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现实困境与突围路径——以甘肃省秦安县为例
1
作者 姚保军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6期175-177,共3页
该研究以甘肃省秦安县为案例,基于实地调查(覆盖4 328名留守儿童),系统分析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与困境(教育能力薄弱、地理环境制约、经济条件限制、教育资源失衡),提出‘学校赋能—社区协同—政策创新’三维突围... 该研究以甘肃省秦安县为案例,基于实地调查(覆盖4 328名留守儿童),系统分析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与困境(教育能力薄弱、地理环境制约、经济条件限制、教育资源失衡),提出‘学校赋能—社区协同—政策创新’三维突围路径(含完善寄宿管理、整合乡贤资源等9项具体措施),为破解西部农村隔代教育难题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隔代教育 现状 现实困境 突围路径 甘肃省秦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支持策略研究
2
作者 闻明晶 《村委主任》 2025年第13期224-226,共3页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也日渐引起关注,缓解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可以从政府、学校、家庭和留守儿童自身四个方面入手。政府可以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并...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也日渐引起关注,缓解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可以从政府、学校、家庭和留守儿童自身四个方面入手。政府可以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并采取多种途径打造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学校可以提高教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行为严重程度的认知水平、提升教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建设校本课程提升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积极开展活动切实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依恋的质量,降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概率;家庭可以通过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时,将子女带在身边、维系融洽的夫妻关系等手段缓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农村留守儿童采用积极应对策略减少问题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策略 乡村全面振兴 政府 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机成瘾对农村留守儿童多维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朱韦明 黄利 周密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99,共13页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未来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良好的健康水平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础。数字经济时代,智能手机虽能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信息获取、情感交流和社交互动带来便利,但也会引发手机成瘾问题,阻碍其健康发展。基于健康需求...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未来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良好的健康水平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础。数字经济时代,智能手机虽能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信息获取、情感交流和社交互动带来便利,但也会引发手机成瘾问题,阻碍其健康发展。基于健康需求理论,利用2024年调研的1356份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实地调查数据,实证探究手机成瘾对农村留守儿童多维健康的综合影响、细分差异与作用机制,揭示手机成瘾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多维健康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手机成瘾会显著降低农村留守儿童的多维健康水平。手机成瘾对农村留守儿童多维健康的负向作用因性别、寄宿以及照料人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相比于男性,其对女性留守儿童的负向影响更强;相比于非寄宿留守儿童,其对寄宿留守儿童的负向影响更强;相比于由父亲或母亲一方照顾的留守儿童,对由祖父母等其他照料人照顾的农村留守儿童的负向影响更强。进一步检验表明,相比于身体健康维度和心理健康维度,手机成瘾对社会适应能力维度的负向影响更强。通过促进网络游戏社交、提高不健康饮食偏好、降低睡眠质量三条机制路径,手机成瘾负向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多维健康水平。因此,为有效降低农村留守儿童手机成瘾风险,应多方协作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健康使用手机,多措并举强化对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游戏、营养健康与睡眠的管理教育,对不同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提供差异化支持策略,以此减缓手机成瘾带来的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使用 成瘾行为 多维健康 农村留守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女性看护人抑郁的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夏玉雯 石慧峰 +2 位作者 李梦诗 张敬旭 王晓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717-1722,共6页
