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6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价值理路、现实梗阻与实践进路
1
作者 张丹 刘黎明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3期55-58,共4页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然而,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小农户与现代大农业融合难题、城乡二元结构等现实梗阻制约其发展。通过深化农业...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然而,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小农户与现代大农业融合难题、城乡二元结构等现实梗阻制约其发展。通过深化农业农村制度改革,加强小农户建设能力,破除城乡隔阂,吸引人才回流等举措,综合施策,系统推进,才能不断克服现实难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 农村现代化 农民现代化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测度与障碍因子识别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勇 李明颢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9,共16页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在这一背景下,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度、弥补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2035年目标值,在此基础上,以2011—2021年为研究区间,运用...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在这一背景下,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度、弥补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2035年目标值,在此基础上,以2011—2021年为研究区间,运用线性加权综合模型及障碍度模型,从全国、区域及省域三个层面分析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并识别主要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在发展水平方面:首先,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高于农村现代化水平,但发展速度慢于后者;其次,东部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始终较高,已进入转型跨越阶段,四大经济区域在各子系统层与准则层间存在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差异;最后,省域间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差距较大,11省份农业农村现代化处于发展阶段,16省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入提升阶段,江苏、天津、上海、北京四地农业农村现代化已进入转型跨越阶段。在障碍因子方面:首先,农业保险深度、农村燃气普及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及村庄绿地率始终是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2021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替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成为阻碍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的最大障碍;其次,农业保险深度、村庄绿地率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各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共同主要障碍,东部地区主要障碍因子逐渐向农业现代化子系统内部转移,东北、中部及西部地区则与全国层面障碍因子情况较为一致;最后,在障碍度大于等于5%的指标中,农业保险深度、农村燃气普及率、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电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村庄绿地率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六项指标对各省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普遍制约作用。本文对明确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与短板、分层面制定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目标值 指标体系 发展水平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内在逻辑、历史经验与现实路径 被引量:2
3
作者 左停 刘路平 赵永丽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人类社会形态的变迁是一个不断向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历程,改革则是推动现代化进程的根本动力。农村改革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决定了新发展阶段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依靠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代化建设历程始终伴... 人类社会形态的变迁是一个不断向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历程,改革则是推动现代化进程的根本动力。农村改革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决定了新发展阶段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依靠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代化建设历程始终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以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大致经历了土地改革和生产合作化、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制度改革、农村市场化改革、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个阶段。新发展阶段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新阶段,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在坚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城乡和区域发展结构,在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基础上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逐步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改革 农业农村现代化 生产关系 工农城乡关系 农业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视阈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共同富裕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
4
作者 李秀香 聂毅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9,共10页
既有文献鲜有对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共同富裕关系的综合性研究,从数字经济视角探讨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影响共同富裕的机制探讨更显不足。本文基于2011—2021年全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及共同富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获得评... 既有文献鲜有对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共同富裕关系的综合性研究,从数字经济视角探讨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影响共同富裕的机制探讨更显不足。本文基于2011—2021年全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及共同富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获得评估结果,并从数字经济视角实证检验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共同富裕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正向的相互影响关系,且影响程度不断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能够有效提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水平,对邻省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时间上存在滞后效应,在空间上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可通过数字经济间接促进共同富裕;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不同地理区位、粮食主产区共同富裕作用方向一致,但其作用强度及空间溢出效应存在较大差别,对非粮食主产区存在“虹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共同富裕 空间溢出效应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理论机制、协同发展水平及其驱动因子研究
5
作者 叶满城 李雪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4-241,共8页
