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再生蛋白质复合纤维素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莉娜 孔繁荣 许瑞超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16,共4页
为了掌握新型再生蛋白质复合纤维素纤维的性能,组织纺织产品开发,对纤维进行了扫描电镜下的外观形态观察,红外光谱分析、热性能分析和拉伸性能测试,结果发现:蛋白质含量为10%的新型蛋白质复合纤维素纤维的表面形态和微观结构均与粘胶纤... 为了掌握新型再生蛋白质复合纤维素纤维的性能,组织纺织产品开发,对纤维进行了扫描电镜下的外观形态观察,红外光谱分析、热性能分析和拉伸性能测试,结果发现:蛋白质含量为10%的新型蛋白质复合纤维素纤维的表面形态和微观结构均与粘胶纤维相似,具有粘胶纤维的典型特征,但纤维表面粗糙,纵向沟槽里堆积着许多凸凹不平的沉积物,线密度变异较大,红外光谱图里有蛋白质的特征峰,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再生蛋白质复合纤维素纤维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的变异系数都比普通粘胶纤维大;其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及强度都比普通粘胶纤维小,纤维的刚性增大,柔韧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蛋白质复合纤维素纤维 表面形态结构 红外光谱 热分析 强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纤维素基三明治结构复合薄膜的电磁屏蔽性能
2
作者 张婷 吴翠玲 +2 位作者 籍冰晗 韩梦瑶 杜雪岩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9-244,共6页
电磁辐射污染在工业、民用及军事等领域日趋严重,高性能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屏蔽材料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以再生纤维素(Regenerated cellulose,RC)为基体,石墨烯(Graphene,GE)为导电填料,纳米Fe_(3)O_(4)为磁... 电磁辐射污染在工业、民用及军事等领域日趋严重,高性能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屏蔽材料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以再生纤维素(Regenerated cellulose,RC)为基体,石墨烯(Graphene,GE)为导电填料,纳米Fe_(3)O_(4)为磁性填料,采用沉浸相转化法和压制成型法制备了三明治结构GE/RC-Fe_(3)O_(4)/RC-GE/RC复合薄膜。研究了GE含量和薄膜厚度对复合薄膜EMI屏蔽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其屏蔽机制。结果表明,随着GE含量和薄膜厚度的增大,复合薄膜的电导率和EMI屏蔽性能逐渐提高。当GE含量为20%(质量分数,如无特殊说明,下同)、薄膜厚度为0.84 mm时,复合薄膜的EMI屏蔽效能(Shielding effectiveness,SE)达到24.7 dB。同时,GE的添加增强了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其最大值为12.2 MPa。本研究为绿色纤维素基电磁屏蔽复合薄膜的构筑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纤维素 三明治结构复合薄膜 电磁屏蔽 石墨烯 纳米Fe_(3)O_(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蛋白质复合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开发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马君志 李昌垒 +2 位作者 孙东升 李文斌 李高雯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6,共3页
介绍了新型蛋白质复合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技术、性能特点及开发应用。重点对该纤维的形态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出其纤维截面形态结构与普通黏胶纤维不同,呈现不规则扁平中空结构,外缘圆滑。红外光谱图表明蛋白质复合再生纤维素纤... 介绍了新型蛋白质复合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技术、性能特点及开发应用。重点对该纤维的形态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出其纤维截面形态结构与普通黏胶纤维不同,呈现不规则扁平中空结构,外缘圆滑。红外光谱图表明蛋白质复合再生纤维素纤维是由纤维素纤维和蛋白质纤维复合而成;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复合纤维随蛋白质超细粉体添加量的增加,取向度和结晶度下降。采用凯氏定氮法、次氯酸钠法对蛋白质复合再生纤维素纤维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在制备过程中蛋白超细粉体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流失量增加,但是流失后纤维中蛋白质含量仍然相对较高,保证了纤维的性能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蛋白质复合再生纤维素纤维 蛋白质超细粉体 制备技术 性能特点 开发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纤维素膜固定化胰蛋白酶反应器及其应用于蛋白质酶解 被引量:17
