧结... 利用关联稳定性理论对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进行分析,并对依兰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的长期性质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建立微分方程模型讨论其关联稳定性,同时讨论了在生产中有实际意义的不同生产结构,如:农林牧、农牧结合和秸秆还田、农牧结合和无秸秆还田、无牧业和秸秆还田等情况下系统的稳定点。结果表明:只有在既有牧业,又有秸秆还田的情况下,系统的运行方向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 关联稳定性 物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黄土区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与发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清科 朱金兆 +1 位作者 沈应柏 陈锡云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2-76,共5页
用全息论的观点分析研究黄土区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总体结构,提出本区该系统总体结构的农、牧、林果三环结构原理及其合理配置比例。三环结构中牧环居中,起主要联系作用,联系的主要形式是系统生态流中的肥料,系统合理结构的要素... 用全息论的观点分析研究黄土区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总体结构,提出本区该系统总体结构的农、牧、林果三环结构原理及其合理配置比例。三环结构中牧环居中,起主要联系作用,联系的主要形式是系统生态流中的肥料,系统合理结构的要素之一是系统基本达到肥料平衡。基于上述原理,对泥河沟流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建设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黄土区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建立与发展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 三环结构 农业 牧业 林业 全息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河沟试区源面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景观格局特征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朱清科 肖斌 张柏林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A01期108-113,共6页
本文通过对泥河沟试区塬面景观生态系统中各类嵌块体数量及面积、嵌块体优势度及多样性指数、斑匀度及类斑匀度、斑丰度及类斑丰度、带丰度及带斑比等景观生态指标的计算分析,认为经过近10年综合开发治理,景观基质已由原来农地变化... 本文通过对泥河沟试区塬面景观生态系统中各类嵌块体数量及面积、嵌块体优势度及多样性指数、斑匀度及类斑匀度、斑丰度及类斑丰度、带丰度及带斑比等景观生态指标的计算分析,认为经过近10年综合开发治理,景观基质已由原来农地变化为果衣镶嵌共为基质,景观异质性、多样性、均匀性程度不断提高的多极化景观生态空间格局;试区原面景观生态空间格局由过去的单一农业控制发展为农业与林果业共同控制,系统结构趋于复杂,稳定性程度逐渐提高,试区塬面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已逐渐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 农林复合 生态经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封沙地试验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武继承 寇长林 +2 位作者 孔祥旋 任素坤 王秋杰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7年第2期37-41,共5页
通过分析开封沙地试验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基础资源、发展特点、组成与结构特征,论述了其生物生产、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三大功能。结果表明,生物生产性能不断提高,能量流动日趋优化。物质投入、产出比例尚待进一步调整,K素亏缺现象仍... 通过分析开封沙地试验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基础资源、发展特点、组成与结构特征,论述了其生物生产、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三大功能。结果表明,生物生产性能不断提高,能量流动日趋优化。物质投入、产出比例尚待进一步调整,K素亏缺现象仍然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试验区 农林牧 复合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区梨-草-鸡复合系统的生态经济分析——浙江南部丘陵山区农林复合模式 被引量:3
10
作者 叶晓伟 张放 方志根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0-72,共3页
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对浙江南部丘陵山区新建梨-草-鸡复合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裸地梨园相比,梨-草-鸡复合系统割草与鸡粪还田后有良好的改土培肥效果,避免了农药和化肥的大量投入;同时,利用这种模式可以生... 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对浙江南部丘陵山区新建梨-草-鸡复合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裸地梨园相比,梨-草-鸡复合系统割草与鸡粪还田后有良好的改土培肥效果,避免了农药和化肥的大量投入;同时,利用这种模式可以生产出有机食品或绿色水果,系统每667m2的净收入比裸地梨园要高出1720元。这种模式的推广应用可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梨-草-鸡复合系统 分析 间作 生态衣业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朝晖 俞冬兴 《防护林科技》 2006年第6期54-54,81,共2页
阐述了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发展过程,以及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出的成功模式,论述了农林牧产业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林牧各业协调持续稳定发... 阐述了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发展过程,以及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出的成功模式,论述了农林牧产业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林牧各业协调持续稳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环境战略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牧复合系统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复合生态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河沟试区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动态仿真试验与管理
12
作者 朱清科 肖斌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A01期114-118,共5页
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与方法,在对泥河沟试区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画出了泥河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模型流图,用DYNAMO语言编制模型系统动力学方程,进行动态仿真模拟运行及其分析,并利用该模型仿真试验研究及... 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与方法,在对泥河沟试区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画出了泥河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模型流图,用DYNAMO语言编制模型系统动力学方程,进行动态仿真模拟运行及其分析,并利用该模型仿真试验研究及把该SD模型与用GIS原理与技术建立的泥河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实现系统自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 生态经济系统 泥河沟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淳化泥河沟流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特性评价
13
作者 肖斌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1-45,共5页
阐明了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特性(生产力、稳定性、持续性和公正性)的概念及内容,结合淳化泥河沟流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不同特性状况具体指标对该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给该流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优化... 阐明了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特性(生产力、稳定性、持续性和公正性)的概念及内容,结合淳化泥河沟流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不同特性状况具体指标对该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给该流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优化,功能增强,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 生态经济系统 特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农林生态复合区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水平时空差异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新阳 吕杰 刘洪彬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17,共3页