【目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明确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的逻辑、现状及驱动因素十分重要。【方法】以2010—2022年30个省份为对象,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实证分析各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 【目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明确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的逻辑、现状及驱动因素十分重要。【方法】以2010—2022年30个省份为对象,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实证分析各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及其驱动因素。【结果】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由失调衰退向过渡发展转变,空间上具有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的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水平等6种外部因子可以驱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协同发展。【结论】要坚持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全方位多要素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耦合协调度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商贸流通效率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6
作者 李燕凌 殷婷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03-107,共5页
目前数字经济为商贸流通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使得农村产品能够更高效地流通到市场,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加速了农村产品的销售速度。商贸流通效率的提升不仅促进了农村产品的流通,还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增加了其... 目前数字经济为商贸流通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使得农村产品能够更高效地流通到市场,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加速了农村产品的销售速度。商贸流通效率的提升不仅促进了农村产品的流通,还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增加了其收入。通过数字经济提升商贸流通效率,可以实现农村产品的快速流通,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村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基于此,本研究将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数字经济、商贸流通效率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互动关系,以期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政策制定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商贸流通效率在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地区的数字经济均能够显著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同时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的影响系数>城镇化水平较低地区的影响系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均能够显著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同时东部地区的影响系数>中部地区的影响系数>西部地区的影响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商贸流通效率 农业农村现代化 数字经济基础设施 商贸流通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农村现代化背景下大数据赋能农产品包装策略研究
7
作者 邓亚菲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40,共3页
农业农村现代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开始被应用到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领域,如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带动了智慧农业的发展。基于大数据的农产品包装策略可以借助大数据的优势,对农产品包装进行创新,将产品特色和品牌价值... 农业农村现代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开始被应用到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领域,如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带动了智慧农业的发展。基于大数据的农产品包装策略可以借助大数据的优势,对农产品包装进行创新,将产品特色和品牌价值体现出来,能够切实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文章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义出发,对农产品包装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农业农村现代化背景下,大数据赋能农产品包装的有效策略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大数据 农产品 包装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国家级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现状、问题与路径探索——以眉山天府新区为例
8
作者 曲波 龙京局 +1 位作者 古稳 刘小英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189-192,共4页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而国家级新区作为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载体,其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笔者以眉山天府新区为研究对象,探索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国家级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而国家级新区作为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载体,其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笔者以眉山天府新区为研究对象,探索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国家级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路径。分析显示,作为国家级新区农业板块重要承载地,新区通过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1+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及城乡融合治理范式,在保地稳粮、产业强链、和美乡村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但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集聚不足、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据此提出基础迭代升级、产业建圈强链、乡村塑形铸魂三大策略,为国家级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全面振兴 国家级新区 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再思考
9
作者 高明国 高清峰 《乡村论丛》 2025年第2期103-108,共6页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量,也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手段。通过数字技术的引入,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革,逐步向现代化...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量,也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手段。通过数字技术的引入,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革,逐步向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但是,在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仍面临着农民数字素养不高、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缺乏数字化专业人才和政策扶持力度有待提升等现实挑战。因此,要通过提高农民数字综合素养、完善现代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人才集聚模式和构建新型数字经济发展体系等方面的措施,找到数字经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数字力量,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 数字乡村 城乡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探析
10
