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河滨缓冲带植物根系和根际微生物特征及其对农业面源污染物去除效果
被引量:
9
1
作者
尧水红
刘艳青
+2 位作者
王庆海
肖波
宋佃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5-370,共6页
对河滨缓冲带常见的3种水生植物根系形态特点、活力特征及其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种水生植物根系形态和活力特征具有显著差异。根系活力表现为水生鸢尾>菖蒲>千...
对河滨缓冲带常见的3种水生植物根系形态特点、活力特征及其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种水生植物根系形态和活力特征具有显著差异。根系活力表现为水生鸢尾>菖蒲>千屈菜,与根尖数呈显著相关。同时,3种水生植物具有显著的根际效益,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为水生鸢尾>菖蒲>千屈菜,这与3种水生植物根系活力特征表现一致。3种水生植物河滨缓冲区对农业面源污染物TN、TP和CODCr的去除效果表现为水生鸢尾>菖蒲>千屈菜。说明不同水生植物根系结构导致根系活力不同,由此引起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对水生植物农业面源污染物去除效果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滨缓冲带
根系结构
根系活力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多样性
去除效果
农业面源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削减效益研究进展
被引量:
34
2
作者
付婧
王云琦
+2 位作者
马超
王玉杰
梁丹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共8页
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安全的影响已超过城市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成为水污染的最主要来源。植被缓冲带能够有效拦截农业面源污染物,减少污染物向水体的排放。通过搜集国内外学者对缓冲带的研究结果,对缓冲带削减农业面源污染物能力、缓冲...
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安全的影响已超过城市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成为水污染的最主要来源。植被缓冲带能够有效拦截农业面源污染物,减少污染物向水体的排放。通过搜集国内外学者对缓冲带的研究结果,对缓冲带削减农业面源污染物能力、缓冲带最佳宽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1)5 m草本缓冲带对污染物的拦截作用最好,当缓冲带宽度超过5 m时,推荐使用灌草缓冲带,而乔灌草缓冲带需要超过30 m才能发挥作用;(2)当缓冲带宽度相同时,悬浮物和磷素相较于氮素更容易被拦截,悬浮物及磷素去除的缓冲带最佳宽度推荐为15 m(削减率70%以上),但去除氮素的最佳宽度推荐为30 m(削减率为80%);(3)植被缓冲带拦截污染物受缓冲带宽度、坡度及植被类型等因素影响,但缓冲带宽度与削减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呈正比例,当缓冲带宽度增加到一定大小时,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削减率将不再有明显改变;缓冲带坡度与削减率之间也并不总呈反比例,轻微的坡度能够促进径流下渗作用从而增加缓冲带的削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缓冲带
农业面源污染物
削减率
植被缓冲带最佳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业主要面源污染物迁移转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玉庆
张文贤
+1 位作者
杨永红
李连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期299-301,共3页
[目的]研究地表水中农业面源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与迁移转化特征。[方法]通过在前郭灌区布置不同氮磷施用量及不同灌水量的田间试验,在不同位置提取水样,测定水样中的氨氮、硝氮、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结果]前郭灌区地表水中氨氮浓度...
[目的]研究地表水中农业面源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与迁移转化特征。[方法]通过在前郭灌区布置不同氮磷施用量及不同灌水量的田间试验,在不同位置提取水样,测定水样中的氨氮、硝氮、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结果]前郭灌区地表水中氨氮浓度呈现出单一峰值的变化趋势;水稻在整个生育阶段,硝氮浓度出现多个峰值的变化趋势;各级排水系统中的磷酸盐浓度呈现一致性的变化趋势;化学需氧量浓度变化过程和溶解氧浓度变化过程二者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该研究可为区域水质水量联合调控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物
氨氮和硝氮
磷酸盐
化学需氧量
迁移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模拟生态沟渠中盘培牧草降解农业面源污染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
6
4
作者
陈海生
王光华
+1 位作者
刘建飞
任红侠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143-145,151,共4页
在营养液膜技术基础上构建以盘培多花黑麦草为主要内容的模拟生态沟渠系统,来降解杭嘉湖区域一水稻田沟渠中的农业面源污染物。观测了废水中各污染物在经模拟生态沟渠运行后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以盘培多花黑麦草为主要内容的模拟生态...
