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RK1/2信号通路的活化参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向间充质转分化的过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萍 邓元俊 +6 位作者 裴广畅 许楚瓯 常晓燕 曾锐 姚颖 徐钢 韩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5-510,共6页
目的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向间充质转分化的模型并探讨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以HUVECs为研究对象,分组如下: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模型组、TGF-β1+DMSO组以及TGF-β1+抑制剂干预组。TGF-β1模型组应用5ng/mL ... 目的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向间充质转分化的模型并探讨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以HUVECs为研究对象,分组如下: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模型组、TGF-β1+DMSO组以及TGF-β1+抑制剂干预组。TGF-β1模型组应用5ng/mL TGF-β1刺激HUVECs 72h;TGF-β1+DMSO组应用5ng/mL TGF-β1及1μL/mL DMSO刺激HUVECs 72h;TGF-β1+抑制剂干预组分别应用p38MAPK抑制剂SB203580(5mmol/L)或ERK抑制剂U0126(10mmol/L)或JNK抑制剂SP600125(5mmol/L)干预TGF-β1诱导的内皮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VE-钙粘蛋白(VE-cadherin)和α-肌动蛋白(α-SMA)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并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VE-cadherin和α-SMA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TGF-β1(5ng/mL)刺激HUVECs 72h后,内皮细胞形态由卵圆形铺路石状向梭形转变,与0h相比,V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α-SMA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抑制ERK1/2信号转导通路,可维持HUVECs内皮细胞表型以及VE-cadherin在内皮细胞的表达,抑制α-SMA蛋白表达,与TGF-β1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p38MAPK和JNK通路,与TGF-β1模型组相比,HUVECs表型、VE-cadherin和α-SMA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TGF-β1可诱导内皮细胞向间充质转分化,应用U0126抑制ERK1/2信号途径可抑制内皮细胞转分化的进展,提示ERK1/2的活化可能是该过程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向间充质转分化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力作用下巨噬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内皮向分化的相互作用
2
作者 黄艳 孟凡哲 +1 位作者 赵江涛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05-405,共1页
目的损伤血管会发生局部力学环境变化,巨噬细胞会大量浸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可归巢至局部参与早期再内皮化修复,本文主要研究剪切力作用下巨噬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内皮向分化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transwell直... 目的损伤血管会发生局部力学环境变化,巨噬细胞会大量浸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可归巢至局部参与早期再内皮化修复,本文主要研究剪切力作用下巨噬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内皮向分化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transwell直接共培养巨噬细胞和MSCs,通过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表达内皮细胞相关因子基因和蛋白的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的表型。使用脂多糖、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4分别诱导获得高纯度M1、M2型巨噬细胞,提取其培养上清制备条件培养基,探究间接共培养下巨噬细胞对MSCs向内皮细胞方向分化的影响。利用实验室自制的细胞力学生物学实验系统加载剪切力,研究剪切力作用下巨噬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内皮向分化的相互作用。结果直接共培养下,巨噬细胞可以促进MSCs表达内皮细胞相关的基因和蛋白,同时,巨噬细胞自身向M2表型极化。间接共培养下,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均可以促进MSCs内皮向分化,其中M2型巨噬细胞的促进效果更显著,与间接共培养作用的促进效果无显著差异。剪切力条件下,M2型巨噬细胞可以更好地促进MSCs向内皮细胞方向分化,尤其是较高剪切力组。结论剪切力可以影响巨噬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内皮向的相互作用,但其规律和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型巨噬细胞 充质细胞 内皮细胞 细胞介素4 生物学实验 免疫组化技术 条件培养基 细胞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1活化ROCK/SLUG诱导人卵巢癌细胞发生上皮向间充质转分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阿丽 张弓 +5 位作者 彭晋 王全胜 马欢 钟亚华 周福祥 谢丛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0-686,共7页
