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水土保持的长汀县农业生态经济耦合系统演变过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欢欢 魏宇航 +2 位作者 马理辉 王继军 骆汉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6-294,共9页
[目的]揭示水土流失治理下长汀县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耦合规律及演变过程,以期为进一步促进长汀县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92—2022年长汀县统计年鉴及土地覆盖栅格数据,依据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构建了... [目的]揭示水土流失治理下长汀县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耦合规律及演变过程,以期为进一步促进长汀县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92—2022年长汀县统计年鉴及土地覆盖栅格数据,依据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构建了该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度模型对长汀县农业生态经济耦合系统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1) 1992—2022年长汀县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指数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2) 1992—2022年长汀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在10°~270°,系统从衰退耦合过渡到不协调耦合,再到协调耦合、不协调耦合,整个耦合状态演变呈S型曲线;(3) 1992—2022年长汀县农业生态经济耦合系统先后经历再生发展、极限发展、协调发展、极限发展的演变阶段。其中1992—2000年处于再生发展阶段,2001—2002年、2017—2022年处于极限发展阶段,2003—2016年处于协调发展阶段。[结论]根据耦合度发展趋势可以看出,通过优化农业生态和经济措施,系统可以突破不协调耦合朝着协调方向发展,甚至最终进入到良好或优越的协调发展演变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农业生态经济耦合系统 耦合度模型 长汀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常态下农业生态经济的转型及其发展路径分析
2
作者 王晶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6期56-58,共3页
为了打破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解决投入高、产出少等问题,对传统农业生产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新常态下农业生态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同时详细阐述了新常态下农业生态经济的转型要求与发展模式。之后提出新常态下农业生态经济... 为了打破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解决投入高、产出少等问题,对传统农业生产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新常态下农业生态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同时详细阐述了新常态下农业生态经济的转型要求与发展模式。之后提出新常态下农业生态经济的转型与发展策略,通过推进农产结合、深化土地改革、落实生态保护、做好顶层设计等措施,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带动我国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经济 转型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3
作者 姜学民 《生态经济》 1986年第3期14-15,共2页
农业生态经济学(ECO-agriculturalECOnomics)是生态经济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是现代生态科学与农业经济科学相互交叉的新型边缘学科。生态经济学是运用生态原理和经济学原理,研究社会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与生态系统之间物质循环。
关键词 农业生态经济 农业生态系统 研究对象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再生产过程 能量转化 物质循环 经济科学 农业经济发展 生态经济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深圳市三个小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杨卓翔 高阳 +1 位作者 赵志强 李双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635-3644,共10页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通过能值转换率,把深圳市3个农场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货币流和信息流转化为统一量纲———能值。在绘制能值系统概图和编制能值分析表的基础上,建立能值评价指标体系对3个系统的能值输入结构、生产效率、...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通过能值转换率,把深圳市3个农场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货币流和信息流转化为统一量纲———能值。在绘制能值系统概图和编制能值分析表的基础上,建立能值评价指标体系对3个系统的能值输入结构、生产效率、环境负载和可持续发展状况等进行分析和比较。此外,比较经济指标与能值分析结果,并采用情景分析对农场未来发展做出预测。能值分析方法不仅考虑环境及其服务功能对经济生产的贡献,同时能值交换率和能值产出率把系统经济流入和产出纳入分析过程,结合环境和经济评价,可用于综合分析农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西丽果场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最高的农场,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次之,而山海农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低。都市农场应该大比例利用可更新资源,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并且积极提升农业的技术含量。在此基础上,控制规模合理地发展旅游经济,走高科技农业生态旅游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能值分析 情景分析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协同发展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24
5
作者 陈锋正 刘新平 +1 位作者 吴大付 刘向晖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8-695,共8页
利用改进的DFSR(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3—2012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的统计数据,对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河南省农... 利用改进的DFSR(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3—2012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的统计数据,对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由"经济滞后型"转变为"环境滞后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度相对较高,协调度相对较低。为推进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协同发展,需要大力实施农业资源集约发展战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和人口科学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耦合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理论的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投入产出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孙凡 杨松 +3 位作者 左首军 马生丽 赵靖明 张磊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5-141,共7页
应用Odum H T的能值理论方法,对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3年到2007年,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总投入能值呈稳定增长趋势,从2.07×1024sej增至4.71×1024sej,年均增长5.31%,但总投入的增长几乎... 应用Odum H T的能值理论方法,对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3年到2007年,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总投入能值呈稳定增长趋势,从2.07×1024sej增至4.71×1024sej,年均增长5.31%,但总投入的增长几乎全是辅助能值的贡献.对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产出进行分解比较后发现,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渔业、畜牧业、林业、种植业.为了促进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可更新资源的利用,增大农业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优化系统的投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 中国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投入 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退耕前后典型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周萍 刘国彬 侯喜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6-273,共8页
