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西沟坝地—梯田—坡耕地农业效应的比较 被引量:15
1
作者 赵艺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5-78,共4页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耕地类型具有裙带关系 ,从沟坝地、梯田和坡耕地的演化与发展来看 ,具有从高位到低位的时空演化过程 ,其效益具有由简单到复杂 ,由单项到综合的迁变过程。通过对其效应的比较分析 ,明确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农耕地的潜势所...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耕地类型具有裙带关系 ,从沟坝地、梯田和坡耕地的演化与发展来看 ,具有从高位到低位的时空演化过程 ,其效益具有由简单到复杂 ,由单项到综合的迁变过程。通过对其效应的比较分析 ,明确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农耕地的潜势所在 ,并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农业的持续高效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坝地 梯田 坡耕地 黄土丘陵沟壑区 农业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农业碳效应影响因素及情景预测
2
作者 宋梅 陈晨 +1 位作者 王子莎 裴子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9-126,共8页
为加快推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实现流域内农业低碳转型,论文基于2000—2022年沿黄九省区农业碳效应测算数据分析省际农业碳效应现状特征,构建扩展STIRPAT模型探究黄河流域农业碳效应影响因素,并结合情景分析法分别对保守发展... 为加快推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实现流域内农业低碳转型,论文基于2000—2022年沿黄九省区农业碳效应测算数据分析省际农业碳效应现状特征,构建扩展STIRPAT模型探究黄河流域农业碳效应影响因素,并结合情景分析法分别对保守发展情景、基准发展情景与绿色发展情景下2023—2035年黄河流域农业碳效应进行合理预测。研究表明:(1)黄河流域各省区农业碳效应与基年相比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势,但省域间农业碳效应差异显著。(2)城镇化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产业结构对黄河流域农业碳效应存在正向影响,其正向影响程度为农业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农村人口规模对黄河流域农业碳效应存在明显负向影响。(3)预测2023—2035年黄河流域农业碳效应在18655.45万~28326.20万吨,保守发展情景、基准发展情景与绿色发展情景下2023—2035年黄河流域农业碳效应的年均增速分别为1.82%、2.65%、3.41%,未来黄河流域减排增汇具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效应 扩展STIRPAT模型 情景预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级农业拥挤效应及其对产出的影响研究——基于考虑社会因素的DEA拥挤评估模型
3
作者 向小东 刘重庆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98,共16页
基于201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农业投入和产出的面板数据,区分一般性投入和社会性投入,通过构建经济、社会和综合目标导向下的拥挤模型及用以分析拥挤对产出影响的模型,实证分析各省份农业拥挤状况及其对产出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2021... 基于201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农业投入和产出的面板数据,区分一般性投入和社会性投入,通过构建经济、社会和综合目标导向下的拥挤模型及用以分析拥挤对产出影响的模型,实证分析各省份农业拥挤状况及其对产出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2021年社会目标和综合目标导向下拥挤的省份多于经济目标导向下拥挤的省份;考察期内,中部和东北地区在综合目标导向下的效率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呈逐年下降趋势;综合目标导向下,仅中、西部地区存在农业劳动力这一社会性投入拥挤,拥挤分别在2018年和2019年后得到改善;2021年各目标导向下拥挤对相应产出造成的损失占实际产出的比例普遍高于2016年。据此,建议各省份根据自身农业发展目标,结合相应的拥挤评估结果和生产实际,合理配置各类农业资源,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拥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拥挤效应 社会因素 目标导向 拥挤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净碳效应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4
作者 刘林 王永平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1期259-266,273,共9页
在核算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农业净碳效应以及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两者的协调发展变化。结果表明:(1)2010-2020年净碳效应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均不... 在核算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农业净碳效应以及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两者的协调发展变化。结果表明:(1)2010-2020年净碳效应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均不高;(2)2010-2020年我国农业净碳效应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总体位于基本协调阶段;(3)2010-2020年我国农业净碳效应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协调度的空间差异特征明显,呈现出“多核心”辐射的整体格局、“粮食主产区领先,产销平衡区追赶,主销区塌陷”的区域格,以及“粮食主产区中高协调转型,主销区与产销平衡区协调发展奋力迈入”的耦合协调等级演变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净碳效应 农业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农业应用及其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45
5