背景我国农村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看护人为儿童的母亲和祖母,儿童看护人的心理健康是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目前缺少对留守儿童母亲和祖母抑郁影响因素的研究和比较。目的研究中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看护人中母亲和祖母抑郁的影响... 背景我国农村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看护人为儿童的母亲和祖母,儿童看护人的心理健康是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目前缺少对留守儿童母亲和祖母抑郁影响因素的研究和比较。目的研究中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看护人中母亲和祖母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8年4—7月开展的“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健康和发展促进项目”家访干预项目的基线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5个省的5个贫困县内各选取1~2个乡镇作为项目乡镇。平山县项目乡镇的所有村纳入调查,其他项目乡镇的村根据3岁以下儿童的数量进行分层,每层内随机抽取3个村作为干预村。在同县具有相似3岁以下儿童数量、经济水平以及与县城距离的村中匹配对照村。最终27个镇的113个村庄纳入基线调查,选取3岁以下留守儿童的母亲或祖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收集留守儿童及其主要看护人的资料,并使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ZSDS)评估看护人的抑郁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留守儿童主要看护人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28名调查对象,其中282名为儿童母亲,446名为祖母。728名调查对象抑郁检出率为32.8%(239/728),留守儿童母亲和祖母的抑郁检出率分别为29.8%(84/282)和34.8%(155/446)。留守儿童母亲和祖母的抑郁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年龄为1~岁(OR=2.041,95%CI=1.065~3.913)、2~3岁(OR=2.128,95%CI=1.023~4.425),有看护压力(OR=4.043,95%CI=2.152~7.594)是留守儿童母亲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与外出父亲平均联系时长≥10 min/次(OR=0.396,95%CI=0.175~0.898)是留守儿童母亲发生抑郁的保护因素(P<0.05)。儿童为女童(OR=0.506,95%CI=0.331~0.772)是留守儿童祖母发生抑郁的保护因素(P<0.05),看护人年龄≥60岁(OR=1.879,95%CI=1.082~3.261)、健康状况影响看护(OR=2.402,95%CI=1.364~4.231)、母亲外出务工累计时长占儿童年龄比例高(OR=2.468,95%CI=1.059~5.751)是留守儿童祖母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女性看护人抑郁发生率高,儿童母亲和祖母作为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的主要看护人,具有不同的抑郁影响因素。儿童年龄较大、看护压力大为母亲抑郁危险因素,与儿童父亲交流较多为母亲抑郁保护因素,高年龄、自评健康状况影响看护以及儿童母亲外出时间较长为祖母抑郁危险因素,看护女童为祖母抑郁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看护人 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女性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策略研究——基于生态系统视域
5
作者 颜荣 高华 《村委主任》 2025年第11期278-280,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地区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而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质量问题仍是乡村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文章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教育公平理论、学前教育质量理论和乡村振兴理论,通过文献分析、深度访谈等方法,系统分析了乡村振...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地区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而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质量问题仍是乡村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文章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教育公平理论、学前教育质量理论和乡村振兴理论,通过文献分析、深度访谈等方法,系统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构建了“家庭支持—保教融合—师资提升—资源整合—政策保障”五维一体的质量提升模型;提出了加强农村留守家庭教育指导、优化隔代照料支持体系、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构建适合农村留守儿童的课程体系及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等策略,形成政府、社区、幼儿园和家庭多方协同的支持网络,助力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质量,促进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系统理论 农村留守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视频时代的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挑战
6
作者 刘定花 《村委主任》 2025年第8期233-235,共3页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短视频的兴起对生活各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农村地区尤其显著,深刻改变了村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深受短视频文化的影响,沉迷现象愈发严重。因此,文章将分析农村留...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短视频的兴起对生活各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农村地区尤其显著,深刻改变了村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深受短视频文化的影响,沉迷现象愈发严重。因此,文章将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短视频沉迷的情况,研究探讨其成因和后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沉迷 农村留守儿童 成因 后果 解决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助力农村留守儿童基础教育的路径
7
作者 陈坤璇 李妙舒 卢礼灏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8期186-188,共3页
为促进全球经济均衡发展与减贫事业发展、响应中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该文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立足实践育人视角,以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马踏镇作为研究案例,结合地方高校在农村小学教育创新开展的线上线... 为促进全球经济均衡发展与减贫事业发展、响应中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该文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立足实践育人视角,以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马踏镇作为研究案例,结合地方高校在农村小学教育创新开展的线上线下“四点半课堂”基础教育帮扶方式,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究地方高校帮扶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路径,保证农村留守儿童在课后可以接受全面教育,以期打破农村与城市文化教育壁垒,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文化素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留守儿童 地方高校 基础教育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指模型”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查及策略研究——以石棉县为例
