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间互惠与农业生态研究团队
1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封面说明]稻鱼共生系统是全世界优秀传统农业的杰出典范,在我国南方稻作区广泛存在、历史悠久。2005年,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2022年,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作为中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 [封面说明]稻鱼共生系统是全世界优秀传统农业的杰出典范,在我国南方稻作区广泛存在、历史悠久。2005年,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2022年,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作为中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颁奖典礼上进行展示。2024年,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成功入选“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计划优秀案例。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稻渔共生研究团队自2005年起连续20年以青田稻鱼共生为案例,研究稻鱼共生系统的生态学效应、机理及可持续途径。封面为研究团队在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核心保护区开展稻田温室气体的监测,拍摄地点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地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组图由汤洪文、唐建军、赵璐峰、胡亮亮拍摄、编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稻鱼共生系统 联合国粮农组织 唐建军 农业生态研究 封面说明 拍摄地点 青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回顾与展望——献给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成立60周年 被引量:3
2
作者 宋开山 杜云霞 +10 位作者 王宗明 张树文 张柏 刘兆礼 赵凯 李晓峰 毛德华 刘宝江 刘焕军 张树清 李颖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23-1031,共9页
通过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简称东北地理所)及其前身(长春地理研究所)自1978年以来40 a的遥感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的回顾,以主持的国家与地方重要遥感研究项目为主线,首先展现了研究所在遥感队伍建设、人才培养、... 通过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简称东北地理所)及其前身(长春地理研究所)自1978年以来40 a的遥感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的回顾,以主持的国家与地方重要遥感研究项目为主线,首先展现了研究所在遥感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光学与微波遥感基础理论与遥感应用研究、微波遥感器的设计与研制等方面的大量工作;然后结合东北地理所在东北地区及东北亚周边国家开展的研究工作,回顾了研究所在自然资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生态环境演变、灾害监测、农情遥感监测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最后,根据国内外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发展态势和东北地区资源环境特征,对东北地理所遥感研究的发展前景和优先发展领域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光学 微波 应用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地理研究回顾与展望——庆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成立60周年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平宇 刘大千 刘世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12-1022,共11页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区域地理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简称东北地理所)人文地理研究一直坚持稳定的学科方向,具有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的时代特征,聚焦不同历史时期东北区域发...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区域地理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简称东北地理所)人文地理研究一直坚持稳定的学科方向,具有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的时代特征,聚焦不同历史时期东北区域发展重大问题,区域研究特色突出。东北地理所建所60 a来在农业和工业发展与布局、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综合发展规划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应用与基础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向未来学科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东北地理所人文地理研究仍要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重点研究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布局、国土空间规划与区域治理、跨境区域开发与经济合作、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探索东北老工业基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变规律,发扬人文地理研究特色,创新理论与方法,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提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 区域发展 学科建设 东北地区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研究文档数据库的概念模型设计
4
作者 施建平 王德建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30-335,共6页
农业生态研究数据含有随时间、空间变化的信息 ,其数据类型复杂 ,且数据类型更新频繁。原有的商用数据库系统不能满足数据管理的需要。从用户查询角度 ,建立以实体 -关系 (E -R)模型为基础的农业生态研究文档数据库概念模型 ,能够管理... 农业生态研究数据含有随时间、空间变化的信息 ,其数据类型复杂 ,且数据类型更新频繁。原有的商用数据库系统不能满足数据管理的需要。从用户查询角度 ,建立以实体 -关系 (E -R)模型为基础的农业生态研究文档数据库概念模型 ,能够管理地图数据、统计数据和野外观测试验数据 ,满足多种数据类型的管理和查询的需要。本文介绍了实体 -关系概念模型的设计 ,以及根据概念模型建立的农业生态研究文档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模型 农业生态研究 数据管理系统文档数据库 实体-关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江模式”与黑土地保护——访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韩晓增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阳 《中国农村科技》 2022年第1期12-15,共4页
