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元循环视角下数字金融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靳乐山 刘娟 司传宁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8-376,共9页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分析数字金融与农业碳减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农业碳减排,在引入工具变量后,这一作用仍然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农户小...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分析数字金融与农业碳减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农业碳减排,在引入工具变量后,这一作用仍然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农户小循环、产业中循环、社会大循环是数字金融减排提质增效的有效传导路径,且三者间呈现出良性耦合关系。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促进农业碳减排主要是通过提高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实现;相比于粮食主产区,非粮食主产区的数字金融具有更强、更显著的绿色优化效果。据此,为提升农业碳减排效率,提出加强农村地区数字金融科技体系建设、农户低碳发展、打造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农业碳减排 三元循环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信贷担保有助于实现农业碳减排吗?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泽群 孟光辉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8,共11页
基于2011—2021年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果以及如何影响农业碳排放。结果表明: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能够显著促进农业碳减排,在进行内生性和稳健性测试之后,这一结论仍... 基于2011—2021年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果以及如何影响农业碳排放。结果表明: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能够显著促进农业碳减排,在进行内生性和稳健性测试之后,这一结论仍然有效。通过异质性分析可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在降低化肥、农膜以及柴油这三项的碳排放方面,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中部地区、粮食主产区以及低要素禀赋和高要素禀赋地区农业碳减排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缓解农村融资约束问题和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是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促进农业碳减排的两条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信贷担保 农村融资约束 农业生产专业化 农业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机服务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
3
作者 张正文 吴雪莲 韦鸿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6-10,共5页
农业碳排放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厘清农业碳排放的增长逻辑有利于促进碳减排。基于2011—2021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源数据,采用面板动态系统GMM模型,对农机服务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农机服务对农... 农业碳排放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厘清农业碳排放的增长逻辑有利于促进碳减排。基于2011—2021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源数据,采用面板动态系统GMM模型,对农机服务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农机服务对农业碳排放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农机服务水平每提升1,农业碳排放量将会下降0.113。(2)农机服务可以通过调整种植结构从而实现农业碳减排。(3)农机服务对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非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碳排放抑制作用不明显;随着农机服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机服务对农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将会逐渐增大。提出优化农业机械装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强交流与合作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服务 “双 农业 农业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数字化转型与农业碳减排耦合协调发展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平 汪果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探讨农业数字化转型与农业碳减排协调发展机理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权-TOPSIS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我国2010-2021年各省份农业数字化转型与农业碳减排综合发展水平及两者耦合协调度,进而采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耦合协调度的影响... 探讨农业数字化转型与农业碳减排协调发展机理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权-TOPSIS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我国2010-2021年各省份农业数字化转型与农业碳减排综合发展水平及两者耦合协调度,进而采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省份农业数字化转型与农业碳减排综合评价值和耦合协调度均呈稳定上升趋势,区域差异均呈东、中、东北、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趋势,且仅有东部地区处于协调状态;大部分省份仍处于失调状态,区域之间耦合协调的阶段差距持续稳定;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利用效率、居民收入水平、农业支出、人才资源和专利产出对耦合协调度有正向促进作用,绿色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度有负向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数字化转型 农业碳减排 耦合协调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农业碳减排的困境与实现路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5
