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激酶C参与内源性大麻素1型受体对心肌L型钙电流的抑制作用
1
作者 张彦敏 段丽红 李茜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研究激活心肌内源性大麻素1型(CB1)受体是否通过改变蛋白激酶C(PKC)活性从而抑制L型钙电流,探讨激活CB1受体导致PKC活性变化的信号途径。方法利用酶解法制备大鼠心室肌细胞,分别单独应用CB1受体特异性激动剂2-氯乙胺花生四烯酸(ACEA... 目的研究激活心肌内源性大麻素1型(CB1)受体是否通过改变蛋白激酶C(PKC)活性从而抑制L型钙电流,探讨激活CB1受体导致PKC活性变化的信号途径。方法利用酶解法制备大鼠心室肌细胞,分别单独应用CB1受体特异性激动剂2-氯乙胺花生四烯酸(ACEA)100 nmol·L-1、CB1受体阻断剂AM251 100 nmol·L-1或PKC非特异性激动剂十四烷酸乙酸大戟二萜醇酯(PMA)500 nmol·L-1孵育细胞10 min;此外提前应用AM251或PMA孵育细胞5 min后,再用ACEA孵育细胞10 min。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单个心肌细胞的L型钙电流;应用Pep Tag非放射性蛋白激酶C检测系统检测细胞PKC活性;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中二酰甘油(DAG)的含量;Western蛋白印迹法测定磷脂酶Cβ(PLCβ)和磷酸化磷脂酶Cβ(p-PLCβ)表达。结果给予ACEA激动大鼠心肌细胞的CB1受体,可显著抑制L型钙电流,最大峰值电流密度由11.4±0.8降至(6.4±1.5)p A·p F-1;预先给予AM251或PMA可以完全阻断此抑制效应。检测心肌细胞PKC活性发现,与正常对照组(1.59±0.50)μmol·min-1·L-1相比,ACEA组心肌细胞PKC活性为(0.69±0.48)μmol·min-1·L-1,明显降低;同样预先给予AM251或PMA完全阻断ACEA对PKC活性的抑制效应。而给予ACEA没有影响心肌细胞DAG含量和PLCβ的磷酸化。结论激活心肌细胞CB1受体后抑制细胞PKC的活性,从而抑制L型钙电流,此过程没有PLCβ-DAG途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大麻素1型受体 蛋白激酶C L钙电流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1型受体参与疼痛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婷 李文娟 +2 位作者 刘荣鑫 张杰 薛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8-651,共4页
大麻素1型受体(CB1R)是近年来研究较为广泛的内源性大麻素受体之一,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均有表达。CB1R位于突触前膜,通过逆行抑制性突触传递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是治疗疼痛的有效靶点。激活CB1R对伤害性、病理性和炎性疼痛均具有镇痛... 大麻素1型受体(CB1R)是近年来研究较为广泛的内源性大麻素受体之一,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均有表达。CB1R位于突触前膜,通过逆行抑制性突触传递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是治疗疼痛的有效靶点。激活CB1R对伤害性、病理性和炎性疼痛均具有镇痛效应,拮抗CB1R可引起疼痛敏化。本文通过对CB1R结构功能、信号转导、镇痛机制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了解疼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探索更优疼痛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1受体 疼痛 镇痛机制 内源性大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Ⅱ型受体在股骨头坏死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俊辰 王更宏 +3 位作者 徐西林 李志刚 申意伟 张晓峰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9-214,共6页
大麻素Ⅱ型受体(CB2R)是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镇痛、抗炎、抗癫痫、抗纤维化及调节骨代谢等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及研究。近年来利用CB2R治疗多种疑难疾病已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对于骨科疾病的治疗。目前针对早... 大麻素Ⅱ型受体(CB2R)是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镇痛、抗炎、抗癫痫、抗纤维化及调节骨代谢等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及研究。近年来利用CB2R治疗多种疑难疾病已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对于骨科疾病的治疗。目前针对早中期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尚无疗效确切的方法,由于CB2具有抗炎、缓解疼痛、促进BMSCs成骨分化以及维持骨重塑稳态等作用,因此对其展开研究,希望CB2R能成为治疗ONFH的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受体 股骨头坏死 炎性反应 骨重塑 BMS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Ⅰ型受体抑制与激活对大鼠硬腭黏膜创伤愈合的影响
4
作者 龙海轮 苏旭 +2 位作者 吾凡别克·巴合提 张勇 陈晓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8,共8页
目的分析大麻素Ⅰ型受体(CBlR)抑制或激活对大鼠硬腭黏膜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大鼠硬腭部黏膜2 mm创伤造模,腹腔注射选择性拮抗剂Rimonabant Hydrochloride(SR141716A)和选择性激动剂Anandamide(AEA)持续7 d,记录创口平面愈合情况,组织... 目的分析大麻素Ⅰ型受体(CBlR)抑制或激活对大鼠硬腭黏膜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大鼠硬腭部黏膜2 mm创伤造模,腹腔注射选择性拮抗剂Rimonabant Hydrochloride(SR141716A)和选择性激动剂Anandamide(AEA)持续7 d,记录创口平面愈合情况,组织学愈合情况,CB1R的表达水平,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组织匀浆的细胞因子浓度。结果CB1R蛋白表达水平影响硬腭黏膜创口的愈合,CB1R抑制的动物伤口出现了明显的愈合延迟,同时伴随着肿瘤坏死因子-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升高。结论CB1R在大鼠硬腭黏膜创伤过程中表达于周围组织中,降低了局部组织的炎症水平,促进了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愈合 大麻受体 硬腭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R-Bmal1轴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和血管纤维化
