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及农户适应性行为对大豆播种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拓 刘相东 王佳琦 《种子科技》 2024年第4期116-118,共3页
为了探讨气候变化及农户适应性行为对大豆播种面积的影响,以黑龙江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经济、气候和农户数据,明确气候变化对大豆播种面积产生的影响。具体而言,降水量和温度对大豆播种面积有显著影响,降水量增加和温度升高... 为了探讨气候变化及农户适应性行为对大豆播种面积的影响,以黑龙江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经济、气候和农户数据,明确气候变化对大豆播种面积产生的影响。具体而言,降水量和温度对大豆播种面积有显著影响,降水量增加和温度升高会促使农户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此外,农户的适应性行为也对大豆播种面积产生了影响。农户的适应性行为主要包括改变种植品种、调整种植时间和改变农业管理方式等。研究结果对黑龙江地区的大豆种植管理和气候变化适应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播种面积 气候变化 农户适应性行为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农户适应性对水稻灌溉效率的影响以湖北省水稻种植户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高雪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6-50,56,共6页
气候变暖与干旱事件频发使灌溉水资源的胁迫度增加,而提高灌溉效率是解决水资源缺口和确保粮食产出的有效途径。基于湖北农户固定观察点数据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水稻灌溉效率,基于气象站逐日降水数据测算持续干燥指数这一气候指标,... 气候变暖与干旱事件频发使灌溉水资源的胁迫度增加,而提高灌溉效率是解决水资源缺口和确保粮食产出的有效途径。基于湖北农户固定观察点数据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水稻灌溉效率,基于气象站逐日降水数据测算持续干燥指数这一气候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气候变化、农户适应性对水稻灌溉效率的影响。水稻灌溉效率核算结果显示,湖北不同地区水稻灌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汉川市、郧县的水稻灌溉效率较低,大冶市和荆州市较高。从时间上看,2011年湖北水稻灌溉效率最低,这与当年湖北降水量异常相关。回归结果显示,持续干燥指数的增加明显降低了水稻灌溉效率,日降水量小于1 mm的最长连续天数增加一日,水稻灌溉效率将下降0.3。农户适应性指标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灌溉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而且能够降低持续干燥指数对水稻灌溉效率的不利影响。基于以上结果,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气候变化的预警,并为水稻种植户提供适应气候变化的培训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户适应性 灌溉效率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农户生态适应性研究——以长沙市光明村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邓楚雄 刘唱唱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6,共9页
以长沙市光明村为例,构建了农户生态适应性评价体系;通过权重计算和多元回归,对光明村农户生态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光明村农户生态适应性总体较强,其中旅游农户的生态适应性明显高于非旅游农户的生态适应性,特别是在生产适应... 以长沙市光明村为例,构建了农户生态适应性评价体系;通过权重计算和多元回归,对光明村农户生态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光明村农户生态适应性总体较强,其中旅游农户的生态适应性明显高于非旅游农户的生态适应性,特别是在生产适应性和生活适应性方面。具体指标体现在村委会举行环保宣传活动程度、家庭中参与旅游服务的人数以及生活污水处理方式。(2)从构建的生态适应性模型来看,农户生态适应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含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村委会环保宣传活动程度、村垃圾和污水处理方式、家中参与旅游服务的人数、外出主要交通工具、从乡村旅游获得收入占比以及生态政策知晓度等7个指标。(3)农户的生态适应性呈现明显的空间特征,即乡村主干道(游线)和主题公园(光明蝶谷)周围的农户生态适应性最高。(4)经济理性是农户生态适应性产生并发生差异的根本原因。最后,从生态适应性与人地和谐论的理论对接研究,生态适应性的系统化、动态化和实证对比研究角度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户生态适应性 生态适应性评价 光明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对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春 李青 《农业灾害研究》 2016年第9期37-38,共2页
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学者们普遍比较关注粮食作物种植户对气候灾害的应对行为,但却鲜有关于林果业种植户适应行为的研究。考虑到现林果业的规模性和优越性,在今后应注重这3方面的研究:加强对林果业种植户应对气候变化行... 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学者们普遍比较关注粮食作物种植户对气候灾害的应对行为,但却鲜有关于林果业种植户适应行为的研究。考虑到现林果业的规模性和优越性,在今后应注重这3方面的研究:加强对林果业种植户应对气候变化行为的分析;聚焦极端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加强"政府-技术专家-农户"三位一体的气候预警机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农户适应性行为 预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社区农户生计适应性选择的影响:基于“生态依赖—生计福祉”的响应模式 被引量:19
5
作者 饶品样 耿亚新 张雅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76,共13页
乡村旅游社区农户的适应性选择对推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宜居的乡村建设及农户生活有着重要意义。选择伏牛山河南片区10个特色旅游乡村社区为调研地,从微观视角连接乡村旅游社区生态系统及农户生计福祉间关系,构建农户“生态依赖... 乡村旅游社区农户的适应性选择对推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宜居的乡村建设及农户生活有着重要意义。选择伏牛山河南片区10个特色旅游乡村社区为调研地,从微观视角连接乡村旅游社区生态系统及农户生计福祉间关系,构建农户“生态依赖—生计福祉”的生计适应性响应模式,并进一步分析乡村旅游社区农户生计适应性响应结果选择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打破传统固化的生计模式,农户选择高生态依赖增强自身获利能力、抗风险能力等实现生计高福祉发展;(2)人地关系改变是乡村旅游社区农户适应性响应的根本因素,农户经济及社会理性偏好是不同适应性响应选择的内部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旅游社区 农户生计适应性 生态依赖—生计福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