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当量因子法评估1990—2020年洞庭湖流域200个县域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Agroecosystem service value,AESV),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揭示其空间分异现象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30年间洞庭湖流域AESV上升趋势明显,累计...基于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当量因子法评估1990—2020年洞庭湖流域200个县域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Agroecosystem service value,AESV),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揭示其空间分异现象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30年间洞庭湖流域AESV上升趋势明显,累计增加10.53万元·km^(-2),其中水文调节价值贡献最大,而水资源供给价值为负。(2)AESV呈现出中、北部高,东、南、西部低的“马蹄形”空间分布特征,其中洞庭湖平原和湘中丘陵的AESV普遍较高,而流域东南、西南与西北边界地区的AESV较低。(3)AESV时序差异主要是由三大粮食作物的单价变动引起的,而空间分异是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坡度因子的单因子驱动力最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双因子交互作用最大。因此,应加大洞庭湖流域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并因地制宜完善农业生态系统。展开更多
文摘基于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当量因子法评估1990—2020年洞庭湖流域200个县域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Agroecosystem service value,AESV),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揭示其空间分异现象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30年间洞庭湖流域AESV上升趋势明显,累计增加10.53万元·km^(-2),其中水文调节价值贡献最大,而水资源供给价值为负。(2)AESV呈现出中、北部高,东、南、西部低的“马蹄形”空间分布特征,其中洞庭湖平原和湘中丘陵的AESV普遍较高,而流域东南、西南与西北边界地区的AESV较低。(3)AESV时序差异主要是由三大粮食作物的单价变动引起的,而空间分异是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坡度因子的单因子驱动力最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双因子交互作用最大。因此,应加大洞庭湖流域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并因地制宜完善农业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