目的研究ROCK/SLUG信号通路在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促进人卵巢癌细胞上皮向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方法 ET-1处理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和CaOV3,或共用ROCK的活化突变体转染细胞或... 目的研究ROCK/SLUG信号通路在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促进人卵巢癌细胞上皮向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方法 ET-1处理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和CaOV3,或共用ROCK的活化突变体转染细胞或加入ROCK的抑制剂Y27632,并转染含SLUG启动子的pGL3质粒与Renilla质粒。实验末用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SLUG启动子活性,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ot方法检测EMT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ET-1诱导SK-OV-3和CaOV3发生与EMT相一致的形态和基因变化,促进其细胞侵袭力;ET-1与内皮素A受体(endothelin A receptor,ETAR)结合,促进转录因子SLUG的转录;ET-1促进ROCK及fibronectin的表达,同时转染ROCK的活化突变体,促进ET-1诱导的fibronectin表达以及细胞侵袭力的增加。相反,ROCK抑制剂Y27632抑制ET-1对fibronectin表达以及细胞侵袭力的促进作用;转染ROCK的活化突变体,上调SLUG基因转录启动子活性促进其转录,抑制E-cadherin的转录。相反,ROCK的抑制剂Y27632抑制SLUG基因启动子的活性。结论 ET-1通过活化ROCK/SLUG通路促进人卵巢癌细胞发生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1 内皮素A受体 上皮向间充质转分化 人卵巢癌 ROCK SLU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6-氨乙基)-5-氯-1-萘磺酰胺在体外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转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翟羽佳 陈嘉 +3 位作者 仉红刚 张静 张秋菊 修瑞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6-312,351,352,共9页
目的研究N-(6-氨乙基)-5-氯-1-萘磺酰胺(W7)在体外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转分化为内皮细胞(EC)的影响。方法以含40 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10 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干细胞无血清分化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 目的研究N-(6-氨乙基)-5-氯-1-萘磺酰胺(W7)在体外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转分化为内皮细胞(EC)的影响。方法以含40 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10 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干细胞无血清分化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含W7的分化培养基)和高(30μmol/L)、中(20μmol/L)、低(10μmol/L)剂量W7组。hADSCs加药8 d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EC von Willebrand因子(vWF)和血管选择性钙黏素(VE-Cadherin)表型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钙荧光探针(Fluo-3)标记的细胞内[Ca2+]i变化;同时将W7处理后的hADSCs种植在Matrigel胶上,观察细胞成血管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不同浓度药物处理8 d后细胞外调节激酶(ERK)和磷酸化ERK(p-ERK)变化。结果分化至8 d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ADSCs转分化后的细胞VE-Cadherin和vWF表达量随W7浓度降低而显著上升(P<0.01),胞质[Ca2+]i显著升高(P<0.01)。W7干预组的培养细胞均有管腔样血管结构形成,空白对照组的细胞无血管管型形成。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W7干预组间细胞的ERK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W7浓度的降低,p-ERK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适当浓度的W7可促进hADSC向EC诱导分化,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内[Ca2+]i增加,激活细胞分化过程中的ERK/MA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氨乙基)-5-氯-1-萘磺酰胺 人脂肪充质细胞 内皮细胞 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间充质转化在心血管疾病中参与机制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琼森 刘璇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1-805,共5页
内皮间充质转化(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是指内皮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形态和功能上的改变,转变为具有间充质特性的细胞的过程。EndMT在心血管疾病、各种组织纤维化疾病及肿瘤等的病理发展中都有参与。该文综述... 内皮间充质转化(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是指内皮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形态和功能上的改变,转变为具有间充质特性的细胞的过程。EndMT在心血管疾病、各种组织纤维化疾病及肿瘤等的病理发展中都有参与。该文综述了近期EndMT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参与作用及相关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充质转化 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钙化 心脏纤维化 肺动脉高压 心脏瓣膜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大鼠血清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韩冰 付小兵 +5 位作者 梁雪梅 周岗 白晓东 孙丹 陈伟 孙同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52-654,共3页