8
作者 余叶青 孙嘉雄 胡娴淑 《村委主任》 2025年第9期284-286,共3页
文章以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调研法,对该地区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深度分析。调研发现,石棉县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堪忧。具体而言,近半数的儿童表现出自我认同感偏低的问题,他... 文章以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调研法,对该地区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深度分析。调研发现,石棉县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堪忧。具体而言,近半数的儿童表现出自我认同感偏低的问题,他们在社交融入方面面临挑战,往往因为缺乏同伴接纳或有效的互动机会而在集体活动中感到被边缘化。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当地儿童对自身能力持消极态度,还揭示了他们在面对新环境或新朋友时缺乏必要的自信。这些儿童的自我认同心理状态尚未稳定,容易因环境变化产生焦虑情绪或采取退缩行为。此外,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与家庭背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以及社会支持体系缺失等因素密切相关,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讨这些因素的具体影响及可能的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模型 心理状况 问卷调查 农村留守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何以可能?——来自邻里共同体的保护 被引量:7
9
作者 杜云素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7,共8页
基于农村大学生留守经历的回溯性文本,分析自然村落中邻里保护留守儿童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父母双亲缺位时获得的邻里保护,主要体现在情感关怀、生活照料、急难援助、道德示范、学业支持五个方面,具有及时性和... 基于农村大学生留守经历的回溯性文本,分析自然村落中邻里保护留守儿童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父母双亲缺位时获得的邻里保护,主要体现在情感关怀、生活照料、急难援助、道德示范、学业支持五个方面,具有及时性和持续性的特点;邻里保护留守儿童是邻里作为共同体的要求,以血亲关系和人情交换为基础,是对人伦法则、互助共生等邻里规范的遵循。城镇化进程中,邻里共同体面临不断消解的风险。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应通过村落文化建设和社区社会组织建设,重塑乡土社会的亲缘性、熟人性和温情性,构建以情感为基础的邻里共同体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邻里 共同体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政策的演变逻辑 被引量:5
10
作者 季诚钧 徐潇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3,共8页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党和政府为此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断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我国留守儿童政策经历了萌芽期(1996—2007年)、形成期(2007—2016年)和深化期(2016年至今)三个阶段。留守儿童政策制...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党和政府为此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断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我国留守儿童政策经历了萌芽期(1996—2007年)、形成期(2007—2016年)和深化期(2016年至今)三个阶段。留守儿童政策制定有其内在逻辑,从关注留守儿童基本教育保障到关心弱势群体教育,维护教育公平,再到促进教育脱贫与实现乡村振兴,政策制定的立意持续深化,内容不断丰富,成效日益突出。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寄宿制学校新型教育模式,设置留守儿童专项经济资助经费,进一步健全社会关爱体系,构建留守儿童社会情感能力评价机制,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政策 政策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投资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政策的反思与构建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春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152,共10页
“以儿童为中心”的社会投资战略已成为发达国家社会政策的新趋向。因城镇化巨大的虹吸效应,农村传统差序格局下以血缘、地缘为主的先赋性儿童照料资源日趋消解,农村留守家庭劳动力再生产能力不足,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为主要内... “以儿童为中心”的社会投资战略已成为发达国家社会政策的新趋向。因城镇化巨大的虹吸效应,农村传统差序格局下以血缘、地缘为主的先赋性儿童照料资源日趋消解,农村留守家庭劳动力再生产能力不足,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政策进入公共政策领域。然而,从社会投资的视角来看,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政策尚缺乏“支持家庭”“多元共治”等理念,“事后补缺型”的制度设计难以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和家庭的发展性需求,可能会通过降低未来人力资本增加贫困代际传递的风险。要实现“社会救助”向“社会投资”的理念转变,应以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发展能力为根本,从导致亲子分离的制度根源入手,利用服务供给、时间补偿等“支持家庭”手段,构建政府、家庭、社会等“多中心协同治理”的社会支持体系,为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普惠性的公共资源,以切断先赋性弱势与“留守事件”的链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社会投资理念 先赋性照料资源 社会支持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家书屋留守儿童阅读服务的实践逻辑——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晴 《国家图书馆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6,共12页
