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分泌腺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刘祥 林琳 +1 位作者 胡鑫敏 王晓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6-520,695,共6页
目的:探讨内分泌腺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对结肠癌LoVo细胞相关恶性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50、100、200μg·L^(-1))EG-VEGF处理的结肠癌LoVo细胞作为EG-VEGF组,采用不含EG-VEGF培养液培养的结肠癌LoVo细胞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内分泌腺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对结肠癌LoVo细胞相关恶性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50、100、200μg·L^(-1))EG-VEGF处理的结肠癌LoVo细胞作为EG-VEGF组,采用不含EG-VEGF培养液培养的结肠癌LoVo细胞作为对照组。MTT法检测各组LoVo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细胞周期LoVo细胞百分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结肠癌LoVo细胞迁移率,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结肠癌LoVo细胞迁移数。结果:MTT法,与对照组比较,50、100和200μg·L^(-1) EG-VEGF组LoVo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且随着浓度的升高细胞增殖活性升高。FCM检测,与对照组比较,100μg·L^(-1) EG-VEGF组G0/G1期LoVo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S期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G2+M期细胞百分率变化不明显。细胞划痕实验,100μg·L^(-1) EG-VEGF组LoVo细胞迁移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Transwell实验,50、100和200μg·L^(-1) EG-VEGF组结肠癌LoVo细胞迁移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EG-VEGF可明显促进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和迁移,EG-VEGF可能与结肠癌的恶性发展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腺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结肠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娜 王丹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86-388,共3页
目的探讨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卵巢肿瘤组织病理石蜡标本180例为实验组,正常卵巢2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G-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EG-VEGF... 目的探讨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卵巢肿瘤组织病理石蜡标本180例为实验组,正常卵巢2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G-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EG-VEGF在上皮性肿瘤、性索间质肿瘤、生殖细胞肿瘤等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原发卵巢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卵巢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索间质肿瘤的阳性表达率与生殖细胞肿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性肿瘤中,EG-VEGF在恶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良性、交界性肿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索间质肿瘤和生殖细胞肿瘤中,EG-VEGF在恶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同组良性肿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VEGF在转移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恶性上皮性肿瘤、恶性性索间质肿瘤和恶性生殖细胞肿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VEGF主要表达部位可能为正常卵巢的卵泡内膜及间质细胞;EG-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可能与卵巢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有关;EG-VEGF在性索间质肿瘤和生殖细胞肿瘤的良恶性判断方面无特异性意义,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的性质判断方面具有一定的鉴别意义;EG-VEGF可能在鉴别卵巢原发性肿瘤与继发性肿瘤方面有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分泌腺 肿瘤 组织学类型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饥饿疗法的新靶标——内分泌腺衍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被引量:1
3
作者 闻崇炜 宁德刚 +1 位作者 刘瑞江 张业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22-630,共9页
"肿瘤饥饿疗法"是通过抑制促肿瘤血管新生细胞因子的作用,阻断肿瘤血管形成,最终实现"饿死"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内分泌腺衍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是在2001年被发现的一个组织选择性促血管新生因子.近年... "肿瘤饥饿疗法"是通过抑制促肿瘤血管新生细胞因子的作用,阻断肿瘤血管形成,最终实现"饿死"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内分泌腺衍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是在2001年被发现的一个组织选择性促血管新生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G-VEGF还兼有促进造血干细胞分化、刺激胃肠道收缩及影响肠神经系统发育等多种生理功能.EG-VEGF的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及血管新生依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作为相应的治疗靶点开发诊断及治疗试剂.本文对有关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饥饿疗法 内分泌腺衍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 组织选择 血管新生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实验性分泌性中耳炎大鼠中耳粘膜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希平 戴海江 +3 位作者 赵守琴 范尔钟 刘仲燕 魏永祥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分泌性中耳炎(otitismedia with effusion,OME)的关系。