目的 观察烧伤大鼠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表型变化的影响 ,为MSCs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取Wistar大鼠 ,处死 ,分离骨髓 ,原代培养MSCs,传代后分别用含有 10 %胎牛血清 (F组 )、正常大鼠血清 (N... 目的 观察烧伤大鼠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表型变化的影响 ,为MSCs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取Wistar大鼠 ,处死 ,分离骨髓 ,原代培养MSCs,传代后分别用含有 10 %胎牛血清 (F组 )、正常大鼠血清 (N组 )和烧伤大鼠血清 (B组 )的F 12培养基培养 ,取第 5代细胞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MSCs内CK和Ⅷ因子 (FⅧ )的表达。结果 用含有 10 %烧伤大鼠血清的F 12培养基传代培养的MSCs能同时表达CK和FⅧ ,而F组和N组细胞均无阳性表达。经流式细胞仪检测 ,B组MSCs表达CK和FⅧ的阳性率高于F组和N组 (P <0 0 1) ,后两组的阳性率与阴性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烧伤大鼠血清能诱导MSCs同时向血管内皮细胞和表皮细胞分化 ,这种作用可能促使MSCs参与组织损伤后的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化 内皮 血管 细胞 表皮 骨髓充质细胞 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转化生长因子的协同作用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汝银 岳宗进 +2 位作者 彭晓艳 王新立 冯仲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755-1761,共7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协同作用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协同作用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VEGF组、AAV-TGF-β1组和VEGF+TGF-β1组。穿刺法抽取兔骨髓液,分离培养原代BMSCs,分别构建AAV-VEGF和AAV-TGF-β1腺病毒载体转染BMSCs,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VEGF、TGF-β1的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髓核细胞标志SOX-9、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表达,以及P38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38、MAPKAPK2和HSP27的表达。加入P38MAPK的特异阻滞剂SB203580预处理BMSCs,检测VEGF和TGF-β1对BMSCs增殖、凋亡、分化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VEGF和TGF-β1可通过调节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BMSCs凋亡,促进BMSCs增殖,并向类髓核细胞分化,且在其协同作用下效果显著。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可反转VEGF和TGF-β1对BMSCs增殖分化能力的促进作用。结论 VEGF和TGF-β1的协同作用能增强BMSCs增殖和分化的能力,提高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等细胞外基质的表达,从而促进退变椎间盘的修复和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骨髓充质细胞 盘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行性 被引量:7
8
作者 杨书强 张振香 +2 位作者 法宪恩 张瑞成 朱晓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3-506,共4页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内皮细胞定向分化的可行性并观察其生长增殖特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大量较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2组,实验组以含VEGF的M199培养液进行体外诱导分化,对照组...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内皮细胞定向分化的可行性并观察其生长增殖特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大量较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2组,实验组以含VEGF的M199培养液进行体外诱导分化,对照组用M199培养液培养。通过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观察所分化细胞的形态及表型,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培养早期BMSCs多呈扁平、梭形、多角形形态,2周后实验组细胞渐呈集落状、椭圆形、铺路石样排列,而对照组细胞呈"毛发状"成纤维细胞外形。透射电镜下实验组细胞浆内有内皮细胞特征性单层质膜包裹结构——Weible-Palade小体。对照组无此结构。实验组第3代细胞的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比例接近(78.20±5.90)%,与人血管来源内皮细胞((82.70±4.4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呈阴性。生长曲线呈指数增长,短期内无明显衰老现象。结论:人BM-SCs在VEGF的诱导下可定向分化为内皮细胞,并且保持了干细胞旺盛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细胞 诱导分化 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脂肪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分化的能力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范丽君 肖倩蓉 +6 位作者 林凯桑 王思妤 李章芳 李晨钟 张彤 韩亚娟 沈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47-1254,共8页