留守儿童阅读服务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家书屋价值实现的内在要求,厘清其实践逻辑对农家书屋服务效能提升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多个全国性案例素材,运用扎根理论阐释农家书屋留守儿童阅读服务的发生过程,构建理论模型及思维导... 留守儿童阅读服务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家书屋价值实现的内在要求,厘清其实践逻辑对农家书屋服务效能提升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多个全国性案例素材,运用扎根理论阐释农家书屋留守儿童阅读服务的发生过程,构建理论模型及思维导图。研究发现,“统筹资源投入—多元机制协同—综合效能产出”是农家书屋留守儿童阅读服务全过程的内在机理:各类资源的统筹投入是农家书屋留守儿童阅读服务的前提和条件,由准备机制、实施机制和保障机制构成的多元协同机制是阅读服务实践的行动理路,阅读服务所产出的直接性和间接性综合效能是其实践价值的具体表现,为乡村振兴赋予了更为积极的现实意义。图3。表2。参考文献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家书屋 留守儿童 农村阅读服务 乡村文化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购买农村困境儿童福利服务供需适配性研究——以广东省F县为例
13
作者 朱翠英 王碧如 刘琼 《地方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5-85,112,共12页
政府购买农村困境儿童福利服务是促进农村困境儿童全面发展、优化农村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格局的有力举措,而供需能否实现适配是提高政府购买农村困境儿童福利服务效率和效益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广东省F县为例,运用访谈和实地考察的方法收... 政府购买农村困境儿童福利服务是促进农村困境儿童全面发展、优化农村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格局的有力举措,而供需能否实现适配是提高政府购买农村困境儿童福利服务效率和效益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广东省F县为例,运用访谈和实地考察的方法收集政府购买农村困境儿童福利服务的第一手资料。在全过程的视角下,从相关性、相适性、可及性、质量性四个维度构建政府购买农村困境儿童福利服务供需适配性分析框架。分析发现政府购买农村困境儿童福利服务供需相关性有限、结构契合度不高、服务获得受阻和服务质量不佳,导致供需适配性弱。从政府购买农村困境儿童福利服务过程即需求识别、购买决策、服务实施和监管评估四个方面探究供需适配性弱的原因,并提出了优化政府购买农村困境儿童福利服务供需适配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购买服务 农村困境儿童 供需适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
14
作者 郑若玲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56-61,共6页
县域学校作为承担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阵地,其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将惠及广大留守儿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根据对贵州省、江西省、吉林省、甘肃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20位县域学校教师的深度访谈,我们发现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 县域学校作为承担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阵地,其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将惠及广大留守儿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根据对贵州省、江西省、吉林省、甘肃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20位县域学校教师的深度访谈,我们发现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升县域学校的教学效率,丰富县域学校的教学资源。同时,在数字技术介入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部分数字化教室使用率不高、一些教师较为依赖使用数字化工具、课堂碎片化信息较多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促进家校合作共育、加强技术保障、创新技术使用方式、建设学校课程教育数字化资源库等措施,助推县域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技术赋能县域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从而提升留守儿童教育质量、助力我国乡村全面振兴、推进教育与社会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农村留守儿童 县域教育 技术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隔代抚养儿童的信息困境产生机理与信息脱困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丽娟 樊振佳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64,共13页
儿童的隔代抚养在国内外均有发生,在中国农村更是普遍存在,但对该群体信息困境的研究相对缺乏。文章以农村隔代抚养儿童的信息环境、信息意识与需求、信息活动为研究对象,对其信息困境与信息脱困进行研究。在山东省某县域开展田野调查,... 儿童的隔代抚养在国内外均有发生,在中国农村更是普遍存在,但对该群体信息困境的研究相对缺乏。文章以农村隔代抚养儿童的信息环境、信息意识与需求、信息活动为研究对象,对其信息困境与信息脱困进行研究。在山东省某县域开展田野调查,通过网络调查、观察和访谈收集了隔代抚养儿童及家长的17份数据,使用文本分析法借助NVivo11对数据进行三级编码、描述与分析。文章总结了该县域农村隔代抚养儿童的信息环境与信息活动现状;归纳出农村隔代抚养儿童信息困境的表征;构建隔代抚养儿童信息困境的发生机理模型并阐释了传导路径;基于6个责任主体提出帮助农村隔代抚养儿童信息脱困的策略。研究结论对解决社会信息问题,帮助农村隔代抚养儿童信息脱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代抚养儿童 农村儿童 信息困境 产生机理 信息脱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与政府主导的治理 被引量:6
16
作者 涂晓明 叶忠 涂建明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21,共3页
从公共产品观来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归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具有公共产品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优化和创新义务教育公共产品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的根本出路。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难上,最为关键的是要确定政府的主导作用,并发挥其... 从公共产品观来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归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具有公共产品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优化和创新义务教育公共产品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的根本出路。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难上,最为关键的是要确定政府的主导作用,并发挥其系统整合各方力量的优势,形成政府主导型留守儿童教育困境的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教育困境 公共产品 政府主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留守儿童精神世界:困境与多方协同治理 被引量:7