5
作者 薛灵霞 龙瑶琳 +6 位作者 冯佳艳 毛田 郭娇 王卓玺 李杨 王晓晖 王丽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55-1164,共10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自身抗体(AT1R autoantibody,AT1-AA)通过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生物钟蛋白BMAL1异常表达诱导细胞表型转换以及血管纤维化的作用机...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自身抗体(AT1R autoantibody,AT1-AA)通过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生物钟蛋白BMAL1异常表达诱导细胞表型转换以及血管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只6~8周的SD雄性大鼠(体质量180~22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6):对照组以及使用AT1R细胞外第二环(extracellular loopⅡof 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ECLⅡ)主动免疫SD大鼠建立的AT1-AA阳性组。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分别观察2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结构变化和纤维化情况(n=3)。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血管组织以及原代VSMCs中纤维化标志蛋白CollagenⅠ、表型转换相关蛋白SM22、α-SMA、OPN以及MMP2的表达(n=4),此外,还检测了CT0、CT4、CT8、CT12、CT16、CT20时生物钟蛋白BMAL1的表达。通过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VSMCs的增殖迁移能力(n=3),使用si-RNA技术敲低Bmal1后检测BMAL1、CollagenⅠ、表型转换相关蛋白的表达(n=3)。另外,构建AT1-AA阳性的AT1R敲除(AT1R-KO)大鼠模型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其胸主动脉血管组织BMAL1的表达(n=4)。结果AT1-AA阳性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壁增厚[(140±9)%vs(120±5)%,P<0.05],血管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Masson染色蓝染明显,且CollagenⅠ表达较Control组表达上调(P<0.05)。AT1-AA阳性大鼠胸主动脉以及AT1-AA处理的VSMCs中收缩表型相关蛋白α-SMA、SM22表达下降(P<0.05),合成表型相关蛋白OPN、MMP2表达上调(P<0.05);AT1-AA诱导VSMCs划痕愈合能力以及迁移能力都显著增强。进一步发现,Bmal1的mRNA表达(0.67±0.26 vs 1.03±0.17)以及蛋白表达(0.46±0.06 vs 0.85±0.26)均在CT12时显著上调(P<0.05),且Bmal1的节律性消失(P<0.05)。敲低BMAL1后,AT1-AA诱导的VSMCs表型转换现象得到部分改善。与AT1-AA阳性的WT大鼠比较,AT1-AA阳性的AT1R-KO大鼠胸主动脉血管中BMAL1表达明显降低(1.35±0.06 vs 0.86±0.07,P<0.001);细胞水平发现AT1-AA诱导的VSMCs表型转换及胶原蛋白CollagenⅠ高表达的现象在AT1R-KO的VSMCs中得到部分改善。结论AT1-AA通过AT1R-Bmal1轴促进VSMCs表型转换以及血管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Ⅱ-1受体自身抗体 BMAL1 血管紧张Ⅱ-1受体 血管平滑肌细胞 转换 血管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受体1通过G_(αi/o)/RhoA信号通路促进急性肺损伤小鼠巨噬细胞M1极化
6
作者 马秀珍 周妮 +2 位作者 郭思琪 王源媛 麦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8,共8页
目的·探讨阻断大麻素受体1(cannabinoid receptor 1,CB1)对小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M281(CB1拮抗剂)对照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目的·探讨阻断大麻素受体1(cannabinoid receptor 1,CB1)对小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M281(CB1拮抗剂)对照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LPS+AM281组,每组10只。利用LPS诱导建立小鼠ALI模型。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表现并计算炎症评分。通过反转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各组小鼠肺巨噬细胞M1型标志物[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12]和M2型标志物[精氨酸酶(arginase,Arg)、甘露糖受体C型2(mannose receptor,C type 2,Mrc2)、巨噬细胞半乳糖型凝集素1(macrophage galactose-type lectin 1,Mgl1)]的mRNA水平。体外培养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THP-1细胞中CB1和CB2的表达,并在进一步阻断CB1及抑制G_(αi/o)/RhoA信号通路后,检测M1型标志物的mRNA水平。结果·LPS组小鼠肺组织损伤明显,炎症评分明显升高;阻断CB1后,与LPS组相比,LPS+AM281组小鼠肺损伤得到改善,表现为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改善、肺间质及肺泡腔内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炎症评分下降(P=0.007)。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小鼠肺组织中M1型标志物水平上调,而在阻断CB1后巨噬细胞极性发生改变,M1/M2比例发生反转(均P<0.05)。体外研究发现,巨噬细胞表达CB1和CB2,利用花生四烯基-2-氯乙酰胺(arachidonyl-2-chloroethylamide,ACEA)激活CB1可上调M1型标志物的表达,阻断CB1及选择性抑制G_(αi/o)/RhoA信号通路后,M1型标志物的表达均明显下调(均P<0.05)。结论·CB1在ALI中通过G_(αi/o)/RhoA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向M1极化,阻断CB1可改善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大麻受体1 巨噬细胞 M1极化 G_(αi/o)/RhoA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大麻素2-AG通过电压门控钙通道拮抗大鼠尾核神经元损伤的电生理研究
