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内涵、发展定位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慧 董定超 +2 位作者 杜中军 李光辉 秦瑞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48-151,共4页
农业文化遗产不仅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持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肩负了文化传承的责任和使命,这是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在当代社会的独特呈现。分析海南省农业文化遗产发现,该地区孕育了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在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实现... 农业文化遗产不仅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持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肩负了文化传承的责任和使命,这是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在当代社会的独特呈现。分析海南省农业文化遗产发现,该地区孕育了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在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实现产业化转型等方面潜力巨大,但仍然存在农业文化遗产价值挖掘不足、发展定位不明确、相关产品品牌效益低等问题。为此,围绕海南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内涵和发展定位展开研究,并提出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夯实农业文化遗产产业转化基础,推动品牌建设等建议,以期更好地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并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价值内涵 发展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稻作农业文化遗产时空特征、多重价值及保护发展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彩艳 郑良燕 +2 位作者 于兰 徐旻鹰 顾兴国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9,共8页
浙江稻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最早可追溯至1万年前的上山文化时期,历经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等史前时期逐步形成,通过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完善,至今仍保留着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稻作农业文化遗产。据统计,浙江省稻... 浙江稻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最早可追溯至1万年前的上山文化时期,历经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等史前时期逐步形成,通过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完善,至今仍保留着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稻作农业文化遗产。据统计,浙江省稻作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不仅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更在类型上展现出极高的多样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社会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及推广示范价值。本文旨在基于总结浙江稻作文化的形成演变历程及史前稻作文化遗址群的分布特点,深入探究浙江省稻作农业文化遗产与史前稻作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对全省稻作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并全面剖析其多元价值,最终提出一系列旨在促进浙江省稻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作农业文化遗产 稻作起源 遗产分类 价值分析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的分布特征与价值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顾兴国 方桥坤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3-506,共14页
浙江省是我国最早开展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工作的省份,也是目前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已发现数量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被认定数量最多的省份。基于浙江省最新的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成果,全面分析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在历史起源、地形地貌和... 浙江省是我国最早开展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工作的省份,也是目前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已发现数量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被认定数量最多的省份。基于浙江省最新的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成果,全面分析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在历史起源、地形地貌和产业类型等方面的分布特征,综合评估其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的价值。对分布特征的研究发现:在历史起源上,起源于两宋时期的农业文化遗产数量最多,其次为唐朝、明朝和清朝;在地形地貌上,平原和丘陵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数量最多,滨海地区亦较为丰富;在产业类型上,农业文化遗产主要所属产业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和复合型。对多元价值的评估发现:85.4%的农业文化遗产涉及浙江十大农业主导产业,相关的主要农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 995.67亿元,对全省农业农村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源文化”资源丰富,拥有众多农业技术源头、品种源头和文化源头,对浙江高质量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以产业复合型为典型代表的农业文化遗产,在因地制宜、精耕细作、种养结合、良性循环等方面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传统农耕智慧,可为浙江全方位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提供重要指引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时空分布 价值评估 文化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IP化的价值实现路径新探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骁勰 高宏存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8,共11页
新时代以来,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发展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农业文化遗产作为强调自然与文化综合作用的文化遗产类型,是“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遗产价值观的独特贡献。当前,在农业文化遗产价值... 新时代以来,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发展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农业文化遗产作为强调自然与文化综合作用的文化遗产类型,是“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遗产价值观的独特贡献。当前,在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实现进程中,呈现出侧重自然要素成效、忽视文化要素重要作用的倾向,这将制约农业文化遗产整体价值实现升级。此时,走基于社会空间三元辩证逻辑的农业文化遗产IP化价值实现“三步走”路径,能促成自然要素与文化要素的重新排布,促进文化价值最大化,建设以自然要素辅助文化要素、现实维度支撑虚拟维度的价值实现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IP化价值实现 社会空间 文化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结合”研究方法在弘扬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庭硕 陈茜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5,共12页