17
作者 卞桂平 焦晶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1-173,共3页
农村留守儿童精神世界所凸显的消极依赖意识、自我封闭意识、唯我独尊意识及放任自流意识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已逐渐成为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在瓶颈。当前,塑造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应该在转变家庭教育观念,着力提升留守儿童独立自主意... 农村留守儿童精神世界所凸显的消极依赖意识、自我封闭意识、唯我独尊意识及放任自流意识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已逐渐成为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在瓶颈。当前,塑造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应该在转变家庭教育观念,着力提升留守儿童独立自主意识;扎实推进农村教育,创新留守儿童德育培养新模式;落实政府相关决策,夯实留守儿童精神关爱的现实基础等方面,经多方协同治理从而实现留守儿童精神世界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精神世界 困境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及成长困境分析——以贵州省为典型个案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玉连 周芳苓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196-199,共4页
从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实际出发,通过深入、客观、真实的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及特点、成长困境及影响,旨在透视这一特定社会群体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表明,从生活上看,当前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呈... 从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实际出发,通过深入、客观、真实的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及特点、成长困境及影响,旨在透视这一特定社会群体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表明,从生活上看,当前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呈现出生活不稳定、食物较单一、质量无保证等状态;从成长上看,则表现出学习状况欠佳、心理健康失衡、道德行为失范、监护管理不力、人际交往畸形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家庭主导、学校配合、政府支持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生活状况 成长困境 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困境与学校教育对策--对浙南R市的调查与实践 被引量:25
19
作者 邓纯考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85,157,共8页
对浙南R市的调研发现,家庭教育功能退化、同辈群体影响具有"双面性"、学校教育乏力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困境的主要原因。学校层面的对策是在开展对留守儿童的直接教育之外,拓展教育领域,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进行功能补偿... 对浙南R市的调研发现,家庭教育功能退化、同辈群体影响具有"双面性"、学校教育乏力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困境的主要原因。学校层面的对策是在开展对留守儿童的直接教育之外,拓展教育领域,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进行功能补偿,同时积极引导留守儿童同辈群体的文化走向,发挥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中的有力主体与主要行动空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社会化困境 学校教育 教育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三十年的回顾、经验与展望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多秀 李健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5,共11页
农村留守儿童是当前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伴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而产生的特殊群体,是社会关注和关怀的重要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可分为初步探索阶段、全面展开阶段、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阶段、深化拓展阶段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特征... 农村留守儿童是当前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伴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而产生的特殊群体,是社会关注和关怀的重要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可分为初步探索阶段、全面展开阶段、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阶段、深化拓展阶段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特征鲜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取得了一些基本经验: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相关政策研究、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社会基础研究、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多学科视角研究、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积极发展潜能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未来发展需要继续加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为指导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理论研究,继续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分年龄及学段的深化研究和多学科及方法的细化研究,继续强化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综合改革研究,继续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成果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库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