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林复合土地利用模式与农业文化遗产景观可持续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梦晗 刘京一 +1 位作者 史敏 林箐 《风景园林》 2022年第4期47-53,共7页
在当今单一土地利用造成危机的背景下,农林复合土地利用模式对于农业文化遗产景观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值得关注。深入研究农林复合土地利用模式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China National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China-N... 在当今单一土地利用造成危机的背景下,农林复合土地利用模式对于农业文化遗产景观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值得关注。深入研究农林复合土地利用模式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China National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China-NIAHS)中的重要性,及其对China-NIAHS景观可持续性的影响。基于对118个China-NIAHS的资料解析,运用多种指标评估其中农林复合土地利用模式的重要性以及China-NIAHS的景观可持续性,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林复合土地利用模式在大多数China-NIAHS中至关重要,其重要性与多数景观可持续性指标显著相关,尤其在生物多样性、收入多样性、资源利用程度方面。讨论了研究结果对国土尺度下的农业文化遗产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景观 农业文化遗产景观 景观可持续性 农林复合土地利用模式 相关性分析 传统实践知识和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南和平水电站库区不同农林复合模式的环境效益比较
2
作者 Vu Thi Thuong Nguyen The Ky +1 位作者 王来 张硕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91-297,共7页
为了找出最适宜于越南中部山区、预期综合环境效益最佳的、更利于生态平衡的农林复合模式,该研究以越南和平水电站库区4种主要农林复合模式:马占相思树(Acacia mangium)-玉米(Zea mays)、马占相思树-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为了找出最适宜于越南中部山区、预期综合环境效益最佳的、更利于生态平衡的农林复合模式,该研究以越南和平水电站库区4种主要农林复合模式:马占相思树(Acacia mangium)-玉米(Zea mays)、马占相思树-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赤桉树(Eucalyptus camandulensis)-旱稻(Oraza sativa)和马占相思树-木薯-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盖度、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蓄水能力、水土保持能力等指标进行环境效益的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在4种农林复合模式中,马占相思树-木薯-玉米复合模式具有最高的水土保持效益和综合环境效益;赤桉树-旱稻复合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和综合环境效益均最低;实践中应该增加前者的种植面积,限制和减小后者的种植面积。在马占相思树-木薯-玉米复合模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提出了预期综合环境效益更好的马占相思树-木薯-玉米-肉桂(Cinnamomum cassia)复合模式,为农林复合系统在和平水电站库区的应用提供更好的选择,同时也为世界上有类似气候环境条件的地区农林复合模式的采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 林学 农林复合系统 环境效益 马占相思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
3
作者 国晓娟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5年第6期68-70,共3页
本文系统总结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关键要点,针对中国大豆供需矛盾加剧的背景,分析了2种主流种植模式“2+2”和“2+3”的配置特点及适用场景。研究表明,通过优化种植模式、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贮藏等技术环节... 本文系统总结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关键要点,针对中国大豆供需矛盾加剧的背景,分析了2种主流种植模式“2+2”和“2+3”的配置特点及适用场景。研究表明,通过优化种植模式、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贮藏等技术环节,该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系统产量,为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智能化农机装备的应用及不同生态区域的系统适应性优化,推动复合种植技术的规模化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23模式 22模式 土地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特征研究——以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29