方法 50只健康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及对照组(20只),均以右耳为实验耳,左耳作正常对照。两组实验...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分泌性中耳炎(otitismedia with effusion,OME)的关系。方法 50只健康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及对照组(20只),均以右耳为实验耳,左耳作正常对照。两组实验耳分别经听泡注入来源于绿脓杆菌的内毒素(endotoxin,ET)35μl(实验组)和等量生理盐水(saline,NE)(对照组),于术后6小时、1天、3天、7天及14天各处死实验组动物6只和对照组动物4只,用HE染色观察两组动物中耳粘膜的病理变化,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中耳粘膜中VE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术后6小时术耳中耳粘膜上皮下间隙增厚,术后1天时增厚更显著并见炎性细胞浸润,中耳腔可见炎性细胞渗出,以多形核中性白细胞为主,3天时上述改变达高峰,7天时仅见上皮下间隙增厚且明显减轻,14天时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术耳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实验组术耳于术后1、3天时在部分中耳粘膜上皮细胞、炎性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中见VEGF阳性表达,7天时仅在部分血管内皮细胞有阳性表达,术后6小时及14天、对照组及实验组正常对照耳中耳粘膜均未见阳性表达。结论细菌内毒素能诱导大鼠急性OME,其病理改变3天时达高峰,14天基本恢复;VEGF可能参与了OME急性期的中耳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分泌中耳炎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肝动脉化疗栓塞单独/联合靶免治疗在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中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2
5
作者 胡灵溪 李妹 +4 位作者 付艺伟 路丽霞 马晓萱 王荣琦 南月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4033-4039,共7页
背景 中晚期肝癌治疗面临挑战,寻求有效评估及改善疗法成为研究重点,其中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合免疫疗法显示出潜力,但需进一步验证其疗效与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TACE单独/联合靶免治疗在中... 背景 中晚期肝癌治疗面临挑战,寻求有效评估及改善疗法成为研究重点,其中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合免疫疗法显示出潜力,但需进一步验证其疗效与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TACE单独/联合靶免治疗在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7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113例初治中晚期肝癌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TACE组(n=66)、TACE联合靶向治疗组(n=22)、TACE联合靶免治疗组(n=25),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VEGF、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等肿瘤标志物检测。根据改良的实体瘤反应评估标准(mRECIST)于治疗3、6、12个月后进行随访以评价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分析患者的疾病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并绘制生存曲线。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VEGF及相关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TACE组、TACE联合靶向治疗组及TACE联合靶免治疗组随访12个月的ORR分别为17.14%(6/35)、33.33%(4/12)、54.55%(6/11),DCR分别为28.57%(10/35)、41.67%(5/12)、72.73%(8/11),治疗12个月的TACE联合靶免治疗组的ORR和DCR高于TACE组(P<0.05)。TACE联合靶免治疗组中位PFS(15.039个月)高于TACE组(8.757个月)和TACE联合靶向治疗组(9.680个月)(P<0.05)。TACE联合靶免治疗组随访12个月行TACE次数低于TACE组和TACE联合靶向治疗组(P<0.05)。TACE联合靶向治疗组和TACE联合靶免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差值高于TACE组(P<0.05)。治疗前后血清VEGF差值预测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8(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9、0.629。血清VEGF联合PIVKA-Ⅱ、VEGF联合AFP、VEGF联合AFP及PIVKA-Ⅱ预测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的AUC分别为0.781、0.869、0.872(P<0.001)。结论 TACE联合靶免治疗能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延长患者PFS。患者血清VEGF可作为临床疗效评估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原发肝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肝动脉化疗栓塞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与放射敏感性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宜敏 梁碧玲 +3 位作者 卢泰祥 崔念基 李海刚 沈溪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1-163,167,共4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MVD)在预测鼻咽癌放射敏感性中的价值.[方法]对39例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单纯放疗患者放疗前的鼻咽活检组织,进行Von Willebrand因子、VEGF免疫组化染色;用动态MRI观察肿瘤放...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MVD)在预测鼻咽癌放射敏感性中的价值.[方法]对39例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单纯放疗患者放疗前的鼻咽活检组织,进行Von Willebrand因子、VEGF免疫组化染色;用动态MRI观察肿瘤放疗后的体积变化,在MR机上直接测量肿瘤体积.[结果]VEGF表达与MVD密切相关(r=0.553,P<0.05).VEGF表达与肿瘤体积缩小百分比相关,有统计学意义(38~40 Gy时r=-0.45,P<0.05;68~76 Gy时r=-0.42,P<0.05).MVD与肿瘤体积缩小百分比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38~40Gy时,r=-0.183,P=0.265;68~76 Gy时,r=-0.244,P=0.135).