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灌注治疗后心肌无再流现象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小林 查道刚 +5 位作者 谢志斌 刘俭 王鹏 李琦 吴平生 刘伊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 :阐明与急性心肌梗死成功再灌注后无再流现象发生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3 2例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症状出现后 2 4h内成功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使梗死相关动脉均达到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TIMI) 3... 目的 :阐明与急性心肌梗死成功再灌注后无再流现象发生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3 2例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症状出现后 2 4h内成功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使梗死相关动脉均达到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TIMI) 3级血流 ,术后 12h内进行静脉心肌声学造影 (MCE) ,应用多变量分析确定无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 2例患者根据术后 12hMCE积分显示无再流者 11例 ,再流者 2 1例。单变量分析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发作前 48h内无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心功能Killip分级、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异常Q波数、梗死相关动脉成功再通后2 0min相关导联ST段抬高指数 (∑STI)下降 <5 0 %和∑STI再抬高≥ 3 0 %及超声心动图上室壁运动积分与无再流现象明显相关 (P <0 0 5 ) ;多变量分析发现上述因素中除心功能Killip分级 ,其它均是无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中异常Q波数与无再流现象发生相关性最好 (R2 =0 896,P =0 0 0 0 4)。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成功再灌注后约 1/3患者静脉MCE时表现为无再流现象 ,无再流现象与心肌损害的严重性 (异常Q波数 )、危险区的大小 (室壁运动积分 )、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STI再抬高和无心肌梗死前心绞痛等因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灌注 再流 心肌声学造影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尔硫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再流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郑昭芬 蒲晓群 +5 位作者 杨天崙 李传昶 彭道地 余再新 莫龙 陈晓彬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7-920,共4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地尔硫[艹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和支架术(PTCA/Stenting)后梗死相关动脉无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AMI急诊PTCA/Stenting后再通的梗死相关动脉存在无再流现象者34例。1999...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地尔硫[艹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和支架术(PTCA/Stenting)后梗死相关动脉无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AMI急诊PTCA/Stenting后再通的梗死相关动脉存在无再流现象者34例。1999年1月至2002年4月16例患者(尿激酶组),冠状动脉内注射尿激酶30×10^4~50×10^4u,2002年5月至2005年8月18例患者(地尔硫[艹卓]组),冠状动脉内注射地尔硫蕈0.5~2.0mg,15~30min内注完;注射完毕15min再行冠状动脉造影,评定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结果:尿激酶组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11.M1分级无明显变化,地尔硫[艹卓]组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明显增加(1.0VS.2.44,P〈0.01)。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地尔硫[艹卓]组高于尿激酶组(2.44VS.1.43,P〈0.05),达TIMI3级患者地尔硫蕈组明显多于尿激酶组(66.7%VS.12.5%,P〈0.01)。结论:冠状动脉内应用地尔硫[艹卓]0.5~2.0mg能有效改善AMI急诊PTCA/Stenting术无再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尔硫[艹卓]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支架 再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铅PCB组件再流焊焊接工艺的热变形仿真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周斌 潘开林 颜毅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111-115,共5页
PCB在再流焊接过程中过大的热变形一方面可能造成元器件偏移或虚焊等组装故障,另一方面可能使焊接界面产生较大的工艺应力和微裂缝,严重影响焊点的组装质量和长期可靠性.随着TFBGA的广泛应用和ROHS指令的实施,这一问题已变得更加严峻.... PCB在再流焊接过程中过大的热变形一方面可能造成元器件偏移或虚焊等组装故障,另一方面可能使焊接界面产生较大的工艺应力和微裂缝,严重影响焊点的组装质量和长期可靠性.随着TFBGA的广泛应用和ROHS指令的实施,这一问题已变得更加严峻.针对该问题,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FR-4 PCB高密度组装组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计了3种不同的PCB边界条件,分别进行了无铅再流焊热变形仿真分析,根据GB4677.5-84计算得出PCB在不同边界条件下的翘曲度.