作者 李云开 杨培岭 刘洪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简要阐述了保水剂的生产、应用概况以及保水剂的类型、性质、和作用机理 ,对保水剂对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进行了综述 。
关键词 保水利 土壤水分 农业生产效应 保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荒漠地区苹果园地膜及秸秆覆盖的农业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55
6
作者 赵长增 陆璐 陈佰鸿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55-158,共4页
试验研究地面覆秸秆、覆膜、覆膜 +覆秸秆等节水措施对干旱荒漠地区苹果园土壤水分、温度和肥力等因子的效应及对苹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几种节水措施均有效提高 0~ 6 0cm土层土壤含水量 ,最大增幅出现在 5、6月份 ,与果树需水规律... 试验研究地面覆秸秆、覆膜、覆膜 +覆秸秆等节水措施对干旱荒漠地区苹果园土壤水分、温度和肥力等因子的效应及对苹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几种节水措施均有效提高 0~ 6 0cm土层土壤含水量 ,最大增幅出现在 5、6月份 ,与果树需水规律相一致 ,缓解了水分供需矛盾。覆膜、覆膜 +覆秸秆处理有明显增温效应 ,覆秸秆则表现前期降温而后期增温的双重效应 ,并增加土壤有机质及速效氮、磷、钾含量 ,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 ,其中覆秸秆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18 7% ,地面覆盖处理土壤容重降低 0 0 19~ 0 133g/cm3 ,1年生枝长增加 16 4 %~39 4 % ,叶面积增大 2 7~ 3 86cm2 ,单产增加 1710~ 2 4 6 0kg/hm2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 0 9%~ 1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荒漠地区 苹果 地膜覆盖 秸秆覆盖 农业生态效应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碳效应时空分异及驱动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郭海红 盖凌云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5期74-84,共11页
揭示中国农业碳效应的时空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异的驱动机理对农业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碳循环角度,采用系数法测算农业碳效应并分析粮食功能区的时空分异特征,采用核密度函数分析农业碳效应动态演化趋势,通过... 揭示中国农业碳效应的时空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异的驱动机理对农业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碳循环角度,采用系数法测算农业碳效应并分析粮食功能区的时空分异特征,采用核密度函数分析农业碳效应动态演化趋势,通过地理探测器揭示农业碳效应空间分异的关键驱动因子。研究发现,三大粮食功能区的农业碳效应整体水平呈缓慢增长态势,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碳效应水平远高于粮食主平衡区和主销区,粮食主产区是农业碳排放的主力区域;中国农业碳效应短期内不会出现收敛趋势;粮食功能区的功能差异对农业碳效应的区域差异具有决定性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效应空间布局最为关键的驱动因子,经济发展水平是粮食主销区农业碳效应最为核心的驱动因子,农村工业化程度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粮食平衡区农业碳效应主要的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效应 粮食功能区 时空分异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土壤改良及农业生态效应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政 沈燕金 +1 位作者 敖金成 夏时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期21-28,共8页
生物质炭是生物材料在低氧或缺氧环境下,高温热解产生的一类碳含量高、孔隙结构发达、吸附能力强和富含氧官能团的多功能材料;施用生物质炭对改良土壤、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污染土壤的修复、促生作物增产等具有较好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农业... 生物质炭是生物材料在低氧或缺氧环境下,高温热解产生的一类碳含量高、孔隙结构发达、吸附能力强和富含氧官能团的多功能材料;施用生物质炭对改良土壤、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污染土壤的修复、促生作物增产等具有较好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及同类研究提供参考,从调控土壤养分与理化性状、改善土壤微生物生境及提高土壤酶活性、去除土壤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及防控有害生物和促进作物生长及提高其产量等方面概述生物质炭对土壤改良及农业生态效应响应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未来生物质炭应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裂解 土壤改良 农业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分区视角下的农业碳效应驱动机理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田云 张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8-87,165,166,共12页
在科学评估我国七大区域农业碳效应的同时对其碳排放的公平性与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LMDI模型剖析了各地区农业碳效应的驱动机理.研究表明:①七大区域均表现出了农业净碳汇特征,其中以华东地区净碳汇量最大,西北地区最少;... 在科学评估我国七大区域农业碳效应的同时对其碳排放的公平性与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LMDI模型剖析了各地区农业碳效应的驱动机理.研究表明:①七大区域均表现出了农业净碳汇特征,其中以华东地区净碳汇量最大,西北地区最少;所有区域相比2000年均有较大幅度提升且以东北地区增幅最大,西南地区增幅最小.②东北地区农业碳排放生态承载能力居于全国第一位,高达1.680,而华南地区农业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最高,为1.241;各区域所呈现的演变轨迹集中表现为波动上升、波动下降、先升后降、轻微下降等几类形态;根据各自农业碳排放生态承载能力与经济贡献能力的数值差异可将七大区域划分为“高-高”“高-低”“低-高”“低-低”等四种类型.③经济因素、效率因素以及劳动力因素在影响农业净碳汇量变化方面发挥了更为显著的作用,且经济因素为驱动因素,效率因素、劳动力因素为抑制因素;而结构因素具有两面性特征且作用力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汇 农业碳排放 农业效应 LMDI模型 驱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峰丛洼地的农业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赵翠薇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33-140,共8页