[结论]鼻咽癌组织内VEGF表达与放射敏感性呈负相关;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MVD与放射敏感性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密度 放射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昊 农晓琳 +5 位作者 陈琦 农东晓 黎燕宁 黎彦 陈洪 张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5-558,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NGF和VEGF在ACC侵袭转移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NGF和VEGF在ACC侵袭转移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NGF、VEGF在63例ACC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多项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NGF、VEGF在ACC组织中具有较高阳性表达,Cox模型提示NGF、VEGF、神经是否有侵袭、TNM分期、复发等是预后的危险因素,腺样-管状型的预后较实性型好。结论:ACC的预后与多因素相关,其中NGF、VEGF与ACC的侵袭转移有较大关系,可望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腺样囊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内抑素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夏丽娟 陈飞虎 +2 位作者 黄学应 刘永靖 李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7期760-763,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内抑素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CFA)诱导的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induc... 目的:观察重组人内抑素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CFA)诱导的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AA)大鼠模型,用足容积法测量关节肿胀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对微血管密度的影响。结果:弗氏完全佐剂致炎后d 10,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出现继发性炎症,皮下注射给予不同剂量的重组人内抑素(1.25、2.5、5 mg.kg-1),连续7 d,对照组于d 10给予氨甲喋呤(Methotrexate,MTX,1.0 mg.kg-1)。重组人内抑素各剂量组能明显抑制AA大鼠的继发性足肿胀,重组人内抑素各剂量组可不同程度减少AA大鼠关节滑膜组织高表达的VEGF,还可使滑膜组织的微血管密度减少。结论:重组人内抑素可显著抑制AA大鼠滑膜组织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该作用可能与抑制血管翳的生成及减少滑膜细胞表面VE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内抑素 佐剂关节炎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朱晋坤 毛华 +5 位作者 尹扬光 董文 杜峰 鲁玉明 熊宗华 邓梦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23-1028,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转染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质粒,观察两种生长因子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和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T/G HA-VSMC的影响,评估两种生长因子对血管损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构建人pc D... 目的通过体外转染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质粒,观察两种生长因子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和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T/G HA-VSMC的影响,评估两种生长因子对血管损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构建人pc DNA 3.1(+)空载(空载组)、pc DNA 3.1(+)-PDGF-透明质酸(HA)(PPH组)和pc DNA 3.1(+)-PD-ECGF-HA(PPEH组)质粒,分别转染入EAHY926和T/G HA-VSMC中,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内源性PD-ECGF和外源性PD-ECGF对EAHY926和T/G HA-VSMC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伤痕实验观察内源性PD-ECGF和外源性PD-ECGF对EAHY926和T/G HA-VSMC细胞迁移速度的影响。结果 MTT法检测3组EAHY926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5.18,P<0.001),其中PPH组高于空载组和PPEH组(P<0.05);空载组与PPE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检测3组T/G HA-VSMC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89,P<0.001),其中PPH组高于空载组(P<0.05);PPEH组低于空载组(P<0.05)。MTT法检测转染PPEH质粒的培养基(L-PPEH)对PPH诱导的EAHY926和T/G HA-VSMC增殖的影响,空载组、PPH组、PPH+L-PPEH组EAHY926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12.89,P=0.183)。空载组、PPH组、PPH+L-PPEH组T/G HA-VSMC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40,P<0.001);其中PPH组高于空载组和PPH+L-PPEH组(P<0.05)。细胞伤痕实验证实,转染PPEH质粒的EAHY926、T/G HA-VSMC细胞迁移能力增强;PPEH组EAHY926平均细胞迁移距离百分比(56.1%±2.2%)较空载组(27.8%±3.4%)升高(t=-15.08,P<0.001);PPEH组T/G HA-VSMC平均细胞迁移距离百分比(69.1%±2.3%)较空载组(43.6%±5.8%)升高(t=-33.64,P<0.001)。用转染PPEH质粒的培养基培养EAHY926、T/G HA-VSMC发现,外源性PD-ECGF处理的EAHY926、T/G HA-VSMC细胞迁移能力亦明显增强。结论通过转染PDGF质粒,模拟血管损伤后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受到PDGF和/或PD-ECGF刺激,发现PDGF能明显上调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和迁移。PD-ECGF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效果不明显,但能上调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的迁移速度;同时PD-ECGF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两种因子同时使用能抑制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促进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迁移。两者联合使用可能成为促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损伤血管恢复及预防血管再狭窄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血小板源内皮细胞生成因子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肌细胞 平滑肌 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以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董立华 李华 +3 位作者 王凡 李甫强 周鸿鹰 羊惠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目的研究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变化,探讨二者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1例手术切除的病人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FABP、V... 