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沙利铂化疗对小鼠行为及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的影响
1
作者 岳亮 李坤 +1 位作者 庞金卫 熊源长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探究奥沙利铂化疗对小鼠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影响与小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中的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s)之间的潜在联系。方法构建奥沙利铂诱导的小鼠抑郁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6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奥沙利铂组... 目的探究奥沙利铂化疗对小鼠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影响与小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中的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s)之间的潜在联系。方法构建奥沙利铂诱导的小鼠抑郁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6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奥沙利铂组,每组13只小鼠。在每组中随机选取10只小鼠进行行为学实验,以评估其抑郁样行为,具体通过强迫游泳实验、糖水偏好实验和悬尾实验来完成,另外3只小鼠进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实验。在行为学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取4只小鼠,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小鼠mPFC中OPCs的密度和增殖情况。将来自SD大鼠的体外培养OPCs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和不同浓度奥沙利铂处理组(0.25、0.5、1、2μmol/L),每组4孔,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体外大鼠OPCs的增殖情况。结果奥沙利铂组小鼠的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较对照组延长,蔗糖偏好指数较对照组降低,悬尾实验中不动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2天时,奥沙利铂组小鼠mPFC区内每平方毫米的OPCs数量及OPCs占总细胞数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第9天时,奥沙利铂组小鼠mPFC区OPCs每平方毫米的数量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奥沙利铂组小鼠mPFC区域中Brdu+OPCs占OPCs的比例相较于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体外实验显示,各浓度奥沙利铂Brdu+OPCs占OPCs的比例及Ki67+OPCs占OPCs的比例较对照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沙利铂化疗可诱导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降低了小鼠mPFC中OPCs的密度,并抑制了其增殖,OPCs增殖受损与奥沙利铂化疗导致的抑郁样行为之间存在潜在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抑郁 内侧前额叶皮层 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GABA中间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及5-HT7受体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惠艳娉 李立博 +1 位作者 吴仲恒 张巧俊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332-341,共10页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模型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γ-氨基丁酸(GABA)中间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及5-HT7受体激动剂AS19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成年健康的雄性SD大鼠(SPF级,6~8周龄)共6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6...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模型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γ-氨基丁酸(GABA)中间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及5-HT7受体激动剂AS19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成年健康的雄性SD大鼠(SPF级,6~8周龄)共6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6)和PD模型组(n=30),以6-羟基多巴胺(6-OHDA)单侧黑质致密部损毁建立PD模型。采用细胞外记录和细胞旁标记方法,记录大鼠mPFC中GABA中间神经元电活动,同时观察5-HT7受体激动剂AS19全身和局部给药对假手术和PD模型大鼠mPFC内GABA中间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影响。结果 PD模型组大鼠mPFC中GABA中间神经元的平均放电频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4.91±0.60)Hz vs(7.35±1.05)Hz,P<0.05]。在假手术组大鼠,累积剂量的AS19(40~640μg/kg, i.v.)对mPFC内GABA中间神经元活动产生的总体效应是兴奋的(P<0.05),产生显著兴奋所需的AS19剂量为320μg/kg(P<0.05),mPFC内局部给予AS19(0.01μg/0.1μl)对GABA中间神经元无明显兴奋作用。