本文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动态客观计算权重的拉开档次法构建了农业生态经济评价模型,并对辽宁省东南部农林生态复合区的10个县(市)的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利用固定效... 本文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动态客观计算权重的拉开档次法构建了农业生态经济评价模型,并对辽宁省东南部农林生态复合区的10个县(市)的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及混合OLS模型,对各县农业生态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农业产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森林覆盖率、有效灌溉率对农业生态经济发展呈显著正相关影响,人口密度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影响,同时从农业经济、生态、资源等方面研究了各要素对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农林生态复合 指标体系 拉开档次法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藏区农林牧复合生计系统与生态安全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建钦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1-148,共8页
生态安全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维持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生态安全与否,有赖于特定资源系统内部各要素对外部压力的响应及协调能力,尤其是作为系统重要构成要素的人类生计活动的协调能力。云南藏区独具高原特征的农林牧复... 生态安全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维持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生态安全与否,有赖于特定资源系统内部各要素对外部压力的响应及协调能力,尤其是作为系统重要构成要素的人类生计活动的协调能力。云南藏区独具高原特征的农林牧复合生计系统是藏民在高原环境中求得生存发展的适应性选择,他们通过对农林牧生产行为的合理安排和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了人与环境的高度契合,保证了当地的社会生计和传统文化的持续兼容,进而维持了藏区生态安全的基本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藏区 农林牧复合生计系统 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0期15033-15035,15038,共4页
在综合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于农林(养)复合模式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概念演进及特点的深入思考,认为"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这一表述较原有诸如"农林复合系统"、"农林复合经营"等概念更能准确... 在综合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于农林(养)复合模式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概念演进及特点的深入思考,认为"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这一表述较原有诸如"农林复合系统"、"农林复合经营"等概念更能准确表述其理论内涵,对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研究方法和设计原则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 生态经济系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协同进化 被引量:31
17
作者 马向东 孙金华 胡震云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6-571,共6页
在系统分析水资源约束下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以协同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复合系统的有序度模型和复合系统的协同进化模型,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论文对模型进行了相应分析,指出在不同情况下复合系... 在系统分析水资源约束下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以协同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复合系统的有序度模型和复合系统的协同进化模型,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论文对模型进行了相应分析,指出在不同情况下复合系统的协同进化分为3种情况:部分竞争替代、部分竞争共存、完全独立共存。以黑龙江垦区1986~2006年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相应的协同进化模型并进行分析计算,结果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 水资源 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 复合系统 有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红壤丘陵茶区茶-杉复合系统生态经济效应探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董成森 肖润林 +1 位作者 彭晚霞 彭佩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98-202,共5页
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亚热带红壤丘陵区茶-杉复合茶园比单一茶园光照强度降低31.1%~50.1%,且园内气温、地表与土壤温度、茶树叶面温度及其高温危害产生的频率等均低于单一茶园,园内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高于单一茶园,茶树主要害虫天... 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亚热带红壤丘陵区茶-杉复合茶园比单一茶园光照强度降低31.1%~50.1%,且园内气温、地表与土壤温度、茶树叶面温度及其高温危害产生的频率等均低于单一茶园,园内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高于单一茶园,茶树主要害虫天敌种群数量比单一茶园多118.75%,而其害虫数量仅为单一茶园的45.4%,且茶叶产量提高,其品质亦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杉复合系统 生态经济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黄磊 吴传清 文传浩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92,共10页
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是由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大型综合系统,每个子系统内部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反馈机制共同维持着整个系统的运行与发展。对2005—2014年三峡库区26个区县的分析表明:三峡库... 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是由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大型综合系统,每个子系统内部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反馈机制共同维持着整个系统的运行与发展。对2005—2014年三峡库区26个区县的分析表明: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并渐趋健康协调,但目前耦合协调层次仍处于较低水平;库首、库腹地区是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实现耦合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未来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将会走向高水平协调阶段。应加快三峡库区产业结构绿色化、高级化、合理化进程,库首和库腹地区要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库尾地区则要"全面开花,整体优化",建立健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并重构基于流域发展的大三峡库区,以促进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实现高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复合生态系统 耦合协调发展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环境系统 经济系统 社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协调函数对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调度影响分析——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为例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杨世琦 杨正礼 高旺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1-154,共4页
本研究借助协调度函数分析了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形成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功效函数、协调函数、协调等级和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几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方差法和变异系数法建立了协调函数,综合分析了4种协... 本研究借助协调度函数分析了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形成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功效函数、协调函数、协调等级和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几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方差法和变异系数法建立了协调函数,综合分析了4种协调函数的协调等级,并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该理论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 协调度 协调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