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三结合”研究方法乃是江应樑等老一辈学者所倡导的研究方法,相关的研究成果早已为学界同仁所熟知。而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评选、推荐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则是当代学界正在面对的新的研究领域。如何将这一研... 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三结合”研究方法乃是江应樑等老一辈学者所倡导的研究方法,相关的研究成果早已为学界同仁所熟知。而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评选、推荐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则是当代学界正在面对的新的研究领域。如何将这一研究思路和方法应用于弘扬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实践之中,至今尚待深入探讨。为此,以已立项保护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例,试用“三结合”研究方法澄清农业文化遗产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望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结合”研究法 农业文化遗产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文雅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3期103-108,共6页
数字化对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农业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存在相关技术应用不足、资金投入有限、专业人才短缺以及数据管理不完善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公众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知度不高,同时缺乏专业化的数字... 数字化对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农业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存在相关技术应用不足、资金投入有限、专业人才短缺以及数据管理不完善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公众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知度不高,同时缺乏专业化的数字技术运营人员。为此,需要充分应用和融合数字技术,不断探索数字化保护实现的途径:政府引导为主,加强政策支持;社区实践为主,深入合作保护;人才汇集为主,实施先进技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将保护传承农业文化遗产纳入日常生活,从而促进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保护 农业文化遗产 价值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需视角下农业文化遗产生态价值旅游实现策略--以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苏明明 董航宇 +7 位作者 宝林佳 徐峰 张永波 王梦晗 王亚楠 张梦真 刘海庆 靳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812-8825,共14页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具有丰富生态价值,体现人地和谐关系的遗产系统。旅游发展是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地动态保护和生态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然而符合供需双方需求,能够充分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生态价值的旅游发展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从...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具有丰富生态价值,体现人地和谐关系的遗产系统。旅游发展是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地动态保护和生态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然而符合供需双方需求,能够充分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生态价值的旅游发展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从供需视角出发,以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为例,采用半结构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测度社区居民和游客的生态价值认知、旅游参与意愿及需求,并基于此提出遗产地生态价值的旅游实现策略。研究发现:(1)供需双方对遗产地的生态价值总体认知较低;(2)游客对品尝当地美食、生态小米品尝和销售、博物馆表现出较强的参与意愿,对农家乐、品尝当地美食、休闲度假及研学活动表现出较强的支付意愿;(3)社区居民对传统食宿为主的旅游方式参与意愿较高,但个人生计资产及能力,组织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缺乏是制约社区参与的主要因素。依据上述结果,提出了拓展生态价值解说的广度和深度、丰富旅游产品以推动供需匹配和建立合作社带动的社区旅游参与模式这三条促进敖汉旱作农业系统生态价值旅游实现的建议。研究基于供需关系拓展了农业文化遗产地生态价值旅游实现的研究视角,能够为敖汉及其他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动态保护及可持续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生态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 旅游 敖汉旱作农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类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实现的路径研究——基于31个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马婕 叶超杨 毛丽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74,共14页
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实现是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TOE)框架,探讨技术、组织和环境3类因素对茶类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实现的组态效应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联动匹配... 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实现是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TOE)框架,探讨技术、组织和环境3类因素对茶类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实现的组态效应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联动匹配关系。基于31个典型茶类农业文化遗产案例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uzzy-sets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的方法挖掘茶类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和驱动路径。研究发现:(1)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实现是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2)高水平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实现是核心条件联带边缘条件发挥作用的结果,其典型模式为“组织环境协同型”“社会资源主导型”和“综合联动型”3种;(3)非高水平与高水平茶类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实现的驱动组合存在非对称性。因此,为促进我国茶类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实现,可以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外在条件因素选择不同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类农业文化遗产 “技术-组织-环境”框架 价值实现路径 组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耦合的首都功能核心区水文化遗产价值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瑞晖 韩丽 +4 位作者 马东春 孙桂珍 唐摇影 杨钢 顾雅琪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3,共7页