在PD模型组大鼠,静脉给予相同累积剂量的AS19(40~640μg/kg, i.v.)产生的总体效应也是兴奋的(P<0.05),不同的是其剂量依赖性的兴奋作用在80μg/kg时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局部给予相同剂量的AS19(0.01μg/0.1μl)可明显兴奋mPFC内GABA中间神经元(P<0.05)。结论 PD模型大鼠mPFC内GABA中间神经元放电频率降低。5-HT7受体激活所产生的mPFC内GABA能中间神经元兴奋效应在PD模型大鼠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T7受体激动剂 帕金森病 内侧前额叶皮层 中间神经元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脑背内侧核损毁对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范玲玲 孙保玉 +4 位作者 邓博 胡志红 任爱红 胡咏梅 闫君宝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879-883,共5页
目的探讨丘脑背内侧核(MD)损毁对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中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n=15)和MD损毁组(n=15),MD损毁后2周,采用在体细胞外生物电记录的方法,观察mPFC中锥体神经元以及中间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变... 目的探讨丘脑背内侧核(MD)损毁对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中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n=15)和MD损毁组(n=15),MD损毁后2周,采用在体细胞外生物电记录的方法,观察mPFC中锥体神经元以及中间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变异系数以及放电形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损毁MD后,大鼠mPFC中锥体神经元的放电频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放电形式更趋于爆发式活动;而mPFC中间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在MD损毁后明显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放电形式趋向于不规则。结论 MD损毁对大鼠mPFC锥体及中间神经元的电活动均有显著影响,表明MD对mPFC的功能活动可能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前额叶皮层 丘脑背内侧 电生理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性脑病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GABA能中间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
4
作者 王军 马莹 +2 位作者 张勇 苗长青 张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0-602,共3页
目的研究肝性脑病(HE)模型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GABA能中间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的变化。方法应用在体细胞外电生理学记录的方法,观察HE模型大鼠mPFC GABA能中间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变化。结果 HE模型大鼠与假手术组比较,GABA能... 目的研究肝性脑病(HE)模型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GABA能中间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的变化。方法应用在体细胞外电生理学记录的方法,观察HE模型大鼠mPFC GABA能中间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变化。结果 HE模型大鼠与假手术组比较,GABA能中间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从(8.33±0.75)Hz减至(3.89±0.37)Hz(P<0.05),爆发式放电从14.29%增加至44.44%(P<0.05)。结论 HE状态下大鼠mPFC GABA能中间神经元的电活动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内侧前额叶皮层 GABA能中间神经元 电生理学 硫代乙酰胺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恐惧记忆的形成对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局部场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张丙淑 随力 黄思佳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58,共6页
根据大鼠恐惧记忆形成前后不同时间段局部场电位的变化特征,研究恐惧记忆的形成对内侧前额叶皮层局部场电位的影响。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8只,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将微丝电极植入到大鼠的内侧前额叶皮层;手术恢复后1周,在清醒状态下,通... 根据大鼠恐惧记忆形成前后不同时间段局部场电位的变化特征,研究恐惧记忆的形成对内侧前额叶皮层局部场电位的影响。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8只,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将微丝电极植入到大鼠的内侧前额叶皮层;手术恢复后1周,在清醒状态下,通过穿梭恐惧记忆训练诱导出大鼠的恐惧记忆。借助Cerebus神经信号记录系统,记录大鼠在清醒状态下恐惧记忆形成前和恐惧记忆形成后6 h及1、2、3、4、5、6 d的内侧前额叶皮层的局部场电位信号,并采用Neuroexplorer软件分析局部场电位信号。