应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从资源的投入和产出结构角度对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前后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环境压力、能值指标变化及生态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退耕前,该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农产品... 应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从资源的投入和产出结构角度对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前后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环境压力、能值指标变化及生态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退耕前,该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农产品总产出能值为7.53E+18 sej,退耕后减小了1.50E+17 sej,单位面积农产品生产力由退耕前的5.38E+15 sej/hm2上升到退耕后的1.68E+16 sej/hm2,畜产品的产出能值有所下降。退耕后系统生产优势度指数由退耕前的0.60上升到0.72,系统稳定性指数由退耕前的0.51增加到退耕后的0.53,退耕后流域人口承载力较退耕前大。退耕前后该流域能值投入率及环境负荷几乎无变化,净能值产出率由0.11增加到0.29,退耕前流域人均能值用量为5.16×1015 sej,退耕后增加到5.41×1015 sej,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由退耕前的2.55上升到退耕之后的6.69。退耕后,能值-货币比为2.21×1012 sej/$,与退耕前相比变化不大。为了使该流域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投入配置,提高资源生产效率,减小环境负荷,逐步走向系统可持续性不断增强的健康发展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环境工程 退耕生态 黄土丘陵区 退耕还林草政策 能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怀来县农业生态经济分区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赵云龙 唐海萍 +1 位作者 孙林 张新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6-530,共5页
河北怀来县毗邻首都北京,其生态环境退化严重.能否改善其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与首都北京的生态安全休戚相关.基于怀来县地形地貌变化较大的特点,结合其社会经济与农业生产现状,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怀来县分为5个... 河北怀来县毗邻首都北京,其生态环境退化严重.能否改善其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与首都北京的生态安全休戚相关.基于怀来县地形地貌变化较大的特点,结合其社会经济与农业生产现状,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怀来县分为5个农业生态经济区:分别是官厅水库渔业、生态旅游综合发展区、西部河川粮果菜主产区、中部丘陵粮果牧渔综合发展区、西北部河川丘陵牧粮菜综合发展区、南北两山牧果林综合发展区.同时,探讨了各分区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方向、途径和对策,以期为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农业、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经济分区 模糊聚类分析 怀来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值理论在农业生态经济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1
9
作者 薛冰 李春荣 +4 位作者 任婉侠 耿涌 刘祚希 王美玲 于晓曼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6-132,共7页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由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紧密嵌合而成的特殊的人工-自然复合系统,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也是关于现代生态经济研究的核心主体之一。文章论述了能值理论内涵与方法,基于CNKI与Web ofknowledge...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由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紧密嵌合而成的特殊的人工-自然复合系统,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也是关于现代生态经济研究的核心主体之一。文章论述了能值理论内涵与方法,基于CNKI与Web ofknowledge数据库的文献分析表明,能值理论在中国农业生态经济领域研究具有普遍的认可度;能值研究在基础理论阐释、指标体系开发、案例实证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进步,但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农业能值流程图的绘制,农业能值强度的区域适用性,农业能值计算的时空比较研究等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生态经济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能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源污染减排增汇措施下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状态分析--以三峡库区忠县为例 被引量:18
10
作者 肖新成 谢德体 倪九派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119,共9页
三峡库区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治理区,实现农业经济发展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该区域当前面临的两大难题。为明确库区面源污染减排增汇政策与措施下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以三峡库区典型面源污染治理区的忠县为例,利用生态农业... 三峡库区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治理区,实现农业经济发展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该区域当前面临的两大难题。为明确库区面源污染减排增汇政策与措施下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以三峡库区典型面源污染治理区的忠县为例,利用生态农业发展和面源污染治理相关方面的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三峡库区忠县农业面源污染减排增汇政策与措施背景下的农业资源利用、农业发展与农业生态经济耦合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作用路径。通过设定面源污染减排增汇政策与措施、农业资源利用、农业发展、耦合状态的4个潜变量及其所对应的观测变量,根据对研究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的感性认识,提出了6个基本假设,在此基础上设计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减排增汇措施与农业资源利用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其路径系数为0.79,说明政府的农业面源污染减排增汇措施促进了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面源污染减排增汇措施与农业发展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其路径系数为0.80,说明面源污染的减排措施与政策对农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农业发展与农业资源利用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其路径系数为0.77,说明农业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农业面源污染减排增汇措施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具有正向作用,路径系数为0.85,说明研究区面源污染减排措施对耦合态势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发展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具有正向作用且作用较大,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91和0.89,说明农业产业与农业资源系统的耦合符合其本质的运行规律发展。综合考虑上述潜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发现农业面源污染减排增汇下的农业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成为影响系统耦合的关键,这是理解系统耦合的一个有效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面源污染 减排增汇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系统耦合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后吴起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态势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苏鑫 王继军 +1 位作者 李慧 牛艳利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6-190,共5页