4
作者 徐波 朱雪梅 +3 位作者 刘倩 徐小婵 黄金龙 徐建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63-668,共6页
根据川中丘陵区在国家实施退耕还林以来进行的土地利用调整,对6种土地利用方式(柏树林、梨树-蔬菜复合系统、核桃-油菜复合系统、核桃-花生复合系统、核桃林、玉米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除全钾含量外,土壤养分含量有... 根据川中丘陵区在国家实施退耕还林以来进行的土地利用调整,对6种土地利用方式(柏树林、梨树-蔬菜复合系统、核桃-油菜复合系统、核桃-花生复合系统、核桃林、玉米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除全钾含量外,土壤养分含量有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不断减少的趋势。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差异显著。土壤有机碳:柏树林>梨树-蔬菜>核桃-油菜>核桃-花生>核桃林>玉米地;土壤全氮:柏树林>梨树-蔬菜>核桃-花生>核桃-油菜>核桃林>玉米地;土壤全磷:梨树-蔬菜>核桃-花生>玉米地>核桃林>核桃-油菜>柏树林;土壤全钾:核桃-油菜>柏树林>核桃林>梨树-蔬菜>核桃-花生>玉米地。核桃-花生复合系统土壤有效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农林复合模式,表现出较强的供给氮素的能力;梨树-蔬菜复合系统对磷素有较强的富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土地利用 土壤养分 农林复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平原四种土地利用类型非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 被引量:11
5
作者 高东 鲁绍伟 +3 位作者 饶良懿 李佳 张滕 靳阿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4-99,共6页
为了探讨杨树人工林撂荒地、农耕地、农林复合模式的林地和农林复合小麦地的4种土地利用方式对温室气体CO2增长及其通量的影响,利用Licor-8100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对以上4种不同土地利用的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土地... 为了探讨杨树人工林撂荒地、农耕地、农林复合模式的林地和农林复合小麦地的4种土地利用方式对温室气体CO2增长及其通量的影响,利用Licor-8100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对以上4种不同土地利用的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在非生长季冬季的月内变化和日变化不明显,都保持在低的CO2释放水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农林复合小麦地土壤呼吸速率在非生长季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在2009年12月份的关系不明显,2010年1月份和2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的相关性逐渐增大,与其他因子的相关性也变大,但增加的幅度较小;4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农林复合冬小麦地的CO2平均通量为最小,CO2的释放量比例最小,为22.55%,比农田小麦地、撂荒地和农林复合隔离带林地分别减少3.02%、0.85%和6.00%的CO2释放。农林复合模式的CO2释放量比农田小麦地多释放2.85%,与人工林撂荒地的土壤呼吸速率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试验 二氧化碳 淮北平原 土地利用类型 冬小麦 农林复合 土壤呼吸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源头区农林复合景观变化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洋 李春阳 龙翼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32-236,共5页
研究植被景观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对旨在控制水土流失的流域生态恢复工作来说十分重要。该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岷江源头区的农林复合景观和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并从景观角度分析了该区域农林复合景观变化对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的影... 研究植被景观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对旨在控制水土流失的流域生态恢复工作来说十分重要。该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岷江源头区的农林复合景观和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并从景观角度分析了该区域农林复合景观变化对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的影响。从不同景观类型对土壤侵蚀强度的控制能力大小看: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地>农用地。对于除农用地以外的其他植被景观类型来说,增加其平均斑块面积和形状的复杂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壤侵蚀强度。而对于农用地来说,斑块形状的简单化以及均匀镶嵌的分布形式则是减少土壤侵蚀强度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植被 土壤侵蚀强度 农林复合景观 岷江源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复合系统结构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辛学兵 陈建业 孟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82-489,共8页