目的研究脂肪干细胞(ASCs)向内皮分化的能力,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比。方法从SD大鼠中分离培养ASCs、BMSCs,选择生长良好的一定代数的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用CCK-8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进行标准内皮诱导3周,用q ... 目的研究脂肪干细胞(ASCs)向内皮分化的能力,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比。方法从SD大鼠中分离培养ASCs、BMSCs,选择生长良好的一定代数的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用CCK-8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进行标准内皮诱导3周,用q PCR检测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D31、KDR、v WF m 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表面抗原CD31的表达;用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检测诱导组细胞的摄取功能;在Matrigel上验证诱导组细胞的成管能力。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大鼠ASCs和BMSCs,形态上,ASCs与BMSCs类似,均呈长梭形、纺锤状,类成纤维细胞样形态;流式检测结果显示BMSCs与ASCs均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100%与96.9%)、CD90(96.5%与99.2%),低表达造血系细胞表面标志物CD45(3.9%与0.8%),证实所提取的是间充质干细胞;CCK-8增殖实验结果表明,ASCs的增殖速度比BMSCs的增殖速度快(P<0.05)。标准内皮诱导后,q PCR显示诱导组BMSCs和ASCs表达CD31、KDR、v WF m RNA水平均高于未诱导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CD31抗原表达在诱导组的细胞膜表面;荧光显微镜下诱导组细胞摄取Dil-Ac-LDL(未诱导组不摄取);诱导组细胞在Matrigel上均具备成管能力,证实诱导后的细胞为内皮细胞。结论表明BMSCs和ASCs均可诱导向内皮细胞分化,ASCs广泛分化为内皮细胞的时间更短且增殖能力更强,提示ASCs比BMSCs更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骨髓充质细胞 内皮分化 内皮细胞 糖尿病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活性和内皮分化能力的影响及VEGF的干预作用(英文)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鹏 周长勇 +2 位作者 尹磊 孟宪琴 张丽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9-340,共12页
目的:探讨低氧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活性及向内皮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外源性VEGF对低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体外对hUC-MSCs进行分离培养。对hUC-MSCs的形态学和表型特征进行分析。在添加/不添加50 ng/mL V... 目的:探讨低氧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活性及向内皮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外源性VEGF对低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体外对hUC-MSCs进行分离培养。对hUC-MSCs的形态学和表型特征进行分析。在添加/不添加50 ng/mL VEGF的情况下,对hUC-MSCs分别进行不同时间的低氧诱导后,对细胞凋亡率、ROS生成及细胞增殖能力进行检测,并对hUC-MSCs的内皮分化能力进行评估。结果:低氧诱导早期(6,12 h),hUC-MSCs的凋亡及ROS生成显著增加,增殖能力显著下降;晚期(24,72 h),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水平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高浓度(50 ng/mL)外源性VEGF抑制低氧诱导早期出现的凋亡增加及增殖下降;外源性VEGF存在的情况下,低氧诱导14 d,hUC-MSCs表达早期内皮细胞表型,并能获得部分内皮细胞功能。结论:低氧早期造成hUC-MSCs急性损伤,晚期通过逐步适应恢复细胞活性并保持了其分化潜能。VEGF能够保护急性缺氧对细胞的损伤,并能诱导其向内皮样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细胞 低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分化 细胞凋亡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内皮细胞有免疫调控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江小霞 陈劲松 +3 位作者 苏永锋 廖灿 刘兵 毛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75-178,共4页
为了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诱导而来的内皮细胞的免疫调控能力,将人骨髓MSC在体外经VEGF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并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观察和检测细胞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观察其免疫... 为了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诱导而来的内皮细胞的免疫调控能力,将人骨髓MSC在体外经VEGF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并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观察和检测细胞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观察其免疫调控能力。结果表明:MSC在向内皮细胞分化的体系中生长迅速,诱导后的细胞经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能在Matrigel上形成毛细血管样网状结构。细胞表面标记无明显改变,即CD73、CD105、HLA-ABC仍阳性,CD34、CD80、CD86、HLA-DR、CD31仍为阴性。由MSC诱导分化而来的内皮细胞能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随内皮细胞加入量的增多而增强。结论:由骨髓MSC来源的内皮细胞对T淋巴细胞具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细胞 内皮细胞 免疫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其体外诱导分化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何旭 刘丹丹 +2 位作者 王阳 郭新 李玉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96-598,602,共4页