作者 王晶晶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149-151,共3页
农业生产活动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基于对农业碳减排现状的分析,详细探讨了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浙江省农业碳减排面临的困境,过去,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和政策引导,农业碳排放量居高不下。为了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生产活动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基于对农业碳减排现状的分析,详细探讨了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浙江省农业碳减排面临的困境,过去,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和政策引导,农业碳排放量居高不下。为了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和农业碳中和,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创新低碳技术并鼓励农户采用,健全农业碳排放监测和认证体系,发展农业碳市场和碳汇交易机制等,以更好地协同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碳中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峰、中和” 农业碳减排 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的农业碳减排与农村金融支持耦合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仇冬芳 邵华洋 胡正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12-117,共6页
在科学建立农业碳减排与农村金融支持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信息熵为各项指标赋权,构建农业碳减排与农村金融支持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我国1997~2013年农业碳排放及农村金融支持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农业碳减排与农村金... 在科学建立农业碳减排与农村金融支持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信息熵为各项指标赋权,构建农业碳减排与农村金融支持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我国1997~2013年农业碳排放及农村金融支持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农业碳减排与农村金融支持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较低;耦合协调滞后类型由农业碳减排滞后转变为农村金融支持滞后,阶段性特征明显;农业碳减排与农村金融支持协调程度逐渐提高,但尚未达到良好协调;最后,提出促进农业碳减排与农村金融支持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减排 农村金融支持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业碳减排吗——基于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 被引量:22
7
作者 田云 贺宜畅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73,共13页
厘清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中国2005—202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而后构建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并引入... 厘清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中国2005—202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而后构建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并引入工具变量进一步明晰二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中、东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而西部地区不甚明显,粮食主产区中黄河流域省份相比长江、松花江流域省份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农村劳动力转移会使得粮食作物种植比例下降,而这一种植结构的变化会促进农业碳减排,其中介作用份额占比为10%;(3)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业碳减排存在单一门槛,不同农业机械化水平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业 农业碳减排 农业种植结构 中介效应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碳减排的生态补偿机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新民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7-110,共4页
温室气体减排的核心问题是经济问题,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是农业碳减排的关键。文章对农业碳减排的必要性和减排潜力进行了分析,提出建立和完善农业碳减排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碳减排 生态补偿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数字化可以促进农业碳减排吗? 被引量:13
9
作者 赵丽平 饶希 丁士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52,共11页