对河北饶阳试区的土地利用方案和10种类型的果—农间作体系的合理配置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从中筛选出优化的结构模式和土地利用方案。结果表明:①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土地优化利用方案的规划应该考虑市场的价值变动,还... 对河北饶阳试区的土地利用方案和10种类型的果—农间作体系的合理配置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从中筛选出优化的结构模式和土地利用方案。结果表明:①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土地优化利用方案的规划应该考虑市场的价值变动,还应该考虑到在林木的生长前期投入与经济效益的问题。②发展的农、林产品有梨树、油菜和棉花。③雪花梨和鸭梨为主的模式,其最佳栽植模式是株行距为3m×5m,两行或三行为一带,带距为30m。④果—农模式体系中农作物品种的配置以小麦—蔬菜组合为最好,产投比为2.7∶1;其次为油菜—蔬菜组合;粮食类较好组合有小麦—薯类、小麦—玉米、小麦—谷子、小麦—黄豆、油菜—玉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土地优化利用 结构优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麦间作系统水分效应与土地利用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孟平 张劲松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7-171,共5页
对黄淮海平原农区宽带距多行带梨麦间作系统水分效应、产量效应与土地利用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拔节—乳熟期间,间作系统内小麦日蒸腾耗水比单作麦田低21 6%;距梨树0 0~7 0m,为土壤水分的降低区,7 0~25 0m为土壤水分提高区,... 对黄淮海平原农区宽带距多行带梨麦间作系统水分效应、产量效应与土地利用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拔节—乳熟期间,间作系统内小麦日蒸腾耗水比单作麦田低21 6%;距梨树0 0~7 0m,为土壤水分的降低区,7 0~25 0m为土壤水分提高区,间作系统总体上使麦田0~200cm土壤贮水量提高11 81%;间作系统内小麦水分利用率比单作麦田约高8 7%;间作系统小麦单产量比单作麦田高6 6%,土地当量值可达1 19。就水分效应和土地利用效应而言,在黄淮海平原农区发展这种宽带距多行带梨麦间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麦间作系统 土壤水分效应 土地利用效应 农林复合系统 蒸腾效应 产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胶玉米混农林模式对地表蚂蚁多样性及功能群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卢志兴 李可力 +1 位作者 张念念 陈又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89,共9页
为了揭示紫胶玉米混农林对地表蚂蚁群落多样性及功能群的影响,采用陷阱法调查了云南省绿春县紫胶林、紫胶玉米混农林和玉米旱地3种类型样地的地表蚂蚁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相似性、指示物种和功能群等。结果显示,紫胶玉米混... 为了揭示紫胶玉米混农林对地表蚂蚁群落多样性及功能群的影响,采用陷阱法调查了云南省绿春县紫胶林、紫胶玉米混农林和玉米旱地3种类型样地的地表蚂蚁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相似性、指示物种和功能群等。结果显示,紫胶玉米混农林模式具有较高的地表蚂蚁物种数和稀有物种数,与玉米旱地相比,紫胶玉米混农林的蚂蚁物种数增加41%,稀有物种数增加85%。紫胶玉米混农林与紫胶林具有更高的蚂蚁多样性,其物种丰富度和ACE估值均显著高于玉米旱地,而紫胶玉米混农林的多度显著高于紫胶林和玉米旱地。地表蚂蚁物种组合在3种类型样地中有差异,与紫胶林和紫胶玉米混农林相关联的物种与玉米旱地不同。3种样地的指示物种不同,玉米旱地的指示种为扁平虹臭蚁和伊大头蚁,紫胶玉米混农林为凹头臭蚁、西昌刺结蚁和中华小家蚁,紫胶林为费氏盘腹蚁、立毛举腹蚁、阿普特铺道蚁、贝卡盘腹蚁和西氏拟毛蚁。紫胶玉米混农林蚂蚁功能群组成比例介于玉米旱地和紫胶林之间,其中机会主义者(OPP)、从属弓背蚁族(SC)、隐蔽物种(C)及气候特化种(CS)的蚂蚁物种数、多度及比例明显高于玉米旱地。紫胶玉米混农林生境较为复杂,对地表蚂蚁多样性保护具有积极作用,是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较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紫胶玉米混农林模式 地表蚂蚁 群落组成 生物多样性 指示物种 功能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北沙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惠淑荣 王娇 +2 位作者 张倩 魏忠平 刘阳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9-584,共6页