黑土地是地球上珍贵的土壤资源,是指拥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地,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适宜农耕的优质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1982年,从吉林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毕业来到黑龙江这片黑土地,韩晓增坚守40年,只... 黑土地是地球上珍贵的土壤资源,是指拥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地,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适宜农耕的优质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1982年,从吉林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毕业来到黑龙江这片黑土地,韩晓增坚守40年,只干一件事,那就是黑土地保护利用。为黑土地保护利用,韩晓增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创建了黑土层保育和培育两种技术模式,又通过总结凝练提出了四免一松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和坡耕地控蚀增肥技术模式,并将四个模式归纳总结,提出了黑土地保护的"龙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农业大学 黑土地保护 暗黑色 黑土层 保护性耕作技术 土壤资源 农业生态研究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农业生态研究室
6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农业生态研究室,2016年入选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团队负责人曹凑贵教授是国家教学名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团队现有固定人员10人,主要...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农业生态研究室,2016年入选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团队负责人曹凑贵教授是国家教学名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团队现有固定人员10人,主要围绕稻田碳氮生态过程的基础理论、稻田固碳减排及水稻清洁生产技术、稻作制度及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体系开展研究,在保护性耕作、稻田种养、温室气体及低碳稻作制度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研究 重点实验室 作物生理 华中农业大学 团队负责人 领军人才 创新群体 固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彰武地下水埋深及其对农业生态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程肖侠 王宪彬 +4 位作者 赵福东 刘旭 左壮 丁全洪 王海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18904-18906,18910,共4页
根据彰武30个水文站点近30年观测资料以及57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该县地下水埋深的变化、影响因素及其对农业生态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彰武县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干旱多灾,生态脆弱;特别是近30年,气温升高,降水减少,造成水资源严重... 根据彰武30个水文站点近30年观测资料以及57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该县地下水埋深的变化、影响因素及其对农业生态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彰武县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干旱多灾,生态脆弱;特别是近30年,气温升高,降水减少,造成水资源严重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土地盐碱化明显萎缩,土壤沙化严重,草场退化。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便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面做出一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资源 地下水埋深 气候变化 农业生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农业思想视角探索农业经济的发展——评《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元钊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3-33,共1页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农业发展为了紧跟时代脚步,适应社会需求,其发展模式由粗放式转化为集约式,继而起到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的作用。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现代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只有调整农业结构,才能提高农业效益及增加农民收...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农业发展为了紧跟时代脚步,适应社会需求,其发展模式由粗放式转化为集约式,继而起到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的作用。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现代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只有调整农业结构,才能提高农业效益及增加农民收入,但随之而来的是生态环境恶劣,农业发展遇到不可持续的挑战,面对该现状,需更新农业发展思想及观念,以便于为我国坚定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思想 《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马克思主义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关于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考——评《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9
作者 李忠宁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20,共1页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的快速增长,使社会对物质的需求激增,各领域都集中力量,致力于提升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而大量农药、化肥的运用虽促进了质量与产量的提升,但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全球变暖、水资源污染、土壤污染等环...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的快速增长,使社会对物质的需求激增,各领域都集中力量,致力于提升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而大量农药、化肥的运用虽促进了质量与产量的提升,但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全球变暖、水资源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已经开始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实现农业生态化发展势在必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国重要的理论基础,虽对农业生态问题没有专门做具体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发展 农业生态 农业生态思想 《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马克思主义 哲学视野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评《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10