目的研究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变化,探讨二者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1例手术切除的病人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FABP、VEGF的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RT-PCR结果显示,肝癌L-FABP以及VEGF在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L-FABP:0.97±0.12,0.83±0.14,t=5.21,P<0.05;VEGF:0.92±0.11,0.59±0.15,t=11.79,P<0.05)。免疫组化染色发现,L-FABP阳性反应物主要存在于细胞浆,肝癌组阳性反应物灰度值明显高于癌旁对照组(肝癌组:92.73±7.67,癌旁对照组:82.83±6.90,t=7.44,P<0.05),阳性细胞计数肝癌组高于癌旁对照组(肝癌组:92.18±4.44,癌旁对照组:84.52±6.43,t=5.94,P<0.05);肝癌细胞胞浆有VEGF阳性反应物,在癌旁组织细胞则偶见VEGF阳性反应物,差异有显著性(肝癌组:88.69±5.56,癌旁对照组:77.61±5.93,t=8.72,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L-FABP以及VEGF在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均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L-FABP、VEGF基因以及蛋白质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均显著上调,并且二者具有正相关性,我们推测L-FABP在获取更多的脂肪酸的同时可以促进血管的增生,进而促进了肝癌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发肝癌 RT-PCR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牛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脂蛋白通透性升高的调控及丹酚酸B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邱彦 芮耀诚 +2 位作者 李铁军 张黎 张卫东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 为了了解缺氧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强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作用的影响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考察了正常和缺氧状态下VEGF对体外培养牛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BCEC)脂蛋白通透性的影响及丹酚酸B的抑制作用。方法 正常及缺氧... 目的 为了了解缺氧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强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作用的影响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考察了正常和缺氧状态下VEGF对体外培养牛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BCEC)脂蛋白通透性的影响及丹酚酸B的抑制作用。方法 正常及缺氧条件下 ,将VEGF及丹酚酸B加入BCEC共孵育 ,用SN 695型液闪计数器测 [12 5I]低密度脂蛋白([12 5I]LDL)通过BCEC的百分率。结果 VEGF可显著增强BCEC对 [12 5I]LDL的通透性 ,这种增加具有浓度依赖性。缺氧 3h可促进VEGF所致的的通透性增加。丹酚酸B在正常和缺氧条件下均显著抑制VEGF诱导的BCEC通透性升高。结论 VEGF可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低氧 内皮 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膜渗透 丹酚酸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蟾素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杨光辉 薛涛 +3 位作者 李萍 俞雪梅 莫建民 许丽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5期1086-1088,共3页
目的:评价华蟾素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肝癌患者均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 目的:评价华蟾素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肝癌患者均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同时对照组应用西药护肝及增加能量药物,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方式基础上,加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果:TACE治疗后30 d,观察组总有效率64.44%高于对照组4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治疗后5 d,两组肝癌患者P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CE治疗后30 d,观察组PA水平(2.45±0.75)mmol·L-1高于对照组PA水平(2.14±0.64)mmol·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治疗后30 d,观察组P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治疗后5d、30d,两组V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CE治疗后30 d,观察组VEGF水平(167.2±37.2)pg·mL-1低于对照组VEGF水平(246.5±39.5)pg·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TACT术治疗肝癌的疗效可靠,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华蟾素注射液能有效地提高TACE术后肝癌患者的血清PA水平,促进肝功能恢复。华蟾素注射液能有效抑制TACE术后肝癌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素注射液 原发肝癌 肝动脉栓塞化疗 血清 前白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顺乐 陈熹 +3 位作者 张洺 吴涛 纪宗正 张心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7-189,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64只,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制备SAP模型,分别于术后1、3、6、12 h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大鼠胰腺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V...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64只,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制备SAP模型,分别于术后1、3、6、12 h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大鼠胰腺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VEGF在各组大鼠胰腺组织中的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VEGF活性。