结果显示,在无铅焊接条件下,对PCB边缘沿厚度方向的夹持极大地减小了PCB的热变形,实现了应力最小化和变形最小化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PCB 再流 热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慢血流-无再流与入院血糖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韩雅玲 邓捷 +3 位作者 荆全民 王守力 马颖艳 栾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9-25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慢血流-无再流现象与入院血糖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930例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入院血糖的四分位数6.9,8.5,10.2 mmol/L分为Q1组(n= 232),Q2组(n...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慢血流-无再流现象与入院血糖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930例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入院血糖的四分位数6.9,8.5,10.2 mmol/L分为Q1组(n= 232),Q2组(n=238),Q3组(n=229)及Q4组(n=231)4组,分析急诊PCI中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930例患者中82例发生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率为8.8%。随着入院血糖水平的升高,慢血流(从Q1组= 2.2%到Q4组=10.4%)、无再流(从Q1组=2.2%到Q4组=6.5%)、糖尿病(从Q1组=10.8%到Q4组=53.7%)、Killip分级≥Ⅱ级(从Q1组=6.7%到Q4组=26.4%)的发生率增加,有显著性差异,并呈线性趋势(P<0.01)。血糖水平与年龄(r=0.48,P<0.05)及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峰值呈正相关(r=0.59,P<0.05)。入院血糖水平、缺乏梗死前心绞痛、急诊PCI术前0级血流及Killip分级≥Ⅱ级是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预测因素。随着血糖的增高,发生慢血流-无再流的危险性增大。结论:入院血糖水平是急诊PCI术中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慢血 再流 高糖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自整定PID的再流焊设备温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5
5
作者 袁锡明 李海波 戴建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54-156,158,共4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自整定PID的再流焊设备温度的自动调节系统。采用西门子S7-200 PLC作为现场控制器,接收各类传感信息的输入,通过与VB开发的组态工程上位机进行数据通信,自动地实现了热风机、加热丝、冷风机和抽风机等设备的精密控制... 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自整定PID的再流焊设备温度的自动调节系统。采用西门子S7-200 PLC作为现场控制器,接收各类传感信息的输入,通过与VB开发的组态工程上位机进行数据通信,自动地实现了热风机、加热丝、冷风机和抽风机等设备的精密控制。该系统用于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SMT教学工厂"的生产线实际运行显示,系统控温精度高,自调整能力强,运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控制 再流 自控系统 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再流焊焊接速度对SOP器件焊点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薛松柏 黄翔 +1 位作者 吴玉秀 韩宗杰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1-24,共4页
分别采用半导体激光再流焊与红外再流焊方法钎焊SOP器件,研究了激光焊焊接速度对其焊点抗拉强度的影响,并对焊点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激光再流焊条件下,激光焊焊接速度对SOP器件焊点的抗拉强度有显著的影响,而Sn-Pb焊点的力... 分别采用半导体激光再流焊与红外再流焊方法钎焊SOP器件,研究了激光焊焊接速度对其焊点抗拉强度的影响,并对焊点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激光再流焊条件下,激光焊焊接速度对SOP器件焊点的抗拉强度有显著的影响,而Sn-Pb焊点的力学性能对焊接速度的敏感度低于Sn-Ag-Cu无铅焊点,且存在一个最佳焊接速度。通过SEM观察发现,焊接速度相对慢时,断口有浅显韧窝和微孔,焊点断裂类型为微孔聚合型断裂;速度过快时,断口有较多的韧窝群,并且局部区域还有台阶,焊点断裂类型为韧窝型断裂和解理型断裂;焊接速度适中时,断口韧窝大且深,焊点断裂类型为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再流 焊接速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赵京林 杨跃进 +8 位作者 尤士杰 荆志成 吴永健 杨伟宪 孟亮 田毅 陈纪林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6-490,i0001,共6页
目的评价缺血预适应(IPC)防治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作用。方法中华小型猪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IPC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冠状动脉结扎3h,松解1h制备AMI再灌注模型。AMI前、AMI后3h和再灌注1h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包括... 目的评价缺血预适应(IPC)防治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作用。方法中华小型猪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IPC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冠状动脉结扎3h,松解1h制备AMI再灌注模型。AMI前、AMI后3h和再灌注1h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包括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心排量(CO)和左心室内压最大收缩和舒张变化速率(±dp/dtmax)。各组使用电磁流量计于AMI前5min,对照组和IPC组于再灌注后即刻和1h时记录冠脉血流量,应用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及病理学分析测定无再流范围(ANR)。结果与AMI前相比,对照和IPC两组AMI后3h和再灌注后1hLVSP、CO和±dp/dtmax均显著下降(P<0.05,P<0.01),LVEDP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再灌注后1h仅LVSP比AMI后3h显著恢复(P<0.05),±dp/dtmax继续显著下降(P<0.05);IPC组再灌注后1hLVSP、LVEDP、±dp/dtmax和CO均比AMI3h显著恢复(P<0.05,P<0.01)。