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制权转移中的内幕交易者收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岳宝宏 孙健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8-75,共8页
本文在对国内外内幕交易者收益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借鉴Bris[1]以间接方法测算了我国控制权转移事件(2001—2009年)中的内幕交易者收益率,同时利用回归模型研究了控制权转移中内幕交易者收益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控制权转... 本文在对国内外内幕交易者收益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借鉴Bris[1]以间接方法测算了我国控制权转移事件(2001—2009年)中的内幕交易者收益率,同时利用回归模型研究了控制权转移中内幕交易者收益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控制权转移中的内幕交易者收益有正有负;公告前30天内幕交易者的收益占公告前60天收益的42.3%;公司的规模、盈利状况、公司治理水平和控制权转移的支付方式等都对内幕交易者的收益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权转移 内幕交易 内幕交易者收益 公司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沪深股市内幕交易者隐蔽交易行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国 冯俊文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9-94,共6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中国沪深股市内幕交易者的隐蔽交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沪深股市中的内幕交易者具有隐蔽交易行为;合法获取内幕信息者的交易时距显著长于非法获取内幕信息者的交易时距;内幕交易者的交易时距...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中国沪深股市内幕交易者的隐蔽交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沪深股市中的内幕交易者具有隐蔽交易行为;合法获取内幕信息者的交易时距显著长于非法获取内幕信息者的交易时距;内幕交易者的交易时距与交易规模以及买入日到信息公布日的时长显著相关。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幕交易者 隐蔽交易 交易时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操纵者与内幕交易者合谋条件下有打压过程的市场操纵行为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扈文秀 刘小龙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2013年第2期232-238,共7页
鉴于证券市场中存在内幕交易与市场操纵行为并行发生的现实,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与投资者行为偏差理论,建立了操纵者与内幕交易者合谋条件下有打压过程的多阶段市场操纵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出市场操纵过程中各期的最优预期均衡价格和... 鉴于证券市场中存在内幕交易与市场操纵行为并行发生的现实,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与投资者行为偏差理论,建立了操纵者与内幕交易者合谋条件下有打压过程的多阶段市场操纵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出市场操纵过程中各期的最优预期均衡价格和最大预期操纵收益,进而讨论了主要因素对最大预期操纵收益的影响,并运用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结果。最后,给出相应的政策以有效抑制市场操纵行为和内幕交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操纵 内幕交易 打压过程 融资融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幕交易抗辩事由中的预定交易计划
4
作者 邢会强 崔巍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7-67,共11页
预定交易计划是内幕交易抗辩事由之一。行为人能证明其表面上符合内幕交易构成要件的行为是执行预定交易计划的,免于承担内幕交易的法律责任。我国在相关司法解释中虽对此进行了原则性规定,但仍有待证券监管机构进一步出台专门规则予以... 预定交易计划是内幕交易抗辩事由之一。行为人能证明其表面上符合内幕交易构成要件的行为是执行预定交易计划的,免于承担内幕交易的法律责任。我国在相关司法解释中虽对此进行了原则性规定,但仍有待证券监管机构进一步出台专门规则予以细化。借鉴美国2022年对10b5-1规则的最新修订,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我国的预定交易计划细则,应秉持善意原则,防止预定交易计划被滥用;强化信息披露要求,确保交易计划的透明度;设置合理的冷静期,防止内幕信息的即时利用;限制交易计划的重叠,确保交易计划的单一性和连续性;严格控制预定交易计划的取消和修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幕交易 预定交易计划 内幕交易豁免 肯定性抗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证券犯罪领域“行政性认定”的证据属性——以内幕交易刑事案件为例
5
