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技术创新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琼 刘慕华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7,共7页
依据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考量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中介传导途径,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显著;技术创新在中西部地区的中介... 依据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考量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中介传导途径,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显著;技术创新在中西部地区的中介效应相对东部地区更显著且高于全国水平。鉴于此,建议加大科技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中西部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经济差异化发展,加速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技术创新 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2
2
作者 马改艳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2,共6页
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引起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是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在深度剖析数字经济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能显... 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引起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是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在深度剖析数字经济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2)数字经济通过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来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3)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其次是农业数字化和农村数字产业化;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东北和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4)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门槛特征,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其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边际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洛市数字经济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雷清 邓淑红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55-59,共5页
以陕西省商洛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计算出数字经济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得分;并应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两者的协同发展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商洛市数字经济综合指标基本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 以陕西省商洛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计算出数字经济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得分;并应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两者的协同发展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商洛市数字经济综合指标基本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而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数字经济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耦合度不均衡,尚未达到最优水平,农业领域对数字技术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建议持续加强数字经济发展力度、加强数字经济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应用、加强数字经济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效用,从而不断促进商洛市数字经济与农业的高质量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洛市 数字经济 农业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以某市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晓辉 崔翔宇 殷艳君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4期12-17,共6页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洪流中,深度融合前沿数字信息技术,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嵌入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全流程,为区域农业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澎湃的数字化动力源。蔬菜和家畜业这些传统农业领域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洪流中,深度融合前沿数字信息技术,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嵌入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全流程,为区域农业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澎湃的数字化动力源。蔬菜和家畜业这些传统农业领域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正经历着全方位的变革与深层次的产业升级,有效激发了农业发展的新活力,为农业的稳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推动着农业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迈进,展现出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实施路径——以河南省调研为例
5
作者 张祝平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26,共3页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科技创新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调研显示,虽然河南省已经具备了以科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但同时也存在着农业技术创新考核机制较为功利、农业标准推广应用尚需普及等问题,针对这...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科技创新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调研显示,虽然河南省已经具备了以科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但同时也存在着农业技术创新考核机制较为功利、农业标准推广应用尚需普及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进一步提出了逐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考核机制、加快建设农业标准化体系等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科技创新 农业高质量发展 主要问题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能否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胡焕庸线”?
6
作者 蒋团标 何金盛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0-342,共13页
基于2014—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重心演化和双向固定效应的收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胡焕庸线”两侧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重心演化,并检验数字技术能否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胡焕庸线”。结果表明:“胡... 基于2014—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重心演化和双向固定效应的收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胡焕庸线”两侧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重心演化,并检验数字技术能否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胡焕庸线”。结果表明:“胡焕庸线”两侧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差异,东南侧水平高于西北侧,但差距呈现缩小态势;空间分异呈现2014—2020年较稳定状态,但2021年出现急剧上升;全局空间联动性呈现正向、双向的相关性,西北侧主要以L-L为主,东南侧以H-H为主,但农业高质量发展重心出现向西北侧偏移的迹象,原因在于西北侧数字技术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高于东南侧,加快了跨越“胡焕庸线”的可能。据此,建议持续加大“胡焕庸线”西北侧地区农村数字化基建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民数字化培训以及完善农业数字化发展的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同时发挥东南侧地区的带动作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胡焕庸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农业高质量发展 胡焕庸线 区域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7
作者 翟硕莉 张秀丰 +2 位作者 何义 李子坤 张志强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9期161-163,共3页
数字化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契机,农业发展正从粗放模式向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转变。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拥有较为优越的发展基础,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遇到发展瓶颈,如农业机械化程度支撑不足,农业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 数字化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契机,农业发展正从粗放模式向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转变。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拥有较为优越的发展基础,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遇到发展瓶颈,如农业机械化程度支撑不足,农业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低等问题,可通过提升农业全流程智能化水平,构建“种产销”一体的网络经营模式,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发展数字农业,坚定迈向数字化转型之路,激发农业发展内在活力,推动农业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农业 农业高质量发展 河北省 农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化服务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政策优化