IPC组MCE和病理染色所测的冠脉结扎区心肌范围高度一致(P>0.05),再灌注后ANR分别为(16.4±2.24)%和(17.5±2.87)%,心肌坏死范围(NA)占LA的(78.4±3.62)%;IPC组结扎区心肌范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但两方法所测ANR和NA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P<0.01)。对照和IPC两组再灌注即刻和再灌注后1h冠脉血流量明显低于AMI前(均P<0.01),IPC组再灌注即刻和再灌注后1h冠脉血流量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IPC能有效防治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改善心功能,缩小梗死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再流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声学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流焊工艺中表面组装片式元件热应力模拟 被引量:4
8
作者 杜磊 孙承永 包军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07-316,共10页
文中根据无耦合拟静态热弹性力学理论,采用有限元分析技术,结合SMT再流焊工艺,分析了典型表面组装结构的热传输特性与热应力。以清晰、直观的等值线图描绘了再流焊各阶段温度的分布及应力场分布,使人们可定量地了解表面组装件在... 文中根据无耦合拟静态热弹性力学理论,采用有限元分析技术,结合SMT再流焊工艺,分析了典型表面组装结构的热传输特性与热应力。以清晰、直观的等值线图描绘了再流焊各阶段温度的分布及应力场分布,使人们可定量地了解表面组装件在焊接过程中的热传输特性及热应力分布。该方法可用于SMT再流焊工艺(温度曲线)的优化和温度曲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有助于提高SMT的成品率与产品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组装技术 再流 片式元件 热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抑制粘附分子表达减轻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 被引量:2
9
作者 何泉 雷寒 +1 位作者 覃数 马康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45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罗格列酮组(3 mg·kg-1·d-1,共14 d),每组15只,后2组大鼠行冠状动脉结扎3 h,...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45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罗格列酮组(3 mg·kg-1·d-1,共14 d),每组15只,后2组大鼠行冠状动脉结扎3 h,松解2 h建立AMI再灌注后无再流模型。以病理染色法检测无再流面积;化学比色法检测再灌注区心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以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检测再灌注区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P-选择素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①罗格列酮组心肌无再流范围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减小(P<0.01);②生理盐水组心肌MPO酶活性、ICAM-1及P-选择素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0.01),罗格列酮组上述指标较生理盐水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有效减小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范围,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再灌注后内皮ICAM-1及P-选择素的表达,进而减少中性粒细胞的粘附及聚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流现象 心肌梗死 罗格列酮 细胞间粘附分子-1 P-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再流现象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荣英 傅向华 +5 位作者 马宁 王国忠 胡少东 吴伟力 李世强 谷新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S1期113-,共1页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无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  10 0例首次AMI患者 ,均在发病 12h内行PCI术。无再流现象定义为PCI术后IRA远端血流≤TIMIⅡ级 ,无有意义的残余狭窄。所有患者按...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无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  10 0例首次AMI患者 ,均在发病 12h内行PCI术。无再流现象定义为PCI术后IRA远端血流≤TIMIⅡ级 ,无有意义的残余狭窄。所有患者按照无再流现象的有无分为 2组 :无再流组 (15例 )和再流组 (85例 )。监测心肌酶谱变化 ;放射性核素测定心功能 ;观察室壁瘤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结果 ①无再流组梗死前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再流组 (2 0 %和 6 1% ,P <0 .0 1) ;而前壁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再流组(6 7%和 35 % ,P <0 .0 5 ) ;肌酸激酶同功酶峰值显著高于再流组 (4 0 3± 132和 2 77± 15 1,P <0 .0 1)。②无再流组放射性缺损面积显著大于再流组 (2 7.6± 9.1%和 2 0 .9± 9.4 % ,P <0 .0 1) ;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再流组 (4 6± 8%和 5 3± 9% ,P <0 .0 1) ;室壁瘤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再流组 (2 0 %和 4 % ,P <0 .0 5 ;2 0 %和2 % ,P <0 .0 5 )。③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缺乏梗死前心绞痛是发生无再流现象的独立预测因素(OR =6 .12 ,P =0 .0 1)。结论 缺乏梗死前心绞痛是发生无再流现象的高危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流现象 患者 心绞痛 冠心病 P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与维拉帕米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中缓再流现象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甘立军 丁乃喜 +4 位作者 张春卉 李清贤 魏广和 张慧玲 王悦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6期437-441,共5页