作者 方锁柱 林喜芬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3,57,共11页
“行政性认定”被常态化运用于内幕交易刑事案件中,但其作为刑事证据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历来存有争议。正当性争议体现在,“行政性认定”的行业权威属性会对司法判断产生潜在影响,存在不当侵犯法官裁判权的风险。基于法官对证券期货行业... “行政性认定”被常态化运用于内幕交易刑事案件中,但其作为刑事证据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历来存有争议。正当性争议体现在,“行政性认定”的行业权威属性会对司法判断产生潜在影响,存在不当侵犯法官裁判权的风险。基于法官对证券期货行业认知的有限性以及证据法鼓励采纳证据的原理,允许“行政性认定”进入刑事司法是更为合理的做法。合法性难题表现为,“行政性认定”无法被解释为书证、鉴定意见或专门性报告。为消弭证据种类合法性争议,宜增设“行政性认定”证据种类并建构相应的审查判断规则。审查对象方面,可采取“区分论”的审查判断方式,只审查对专门性问题的意见,不审查非专门性问题的基础事实。证据能力方面,重点审查“行政性认定”主体的适格性、范围的适当性、形式要件、法律依据以及形成时间等。证明力方面,从“行政性认定”所依据证据材料的真实可靠程度以及“行政性认定”是否达到刑事证明标准两方面进行实质性审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犯罪 行政性认定 内幕交易 专门性问题 证据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市场内幕交易防范的法治要义与制度安排
6
作者 周旭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31,共10页
碳市场的内幕交易既继承了一般内幕交易的理念,也存在特殊的表现与交易要义,凸显了完善其法治约束的必要性。在理念层面,应实现碳市场内幕信息的科学识别,并正确定性碳市场内幕信息的利用方式,同时注重碳市场内幕交易约束的不同手段协... 碳市场的内幕交易既继承了一般内幕交易的理念,也存在特殊的表现与交易要义,凸显了完善其法治约束的必要性。在理念层面,应实现碳市场内幕信息的科学识别,并正确定性碳市场内幕信息的利用方式,同时注重碳市场内幕交易约束的不同手段协调。在实践层面,要在行政管理上同时注重碳市场内幕信息的流转与保存管理,并规范内幕信息知情人的行为,在民事救济上处理好内幕交易关联各方的利益关系,在刑事制裁上正确定位碳市场内幕交易的犯罪行为,并使刑事制裁体制有利于碳市场的健康发展与气候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市场 内幕交易 内幕信息 信息公开 碳排放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构投资者缘何频入内幕交易、市场操纵歧途?——基于“制度情境行动”跨层分析框架
7
作者 魏成龙 袁明硕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5-546,共12页
机构投资者内幕交易、市场操纵是我国证券市场的沉疴痼疾,对其行为根源的探究可以为系统规制提供理论参考。通过整合制度失范理论和情境行动理论,构建了“制度情境行动”跨层分析框架,应用多案例研究剖析了上述犯罪行为的形成机理。研... 机构投资者内幕交易、市场操纵是我国证券市场的沉疴痼疾,对其行为根源的探究可以为系统规制提供理论参考。通过整合制度失范理论和情境行动理论,构建了“制度情境行动”跨层分析框架,应用多案例研究剖析了上述犯罪行为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新集体主义+金钱崇拜”文化取向、资本要素配置结构性约束、行政干预市场运行等宏观文化、经济、政治制度失范,引致了中观犯罪情境中机构投资者的攀比心理、赌徒心理、侥幸心理倾向和客观犯因性即时环境,包括资本市场震荡波动、实体经济增长乏力、市场投机氛围浓厚、信息高度不对称、绩效考评唯业绩论、监管俘获异化保护,进而影响了机构投资者微观行动认知选择过程;情境中的犯因性暴露导致犯罪动机(金钱诱惑或获取压力)被激发,机构投资者在道德约束微弱、犯罪收益大于成本、内外威慑感知不足的情况下做出犯罪行为决策,并逐渐形成犯罪行为惯性。机构投资者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行为规制,要借力于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金融市场体制机制改革,长期上注重对制度失范的修正,中期上着力消除即时环境的犯因性特征,短期上要强化内外威慑、抑制犯罪行为的发生和犯罪惯性的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内幕交易 市场操纵 形成机理 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泄露型内幕交易共同违法的认定标准与处断规则
8
作者 赵吟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6,共12页
实践中,针对泄露型内幕交易的行政执法存在对泄密人处罚的选择性缺失和对泄密人与受密人共同违法认定标准过于严格的问题。这并非证券执法机关主动选择的结果,而是客观上存在因果关系难以认定的困难。鉴于分割审视单纯泄密行为与受密后... 实践中,针对泄露型内幕交易的行政执法存在对泄密人处罚的选择性缺失和对泄密人与受密人共同违法认定标准过于严格的问题。这并非证券执法机关主动选择的结果,而是客观上存在因果关系难以认定的困难。鉴于分割审视单纯泄密行为与受密后交易行为不利于全面打击泄露型内幕交易,构建一套严谨、合理的泄露型内幕交易共同违法认定标准与处断规则十分必要。本文借鉴刑法的三阶层体系,在分析泄露型内幕交易共同违法“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三个要素的基础上,认为:在认定环节,应采用“行为共同标准”,将泄密人与受密人的行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审视,初步判断是否符合内幕交易的认定条件,进而分析二者行为的结合是否对同时反向交易方的利益造成了损害。在处断环节,应根据“责任主义”原则,分别评估泄密人和受密人的主观意图并进行归责和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露型内幕交易 共同违法 责任主义 行政处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内幕交易规制的必要性与制度设想 被引量:5
