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5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军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694-4698,共5页
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的分析,构建了"政府引导、市场带动、农村自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组织体系,即以"政府引导+中介主体+其他补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组织体系,以便形成高效、经济和公平的农村剩余劳动... 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的分析,构建了"政府引导、市场带动、农村自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组织体系,即以"政府引导+中介主体+其他补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组织体系,以便形成高效、经济和公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组织体系,满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组织体系建设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组织 组织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趋势 被引量:1
2
作者 苏凯 徐瑞 《村委主任》 2024年第21期240-245,共6页
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乡融合进一步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和面临的问题,随着经济社... 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乡融合进一步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和面临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变化,发展趋势与以往相比呈现出不同态势。制订因地制宜的政策,推行强有力的措施,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良性可持续转移的关键。在政策指引和就业态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结合广西户籍人数、外出务工人数和农民工人数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规律,建立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预测未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发展趋势,能够对提升政策建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乡村振兴战略 政策指引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数据模型 回归分析 城乡融合 外出务工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冲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
3
作者 沈兆曦 《村委主任》 2024年第2期218-220,共3页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位居世界前列,在产业重心转移的过程中,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普及、城市工业化以及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农村出...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位居世界前列,在产业重心转移的过程中,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普及、城市工业化以及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且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劳动者的家庭因素、劳动力市场发展情况、劳动收入情况等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就业。文章以腾冲市为例,从农村剩余劳动力方向入手,分析该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困境,并针对这些困境给出合理的对策建议。经研究表明该地区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就业专业技能较差,文化水平较低;就业不稳定,就业观念过于陈旧;农民就业途径狭窄,无法得到长期稳定的收入。因此提出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发展第三产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劳务市场的规范制度,加强劳务信息服务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就业困境 腾冲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参与问题与组织化方案设计
4
作者 饶亮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1期93-94,共2页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其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实现还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因此,也应当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来对待。基于...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其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实现还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因此,也应当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来对待。基于此,本文运用组织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来研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组织化问题研究的不足,并为相关的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组织化方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讨论综述 被引量:34
5
作者 刘甲朋 尹兴宽 杨兵杰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6,共5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对近两年来理论界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讨论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综述 ,以供学界参考借鉴 。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休闲农业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探索 被引量:14
6
作者 谢莉 刘昭云 杨载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4-117,共4页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素质偏低,转移难度大。休闲农业兼具农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的双重特征,可以促进为旅游业服务的有机农业、高科技农业、特色种植和养殖农业、设施农业及其他农产品加工工业、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发展,扩大农产品销...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素质偏低,转移难度大。休闲农业兼具农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的双重特征,可以促进为旅游业服务的有机农业、高科技农业、特色种植和养殖农业、设施农业及其他农产品加工工业、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发展,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能力强,可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广阔的就业门路。但中国休闲农业产业的继续发展壮大,也有赖于着力培养新一代高素质农民和构建休闲农业各参与主体多赢的一体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农业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地方中心城市的响应 被引量:6
7
作者 袁家冬 赵哲 +1 位作者 孙振杰 张娜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8-124,共7页
 对吉林省城市化的未来发展做出了预测和分析,并结合吉林省的实际,探讨了在吉林省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指出了小城市(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的有限性,提出了以大城市和地方中心城市的产业聚集和发展壮大为解决农村...  对吉林省城市化的未来发展做出了预测和分析,并结合吉林省的实际,探讨了在吉林省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指出了小城市(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的有限性,提出了以大城市和地方中心城市的产业聚集和发展壮大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主要途径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农村剩余劳动力 地方中心城市 转移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于“推拉理论”和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李斌 吴书胜 朱业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10,共8页
本文以"推拉理论"为基础,构建包含农业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内的计量模型,利用1998-2012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形成的"推力"和新型城镇化形成的"... 本文以"推拉理论"为基础,构建包含农业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内的计量模型,利用1998-2012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形成的"推力"和新型城镇化形成的"拉力"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有显著作用,农业技术进步的"推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西部、东部和中部,而城镇化的"拉力"由大到小依次为中部、西部和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新型城镇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推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乾瑜 徐一鸣 +1 位作者 欧本谷 黄晓玲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6-81,共6页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有效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 ,成功实现有效转移和持续发展的根本。当前转移培训已在剩余劳动力中逐渐开展并日趋受到重视 ,但也存在培训体制不顺、统筹协调不力 ,培训工作开展不平衡 ,培训条件和质量普遍较差等问题 ...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有效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 ,成功实现有效转移和持续发展的根本。当前转移培训已在剩余劳动力中逐渐开展并日趋受到重视 ,但也存在培训体制不顺、统筹协调不力 ,培训工作开展不平衡 ,培训条件和质量普遍较差等问题 ,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关键在于做好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培训基地、启动培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培训 现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彭尚平 张涛 曹宁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5-8,共4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合理有效地转移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对农村职业教育在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作...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合理有效地转移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对农村职业教育在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境的相关对策:转变办学观念、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开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专项培训、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困境 农村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洪 夏帆 张玉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7-73,共7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由之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遍性。本文依据湖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湖北农业经济以及劳动力状况,探讨了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在对比目前理论界测算农村剩...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由之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遍性。本文依据湖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湖北农业经济以及劳动力状况,探讨了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在对比目前理论界测算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方法的基础上,考虑湖北的实际,运用固定时期测算法的思路,对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合理的测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就业结构 人力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式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启示 被引量:19