目的对照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与维拉帕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术中缓再流现象的疗效、副反应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33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术(PTCA/STENT)后发生缓再流现象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目的对照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与维拉帕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术中缓再流现象的疗效、副反应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33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术(PTCA/STENT)后发生缓再流现象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腺苷组(17例)和维拉帕米组(16例)。腺苷组在发生缓再流现象的病变血管内注射腺苷3mg,维拉帕米组在病变血管内注射维拉帕米2.5mg。注射后1、5、10min后重复冠状动脉造影,记录注药前后病变血管内血流TI MI分级,并应用TI MI血流计帧法(TI MI frame count,TFC)定量测定血流速度,进行比较。详细记录用药前后患者血压、心率和心电图变化。结果注药前腺苷组和维拉帕米组TI MI血流分级分别为1.65±0.38和1.56±0.33,血流帧数分别为87.9±15.3和89.5±17.4,两组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腺苷组在冠脉内注药后有9例(53%)患者获得TI MI3级血流,注药后1、5、10min时血流帧数分别为58.5±13.4、45.8±9.7、50.2±11.6;维拉帕米组注药后有7例(44%)患者获得TI MI3级血流,注药后1、5、10min时血流帧数分别为68.9±15.6、59.7±14.5、62.3±16.2。两组冠状动脉内注药后血流均有明显改善(血流帧数与注药前比较P<0.05),腺苷组血流改善较维拉帕米组更为显著(P<0.05)。冠脉内注射2.5mg维拉帕米较注射3mg腺苷对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更明显(P<0.05)。住院期间两组均无患者死亡,出院前心脏超声测LVEF在腺苷组为(46.5±10.2)%,维拉帕米组为(43.1±9.8)%,随访6个月,两组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心因性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9.4%和43.8%,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腺苷与维拉帕米均能有效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中缓再流现象。与维拉帕米相比较,腺苷能更安全、有效地改善冠状动脉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流 冠状动脉 腺苷 维拉帕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流焊炉温曲线优化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龚雨兵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87-190,193,共5页
在再流焊接期间,封装器件及电路板通过升温区、保温区、焊接区和冷却区。由于热膨胀系数的不同,材料界面处产生热应力。减小热应力能提高焊点与封装器件的可靠性。本文对再流焊期间器件温度场进行数值建模及仿真,获得温度分布及热应力分... 在再流焊接期间,封装器件及电路板通过升温区、保温区、焊接区和冷却区。由于热膨胀系数的不同,材料界面处产生热应力。减小热应力能提高焊点与封装器件的可靠性。本文对再流焊期间器件温度场进行数值建模及仿真,获得温度分布及热应力分布;进一步地,以器件在再流焊期间最大热应力为优化目标,以各温区炉温及传送带速率为优化变量,以加热因子、最高温度等为约束条件,采用遗传算法寻优使得最大热应力得到减小。研究结果为再流焊工艺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T 再流 炉温 优化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GA再流焊技术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正伟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2-134,共3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器件封装的小型化技术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元器件的组装密度越来越高。IC封装向着集成化、高性能化、多引线、面阵列端子型封装和裸芯片组装方向发展,这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电路的SMT组装技术。本文着重从BGA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器件封装的小型化技术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元器件的组装密度越来越高。IC封装向着集成化、高性能化、多引线、面阵列端子型封装和裸芯片组装方向发展,这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电路的SMT组装技术。本文着重从BGA器件的封装形式、再流焊技术以及检测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GA 再流焊技术 电子器件 表面贴装型封装 IC封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T激光再流焊传热中几种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黎光 吴德林 丁伟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2-83,共2页
简介热风再流焊弊端,研究激光数控再流焊传热中的效应,推动SMT表面贴装技术的发展,并应用于PCB的制作。
关键词 SMT激光再流 传热效应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流焊接的温度控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18-120,共3页