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吴起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态势产生了重要影响。该县收入结构由1990年的种植业:畜牧业:工副业:林业为31.5:7:10.5:1;演变为2006年的3.4:3.2:3.4:1;土地利用结构由1999的耕地:林地:人工草地为1:2:5调整为2006年的1:1... 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吴起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态势产生了重要影响。该县收入结构由1990年的种植业:畜牧业:工副业:林业为31.5:7:10.5:1;演变为2006年的3.4:3.2:3.4:1;土地利用结构由1999的耕地:林地:人工草地为1:2:5调整为2006年的1:14:10。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人口、种植业收入、林业收入、畜牧业收入、工副业收入、人均纯收入、粮食单产和森林覆盖率等8个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了吴起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演变阶段:1990—1996为第二阶段初期,1997—2002为第二阶段中后期,2003—2006为第三阶段初期。针对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互动,实现农业资源与产业的优化耦合,需要调整林分结构,发展林草及其相关产业,对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增加劳务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演变过程 发展阶段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吴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克苏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动态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云斌 徐文修 +1 位作者 王娇 郑英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6-151,共6页
【目的】对新疆阿克苏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2002—2007年的能值投入产出、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与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标等进行系统分析。【方法】应用能值理论分析方法。【结果】该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总投入、能值总产出均呈逐年... 【目的】对新疆阿克苏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2002—2007年的能值投入产出、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与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标等进行系统分析。【方法】应用能值理论分析方法。【结果】该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总投入、能值总产出均呈逐年增加趋势,2007比2002年能值总投入增加了50.7%,并以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为主;能值总产出增加160.13%,其中以种植业和林果业产出增长较快;种植业结构从以粮食为主转变为以经济作物为主;能值产出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历年来均为0.05;环境负载率逐年增大,2007年达到8.3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97倍,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该绿洲环境压力较大,应该保护和开发可更新环境资源,合理利用不可更新资源,使系统处于可持续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 能值指标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阿克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高红梅 曹志宏 郝晋珉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5-69,共5页
为更好地评价天津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状况,文章利用能值分析理论通过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对天津市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状况、环境承载情况和生态系统运行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天津市农业生态系... 为更好地评价天津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状况,文章利用能值分析理论通过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对天津市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状况、环境承载情况和生态系统运行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天津市农业生态系统能值产出率相对较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但化肥、农药和地膜等工业辅助能值大幅增加,造成对生态环境的较大压力。天津市应调整其能值投入和产出结构,加大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力度,降低以化肥为代表的工业辅助能投入,以促进其农业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指标体系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图法的河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淑梅 韩景元 刘力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74-1081,共8页
通过收集2001—2016年河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各类资源投入数据,结合能值理论和三元相图法分析系统资源能值投入结构,对系统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并对系统未来发展方向做出预测。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河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中... 通过收集2001—2016年河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各类资源投入数据,结合能值理论和三元相图法分析系统资源能值投入结构,对系统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并对系统未来发展方向做出预测。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河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中,可更新资源能值利用比例稳中有降,不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利用比例逐年下降,而社会经济系统反馈能值利用比例逐步升高,导致系统环境负载率、能值自给率逐年下降,即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减弱,对系统外部能值投入的依赖性增强。研究期间系统可持续性指数均小于1,并逐年降低,表明系统为消费型系统,且不可持续性逐年加强。因此,亟需调整农业生产投入结构,保持系统不可更新资源能值和反馈能值的比例基本稳定,增加可更新资源能值的投入,促进河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相图 能值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Ⅱ)——功能和效率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绍民 吴文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8-81,共4页
对分别属于我国东部、北部、西部的常熟、公主岭、昌吉这三个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和效率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表明,常熟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价值流投入水平很高,但产投比较低,能量、物质和资金的利用效率不高;... 对分别属于我国东部、北部、西部的常熟、公主岭、昌吉这三个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和效率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表明,常熟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价值流投入水平很高,但产投比较低,能量、物质和资金的利用效率不高;公主岭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量和物质投入水平较高,产投比很高,能量、物质和资金的利用效率高;昌吉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物质流投入水平较低,但产出水平较高,因而产投比较高,能量、物质的利用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功能 效率 能量流 物质流 价值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典型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以塔里木河中下游的尉犁县为例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杨德刚 阎新华 李秀萍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2-378,共7页
