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饥饿疗法的新靶标——内分泌腺衍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被引量:1
1
作者 闻崇炜 宁德刚 +1 位作者 刘瑞江 张业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22-630,共9页
"肿瘤饥饿疗法"是通过抑制促肿瘤血管新生细胞因子的作用,阻断肿瘤血管形成,最终实现"饿死"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内分泌腺衍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是在2001年被发现的一个组织选择性促血管新生因子.近年... "肿瘤饥饿疗法"是通过抑制促肿瘤血管新生细胞因子的作用,阻断肿瘤血管形成,最终实现"饿死"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内分泌腺衍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是在2001年被发现的一个组织选择性促血管新生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G-VEGF还兼有促进造血干细胞分化、刺激胃肠道收缩及影响肠神经系统发育等多种生理功能.EG-VEGF的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及血管新生依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作为相应的治疗靶点开发诊断及治疗试剂.本文对有关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饥饿疗法 内分泌腺衍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 组织选择性 血管新生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娜 王丹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86-388,共3页
目的探讨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卵巢肿瘤组织病理石蜡标本180例为实验组,正常卵巢2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G-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EG-VEGF... 目的探讨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卵巢肿瘤组织病理石蜡标本180例为实验组,正常卵巢2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G-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EG-VEGF在上皮性肿瘤、性索间质肿瘤、生殖细胞肿瘤等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原发卵巢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卵巢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索间质肿瘤的阳性表达率与生殖细胞肿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性肿瘤中,EG-VEGF在恶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良性、交界性肿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索间质肿瘤和生殖细胞肿瘤中,EG-VEGF在恶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同组良性肿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VEGF在转移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恶性上皮性肿瘤、恶性性索间质肿瘤和恶性生殖细胞肿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VEGF主要表达部位可能为正常卵巢的卵泡内膜及间质细胞;EG-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可能与卵巢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有关;EG-VEGF在性索间质肿瘤和生殖细胞肿瘤的良恶性判断方面无特异性意义,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的性质判断方面具有一定的鉴别意义;EG-VEGF可能在鉴别卵巢原发性肿瘤与继发性肿瘤方面有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分泌腺源性 肿瘤 组织学类型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分泌腺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刘祥 林琳 +1 位作者 胡鑫敏 王晓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6-520,695,共6页
目的:探讨内分泌腺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对结肠癌LoVo细胞相关恶性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50、100、200μg·L^(-1))EG-VEGF处理的结肠癌LoVo细胞作为EG-VEGF组,采用不含EG-VEGF培养液培养的结肠癌LoVo细胞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内分泌腺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对结肠癌LoVo细胞相关恶性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50、100、200μg·L^(-1))EG-VEGF处理的结肠癌LoVo细胞作为EG-VEGF组,采用不含EG-VEGF培养液培养的结肠癌LoVo细胞作为对照组。MTT法检测各组LoVo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细胞周期LoVo细胞百分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结肠癌LoVo细胞迁移率,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结肠癌LoVo细胞迁移数。结果:MTT法,与对照组比较,50、100和200μg·L^(-1) EG-VEGF组LoVo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且随着浓度的升高细胞增殖活性升高。FCM检测,与对照组比较,100μg·L^(-1) EG-VEGF组G0/G1期LoVo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S期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G2+M期细胞百分率变化不明显。细胞划痕实验,100μg·L^(-1) EG-VEGF组LoVo细胞迁移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Transwell实验,50、100和200μg·L^(-1) EG-VEGF组结肠癌LoVo细胞迁移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EG-VEGF可明显促进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和迁移,EG-VEGF可能与结肠癌的恶性发展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结肠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衍生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符黄德 罗起胜 +6 位作者 邓元央 黄华东 罗琨祥 李传玉 韦传东 陈源红 黄海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019-2023,共5页