首都功能核心区水文化遗产是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北京创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保障。通过梳理首都功能核心区水文化遗产脉络,构建了首都功能核心区水文化遗产价值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基于赋权和熵权组合权重的灰色关联度... 首都功能核心区水文化遗产是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北京创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保障。通过梳理首都功能核心区水文化遗产脉络,构建了首都功能核心区水文化遗产价值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基于赋权和熵权组合权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评估了首都功能核心区主要水文化遗产价值。结果表明:基于赋权和熵权组合权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的评估结果相较传统方法准确性高,稳定性强;北护城河、金水河、什刹海、北海和陶然亭水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为Ⅰ级,具备较高的社会经济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功能核心 文化遗产 价值评估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古为新: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保护发展农业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关键问题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颖 郑莉 吕文秀 《乡村论丛》 2024年第4期66-75,共10页
本文深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农业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及其在推进农业强国建设中的关键作用,阐述了农业文化遗产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多重价值,包括传统与多样性、可持续性与适应性、包容性与交流性以及教育性与参与性。通过分析当前... 本文深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农业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及其在推进农业强国建设中的关键作用,阐述了农业文化遗产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多重价值,包括传统与多样性、可持续性与适应性、包容性与交流性以及教育性与参与性。通过分析当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具体优化路径:加强本底调查与保护、增强生态保护措施、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激励社区参与和构建利益共享机制,旨在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创新性转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新质生产力 现代价值 保护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开发策略——以重庆万州太安镇为例
11
作者 吴笑 于汉白 《农村实用技术》 2024年第11期12-13,16,共3页
农业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农业用具、农业传唱谚语、农业祭祀、农业制度等各个方面,保护农业文化遗产能够为当今人类所处生长环境协同发展提供重要内涵。三峡库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与众不同的农业文化遗产。因此,研究三峡库区农业文... 农业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农业用具、农业传唱谚语、农业祭祀、农业制度等各个方面,保护农业文化遗产能够为当今人类所处生长环境协同发展提供重要内涵。三峡库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与众不同的农业文化遗产。因此,研究三峡库区农业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发策略,是实现当地农耕文化保护及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并对推进当地乡村振兴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价值 开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体系与量化评估——以莱阳古梨树群系统为例
12
作者 魏冰青 夏雨欣 丛磊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219-225,共7页
根据核心保护要素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行类型划分,采用AHP法与德尔菲法分2个层次完成对不同类型农业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评价体系构建,以不同的指标权重体系突出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遗产的特色资源优势,构建完成以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认... 根据核心保护要素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行类型划分,采用AHP法与德尔菲法分2个层次完成对不同类型农业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评价体系构建,以不同的指标权重体系突出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遗产的特色资源优势,构建完成以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认定、保护以及地方农业系统的自评等为需求导向的核心价值评价模型,再将实践地莱阳古梨树群系统代入评价模型并进一步分析,借助“李克特量表”完成模型演练,将演练结果与传统价值评价方法进行对比,清晰显现模型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核心价值 评价体系 莱阳古梨树群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鱼共生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研究 被引量:68
13
作者 孙业红 闵庆文 成升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991-994,共4页
浙江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作为全球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提高农业生产收入,降低生产成本,产生相关经济效益等经济价值;同时,作为一种复合农业生态系统,还具有突出的生态价值,如维持农田生态平衡、保护农田生态环... 浙江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作为全球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提高农业生产收入,降低生产成本,产生相关经济效益等经济价值;同时,作为一种复合农业生态系统,还具有突出的生态价值,如维持农田生态平衡、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另外,"稻鱼共生系统"还具有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科研价值和示范价值。这些价值的研究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稻鱼共生系统 遗产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及价值判断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维亚 汤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11041-11042,共2页
从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价值分析入手,研究如何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动态农业 附加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具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利用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丁晓蕾 王思明 庄桂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137-146,共10页
工具类农业文化遗产是指在古代农业和近代农业时期发明,在现代农业中缓慢或停止改进和发展的工具类农业文化,主要包括整地、播种、中耕、收获等17种工具类型。此类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旅游价值和教育价值。目前保护... 工具类农业文化遗产是指在古代农业和近代农业时期发明,在现代农业中缓慢或停止改进和发展的工具类农业文化,主要包括整地、播种、中耕、收获等17种工具类型。此类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旅游价值和教育价值。目前保护利用的主要方式有馆藏展示、入选非遗目录、缩微工艺品制作、节庆活态保护等。保护对象偏重于器物层面、利用手段过度依赖于旅游业、缺乏系统全面的保护方式和手段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深入挖掘工具类农业文化遗产的时代和区域特色,多途径、多方式保护利用,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产业是保证此类农业文化遗产的本真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类农业文化遗产 价值 保护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有世界文化遗产桥梁的核心价值及中国古桥申遗的思考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艳 孙潮 陈宝春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5-71,共7页