7
作者 朱时钰 陆永利 +1 位作者 李自成 杨红卫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9-1266,共8页
目的:探讨内源性大麻素2-花生四烯酸甘油(2-arachidonoyl glycerol,2-AG)对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损伤的大鼠尾核(caudate nucleus,CN)神经元电压门控钙通道(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s,VGCCs)电流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 目的:探讨内源性大麻素2-花生四烯酸甘油(2-arachidonoyl glycerol,2-AG)对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损伤的大鼠尾核(caudate nucleus,CN)神经元电压门控钙通道(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s,VGCCs)电流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原代培养的新生SD大鼠CN神经元上,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2-AG对KA诱导的兴奋性毒性及VGCCs电学功能的改变:包括电流密度、通道的电流-电压特性、通道的激活动力学特性和失活动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KA显著增强CN神经元的VGCCs电流密度,且改变VGCCs失活电学特性:降低其半失活电压,使失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但并不影响VGCCs激活电学特性。直接给予2-AG或单酰甘油脂肪酶抑制剂URB602抑制2-AG降解而间接升高胞内2-AG水平,可通过大麻素受体1(cannabinoid receptor 1,CB1R)抑制KA诱导的VGCCs电流密度的增加和失活曲线的去极化方向移动。结论:内源性大麻素2-AG对KA诱导的兴奋性毒性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通过CB1R途径调控CN神经元的VGCCs功能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花生四烯酸甘油 红藻氨酸 电压门控钙通道 尾核 大麻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大鼠胰腺组织中内源性大麻素受体1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定位 被引量:1
8
作者 闫晓洁 秦贵军 +1 位作者 马晓君 樊大贝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5-698,共4页
目的:检测大鼠胰腺B细胞中内源性大麻素受体1(CB1R)的定位,了解肥胖大鼠胰腺组织中CB1R表达的改变。方法:高脂饲料喂养雄性SD大鼠20周,制备肥胖大鼠模型(n=10),并设正常对照组(n=10)。取2组大鼠胰腺,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B1R蛋白表达,原... 目的:检测大鼠胰腺B细胞中内源性大麻素受体1(CB1R)的定位,了解肥胖大鼠胰腺组织中CB1R表达的改变。方法:高脂饲料喂养雄性SD大鼠20周,制备肥胖大鼠模型(n=10),并设正常对照组(n=10)。取2组大鼠胰腺,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B1R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CB1RmRNA表达,间接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胰岛B细胞CB1R的定位。结果:CB1R主要表达于胰岛B细胞;且肥胖组大鼠胰腺组织CB1R蛋白及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CB1R主要表达于胰岛的B细胞,且在肥胖时表达水平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大麻受体1 肥胖 大鼠 胰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筏在CB2受体介导的内源性大麻素AEA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活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文杰 王密 +2 位作者 刘萍 阳乔 唐望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目的探讨脂筏在内源性大麻素受体2(CB2)介导的内源性大麻素(AEA)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活性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大麻素受体2shRNA(Cnr2-shRNA)转染HSC细胞,干扰CB2受体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转染前后不同浓度的AEA和甲基-... 目的探讨脂筏在内源性大麻素受体2(CB2)介导的内源性大麻素(AEA)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活性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大麻素受体2shRNA(Cnr2-shRNA)转染HSC细胞,干扰CB2受体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转染前后不同浓度的AEA和甲基-β-环糊精(MCD)对HSC的作用效应;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AEA及MCD作用后HSC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和c-Jun氨基端激酶/应激活化蛋白激酶(p-JNK)的表达量;采用激光共聚焦法检测HSC上的脂筏(LRs)以及CB2受体的表达;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脂筏,Westernblot鉴定脂筏并检测脂筏中CB2受体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Cnr2-shRNA转染筛选Cnr2-单克隆细胞株,MTT检测发现转染后CB2受体的减少能减弱AEA对HSC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然而用MCD预处理HSC细胞后CB2受体的减少对AEA的效应无明显影响。