目的 :分离和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并检测其免疫学表型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对其体外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利用Percoll梯度分离、贴壁筛选法及单克隆培养法分... 目的 :分离和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并检测其免疫学表型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对其体外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利用Percoll梯度分离、贴壁筛选法及单克隆培养法分离、培养、扩增MSCs;采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免疫学表型 ;通过VEGF 16 5基因转染分析MSCs的表型变化。结果 :体外分离、培养出高度同源性的MSCs;MSCs具有独特的细胞免疫学表型 ,即CD4 4 ,CD2 9,c kit阳性 ,CD34,CD31,CD5 4阴性 ;VEGF 16 5诱导后CD4 4表达明显降低 ,CD31显著升高 ,MSCs向内皮分化。结论 :成功建立人MSCs分离培养方法 ,探讨了MSCs细胞免疫学表型及VEGF对它的内皮诱导分化作用 ,为MSCs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荧光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自发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1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瑞风 冯海燕 +2 位作者 张静 尹国华 张开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03-406,共4页
目的:揭示1例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自发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一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全量换液和2次半量换液后(即培养9 d)流式细胞术鉴定正常对照细胞免疫表型,再培养... 目的:揭示1例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自发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一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全量换液和2次半量换液后(即培养9 d)流式细胞术鉴定正常对照细胞免疫表型,再培养2d,采用流式细胞术和Dil-ac-LDL、FITC-UEA-1双荧光染色法,分别对患者的细胞和正常对照细胞进行内皮细胞鉴定。结果:患者细胞在培养11 d后大部分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而正常对照则仍为较纯的间充质干细胞。结论:该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自发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这一现象表明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过程中可能存在异常,其间充质干细胞有易于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骨髓 充质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和内皮细胞分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尚春 陈欣 +2 位作者 袁霆 张长青 王金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索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向成骨细胞和内皮细胞分化形成成骨细胞及内皮细胞共存体系的潜能和条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hMSCs,采用含30 mg/L内皮细胞生长添加剂的内皮细胞诱导液诱导1周,然后更换为含1... 目的探索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向成骨细胞和内皮细胞分化形成成骨细胞及内皮细胞共存体系的潜能和条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hMSCs,采用含30 mg/L内皮细胞生长添加剂的内皮细胞诱导液诱导1周,然后更换为含1×10-8mol/L地塞米松、10 mmol/Lβ-甘油磷酸钠、30μg/mL维生素C的成骨细胞诱导液继续诱导7~14 d。诱导前以只加10%FBS的HDMEM培养基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向成骨细胞诱导14 d后,采用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结果经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前分离培养的hMSCs表达CD90、CD105和CD44,不表达内皮细胞表面标志CD34和CD133,也不表达HLA-DR。诱导14 d后,hMSCs表面标志CD90和CD105的表达下降(P<0.05),成骨细胞表面标志CD44和HLA-DR及内皮细胞表面标志CD34和CD133增加(P<0.05)。诱导过程中原先长梭形的细胞缩短,细胞出现分层。hMSCs向成骨细胞诱导14 d后,茜素红染色显示有钙结节形成。结论hMSCs先后经内皮细胞诱导液和成骨细胞诱导液诱导,可在体外向内皮细胞和成骨细胞定向分化,形成内皮细胞和成骨细胞共存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细胞 成骨细胞 内皮细胞 细胞分化 细胞表面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定向诱导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志辉 周延民 +2 位作者 王博蔚 朱镇 刘春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0-504,607,608,共7页
目的:探讨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HPMSCS)在特定环境诱导下向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为其促进创伤愈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从足月分娩产妇娩出的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HPMSCS,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其生物学形态,利用流式... 目的:探讨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HPMSCS)在特定环境诱导下向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为其促进创伤愈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从足月分娩产妇娩出的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HPMSCS,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其生物学形态,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并通过成骨诱导鉴定及成脂肪诱导鉴定确定其多向分化潜能。