目的:探讨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6月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脑胶质瘤患者52例为脑胶质瘤组,另选取同期于... 目的:探讨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6月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脑胶质瘤患者52例为脑胶质瘤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行颅脑损伤内减压术患者52例为对照组。收集脑胶质瘤组肿瘤组织和对照组正常脑组织,冷冻保存。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 PCR 法测定 HDGF、VEGF mRNA表达水平。将肿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裂解后提取蛋白,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 Western blotting 测定 HDGF、VEGF 表达水平。以 CD105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显微镜下观察5个视野内微血管数计算 MVD。自病理检查确诊起,追踪随访观察脑胶质瘤患者至2015-07-30,随访终点为死亡。结果脑胶质瘤组 HDGF、VEGF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经ELISA、Western blotting 测定的 HDGF、VEGF 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脑胶质瘤组MVD 为(74.3±10.4)个/视野,高于对照组的(9.6±1.4)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5.941,P <0.001)。脑胶质瘤组HDGF mRNA、蛋白(分别经 ELISA、Western blotting 测定)表达水平与 MVD 呈正相关(r =0.562、0.382、0.225,P <0.05),VEGF mRNA、蛋白(分别经 ELISA、Western blotting 测定)表达水平与 MVD 呈正相关( r=0.676、0.471、0.184,P <0.05)。HDGF 表达低水平、高水平的脑胶质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6〔95% CI (11.0,16.1)〕、8.4〔95% CI(6.6,10.2)〕个月,其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38,P =0.002)。VEGF 表达低水平、高水平的脑胶质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3〔95% CI(12.2,16.8)〕、12.6〔95% CI(10.0,15.1)〕个月,其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5,P =0.391)。MVD 低水平、高水平的脑胶质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8〔95% CI(12.3,17.3)〕、10.4〔95% CI(8.1,12.6)〕个月,其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7,P =0.038)。结论脑胶质瘤组织中 HDGF、VEGF 表达水平异常升高与肿瘤微血管形成紧密相关,可作为判断肿瘤血管生成和疾病预后的参考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肝癌衍生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糖尿病猕猴视网膜病变早变早期的表达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镜妃 罗启慧 +6 位作者 黄超 刘文涛 曾文 高琪 陈苹 陈兵 陈正礼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17-1221,共5页
目的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猕猴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通过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眼底彩照情况及糖尿病病程,确定入选3只利用高脂饲料诱导成功且处于糖尿病视网膜... 目的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猕猴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通过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眼底彩照情况及糖尿病病程,确定入选3只利用高脂饲料诱导成功且处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的猕猴及3只年龄相当的健康猕猴。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猕猴视网膜内VEGF和PEDF表达情况。结果处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的猕猴视网膜内VEGF在mRNA表达水平(P<0.05)及蛋白表达水平(P<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猕猴,糖尿病组猕猴视网膜内PEDF mRNA表达量相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PEDF蛋白表达与其mRNA表达趋势一致(P<0.05)。结论猕猴糖尿病视网膜早期,出现VEGF的上调和PEDF的下调,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可为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 猕猴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对糖尿病豚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爽 梁申芝 +1 位作者 万光明 徐亚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8-402,共5页