p-P38MAPK和p-JNK的表达与AEA浓度有依赖关系,且可以被MCD部分拮抗。CB2受体在HSC膜脂筏和胞质中均有表达,但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AEA刺激前HSC细胞脂筏,发现未受AEA刺激时脂筏中含有的CB2受体量很少,CB2受体大部分存在于HSC细胞胞质中。结论 CB2受体参与AEA抑制HSC细胞增殖的过程与脂筏相偶联,通过脂筏这个信号平台AEA的刺激可能使CB2受体聚集或增多从而发挥级联放大效应,且这一效应与细胞中p-P38MAPK和p-JNK信号途径的激活有关。脂筏和CB2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可能成为治疗肝纤维化有效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大麻 脂筏 肝星状细胞 内源性大麻CB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1型受体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中的动态表达及其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楼之茵 程洁 +5 位作者 李琳 陈伟 王晓蓉 浦政 刘振国 肖保国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4-822,共9页
【目的】观察大麻素1型受体(CB1R)在C57B/L6小鼠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表达及其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动态变化及其作用。【方法】取C57B/L6胎鼠的海马培养神经元及新生C57B/L6新生小鼠的... 【目的】观察大麻素1型受体(CB1R)在C57B/L6小鼠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表达及其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动态变化及其作用。【方法】取C57B/L6胎鼠的海马培养神经元及新生C57B/L6新生小鼠的皮层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观察CB1R蛋白的表达;观察正常对照、完全弗氏佐剂、EAE和特异性CB1R抑制剂(SR141716A,SR1)干预组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质量变化;用real time PCR检测CB1R m RNA表达;Western blot和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B1R蛋白表达;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1β、IL-4、IL-10、IL-17、IL-6、TNF-α、IFN-γ浓度的变化。【结果】1C57B/L6小鼠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表达CB1R,星形胶质细胞不表达CB1R。2EAE小鼠神经元CB1R的表达显著低于CFA小鼠(P<0.01),小胶质细胞CB1R的表达显著高于CFA小鼠(P<0.01)。EAE小鼠脾脏中CB1R的表达与相同时点CFA小鼠无显著性差异(P>0.05)。3SR1干预促进EAE早发,上调EAE小鼠CNS和脾脏抗原特异性T细胞IL-17,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P<0.05)。【结论】1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表达CB1R。2EAE小鼠脾脏中CB1R显著升高没有疾病特异性,可能与非特异性免疫激活有关。3中枢神经细胞上的CB1R可能兼有神经保护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参与EAE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1受体 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2型受体在加速正畸牙移动中的作用
11
作者 范登莹 翟浩嫣 +6 位作者 刘慧娟 赵圆 李东娜 乔星 康文静 朱德超 刘春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18,共7页
目的 探讨大麻素2型受体(CB2)在正畸过程中对小鼠正畸牙移动(OTM)速率和压力侧牙周组织改建的作用。方法 筛选CB2^(-/-)和同窝WT型各30只雄性小鼠,6周龄时建立牙齿移动模型,建模时间分别为0、3、7、14、21 d(n=6)后取材,经体视显微镜测... 目的 探讨大麻素2型受体(CB2)在正畸过程中对小鼠正畸牙移动(OTM)速率和压力侧牙周组织改建的作用。方法 筛选CB2^(-/-)和同窝WT型各30只雄性小鼠,6周龄时建立牙齿移动模型,建模时间分别为0、3、7、14、21 d(n=6)后取材,经体视显微镜测量牙移动距离;HE染色观察根压力区牙周组织变化;TRAP染色统计根压力区破骨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根压力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阳性单核细胞和多核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 正畸牙移动距离测量结果显示,在21 d内,随着时间延长,牙齿移动距离逐渐增加,且3、7、14、21 d时CB2^(-/-)组牙齿移动距离均较WT小鼠增加;HE染色显示OTM第14天时CB2^(-/-)小鼠压力区牙周膜间隙宽度大于WT小鼠(P<0.000 1);TRAP染色显示14 d时,在第一磨牙远中根压力区硬骨板处,CB2^(-/-)小鼠的破骨细胞数量大于WT小鼠(P<0.001);MMP-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OTM 14 d时,在压力区牙周膜区域,CB2^(-/-)小鼠的MMP-9(+)单核细胞和MMP-9(+)多核细胞数量均大于WT小鼠(P<0.05)。结论 CB2可加速正畸力作用下牙齿移动速率。CB2缺失加速正畸牙移动是通过加速牙移动过程中压力侧骨吸收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2受体 正畸牙移动 压力区 骨改建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大麻素受体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卫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49-152,共4页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大麻受体 内源性 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SH 肝纤维化 临床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大麻素及其受体在神经病理痛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鹏 张伟 +2 位作者 张少博 张义宝 汪静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79-884,共6页