对鉴定后的HPMSCS在体外通过内皮细胞诱导液使之向内皮细胞分化,并对诱导后细胞进行细胞化学荧光染色,检测内皮细胞特异性Ⅷ因子(vWF)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后细胞表面标志,观察是否具有内皮细胞表型。结果:HPMSCS在培养基中持续培养后,形态由成纤维细胞样转变为类似内皮细胞的铺路石样结构。成熟内皮细胞特异的表面标志vWF为阳性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CD31及CD34均有表达。结论:本诱导方案能够诱导HPMSCS出现内皮细胞表型,提示HPMSCS在体外特定条件下具有定向分化为内皮细胞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盘源充质细胞 内皮细胞 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肾小管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的作用及其与骨形成蛋白-7、分化抑制因子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9
16
作者 何春梅 郑法雷 +1 位作者 连耀国 刘燕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3-710,I0009,I0010,共10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肾小管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EMT)的作用及其与骨形成蛋白-7(BMP-7)、分化抑制因子(Id)2、Id3表达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ng/ml)与不同浓度VEGF16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肾小管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EMT)的作用及其与骨形成蛋白-7(BMP-7)、分化抑制因子(Id)2、Id3表达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ng/ml)与不同浓度VEGF165(0.1、1、10、100ng/ml)共同作用,或TGF-β1(5ng/ml)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抗体(10μg/ml)共同作用48h后,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方法检测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素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α-SMA、BMP-7、Id2和Id3的表达。TGF-β1(5ng/ml)、VEGF165(100ng/ml)与激活素受体样激酶-6/Fc嵌合体(Alk6/FcChimera)(2μg/ml,中和内源性BMP-7)共同作用48h后,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α-SMA、Id2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作用后,α-SMA表达比正常对照显著增强(P<0.05),E-钙黏素、BMP-7、Id2及Id3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显著减弱(P<0.05)。VEGF165以浓度依赖方式增强BMP-7及Id2蛋白表达,而显著降低TGF-β1上调α-SMA表达的作用(P<0.05)。加入VEGFR1抗体(10μg/ml)后,TGF-β1上调α-SMA表达的作用显著增强(P<0.05),而E-钙黏素、BMP-7、Id2表达显著减弱(P<0.05)。TGF-β1+VEGF165+Alk6/FcChimera共同作用后α-SMA蛋白表达比TGF-β1+VEGF165共同作用后显著增强(P<0.05),而Id2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VEGF165可抑制TGF-β1诱导HK-2细胞发生EMT;其机制可能与BMP-7和Id2表达上调有关,而与Id3表达变化无关。Id2表达增强可能与VEGF165的直接作用有关,而与BMP-7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上皮-充质细胞转化 骨形成蛋白-7 分化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转染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皮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龙仙萍 汪松 +2 位作者 赵然尊 石蓓 敖竹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15-1519,共5页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基因转染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内皮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培养大鼠骨髓MSCs,携带CGRP的慢病毒...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基因转染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内皮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培养大鼠骨髓MSCs,携带CGRP的慢病毒载体转染MSCs,未转染MSCs作为对照,应用ELISA法检测CGRP蛋白表达;实验分为转染Lenti-CGRP的MSCs(CGRP)组、转染Lenti-CGRP的MSCs+CGRP受体拮抗剂(CGRP8-37)组(CGRP+CGRP8-37)及未经转染的对照组。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CD31和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以鉴定其分化能力;细胞计数法观察转染CGRP后MSCs增殖的影响;Matrigel实验观察转染CGRP对MSCs形成管腔样结构能力的影响。结果:MSCs转染CGRP基因经诱导分化后的CD31和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细胞数量增多,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转染CGRP组细胞数量增长较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trigel实验显示转染CGRP组细胞微血管新生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GRP+CGRP8-37组上述作用明显被抑制。结论:转染CGRP基因能促进MSCs向内皮分化,并能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促进微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骨髓充质细胞 转染 内皮分化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Twist的短发夹RNA抑制A54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及体外侵袭 被引量:3
