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红稻+”循环种植模式对安庆市宜秀区农业生态效益的影响
1
作者 何铭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2期159-161,共3页
“小红稻+”循环种植模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如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社会效益显著等。聚焦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小红稻+”循环种植模式,深入探讨小红稻的特性与价值,详细阐述“小红稻+”循环种植模式的构成。通过调查宜秀区“小红稻... “小红稻+”循环种植模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如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社会效益显著等。聚焦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小红稻+”循环种植模式,深入探讨小红稻的特性与价值,详细阐述“小红稻+”循环种植模式的构成。通过调查宜秀区“小红稻+”种植现状,全面分析该模式对土壤肥力、水资源利用效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生态效益影响,以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同关系。研究发现,“小红稻+”循环种植模式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加田间生物多样性,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可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此次研究可为该模式在宜秀区乃至更广泛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红稻 循环种植模式 农业生态效益 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4
2
作者 任春燕 王继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5-159,共5页
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可持续生态建设试验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及生态经济效益的变化情况的基础上,确立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因素,预测了区域内典型流域未来5~15 a的人均... 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可持续生态建设试验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及生态经济效益的变化情况的基础上,确立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因素,预测了区域内典型流域未来5~15 a的人均经济收入以及未来30~40 a的人口、人均基本农田、人均果园和人均羊单位。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了适合于黄土丘陵区的农业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3个大类,20个具体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农业生态经济效益 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地区不同垂直气候带的农业生态经济效益分析——以四川省宁南县为例
3
作者 谭强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89年第1期20-25,共6页
此调查选择在垂直气候带分区较明显的四川省宁南县进行,本文通过对不同垂直气候带典型户的调查,运用能反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的一些具体指标,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结构,对三个气候带的农业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得... 此调查选择在垂直气候带分区较明显的四川省宁南县进行,本文通过对不同垂直气候带典型户的调查,运用能反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的一些具体指标,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结构,对三个气候带的农业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得出南亚热带的效益最好,中亚热带次之,而北亚热带及暧温带最差。最后,根据不同气候带的具体特点,指出了各自提高系统整体效益的一些途径及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地区 垂直气候带 农业生态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磐安县发展生态型效益农业的思考
4
作者 刘树枝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71-72,82,共3页
磐安县实施“生态富县”战略 ,对发展生态型效益农业提出今年要有 5个新突破 ,即是生态项目建设上有新突破 ,农业结构调整上有新突破 ,培植支柱产业上有新突破 ,争创生态和绿色品牌上有新突破 ,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上有新突破 ,并分别加以... 磐安县实施“生态富县”战略 ,对发展生态型效益农业提出今年要有 5个新突破 ,即是生态项目建设上有新突破 ,农业结构调整上有新突破 ,培植支柱产业上有新突破 ,争创生态和绿色品牌上有新突破 ,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上有新突破 ,并分别加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磐安县 生态效益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 支柱产业培值 生态项目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发展质量效益生态农业环境保护之对策
5
作者 马凤金 《现代化农业》 2000年第5期2-3,共2页
关键词 质量效益生态农业 环境保护 黑龙江 绿色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区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桂环 董锁成 彭唬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15-219,共5页
研究分析了吉林省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特征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该区生态环保型效益农业发展模式以及农业地域结构规划。
关键词 生态环境脆弱区 生态环保型效益农业模式 农业地域结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