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生态调节功能主导区划分中的问题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勇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9-112,共4页
以主体功能区建设为目标,农业功能区划分工作正在我国展开。实践中发现,在对农业生态调节功能主导区进行划分时,必须注意划分指标如何确定、分类方法如何选取、设立生态调节功能主导区的辅助功能是否合适、生态调节功能主导区划分原则... 以主体功能区建设为目标,农业功能区划分工作正在我国展开。实践中发现,在对农业生态调节功能主导区进行划分时,必须注意划分指标如何确定、分类方法如何选取、设立生态调节功能主导区的辅助功能是否合适、生态调节功能主导区划分原则如何制订、生态调节功能主导区支撑政策要点有哪些等问题。本文在指出农业生态调节功能主导区划分中存在着上述问题的同时,也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调节功能 主导区划分 问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北方城郊型多功能生态农业技术与模式 被引量:3
2
作者 宁国辉 刘树庆 +4 位作者 周大迈 张爱军 张瑞芳 王红 王倩倩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18年第4期351-357,共7页
针对当今世界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食品粮食安全、农业效益低、自然灾害等挑战,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资源、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等农业持续发展关键问题,简述了我国北方城郊型多功能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目的及意义,探讨了当前的多功能生态农业... 针对当今世界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食品粮食安全、农业效益低、自然灾害等挑战,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资源、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等农业持续发展关键问题,简述了我国北方城郊型多功能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目的及意义,探讨了当前的多功能生态农业存在的环境污染、农业经营格局分散、技术示范不完善、规划不合理,功能不明确等问题;提出构建北方城郊果蔬安全生产、低碳环保高效的多功能景观生态农业模式,加强生态高值农业基础研究的建议与展望,旨在为我国北方城郊型多功能生态农业建设,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城郊 现代高效农业 生态环境 生态高值农业 功能生态农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叶斯准则在生态农业功能区划中的应用——以江苏涟水为例
3
作者 陈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213-5214,5218,共3页
应用贝叶斯准则原理选择合适的指标体系和水平,对涟水县生态农业功能进行区划,确定4个生态农业功能区,并指出各区农作物布局特点和优势。同时指出,应用贝叶斯准则进行生态农业功能区划,一定要结合各地实际,选择正确的指标体系和确定合... 应用贝叶斯准则原理选择合适的指标体系和水平,对涟水县生态农业功能进行区划,确定4个生态农业功能区,并指出各区农作物布局特点和优势。同时指出,应用贝叶斯准则进行生态农业功能区划,一定要结合各地实际,选择正确的指标体系和确定合理分异水平。因此,贝叶斯准则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准则 生态农业功能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旱作区农业生态系统协同发展与权衡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卓志清 兴安 +4 位作者 孙忠祥 黄元仿 曹梦 李贞 张世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92-902,共11页
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农业已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多功能方向转变,全面评价农业生态系统的协同性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基于2005—2015年东北旱作区85县市的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壤属性数据,应用协同模型和统计参数均方... 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农业已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多功能方向转变,全面评价农业生态系统的协同性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基于2005—2015年东北旱作区85县市的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壤属性数据,应用协同模型和统计参数均方根误差(RMSE)分析了不同时段东北旱作区农业生态系统发展的协同性及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之间权衡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5—2015年,东北旱作区农业生态系统综合协同度下降0.12,整体处于低度协同水平;区域农业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协同度分别下降0.03、0.45,而农业生活功能协同度小幅上升。除辽宁省旱作区外,吉林、黑龙江省旱作区农业生态系统协同度均明显下降,表明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及生态功能之间的协同性向无序方向演变。2)研究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各功能之间存在时空权衡关系。2005—2010年,农业生产-生态、农业生活-生态功能之间的权衡关系整体表现为收益于农业生态功能,而2010—2015年则分别收益于农业生产功能和农业生活功能,各功能之间权衡关系变化及收益方向的转变是导致东北旱作区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协同度出现波动的直接原因。3)应用协同函数和统计均方根误差可以定量化描述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发展的有序程度及系统内部各功能之间的关系,能够更直接有效地识别引起东北旱作区农业系统变化的因素,结果可为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旱作区 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生产功能 农业生态功能 农业生活功能 协同发展 权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若干问题探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程宇光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8-151,共4页
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以农业的生态环境功能与利益机制的结合作为理论基础,以我国当前的农业政策和补贴制度作为现实依托。制度内容方面,目标定位应具有顺序性和差异性,其管理主体和补偿主体应当以农业为核心予以明确,同时加大农业补贴... 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以农业的生态环境功能与利益机制的结合作为理论基础,以我国当前的农业政策和补贴制度作为现实依托。制度内容方面,目标定位应具有顺序性和差异性,其管理主体和补偿主体应当以农业为核心予以明确,同时加大农业补贴资金量,优化资金结构并转变补偿资金的使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 农业生态环境功能 利益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典型区国土空间地域功能优化分区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思楠 赵筱青 +3 位作者 普军伟 王茜 苗培培 谭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42-253,F0004,共13页
国土空间优化是促进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解决喀斯特地区生态和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为实现喀斯特地区国土空间的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南喀斯特典型区广南县为例,基于城镇-农业-生态功能协调方法和国土空间“双评价”方法... 国土空间优化是促进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解决喀斯特地区生态和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为实现喀斯特地区国土空间的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南喀斯特典型区广南县为例,基于城镇-农业-生态功能协调方法和国土空间“双评价”方法的探索,以及冲突空间修正规则的制定,提出了一种国土空间地域功能综合优化分区方法,并结合地理空间建模和统计分析工具,构建了喀斯特地区国土空间地域功能综合优化分区格局。结果表明:1)最适宜级和适宜级占比之和最多的是生态保护适宜性,为61.21%,主要分布于北部和东部,城镇开发适宜性最少,为27.81%,主要分布于中部和南部,农业开发适宜性为49.80%,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和东部;资源环境承载力以VI级和V级为主,在东北部和东南部承载力等级最高,在南部、西南部和西北部最低;2)在国土空间地域功能优化分区中,与生态功能相关的国土空间类型占据喀斯特地区发展的主导地位,占79.54%,与城镇功能相关的国土空间类型最少,占2.35%;以城镇功能为主导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中部和东南部,以农业功能为主导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北部、西部和东部,以生态功能为主导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北部和南部。3)双评价方法和城镇-农业-生态功能协调方法的结合能够更精准化和更合理的构建喀斯特地区国土空间格局。不同国土空间地域功能类型的合理布局将为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石漠化状况的治理以及国土空间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功能 优化 国土空间 城镇-农业-生态功能协调 双评价 喀斯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