背景 研究发现糖尿病合并高度近视患者较少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高度近视对DR的发生和发展可能具有保护作用.DR的主要病理基础是新生血管的形成,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DR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 背景 研究发现糖尿病合并高度近视患者较少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高度近视对DR的发生和发展可能具有保护作用.DR的主要病理基础是新生血管的形成,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DR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合并糖尿病豚鼠视网膜中VEGF和PEDF表达的变化,探讨高度近视对DR的影响.方法 将出生3d的豚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度近视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高度近视组,每组12只.高度近视组豚鼠用半透明眼罩行右眼遮盖,构建高度近视动物模型;采用60 mg/kg的链脲佐菌素(STZ)腹腔内注射4次,每3天1次,制作糖尿病豚鼠模型;糖尿病合并高度近视组豚鼠采用半透明眼罩联合STZ制作糖尿病合并高度近视模型.造模成功后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视网膜中VEGF和PEDF的表达情况,应用Biosens数字成像分析系统分析阳性反应部位的平均吸光度(A)值. 结果 正常对照组、高度近视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高度近视组的屈光度分别为(+0.25±177;0.07)、(-7.50±177;0.04)、(+0.25±177;0.03)和(-7.50±177;0.02)D;空腹血糖分别为(5.3±177;0.1)、(5.1±177;0.2)、(19.7±177;0.4)和(18.5±177;0.3)mmol/L.各组豚鼠均造模成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度近视组视网膜组织变薄,神经节细胞数目减少;糖尿病组视网膜组织结构疏松、肿胀;糖尿病合并高度近视组视网膜组织变薄,结构肿胀.正常对照组、高度近视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高度近视组VEGF阳性反应部位平均A值分别为128.61 ±177;5.57、118.24±177;2.59、155.60±177;9.70和135.15±177;5.22,各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65,P=0.032),其中糖尿病合并高度近视组豚鼠视网膜中VEGF表达水平(A值)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0,P<0.05);PEDF阳性反应部位平均A值分别为145.57±177;8.35、149.54±177;6.20、127.71 ±177;2.45和1 37.53±177;7.38,各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210,P=0.019),其中糖尿病合并高度近视组豚鼠视网膜中PEDF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1,P<0.05).结论 高度近视合并糖尿病的豚鼠视网膜中VEGF表达量下调,而PEDF表达上调,这可能是高度近视眼不易发生DR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度近视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氧环境下新生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间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军 田兆方 +2 位作者 杜江 尹晓娟 封志纯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72-775,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氧浓度环境对新生大鼠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影响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视网膜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新生大鼠生后即置于50%和45%~12.5%的氧环境下14d。计数每张切片上突破内界膜且与内界... 目的研究不同氧浓度环境对新生大鼠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影响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视网膜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新生大鼠生后即置于50%和45%~12.5%的氧环境下14d。计数每张切片上突破内界膜且与内界膜有联系的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PEDF在大鼠视网膜的表达。结果在暴露于45/12.5%氧环境下的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密度为92.62±23.45,持续50%氧组为14.23±12.86,对照组为12.96±10.58;VEGF阳性细胞率在45%~12.5%氧环境组、持续50%氧组分别为57.89%、4.98%,而对照组为1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9.461,P=0.000)。离开暴露环境后0、2d的VEGF阳性细胞率在45%~12.5%氧和持续50%氧组分别为(57.89±2.84)%、(39.38±1.10)%和(34.98±4.80)%、(27.80±4.05)%(P均=0.000)。PEDF在三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71~0.765,P均>0.05)。因此,两实验组病理形态方面差异与视网膜的总VEGF水平相关,而总的PEDF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鼠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模型中,血氧小的波动就可触发随后不成比例的血管增长,后者伴随比PEDF更强烈的VEGF的变化。如果这种变化同样存在,即可解释胎龄、体重、临床相似的早产儿,在相同给氧条件下的部分发生ROP,而部分不发生ROP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视网膜 血管发育 新生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减驻景方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田楠楠 亢泽峰 张庆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06-908,共3页
目的观察加减驻景方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驻... 目的观察加减驻景方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驻景方对病理性近视CNV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周龄雌性三色豚鼠75只随机选取15只为空白对照组,剩余豚鼠均戴头套右眼形觉剥夺诱导病理性近视,并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每组各30只,右眼行氪激光光凝。于光凝后第1天开始连续灌胃21 d,中药组予驻景方3.285 g·kg-1·d-1(1.5 m L·d-1),模型组予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后7 d、14 d、21 d分别行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检测。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造模完成后14 d、21 d时中药组VEGF表达的光密度值(0.130 1±0.019 6、0.055 6±0.011 9)较模型组(0.165 9±0.054 3、0.096 1±0.025 9)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1)。造模完成后14d及21 d时中药组PEDF表达的光密度值(0.038 9±0.004 0、0.054 3±0.008 5)较模型组(0.030 5±0.007 7、0.029 3±0.0059)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01)。