9
作者 钟文财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36,共12页
碳市场金融化背景下,碳排放权内幕交易问题在法制建设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在是否适用金融(或证券)监管范式方面也存在分歧。碳排放权是否属于金融产品、是否采用集中竞价交易方式以及相关内幕交易实证数据是否丰富,均不足以否定其规制... 碳市场金融化背景下,碳排放权内幕交易问题在法制建设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在是否适用金融(或证券)监管范式方面也存在分歧。碳排放权是否属于金融产品、是否采用集中竞价交易方式以及相关内幕交易实证数据是否丰富,均不足以否定其规制必要性。目前关于碳排放权内幕交易风险的许多基础理论都缺乏解释力,应将其作为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以公平竞争为理念予以规制。然而,衍生于股票市场的内幕信息中心论难以适用于碳排放权交易的具体认定,应当考虑引入竞争执法范式,将信息重大性和未公开性认定转变为信息优势及取用行为的正当性判断。同时,还应考虑构建以生态环境监管部门为统一执法主体、金融监管部门积极支持、各碳交所为主要自律监管组织的协同机制,统一自律处罚措施,明确行政责任并探索适时引入刑事制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 内幕交易 碳金融 公平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幕交易民事赔偿制度之审思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志明 《交大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29,共18页
随着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改革成效渐次显现,在立体追责的政策导向下,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制度构建似乎势在必行。但基于内幕交易的特殊行为构造,其民事责任面临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困境。现有诸多学说既难以令人信服地解释因果关系,也... 随着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改革成效渐次显现,在立体追责的政策导向下,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制度构建似乎势在必行。但基于内幕交易的特殊行为构造,其民事责任面临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困境。现有诸多学说既难以令人信服地解释因果关系,也无法精准识别所谓的适格原告。立法进程上曾有细化赔偿规则的激进尝试,但因其规范逻辑、功能定位等方面的诸多争议而失败。相关司法实践案例极为稀少,且多以原告败诉、撤诉告终,仅有的一起原告胜诉案件,其法理逻辑也多有可议之处。在我国对内幕交易实施惩罚性赔偿可能导致责任过苛,也无助于提升惩处概率;内幕交易对投资者的损害具有整体性和抽象性,比较法上并无强化民事追责的趋向。其民事赔偿制度的先天不足亦难以在传统私法责任框架下通过规则修补而获得“新生”。立足我国实际,本土化构建以证券公共执法促进投资者“私利”实现的公共补偿制度或是高效填补内幕交易损害、增强投资者信心的更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幕交易 民事赔偿 因果关系 适格原告 公共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利先避害——媒体报道对公司债市场交易行为的影响
11
作者 杜子佳 吴文锋 陈宝怡 《管理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44,共20页
本文以2014—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拥有的存续公司债作为研究样本,基于新浪财经的上市公司个股新闻构建新闻媒体情绪指标,实证发现负面的媒体报道情绪会显著增加公司债发生交易的可能性并降低其收益率,而正面情绪会显著降低发生交易的可能... 本文以2014—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拥有的存续公司债作为研究样本,基于新浪财经的上市公司个股新闻构建新闻媒体情绪指标,实证发现负面的媒体报道情绪会显著增加公司债发生交易的可能性并降低其收益率,而正面情绪会显著降低发生交易的可能性,但对收益率没有显著影响。此外,在发生交易的样本中,新闻媒体报道情绪的差异对公司债成交量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新闻情绪主要是通过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来增加公司债发生交易的可能性。另外,新闻情绪对较长剩余期限的债券影响较大,但对不同信用评级公司债的影响没有差异。特别地,本文还发现债券市场存在内幕交易的情况,即投资者在新闻报道出来的前一周就提前进行交易。本文补充了中国新闻媒体对债券市场影响的研究,并拓展了债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及内幕交易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报道 公司债 债券市场 内幕交易 信息透明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股票市场内幕交易实证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开连 王凯涛 +1 位作者 陈金贤 刘宽虎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2-64,共3页