8
作者 穆月英 张哲晰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8-165,共8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道路,既势在必行,又大有可为。近年来,农业社会化服务基于创新驱动、促进协同发展、擦亮绿色底色、加快开放步伐、分享发展成果,展示出助推农业高质...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道路,既势在必行,又大有可为。近年来,农业社会化服务基于创新驱动、促进协同发展、擦亮绿色底色、加快开放步伐、分享发展成果,展示出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但仍存在先进要素引用受限、服务供需匹配失衡、机会主义屡见不鲜、与国际水平存在差距、亟待延链补链强链等问题。对此,应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重要依托、坚持聚焦服务小农户的基本原则,通过“人才科技双轮驱动+全链服务场景延伸+数字体系支撑+标准激励创新+精准政策扶持”五维联动,充分发挥社会化服务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强国 新质生产力 政策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翅膀”——数字基础设施如何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9
作者 周利平 辛婷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534,共9页
【目的】探讨数字基础设施是否以及如何促进高质量农业发展,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政策冲击,通过构造多维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评估... 【目的】探讨数字基础设施是否以及如何促进高质量农业发展,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政策冲击,通过构造多维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评估了“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使用“宽带中国”试点政策表征的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显著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能显著促进毗邻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基础设施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主要通过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投入来实现。【结论】各地应明确重点,因地制宜地推进乡村数字建设,以此推动数字基础设施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农业高质量发展 宽带中国 双重差分法 因果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10
作者 苏蕾 任贵超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50,共14页
绿色金融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区域间是否会产生集聚协同效应并进一步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以及绿色金融对跨时期、跨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能否产生跨时空扩散效应,是新时代逐步推进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以2012—2021年... 绿色金融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区域间是否会产生集聚协同效应并进一步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以及绿色金融对跨时期、跨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能否产生跨时空扩散效应,是新时代逐步推进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以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静态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讨论绿色金融对本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以及对周边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的空间聚集性。(2)经济体量相似地区的绿色金融、农业高质量发展集聚表现出“高高”与“低低”的分布特征。(3)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的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促进作用,绿色金融服务的不断完善在促进本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对周边地区亦产生正向激励效应。(4)绿色金融依托绿色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形态两种路径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5)在高市场化水平地区,绿色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激励作用更为显著。(6)不同粮食功能区之间由于农业生产要素差异,绿色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激励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粮食主销区、粮食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农业高质量发展 空间溢出效应 绿色科技创新 农业产业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赋能订单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内在逻辑、突出梗阻和实现路径
11
作者 李富昌 邓雅雯 亚永祥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89,共18页
订单农业作为衔接小农生产与现代市场的战略支点,是破解农业分散化与集约化矛盾、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核心路径,但其发展长期受制于融资难、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薄弱,以及土地分散经营导致的产业链协同低效等关键问题。在数字乡村战... 订单农业作为衔接小农生产与现代市场的战略支点,是破解农业分散化与集约化矛盾、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核心路径,但其发展长期受制于融资难、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薄弱,以及土地分散经营导致的产业链协同低效等关键问题。在数字乡村战略推进背景下,数字金融凭借其连接性、普惠性和广辐射性特征深度嵌入订单农业全周期,为解决上述痛点注入新动能。本文突破传统农业金融研究的单一经济维度,立足新发展理念与金融地理学理论交叉视角,创新性构建“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创新”五维分析框架,系统解构数字金融赋能订单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针对实践中存在的生态价值锚定失效、跨区域互认障碍、服务协同耗散等五维梗阻,设计出涵盖碳汇锚定协议、数字主权互认框架、联邦协同网络等工具的五位一体梯度递进发展路径,创新性地实现了农产品的生产要素跨区域定价与动态流转,为订单农业突破地理限制、重构全球竞争优势提供了理论范式与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订单农业 农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乡村 智慧农业 乡村振兴 人工智能 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农业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
12
作者 刘洋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1期214-220,共7页
基于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超效率SBM模型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农业技术进步进行测算,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农业技术进步在该经济带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①2012—2021年长江... 基于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超效率SBM模型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农业技术进步进行测算,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农业技术进步在该经济带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①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均值为0.520,总体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各区域中,上游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最大,下游位居第二,中游则最低。各省(市)中,上海市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最高,重庆市次之,湖南省和浙江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最低。②普惠金融对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③农业技术进步在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来对长江经济带整体及上游和中游产生促进作用,通过降低农业技术进步来对下游农业高质量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农业高质量发展 中介效应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
13
作者 申红卫 尤一璞 李兵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5期118-126,共9页
基于2012—2021年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来看,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在本区域内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的直接效应,而且会... 基于2012—2021年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来看,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在本区域内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的直接效应,而且会对邻近区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空间溢出效应远大于直接效应。从区域层面来看,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其中,西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最高,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基于此,提出了因地制宜地继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先进地区辐射带动较落后地区,以此促进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熵值法 农业高质量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机理与组态路径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婧 王影 +1 位作者 刘春成 刘晓倩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91,共6页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至关重要。文章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以数字乡村建设六要素为基础,分析了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理,并以我国3...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至关重要。文章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以数字乡村建设六要素为基础,分析了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理,并以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结合2022年的数据,综合运用QCA和NCA方法以及超效率SBM-DEA模型,对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单个数字乡村建设要素并非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有4类,即完全数字环境驱动、技术创新型数字环境驱动、数智型数字环境驱动和人才环境型数字技术创新驱动,且技术创新型数字环境驱动在现阶段更具有普适性;在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数字环境是基础,数字技术创新是核心,数字人才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农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环境 数字技术创新 数字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测度、地区差异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克乐 刘永庆 杨宏力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5-807,共13页