2008年在科尔沁沙地的东南部,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其土壤水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在0~20cm的表层稳定,在20~60cm的中层变化剧烈,在60~100cm的深层土壤水分稳定;各土地利用方式土壤... 2008年在科尔沁沙地的东南部,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其土壤水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在0~20cm的表层稳定,在20~60cm的中层变化剧烈,在60~100cm的深层土壤水分稳定;各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含水量大小为大扁杏Prunus armeniaca×sibirica-花生Arachis hypogaea-玉米Zeamays〉大扁杏-麻黄草Ephedra sinica〉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纯林〉荒地(对照);大扁杏-花生-玉米、大扁杏-麻黄草2种土地利用方式具有改良土壤水分,促进沙化土壤逆转的作用。不断地改进和推广此种优化的土地利用方式对于辽西北干旱地区经济发展及土壤改良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沙地 土地利用方式 农林复合 水分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改为农林(草)复合系统对红壤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忠录 郑珉娇 +2 位作者 丁树文 李朝霞 蔡崇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91-1196,共6页
以鄂南玉米地、紫穗槐/玉米地、香根草/玉米地、紫穗槐林地、香根草草地与撂荒地6种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箱法,对夏玉米生长期间土壤CO2和N2O通量及影响因子进行了测定,研究我国北亚热带丘陵红壤区农田改变为林(草)地和农林(... 以鄂南玉米地、紫穗槐/玉米地、香根草/玉米地、紫穗槐林地、香根草草地与撂荒地6种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箱法,对夏玉米生长期间土壤CO2和N2O通量及影响因子进行了测定,研究我国北亚热带丘陵红壤区农田改变为林(草)地和农林(草)复合系统后土壤CO2和N2O排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后,撂荒地土壤CO2排放量明显低于其他5种土地利用类型,但紫穗槐/玉米地、单作玉米地、香根草/玉米地、紫穗槐林地、香根草草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土壤CO2排放量差异不显著。(2)玉米生长期间,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N2O排放总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紫穗槐/玉米地(508 g·hm-2·a-1)、紫穗槐林地(470 g·hm-2·a-1)、撂荒地(390 g·hm-2·a-1)、香根草/玉米地(373 g·hm-2·a-1)、香根草草地(372 g·hm-2·a-1)、单作玉米地(285 g·hm-2·a-1)。(3)土壤CO2通量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含水量无显著相关关系;土壤N2O通量与土壤氮素净矿化率呈显著线性相关,但与土壤无机氮和土壤含水量无显著相关关系。农田改变为农林(草)复合系统可能潜在地增加土壤CO2和N2O排放;农田改变为林(草)地可能潜在地减少土壤CO2排放,增加土壤N2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农林(草)复合系统 土地利用变化 红壤 CO2和N2O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复合系统分类基本框架的探讨
12
作者 黄金东 《辽宁林业科技》 1999年第3期47-48,52,共3页
农林复合系统作为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已广泛被人们所接受,但对农林复合系统的类型究竟有哪些还不甚了解,因此,有必要对农林复合系统进行分类。本文通过对系统的结构、功能、社会———经济规模、经营水平和生态特征的研究,初步确立... 农林复合系统作为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已广泛被人们所接受,但对农林复合系统的类型究竟有哪些还不甚了解,因此,有必要对农林复合系统进行分类。本文通过对系统的结构、功能、社会———经济规模、经营水平和生态特征的研究,初步确立了农林复合系统分类的基本框架。1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林复合系统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桑园复合经营模式探讨
13