另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及SAP+VEGF重组体注射组,每组各10只,应用伊文思蓝漏出率法检测胰腺微循环血管通透性。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中VEG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血清VEGF含量显著升高(P<0.05),并随SAP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P<0.05)。SAP时胰腺血管通透性显著升高(P<0.05),应用VEGF重组体注射后伊文思蓝漏出率升高显著(P<0.05)。结论 VEGF参与了SAP的发病过程,可能是胰腺炎时水肿充血的重要原因之一,血清VEGF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胰腺病理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微循环 通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进展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莉莉 刘堃 许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9-225,共7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得到广泛而深入的认识。阻断VEGF信号转导通路上的任何环节即可抑制VEGF发挥其生物学特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文章以治疗DR的抗VEGF药物的不同作用位点为分类依...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得到广泛而深入的认识。阻断VEGF信号转导通路上的任何环节即可抑制VEGF发挥其生物学特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文章以治疗DR的抗VEGF药物的不同作用位点为分类依据,对目前处于临床或实验室研究阶段的各类药物的机制和疗效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大红 朱卫国 岳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9-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癌的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原发性肝癌标本、30例癌旁组织和30例正常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的VEGF阳性表达率为68.3%,显著高于癌旁...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癌的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原发性肝癌标本、30例癌旁组织和30例正常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的VEGF阳性表达率为68.3%,显著高于癌旁组(40.0%)和正常对照组(33.3%),有统计学差异(P<0.05);包膜不完整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为92.9%,显著高于包膜完整组织(P<0.05);远处转移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96.6%,显著高于无转移组织(P<0.05);而VEGF阳性表达在不同的TNM分期之间、肿瘤分化程度之间以及不同的病灶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VEGF表达与肿瘤包膜有无和是否发生远处转移有关,VEGF在肝癌血管生成、生长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发肝癌组织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房水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测定和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李钰洁 侯旭 胡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19-623,共5页
背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严重致盲眼病,与视网膜组织缺氧后分泌因子有关,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但仅用抗VEGF疗法并不能完全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我们先前的研究发现,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PDGF—C... 背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严重致盲眼病,与视网膜组织缺氧后分泌因子有关,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但仅用抗VEGF疗法并不能完全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我们先前的研究发现,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PDGF—C)参与眼内病理性新生血管的生成,但PDGF—C在NVG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定量检测NVG患者房水中VEGF和PDGF—C的质量浓度,为NVG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就诊的NVG患者62例62眼,其中10眼近1年内曾行视网膜光凝和/或冷凝治疗,其他52眼中原发病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者16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者20眼,视网膜脱离(RD)术后者5眼,视网膜血管炎(Eales病)者4眼,未知原因者7眼;虹膜新生血管Ⅱ级者13眼,Ⅲ级者29眼,Ⅳ级者10眼。同期纳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1例11眼作为对照。分别于手术中采集受检眼房水0.1~0.2ml,应用ELISA法检测受检眼房水中VEGF和PDGF—C质量浓度。结果NVG组患眼房水中VEGF和PDGF—C质量浓度分别为(1138.17±69.31)ng/L和(29.80±1.64)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9.54±49.81)ng/L和(18.60±1.8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95、20.49,均P〈0.01)。视网膜光凝和/或冷凝组患眼房水中VEGF和PDGF—C质量浓度分别为(1095.99±52.71)ng/L和(28.55±0.94)ng/L,均低于非光凝和/或冷凝组的(1146.28±69.57)ng/L和(30.04±1.6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0,P=0.034;t=-2.760,P=0.008)。NVG患者房水中VEGF与PDGF-C质量浓度呈正相关(r=0.346,P=0.006)。不同原发病组间及不同虹膜新生血管分级组间患眼房水中VEGF和PDGF-C质量浓度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VG患者房水中VEGF和PDGF-C质量浓度明显升高,视网膜光凝和/或冷凝治疗可抑制VEGF和PDGF-C的产生,靶向抑制PDGF—C可为NVG的抗新生血管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青光眼 血管疾病/并发症 细胞因子/代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源 生长因子一C 房水代谢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与瘤周脑水肿及肿瘤囊性变的关系 被引量:7
17