作者 马红梅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25,共2页
农业是一种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利用动物、植物的生长规律,再通过人工培育技术获取相应产品的产业。而生态是指生物的发展状态,包括生理特性与生活习性。农业与生态一词的结合来源于生态学意义在农业领域的延伸。随着时代的变化,生态... 农业是一种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利用动物、植物的生长规律,再通过人工培育技术获取相应产品的产业。而生态是指生物的发展状态,包括生理特性与生活习性。农业与生态一词的结合来源于生态学意义在农业领域的延伸。随着时代的变化,生态学逐渐融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中,同时也渗入了人类思维与意识层面。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最早源于19世纪20年代,受"土壤肥力危机"的影响,继而形成该思想,其中马克思是站在社会实践的角度上出发,认为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构建生态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思想 《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马克思主义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马克思思想政治教育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评评《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11
作者 李西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18,共1页
近年来,生态失衡问题日益严重,与化学物质(农药、化肥)的大量应用具有密切相关联系,虽然农产品的产品呈大幅度增长趋势,但是同样会带来各种问题,如土壤板结、水资源污染等,均是导致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该农药生产方法不可持续发... 近年来,生态失衡问题日益严重,与化学物质(农药、化肥)的大量应用具有密切相关联系,虽然农产品的产品呈大幅度增长趋势,但是同样会带来各种问题,如土壤板结、水资源污染等,均是导致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该农药生产方法不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对农业生产本身,还是对人类生存健康。面对我国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需寻求良好的解决途径及思想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思想 《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马克思思想 马克思主义 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农业思想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评《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12
作者 何廷伟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15,共1页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化学化生产方式逐渐渗透到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促使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满足了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但同时也导致我国土壤板结、水资源污染、农业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失衡等问题,农产品数量安全和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化学化生产方式逐渐渗透到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促使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满足了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但同时也导致我国土壤板结、水资源污染、农业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失衡等问题,农产品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确保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我国需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逐渐改善生态环境,而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马克思主义 教育探析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17届中国农业生态与生态农业研讨会(第1轮通知)
13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22-822,共1页
第十七届中国农业生态与生态农业研讨会定于2015年7月24—27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云安会都召开。大会将邀请长期从事农业生态研究与实践工作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农业企业、农业部领导和基层农民等,就近年来国内外农业... 第十七届中国农业生态与生态农业研讨会定于2015年7月24—27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云安会都召开。大会将邀请长期从事农业生态研究与实践工作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农业企业、农业部领导和基层农民等,就近年来国内外农业生态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交流,了解农业生态学科研究最新动态,探讨全球变化下农业生态学面临的新问题与最新研究方法,促进国内外农业生态学专家、学者交流与合作,为提高我国农业生态学研究水平及学科建设服务。本次大会由中国生态学学会农业生态专业委员会主办,云南农业大学承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 农业生态研究 生态农业 生态学科 中国工程院院士 农业企业 国内外农业 农业生物多样性 研究成果 农业部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欢迎投稿及订阅2025年《土壤与作物》
14
《土壤与作物》 2025年第1期128-128,共1页
《土壤与作物》(ISSN:2095-2961,CN:23-1580/S),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管,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主办,重点刊登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壤与作物交互作用的过程、机理和调控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 《土壤与作物》(ISSN:2095-2961,CN:23-1580/S),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管,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主办,重点刊登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壤与作物交互作用的过程、机理和调控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层面的简报、学术论文及综述文章,包括土壤肥力质量与作物生产力、土壤水分和养分有效性与作物生育、土壤有益/病原微生物与作物互作、作物适应气候变化的根际微环境等与土壤-作物互作相关的土壤生物化学和物理学、分子生物学、作物逆境生物学和作物生长发育模型等。土壤与作物资源保护、管理及其高效利用、作物生态也属于本刊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土壤生物化学 农业生态研究 作物生产力 病原微生物 学术论文 气候变化背景 调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低镉水稻新材料大面积示范取得新突破 被引量:1