作者 王艳梅 游余勤 《蚕桑茶叶通讯》 2012年第3期21-22,共2页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有所下降,如何跳出传统的种养模式,提高桑园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姜堰市通过探索,初步形成“桑-银、桑-禽、桑-蔬”等复合经营模式,这些经营模式...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有所下降,如何跳出传统的种养模式,提高桑园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姜堰市通过探索,初步形成“桑-银、桑-禽、桑-蔬”等复合经营模式,这些经营模式以桑园立体开发为突破口,开展桑园合理的套种养,既保留了栽桑养蚕的特点,又促进了桑园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了种养殖的投入成本,增加桑园土地利用和产出率,为稳定蚕桑生产,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经营模式 桑园 土地利用 农村生态环境 蚕桑生产 种养模式 现代农业 农业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区农用林业复合经营模式
14
作者 邬俊义 王阿萍 《内蒙古林业》 2011年第4期46-47,共2页
农用林业是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通过木本植物和非木本植物间生态和经济问的相互作用,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实现土地可持续性经营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与土地的压力日趋严重。农用林业具有缓解人口增加导致的土地压力增大和自然... 农用林业是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通过木本植物和非木本植物间生态和经济问的相互作用,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实现土地可持续性经营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与土地的压力日趋严重。农用林业具有缓解人口增加导致的土地压力增大和自然资源退化的作用,它可以通过优化土地利用形式,实现混农林业中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林业 复合经营模式 土地利用方式 沙区 社会经济 木本植物 相互作用 经营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草-兔-沼生态立体复合经营模式初探
15
作者 黄英 《蚕学通讯》 2007年第2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蚕桑生产 复合经营模式 生态 资源利用 立体 持续发展能力 土地产出率 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桑-草-兔-沼生态立体复合经营模式
16
作者 黄建坤 黄英 《四川蚕业》 2008年第4期31-32,34,共3页
随着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的转变,蚕桑生产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过去单纯地注重数量扩张,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蚕桑生产效益的提高;转变到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持续发展... 随着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的转变,蚕桑生产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过去单纯地注重数量扩张,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蚕桑生产效益的提高;转变到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持续发展能力,实现蚕业的高效和生态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生产 复合经营模式 生态 资源利用 立体 持续发展能力 土地产出率 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胶林-农田复合生态系统地表甲虫多样性——以云南绿春为例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又清 李巧 王思铭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19-1327,共9页
为揭示紫胶林-农田复合生态系统地表甲虫多样性,于2006-2007年在云南省绿春县牛孔乡采用陷阱法调查了天然紫胶林、人工紫胶林和旱地的地表甲虫群落。共采集标本1678头,分别隶属于24科120种,其中步甲科(Carabidae)和金龟科(Scarabaeidae... 为揭示紫胶林-农田复合生态系统地表甲虫多样性,于2006-2007年在云南省绿春县牛孔乡采用陷阱法调查了天然紫胶林、人工紫胶林和旱地的地表甲虫群落。共采集标本1678头,分别隶属于24科120种,其中步甲科(Carabidae)和金龟科(Scarabaeidae)种类最丰富,均占全部种类的12.50%。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个体数量最丰富,占个体总数的64.48%;金龟科次之,占个体总数的17.58%。大多数科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在不同土地利用生境中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而步甲科、隐翅甲科(Staphylinidae)、叩甲科(Elateridae)、拟步甲科、瓢虫科(Coccinellidae)和小蠧科(Scolytidae)在不同土地利用生境中的分布有显著差异。天然紫胶林地表甲虫个体数量最少,物种较丰富,优势度最低,多样性最高;人工紫胶林个体数和物种数均丰富,优势度和多样性居中;旱地个体数量最多,物种最贫乏,优势度最高,多样性最低。种级水平的聚类分析体现出人工紫胶林与旱地之间在种类组成上距离较近;而科级水平的聚类反映出人工紫胶林和天然紫胶林更接近。结果提示,紫胶林-农田复合生态系统具有区域内土地利用方式多样化的特点;天然紫胶林在维持地表甲虫多样性水平上具有重要作用,而人工紫胶林虽具有积极作用,但仍需进一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紫胶林-农田复合生态系统 地表甲虫 物种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物种优势度 农业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耕地等高固氮植物篱复合经营系统根系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辉 谢嘉穗 唐亚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15,共8页