作者 王前军 韩宝娟 《乡村论丛》 2025年第2期3-11,共9页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重点工作之一。农业农村现代化构成要素的复杂性和任务的多样性,决定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坚持运用系统观念,系统审视农业农村现代化彰显出的价值意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重点工作之一。农业农村现代化构成要素的复杂性和任务的多样性,决定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坚持运用系统观念,系统审视农业农村现代化彰显出的价值意蕴;系统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现代科技融合度不深、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度不够、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度不足、乡村“三治”协同度不高的四大现实困境。从新质生产力激发农业发展新动能、数字化建设擘画农村发展新蓝图、科学化培育塑造农民发展新面貌、党建引领治理发展新格局等方面进行前瞻思考、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局谋划,系统提升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效能,奋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治理好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系统观念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影响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邱书钦 潘晓 刘松竹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85,共6页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新动能。文章利用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了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实证分析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新动能。文章利用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了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实证分析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提升,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检验后依然成立。城乡融合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乡村建设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获得的数字红利比东部地区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业农村现代化 城乡融合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与实证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德智 陈婷婷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6,共6页
文章在理论阐述新质生产力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的基础上,以中国30个省份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动态SYS-GMM、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效应和机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可显著地、... 文章在理论阐述新质生产力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的基础上,以中国30个省份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动态SYS-GMM、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效应和机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可显著地、持续地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要素配置效率、产业结构升级和公共服务均衡是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机制;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效应受到农村产业融合的正向调节。因此,应积极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逐步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有效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从多个渠道助力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德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普关坤选 寸待斌 +4 位作者 何继文 杨玲聪 杨林院 李云林 杨相换 《云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21-126,共6页
基于德宏州2013—2022年农业农村统计数据,从产业体系、科技推动、新型主体、绿色增效和支持保护5个准则层选取20个评价指标,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德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结合障碍因子诊断分析法探寻影响德宏州农业农村... 基于德宏州2013—2022年农业农村统计数据,从产业体系、科技推动、新型主体、绿色增效和支持保护5个准则层选取20个评价指标,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德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结合障碍因子诊断分析法探寻影响德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13—2022年德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综合评价得分由0.3239上升至0.6445;绿色增效是近年来影响德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首要核心;来自科技推动准则层的障碍约束程度最大,其次是产业体系、绿色增效和支持保护。总体而言,德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处于逐步上升的趋势,但增速相对缓慢,仍需进一步加强科研科普项目、农林牧渔服务业、农用塑料材料监管、农林水支持保护等4个方面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展水平评价 熵权TOPSIS法 德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乔婧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3,共6页
文章基于2012—2021年我国287个地级市的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与作用路径。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明显的赋能效应。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在空间上呈现“西部地区&... 文章基于2012—2021年我国287个地级市的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与作用路径。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明显的赋能效应。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在空间上呈现“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的分布格局。数字经济深入渗透可通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带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深化科技进步程度,持续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数字普惠金融 科技进步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统计监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庞智强 蔡雪玲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64,共15页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加强对其进程与实现程度的统计监测十分必要。文章系统梳理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与研究逻辑,划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深入探讨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内涵...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加强对其进程与实现程度的统计监测十分必要。文章系统梳理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与研究逻辑,划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深入探讨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和统计内涵,构建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三级三类一体化”监测体系,并实证分析2013—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进程和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整体实现进程加快,但各地区发展水平不一,呈现东高西低发展格局、梯次推进规律与分级演进特征,东部绝大部分省份已实现农业农村初步现代化,进入基本现代化发展阶段,而西部地区仍落后于初步现代化发展水平;样本期间省域发展速度各异,东部快速增长,西部稳中有升;农业农村发展导向不均,呈重建设轻经营特征。中国应补足西部地区农业农村发展劣势,提升基础服务设施的服务功能,加强农业产业融合深度,充分发挥发达地区的辐射效应,加强东西部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统计监测 中国式现代化 初步现代化 基本现代化 全面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规避与障碍廓清: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16