4
作者 姜泓海 邹汉法 +2 位作者 汪海林 倪坚毅 张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02-706,共5页
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纤维素复合膜,并以此膜为基质共价键合固定化胰蛋白酶,以N-苯甲酰-L-精氨酰乙酯(BAEE)为底物,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测定了酶固定化膜柱的催化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值、离子强... 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纤维素复合膜,并以此膜为基质共价键合固定化胰蛋白酶,以N-苯甲酰-L-精氨酰乙酯(BAEE)为底物,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测定了酶固定化膜柱的催化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值、离子强度、有机溶剂及蛋白变性剂等都对固定化酶的活力有一定的影响.在最适条件下,固定化胰蛋白酶的活力为 17 800 U/g干膜,蛋白载量为 3. 6 mg/g(≈0. 15 μmol/g)干膜,活性回收率达到 52%.固定化酶表现出较高的使用和储藏稳定性,在40℃下,水解BAEE底物24 h活力无显著变化.固定化酶膜柱在4 ℃冷藏保存 100 d仍保存 90%以上的水解活力.固定化酶反应器被应用于蛋白质酶解的肽谱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纤维素 固定化胰蛋白酶反应器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纤维素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蛋白质分离性能 被引量:7
5
作者 凤权 武丁胜 +2 位作者 桓珊 杨子龙 应志祥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17,共6页
为将纳米纤维膜应用于蛋白质分离处理,用静电纺丝和化学改性方法制备聚丙烯腈/再生纤维素(PAN/RC)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等对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膜进行了表征,并将制备的再生纤维素复合纳米纤维膜... 为将纳米纤维膜应用于蛋白质分离处理,用静电纺丝和化学改性方法制备聚丙烯腈/再生纤维素(PAN/RC)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等对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膜进行了表征,并将制备的再生纤维素复合纳米纤维膜作为分离层,构建膜分离系统并分离纯化血清白蛋白,通过调节操作压力和过滤时间等影响因素,确定其分离纯化过程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操作压力为0.10 MPa、过滤时间为1.5 h条件下,再生纤维素复合纳米纤维膜对蛋白质的截留率达到80.04%,膜通量达到1.85 L/(m2·min),与商用聚醚砜超滤膜相比,在截留率差异不大的情况下,膜通量有了数倍的提升;同时再生纤维素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优异的重复使用能力,并在使用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纳米纤维形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再生纤维素纳米纤维 蛋白质分离 膜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废旧纺织品的湿度响应纤维素/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6
作者 杨露 孟家光 +1 位作者 陈雨青 支超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4,共9页
为提升废旧纺织品的利用价值,同时促进智能驱动结构的发展,通过溶解、混合及成膜工艺,将废旧棉织物与废旧聚氨酯结合,制成了具有湿度响应性的纤维素/聚氨酯复合薄膜,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膜的形貌特征,用万能试验机测试了... 为提升废旧纺织品的利用价值,同时促进智能驱动结构的发展,通过溶解、混合及成膜工艺,将废旧棉织物与废旧聚氨酯结合,制成了具有湿度响应性的纤维素/聚氨酯复合薄膜,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膜的形貌特征,用万能试验机测试了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并分析了复合膜的湿度响应性。结果表明:复合膜外观均一且成形好,厚度为(0.18±0.02)mm的纤维素/聚氨酯膜可轻松承受1000 g的质量而不受损坏,超过薄膜本身质量的34000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当复合薄膜中纤维素质量分数为30%时展现出良好的成形效果及驱动性能,表现出15 s的快速响应时间、32 s的回复时间及136.3°的弯曲角度;其出色的湿度响应特性归因于亲水性纤维素和具有良好弹性的聚氨酯,纤维素可完成吸收/解吸水分子的过程。基于这些特性,将复合薄膜应用于模拟“机械抓手”,成功地完成了物品的抓取操作,研究结果可促进废旧纺织品的循环利用,为纤维素材料在智能驱动领域的应用开辟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纺织品 再生纤维素 聚氨酯 湿度响应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纤维素纤维-纳米金柔性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尼尔兰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思佳 喻倩 +1 位作者 王锐 孔宪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28,共6页
