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黄土区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与发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朱清科 朱金兆 +1 位作者 沈应柏 陈锡云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2-76,共5页
用全息论的观点分析研究黄土区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总体结构,提出本区该系统总体结构的农、牧、林果三环结构原理及其合理配置比例。三环结构中牧环居中,起主要联系作用,联系的主要形式是系统生态流中的肥料,系统合理结构的要素... 用全息论的观点分析研究黄土区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总体结构,提出本区该系统总体结构的农、牧、林果三环结构原理及其合理配置比例。三环结构中牧环居中,起主要联系作用,联系的主要形式是系统生态流中的肥料,系统合理结构的要素之一是系统基本达到肥料平衡。基于上述原理,对泥河沟流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建设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黄土区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建立与发展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 三环结构 农业 牧业 林业 全息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淳化泥河沟流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优势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朱清科 肖斌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52-57,共6页
尝试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以农业总产值、林果业产值、粮食单产、人均纯收入为母因素,对淳化泥河沟流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森林覆盖率等11个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优势分析和排序,得出:苹果面积>林果业收入>治程度>商品率... 尝试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以农业总产值、林果业产值、粮食单产、人均纯收入为母因素,对淳化泥河沟流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森林覆盖率等11个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优势分析和排序,得出:苹果面积>林果业收入>治程度>商品率>养殖业收入>有机肥投入>无机肥投入>年降水量>森林覆被率>工副业收入>种植业收入。分析认为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建设是黄土残原沟壑区农业“两高一优”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和发展方向,林果业、治理度和商品率是影响该系统的三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 生态经济 灰色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河沟试区源面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景观格局特征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朱清科 肖斌 张柏林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A01期108-113,共6页
本文通过对泥河沟试区塬面景观生态系统中各类嵌块体数量及面积、嵌块体优势度及多样性指数、斑匀度及类斑匀度、斑丰度及类斑丰度、带丰度及带斑比等景观生态指标的计算分析,认为经过近10年综合开发治理,景观基质已由原来农地变化... 本文通过对泥河沟试区塬面景观生态系统中各类嵌块体数量及面积、嵌块体优势度及多样性指数、斑匀度及类斑匀度、斑丰度及类斑丰度、带丰度及带斑比等景观生态指标的计算分析,认为经过近10年综合开发治理,景观基质已由原来农地变化为果衣镶嵌共为基质,景观异质性、多样性、均匀性程度不断提高的多极化景观生态空间格局;试区原面景观生态空间格局由过去的单一农业控制发展为农业与林果业共同控制,系统结构趋于复杂,稳定性程度逐渐提高,试区塬面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已逐渐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 农林复合 生态经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河沟试区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动态仿真试验与管理
4
作者 朱清科 肖斌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A01期114-118,共5页
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与方法,在对泥河沟试区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画出了泥河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模型流图,用DYNAMO语言编制模型系统动力学方程,进行动态仿真模拟运行及其分析,并利用该模型仿真试验研究及... 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与方法,在对泥河沟试区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画出了泥河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模型流图,用DYNAMO语言编制模型系统动力学方程,进行动态仿真模拟运行及其分析,并利用该模型仿真试验研究及把该SD模型与用GIS原理与技术建立的泥河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实现系统自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 生态经济系统 泥河沟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淳化泥河沟流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特性评价
5
作者 肖斌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1-45,共5页
阐明了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特性(生产力、稳定性、持续性和公正性)的概念及内容,结合淳化泥河沟流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不同特性状况具体指标对该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给该流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优化... 阐明了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特性(生产力、稳定性、持续性和公正性)的概念及内容,结合淳化泥河沟流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不同特性状况具体指标对该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给该流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优化,功能增强,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 生态经济系统 特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0期15033-15035,15038,共4页