RT-PCR结果显示,VEGF mRNA、PEDF mRNA在各组中均有表达,中药组VEGF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减弱,而PEDF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增强。结论中药驻景方可抑制氪激光诱导的病理性近视CNV模型中VEGF的表达,促进PEDF的表达,从而抑制CNV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减驻景方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玻璃体混浊血流动力学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钮心瑜 宋晓慧 宋峰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玻璃体混浊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医院就诊的玻璃体混浊患者共90例,参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玻璃体混浊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医院就诊的玻璃体混浊患者共90例,参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每次1粒0.5 g,3次/d;4~6周后调整为每日2次,1粒/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连续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玻璃体混浊程度评分、视力、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水平。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玻璃体混浊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44/4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后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VEGF水平显著少于对照组,PED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促进玻璃体混浊患者症状好转,提高疗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和VEGF、PEDF水平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混浊 血流动力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üller细胞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穆华 董丽 +1 位作者 冯卓蕾 张晓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24-927,共4页
目的研究Müller细胞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相互作用,为临床上治疗新生血管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大鼠Mller细胞原代培养,取第... 目的研究Müller细胞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相互作用,为临床上治疗新生血管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大鼠Mller细胞原代培养,取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实验按以下操作进行:(1)观察VEGF对PEDF的作用:VEGF处理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VEGF(100nmol.L-1、500nmol.L-1、1000nmol.L-1、5000nmol.L-1),24h后收集细胞分别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分析Mller细胞内PEDF mRNA和蛋白的表达。(2)观察PEDF对VEGF的作用:PEDF处理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PEDF(10nmol.L-1、40nmol.L-1、160nmol.L-1、640nmol.L-1),24h后收集细胞分别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分析Mller细胞内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VEGF处理组中,VEGF浓度为1000nmol.L-1、5000nmol.L-1时,PEDF mRNA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0.69倍(P<0.05)和0.44倍(P<0.01),PEDF蛋白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0.54倍(P<0.05)和0.52倍(P<0.05)。随VEGF浓度的升高,PEDF mRNA及蛋白表达均有逐渐减弱趋势。PEDF处理组中,PEDF浓度为40nmol.L-1和160nmol.L-1时,VEGF mRNA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0.61倍(P<0.05)和0.42倍(P<0.01),VEGF蛋白分别为对照组的0.70倍(P<0.05)、0.63倍(P<0.05)。随PEDF浓度的升高,VEGF mRNA及蛋白表达亦有逐渐减弱趋势。结论在Mller细胞内,VEGF对PEDF表达具有抑制作用,PEDF对VEGF也具有抑制作用,二者的负反馈调节作用可能在视网膜病理性新生血管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ÜLLER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胎儿生长受限体内的表达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利 钟少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7-89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胎儿生长受限(FGR)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正常足月妊娠孕妇(正常足月妊娠组)及FGR患者(FGR组)的胎盘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SDF-1表达水平,并同时检测相应孕妇体内血清V...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胎儿生长受限(FGR)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正常足月妊娠孕妇(正常足月妊娠组)及FGR患者(FGR组)的胎盘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SDF-1表达水平,并同时检测相应孕妇体内血清VEGF、SDF-1浓度。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正常足月妊娠组和FGR组胎盘组织滋养细胞中均有VEGF和SDF-1表达,VEGF、SDF-1的表达强度依次为0.25±0.00、0.20±0.00及0.21±0.00、0.13±0.00。正常足月妊娠组和FGR组孕妇血清中SDF-1、VEGF浓度水平依次为(289.12±30.41)、(120.53±32.58)和(524.07±43.51)、(257.46±40.51)pg/mL,显示正常足月妊娠组孕妇胎盘组织VEGF、SDF-1表达强度和体内VEGF、SDF-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FGR组。结论:SDF-1及VEGF在维持正常妊娠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当SDF-1及VEGF表达水平异常,可能出现FGR等病理妊娠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生长迟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及对血管内皮细胞DNA合成的影响