作者 许永生 赵翠萍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8-55,共8页
社会力量凭借自身优势,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和威廉姆森经济治理理论构建了分析框架,在考察社会力量进入农业农村趋势的基础上,剖析社会力量带来的风险和自身面临的阻碍。研究表明,我国涉... 社会力量凭借自身优势,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和威廉姆森经济治理理论构建了分析框架,在考察社会力量进入农业农村趋势的基础上,剖析社会力量带来的风险和自身面临的阻碍。研究表明,我国涉农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流入农地的规模和比例稳步扩大,社会力量与农户利益分享机制多样化。但社会力量也带来了风险,宏观视角下是增大市场风险和威胁粮食安全,微观视角下是主体利益受损和农户生活保障缺乏。同时,社会力量进入农业农村也面临资源配置、政策供给、治理结构三个层面的阻碍,资源配置方面包括土地、资本和劳动力,政策供给方面是缺乏系统的政策支持和保险、担保等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治理结构方面主要是政府对土地流转价格的干预较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滞后和农村土地产权保护力度有待加强。为此,文章从风险规避和障碍廓清两方面提出优化建议:加强对社会力量的引导和准入监管,推动社会力量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完善失业预防和保障托底制度,加快健全土地、人才和融资保障机制,健全社会力量政策支持体系,构建和完善农村产权市场等纾解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力量 农业农村现代化 风险规避 障碍廓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小院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国经验与世界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广蕊 曹哲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6,共11页
科技小院是由我国农业院校发起,并逐渐成长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科技小院发展至今,历经了起步阶段、成长阶段、深化阶段和升级阶段。作为建立在农业农村一线的重要服务平台,我国科技小院从个别探索到全面推广,积累形成... 科技小院是由我国农业院校发起,并逐渐成长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科技小院发展至今,历经了起步阶段、成长阶段、深化阶段和升级阶段。作为建立在农业农村一线的重要服务平台,我国科技小院从个别探索到全面推广,积累形成了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国经验:坚持服务导向,以明晰组织功能聚合多方力量;聚焦现代农业,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深化人力资本,培养农科研究生人才和乡土人才;突出综合价值,促进农村生态、组织与文化现代化。我国首创的科技小院实践与经验,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呈现世界价值,可以助力“全球南方”国家破解“粮食荒”,以科技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破解“人才缺”,以项目网络储备农村人才;破解“单一性”,推动农业农村综合发展。面向未来,我国科技小院将在提升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水平、加快形成科技小院集群发展、增强国际合作的示范引领作用等方面呈现进一步的拓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小院 农业农村现代化 科技创新 乡村振兴 粮食安全 农业产业链 绿色农业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强化农业科技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政策构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鸣 杨维诚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4-142,共9页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新的挑战。立足新时期,面对新挑战,强化农业科技能够有效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切实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国农业科技整...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新的挑战。立足新时期,面对新挑战,强化农业科技能够有效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切实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能够切实保障和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但在科研投入结构、重点领域研发、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还难以有效应对新时代的各方挑战。我国强化农业科技还需进一步构建“产学研用”协同攻关体系,完成强化农业科研资源统筹、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等装备研发应用、拓展新技术应用场景四大重点任务,着力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科技 粮食安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阻滞困境与路径突破
19
作者 程丽萍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1,共3页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契合大国小农基本国情的现代化,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乡村发展逻辑,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这也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应然路径。然而,现阶段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契合大国小农基本国情的现代化,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乡村发展逻辑,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这也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应然路径。然而,现阶段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民主体性地位弱化以及农村社会治理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影响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实践效果。为摆脱这些困境,需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持续优化农业产业发展布局、推进农村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探索有效的乡村治理新路径,奋力书写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答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产业体系 治理体系 “三农”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国家现代化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转型进程分析
20
作者 李静媛 蔡海龙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70,共20页
基于整体国家现代化发展视角,结合梯莫尔农业转型理论,分四个阶段对1949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变迁历程进行梳理:1949—1953年是第一阶段,我国处于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农业国阶段;1953—2004年是第二阶段,快速工业化背景下农业大... 基于整体国家现代化发展视角,结合梯莫尔农业转型理论,分四个阶段对1949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变迁历程进行梳理:1949—1953年是第一阶段,我国处于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农业国阶段;1953—2004年是第二阶段,快速工业化背景下农业大规模支持工业;2004—2035年是第三阶段,完整国民经济体系已建立,农业加快提高自身劳动生产率以缩小农工差别和城乡差别;2035—2050年将是第四阶段,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传统农业已基本转变为现代农业,并为建成现代化农业强国做准备,农业的生态、休闲、文化等功能将增强。对于目前处于农业转型第三阶段的我国,核心任务是缩小城乡差距,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为此,要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发展阶段 梯莫尔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