内幕交易是我国股票市场常见的一种现象,但目前尚缺乏充分的经验数据和定量分析来支持这一立论。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考虑,以资产重组作为内幕信息题材,以大户持股集中度作为反映该内幕信息的敏感指标,通过选取深圳证券市场2000、2001两年... 内幕交易是我国股票市场常见的一种现象,但目前尚缺乏充分的经验数据和定量分析来支持这一立论。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考虑,以资产重组作为内幕信息题材,以大户持股集中度作为反映该内幕信息的敏感指标,通过选取深圳证券市场2000、2001两年有重组题材和无重组题材公司各40家,通过采取24析因分析方法,来验证这一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股票市场 内幕交易 实证分析 上市公司 资产重组 大户持股集中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股票市场内幕交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沈冰 郭粤 傅李洋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61,共8页
本文利用沪深两市2009年进行重组、高送转、业绩预增和预亏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影响我国股票市场内幕交易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信息透明度较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法律制度环境不佳是... 本文利用沪深两市2009年进行重组、高送转、业绩预增和预亏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影响我国股票市场内幕交易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信息透明度较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法律制度环境不佳是影响内幕交易行为的主要因素。此外,还证实了在缺乏卖空机制的中国股票市场中,内幕人员利用利好信息进行内幕交易的概率大于利空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票市场 内幕交易 知情交易概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幕交易违法所得计算中对市场因素的处理——基于国内案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莹 李心丹 周旭媛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22,共7页
内幕交易违法所得计算中如何剔除市场因素的影响,对于违法所得的准确认定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国内幕交易的实际案例,对现有剔除市场因素影响的计算方法在我国内幕交易违法所得计算中的适用性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方法的... 内幕交易违法所得计算中如何剔除市场因素的影响,对于违法所得的准确认定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国内幕交易的实际案例,对现有剔除市场因素影响的计算方法在我国内幕交易违法所得计算中的适用性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市场出现暴涨暴跌的极端情况下,超额收益法的思路对违法所得计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幕交易 违法所得 市场因素 超额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幕交易与公司治理:来自业绩预报的证据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捷瑜 王美今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9-66,共8页
本文结合上市公司的业绩预报事件,对信息披露中是否存在内幕交易、公司治理因素如何影响内幕交易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业绩预报前存在显著的内幕交易;高管薪酬、股息/盈利比与内幕交易负相关;负债资产比、股权集中度以及两职合一与内幕交... 本文结合上市公司的业绩预报事件,对信息披露中是否存在内幕交易、公司治理因素如何影响内幕交易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业绩预报前存在显著的内幕交易;高管薪酬、股息/盈利比与内幕交易负相关;负债资产比、股权集中度以及两职合一与内幕交易正相关。这说明薪酬激励的提高、两职分离有助于减少内幕交易,但大股东和债权人都没有监管内幕交易的动机;内幕交易虽能缓解由于风险态度差异而引起的经理与股东的利益冲突,却加重了大股东与外部股东的利益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幕交易 利益冲突 公司治理 业绩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幕交易监管:国际经验与中国启示 被引量:15
16
作者 何青 房睿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24,共8页