峰丛洼地区是一个缺水少土、旱涝灾害严重、农业生态环境十分严酷的区域。本文在对三个样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峰丛洼地独特的水文地貌结构对农业生产的制约以及对自然村落分布格局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该区域经济发展、生态实... 峰丛洼地区是一个缺水少土、旱涝灾害严重、农业生态环境十分严酷的区域。本文在对三个样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峰丛洼地独特的水文地貌结构对农业生产的制约以及对自然村落分布格局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该区域经济发展、生态实现良性循环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丛洼地 水文地貌结构 农业生态效应 岩溶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棉花农业气象效应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永翔 万信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14-16,共3页
地膜棉花农业气象效应的初步分析韩永翔,万信(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730020)随着地膜的广泛应用,对覆膜后的农田小气候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处的小环境由于覆膜而改变,进而显著地影响了作物的生育进程及产量。1... 地膜棉花农业气象效应的初步分析韩永翔,万信(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730020)随着地膜的广泛应用,对覆膜后的农田小气候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处的小环境由于覆膜而改变,进而显著地影响了作物的生育进程及产量。1990年我们在民勤县气象站进行地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地膜棉 农业气象效应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农业信贷投入的经济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云峰 王子健 《西部论坛》 2012年第2期19-26,共8页
利用面板模型对西部地区1978—2009年农业信贷投入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信贷投入促进农业产出增长的作用比较明显,而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方面则显得比较乏力;农业信贷资金的产出弹性逐渐得到改善,农业产出对信贷投... 利用面板模型对西部地区1978—2009年农业信贷投入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信贷投入促进农业产出增长的作用比较明显,而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方面则显得比较乏力;农业信贷资金的产出弹性逐渐得到改善,农业产出对信贷投入的响应更趋积极;农业产出和农村居民收入对农业信贷利率的变化不敏感,农村金融市场上信贷配给的现象依然普遍;农业信贷投入的经济效应存在省际差异。因此,应完善农业信贷的征信机制,增加农业信贷资金的有效供给并调整投入结构,调整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结构,改善农民收入结构,以增强农业信贷投入的经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信贷 经济效应 农业产出效应 农村收入效应 信贷投入结构 农村居民收入结构 信贷配给 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风险效应与农民行为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吉恒 李红星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111-115,共5页
从分析我国农业风险因素的特征出发,研究了我国农业风险客观存在的效应机制,建立了农业风险诱惑效应、约束效应及其平衡过程的表述性模型,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农民行为,确定我国农业生产风险水平处于约束效应呈主流阶段,欲达到新的诱惑与... 从分析我国农业风险因素的特征出发,研究了我国农业风险客观存在的效应机制,建立了农业风险诱惑效应、约束效应及其平衡过程的表述性模型,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农民行为,确定我国农业生产风险水平处于约束效应呈主流阶段,欲达到新的诱惑与约束效应的平衡,必须完善农业市场体制,加大农业扶持和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风险 效应机制 诱惑效应 约束效应 平衡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农业政策体系的效应及其启示 被引量:7
14
作者 许佳妮 黄衍电 石爱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5669-5671,共3页
简要描述了台湾农业的现状,从农业政策体系的9个部分分别分析了台湾农业政策对地区农业产生的效应,认为借鉴台湾农业政策体系的成功经验,有助于促进大陆农业现代化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 农业政策效应 台湾地区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高校名人纪念馆的建设及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颖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1-403,共3页
建立名人纪念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它是校园文化的溯源和载体,对外交流的平台和学生素质教育的基地。通过农业高校名人纪念馆建设的实践,对其有效的途经和效应进行探讨。
关键词 农业高校:名人纪念馆:建设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园喷灌的农业气象效应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志银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1期92-99,共8页