在营养液膜技术基础上构建以盘培多花黑麦草为主要内容的模拟生态沟渠系统,来降解杭嘉湖区域一水稻田沟渠中的农业面源污染物。观测了废水中各污染物在经模拟生态沟渠运行后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以盘培多花黑麦草为主要内容的模拟生态沟渠对农业面源污染物具有明显的降解效果。农田面源污染物进入模拟生态沟渠系统,经运行36 d后,TN降解幅度为70%,NH4+-N降解幅度达72.1%,NO3--N降解幅度为75%,TP降解幅度达71.6%。并且在开始18 d内降解速度较快,后18 d降解速度相对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生态
沟渠
牧草
降解效果
农业面源污染物
污染
效应
多花黑麦草
主要内容
降解速度
幅度
杭嘉湖区域
运行
营养液膜
系统
技术基础
水稻田
农田
结果
观测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入流条件下草本缓冲带对污染物削减作用
被引量:
6
5
作者
付婧
王云琦
+3 位作者
王玉杰
王晨沣
王淑慧
王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9-134,共6页
草本缓冲带能够有效拦截坡面径流中泥沙、总氮、总磷等污染物,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主要措施之一。通过人工配水模拟地表径流,研究不同径流量对草本缓冲带截污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草本缓冲带对污染物都有一定的削减作用,草本缓冲带对...
草本缓冲带能够有效拦截坡面径流中泥沙、总氮、总磷等污染物,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主要措施之一。通过人工配水模拟地表径流,研究不同径流量对草本缓冲带截污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草本缓冲带对污染物都有一定的削减作用,草本缓冲带对泥沙削减效果最好,对总磷削减效果最差,白三叶对污染物的削减能力总体较黑麦草强。径流量对草本缓冲带总氮、总磷削减率影响较大,对泥沙削减率影响较小;当流量从0.08 L/s增加至0.24 L/s时,草本缓冲带对总氮、总磷削减率减少至9%和6%,而泥沙削减率为34%。随着放水冲刷时间增加,出流总氮、总磷、泥沙浓度不断降低并逐渐达到稳定,流量增大至0.24 L/s时,总氮、总磷浓度范围为11.5~24.7,1.6~2.3 mg/L,泥沙浓度在不同流量下无明显差异。草本缓冲带对总氮、总磷去除作用受流量影响较大,在大流量时缓冲带对总氮、总磷基本无去除作用,但缓冲带对泥沙去除作用受流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流条件
农业面源污染物
草本缓冲带
削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滨缓冲带植物根系和根际微生物特征及其对农业面源污染物去除效果
被引量:
9
1
作者
尧水红
刘艳青
王庆海
肖波
宋佃丽
机构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山东省莒南县农业局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5-370,共6页
基金
财政部
农业部社会公益项目"绿色农业科学研究与示范"(2060302)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06B03)资助
文摘
对河滨缓冲带常见的3种水生植物根系形态特点、活力特征及其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种水生植物根系形态和活力特征具有显著差异。根系活力表现为水生鸢尾>菖蒲>千屈菜,与根尖数呈显著相关。同时,3种水生植物具有显著的根际效益,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为水生鸢尾>菖蒲>千屈菜,这与3种水生植物根系活力特征表现一致。3种水生植物河滨缓冲区对农业面源污染物TN、TP和CODCr的去除效果表现为水生鸢尾>菖蒲>千屈菜。说明不同水生植物根系结构导致根系活力不同,由此引起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对水生植物农业面源污染物去除效果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河滨缓冲带
根系结构
根系活力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多样性
去除效果
农业面源污染物
Keywords
Riparian buffer zone, Root structure, Root vitality, Soil microbe, Microbial biomass, Microbial diversity, Removal efficiency,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ant
分类号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削减效益研究进展
被引量:
34
2
作者
付婧
王云琦
马超
王玉杰
梁丹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重庆缙云山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北京市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共8页
基金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三峡库区面源污染植被削减过程与技术研究"(2017YFC0505303)
文摘
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安全的影响已超过城市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成为水污染的最主要来源。植被缓冲带能够有效拦截农业面源污染物,减少污染物向水体的排放。通过搜集国内外学者对缓冲带的研究结果,对缓冲带削减农业面源污染物能力、缓冲带最佳宽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1)5 m草本缓冲带对污染物的拦截作用最好,当缓冲带宽度超过5 m时,推荐使用灌草缓冲带,而乔灌草缓冲带需要超过30 m才能发挥作用;(2)当缓冲带宽度相同时,悬浮物和磷素相较于氮素更容易被拦截,悬浮物及磷素去除的缓冲带最佳宽度推荐为15 m(削减率70%以上),但去除氮素的最佳宽度推荐为30 m(削减率为80%);(3)植被缓冲带拦截污染物受缓冲带宽度、坡度及植被类型等因素影响,但缓冲带宽度与削减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呈正比例,当缓冲带宽度增加到一定大小时,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削减率将不再有明显改变;缓冲带坡度与削减率之间也并不总呈反比例,轻微的坡度能够促进径流下渗作用从而增加缓冲带的削减率。
关键词
植被缓冲带
农业面源污染物
削减率