在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资源结构、农业种群结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基础上 ,对新疆塔里木河中下游干旱区典型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能流、物流和价值流的分析。结果显示 ,在能流方面 ,尉犁县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产出水平和效率都... 在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资源结构、农业种群结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基础上 ,对新疆塔里木河中下游干旱区典型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能流、物流和价值流的分析。结果显示 ,在能流方面 ,尉犁县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产出水平和效率都处于较低水平 ,而较低的人工辅助能投入和有机能投入则是影响系统能量转化效率和产出率的主要原因。在物流方面 ,农田肥料投入结构单一 ,主要以化肥为主 ,而且 ,化肥使用量已超过了最适施肥量范围 ,造成土壤养分严重失衡。在价值流方面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价值流产投比不高 ,还处于单纯的农作物生产阶段。指出造成尉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功能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 ,生产力水平低下 ,资金缺乏等因素。种植业比重过大 ,结构单一 ,风险大 ,增殖效果不明显。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增殖效果好的畜牧业仅占8.31%。因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系统的经济效益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产业结构 干旱区 尉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生理论视角下创新农业生态经济研究范式 被引量:13
17
作者 朱鹏颐 黄新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6945-6952,共8页
共生理论认为异质共生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会表现出相互依存的关系。试图将这一论点移植到农业生态经济研究中,用以处理农业生产中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矛盾的问题。为此,把农业生态经济视为由生态单元与经济单元组成的异质共生体,分... 共生理论认为异质共生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会表现出相互依存的关系。试图将这一论点移植到农业生态经济研究中,用以处理农业生产中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矛盾的问题。为此,把农业生态经济视为由生态单元与经济单元组成的异质共生体,分析了该共生体的结构与共生模式,并采用Logistic方程与数值模拟方法,探讨农业生态经济共生体的共生机制,揭示共生单元间的演化规律与成长特征。研究表明:共生模式在农业实践上创新应用的主要目标是将共生体从寄生共生模式向互惠共生模式转型,并提出正向转型的激励策略。共生单元的选择必须具有兼容性,共生单元间有明确的共生界面,促使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以增加共生体内自由能。共生关系正向发展要遵循共生演进规律,偏利共生模式是演进到互惠共生模式的必经过程。培育互惠共生适存的共生环境对促进共生体演进至关重要。这些研究成果为农业生态经济研究提供一个新范式,并开创一条研究新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经济 共生理论 共生机制 创新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能值分析的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经济格局综合评价 被引量:11
18
作者 鲁莎莎 陈妮 +1 位作者 关兴良 陈鹳筱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9-886,共8页
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基于黑龙江省77个县(市、区)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时空动态视角评价了黑龙江省域及各县域的农业生态经济格局及其综合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996—2012年间,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与产... 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基于黑龙江省77个县(市、区)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时空动态视角评价了黑龙江省域及各县域的农业生态经济格局及其综合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996—2012年间,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与产出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林产品产出能值增长幅度较大。1996—2012年研究区的环境承受压力增大,环境负载率由6.61增加到10.21,净能值产出率由5.37减少到4.79,可持续发展指数由7.47下降到5.43,说明该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性能正在逐年弱化。在空间格局上,黑龙江省南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优于北部地区,但其农业生态环境水平和系统可持续能力低于北部地区。为了增加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未来需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负载率,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逐渐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能值分析 综合评估 时空格局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上黄试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阶段划分及其驱动力初探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丽萍 程积民 王继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24-28,34,共6页
黄土丘陵区固原上黄试验区近20年(1986-2005)来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Ⅰ阶段(1986-1999)、第Ⅱ阶段(1999-2002)、第Ⅲ阶段(2002-2005)。在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三个阶段的特征及互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通径... 黄土丘陵区固原上黄试验区近20年(1986-2005)来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Ⅰ阶段(1986-1999)、第Ⅱ阶段(1999-2002)、第Ⅲ阶段(2002-2005)。在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三个阶段的特征及互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通径分析方法探讨了各个阶段的驱动力。第Ⅰ阶段:提高单产是主要驱动力;第Ⅱ阶段:退耕还林还草是主要驱动力;第Ⅲ阶段:经济利益是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固原上黄试验区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驱动力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华璀 王艳 卢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3-410,共8页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健康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特征,是实现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左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从结构、功能和响应三方面选取人均基本农田、人均水资源量、劳动力集约度、耕地占...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健康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特征,是实现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左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从结构、功能和响应三方面选取人均基本农田、人均水资源量、劳动力集约度、耕地占土地面积比例、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例等20个指标,构建左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均方差法、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在流域尺度上对左江流域8个农业生态区进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显示:处在"较健康"状态的是上思和凭祥;处在"亚健康"状态的是宁明、大新、龙州、扶绥、天等和江州区。左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结果的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上思、凭祥、宁明、天等、大新、扶绥县、龙州和江州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健康评价 指标体系 左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