数字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农业碳减排则是“三农”问题的难点,研究数字化与农业碳减排二者关系,有助于为农业生产领域“双碳”目标实现探寻新的路径。在构建乡村数字化水平和农业碳减排指标的基础上,对2003-2018年30个省(市、区)乡... 数字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农业碳减排则是“三农”问题的难点,研究数字化与农业碳减排二者关系,有助于为农业生产领域“双碳”目标实现探寻新的路径。在构建乡村数字化水平和农业碳减排指标的基础上,对2003-2018年30个省(市、区)乡村数字化水平和农业碳减排二者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区域乡村数字化水平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1)乡村数字化对农业碳减排的动态影响呈现出产业差异,面临乡村数字化的冲击,种植业净碳汇在整个考察期呈现出稳定的正面响应,畜牧业碳排放则总体呈现出负面响应,从后期趋势来看乡村数字化对种植业的冲击力度要大于畜牧业;(2)乡村数字化水平提升可以显著促进全国层面农业碳减排,但乡村数字化水平对畜牧业的影响则受到人力资本水平的制约,对种植业的影响则不会受到制约;(3)乡村数字化水平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和产业差异,有利于显著增加东部地区种植业净碳汇,显著降低东部和中部畜牧业碳排放量,但对中西部种植业和西部畜牧业不显著;(4)财政支农力度的增加有助于农业碳减排,财政支农力度除对西部地区畜牧业碳减排不显著外,对其他地区农业碳减排都比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数字化 农业碳减排 人力资本水平 种植业 畜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我国农业碳减排能力评价与时空演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正玉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270-277,共8页
农业已成为主要的碳排放源之一,分析农业碳减排能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早日实现。本文通过构建农业碳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莫兰指数和LISA聚类等方式分析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农业碳减排能力,从全局和局部2方面对近... 农业已成为主要的碳排放源之一,分析农业碳减排能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早日实现。本文通过构建农业碳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莫兰指数和LISA聚类等方式分析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农业碳减排能力,从全局和局部2方面对近19 a农业碳减排时空演化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碳减排能力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中间少数年份出现衰退情况;农业碳减排能力空间相关性呈现波动状态,空间相关性相对不稳定但空间相关性呈增强态势;我国农业碳减排空间地域特征显著。建议减少农业化学物质投入,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力度,改进传统农业耕作方式,促进秸秆还田,提高农户绿色低碳生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减排 时空演化 莫兰指数 LISA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碳减排政策的历史流变与时代趋向
11
作者 赵爽 赵丹丹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13期146-150,共5页
目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阶段,减少农业碳排放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回顾了农业碳减排的历史流变,即经历了农业碳减排政策初始期,农业碳减排政策平缓期,农业碳减排政策生长期,农业碳减排政策成熟期,... 目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阶段,减少农业碳排放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回顾了农业碳减排的历史流变,即经历了农业碳减排政策初始期,农业碳减排政策平缓期,农业碳减排政策生长期,农业碳减排政策成熟期,农业碳减排政策创新期等5个历史流变阶段;遵循着政策目标定位(从草原、森林资源到农田保护性耕作到低碳农业建设),政策环境的依赖(从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价值取向(从注重数量与效率优先到追求高质量)的流变逻辑。在新时代、新阶段绿色农业发展背景下,我国农业碳减排政策内容聚焦技术供给,政策行动更加细化农业碳减排领域,政策目标重点偏向农业碳减排交易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减排 政策流变 政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背景下九江市农业碳减排对策研究
12
作者 刘红 郝慧芬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6期68-70,共3页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农业碳减排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九江市作为江西省重要农业区域,具有显著的农业碳减排潜力。目前,九江市在农业碳减排方面存在低碳技术应用滞后、监测认证体系与市场机制不完善、政策激励不足等...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农业碳减排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九江市作为江西省重要农业区域,具有显著的农业碳减排潜力。目前,九江市在农业碳减排方面存在低碳技术应用滞后、监测认证体系与市场机制不完善、政策激励不足等制约因素。推进九江市农业碳减排工作,需要从强化低碳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完善碳排放监测认证体系、建立碳汇市场交易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的实施等方面着手,加快九江市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双碳”目标的协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标 农业碳减排 九江市 农业 汇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能目标约束如何促进农业碳减排?
13
作者 卢奕亨 高红贵 +1 位作者 何美璇 阿如娜 《经济经纬》 2025年第5期61-74,共14页
基于2006—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剖析节能目标约束影响农业碳减排的内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节能目标约束显著促进了农业碳减排,但这种效应仅在中西部地区成立,在非粮食主产区更为显著,且这一... 基于2006—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剖析节能目标约束影响农业碳减排的内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节能目标约束显著促进了农业碳减排,但这种效应仅在中西部地区成立,在非粮食主产区更为显著,且这一碳减排效应主要依靠减少农用物资投入碳排放、作物种植碳排放和农业能源碳排放实现;作用渠道检验表明,节能目标约束通过提高农业能源效率、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等途径实现农业碳减排;财政支农投入能够强化节能目标约束的农业碳减排效应,而农村人口老龄化则会削弱节能目标约束的农业碳减排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节能目标约束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还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对利用节能目标降低农业碳排放具有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目标约束 农业碳减排 农业能源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田云 廖华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99,共16页