植被缓冲带最佳宽度
Keywords
vegetative filter strips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ant
reduction rate
optimum width of vegetation buffer zone
分类号
X1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业主要面源污染物迁移转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玉庆
张文贤
杨永红
李连杰
机构
西藏农牧学院西藏土木水利电力工程技术中心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期299-301,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39007
50979076)
+3 种基金
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地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11"工程师资队伍建设资助项目(SZTD-211-03
SZRC-211-02
SZRC-211-03)
文摘
[目的]研究地表水中农业面源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与迁移转化特征。[方法]通过在前郭灌区布置不同氮磷施用量及不同灌水量的田间试验,在不同位置提取水样,测定水样中的氨氮、硝氮、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结果]前郭灌区地表水中氨氮浓度呈现出单一峰值的变化趋势;水稻在整个生育阶段,硝氮浓度出现多个峰值的变化趋势;各级排水系统中的磷酸盐浓度呈现一致性的变化趋势;化学需氧量浓度变化过程和溶解氧浓度变化过程二者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该研究可为区域水质水量联合调控提供支持。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物
氨氮和硝氮
磷酸盐
化学需氧量
迁移转化
Keywords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ant
Ammonium nitrogen and niter nitrogen
Phosphate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
Transportation and conversion
分类号
S181.6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模拟生态沟渠中盘培牧草降解农业面源污染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
6
4
作者
陈海生
王光华
刘建飞
任红侠
机构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出处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143-145,151,共4页
基金
浙江省水利厅科技专项资助项目(RCO910)
文摘
在营养液膜技术基础上构建以盘培多花黑麦草为主要内容的模拟生态沟渠系统,来降解杭嘉湖区域一水稻田沟渠中的农业面源污染物。观测了废水中各污染物在经模拟生态沟渠运行后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以盘培多花黑麦草为主要内容的模拟生态沟渠对农业面源污染物具有明显的降解效果。农田面源污染物进入模拟生态沟渠系统,经运行36 d后,TN降解幅度为70%,NH4+-N降解幅度达72.1%,NO3--N降解幅度为75%,TP降解幅度达71.6%。并且在开始18 d内降解速度较快,后18 d降解速度相对较慢。
关键词
模拟生态
沟渠
牧草
降解效果
农业面源污染物
污染
效应
多花黑麦草
主要内容
降解速度
幅度
杭嘉湖区域
运行
营养液膜
系统
技术基础
水稻田
农田
结果
观测
构建
Keywords
Agricultural non-point pollution
Simulative ecological ditch
Lolium multiflorum
Degradation effect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入流条件下草本缓冲带对污染物削减作用
被引量:
6
5
作者
付婧
王云琦
王玉杰
王晨沣
王淑慧
王震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9-134,共6页
基金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505303)。
文摘
草本缓冲带能够有效拦截坡面径流中泥沙、总氮、总磷等污染物,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主要措施之一。通过人工配水模拟地表径流,研究不同径流量对草本缓冲带截污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草本缓冲带对污染物都有一定的削减作用,草本缓冲带对泥沙削减效果最好,对总磷削减效果最差,白三叶对污染物的削减能力总体较黑麦草强。径流量对草本缓冲带总氮、总磷削减率影响较大,对泥沙削减率影响较小;当流量从0.08 L/s增加至0.24 L/s时,草本缓冲带对总氮、总磷削减率减少至9%和6%,而泥沙削减率为34%。随着放水冲刷时间增加,出流总氮、总磷、泥沙浓度不断降低并逐渐达到稳定,流量增大至0.24 L/s时,总氮、总磷浓度范围为11.5~24.7,1.6~2.3 mg/L,泥沙浓度在不同流量下无明显差异。草本缓冲带对总氮、总磷去除作用受流量影响较大,在大流量时缓冲带对总氮、总磷基本无去除作用,但缓冲带对泥沙去除作用受流量影响较小。
关键词
入流条件
农业面源污染物
草本缓冲带
削减率
Keywords
inflow conditions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ants
herb filter strips
reduction rate
分类号
X1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河滨缓冲带植物根系和根际微生物特征及其对农业面源污染物去除效果
尧水红
刘艳青
王庆海
肖波
宋佃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削减效益研究进展
付婧
王云琦
马超
王玉杰
梁丹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农业主要面源污染物迁移转化特征分析
李玉庆
张文贤
杨永红
李连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模拟生态沟渠中盘培牧草降解农业面源污染效应的研究
陈海生
王光华
刘建飞
任红侠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不同入流条件下草本缓冲带对污染物削减作用
付婧
王云琦
王玉杰
王晨沣
王淑慧
王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