为获得柔性纤维素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增强基底,以从废纸中再生的纤维素纤维为固相载体,经表面改性后通过自组装将纳米金粒子负载到纤维素纤维表面得到再生纤维素纤维-纳米金复合物。借助紫外-可见光光谱仪、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 为获得柔性纤维素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增强基底,以从废纸中再生的纤维素纤维为固相载体,经表面改性后通过自组装将纳米金粒子负载到纤维素纤维表面得到再生纤维素纤维-纳米金复合物。借助紫外-可见光光谱仪、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对再生纤维素纤维及再生纤维素纤维-纳米金复合物进行表征,并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SERS基底中纳米金的电场强度变化进行模拟。表面改性后纤维素纤维在干燥和湿润条件下的平均直径分别为28.21和42.29μm,利用直径变化这一特点可调控纤维表面纳米金粒子间距获得更多的SERS热点。该柔性SERS基底光谱均一性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5%,其对环境污染物尼尔兰分子的检出限达到1×10^-9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纤维素纤维 纳米金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基底 柔性复合 尼尔兰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甲壳素的分散性及其对再生纤维素膜的增强性能研究
8
作者 彭卫芳 王文聪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8-95,共8页
将纳米甲壳素与纤维素复合可解决再生纤维素制品力学性能偏低的问题,但因复合过程纳米颗粒易团聚限制了其增强效果。为提升分散效果,本文研究了纳米甲壳素在水(H_(2)O)、四乙基氢氧化铵水溶液(TEAOH/H_(2)O)、不同质量分数尿素水溶液(Ur... 将纳米甲壳素与纤维素复合可解决再生纤维素制品力学性能偏低的问题,但因复合过程纳米颗粒易团聚限制了其增强效果。为提升分散效果,本文研究了纳米甲壳素在水(H_(2)O)、四乙基氢氧化铵水溶液(TEAOH/H_(2)O)、不同质量分数尿素水溶液(Urea/H_(2)O)、二甲基亚砜(DMSO)等试剂中的分散性,发现DMSO对纳米甲壳素的分散相对更优。将不同质量分数纳米甲壳素/DMSO添加到纤维素/TEAOH/H_(2)O溶液中制备得到再生纤维素复合膜,并对复合膜的结构、形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纳米甲壳素添加量为9%时,复合膜力学性能最佳,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较空白样增长54%和150%;9%纳米甲壳素的添加有助于复合膜引入酰胺基团和提高结晶度,且纳米甲壳素在复合膜中总体分散较均匀,无明显聚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甲壳素 二甲基亚砜 分散性 四乙基氢氧化铵 再生纤维素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石墨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昌垒 秦翠梅 +3 位作者 刘乐 陈晓 田明伟 齐鲁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20,共3页
选择几种常见分散剂制备超细石墨粉体分散体系,并优选最佳分散剂。以再生纤维素溶液为基体,制备超细石墨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详细介绍超细石墨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并对复合纤维的形态结构、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曲线、热学性... 选择几种常见分散剂制备超细石墨粉体分散体系,并优选最佳分散剂。以再生纤维素溶液为基体,制备超细石墨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详细介绍超细石墨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并对复合纤维的形态结构、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曲线、热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对超细石墨粉体的分散效果最好;超细石墨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横截面呈锯齿状,纵向表面有沟槽,超细石墨粉体在纤维中分布均匀;超细石墨的加入导致纤维素纤维中原有化学键的比例下降,红外峰值降低;超细石墨与纤维素纤维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与常规纤维素纤维相比,超细石墨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的热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石墨 再生纤维素纤维 复合纤维 功能性纤维 性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与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昌垒 马君志 +2 位作者 秦翠梅 曲丽君 田明伟 《针织工业》 2015年第6期6-8,共3页