基于全国30个省份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每提高1%,农业碳排放量便会下降0.595%。第二,数字经济发展会促进地区... 基于全国30个省份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每提高1%,农业碳排放量便会下降0.595%。第二,数字经济发展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与农机技术进步,进而促进农业碳减排,其中介作用份额占比分别为12.9%和45.1%。第三,财政支农水平的提高会影响数字经济在农业领域的渗透速度,进而扩大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第四,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对农业碳减排存在单一门槛,不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下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第五,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区域与地形异质性,具体而言,在粮食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数字经济表现出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在粮食主销区不甚明显;在陡峭地区数字经济的减碳效应相较于平缓地区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 农业碳减排 “双”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碳排放时空分异格局及减排优化路径 被引量:5
15
作者 宋沂邈 李昂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8-417,共10页
[目的]分析京津冀地区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分异特征,探索碳减排优化路径,为低碳农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根据IPCC指南测算农业碳排放量,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趋势分析法研究京津冀地区农业碳排放线性变化规律,采用ArcGIS断点分析法和核密... [目的]分析京津冀地区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分异特征,探索碳减排优化路径,为低碳农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根据IPCC指南测算农业碳排放量,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趋势分析法研究京津冀地区农业碳排放线性变化规律,采用ArcGIS断点分析法和核密度法分析京津冀6大农业区的空间演进趋势。[结果]从时间上看,京津冀农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碳排放强度自2005年开始快速下降。与全国相比,虽然农业碳排放总量占比小,但是碳排放强度高于全国水平,其中坝上农业区和冀南农业区的碳排放水平最高。从空间上看,远离京津的坝上农业区北部,冀中原农业区和冀南农业区部分县域碳排放强度较高,而京津近郊农业区以及与其相邻的坝上农业区南部则保持轻低度排放状态。此外,根据核密度分析的结果,6大农业区整体碳排放强度在降低,其中京津近郊农业区和冀中平原农业区碳排放强度内部差异化程度较大。[结论]京津冀3省6大农业区应基于农业定位和资源禀赋在减碳和增汇两方面开展区域合作。未来应进一步考虑跨行业农业减碳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减排 京津冀地区 时空格局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能源碳减排成熟度评价及其动态演进 被引量:7
16
作者 田云 张姹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7-66,共10页
明确中国各省份农业能源碳减排所处阶段显然有助于针对性策略的构建以及“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为此,该研究在对全国及各省份农业能源碳减排成熟度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以协调发展度为指标探讨了其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200... 明确中国各省份农业能源碳减排所处阶段显然有助于针对性策略的构建以及“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为此,该研究在对全国及各省份农业能源碳减排成熟度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以协调发展度为指标探讨了其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2005—2020年,绝大多数省份农业能源碳减排相对成熟度呈现上升趋势,且相当数量的省份实现了一级甚至两级的层次跨越,仅黑龙江出现过一次层次下降,其农业能源碳减排相对协调度由较高层次降至较低层次。(2)考察期内中国农业能源碳减排整体成熟度虽存在一定年际波动但总体上升趋势明显。从演变趋势来看,农业能源碳减排整体发展度呈现“上升-相对平稳”的循环演变特征,而整体协调度与整体协调发展度则均表现出了“波动上升-持续下降-持续上升”的三阶段变化特征。(3)考察期内中国农业能源碳减排协调发展度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且省际差距处于缩小状态;三类地区同样处于提升状态但内部省际差距却表现出了不同特点,其中产销平衡区省际差距大幅缩小,而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省际差距却有所扩大且后者还呈现出了两极分化趋势。据此,该研究得到如下启示:一方面,基于政府部门的有力引导以及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推进省际农业能源碳减排相对发展度与相对协调度的同步提升;另一方面,在进行必要经验总结并开展省际交流的基础上,各省份因地制宜探索新型减排路径;除此之外,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着力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通过二者合力推进农业能源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能源 农业 农业碳减排 成熟度 动态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环境规制与农业碳排放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伊龙 徐辉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8-215,共8页