12
作者 任雨笙 崔芳 +3 位作者 陈强 贾国良 俞世强 吴宗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 :测定猪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纯度并观察其对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 DNA合成的影响。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凝胶过滤柱 ,标准蛋白制备标准曲线 ,测定猪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纯度 ;采用培养的人脐静脉血... 目的 :测定猪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纯度并观察其对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 DNA合成的影响。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凝胶过滤柱 ,标准蛋白制备标准曲线 ,测定猪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纯度 ;采用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应用 3H- Td R掺入的方法 ,观察猪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 DNA合成的影响。 结果 :测得的猪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 912 0 ,纯度为 89.46 % ;猪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可促进处于静止状态的人血管内皮细胞 DNA的合成 ,在 40 ng/ ml的质量浓度时 DNA的合成最为明显 ,且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作用 48h时合成最为显著。 结论 :猪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 912 0 ,可明显促进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对分子质量 血管内皮细胞 DNA合成 纯度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拉莫德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红 林杉 +2 位作者 杨宏 谢晓薇 王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及关节滑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诊治的60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吡罗昔康做为...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及关节滑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诊治的60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吡罗昔康做为基础性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甲氨蝶呤治疗,试验组加用艾拉莫德治疗,共9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治疗效果、血清及关节滑液中VEGF、PEDF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DAS-28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DAS-28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但试验组患者DAS-28评分下降更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而对照组为70%,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关节压痛指数、肿胀数、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指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在上述指标各维度均有所改善,但试验组的改善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及关节滑液中VEGF、PEDF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EGF、PEDF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试验组治疗后VEGF水平显著下降、PEDF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治疗RA患者疗效良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拉莫德 类风湿关节炎 甲氨蝶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艳梅 万鼎铭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蛋白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初治AL组(65例)、完全缓解期急性白血病(AL-CR)组(20例)、复发难治白血病(RRAL...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蛋白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初治AL组(65例)、完全缓解期急性白血病(AL-CR)组(20例)、复发难治白血病(RRAL)组(24例)及正常对照组(15例)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SDF-1及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SDF-1及VEGF蛋白的表达与初治AL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初治AL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SDF-1及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7%(44/65)和64.6%(42/65),均高于RRAL组[70.8%(17/24)和66.6%(16/24)]、AL-CR组[15.0%(3/20)和20.0%(4/20)]和正常对照组[6.6%(1/15)和13.3%(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159和23.382,P<0.001)。骨髓单个核细胞中SDF-1和VEGF蛋白的表达与初治AL患者的白细胞计数(χ2=11.413和15.363,P<0.001)及髓外浸润(χ2=10.100和13.333,P<0.001)有关。