在夏秋季节,桑园喷灌可保持最适宜桑树生长的土壤含水量.喷灌桑园与对照区相比:白天的平均水汽压增大1.33-1.73hPa,相对湿度增大4%-8%;辐射收入和蒸发耗热分别增大9%-10%和22%,土中热通量和显热通量分... 在夏秋季节,桑园喷灌可保持最适宜桑树生长的土壤含水量.喷灌桑园与对照区相比:白天的平均水汽压增大1.33-1.73hPa,相对湿度增大4%-8%;辐射收入和蒸发耗热分别增大9%-10%和22%,土中热通量和显热通量分别减小5%-6%和23%-50%.地面和叶冠温度分别降低0.2-8.0℃和0.1-1.5℃,夜间叶层最低气温平均降低0.4℃.由于喷灌改善桑园小气候条件,桑园同化作用增强0.00709-0.01244mg/cm ̄2·h,夜间呼吸强度减弱0.00692-0.01598mg/cm ̄2·h,桑园枝条伸长速度快0.1-0.4cm/d.喷灌桑园的水分生产效率比对照区提高10%-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灌 土壤贮水量 桑园 农业气象效应 小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农业碳效应时空演变及公平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晨 张军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18,31,共7页
为推进黄河流域农业低碳转型、助力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利用系数法测算了2000—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的农业碳效应,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从生态承载能力和经济贡献能力两个角度探究了黄河流域省际农业碳排放的公平性与差异性。... 为推进黄河流域农业低碳转型、助力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利用系数法测算了2000—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的农业碳效应,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从生态承载能力和经济贡献能力两个角度探究了黄河流域省际农业碳排放的公平性与差异性。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碳效应总体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内蒙古增幅最大,四川增幅最小,各省(区)农业碳效应均呈现出净碳汇特征;农业碳效应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上东高西低,下游高上游低。基于农业碳排放公平性评价模型中生态承载系数、经济贡献系数的数值差异可将黄河流域九省(区)划分为双优型、生态优势型、经济优势型、双劣型4种类型,其中山东一直为双优型、河南一直为生态优势型、四川和青海一直属于经济优势型、内蒙古由双优型转变为生态优势型、陕西和山西由生态优势型分别转变为经济优势型和双劣型、宁夏和甘肃一直为双劣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效应 农业碳排放 公平性 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水稻旱育垄栽湿培的农业气象效应
18
作者 张中平 张可久 +1 位作者 庄文华 张恩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00年第3期30-32,共3页
根据大别山区高山水稻栽培中存在的低温冷害等主要气候生态问题 ,设计了一套“旱育垄栽湿培”组合栽培法 。
关键词 水稻 三寒田 旱育垄栽湿培 农业气象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国开放条件下转基因棉花研发福利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韩艳旗 李然 王红玲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9-23,共5页
采用大国开放条件下农业研发经济剩余模型对1996-2008年间转基因棉花研发福利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因技术进步所产生的"农业踏车效应"朝不利于农民福利的方向发展,包括我国棉农在内的各国棉花生产者都因种植转基因棉花而... 采用大国开放条件下农业研发经济剩余模型对1996-2008年间转基因棉花研发福利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因技术进步所产生的"农业踏车效应"朝不利于农民福利的方向发展,包括我国棉农在内的各国棉花生产者都因种植转基因棉花而在经济利益上遭受显著损失;消费者是新技术的最大获益者,并且随着转基因棉花采用率的提高其将获益更大,而研发者也因知识产权保护获得可观的技术使用费;对一国整体而言,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是新技术的最大获益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棉花 研发福利效应 开放条件 农业踏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SOS-FLUS模型的乌鲁木齐生态空间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柴进则 张明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68-72,79,共6页
基于GeoSOS-FLUS模型,利用2005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对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农业生态效应进行分析,并建立农田保护、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3种情景模拟。结果表明,GeoSOS-FLUS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和适用性,能够反映乌鲁木齐市... 基于GeoSOS-FLUS模型,利用2005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对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农业生态效应进行分析,并建立农田保护、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3种情景模拟。结果表明,GeoSOS-FLUS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和适用性,能够反映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不同情景模拟下,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和农业生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农业生态效应 GeoSOS-FLUS模型 乌鲁木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