双碳目标下,推动农业节能减排是实现农业绿色转型的应有之义。基于2011—2021年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农业机械化、环境规制以及两者交互项与农业碳排放的关系。研究发现:农业机械... 双碳目标下,推动农业节能减排是实现农业绿色转型的应有之义。基于2011—2021年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农业机械化、环境规制以及两者交互项与农业碳排放的关系。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增加农业碳排放,具体而言,农业机械化每提升1个单位,农业碳排放量将增加0.237个单位。环境规制会减少碳排放,具体而言,环境规制每提升1个单位,农业碳排放量将减少0.225个单位。调节效应表明,环境规制在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存在调节效应,环境规制对农业碳减排的正向作用抵消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碳减排的部分负向作用。异质性表明:相较于非粮食主产区与东、西部地区,农业机械化有利于减少粮食主产区和中部地区农业碳排放量。据此提出以下建议:升级农业机械,发展新型绿色农机;政府加强监管,加大环境规制力度;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降低农业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环境规制 农业 调节效应 农业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河南省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高晨曦 卢秋萍 +3 位作者 欧年青 胡清萍 林雪 鲍玲鑫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42-1851,共10页
农业生产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农业碳减排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方面。本文采用排放因子法测算河南省农业碳排放量;对STIRPAT模型进行扩展,定性与定量分析了农业碳排放的各种影响因素;建立RBF核ε-SVR农业碳排放预测模型,预... 农业生产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农业碳减排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方面。本文采用排放因子法测算河南省农业碳排放量;对STIRPAT模型进行扩展,定性与定量分析了农业碳排放的各种影响因素;建立RBF核ε-SVR农业碳排放预测模型,预测不同情景下河南省农业碳排放量及趋势。结果表明:2001—2020年河南省农业CO_(2)排放量总体呈“上升-下降”的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18%,2005年达峰值10256.69万t;乡村人口、农作物播种面积、大型畜牧数、人均农业GDP、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机械化水平、城镇化率每发生1%的变动,将分别引起河南省农业CO_(2)排放量0.162%、0.175%、0.130%、−0.018%、−0.029%、0.120%、−0.071%的变动;在基准情景和低碳情景Ⅰ、Ⅱ下,2021—2025年河南省农业CO_(2)排放量呈持续下降的变化趋势,到2025年预测值分别为6483.80万t、6369.19万t和6338.32万t。研究表明:河南省农业已实现碳达峰;抑制农业碳排放的重点是农作物的土地利用及大型畜牧的粪便管理,促进农业碳减排的重点是稳妥推进城镇化及农村经济发展;低碳情景具有更大的碳减排潜力,有助于加速全省“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农业 农业碳减排 扩展STIRPAT模型 支持向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碳交易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姚柳杨 赖煜 赵敏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6,共8页
农业碳交易是推动传统农业向低碳农业转型的重要手段,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农业碳交易试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但如何实现农民广泛参与和有效增收仍是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协同推动“双碳”目标与共... 农业碳交易是推动传统农业向低碳农业转型的重要手段,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农业碳交易试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但如何实现农民广泛参与和有效增收仍是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协同推动“双碳”目标与共同富裕的实现,在对农业碳交易典型试点状况和农业碳交易流程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揭示农业碳交易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机制,并从农民参与需求和收益潜力2个维度划分农业碳交易项目类型,深入探究不同类型农业碳交易项目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农民增收的效益来源包含管理机构的转移支付、农民的要素供给、中介机构的组织与指导以及消费者的产品购买。因此,需完善农业碳交易政策支持体系、强化农业碳交易支撑能力建设、激发农业碳交易社会服务活力、发挥农民增收利益共享机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交易 农民增收 农业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贺青 张俊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55,共9页
设立粮食主产区,这是国家实施的一项保障粮食安全的特殊战略。主产区作为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区域,从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来看,日益突出的生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将2... 设立粮食主产区,这是国家实施的一项保障粮食安全的特殊战略。主产区作为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区域,从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来看,日益突出的生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将2004年粮食主产区政策的实施作为一次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并探究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机制。经过研究发现:(1)从基准差分模型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即粮食主产区基本实现了“增产且减排”的政策目标。(2)从单位面积农业碳排放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显著降低了主产区整体及三大流域的农业碳排放,其中对长江流域碳排放的削减效应最大。(3)从政策效应的机制分析结果来看,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是粮食主产区政策产生减排效应的重要机制。因此,应大力推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低碳产业比重,从而实现“粮食增产”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双重差分模型 政策效应 农业碳减排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