在神经病理痛的发生、发展和维持中,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神经系统从定位到表达水平都发生着动态变化。这些变化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不利的一面。外源性给予内源性大麻素在不同的疼痛模型中都产生了镇痛作用,且通过阻断大麻素受体发现... 在神经病理痛的发生、发展和维持中,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神经系统从定位到表达水平都发生着动态变化。这些变化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不利的一面。外源性给予内源性大麻素在不同的疼痛模型中都产生了镇痛作用,且通过阻断大麻素受体发现内源性大麻素镇痛作用的发挥主要由大麻素CB1及CB2受体介导。抑制内源性大麻素降解酶在不同的疼痛模型中也表现出了镇痛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因为增加了局部内源性大麻素含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痛 内源性大麻 大麻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1型受体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马丽娟 吴爽 +2 位作者 张凯 田梅 张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6-673,共8页
大麻素1型受体(CB1R)作为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主要成员,是中枢神经系统表达最丰富的受体之一。CB1R主要分布在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参与神经元兴奋性及突触可塑性调节,在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致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CB1R放射... 大麻素1型受体(CB1R)作为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主要成员,是中枢神经系统表达最丰富的受体之一。CB1R主要分布在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参与神经元兴奋性及突触可塑性调节,在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致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CB1R放射性配体的不断研发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等分子影像技术的日渐成熟,有助于实现CB1R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表达与分布的在体可视化。目前,CB1RPET显像可以有效评估亨廷顿病及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精神疾病患者体内的CB1R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联系,从而为神经精神疾病诊治提供新的见解。本文就CB1RPET显像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精神分裂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麻使用障碍及抑郁症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1受体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 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受体1型基因多态性对利拉鲁肽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任丽君 王军杰 +3 位作者 马豪莉 侯会娟 司马盼盼 宋瑞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152-2156,共5页
背景利拉鲁肽在Ⅲ期临床试验中被证实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然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利拉鲁肽的降糖效果仍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研究表明,基因多态性是造成众多药物出现个体差异的原因之一。目的大麻素受体1型基因(CNR1)在糖尿... 背景利拉鲁肽在Ⅲ期临床试验中被证实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然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利拉鲁肽的降糖效果仍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研究表明,基因多态性是造成众多药物出现个体差异的原因之一。目的大麻素受体1型基因(CNR1)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CNR1多态性对利拉鲁肽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0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30例早期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皮下注射利拉鲁肽进行治疗,治疗16周后测量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另外,收集患者外周血及部分患者新鲜外周血标本分别用来进行CNR1基因1260G>A位点的基因分型及CNR1 mRNA的表达测定。结果治疗16周后患者BMI、FPG、2 hPG、Hb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230例患者CNR1基因1260G>A位点的基因分型为:GG型188例(81.7%),GA型39例(17.0%),AA型3例(1.3%),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098,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550)。