在综合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于农林(养)复合模式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概念演进及特点的深入思考,认为"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这一表述较原有诸如"农林复合系统"、"农林复合经营"等概念更能准确... 在综合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于农林(养)复合模式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概念演进及特点的深入思考,认为"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这一表述较原有诸如"农林复合系统"、"农林复合经营"等概念更能准确表述其理论内涵,对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研究方法和设计原则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 生态经济系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视角下发展区域新质生产力的多元路径探析
7
作者 马晓钰 张立栋 韩芳芳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共13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兴质态的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明晰其驱动因素及发展路径是理论探索与实践推进的关键所在。采用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创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借助动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兴质态的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明晰其驱动因素及发展路径是理论探索与实践推进的关键所在。采用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创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借助动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时空双维探索驱动区域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多元路径。研究发现,各条件变量不单独构成高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各要素匹配联动形成3条驱动高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创新驱动—经济建设赋能型”“创新驱动—环境规制型”和“创新—生态—经济多元赋能型”;缺失“创新驱动—经济建设赋能”逻辑是导致非高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实现高新质生产力的组态一致性系数均呈上升趋势,其组态覆盖案例具有区位差异;新质生产力的驱动路径存在多重轨迹演化现象,“创新驱动型”作为“主导轨迹”贯穿始终,“创新驱动—经济建设赋能型”“创新驱动—节能减排型”作为“混合轨迹”,同时或者交替地对高新质生产力的产生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创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动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放牧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变迁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源 葛碧妍 +1 位作者 李昂 余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001-10019,共19页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我国放牧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发生了复杂、深刻且剧烈的变化。青藏高原放牧地复合生态系统面积约占全国此类生态系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它对气候变化极度敏感,同时又是少数民族牧民的主要聚...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我国放牧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发生了复杂、深刻且剧烈的变化。青藏高原放牧地复合生态系统面积约占全国此类生态系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它对气候变化极度敏感,同时又是少数民族牧民的主要聚居区。因此,该生态系统具有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功能性,对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对建国以来该复合生态系统的水热条件、植被质量、土壤状况、大气氧含量等自然组分的变化进行了系统性综述与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自然及社会-经济成因。结果发现,草地制度变迁和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生态恶化趋势,但草地退化并未得到全面解决,且全球气候变化可能进一步增加高原生态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此外,未来还应就如何应对草原鼠害;如何权衡野生动物保护与家畜放牧的矛盾;如何平衡传统文化传承与牧业现代化需求间的潜在冲突;如何应对缺氧环境对高原人畜影响等生态系统管理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推动人-草-畜和谐共生,实现牧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牧区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明如 翟明普 +1 位作者 尹昌君 王学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3年第4期66-71,77,共7页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对植被恢复和持续发挥土地生产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经济价值。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功能的一系列问题:解析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基...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对植被恢复和持续发挥土地生产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经济价值。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功能的一系列问题:解析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归纳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的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功能,其中着重说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结构组分选择的原则、依据和结构优化的标志,在生态过渡区构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可发挥双向生态缓冲功能。认为:今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应以受干扰较轻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参照模式,研究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组分间的生态关系,生物组分生态和谐机制,小尺度的空间异质性对局部生境植被恢复与构建的生态效应,并加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定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学原理 分生 植被恢复 土地生产力 生态经济价值 生态效应 生态经济系统 构建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封沙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武继承 孔祥旋 +2 位作者 寇长林 王秋杰 王永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93-96,共4页