18
作者 卓文磊 王彦 +1 位作者 陈正堂 敖绪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25-328,共4页
背景与目的:上皮-间充质转分化在胚胎发育和肿瘤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发现人肺腺癌A549细胞高表达转录因子Tw ist的基础上,本实验研究了针对Tw ist的短发夹RNA(short hairp in RNA,shRNA)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上皮-间充质... 背景与目的:上皮-间充质转分化在胚胎发育和肿瘤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发现人肺腺癌A549细胞高表达转录因子Tw ist的基础上,本实验研究了针对Tw ist的短发夹RNA(short hairp in RNA,shRNA)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和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能表达针对Tw ist mRNA的shRNA的阳性RNA干扰(RNA i)质粒和表达不针对任何已知mRNA的shRNA的阴性RNA i质粒,分别转染至A549细胞,新霉素抗性筛选得到Tw ist表达受抑制的阳性RNA i细胞(P i组)和Tw ist表达未受影响的阴性RNA i细胞(N i组)。针对正常(C组)、P i、N i三组A549细胞,分别采用RT-PCR和W estern b lot技术检测Tw is、t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钙粘素表达,用Boyden小室模型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结果:C组:Tw ist和α-SMA表达强阳性,E钙-粘素表达弱阳性,Boyden小室穿膜细胞数为57.4±3.4;P i组:和C组相比,Tw ist和α-SMA表达显著减弱(P<0.01),E钙-粘素表达显著增强(P<0.01),Boyden小室穿膜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N i组:Tw is、tα-SMA和E-钙粘素表达,及Boyden小室穿膜细胞数皆和C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Tw ist的shRNA能有效地抑制A54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及体外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ST RNA干扰 上皮-充质转分化 培养的细胞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条件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共培养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恺鸣 迟路湘 鲁向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10-613,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对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人骨髓MSCs和大鼠BMECs,在正常和缺氧两种条件下,分别以间接...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对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人骨髓MSCs和大鼠BMECs,在正常和缺氧两种条件下,分别以间接和直接共培养两种方式对MSCs进行诱导分化,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观察和分析诱导后MSCs的胎肝激酶-1(fetal liver kinase-1,Flk-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表达。结果正常间接共培养未能诱导MSCs表达vWF和Flk-1蛋白,缺氧间接共培养和正常条件下的直接共培养均能诱导MSCs开始表达Flk-1蛋白,而vWF染色仍为阴性,缺氧条件下直接共培养表达Flk-1蛋白的MSCs比正常条件增多,而且部分Flk-1阳性细胞开始同时表达vWF蛋白。结论BMECs能够通过细胞直接接触诱导共培养的MSCs开始向内皮分化,缺氧条件下的直接共培养BMECs能诱导更多的MSCs更彻底地向内皮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细胞 缺氧 共培养 分化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抑制低氧诱导的内皮细胞间质转分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艳华 李宾公 +4 位作者 王裕勤 王得龙 邹晋 柯旋 郝艳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27-1631,共5页
目的探讨敲减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对低氧诱导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向间质转分化的影响及具体机制。方法低氧条件下培养HCMEC,使用RUNX3干扰慢病毒敲减HCMEC中的RUNX3基因,应用反转录PCR检测内皮细胞间质转分化(EndoMT)相关... 目的探讨敲减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对低氧诱导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向间质转分化的影响及具体机制。方法低氧条件下培养HCMEC,使用RUNX3干扰慢病毒敲减HCMEC中的RUNX3基因,应用反转录PCR检测内皮细胞间质转分化(EndoMT)相关基因CD31、血管内皮钙黏素(V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1(FSP-1)以及RUNX3的mRNA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D31、α-SMA、RUNX3、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Smad2/3、p-Smad2/3以及Notch-1、Hes1、Hey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CD31、α-SMA的表达和定位。结果低氧能够诱导HCMEC发生EndoMT;低氧时TGF-β2、Smad2/3、p-Smad2/3以及Notch-1、Hes1、Hey1蛋白均上调;而RUNX3敲减后TGF-β2以及Notch-1蛋白水平增高,然而Smad2/3、p-Smad2/3以及Hes1、Hey1蛋白水平均不同程度下调。结论 RUNX3敲减可减轻低氧诱导的EndoMT,可能是通过部分抑制TGF-β及Notch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转分化 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NOTCH 低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