研究根系的数量、长度和生物量在植物篱 -桑树 -脐橙坡地复合经营系统中不同位置和层次的分布。结果表明 :植物篱树种新银合欢根系主要在植物篱带垂直分布 ,深度超过 1 0m ,分布于植物篱带的≥ 1mm粗根数量、根长密度和生物量分别占该... 研究根系的数量、长度和生物量在植物篱 -桑树 -脐橙坡地复合经营系统中不同位置和层次的分布。结果表明 :植物篱树种新银合欢根系主要在植物篱带垂直分布 ,深度超过 1 0m ,分布于植物篱带的≥ 1mm粗根数量、根长密度和生物量分别占该树种粗根总数量、总长度和总生物量的 6 2 %、6 6 %和 86 % ;套种在植物篱中的桑树的根系沿植物篱带分布 ,≥ 1mm粗根数量、长度和生物量分别占粗根总数、总长度和总生物量的 5 0 %、4 9%和91% ;脐橙根系较浅 ,主要分布在作物种植带中间上下 0 6m的范围内 ,深度不足 0 6m ,分布于作物带中央上下 0 6m范围的≥ 1mm粗根数量、长度和生物量占总量的 83%、83%和 85 % ;新银合欢 <1mm细根主要在植物篱带及其两侧 0 6m内 ,分布于该范围的细根数量、长度和生物量分别占相应总量的 73%、79%和 72 % ;桑树 <1mm细根分布与新银合欢类似 ,分布于该范围的数量、长度和生物量分别占相应总量 70 %、85 %和 77% ;脐橙 <1mm细根主要分布在其植株周围 0 6m范围 ,其数量、长度和生物量分别占相应总量的 70 %、6 3%和 6 4 %。该农林复合经营系统中新银合欢植物篱和套种在其中的桑树根系分布重叠 ,有利于桑树充分利用新银合欢根系提供的养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高固氮植物篱 根系 分布格局 坡耕地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 新银合欢 复合经营模式 生物量 垂直分布 根长密度 充分利用 土壤剖面 养分竞争 长度 桑树 脐橙 根数 种植带 作物 根分布 生态位 树种 套种 细根 坡地 植株 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石山区林—牧复合经营
19
作者 梁瑞龙 黄应钦 +1 位作者 李娟 林建勇 《广西林业》 2012年第11期43-44,共2页
复合经营又称林农间作,即在同一土地单元上,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栽培植物或动物精心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空间或时序的安排,以多种方式配置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广西石灰岩山地热量丰富,适应多种植物生长,但少土、干旱、人口增长等严... 复合经营又称林农间作,即在同一土地单元上,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栽培植物或动物精心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空间或时序的安排,以多种方式配置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广西石灰岩山地热量丰富,适应多种植物生长,但少土、干旱、人口增长等严重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各地相继推出了多种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取得较好成效,极大地促进了广西石山区经济发展和森林资源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经营模式 石灰岩山地 可持续发展技术 广西 山区林业 石山区 多年生木本植物 土地利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麻套种大豆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秦爱红 买自珍 焦玉兰 《陕西农业科学》 2005年第5期32-34,共3页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胡麻套种大豆能够充分利用光、热、水资源,经济、生态效益明显。选出最佳种植模式2∶1型产量为3202.5kg/hm2,比胡麻单种增产36.95%,比大豆单种增产96.59%;纯收入7276.08元/hm2,较胡麻单种提高32.31%,较大豆单种提高303...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胡麻套种大豆能够充分利用光、热、水资源,经济、生态效益明显。选出最佳种植模式2∶1型产量为3202.5kg/hm2,比胡麻单种增产36.95%,比大豆单种增产96.59%;纯收入7276.08元/hm2,较胡麻单种提高32.31%,较大豆单种提高303.21%,经济产投比为3.84∶1;土地利用率提高59.2%;光能利用率为0.56%,比单种胡麻提高7.69%,比单种大豆提高93.10%,产投比为4.3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大豆 立体复合 高产高效模式 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套种 土地利用 光能利用 试验研究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