通过分析开封沙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构建与调节措施,进而系统地探讨了系统功能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系统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农田物质投入不断改善,但K素亏缺和产业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并总结了沙区农... 通过分析开封沙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构建与调节措施,进而系统地探讨了系统功能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系统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农田物质投入不断改善,但K素亏缺和产业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并总结了沙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封沙区 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秋杰 张福锁 蔡聪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52-56,共5页
阐述了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及内涵,以开封沙地试区近年建设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实例,论证了农林牧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进而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统一的可行性及其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关键词 农林复合 生态经济系统 农业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区梨-草-鸡复合系统的生态经济分析——浙江南部丘陵山区农林复合模式 被引量:3
12
作者 叶晓伟 张放 方志根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0-72,共3页
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对浙江南部丘陵山区新建梨-草-鸡复合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裸地梨园相比,梨-草-鸡复合系统割草与鸡粪还田后有良好的改土培肥效果,避免了农药和化肥的大量投入;同时,利用这种模式可以生... 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对浙江南部丘陵山区新建梨-草-鸡复合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裸地梨园相比,梨-草-鸡复合系统割草与鸡粪还田后有良好的改土培肥效果,避免了农药和化肥的大量投入;同时,利用这种模式可以生产出有机食品或绿色水果,系统每667m2的净收入比裸地梨园要高出1720元。这种模式的推广应用可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梨-草-鸡复合系统 分析 间作 生态衣业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农林生态复合区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水平时空差异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新阳 吕杰 刘洪彬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17,共3页
本文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动态客观计算权重的拉开档次法构建了农业生态经济评价模型,并对辽宁省东南部农林生态复合区的10个县(市)的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利用固定效... 本文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动态客观计算权重的拉开档次法构建了农业生态经济评价模型,并对辽宁省东南部农林生态复合区的10个县(市)的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及混合OLS模型,对各县农业生态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农业产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森林覆盖率、有效灌溉率对农业生态经济发展呈显著正相关影响,人口密度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影响,同时从农业经济、生态、资源等方面研究了各要素对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农林生态复合 指标体系 拉开档次法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效益评价 被引量:41
14
作者 吴钢 魏晶 +1 位作者 张萍 赵景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3-239,共7页
在对三峡库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大面积调查和定点测试的基础上 ,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理 ,采用层次分析法 ( AHP) ,根据对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土地利用率等系统研究的结果 ,对三峡库区... 在对三峡库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大面积调查和定点测试的基础上 ,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理 ,采用层次分析法 ( AHP) ,根据对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土地利用率等系统研究的结果 ,对三峡库区分布面积较大的 4种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综合效益方面进行了评价 ,并与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对比研究。这一研究结果将为科学合理地利用三峡库区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为保护和改善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解决农村移民就地安置部分的生存问题及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效益评价 综合效益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丘陵地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晚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惠 赵平 +1 位作者 林永标 饶兴权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9-274,共6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晚稻田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进行田间原位测定。结果表明,有植株参与的稻田CH4排放通量季节变化与地下5cm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稻田CH4和N2O季节平均排放通量在有植株参与时分别为1.16±0.38mgm-2...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晚稻田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进行田间原位测定。