全面测度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有助于发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屏障功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熵值法测算2016—2020年黄河流域8省(区)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Dagum基... 全面测度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有助于发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屏障功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熵值法测算2016—2020年黄河流域8省(区)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刻画其动态演进规律。研究表明:(1)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长相对缓慢,尤其是创新维度发展水平较低,缺乏内生增长动力;(2)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内差异呈现下降趋势,地区间差异呈现“上游–下游>上游–中游>中游–下游”特征,并且地区间差异是构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全流域Kernel密度分布曲线的中心向右移动,说明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正在逐渐提高,分布曲线在2018年后出现由单峰向双峰或多峰转变,说明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在2018年后呈现极化分层特征。本研究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黄河流域合理构建农业产业布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稳定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农业高质量发展 组合赋权法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产业集聚与农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兰楠 王薇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93-197,共5页
发展数字经济为中国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这一领域正在引领中国在效率和质量上的变革,数字经济与农业的融合发展将对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在深入的理论分析之后,选用2015—2021年中国30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 发展数字经济为中国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这一领域正在引领中国在效率和质量上的变革,数字经济与农业的融合发展将对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在深入的理论分析之后,选用2015—2021年中国30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经济及产业集聚如何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进行了详尽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产业集聚在数字经济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导机制,通过加强产业的集中聚集,促进了农业发展的质量提升;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在不同地区表现出显著异质性,中部地区的赋能作用明显强于东西部地区。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农业的赋能作用,建议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构建大型市场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区,同时根据地区特点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及区域差异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妍 宋云龙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7-124,共8页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而数字经济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如何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运用模...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而数字经济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如何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究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多元组态路径,并从区域角度考察组态分布的差异。研究发现:任意单个条件变量都不构成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需要协同联动才能发挥作用,但数字技术人才和数字创新环境作为核心条件发挥较为普适的作用;赋能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组态路径包括技术主导下的组织—环境协同驱动型、技术—环境共同主导型和环境主导下的技术—组织均衡发展型;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高质量发展 TOE框架 fsQCA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治理路径 被引量:3
18
作者 文丰安 孙道森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5,共14页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成果,具有深厚的唯物史观基础。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包含全新质态要素的复杂系统,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要求加快形成与之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农业新...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成果,具有深厚的唯物史观基础。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包含全新质态要素的复杂系统,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要求加快形成与之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形成和发展,能够保障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拓展优化农业资源和市场,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当前,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农业科技创新及转化应用不足、专业化高素质农业人才短缺、农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业全产业链一体化程度较低等诸多困境,相应的赋能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影响新质生产力的效用发挥。要推动农业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突破及转化应用,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农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形成同农业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更好地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农村三产融合与农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天晓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6,共6页
文章利用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数字新质生产力、农村三产融合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这一结论仍... 文章利用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数字新质生产力、农村三产融合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新质生产力通过农村三产融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在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对数字化水平较高地区与东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农村三产融合 农业高质量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
20
作者 常琳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28,共2页
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关键是农业产业全面升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在信息时代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要素。依据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在不同应用场景中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和结果不尽相同,数... 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关键是农业产业全面升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在信息时代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要素。依据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在不同应用场景中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和结果不尽相同,数字技术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质量、效率、动力方面的现实困境和挑战,本文对此提出具体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赋能 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