以功率谱密度和功率百分比参数为指标,对恐惧记忆形成前后的总功率和不同时间状态下的各频段(δ:1~3 Hz,θ:4~7 Hz,α:8~13 Hz,β:14~30 Hz,γ:31~100 Hz)功率百分比进行方差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恐惧记忆形成后6 h,θ波和β波的功率百分比较恐惧记忆形成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7,P=0.017),θ波较恐惧记忆形成前功率百分比增加,β波较恐惧记忆形成前功率百分比降低;另外,恐惧记忆形成后第1、2 d,δ波的功率百分比较恐惧记忆形成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3,P=0.049),γ波的功率百分比较恐惧记忆形成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P=0.019)。研究表明,恐惧记忆的形成对内侧前额叶皮层神经信息处理的模式产生显著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前额叶皮层 恐惧记忆 局部场电位 穿梭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中央内侧丘脑-前额叶皮层通路在丙泊酚麻醉中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倚秋 高敬岩 付豹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中央内侧丘脑(CMT)参与调控全身麻醉苏醒过程,但参与调控的通路尚不清楚。文中旨在运用钙信号、化学遗传学技术分析CMT-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通路在全身麻醉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光纤钙成像技术,使用健康成... 目的中央内侧丘脑(CMT)参与调控全身麻醉苏醒过程,但参与调控的通路尚不清楚。文中旨在运用钙信号、化学遗传学技术分析CMT-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通路在全身麻醉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光纤钙成像技术,使用健康成年C57BL/6J雄性小鼠8只,建立钙信号模型3周后,尾静脉注射丙泊酚和等渗盐水单次20 mg/kg,记录CMT-mPFC通路神经元活性变化情况;根据注射的化学遗传病毒的不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化学遗传激活组(M3组,化学遗传激活病毒M3)、化学遗传抑制组(M4组,化学遗传抑制病毒M4)、化学遗传空病毒组(对照组),每组8只。3周后,腹腔注射(1 mg/kg)N-氧化氯氮平(CNO)和等量的等渗盐水,40 min后开始实验记录不同组别小鼠麻醉诱导及恢复时行为学及脑电图变化。结果在丙泊酚诱导至LORR过程中,与清醒时比较,丙泊酚麻醉期Ca+信号明显降低(P<0.01);丙泊酚麻醉至RORR期间,与丙泊酚麻醉期间比较,苏醒期Ca+信号明显上升(P<0.05)。M3组注射CNO后,RORR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脑电图的δ波频段较对照组降低(P<0.05)。M3组注射等渗盐水后,RORR时间较注射CNO后明显延长(P<0.05),脑电图的δ波、θ波频段的功率较注射CNO后升高(P<0.01),脑电图的γ波功率较注射CNO后降低(P<0.05)。M4组注射CNO后脑电图的δ波频段较对照组注射CNO后的功率降低(P<0.01)。M4组注射等渗盐水后,RORR时间较注射CNO后明显缩短(P<0.05),脑电图δ波频段的功率较注射CNO后降低(P<0.05),脑电图β波、γ波频段的功率较注射CNO后升高(P<0.01)。结论CMT-mPFC通路参与丙泊酚麻醉苏醒过程并促进小鼠行为学与脑电图苏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内侧丘脑 内侧前额叶皮层 麻醉 丙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额叶皮层与双任务加工执行功能 被引量:14
7
作者 谭金凤 伍姗姗 +2 位作者 徐雷 王丽君 陈安涛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27-2135,共9页
执行功能是完成复杂行为的先决条件,双任务加工为探究执行功能的经典范式之一。通过对双任务加工执行功能定位研究发现,前额叶皮层在双任务执行过程中占据核心地位。经典双任务范式包括行为双任务范式和交叠双任务范式。前额叶皮层(pref... 执行功能是完成复杂行为的先决条件,双任务加工为探究执行功能的经典范式之一。通过对双任务加工执行功能定位研究发现,前额叶皮层在双任务执行过程中占据核心地位。经典双任务范式包括行为双任务范式和交叠双任务范式。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为双任务加工执行功能定位相关脑区,主要表现为具有特定区域和激活程度改变两种观点,且前额叶皮层的三个子区域——额极皮层(frontopolar cortex,FPC)、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frontal cortex,MFC)和外侧前额叶皮层(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LPFC)——在双任务执行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FPC主要与协调子任务加工有关;MFC根据动机线索对任务设置形成奖励预期;LPFC主要负责对任务设置规则进行选择和表征。介绍了双任务加工的神经计算模型,形象的揭示了前额叶皮层如何参与双任务执行过程。今后应进一步根据研究目的采用更适合的双任务范式并改进已有的分析方法,对双任务加工的执行功能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任务执行功能 前额皮层 额极皮层 内侧前额叶皮层 外侧前额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皮层-背侧纹状体通路在吗啡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行为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白云静 郑希耕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3-644,共12页