介绍功能性石墨烯与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的制备工艺,并对该纤维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墨烯与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的形态与普通纤维素纤维形态类似,石墨烯在纤维中均匀分散;当石墨烯含量达到3%以上时,石墨烯与再生纤... 介绍功能性石墨烯与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的制备工艺,并对该纤维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墨烯与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的形态与普通纤维素纤维形态类似,石墨烯在纤维中均匀分散;当石墨烯含量达到3%以上时,石墨烯与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可达到相关国家标准中要求的防紫外线指标;石墨烯与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比普通纤维素纤维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能。同时指出,功能性石墨烯与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可纺性,既可纯纺,也可混纺交织,适合纺制各类梭织、针织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再生纤维素 复合纤维 制备工艺 防紫外线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纤维素/碳纳米管复合纤维制出
11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7-27,共1页
碳纳米管增强聚合物基体是其走向实用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为此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碳纳米管的均匀分散与取向、与基体聚合物的界面结合等。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再生纤维素 复合纤维 聚合物基体 均匀分散 界面结合 实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并可再生的超滤纤维素纳米复合材料膜
12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9-779,共1页
聚合物膜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化学性而广泛应用于过滤领域。但在生产期间,特别是在其处理阶段会引起环境问题。研究人员利用可回收的纤维素纳米纤维膜,可减轻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 聚合物膜 纳米复合材料 纤维素 可生物降解 再生 超滤 环境问题 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苞叶纤维素纳米晶的制备及其聚砜复合膜的抗污染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雪 韩阜益 +4 位作者 降帅 赵艳娇 刘慧 赵兵 刘丽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20,共7页
为了提高玉米苞叶的经济价值,以玉米苞叶为原料,采用高强度超声波法制备纤维素纳米晶(CNC),并协同共混相转化法制备聚砜(PSF)/CNC复合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以及超滤装置测试了CNC和PSF/CNC复合膜的形态结... 为了提高玉米苞叶的经济价值,以玉米苞叶为原料,采用高强度超声波法制备纤维素纳米晶(CNC),并协同共混相转化法制备聚砜(PSF)/CNC复合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以及超滤装置测试了CNC和PSF/CNC复合膜的形态结构和性能;探讨了CNC含量对复合膜的强度,亲水性,水通量以及抗污染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从玉米苞叶中提取的CNC,平均直径为18.82 nm,平均长度为569.95 nm,晶型结构为纤维素I型,结晶度为53.86%。CNC的加入提高了PSF膜的断裂强度,并可改善PSF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综合考虑CNC对PSF复合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得出CNC最佳添加量为2%,相应复合膜的水通量和抗污染性能分别为纯PSF膜的2.13倍和1.32倍,蛋白质截留率为48.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纳米晶 玉米苞叶 聚砜/纤维纳米晶复合 蛋白质截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素-纤维素复合物的电化学异相合成 被引量:1