治疗16周后,GA/AA型患者BMI、FPG、HbA1c水平均低于GG型(P<0.05)。GG型和GA/AA型患者治疗16周后BMI、FPG、2 hPG、Hb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125例具有合适标本的CNR1 mRNA表达分析显示,GG型患者CNR1 mRNA表达水平高于GA/AA型患者(P<0.05)。不同基因型患者恶心呕吐、低血糖及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在早期T2DM患者治疗中安全有效。CNR1基因1260G>A位点的GA/AA型可能通过影响该基因mRNA的表达进而影响利拉鲁肽对T2DM患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利拉鲁肽 大麻受体 基因多态性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除大麻素Ⅱ型受体影响APP/PS1小鼠前额叶皮质小胶质细胞功能与激活PI3K/Akt/mTOR通路有关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蜜蜜 刘坤璐 +5 位作者 陈美桦 陈浩正 史敬璞 李锦 孙家广 王勃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49-656,共8页
目的研究大麻素Ⅱ型受体(CB2R)基因敲除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发病前期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并从分子水平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根据基因型分为野生型对照组(WT)、CB2R敲除组(CB2^(-/-)),模型组(APP/PS1)和模型+C... 目的研究大麻素Ⅱ型受体(CB2R)基因敲除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发病前期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并从分子水平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根据基因型分为野生型对照组(WT)、CB2R敲除组(CB2^(-/-)),模型组(APP/PS1)和模型+CB2R敲除组(APP/PS1*CB2^(-/-)),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4月龄小鼠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ELISA检测小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1-42和Aβ_(1-40)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前额叶皮质和海马脑区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鼠脑内炎症相关信号通路中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表达水平及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与APP/PS1组相比,APP/PS1*CB2^(-/-)组小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的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台次数无显著差异,提示CB2R敲除并不影响APP/PS1小鼠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与APP/PS1组相比,APP/PS1*CB2^(-/-)组小鼠前额叶皮质Aβ1-42含量和IL-6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5);APP/PS1组小鼠前额叶皮质小胶质细胞形态呈阿米巴状样,APP/PS1*CB2^(-/-)组小鼠小胶质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呈细长分支状;与APP/PS1组小鼠相比,APP/PS1*CB2^(-/-)组小鼠前额叶皮质PI3K蛋白表达水平及Akt和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ERK1/2和p38 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CB2R敲除影响APP/PS1小鼠前额叶皮质小胶质细胞的功能,可能与激活PI3K/Akt/mTOR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受体 阿尔茨海默病 小胶质细胞 神经源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1型受体过表达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晶晶 邹蕾 +1 位作者 黄志远 孙香蕾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9期2899-2904,共6页
目的:探讨大麻素1型受体(CB1R)过表达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脑神经干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EAE小鼠模型(n=50)并设置佐剂组(n=10)和对照组(n=10),建模成功的EAE小鼠注射CB1R过表达慢病毒液并记为CBlR过表达组(n=20),设置空载体... 目的:探讨大麻素1型受体(CB1R)过表达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脑神经干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EAE小鼠模型(n=50)并设置佐剂组(n=10)和对照组(n=10),建模成功的EAE小鼠注射CB1R过表达慢病毒液并记为CBlR过表达组(n=20),设置空载体组(n=10)和EAE模型组(n=20)。评价各组小鼠神经功能,观察对照组、EAE模型组和CBlR过表达组小鼠的脑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脑组织CB1R、室管膜下区Brdu和Brdu^(+)/Nestin^(+)以及Sox-2 mRNA水平。结果:EAE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升高、CBlR蛋白降低(P<0.05),CBlR过表达组神经功能评分下降、CBlR蛋白升高(P<0.05)。EAE模型组脑组织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及髓鞘缺失等典型病理变化,CBlR过表达组的病理损伤显著改善。