12
作者 孙正林 张淑芬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6-88,共3页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式是西方经济学界著名的人口流动模型之一。它是建立在对"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人口流动模式"批判基础上的人口流动模型,比较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启示是:在农业和农村内部转移、利...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式是西方经济学界著名的人口流动模型之一。它是建立在对"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人口流动模式"批判基础上的人口流动模型,比较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启示是:在农业和农村内部转移、利用剩余劳动力;发展小城镇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达罗 人口流动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统筹城乡——以四川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承红 杨婷婷 陈航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1-126,共6页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劳动力充分就业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变和统筹城乡的重大问题。从理论上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统筹城乡的关系,并以四川这个传统农业大省为案例,通过对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加快农村剩...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劳动力充分就业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变和统筹城乡的重大问题。从理论上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统筹城乡的关系,并以四川这个传统农业大省为案例,通过对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统筹城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农民到农民工再到市民——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和特点分析 被引量:37
14
作者 简新华 张建伟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2-18,共7页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农民的非农化与市民化不是同步实现的,而是先由农民转变为农民工,实现非农化,再由农民工转变为市民,实现城市化。"民工潮"和"民工荒"是中国农民非农化和城镇化过程中...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农民的非农化与市民化不是同步实现的,而是先由农民转变为农民工,实现非农化,再由农民工转变为市民,实现城市化。"民工潮"和"民工荒"是中国农民非农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非持久性的特殊现象,是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顺畅、不合理的表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各种制度上的缺陷,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制度,扫清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制度障碍,合理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问题,使大多数农民顺利有效、持久稳定地实现非农化和城镇化,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民工潮"和"民工荒"等非正常现象,完成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民工潮 民工荒 市民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基础设施、FDI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斌 尤笠 李拓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9-77,共9页
在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及FDI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理的基础上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利用30个省级区域1998-2014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普通公路、铁路及FDI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表明:普通公路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铁... 在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及FDI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理的基础上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利用30个省级区域1998-2014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普通公路、铁路及FDI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表明:普通公路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铁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具体来说,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铁路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倒"U"型相关关系,而在中部地区为"U"型;FDI显著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全国范围内FDI通过作用于铁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FDI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动态空间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再讨论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吴迅 曹亚娟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52,共4页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能否解决好其再就业问题成为中国农村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城市化对解决剩余劳动力的效果、承包制和户籍制度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关键词 农村 剩余劳动力转移 城市化 城市群 户籍制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价值研究——以合肥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尹长丰 柳百萍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38,共3页
本文通过对合肥地区乡村旅游开发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调研统计,合肥地区《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定量测度以及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贡献率测算分析基础上,分析旅游业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地... 本文通过对合肥地区乡村旅游开发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调研统计,合肥地区《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定量测度以及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贡献率测算分析基础上,分析旅游业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结论如下:1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乡村旅游"能就地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这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2、旅游业是关联性很强的产业,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间接地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3、旅游业就业门槛低,包容性强,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村 剩余劳动力 转移 价值 研究 合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内转移空间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景跃军 高双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3-56,共4页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2000年以来其农村劳动力数量一直居高不下,且呈不断上升趋势,可见,吉林省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而现阶段,吉林省内部转移空间狭小,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内部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都比较弱,不仅低于...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2000年以来其农村劳动力数量一直居高不下,且呈不断上升趋势,可见,吉林省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而现阶段,吉林省内部转移空间狭小,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内部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都比较弱,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无法与东部较发达地区相比。为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一定措施来拓展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省内转移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农村 剩余劳动力 转移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莹 张小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92-1694,1750,共4页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就突出地表现出来,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鉴于这个问题的特殊性和现实性,学术界以往的研究已经很丰富,但缺乏系统全面的整合。笔者首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就突出地表现出来,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鉴于这个问题的特殊性和现实性,学术界以往的研究已经很丰富,但缺乏系统全面的整合。笔者首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进行了确定,然后对其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阐述和评价,最后对其未来研究的方向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剩余劳动力转移 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振 鲁敏 刘增凡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5期173-175,共3页
“三农”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大力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既可向现有城市转移一部分,也可拓展农村内部就业空间,发展农村工业和服务业。推进城镇化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方向,要以加... “三农”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大力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既可向现有城市转移一部分,也可拓展农村内部就业空间,发展农村工业和服务业。推进城镇化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方向,要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小城镇转移,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和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剩余劳动力 转移 城镇化 “三农” 结构性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