14
作者 甄文娟 单志华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3-107,共5页
电压12 V,pH 9~10的条件下,固态的微晶纤维素(MCC)和酪素溶液在铂阳极上异相合成了MCC和酪素的复合物。红外吸收表明复合物由MCC和酪素组成,该复合物不溶于0.1 mol/L的酸和碱,但溶于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复合物的氮含量为9.84%,介于MC... 电压12 V,pH 9~10的条件下,固态的微晶纤维素(MCC)和酪素溶液在铂阳极上异相合成了MCC和酪素的复合物。红外吸收表明复合物由MCC和酪素组成,该复合物不溶于0.1 mol/L的酸和碱,但溶于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复合物的氮含量为9.84%,介于MCC和酪素之间;XRD结果显示复合物的结晶指数较MCC有所降低,在2θ=19,°26.5°出现了新的衍射峰,而MCC的特征衍射峰消失;热重热解曲线也展现了不同于MCC和酪素的失重台阶。本实验通过与化学法对比认为电化学法可以方便快捷地合成多糖和蛋白质的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合成 纤维素酪素复合 蛋白质-多糖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肯道夫ITCF:纯纤维素制作的可再生复合材料
15
作者 杨帆 《国际纺织导报》 2017年第4期10-10,12,共2页
大量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RP)被用在很多结构和部件上。尽管目前每年产生的寿命到期的GRP废料约有25万t,但仍没有对GRPs进行真正回收利用的实际方案。当前技术上唯一可行的想法需要热加工,热解后残存的玻璃纤维废品可用作水泥的添加剂... 大量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RP)被用在很多结构和部件上。尽管目前每年产生的寿命到期的GRP废料约有25万t,但仍没有对GRPs进行真正回收利用的实际方案。当前技术上唯一可行的想法需要热加工,热解后残存的玻璃纤维废品可用作水泥的添加剂。这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回收利用。回收问题的紧迫性正通过法规加速,该法规迫使厂商召回他们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纤维素 再生复合材料 Purcell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纤维素基交联改性纳滤膜的制备及对无机盐截留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诗 程雨桐 +5 位作者 黄方 林珊 马晓娟 曹石林 陈礼辉 黄六莲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共7页
以竹纤维素再生膜为基膜,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的共混溶液为涂覆液,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采用交联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纤维素复合纳滤膜。研究了纳滤膜的制备工艺和对NaCl、Na_2SO_4、MgCl_2、MgSO_4、CaCl_2(500 mg/L)的截留性能。结果表... 以竹纤维素再生膜为基膜,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的共混溶液为涂覆液,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采用交联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纤维素复合纳滤膜。研究了纳滤膜的制备工艺和对NaCl、Na_2SO_4、MgCl_2、MgSO_4、CaCl_2(500 mg/L)的截留性能。结果表明,在海藻酸钠与羧甲基纤维素共混溶液质量分数2.0%、共混比1∶3、环氧氯丙烷质量分数3.0%条件下,纤维素复合纳滤膜的膜通量为13.75 L/(m^2·h),Na Cl截留率为48.15%,较纤维素再生膜的膜通量(487.81 L/(m^2·h))下降明显,较纤维素再生膜的截留率(1.52%)有明显提高。对几种无机盐的截留性能顺序为:Na_2SO_4﹥Mg SO4﹥Na Cl﹥Mg Cl2﹥Ca Cl2。相比纤维素再生膜,纤维素复合纳滤膜的抗张力为83.31 N,比纤维素再生膜的抗张力(46.65 N)提高了44.0%,膜伸长量4.7 mm,伸长率9.40%,抗张强度5.554 k N/m,机械性能相对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再生 纤维素复合纳滤膜 海藻酸钠 羧甲基纤维素 环氧氯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氨酸甜菜碱及复合纤维素酶对酱油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鲁宁 李芬芳 +6 位作者 胡文锋 吴惠玲 周朝晖 李铁桥 韩春 黄早成 陈永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12-216,共5页