结论:初治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SDF-1与VEGF蛋白的高表达参与了AL的发生、发展、浸润、复发和转移,动态检测2者的表达水平对判断AL的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急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丹 陈超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观察早产儿生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水平的动态变化,为早期诊断及预测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提供依据。方法从2006年6月至2007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中按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确... 目的观察早产儿生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水平的动态变化,为早期诊断及预测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提供依据。方法从2006年6月至2007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中按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确认研究对象。将出生体重≤2000g或胎龄≤34周的患儿进行ROP筛查,将发生ROP患儿作为ROP组;选取与ROP组胎龄和出生体重相匹配的早产儿作为ROP对照组。将未发生ROP的早产儿根据胎龄分为<32周,~33+6周和~36+6周3个胎龄组。所有入选早产儿生后第7、14、21、28和35天分别进行采血,分离血清,经ELISA法检测血清VEGF和PEDF的水平。采用SPSS13.0中混合线性模型-重复数据测量、相关性分析、t检验和单变量方差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入选的早产儿共170例,其中6例在生后14d内自动出院失访而排除,11例发生ROP。未发生ROP的153例早产儿中,<32周54例,~33+6周48例,~36+6周51例。各胎龄组血清VEGF水平随日龄的增长而下降(r=-0.167,P=0.000),与第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4天,P=0.010;第21天,P=0.000),而自21d起基本保持稳定;血清PEDF水平在生后14d内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713),14d后随日龄的增长而升高(r=0.287,P=0.000),与第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1天,P=0.008;第28天,P=0.001;第35天,P=0.000)。胎龄对VEGF和PEDF水平的影响较出生体重显著,胎龄越小,生后血清VEGF和PEDF水平越高,在出生体重的协同作用下,胎龄与VEGF和PEDF水平均呈负相关(r=-0.162,P=0.027;r=-0.165,P=0.024)。早产儿生后PEDF/VEGF比值恒定,且随日龄的增长而升高(r=0.237,P=0.000)。ROP组血清VEGF(P=0.000)水平在生后21d均较ROP对照组低,且随日龄的增长反有上升;PEDF水平随着日龄的增长未能体现上升趋势;PEDF/VEGF比值在生后第7天显著升高(P=0.036),生后35d内随着日龄的增长反有下降(r=-0.449,P=0.047)。结论发生ROP的早产儿血清VEGF、PEDF水平以及PEDF/VEGF比值在生后1~3周可有变化趋势的改变,提示若早产儿生后血清VEGF水平较同胎龄者低,且随着日龄的增长反有升高,PEDF水平随着日龄的增长未能升高,PEDF/VEGF比值在第7天显著升高,在生后28d内随着日龄的增长反有下降,可能预示着ROP的发生。这可能有助于临床医生更早地预测ROP的发生,从而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和减轻RO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生长因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谭潇琼 周燕斌 +3 位作者 黎银焕 黄琬玲 蔡兴东 曾庆理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3-718,共6页
【目的】探讨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与肺癌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健康对照组(14例)、良性肺病组(14例)、肺癌组(56例)血清中HDGF和VEGF表达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IHC)的方法检... 【目的】探讨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与肺癌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健康对照组(14例)、良性肺病组(14例)、肺癌组(56例)血清中HDGF和VEGF表达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IHC)的方法检测患者肺癌组织及肺癌旁正常肺组织中HDGF和VEGF的表达。【结果】肺鳞癌患者与肺腺癌患者相比,肺鳞癌患者血清HDGF水平显著增高(P<0.01)。未分化+低分化肺癌患者与中分化+高分化肺癌患者相比,未分化+低分化肺癌患者血清HDGF水平显著增高(P<0.01);Ⅱ~Ⅳ期NSCLC患者血清HDGF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Ⅰ期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比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增高(P<0.05);血清HDGF水平与血清VEGF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35,P<0.01);肺癌组织中HDGF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肺癌旁正常肺组织(P<0.01);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肺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肺癌组织中HDGF的表达水平与VEGF的表达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5 P<0.05)。【结论】HDGF和VEGF可能与肺癌的生长、转移有关,并且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肝癌衍生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酶联免疫吸附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在老年小鼠新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关战军 张传森 +1 位作者 秦永文 郑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6-619,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B促进老年小鼠新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从年轻成年和老年小 鼠心脏中分离心脏血管内皮细胞(CMEC),用RT-PCR法分别测定其中PDGF-BB和PDGF-AAmRNA的表达,然后用 ChemoTX培养皿测定PDGF-AB对CME...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B促进老年小鼠新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从年轻成年和老年小 鼠心脏中分离心脏血管内皮细胞(CMEC),用RT-PCR法分别测定其中PDGF-BB和PDGF-AAmRNA的表达,然后用 ChemoTX培养皿测定PDGF-AB对CMEC迁移的影响。