结果表明,有植株参与的稻田CH4排放通量季节变化与地下5cm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稻田CH4和N2O季节平均排放通量在有植株参与时分别为1.16±0.38mgm-2h-1和42.33±20.00μgm-2h-1,而无植株参与的分别为0.15±0.11mgm-2h-1和51.69±15.87μgm-2h-1。水稻种植对CH4的排放影响较大,对N2O的排放影响较小,有植株参与的稻田CH4平均排放量显著高于无植株参与的稻田,N2O的平均排放量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稻田 CH4 N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土壤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尹飞 熊瑛 +1 位作者 李友军 付国占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20,共5页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一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其土壤特征是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的重要指标。分别从土壤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3个方面对国内外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土壤 物理特征 化学特征 生物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复合系统水分生态特征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张劲松 孟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72-1177,共6页
根据验证后的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 -小麦复合系统及单作小麦系统 SPAC水分运移模型 ,模拟计算小麦拔节 -腊熟期间复合系统和单作系统蒸腾、根系吸水和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值 ,继而分析复合系统水分生态特征 ,旨在为该地区发展果农复合... 根据验证后的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 -小麦复合系统及单作小麦系统 SPAC水分运移模型 ,模拟计算小麦拔节 -腊熟期间复合系统和单作系统蒸腾、根系吸水和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值 ,继而分析复合系统水分生态特征 ,旨在为该地区发展果农复合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并以期进一步丰富复合农林业水分生态理论研究内容。结果表明 :(1)对比单作小麦系统 ,复合系统具有明显的小麦蒸腾需水及耗水降低效应 ,其值分别可达 18.0 %和 16 .8% ;实际区域面积上 ,复合系统中作物和果树蒸腾耗水量的比值为 1.7,说明小麦耗水是复合系统耗水的主要特征方式。 (2 )分布林带区和作物区的果树吸水量分别约占系统内果树吸水总量的 4 7.6 %和 5 2 .4 % ,说明果树所消耗的土壤水分至少有 5 0 %以上来自作物区内 ;在作物与果树根系的交错区内 ,作物吸水量与果树吸水量的比值达 82 .0 :1,因此 ,小麦在与果树根系吸水的直接竞争过程中 ,将处绝对主导的地位。 (3)小麦拔节-腊熟期间各时段内 ,复合系统中 0~ 80 cm土层贮水量随带距的变化均大致呈抛物线状分布 ,对比单作小麦系统 ,复合系统土壤水分总体平均效应 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水分生态特征 模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草复合系统的生态学及经济学效益评价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红柳 岳征文 卢欣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27,共4页
综合分析和评价了啤特果树Pyrusussurignsis-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啤特果树-小麦Triticumaestivum两种复合系统的生态学效应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啤特果树-紫花苜蓿复合系统和啤特果树-小麦复合系统的土壤客重分别为1.39和1.45g... 综合分析和评价了啤特果树Pyrusussurignsis-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啤特果树-小麦Triticumaestivum两种复合系统的生态学效应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啤特果树-紫花苜蓿复合系统和啤特果树-小麦复合系统的土壤客重分别为1.39和1.45g/cm^3。啤特果树-紫花苜蓿复合系统中非毛管孔隙度(4.72%)和总孔隙度(58.96%)均大于啤特果树一小麦复合系统中非毛管孔隙度(4.15%)和总孔隙度(50.80%),说明林下种植紫花苜蓿较种植小麦更有利于疏松土壤、改良土壤结构;啤特果树-紫花苜蓿复合系统的不同土壤层土壤含水量均大于啤特果树-小麦复合系统的土壤含水量,说明林下紫花苜蓿比小麦的保水蓄水能力强;紫花苜蓿和小麦的茎叶持水率分别为37.3%和25.8%,说明林下紫花苜蓿更能减少地表径流,从而减轻水土流失;紫花苜蓿}E小麦更能有效地缓解地面温度的激增和激减;种植紫花苜蓿比种粮食作物多收入8900~8850元/hm^2。因此林下种植紫花苜蓿较种植小麦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农林 啤特果树-紫花苜蓿复合系统 生态学效应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概述 被引量:59
19
作者 谢京湘 于汝元 胡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一、农林复合生态系统(Agroforestry)的概念 Agroforestry(以下简称AF)是一个新的英文复合词,国际农林研究会(ICRAF)对它的定义是这样:“AF是一种土地利用系统和工程应用技术的复合名称;是有目的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乔木、灌木、棕榈和... 一、农林复合生态系统(Agroforestry)的概念 Agroforestry(以下简称AF)是一个新的英文复合词,国际农林研究会(ICRAF)对它的定义是这样:“AF是一种土地利用系统和工程应用技术的复合名称;是有目的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乔木、灌木、棕榈和竹子等等)与农业或牧业用于同一土地经营单位,并采取时空排列法或者短期相同的经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研究进展 类型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协同进化 被引量:31
20
作者 马向东 孙金华 胡震云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6-571,共6页
在系统分析水资源约束下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以协同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复合系统的有序度模型和复合系统的协同进化模型,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论文对模型进行了相应分析,指出在不同情况下复合系... 在系统分析水资源约束下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以协同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复合系统的有序度模型和复合系统的协同进化模型,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论文对模型进行了相应分析,指出在不同情况下复合系统的协同进化分为3种情况:部分竞争替代、部分竞争共存、完全独立共存。以黑龙江垦区1986~2006年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相应的协同进化模型并进行分析计算,结果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 水资源 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 复合系统 有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