药物成瘾是以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行为为核心特征的慢性脑疾病。从初始用药到强迫性用药是成瘾者的觅药行为从目标导向性向习惯化发展的过程。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行为是依赖于背外侧纹状体的习惯化行为,同时前额叶皮层-背内侧纹状体通路对行... 药物成瘾是以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行为为核心特征的慢性脑疾病。从初始用药到强迫性用药是成瘾者的觅药行为从目标导向性向习惯化发展的过程。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行为是依赖于背外侧纹状体的习惯化行为,同时前额叶皮层-背内侧纹状体通路对行为的控制减弱,导致感觉运动皮层-背外侧纹状体通路对行为的控制持续占主导地位,是成瘾行为具有强迫性特征的重要神经基础。本项目围绕这一重要问题展开研究,在建立具有成瘾特征的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行为学、行为药理学和组织形态学等方法揭示皮层-纹状体通路在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行为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有望为进一步寻找该神经网络参与成瘾行为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性觅药行为 背外侧纹状体 前额皮层 前额皮层-背内侧纹状体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碍条件性恐惧记忆消退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安献丽 王文忠 郑希耕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6-131,共6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个体经历严重应激后形成的一种焦虑障碍,对其治疗的关键是消退由创伤应激导致的条件性恐惧记忆,但目前最有效的暴露疗法并不能真正有效地抑制患者恐惧记忆的表达。对条件性恐惧的动物模型研究发现情绪性增强效应、恐惧...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个体经历严重应激后形成的一种焦虑障碍,对其治疗的关键是消退由创伤应激导致的条件性恐惧记忆,但目前最有效的暴露疗法并不能真正有效地抑制患者恐惧记忆的表达。对条件性恐惧的动物模型研究发现情绪性增强效应、恐惧记忆二级条件化与再巩固、内侧前额叶皮层功能不足等均能够阻碍条件性恐惧记忆的消退。针对这几个方面可以探索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性恐惧记忆 消退 情绪性增强效应 二级条件化 再巩固 内侧前额叶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巍教授和罗建红教授团队揭示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GluN2B磷酸化修饰介导抑郁症新机制 被引量:2
10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8-528,共1页
2021年8月24日,浙江大学医学院杨巍教授和罗建红教授团队在《细胞报告》(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Disrupting phosphorylation of Tyr-1070 at GluN2B selectively produces resilience to depression like behaviors”(https... 2021年8月24日,浙江大学医学院杨巍教授和罗建红教授团队在《细胞报告》(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Disrupting phosphorylation of Tyr-1070 at GluN2B selectively produces resilience to depression like behaviors”(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433031/)。文章揭示了内侧前额叶皮层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NMDAR)GluN2B亚基酪氨酸1070位点磷酸化选择性调控介导抗抑郁样行为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大学医学院 抑郁症 内侧前额叶皮层 杨巍 磷酸化修饰 抑郁样行为 NMDAR 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效用、行为可靠性及行为决策
11
作者 何国伟 角淑媛 《质量与可靠性》 2009年第5期41-45,共5页
行为的输出达到目标的程度叫行为的效能X,效能满足行为主体需要的程度叫"效用"U(X)=w(X)X,w(X)为效用的权函数。设X的分布函数为F(x),概率密度函数为f(x),则E[U]=∫(-∞)(+∞)w(x)f(x)dx。行为可靠性q是达到希望的U*值的概率q... 行为的输出达到目标的程度叫行为的效能X,效能满足行为主体需要的程度叫"效用"U(X)=w(X)X,w(X)为效用的权函数。设X的分布函数为F(x),概率密度函数为f(x),则E[U]=∫(-∞)(+∞)w(x)f(x)dx。行为可靠性q是达到希望的U*值的概率q=P(U>U*)。行为选优决策准则Ⅰ是:给定可靠性q,选相应效用U*最大的行为;或给定效用U*,选可靠性q最高的行为。行为选优决策准则Ⅱ是:选期望效用最高的行为。在无充分信息及正确处理方法条件下,正确决策有相当困难。"投机"是一种行为。以股市投机为例,傻瓜分布F(x)的X95%的估计对投机成败起关键作用,但人受传统的"羊群效应"即"我从众"心理影响甚大。众多人的"金钱幻觉",造成股灾。本文还介绍投机行为的噪音决策准则及最大后悔最小效用选优决策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用 行为可靠性 行为决策 行为风险 投机行为 行为经济学 神经经济学 VMPFC(腹内侧前额叶皮层) 羊群效应 股灾 噪音决策准则 最大后悔最小效用选优决策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对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12
作者 李每易 王春莲 +1 位作者 王子卿 陈焕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21-2029,共9页
应激与抑郁症、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前额叶皮层和海马是调控应激反应的重要组织,也是应激作用的靶器官。兴奋性突触传递是大脑功能活动的重要基础,应激通过改变递质的释放和代谢及受体的转运和表达,影响突... 应激与抑郁症、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前额叶皮层和海马是调控应激反应的重要组织,也是应激作用的靶器官。兴奋性突触传递是大脑功能活动的重要基础,应激通过改变递质的释放和代谢及受体的转运和表达,影响突触传递功能。包括表观遗传在内的多种细胞内信号通路参与了应激的作用机制。揭示这些信号通路可为研发治疗应激相关疾病的药物提供潜在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皮质激素及受体 内侧前额叶皮层 兴奋性突触传递 AMPA和NMDA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