作者 野战鹰 蔡琦 +5 位作者 倪海涛 董方箴 杨钧 李铮 路伟 潘保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595-3597,共3页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与瘤周脑水肿、肿瘤囊性变及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胶质瘤肿瘤组织、瘤周水肿带以及8例正常脑组织中VEGF和CD34表达;ELISA方法检测肿瘤囊...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与瘤周脑水肿、肿瘤囊性变及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胶质瘤肿瘤组织、瘤周水肿带以及8例正常脑组织中VEGF和CD34表达;ELISA方法检测肿瘤囊性变的囊液及血清中VEGF蛋白含量。结果:根据病理分级,恶性度越高的肿瘤组织其VEGF表达阳性率越高,且与胶质瘤血管生成、瘤周脑水肿均呈显著正相关(rs=0.495,P<0.01;rs=0.582,P<0.01)。肿瘤囊液中VEGF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血清中含量(P<0.01)。结论:VEGF和瘤周脑水肿、肿瘤血管生成和胶质瘤囊性变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其表达水平对判断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分级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瘤周水肿带 肿瘤囊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率微振动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卓立 马瑞阳 +1 位作者 杨扬 甘雪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研究微振动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每日施加0.2、0.5、2、5 Hz 4种低频率微振动30 min,通过Tag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蛋白质... 目的研究微振动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每日施加0.2、0.5、2、5 Hz 4种低频率微振动30 min,通过Tag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VEGF的表达,并检测内皮细胞的通透性。结果加载0.2 Hz和0.5 Hz微振动可使血管内皮细胞VEGF m 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5),加载2 Hz和5 Hz振动后VEGF m RNA及蛋白表达下调(P〈0.01);加载0.2 Hz和0.5 Hz微振动可使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强(P〈0.01),2 Hz和5 Hz微振动则使内皮细胞通透性降低(P〈0.01)。结论 0.2~0.5 Hz的微振动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分泌VEGF增高,并提高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微振动 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通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CT灌注成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贾中芝 黄渊全 +1 位作者 冯耀良 施海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行经导管动脉栓塞(TACE)术前、术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肿瘤组织CT灌注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对18例PLC患者TACE术前1d,术后6~8d、32~40d行血清VEGF检测及CT灌注扫描成像(CTPI),得到血清VEGF、肿瘤...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行经导管动脉栓塞(TACE)术前、术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肿瘤组织CT灌注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对18例PLC患者TACE术前1d,术后6~8d、32~40d行血清VEGF检测及CT灌注扫描成像(CTPI),得到血清VEGF、肿瘤组织肝动脉灌注量(AL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等参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TACE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CR)组和部分缓解及无变化(PR+SD)组。术前两组血清VEGF及ALP、PVP、H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8d两组血清VEGF及PVP较术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LP、HPI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32~40d,CR组血清VEGF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PR+SD组则较术前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1)。血清VEGF与肿瘤组织ALP、HPI呈正相关。结论血清VEGF能间接反映TACE术后肿瘤组织微血管及侧支循环生成情况;CTPI能直观和定量反映肿瘤组织TACE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清VEGF与肿瘤组织ALP、HPI呈正相关。故联合应用血清VEGF及CTPI有助于TACE疗效的评价,对进一步治疗时间、方案的确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T灌注成像 经导管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7
20
作者 阮国瑞 刘艳荣 +4 位作者 陈珊珊 李金兰 秦亚溱 付家瑜 白任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9,共5页
血管生成出现于实体瘤生长的早期 ,抗血管生成可能成为治疗实体瘤的一个新的策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是人类实体瘤中主要的促血管生成细胞因子之一 ,其在慢性髓性白血病 (chronicmyelogenousleu... 血管生成出现于实体瘤生长的早期 ,抗血管生成可能成为治疗实体瘤的一个新的策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是人类实体瘤中主要的促血管生成细胞因子之一 ,其在慢性髓性白血病 (chronicmyelogenousleukemia ,CML)病程进展中是否呈现过度表达尚不清楚。为此 ,本研究采用RT PCR和ELISA方法对CML病人骨髓细胞及血浆VEGF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多数CML细胞、白血病细胞系及正常人骨髓细胞均表达VEGF ,CML病人VEGFmRNA检测阳性率 (93.1% )高于骨髓移植后的CML病人 (5 0 % )及正常人(60 % ) ;未治CML病人血浆VEGF浓度 (380 .6pg ml)比CML骨髓移植后病人血浆的VEGF浓度 (38.0 pg ml)高 9倍 ;未治CML骨髓细胞分泌的VEGF(499.8pg ml)比正常人骨髓细胞分泌的(141.3pg ml)多 2 .5倍 ,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研究结果说明VEGF在CML病人中确实存在过度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骨髓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血病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