将甘氨酸甜菜碱作为渗透压保护剂,于酱醪上罐时(0d)或酱醪发酵30d后添加到高盐稀态酱油发酵的酱醪中,同时添加外源复合纤维素酶,观察其对酱醪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酱醪上罐时(0d)或酱醪发酵30d后同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甘氨酸甜菜碱(... 将甘氨酸甜菜碱作为渗透压保护剂,于酱醪上罐时(0d)或酱醪发酵30d后添加到高盐稀态酱油发酵的酱醪中,同时添加外源复合纤维素酶,观察其对酱醪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酱醪上罐时(0d)或酱醪发酵30d后同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甘氨酸甜菜碱(0.20%、0.30%)及质量分数0.15%的复合纤维素酶(105EGu/100g酱醪),均能有效提高发酵酱油中蛋白质转化率,达2.26%~7.92%。添加甘氨酸甜菜碱能显著改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头油品质,平均缩短发酵时间15d左右;另外,在酱醪发酵30d后再添加甘氨酸甜菜碱和外源复合纤维素酶其效果更佳,同0d时添加相比,蛋白质转化率平均提高了3.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稀态酱油 相容性溶质 甘氨酸甜菜碱 复合纤维素 蛋白质转化率 发酵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再生纤维和改性纤维命名规范性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郝爱萍 阎磊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62,共4页
探讨新型再生纤维和改性纤维的命名规范性。以命名混乱较为突出的新型再生纤维和改性纤维为例,通过分析其生产原料和制备过程,进而指出了纤维原有命名可能造成的歧义,提出了分类命名建议。认为:每一种新型纤维的出现,都需要赋予其恰当... 探讨新型再生纤维和改性纤维的命名规范性。以命名混乱较为突出的新型再生纤维和改性纤维为例,通过分析其生产原料和制备过程,进而指出了纤维原有命名可能造成的歧义,提出了分类命名建议。认为:每一种新型纤维的出现,都需要赋予其恰当的名称,给出正确的分类,从而可以帮助人们更本质地认识新型纤维;如果涉及到其命名比较繁琐,可以使用商品名,但需要在必要的出处说明该纤维的制备方法,以便于区别该纤维的正确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再生纤维 新型改性纤维 命名规范性 合成纤维 纤维素 蛋白质 甲壳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伊双莉 叶代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0,共4页
通过化学改性向纤维素分子中引入新的功能基团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可以赋予纤维素新的功能,例如吸附性能的方法。与一般的纤维素吸附剂相比,纳米纤维素吸附剂的尺寸更小、表面积更大,因此吸附性能较强,是近几年纤维素科学的研究热点。综... 通过化学改性向纤维素分子中引入新的功能基团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可以赋予纤维素新的功能,例如吸附性能的方法。与一般的纤维素吸附剂相比,纳米纤维素吸附剂的尺寸更小、表面积更大,因此吸附性能较强,是近几年纤维素科学的研究热点。综合介绍了纳米纤维素吸附剂的研究进展,包括纳米纤维素晶体吸附剂、纳米纤维素复合物吸附剂和纳米纤维素纤维吸附剂,并简述了纳米外纤维素吸附剂的再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晶体吸附剂 纳米纤维素复合物吸附剂 纳米纤维素纤维吸附剂 再生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甲醇中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木质纤维生物质转化为液体燃料:反应温度的影响
20
作者 叶结旺 蒋剑春 +2 位作者 马中青 卢凤珠 戴伟娣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178,共7页
以类水滑石为前驱体,制备2种Cu基复合金属氧化物(CMO)催化剂。X射线衍射分析(XRD)显示,Ni的加入可降低CMO的结晶度,使得晶粒变小,有利于金属的分散。在超临界甲醇(sc-MeOH)介质中,考察2种催化剂对木质纤维生物质液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在... 以类水滑石为前驱体,制备2种Cu基复合金属氧化物(CMO)催化剂。X射线衍射分析(XRD)显示,Ni的加入可降低CMO的结晶度,使得晶粒变小,有利于金属的分散。在超临界甲醇(sc-MeOH)介质中,考察2种催化剂对木质纤维生物质液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在无催化剂时,生物质液化的液体产物以酸类和呋喃类为主。加入催化剂后,产物以酮类和醇类为主,表明CMO可有效促进生物质催化液化转化为液体燃料。探讨反应温度对液化反应产物组成与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甲醇的临界温度是生物质氢解的关键,当反应温度高于甲醇的临界温度(239℃)时,CMO能有效催化裂解甲醇,为生物质组分的氢解提供氢当量。温度越高甲醇裂解提供的氢当量越多,生物质液化产物中作为液体燃料的组分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液化转化 再生燃料 液化 复合金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