再流焊接技术是表面贴装技术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再流焊接工艺过程直接影响电子产品质量。其中焊接过程各阶段的温度控制尤为重要,要合理设置各温区的温度,使炉膛内的焊接对象在传输过程中所经历的温度按合理的曲线规律变化,才能保证... 再流焊接技术是表面贴装技术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再流焊接工艺过程直接影响电子产品质量。其中焊接过程各阶段的温度控制尤为重要,要合理设置各温区的温度,使炉膛内的焊接对象在传输过程中所经历的温度按合理的曲线规律变化,才能保证再流焊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流焊:温度曲线: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无再流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
16
作者 杨新春 郭军 +8 位作者 王乐丰 程祖亨 葛永贵 王红石 佟子川 邹阳春 李惟铭 徐立 连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 :通过比较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治疗 (PCI)冠脉造影无再流和恢复正常血流病人ST段的早期变化 ,探讨梗塞相关动脉开通后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 ,回顾性分析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 49... 目的 :通过比较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治疗 (PCI)冠脉造影无再流和恢复正常血流病人ST段的早期变化 ,探讨梗塞相关动脉开通后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 ,回顾性分析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 497例急诊PCI病人的临床和心电图资料 ,冠脉造影无再流的病人 (无再流组 ) 5 8例 ,其中 6例因临床、心电图和造影资料不完全被剔除 ,入选的病人为 5 2例。由其余43 9例急诊PCI后冠脉前向血流恢复为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TIMI) 3级的病人中随机抽取 60例 ,为正常血流组。结果 :无再流组ST段抬高指数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 [(0 3 2± 0 14 )mV ,(0 2 7± 0 13 )mV ,P >0 0 5 ] ,而正常血流组术后较术前显著降低 [(0 17± 0 0 8)mVvs(0 3 5± 0 15 )mV ,P <0 0 1]。术后 1h ,正常血流组ST段抬高指数较无再流组迅速回落 [(0 17± 0 0 8)mVvs(0 2 7± 0 13 )mV ,P <0 0 5 ]。术后 2周 ,恢复正常血流ST段抬高指数比术前减少 <5 0 %者较无再流ST段≥ 5 0 %者除室壁运动积分减少外 ,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和每搏指数均增加 ,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室壁运动积分和ST段抬高指数的直线回归方程表明 :以室壁运动积分和ST段抬高指数评价缺血心肌的血流再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造影 介入干预 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内注射腺苷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TCA术中无再流的发生(英文)
17
作者 陈绍良 袁争白 +5 位作者 叶飞 方五旺 宋杰 查铭凡 陈怀沁 Tamari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95-300,共6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直接PTCA术中无再流现象发生的影响。方法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随机分配到腺苷组 (5 1例 )和非腺苷组 (2 8例 ) ,腺苷给药方法为在每次球囊扩张前及其后冠状动脉内弹丸式注射 2 4~4 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直接PTCA术中无再流现象发生的影响。方法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随机分配到腺苷组 (5 1例 )和非腺苷组 (2 8例 ) ,腺苷给药方法为在每次球囊扩张前及其后冠状动脉内弹丸式注射 2 4~4 8μg。结果 非腺苷组有 8例出现无血流(2 8.6 %) ,腺苷组有 3例出现无血流 (5 .9%)。注射腺苷患者未见明显合并症。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急诊PTCA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安全有效 ,无再流发生率显著降低 ,因此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腺苷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再流现象 A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流条件对Ni颗粒增强复合钎料组织形态的影响
18
作者 聂京凯 郑菡晶 +1 位作者 郭福 夏志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8期3271-3274,共4页
主要针对不同的再流次数带来的不同热输入对Ni颗粒增强复合钎料IMC形态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由前一阶段研究表明,决定Ni颗粒增强复合无铅钎料组织变化的关键因素是钎料的钎焊温度与钎料熔点的温度差△T以及在熔点以上保温时间t。其... 主要针对不同的再流次数带来的不同热输入对Ni颗粒增强复合钎料IMC形态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由前一阶段研究表明,决定Ni颗粒增强复合无铅钎料组织变化的关键因素是钎料的钎焊温度与钎料熔点的温度差△T以及在熔点以上保温时间t。其本质即外界对钎料的热输入量的大小。随着热输入的增加,Ni颗粒周围的IMC以及钎料/基板界面处的IMC都相应变化发展。由于Ni颗粒的加入。基板\钎料界面层的结构形态均与Sn-Ag共晶钎料有较大不同,Ni与cu6Sn5的相互作用起到了关键影响。界面层厚度的变化随再流次数增加呈现线性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增强复合钎料 热输入 多次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装型印制板穿孔再流焊工艺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景宇 《航空制造技术》 2006年第10期94-96,100,共4页
含有大量表面贴装元件和少量通孔插装元件的高密度混装型印制板正在成为电子装联技术的应用趋势,本文叙述了混装印制板装联技术传统工艺的特点,并详细介绍了穿孔再流焊技术的原理、优点及其工艺参数设计。
关键词 穿孔再流 模板设计 焊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干预治疗后的无再流现象
20
作者 陈茂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6-237,共2页
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后无再流现象的定义、发生机制、后果、检查方法、相关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干预治疗 再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