内幕交易违反了金融市场的公平原则,降低了资本市场的效率,但是由于其金融交易的特殊性,使得它在监管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在梳理内幕交易行为的理论基础、对内幕交易监管的争议进行讨论的基础上,从内幕人认定、内幕信息认定、内幕交... 内幕交易违反了金融市场的公平原则,降低了资本市场的效率,但是由于其金融交易的特殊性,使得它在监管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在梳理内幕交易行为的理论基础、对内幕交易监管的争议进行讨论的基础上,从内幕人认定、内幕信息认定、内幕交易行为认定、防范措施以及法律制裁与救济等五个不同的维度对美国、日本、欧盟和我国的内幕交易法律制度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总结我国法律在内幕交易规制方面的不足,并相应地提出改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幕交易 证券法 信息不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判别——基于内幕交易与市场操纵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史永东 蒋贤锋 《预测》 CSSCI 2005年第3期76-80,共5页
本文以中国证券市场历年发生的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案例为样本,以Logistic模型为分析工具,建立了违法违规行为的判别模型。该模型相对于已有的判别模型有较大改进,并且判别模型中阀值的选取可以体现监管的严厉程度。
关键词 内幕交易 价格操纵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证券犯罪的民事赔偿——以美国的内幕交易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顾肖荣 杜文俊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9-42,共14页
证券犯罪中的民事赔偿是近来法律界、证券界议论比较多的问题。作者以美国的证券内幕交易民事赔偿为例 ,对美国的内幕交易民事赔偿的学说、判例和制度作了较详尽的剖析、研究。在此基础上 ,作者以我国的司法现状为立足点 ,借鉴国外建立... 证券犯罪中的民事赔偿是近来法律界、证券界议论比较多的问题。作者以美国的证券内幕交易民事赔偿为例 ,对美国的内幕交易民事赔偿的学说、判例和制度作了较详尽的剖析、研究。在此基础上 ,作者以我国的司法现状为立足点 ,借鉴国外建立证券犯罪民事赔偿机制的基本理念和思路 ,就解决我国内幕交易民事赔偿诉讼问题的若干方面 ,例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代表人诉讼、团体诉讼以及股东派生诉讼等提出了相应的改革与完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赔偿 证券犯罪 证券内幕交易 代表人诉讼 股东派生诉讼 司法现状 团体诉讼 判例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权转移中内幕交易严重程度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岳宝宏 王化成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5-91,共7页
本文在对内幕交易识别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测算了中国控制权转移事件(2001—2009年)中的内幕交易严重程度,并且利用回归模型研究了控制权转移中内幕交易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控制权转移事件的内幕交易效应超... 本文在对内幕交易识别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测算了中国控制权转移事件(2001—2009年)中的内幕交易严重程度,并且利用回归模型研究了控制权转移中内幕交易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控制权转移事件的内幕交易效应超过50%,公告效应仅为19.1%,即80.9%的超额收益发生在控制权转移事件首次公告日之前,可以看出控制权转移过程中的内幕交易相当严重;流通市值规模、股价波动幅度、目标公司的盈利性、公司治理水平等都对内幕交易的严重性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权转移 内幕交易严重程度 公告效应 内幕交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与内幕交易行为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彭志 肖土盛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39,共10页
本文以2009~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事件为样本,研究了并购重组过程中的内幕交易存在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公司并购重组过程中,普遍存在信息提前泄露与内幕交易问题,股票价格和交易量在并购重组公告前后发生明显的异常波动。... 本文以2009~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事件为样本,研究了并购重组过程中的内幕交易存在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公司并购重组过程中,普遍存在信息提前泄露与内幕交易问题,股票价格和交易量在并购重组公告前后发生明显的异常波动。进一步研究发现,预期内幕交易的收益越高、并购重组交易金额越大,内幕交易越严重;公司在并购重组信息披露前停牌越早、证监会对内幕交易的稽查执法力度越大,越有助于抑制内幕交易行为。此外,本文研究结果主要存在于并购重组成功的子样本中,而对于并购重组失败的样本,知情人进行内幕交易的动机较弱。本文的研究结论对资本市场内幕交易监管实务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购重组 内幕交易 公司监管 上市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