EAE模型组Brdu、Brdu^(+)/Nestin^(+)阳性细胞以及Sox-2mRNA水平均显著增加(均P<0.05),CBlR过表达组比较EAE模型组亦显著增加(P<0.05)。结论:过表达CBlR可能是通过加速小鼠脑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脑组织损伤的修复,最终有效减轻了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1受体 过表达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小鼠 脑组织室管膜下区 神经干细胞 5-溴-2′-脱氧尿苷 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V1介导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的机制及针刺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源鑫 梅笑 +1 位作者 王云峥 王伟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4-1090,共7页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亚型1(TRPV1)是一种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广泛分布于胃肠道感觉神经纤维和非神经元细胞中,在介导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内脏高敏感中扮演重要角色。针刺通过活化穴区处TRPV1受体,促进体表物理刺激转化为体内化学信...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亚型1(TRPV1)是一种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广泛分布于胃肠道感觉神经纤维和非神经元细胞中,在介导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内脏高敏感中扮演重要角色。针刺通过活化穴区处TRPV1受体,促进体表物理刺激转化为体内化学信号,协同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以多机制、多通路抑制内脏TRPV1表达,临床治疗IBS-D效果显著。本文从TRPV1与脑肠轴失衡、肠道低度炎症、肠道菌群失衡的关系等方面,对TRPV1在IBS-D内脏高敏感中的机制进行综述,梳理针刺靶向TRPV1治疗IBS-D的研究现状,以期为针刺治疗功能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1 腹泻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高敏感 机制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受体1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莉 赵连英 +2 位作者 刘彦超 叶立红 戴二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681-684,共4页
目的研究大麻素受体1(CB1)mRNA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表达的变化,从基因转录水平探讨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关系。方法采用10%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造模第2、4、6、8周留取小鼠的肝组织及血清。通过病理对肝... 目的研究大麻素受体1(CB1)mRNA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表达的变化,从基因转录水平探讨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关系。方法采用10%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造模第2、4、6、8周留取小鼠的肝组织及血清。通过病理对肝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荧光定量RT-PCR检测CB1 mRNA和ERK mRNA水平,生化法检测血清中ALT和AST的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A)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CB1 mRNA和ERK mRNA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且随造模时间的延长,CB1 mRNA和ERK mRNA含量亦逐渐增高,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AST及HA的水平随造模时间延长而不断升高,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B1 mRNA的含量不但与血清中ALT、AST、HA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41、0.763、0.769,P均<0.01),而且与肝组织中ERK mRNA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r=0.789,P均<0.01)。结论CB1可能通过激活ERK,以ERK通路诱导肝星状细胞(HSC)增殖,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大麻 CB1 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广海 金松南 文今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03-906,共4页
内源性大麻素通过受体依赖性和非依赖性途径经一系列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可发挥多种重要的心血管效应,如舒张血管、降低血压和抑制心肌收缩等。它还参与抗炎、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因此,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在防治高血压、动脉粥样... 内源性大麻素通过受体依赖性和非依赖性途径经一系列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可发挥多种重要的心血管效应,如舒张血管、降低血压和抑制心肌收缩等。它还参与抗炎、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因此,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在防治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衰等心血管疾病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大麻 大麻受体 信号传导 心脏 血管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