制作小鼠耳部血管生成模型,用激光多普勒测定PDGF-AB处理前 后血流量的改变。然后,经心脏穿刺注入生物素化的右旋糖苷以活体标记血管,取鼠耳做免疫组化,于数字式显微镜下获取图 像并定量分析小鼠耳部血管密度。结果:PDGF-BB和PDGF-AA在年轻成年小鼠CMEC中均有较丰富的表达,而PDGF-B 在老年小鼠CMEC中无表达。PDGF-AB处理后,培养的老年小鼠CMEC的迁徙能力明显增加(P<0.01)。PDGF-AB局部注 射后,老年小鼠耳部小血管密度和侧支循环的数目显著增加(P<0.05)。结论:PDGF-AB可促进老年小鼠新血管和侧支循环 的形成,其作用可能是通过PDGF-BB刺激CMEC迁徙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老年小鼠 血管生成 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对SDF-1诱导巨噬细胞趋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录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鹏程 徐茜 胡燕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巨噬细胞的趋化作用和对培养的巨噬细胞株U937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表达的作用,以及蛋白激酶C(PKC)对其的影响。方法用Boyden小室法观察人SDF-1对培养的大鼠脾巨噬细胞的...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巨噬细胞的趋化作用和对培养的巨噬细胞株U937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表达的作用,以及蛋白激酶C(PKC)对其的影响。方法用Boyden小室法观察人SDF-1对培养的大鼠脾巨噬细胞的趋化效应,以及蛋白激酶C抑制剂氯化白屈菜季铵碱对其趋化反应的影响;用RT-PCR方法观察浓度为100ng/ml的SDF-1作用12h后人U937细胞VEGF的表达以及氯化白屈菜季铵碱对其作用的影响。结果SDF-1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巨噬细胞表现出剂量依赖的趋化作用,100ng/ml时作用最强,趋化细胞数为(398±159)个/视野;不同浓度的氯化白屈菜季铵碱预处理后均能抑制巨噬细胞的趋化反应,10μmol/L时抑制作用最强,SDF-1的趋化细胞数下降至(68±31)个/视野。SDF-1能使U937细胞VEGF的mRNA转录水平提高20%;当氯化白屈菜季铵碱预处理后,此促进效应受到明显抑制,氯化白屈菜季铵碱浓度为10μmol/L时作用最强,仅可检测到微量VEGF。结论SDF-1通过其受体CXCR4实现对巨噬细胞的趋化作用和促VEGF表达的作用,PKC参与调控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巨噬细胞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趋化作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血管生长因子浓度变化与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关系 被引量:19
19
作者 官俏兵 张晓玲 +3 位作者 王琰萍 余波 杜瑛媛 万里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6-728,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血管生长因子浓度变化与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同步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 目的:研究血清血管生长因子浓度变化与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同步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记录脑梗死的体积。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否认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病史)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h内和第3、7、14天的平均血清PD-ECGF及VEGF浓度均高于相应对照组,并以发病后第7天最高,第14天最低。相应时间点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25,P=0.126)。不同时间点的血清PD-ECGF及VEGF浓度与NIHSS评分无相关性,与脑梗死体积也无相关性。结论:血清PD-ECGF、VEGF浓度在脑梗死后即有升高,参与新生血管形成及脑神经功能恢复,但血清浓度高低并非短期神经功能康复程度和预后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与生长因子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孔屹 韩丽荣 +2 位作者 彭亚军 唐莉 陈昌秀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88-790,共3页
目的:研究钙通道拮抗剂尼莫地平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小板洐生生长因子(PDGF)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将SD幼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球后注射药物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及小剂量组。建立高浓度氧气诱导... 目的:研究钙通道拮抗剂尼莫地平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小板洐生生长因子(PDGF)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将SD幼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球后注射药物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及小剂量组。建立高浓度氧气诱导的SD幼鼠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模型(OIR),后3组分别双眼球后注射尼莫地平(0.2mg/ml)各10、5、2μl,隔日1次×3次。取实验幼鼠眼球作普通病理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别检测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数目及VEGF与PDGF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数目及VEGF和PDGF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双眼球后注药大、中剂量组较模型组均明显减少(P<0.01),小剂量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VEGF和PDGF能够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一定剂量的钙通道拮抗剂尼莫地平则能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尼莫地平在某种程度上能抑制VEGF及PD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尼莫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