中国古代桥梁具有极高的技术成就,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尚没有古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因此开展中国古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研究非常必要。为了加快我国古桥申遗的进程、促进我国古桥的保护与传承,从世界遗产的相关定义与要求出发,介绍被... 中国古代桥梁具有极高的技术成就,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尚没有古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因此开展中国古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研究非常必要。为了加快我国古桥申遗的进程、促进我国古桥的保护与传承,从世界遗产的相关定义与要求出发,介绍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桥梁的特点,对我国古代桥梁的价值与技术成就进行讨论。根据世界文化遗产入选的条件,我国的古代石拱桥和木拱桥最具有申遗实力。依据桥梁作为功能性结构、技术复杂结构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古代桥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应聚集核心技术内容的研究,突出其核心价值和技术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中国古桥 核心价值 技术 世界文化遗产 石拱桥 木拱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知识的发掘在农业文化遗产认证中的参考价值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杨庭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0-55,共6页
当代所能观察到并能展开科学研究的优秀农业文化遗产,绝大多数都定型于"前工业文明"诸文明形态。由于受到社会整合力和科学技术的限制,这样的优秀农业文化遗产必然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而且主要是凭借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去健全和... 当代所能观察到并能展开科学研究的优秀农业文化遗产,绝大多数都定型于"前工业文明"诸文明形态。由于受到社会整合力和科学技术的限制,这样的优秀农业文化遗产必然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而且主要是凭借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去健全和完善人与所处自然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关系。这就使得凡被确认的优秀农业文化遗产,其中必然包含众多本土知识和技术,但在其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在"工业文明"的强势干扰下,这样的本土知识和技术大多都会变得隐而不显,不经系统的发掘和整理,就难以发现其间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在当代的可利用价值。以至于要对优秀的农业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价值认定,都需要借助相关的本土知识和技术提供认证依据,才能确保优秀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本土知识 发掘 价值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乡村振兴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巨永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1356-1358,1370,共4页
本文基于浙江省14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料,归纳分析遗产地产业经济结构、城镇化率、乡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收入比等经济指标,旨在挖掘农业文化遗产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方面的价值,研究通过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开发... 本文基于浙江省14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料,归纳分析遗产地产业经济结构、城镇化率、乡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收入比等经济指标,旨在挖掘农业文化遗产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方面的价值,研究通过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开发,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助推浙江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 经济价值 文化价值 社会价值 生态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与保护利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锴 《河南农业》 2016年第34期64-64,共1页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农村与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和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需要,有...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农村与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和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学者中,李文华认尥“农业文化遗产除一般意义上的农业文化和技术知识外,还包括历史悠久、结构合理的传统农业景观和农业生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景观 文化遗产 保护利用 土地利用系统 联合国粮农组织 区域可持续发展 价值 农业生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构建及评估(Ⅰ):价值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何思源 闵庆文 +3 位作者 李禾尧 刘某承 焦雯珺 白艳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14-1329,共16页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类典型的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地,其水土管理方式、知识体系、文化内涵等对于协调社区生计与生态保护具有积极作用。这类传统生计区域往往与自然保护地毗邻或在其范围内,对其蕴含的价值进行识别与保护,不仅是提升农...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类典型的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地,其水土管理方式、知识体系、文化内涵等对于协调社区生计与生态保护具有积极作用。这类传统生计区域往往与自然保护地毗邻或在其范围内,对其蕴含的价值进行识别与保护,不仅是提升农业文化遗产管理的诉求,也能够支持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与功能区划管理。本研究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进行系统识别,基于农业文化遗产的广义概念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狭义概念,借鉴多类型自然保护地与世界遗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然资源资产等价值体系,从农业文化遗产的复合性、活态性与战略性特点出发,把握其核心价值,构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系。在充分吸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自然文化遗产价值评估、品牌价值评估等定量或定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完整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货币价值评价方法。以系统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主要包括存在价值和潜在价值,其中存在价值以载体价值和服务价值为核心,服务价值则可细分为产品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等9类,25个具体指标。研究进一步提出存在价值的评价方法与潜在指标可能测算路径。构建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以及所提出的评价方法,可为以价值保护为基础进行农业文化遗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为管理决策者在区域保护与发展协调决策中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价值体系 价值评估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