15
《湖南农业科学》 2021年第9期55-55,共1页
2021年8月,湖南省农学会组织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对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低镉水稻新材料大面积示范进行现场评议。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农学会 农业生态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水稻 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在人工湿地去除有机磷农药的机制与强化技术研究中获进展
16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第14期73-73,共1页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水环境污染与防治学科团队以吉林西部稻田退水中典型有机磷农药毒死蜱为重点研究对象,探究了毒死蜱(CP)及其有毒降解产物3,5,6-三氯-2-吡啶酚(TCP)在潜流人工湿地中的降解机制,量化了多元胁迫条件对...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水环境污染与防治学科团队以吉林西部稻田退水中典型有机磷农药毒死蜱为重点研究对象,探究了毒死蜱(CP)及其有毒降解产物3,5,6-三氯-2-吡啶酚(TCP)在潜流人工湿地中的降解机制,量化了多元胁迫条件对毒死蜱降解效率的贡献,通过优化湿地基质和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效提高了人工湿地对毒死蜱及TCP的去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研究 中国科学院 吉林西部 有机磷农药 微生物群落结构 强化技术 毒死蜱 人工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身草食动物产业,推动生态畜牧业发展
17
作者 《湖南农业》 2020年第6期27-27,共1页
谭支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科学技术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湖南省草食动物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谭支良于1989年大学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工作,加盟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 谭支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科学技术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湖南省草食动物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谭支良于1989年大学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工作,加盟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畜牧学科组,从事粗饲料营养价值评估与营养价值改进工作,由此拉开了畜禽健康养殖研究的序幕。30余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草食动物营养生理代谢科学研究、应用与推广工作,为湖南省草食动物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技术体系 中国科学院 畜禽健康养殖 生态畜牧业 草食动物 农业生态研究 创新团队 应用与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欢迎投稿及订阅2024年《土壤与作物》
18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3期390-390,共1页
《土壤与作物》(ISSN:2095-2961,CN:23-1580/S),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管,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主办,重点刊登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壤与作物交互作用的过程、机理和调控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 《土壤与作物》(ISSN:2095-2961,CN:23-1580/S),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管,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主办,重点刊登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壤与作物交互作用的过程、机理和调控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层面的简报、学术论文及综述文章,包括土壤肥力质量与作物生产力、土壤水分和养分有效性与作物生育、土壤有益/病原微生物与作物互作、作物适应气候变化的根际微环境等与土壤-作物互作相关的土壤生物化学和物理学、分子生物学、作物逆境生物学和作物生长发育模型等。土壤与作物资源保护、管理及其高效利用、作物生态也属于本刊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土壤生物化学 农业生态研究 作物生产力 病原微生物 学术论文 气候变化背景 调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业技术组开展东北三省盐碱地专题成果形成专题研讨活动
19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4年第12期64-64,共1页
2024年11月24日,内业技术组组织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3省盐碱地专题成果形成技术支撑单位沈阳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等有关专家,开展盐碱地盐碱地专题成果形成研讨活动,活动重点汇报了各省盐碱地专题成果形... 2024年11月24日,内业技术组组织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3省盐碱地专题成果形成技术支撑单位沈阳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等有关专家,开展盐碱地盐碱地专题成果形成研讨活动,活动重点汇报了各省盐碱地专题成果形成工作进展情况、研讨了盐碱地土壤测试化验数据审核和校正、交流了盐碱地专题图件制作的方法和路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农业大学 农业生态研究 盐碱地 中国科学院 化验数据 技术支撑单位 专题研讨 东北三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长春:玉米―菌菇立体间作模式助农增收
20
《食药用菌》 2024年第5期350-350,共1页
走进吉林省公主岭市陶家屯镇马家店村智慧农场,一望无际的玉米郁郁葱葱,玉米行间,一朵朵平菇点缀其中,工人们正忙着采摘、称重、装箱、搬运,一派繁忙景象。“目前已经出了平菇和鸡腿菇,其他菇大概是在9月中旬会陆续长出来。经过对平菇... 走进吉林省公主岭市陶家屯镇马家店村智慧农场,一望无际的玉米郁郁葱葱,玉米行间,一朵朵平菇点缀其中,工人们正忙着采摘、称重、装箱、搬运,一派繁忙景象。“目前已经出了平菇和鸡腿菇,其他菇大概是在9月中旬会陆续长出来。经过对平菇的测产,每亩(667 m2,下同)产量在500~600 kg。”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国双介绍说。2024年,智慧农场中“米菇立体间作”模式种植面积达到70余亩,在公主岭市推广面积近300亩。菌类喜欢长于阴湿环境,在玉米行间栽培菌类,玉米的遮阴保湿功能可为其创造出仿自然生态环境,且秸秆基质用作食用菌的培养料,二者形成互补,实现粮菇双收,养地、增收、变废为宝“一举三得”。“玉米正常收,蘑菇一亩地能收入5 000多元,种蘑菇时,我们施的是有机肥,玉米产量能提高5%~20%,这样一年能多收1万多元。”公主岭市朝阳坡镇的村民们高兴地介绍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农增收 中国科学院 吉林省公主岭 自然生态环境 一举三得 农业生态研究 鸡腿菇 一朵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